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创新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路径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希望对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在这其中我国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更为突出。高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重要引擎,高新区的发展速度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在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我国已经得到飞速发展,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然而,我国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谓是“政策性园区”,各地园区相继制定了投资、税收、房租、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招商的旗帜下,各地区之间、各行政区之间都倾其所能,给予相同甚至更优惠的政策。到目前为止,“政策性园区”的优势已逐渐趋弱,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均面临着“二次创业”的挑战。依靠土地和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进驻所形成的空间聚集并不具有稳定性和根植性,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也无法单纯依靠技术和资金的引进,而需要建立起一个园区各参与主体(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政府)有效互动的创新网络环境,实现由注入式或外延式向自协调或内涵式的发展模式转变。模式的转变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政府职能和作用机制进行重大转换和创新,即由挖掘政策优势向创造体制优势转变。可以说,当前各地园区必须加快管理创新步伐,也只能从管理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别无它法。

  二、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创新基本内容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创新内涵非常大,创新的内容多,根据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的经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管理体制创新

  管理体制创新是我国高新区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高新区必须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确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田绕国际化发展目标,建立开放式管理体系以及构筑行为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和强化综合管理职能。其次是营造我国高新区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这就要求在优惠政策上采取明确的产业倾斜政策,尽快出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法),实行依法治区,并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环境,促进高新区体功能的发挥。

  高新技术产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国际化。要保证高新区管理机构协调运转,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职能必须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要理顺管委会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省(市)有关委办局应将有关权限授予管委会,加大管委会权限,增强其权威性,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效率。通过适当的权力集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要认真贯彻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明确划分事权和财权。高新区设立的高科技产业开发总公司,作为高新区管委会委派的总开发商,不能以赢利为目的,要以开发高科技产业为主要任务。切断政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彻底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管委会应把政府管理的重点放在规划、指导、监督和服务上,着重抓好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l咯及规划的制订与实施,运用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手段引导高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其次,加强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建设。管委会充分利用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川,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去完成。管委会要坚决做到不与企业争权力、争资源、争利益,而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扶持各种社会力量,建立和完善与政府完全脱钩、自主经营的各种中介服务组织,在高新区内营造良好的区域市场经济环境。

  2、人才管理创新

  当前世界,高新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世界资源开发的重心己由物力资源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更加依赖于人才‘资源的密集。因此,高新区应建立培养、引进人才的机制,以大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挥知识和人才的作用,推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政策是吸引人才、凝集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因素,高新区应该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要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业的积极性,把更多的人刁‘吸引到开发区来,就必须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完善、配套已有的政策。而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要在政策中充分体现人才一知识的价值,发挥人才特别是年青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一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关键在于提高科技人员与企业利益的关联度。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对科技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实行年薪制,将企业家的收入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经营风险联系起来,并以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周期来决定经营者的基本报酬。二是积极倡导科技人员特别是创业管理人员、科技企业家对企业股份的拥有,在界定产权时设定技术股、创业股、管理股。三是对研究开发人员、经营销售人员实行特殊津贴政策,允许他们享受特殊贡献分红等。

  3、风险管理创新

  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针对资金依然是高新区稀缺资源,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纵观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实践,解决我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资金约束,根本途径是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将成为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加速器“。多渠道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目前主要由政府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出资,而私人资本、民间资本很少甚至没有。这种单一投资主体结构导致了筹资能力差,社会化程度低的局面。因此,我国应拓宽风险投资荃金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来历可包括:部分政府部门国家财政拨款资金由拨款改作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各种机构,包括投资公司、退休基金、保险公司等基金直接投向风险投资基金;;奇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普通企业的自有资金以及吸引外资和社会公众资金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同时要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

  4、服务平台管理创新

  加大科技园区建设力度,引导创新要素向高新园区集聚,将高新园区真正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兴产业先导区、发展方式转变先行区。加大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力度,重点强化立足企业和面向公共服务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着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加大科技创业载体建设力度,加快提升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新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建设水平,着力形成一批规模大、功能完备、海外人才高度集聚的国际创业园。加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根据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5、国际化管理创新

  全球化是机遇更是挑战。随着国际国内市场融为一体,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和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首先在本土展开,国际竞争一定程度上成为家门口的竞争,是对国内市场的争夺和占领。因此,我国高新区应加快实行国际化战略,以迎接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挑战。高新技术研究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研究,不仅仅需要大批优秀的高技术人才、高精度仪器设备,而且要有庞大的研究经费,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往往都是力不从心的,高新技术领域越来越活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趋势,正是这种要求的必然反映.我国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技术还相对落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尤其需要走国际合作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卫红,魏巍.中外高新区发展与管理模式研究明[J].工业技术经济,2006

  [2]姚晓艳;;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物价;2010

篇二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探索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时期,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促进转型创新可通过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转型创新的制度条件,加大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兴市与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集群与培养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发展以及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延伸产业链等措施来实现。以期为高新技术企业正确认识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战略风险和选择正确的转型升级战略模式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企业;转型;升级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但目前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找到适合自己转型升级的战略模式。从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风险的形成过程、均衡机制的角度阐述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风险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转型升级战略模式:通过向微笑曲线左右移动以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加值,或通过转向新兴行业实现价值链转型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用案例来说明这两种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的形成机理

  1.1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的形成过程

  企业能力与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的关系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能力直接决定了转型升级战略的风险。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战略风险的外部驱动因素,环境不确定性越高,潜在的风险也就越大,战略风险发生的几率与可能性也就越大。当然,环境变化这一外部驱动因素也仅仅是潜在战略风险的诱因,只有当企业能力满足不了转型升级后环境变化的需要时,才会形成企业战略风险。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后环境的不确定性小,企业能力能够满足转型升级后的发展需要,其战略风险就很低或者没有风险;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后的环境不确定性高,而企业能够及时调整资源的使用状况,并适应转型升级后的发展需要,也不会发生大的战略风险;但是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后的环境不确定性高,而且企业的资源、能力存在较大僵固性使组织无法适应环境变动时,则企业战略风险就较大。

  1.2 基于组织与环境关系的转型升级战略风险形成过程

  企业转型升级后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为环境压力,组织资源、能力的僵固性表现为结构惰性。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结构惰性的存在而使企业资源、能力产生滞后效应,企业与环境处于不适应、不匹配状态,从而产生战略偏移或运作效率下降,最终导致战略风险的产生。转型升级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其诱导的外部风险。不管企业采用哪种转型升级模式,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后所面临的环境与转型升级前的环境肯定不同,表现为市场变化和技术变化。企业能力刚性及其产生的风险。企业能力能够抵抗转型升级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造成的压力和冲击,它是决定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程度的内部因素。企业能力产生风险的原因在于企业能力的刚性导致“组织的结构惰性”。这种惰性的存在使企业难以快速回应环境变迁的情形,战略决策者不一定能快速采取行动,从而使企业战略变化在时间上落后于环境变化,当影响到组织战略目标实现时,我们就认为该企业产生了组织适应能力的内部风险,这种内部风险会直接产生战略风险。

  二、转型升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均衡机制

  由于转型升级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不能精确地培养转型升级环境所需要的企业能力,通常适应转型升级环境的企业能力和企业实际能力之间会存在偏差,这种能力的偏差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战略风险。某时刻战略风险的大小是由环境要求企业能力达到的水平和能力,与提升曲线该时刻的能力水平之差决定的,差值为正就说明有风险,数值越大风险也越大,差值为负就说明该时刻没有战略风险。

  2.1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能力培养滞后而产生的战略风险

  企业虽然意识到了转型升级后环境变化会对组织造成影响,但由于能力刚性引起的组织结构惰性的存在,企业能力的提升滞后于环境变化从而产生战略风险。

  2.2企业能力的提升不足以抵消环境的冲击而产生的战略风险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环境冲击超过了组织所能培养的企业能力,或组织对环境变化评估不足而低估了转型升级所需要的能力,以至于能力提升的幅度不够,还不能满足适应转型升级的环境要求从而产生战略风险。

  2.3能力提升过度

  由于过高估计转型升级环境对企业的要求,组织就可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投入较多资源,此时企业能力水平超过了转型升级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从长期来看,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也有可能造成战略风险。

  2.4企业能力与转型升级环境的均衡状态

  此时组织适应环境而又不存在能力过度提升的问题,组织处于与环境博弈过程中的最优决策点。由于环境的不确定,对企业能力的要求也是波动的,所以从短期来看,常常会出现环境要求企业能力达到的水平和企业该时刻的能力水平存在着正负偏差的状况。从长期来看,企业能力正好适应转型升级的不确定性环境的需要,我们就认为企业能力与转型升级环境长期达到了均衡状态

  三、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模式选择

  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要转型升级,就是想通过新的战略实施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又会有风险,如何选择合适的转型升级模式,最大限度地规避转型升级风险是所有高新技术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转型升级战略模式的理论,归纳出两种转型升级战略模式。同时,为了让转型升级模式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了能够成功运用这两种模式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案例来分析转型升级战略模式选择的问题。

  3.1向微笑曲线左右移动,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加值模式

  向微笑曲线左侧移动的转型升级模式向微笑曲线左侧移动可以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

  加值。一些具有技术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提高价值链上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转型升级。企业可以通过整合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要素开发新产品,研发的新产品在成功实施产业化后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定价能力时,可为企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当然,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采用这种转型升级模式时可以结合品牌战略一起实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后的产品附加值。但是,这种模式从投入研发到市场化,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失败的风险。

  3.2 通过转向新兴行业实现价值链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模式

  一些有实力(主要是指具有资金实力和企业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选择从传统行业转向同类企业还较少的总体附加值更高的新型行业,通过转向新兴行业实现价值链转型来提高产品附加值,这种转型升级模式的微笑曲线。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虽然势在必行,但是要在恰当的时候采用恰当的策略。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当企业面临的环境比较明朗、整个宏观经济向好时,或者企业能力能够抵抗不确定的转型升级环境所施加的压力时,高新技术企业在认真评估自身能力和分析转型升级战略风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恰当的转型升级战略模式进行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郭伟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效应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5).

  [2]张春敏,王义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制造业产业转型[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9).

  [3]孙韬,赵树宽,乔壮.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5).

  [4]盛亚,王松,裘克寒.制造业技术转型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1,(5).

篇三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

前景分析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51311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

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

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

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

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 1513110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675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4006-128-668、010-66181099、66182099 传真:010-66183099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huangYanJiu.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起,面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积极推动

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根据中国国情,借鉴

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我国选择了通过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先后建立了8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且迅速成为我国

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

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

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高新

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具有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知识、技术和信

息流动迅速等特点,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增强高新技术

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高新技

术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初步形成了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发展的模式。

市场容量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

开始实施,《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陆续出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

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

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面实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权激励、鼓

励企业创新创业的财税支持、技术转让税收激励、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等政

策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创业板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支持的重点。“十

一五”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显著,在信息与空间、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

先进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

无线宽带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若干高新技术

重大成套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实现了自主设计制造;以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

的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已

经成为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才能促

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自我国成立第一个北京高新产业开发试验区以来,高新技

术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增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

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3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945

1个,比2012年增加了4138个。

行业前景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

开始实施,《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陆续出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

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

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面实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权激励、鼓

励企业创新创业的财税支持、技术转让税收激励、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等政

策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创业板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支持的重点。

面临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引

领和示范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约程度不足,具体体现在高新区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低下,高

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优惠政策过度,

空间扩张太快,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趋

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发展初期,许多高新区因片面追求结构的高度化而忽视了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产业结构雷同,导致产业链条无法相互关联,高新技术企业集而不

聚的现象。

发展策略

纵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首

先管理体制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高效健康的方

式发展,就必须注重园区的管理制度创新,关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培

养,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其次以主导产业为主,促进产业集聚和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选择主导

产业,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化企业集群;以价值链条为基

础,建立完善的专业分工协作机制。建立以市场选择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最后鼓励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和技术合作,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改变研究与开发活

动游历企业之外的“外部化”现象,促进园区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系统的“内生化”格

局形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5-2020年)》主要研

究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

测。报告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高新技术

产业园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

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市场竞争格局及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高新技术

产业园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5-2020年)》给客户提供

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5-2020年)》的整个

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园企业、研究单位、

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

专业性报告。

正文目录

第一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综述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园研究界定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概念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构成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创新载体

四、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主要资源

篇四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深度调

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82877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

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

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

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

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6年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1828779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2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ZhanQuShiYuCe.html【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起,面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积极推动

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根据中国国情,借鉴

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我国选择了通过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先后建立了8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且迅速成为我国

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

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

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高新

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具有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知识、技术和信

息流动迅速等特点,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增强高新技术

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高新技

术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初步形成了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发展的模式。

市场容量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

析报告认为,2014年,国家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国家高新区创新驱

动战略提升行动为着力点,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

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新区经济运行在新常态下实现平稳增长,发展质量

不断提高。2014年,高新区上报统计的企业总计7.6万家,共有从业人员1524.2万人,

实现营业总收入22.9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7.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4.4万亿元,净利润

1.4万亿元,实缴税金1.2万亿元,出口创汇4272亿美元。高新区实现全口径生产总值

(GDP)6.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2.7万亿元。高新区总体上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5.

9%,净利润率为6.0%。2014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中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净

利润三项实现了同比两位数增长,但对连续两年的同比增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2014

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相比2013年均有所降低,说明2014年高新区经济虽

仍保持较快发展,但增长速度已明显减缓。

2014年,高新区经济总量继续增加,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高新区中营业总收入

超过5000亿元的高新区有7家,较上年增加2家;超过2000亿元的高新区共34家,较

上年增加7家;超过1000亿元的高新区总计60家,比上年增加5家;中关村的营业收入

为3.57万亿元,是唯一一家超3万亿元的高新区;全国高新区中营业总收入低于100亿

元的高新区仅1家。

行业前景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

开始实施,《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陆续出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

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

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面实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权激励、鼓

励企业创新创业的财税支持、技术转让税收激励、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等政

策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先行先试。创业板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支持的重点。

面临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引

领和示范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约程度不足,具体体现在高新区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低下,高

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率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导致优惠政策过度,

空间扩张太快,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趋

同,比较优势不明显;在发展初期,许多高新区因片面追求结构的高度化而忽视了产业

结构的合理化,出现产业结构雷同,导致产业链条无法相互关联,高新技术企业集而不

聚的现象。

发展策略

纵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首

先管理体制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园区高效健康的方

式发展,就必须注重园区的管理制度创新,关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培

养,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其次以主导产业为主,促进产业集聚和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选择主导

产业,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化企业集群;以价值链条为基

础,建立完善的专业分工协作机制。建立以市场选择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最后鼓励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和技术合作,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改变研究与开发活

动游历企业之外的“外部化”现象,促进园区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系统的“内生化”格

局形成。

《2016年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通过高新技术

产业园项目研究团队多年对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的监测调研,结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

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一手的调研资料数据,对高新技术

产业园行业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撰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写而成。

《2016年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者准确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高新技

术产业园行业前景预判,挖掘高新技术产业园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园

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综述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园研究界定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概念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构成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创新载体

四、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主要资源

五、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产业领域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园基本特征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环境特征

篇五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

(2009—2015年)的通知

深府〔2009〕15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

(2009—2015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做出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大决策。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深圳高新区)十余年开拓创新,有力推动了深圳高技术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成为国家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园区。当前,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超前规划,及早布局,是深圳高新区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增强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 1 -

(2008—2015)》,编制本专项规划。本规划覆盖的空间范围包括深圳湾、留仙洞、大学城、福永北—沙井南、光明、石岩、观澜、龙华、坂雪岗、宝龙、碧岭、坪山(深圳出口加工区)、葵涌、大鹏等园区以及市政府划定的其他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面积185.6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76.1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15年。

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圳高新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深圳高新区弘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以开放创新引领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式发展,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稳居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列,技术创新名列前茅,为深圳率先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产出高效益集约化发展成绩显著。2008年,深圳高新区以全市约19%的工业用地、12%的从业人口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28亿元,占全市的63.32%。其中,深圳湾园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50.63亿元,工业增加值155.45亿元,税收36.52亿元,净利润35.24亿元,单位面积产出居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位。深圳高新区有力带动了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企业做大做强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深圳高新区孕育生长出一批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30余家,其中超百亿元企业9家,超千亿元企业2家。数字视听、软件、医疗器械、互联网、新能源等产业国内一流,通信产业集群全球领先。比亚迪加速国际新能源技术革命的进程,腾讯跨入全球互联网企业第一方阵。华为、中兴双双跻身世界通信设备制造业四强,标志着一个新的通信强国正在崛起。

- 2 -

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优势突出。深圳高新区强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08年,区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14588件,主导或参与研制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39项,每万人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97件和32件,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位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包揽了国内企业专利申请总量的前五名,华为PCT申请量居全球企业之首。

创新基础应用支撑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深圳高新区突出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地位,着力突破公共创新资源匮乏的瓶颈。首创虚拟大学园,建成深圳大学城,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创办独具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汇聚香港及内地知名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开展大跨度宽领域国际合作,着力打造全球第一个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创立资本与项目对接的创业投资广场。借力国家资源,开放式建设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高新区和华为、中兴、先进技术研究院已被中组部批准为第二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创新资源的聚合辐射,有力提升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承载能力。

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深圳高新区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创新基础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核心专利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低端环节比重偏大;园区发展不均衡,产业分布零散;发展空间不足,基础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组织结构不统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面临形势。

金融危机加速全球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危机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引发对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的需求,为深圳高新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使产业升级转型,抢占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制高点,参与全球竞争带来重要机遇。

世界科技园区进入了产业与社会功能综合发展的新阶段。科技、经济与社会人文融合发展,使得激发活力的创新环境、便利的商业环

- 3 -

境、充满机遇的投资环境以及宜居的生活环境成为科技园区的重要特征。把握发展特征,创新发展理念,统筹规划,为深圳高新区建立创新引领、产业联动和人文支撑的发展新模式创造了重要契机。

区域竞争加速资源流动与重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形成全球区域性创新中心,创新资源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协调互动、竞相发展。北京、上海、陕西、四川等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全国政策优惠、配套完善、环境优美、集聚式发展的高科技园区迅速崛起,深圳高新区保持领先地位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

深圳高新区肩负新的历史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深圳高新区加快发展,《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要求推动深圳高新区转型升级,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政府各部门及相关区不断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各园区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深圳高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期。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圳高新区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先行先试,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开放合作与内生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更加注重产业优化与空间布局相结合,更加注重园区提升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切实加快新型高科技园建设,实现整体跨越,支撑深圳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引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全面统筹,继承发展。

- 4 -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统筹园区内外协调发展,统筹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进一步发挥改革先锋的机制优势,独特有利的区位优势,开放包容的文化优势,创新创业的人才优势,举全市之力共建深圳高新区。

2.开放创新,聚合资源。

面向全球,走开放式创新之路,瞄准世界领先高科技园区,借鉴超越,大力吸纳全球创新要素,广聚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集成放大,加快形成国际级创新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集群,倍增区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技术内生力、向心力和辐射力。

3.优化整合,产业集聚。

发挥各园区比较优势,科学布局,突出重点,着力提高产业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重点发展与提升改造并重,延伸产业链,占据价值链高端,促进产业集聚,打造若干强势产业集群,形成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新优势。

4.空间拓展,生态示范。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拓展新业态产业空间,扩大周边功能合作空间。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乘势而上,抢占先机,为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5.以人为本,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产业生态与人文关怀并重,工作、学习、生活三位一体的新型高科技园,突出人才的基础地位,发挥人才的核心作用,推动深圳高新区向知识生产为主转型升级,促进各园区经济、社会、人文和谐发展。

三、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1.全球高技术产业重要增长极。

- 5 -

篇六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和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7号),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和示范作用,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发展模式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到2015年,力争形成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领、以

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打造一批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产业支撑和配套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0%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政府要在园区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体系、政策扶持措施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环境。

二是坚持高新优先、整体推进的原则。要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根本任务,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坚持发挥优势、突破重点的原则。加快发展通信设备、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和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四是坚持协调发展、分工协作的原则。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协作体系。

五是坚持资源整合、集约发展的原则。整合园区、企业和科

研机构的优质科技资源,为园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坚持合理利用土地等有限资源,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二、重点任务

(四)加强宏观规划指导

根据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各类园区发展的现状,按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从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角度,对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整体谋划,着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现代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八大领域。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根据自身优势和科技发展趋势,引导、调整和完善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推进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温台和金衢丽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区等三大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构建适宜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和创新能力,在提升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按照“发展与区域资源优势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小、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的要求,构建与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抓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瞄准产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数字医疗设备、汽车电子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高端制造业。

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产品层次,全面提升传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要成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示范区和先行区。

(六)建设现代产业集群

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龙头企业,成为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快速发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以大带下、以小促大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充分挖掘区域的自然资源、科技、人才、信息、区位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建设现代产业集群。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产业联盟,推动由大企业大集团牵头、以中小企业为基础、以开拓共同市场为途径、实现协同发展为目的的产业联盟,积极推进优势企业的

集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创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产业集群。

(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优质科技资源向企业的自主创新倾斜,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区域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设备和信息共享、合作研发、联合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建立园区技术联盟。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以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制定行业标准为途径、以共同研发为关键的产学研合作技术联盟。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根据“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和“系统集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体制创新”的原则,整合、集聚区域内外各种创新要素,强化公共科技服务,创建一批行业专业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力争建设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开放实验室等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产业技术的竞争能力。

三、保障措施

(八)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要加强对园区建设和发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机制。省级高

篇七 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52180.html

    上一篇:吃播平台

    下一篇:藤椒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