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关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现状及其未来走向分析

  摘要:汇率制度是一国政府针对外汇交易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其对平衡一国内外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公布人民币汇率开始到现在,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经历了由计划到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由僵化到灵活的调整过程。本文主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重新选择我国的汇率制度, 采取新的灵活的汇率制度是当务之急。我国现行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够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利大于弊。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一、人民币汇率理论概述介绍

  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报价,即1人民币兑换多少美元。人民币升值指的是人民币汇率升高了。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分析

  1.国内动力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至2005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09.73亿美元。中央政府作为我国外汇市场上最大的买家,发放的本币数量随着购买大量外汇而增多,导致货币供给的不合理扩张,从而加大了通胀的压力。从表中看出,2004年外汇储备同比增长竟然高达51%,外汇储备增长势头如此迅猛,部分是贸易顺差的结果,另一部分原因是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进行投机。如果人民币再不升值,“热钱”将会越来越多,升值的成本将更大。

  2.国际压力

  日本是人民币升值的始作俑者。2002年,日本把世界的通货紧缩归咎于中国输出的廉价商品,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本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

  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之争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美国将其经常项目赤字降罪于人民币币值低估。美国财长斯诺和美联储格林斯潘先后的讲话,都分别呼吁人民币升值。而后美国“健全美元联盟”又提出欲通过“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

  1.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2.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

  3.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人民币大幅升值,将触发大量热钱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流入资本市场的热钱将加大我国房市、股市的泡沫,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短期上来讲,人民币的升值会刺激大量的投机性资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钱”流入我国。这些投机性短期资本将首先进入我国股票市场,增加资金供给,增强我国股票市场的信心,会带来股价的提升。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大增加,央行投放超额的基础货币,致使国内流动性资本过剩,也对证券市场中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3.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大量缩水

  早在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外汇储备总额达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到2010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24,470.84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而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美元储备大量缩水。

  五、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路

  1.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随着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开和人民币逐步走向市场化,外汇市场的供求也会更多地体现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以外的外汇供求,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将会由经常项目外汇收支逐步过渡到经常项目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特别是资本流动。

  2.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现在应将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同时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基本实现经常项目的意愿售汇,资本项目的意愿售汇还需要根据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逐步改进。

  3.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

  首先,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推广大额代理交易。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直接参与外汇的买卖,并逐步推广银行代理企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大额代理交易。这样有助于避免大机构集中性的交易对市场价格水平的操纵,防止汇率的大起大落;同时也有利于有效降低大企业的交易成本,便于监管机构对交易的监控。其次,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交易品种稀少和交易方式单调是制约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扩大的重要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增加市场交易的币种,可考虑增加外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即主要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易,逐步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再次,健全外汇交易方式。需要发展商业银行“做市商制度”,使商业银行从目前的交易中介变为“做市商”,活跃外汇市场,并使汇率真正反应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更强。

  4.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放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使人民币汇率能真正全面地反映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并有市场来纠正人民币汇率的高估或低估现象。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其内容不仅包括海内外呼吁的人民币升值,更令人关注的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这一举措可谓是中国金融改革又一里程碑。虽然改革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升值的幅度却在中国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小燕.试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J],理论月刊,2006(08)

  [2]李忠.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效果评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8(02)

  [3]余永定.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性一步[J],世界经济与治,2005(10)

  [4]胡敬青.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答[J],中国金融,2006(02).

  [5]金永军、陈柳钦.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评述[J],国际金融研究,2006(01)

  [6]江素芬.试论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金融与经济,2006:31-42

篇二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人民币汇率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需要改变

  为应对欧债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2012年8月份以来,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各种货币宽松政策之后,全球流动性再次泛滥,中国经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环境。花旗报告显示,自QE3推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资本开始从发达国家大举流向新兴市场,中国(以香港地区为代表)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资本,而持续资本流出地则以北美为主,北美占到全球资本流出总量的90%以上,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中国则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资金。此外报告也显示,人民币资产是本轮热钱最重要的流向。

  一、欧洲央行无限量购债计划实际上是货币宽松政策

  2012年9月6日结束的欧洲央行议息会议上,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启动“无限量冲销式购债计划(OMT)”。在新的购债框架下,欧洲央行将给欧元区各成员国政府提供继续推行改革的激励,但这要以各政府能够达到其改革计划目标为前提。一方面,央行要求西班牙等重债国推行债权国家要求的严格的财政缩减以及改革计划;另一方面,央行又适时伸出橄榄枝,帮助相关国家压低举债成本。这一购债计划的现实意义在于为那些重债国政府争取到更多时间,来制定较长期的危机应对措施。

  虽然这一购债计划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这并不是一个能彻底解决危机的方法。很明显,不管是买债,还是降息,都只是继续用滥发货币的伎俩以缓一时之急,“借新债还旧债”的特征明显,或许短时间内可以让意大利或西班牙避免爆发全面危机,但并没有起到修复金融环境的作用。这一购债计划的实施必然会引起贵金属、石油以及大宗商品等价格的上涨。这一附带了严格条件的购债计划要付诸实施还面临一些变数。考虑到欧洲央行坚持要求在购买国债前受援国需同意严苛的条件,可能令欧洲央行新购债计划对减轻欧元区压力的效果打折扣。另外,由于欧洲央行不能对受救助的国家进行有效制约,所以救助的效果可能最终还要看各国政府是否能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危机。

  二、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祸害全球经济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12年9月13日宣布,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改善就业市场,将进行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QE3),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另外,美联储决定继续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的超低区间,并计划将这一水平至少保持到2015年年中。

  该方案可能在短期内对股市和大宗商品交易带来短暂的刺激,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从表面上看,美联储目前每个月400亿美元的注入金额和2010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力度相当,但从长远看,情况有可能更为严重,因为这次美联储并没有设定期限,而是说将持续到就业市场复苏。那么,假如坚持两年之后就业市场还没有复苏。在理论上,美联储可能持续24个月向市场注入资金,这样进入市场的货币理论上就可能高达9600亿美元。最后通过银行放贷放大,美元供应量可增加4.8万亿美元,比过去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中产生的2.3万亿美元还要多。这么大规模的美元泛滥,负面影响将是非常严重的。

  首先,在美国目前经济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美联储采取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美国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非货币供应量不够,美国更需要的是新财政刺激方案和维护强势美元,而非让流动性进一步泛滥。新增的流动性不会迅速进入实体经济变为资产,而是流入金融机构和海外,催生新的资产泡沫,且有可能为未来美国和全球的通货膨胀飙升甚至失控埋下伏笔。

  其次,以美联储为代表的西方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或正在给广大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带来新的风险。事实上,美元发行不受控制以及近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全世界的债权人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实际上已被推到承担潜在恶性通胀和货币无序贬值的边缘。对中国等债权国来说,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不义之举不仅增加了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还令中国庞大的外储蒙受巨大损失。

  再次,美联储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美元贬值会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动荡,触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竞赛”,由此导致的货币争端或将愈演愈烈,并有可能造成全世界范围新的“货币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汇率战的实质是贸易战,如果爆发贸易战,带给全球经济的不仅仅是危机,而有可能是崩溃,因为这势必引发一轮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狂潮,最终令各方利益都受损。

  三、热钱对中国和亚洲的影响不容小觑

  据花旗资本2012年10月26日的流向报告显示,亚洲地区(10月24日当周)单周流入资金达13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流入人民币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规模超过11亿美元,占到总数的85%左右。除了ETF,香港的H股和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也是热钱投入的重点。很多资金是冲着利差套利来的,因为美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维持近零利率,而港元跟美元是挂钩的,所以港元也将维持很低的利率,涌港资金在香港用港元借人民币,投资离岸人民币债券之类的固定收益品种稳赚不赔。

  香港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热钱袭港,除了看中香港的楼市和股市之外,恐怕也是想借此“宝地”觊觎中国内地,押注中国经济见底回升及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涌进香港,促使香港股市创出15个月新高,也使香港楼价飞涨,香港金管局五天内四次出手稳定港元汇率,累计买入18.5亿美元,这显示了香港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的决心。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持续的升值,屡创新高。需要警惕的是,全球流动性再次泛滥形成的这股国际热钱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内地市场,渠道众多,监管也非常复杂,但如果热钱持续进入中国,会推升中国的通胀水平,迫使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贸出口、金融稳定、通胀水平和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等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伴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以及外部流动性的泛滥,2013年通胀将卷土重来,这将是该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除了中国香港、新加坡之外,印尼、泰国以及菲律宾也将面临通胀风险。但对于中国内地来说,目前,由于政府对资本流入设定限制,因此热钱流入驱动的物价上涨影响将很有限。但未来如果中国经济数据持续向好,增长稳定并且人民币汇率坚挺,那么亚洲地区所面临的资金流入压力将会继续增大。因此亚洲国家必须共同应对,加强管制,堵截热钱流入。2012年10月下旬,海量热钱来袭亚洲资本市场,包括中国香港金管局、韩国、泰国等相关机构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防止热钱的大举涌入进一步推升资产泡沫。

  四、中国应对新一轮通胀策略面临两难选择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要更加及时、审慎、细致,更加具有前瞻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目前,中国实体经济“滞胀”特征明显,在此背景下,QE3带来的外部输入性通胀的“不可控、难调节”将使我国“稳增长、控通胀”等多重政策目标实现难度加大,使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困境。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来说,调控政策要更加及时、审慎、细致,更加具有前瞻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尽可能使用数量手段对冲流动性,避免本国货币过快升值,始终对抑制通胀和房地产泡沫采取高压态势,防止通胀水平和房地产价格的借机反弹。

  其次,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尽可能降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汇率改革仍然要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稳步推进,同时要加强对资本流进和流出的监管,严厉打击跨境资金违规流动,防止热钱等违法违规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特别是要防止其流入股市楼市,导致资产泡沫的产生。

  再次,香港和内地要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防范游资袭扰。在目前框架下,香港相当于海外人民币流动性中心,热钱要进入内地市场,取道香港显然是最可行的方法,近期港币贬值以及资产价格迅速上升,正是热钱袭扰的明确信号。对香港和内地而言,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控制资产市场的价格将有利于防范游资投机,同时两地要紧密合作,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扩大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应对游资投机。

  最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以降低美元霸权、美元泛滥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反思中国现有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口倍增,产品在世界上广受欢迎,相应地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大幅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就应该对其他货币升值。但多年来,我们坚持和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结果是在积攒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的同时,自己的货币供应量也大幅增加了。

  2002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只有2100亿美元,到了2012年6月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24万亿美元,十年之间增长了14倍。与此同时,在外汇储备节节攀升之际,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也在迅猛增长。2002年1月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是15.7万亿人民币,2012年7月是91.9万亿人民币。

  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外汇储备和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度。原因是多年以来,我们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不断加印钞票去收购美元,结果美元买得越多,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情况就越严重。近年来国内各类物价轮番上涨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人民币汇率是否还要继续盯住美元。如果美元是一个信用良好的货币,不会滥发,不会贬值,那我们持续盯着它也许还不至于这么被动,但现在发行美元的国家不讲信用,无节制地滥印美元,不断地搞量化宽松政策,不断制造通货膨胀,不断地打压中国强迫人民币升值,我们还继续让人民币与美元绑在一起,还要不断购入美元,那就只能不断吃亏,不断地被掠夺,不断地被强迫人民币升值。是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张琼芳)

篇三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内容摘要:2005年7月5日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已实施了近10年,给中国的经济以及人民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综合分析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利大于弊。结合这些年的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政策已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汇改 升值 人民币汇率弹性 汇率机制 贸易逆差

Abstract

The reform of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July 5, 2005,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nearly 10 years, brought no

smallimpact to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life of the people. After analyzingofthe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reform,we found that the advantages of it are far more than the disadvantages of it. Combining of the data of these years, our country's refor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policy has exerte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 Keywords RMB ExchangeRate RegimeAppreciationThe flexibility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trade deficit

一、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演变过程

汇率制度的重要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1978-1985年基本上是实行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4年是复归单一汇率制度,但实际上是新的双重汇率;1994-2005年,汇率制度为盯住单一货币美元,非正式地与美元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2005年7月21日以后,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近来西方各国又再次要求人民币升值,以使中国减少出口,扩大进口,降低对西方的贸易顺差。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基本情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汇率弹性。从6月21日起,结束自2008年9月雷曼危机以来一直实施的实际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重新启动汇改。恢复了于2005年7月开始实行“汇改”时引进并实施了大约三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10年6月重新启动的汇改也继承了BBC方式。首先,每天的浮动幅度限制与以往相同,为中间价的±0.5%,但人民币汇率在同一交易日内的实际浮动幅度比以往有所增加。其次,人民币汇率与美元以外的主要货币,尤其是与欧元的联动性得到了加强。这种情况反映出,在作为参考的货币篮子中,美元占据的比重相对下降,相反,以欧元为主的美元以外的主要货币所占比重有所上升。最后,虽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有所上升,但是重启汇改以来的三个月中,仅上升了1.9%,升值幅度较小。很明显,这并不是市场供求的反映,而是中国当局不断干预市场的结果。

总而言之,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二、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利弊

(一)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收益

1)我国出口已经大幅反弹,经济面临通胀压力,调整汇率政策、增强汇率弹性满足了国内宏观调控的需求。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这是汇率制度改革的重大收益。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速度。

2)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助于改善我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关系,避免了不必要的贸易中,同时增进投资者的信心、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以及进一步推动汇率制度改革都提升了国际公信力。

3)人民币弹性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因为欧债危机导致的国际汇率大幅波动引起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和对进出口的冲击。从长期来看有助于逐步减少欧诺个过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以来,推动消费成为更加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投机性资金涌入。由于国外不少人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因此他们抱有强烈的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认为现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远远不够。如果大幅

提高利率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流入国内,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进一步增大了升值压力。由于利率无法较大提高,且国内物价水平较高,致使我国实际利率水平较低甚至出现负利率现象。这就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步伐,以降低国外投资者的升值预期,并缓解央行的压力。然而 ,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出口企业的战略调整以及其应对外汇风险的规避能力还有限,贸然加快升值速度会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

2)人民币升值会对对外贸易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同时实际有效汇率的进一步上升会削弱出口,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萧条。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及其现实选择

在当今美元控制的国际外汇市场上,如果没有一种新的货币能够与其相抗衡,世界经济和历史始终要以美国作为中心,但这一切却将因为亚洲和中国重新在世界经济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以及一种潜在的、强大的亚洲货币的出现而改变。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世界各国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人民币的真实份量。所以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于2003年6月中旬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曾称中国的汇率制度是个“问题”;日本官员已多次呼吁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的币值,以重建贸易平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建议中国政府考虑允许人民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更具灵活性。这表明,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汇率机制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汇率的调整如果不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通盘考虑,慎重决策,很可能给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中国的货币制度包括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在进行任何重大的变动,所应考虑的最基本因素就是中国的国情和国家利益,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它因素。对其它国家的影响,也只能放在是如何涉及中国利益的前提去考虑,这也该成为中国目前规划人民币汇率时最基本的战略。基于此,中国在进行货币政策时必须要明确两点:一是中国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制度,其中包括汇率制度,在现行的国际体系中,是一国的主权领域,有完全的自主权可以决定合作或不合作。【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四、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思考

人民币升值本质上等于对在华投资的外商和中国出口企业的存款实行定向加息。对出口企业来说,理想情况下是有可能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的。如果先收到美元货款,结汇后支付工资和进口原材料,所得的利润以人民币计价,是升值的,下次再进口原料时,只需花费更少的人民币(原料价格不变)。但是绝大多数出口企业没有这样的待遇,于是演变成了一种不利的局面,即接到订单后,原料和工资先行由人民币支付,当收到结清的美元货款时,结汇后的人民币变少了。这种情况将导致出口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但这是人民币升值的责任吗?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人民币贬值,出口企业就有好日子过吗?也许是的,订单会增加,但这与别人市场的需求有关,而如果市场需求旺盛,对人民币的需求就旺盛,贬值压力就减小。为什么升值对出口企业有害?根本原因是国内工资成本和国内采购原料成本在上升,导致结清货款时发现无法填平之前生产的投入。 但是,人民币贬值会导致工资的下降吗?人民币贬值会使水电价格,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吗?我想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出口企业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产品利润率不高,和国际需求的减少导致的,人民币贬值不会对出口企业产生立竿见影的好处,相反,人民币贬值更可能导致工资上涨,抵消订单增长的部分好处。 如果出口企业拓宽国内市场,可以直接赚取人民币,而不受汇率的损失,但这将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所以,扩大内需是多么的重要。

事实证明,任何一种汇率安排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国家,也不可能适用于一个国家的任何时期。每个国家都会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选择恰当的汇率政策。对于中国而言,汇率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一定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来进行。自主性是最根本的,不能被动地迫于别国压力来进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金融环境,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亚洲和世界具有积极意义。现阶段,根据国内外形势分析,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最佳选择,这也是中国大国形象的一种表现。汇率的基本稳定对于吸引外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促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都是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黄志刚.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浅析[J].商业文化.

[2]颜伟.人民币汇率改革配套政策调整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王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困境及对策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年二月第一期.

[4]陈芳.人民币改革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范志勇,向弟海.汇率和国际市场价格冲击对国内价格波动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6,(2).

[6]《国际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7]《现代金融学的发展》/p-20413829.html

篇四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

[摘 要]本文先是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然后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背景;未来展望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

(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国内背景。国内经济高速运行,汇率的变动是国家间经济实力的较量,对我国来说,决定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力量取决于经济层面。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比重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同低增长、衰退经济体一比,我国经济显得独树一帜,产生了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动力。国内经济走势健康平稳,为汇率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内在环境。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增加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增强吸收我国服务、货物出口能力,对外贸易顺差持续进行,提高了我国外贸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弹性。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回落,通胀率下降。固定资产增长速度、物价涨幅有所回落,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状态良好,稳定性增强,在这个时期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小的波动。国内货币信贷增长合理。我国货币信贷增长比较合理,M2增长速度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5%增长标准,贷款增长速度也比较平稳。货币信贷的良好运行给国内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供了经济环境。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国际背景。主要国际贸易伙伴顺差减少、逆差加大。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对外贸易中的赤字加大。比如美国最大贸易逆差产生国就是中国。国际贸易变得政治化。美国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调整阶段,需要对某些行业进行结构的调整,提高行业竞争力,引起了行业利益的损失和失业的加剧。美国行业协会、劳工组织把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当成了就业市场压力的原因,通过对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保障其利益。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流入美国市场的商品量降低。日本也想通过嫁接经济危机到其他国家,提高人民币汇率来增强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缓解日本经济委靡不振的景象,平息长期国内不满情绪。

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新经济泡沫破灭导致经济衰退,美国经济面临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的难题,通过商品出口可以有效缓解这些赤字压力。想将产品出口到中国,体现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本经济、欧盟经济体也处于经济的缓慢上升阶段,拉美国家也面临着金融债务问题,亚洲四小龙还处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同这些经济体一比较,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出口增长速度很快。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害怕中国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想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头。

国际贸易壁垒正在加大。2002年以来,美国、欧盟等地区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明显加大,例如贸易壁垒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立可以更好地为发达国家服务,使他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得到优先保护,借此获取垄断利益。阻碍其他国家进入本国市场,从而获取经济利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来说是不利的,中国的技术、科技、运输不发达,很难通过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这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依靠先进的技术可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技术性贸易堡垒的存在还限制了中国向别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中国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差距。 2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改善了贸易条件。经济快速增长,国内对能源消耗程度加大,出口产品的国

篇五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

物价由国家规定且基本稳定。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按国内外消费物价对比而制定的汇率已适当照顾了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亦无调整的必要。由于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不常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亦保持稳定,实质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3. 人民币实行"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度(1973-1980) 1973年3月,西方国家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频繁。人民币对外比价要保持相对合理,就必须根据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相应地上调或下调。人民币汇率在固定汇率时期已确定的汇价水平的基础上,按"一篮子货币"原则,确定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价。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1981-1984)

为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价。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另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在此期间,我国实际存在着三种汇率:一是对外的,并适用于非贸易收支的官方牌价;二是适用于贸易收支的贸易内部结算价;三是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调剂价。

2. 实行以美元为基准的有限弹性汇率制(1985-1993)

1985年1月1日,我国停止贸易内部结算价的使用,贸易收支与非贸易收支均按官方牌价结算。贸易内部结算价虽然与官方牌价并轨,但调剂外汇市场仍然存在,实际上除官方牌价外,仍存在一个调剂外汇价。

3. 实行以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

1994年1月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实施以市场供

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我国实行新的外汇管理体制。在这种新的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行政当局直接制定。

2) 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3)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所形成的汇率是统一的。

4. 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至今)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1) 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 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 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篇六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汇率制度的改革

龙源期刊网 .cn【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汇率制度的改革 作者:陈艳冰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13期

摘要:人民币汇率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变动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及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汇率制度 改革 制度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不仅关乎中国的出口、就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也受到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高度关注。因此,正确分析与预测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探讨汇率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政策制定与投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演变

外汇汇率也称外汇汇价,是不同国家或经济体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价格。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的确定、维持、调整和管理等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或规则。其主要功能为:建立外汇市场秩序,提高外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加强外汇市场信息流的稳定性,引导外汇市场预期;减低外汇市场参与者目标和行为的不确定性;减少外部性;协调经济发展。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体系崩溃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三个主要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经济转轨时期。1979年我国开始对过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在外贸体制方面重点推行下放外贸经营权和实行分散管理。计划经济时期僵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的高估,对扩大出口创汇形成严重障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由此拉开序幕。 为鼓励扩大出口创汇、解决人民币汇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业亏损和财政补贴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我国开始实行汇率双轨制。汇率双轨制大致可分为1981-1984年的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阶段和1985-1993年的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阶段。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双轨制汇率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人民币汇率双轨制的延续,不利于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4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

篇七 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一年的变动
浅议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浅议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核心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了汇率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来自两个方面,即来自金融危机的结束和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步入复苏轨道;更重要的是来自于美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巨大。巨大压力下的汇率对我国贸易的进口和出口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种压力,我国将如何缓解。我国汇率政策未来走向的启示,即继续采用盯住汇率的方法,转为盯住一揽子的世界主要货币;我国应不断完善人民币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着重论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 升值压力 核心 影响 未来走向

汇率是特殊商品-货币的价格,汇率的变动不仅牵涉货币的买卖,还牵涉到居民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和政府决策;汇率不仅与实体经济有关,还直接影响虚拟经济。因此,汇率升值或贬值是综合经济情况作用的结果,单纯的贸易、就业或其他单个指标,都无法决定汇率水平。反之汇率水平对单个经济指标变化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有些人以“人民币汇率偏低”为由头,不断炒作人民币汇率“引发全球经济失衡”、“诱发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就业”以及“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等论调,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2010年以来,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国际上“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明显增多。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了40%。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和美国制造业联盟的《不公平的对华贸易造成国人失业》报告更将美国失业增加与人民币汇率挂钩。认为2001-200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1860亿美元,其中40%多是中国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出口的增多造成的,期间,美国人失去240万个就业岗位。而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为地压低其货币的币值。美国国内约130名国会议员联署信件,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行动。声称如果人民币汇率不升值,美国政府很有可能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其结果是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报告也称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国外一些金融寡头如高盛集团预言,中国可能会考虑让人民币一次性升值至少5%;野村证券、渣打银行等机构分析认为,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有3%-5%的升值空间,升值会在2010年下半年逐渐显现。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一方面来自金融危机的结束和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步入复苏轨道这一大的背景。另一方面,且更为重要的还是来自美国。美国为了缓解国内失业率高企、

贸易不平衡的矛盾和压力,以及中期选举在即,奥政府急需转移国内焦点,而议员们更希望操纵议题,为自己选举拉票。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试图将贸易作为其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尤其是在对华贸易战略上更是如此。在美国政府最新发布的“全国主动出口”的新战略中,美国政府除了将设立“促进出口内阁”,从加强贸易拓展、方便贸易融资以及强化贸易规则“三管齐下”扶助美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外,为美国出口企业“消除海外壁垒”也是其中重要一环,而要消除的海外最大“贸易壁垒”就是中国。

一、长期而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核心

长期而言,缓解人民币升值还要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善。早在1993年,我国就提出了汇率机制的改革步骤和目标。既首先实现经常项下的浮动汇率制度,然后实现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2010年以后实现整个国际收支的自由兑换。但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打乱并影响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步骤。直到2005年,中国才重启了一系列汇率制度市场化的改革。一是汇率双向波动,同时加大汇率波幅,波幅从最初的千分之一点五扩大到千分之五。二是增加交易品种。改变过去只有美元和港元交易的情形,增加了欧元和日元。同时,允许企业做远期或掉期外汇业务。三是,扩大交易主体。由原来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扩大到所有具有即期结售汇业务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的银行,并且实行备案制的市场准入方式。

但上述改革,都没有触动资本项下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而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又恢复了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风险加大。过去10多年里,全球金融业的膨胀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过快,远远超出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的增长速度。既虚拟资本或金融资本的膨胀远远超出实体经济。无论是短期资本、还是对冲基金规模都很庞大。到2007年底,全球股票市值为62.7万亿美元,债券余额为78.9万亿美元,1000家大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96.4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更高达674万亿美元。四者合计,全球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是实体经济的16.4倍,而在1998年时,这个数据仅为6.2倍。即使2008年末,全球股票市值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较之前下跌了24.6万亿美元,总体规模仍然巨大。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带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因此,中国政府决策者对于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进程,保持了非常谨慎、渐进的态度。但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三性原则”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市场化,这个大的方向不会改变。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指出: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意味着在稳定中求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智慧结晶和珍贵经验,因此尽量减

少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于宏观经济短期内的负面冲击,理所当然成为汇率改革设计的出发点。二是借鉴了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经验,尽量避免汇率一次性升值或贬值的不利影响。从国际经验看,均衡汇率水平向平衡点移动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渐进完成。对一个开放经济体来说,汇率的大幅升值往往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伤害,1985年日本的广场协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日本政府采取了在短期内大幅升值的政策,其结果引发或造成了经济长达10几年的低迷。

但是,从技术层面,对于目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存在的缺陷,如波动区间窄、缺乏弹性等进行汇率改革是可行的。

(一)针对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逐步减少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让汇率更好地调节国际收支。

(二)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中,积极倡导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

(三)推进区域货币合作。中国应积极主导创建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和亚洲汇率机制,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并逐渐提高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权重,待条件成熟时,使人民币分步骤地完全替代货币区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真正实现人民币区域化。

(四)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增强境外居民和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技术层面上,要考虑到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各国将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除了扩大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用人民币购买中国政府债券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

(五)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为了防范和化解因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必须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对人民币跨境流通进行实时监控。

(六)扩大人民币离岸业务,可将人民币与港元、台币等完全可兑换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香港可作为人民币的境外离岸中心。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汇率对贸易的影响

汇率变动与商品进出口密切相关,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而贸易条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货币比价的汇率变动会对

贸易条件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野村证券19日表示,人民币不会一次性升值,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将相对美元逐步升值,到2010年底汇率达到6.45。野村证券预期2010年中国贸易收支为顺差,人民币将继续承受升值压力。但3月份的暂时逆差或许让中国政府有较好的机会重新启动汇率制度改革,而无需立即让人民币大幅升值。野村认为,在当前这种环境下实施改革将着重体现出汇率制度的灵活性,而不是全面升值。

我们可以把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分为对进口的影响和对出口的影响。一般意义上讲,如果本币升值,将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但本币升值后,用外币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大,对外贸易依存度降低。反之,如果本币贬值,用外币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小,则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宏观经济学角度告诉我们本币升值和由此引起的本币汇率高估会起到促进进口和抑制出口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人民币升值后,将会导致产品进口价格下跌和出口价格上涨,它对出口产品的负面影响是无法回避的,比如说一些对出口依存度较高且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行业会面临收入下降的冲击。但一方面,海外原材料等进口价格将更便宜,我们老百姓也可以从中受益,比如说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进口汽车和其他进口产品。

三、短期内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美汇率问题的争议,不仅反映了两国短期的冲突,更反映了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变化及因此产生的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矛盾,这是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面对的,也是任何一个新兴大国都无法回避的。当然,人民币是否升值一方面取决于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做法和规律,屈服于外界压力而升值是不可能的。但是,从短期来说,采取一些措施,也可适当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毕竟,目前,我国目前已拥有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9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规模;1961亿美元贸易顺差。那么,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一)从人民币汇率制度本身看,应增加汇率弹性。同时制定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时间表和资本市场开放的战略目标。

(二)增加进口,减少顺差,可适度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进口不仅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和战略的需要,也是有效化解贸易摩擦、营造和谐外贸发展环境的需要。而且,不仅要扩大从发达国家进口,还要扩大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进口产品除了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外,对于高关税产品,如奢侈品,可通过降低关税等手段增加进口,这在某种程度上可减轻出国旅游团的采购负担,对平衡我国贸易收支也起作用。

(三)扩大对外投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实现我国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将纺织、轻工、家电等我国传统优势产业有序向海外转移,使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当地销售和当地出口与本土出口结合起来,转移部分出口产能。同时达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对贸易壁垒,转移贸易摩擦的目的。

(四)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减少企业依靠价格优势竞争国际市场,最根本的措施在于,企业应当也必须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核心技术的掌握,真正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型、技术密集型。对于低价经销给国家和同行造成损失的企业,设立退出机制和惩罚制度。

(五)充分发挥在华跨国公司的作用。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利润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充分利用美、欧等在华跨国公司在本国的话语权,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六)增加企业和居民个人更多的自由结汇权,拓宽其外汇投资渠道,逐步实现藏汇于民。

四、对我国汇率政策未来走向的启示

(一)继续采用盯住汇率的方法,但转而盯住一揽子的世界主要货币。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美元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给人民币的冲击,并且能够为日后最终的自由浮动奠定制度基础。缺点在于盯住一揽子货币的选择意味着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要根据全球市场的汇率变动进行频繁调整,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投资的进行。

(二)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央行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为了在长期内尽快过渡到人民币单独浮动汇率制度,在中短期内我国应不断完善人民币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1、首先可以逐步扩大汇率的可浮动空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使央行有更大的汇率预警空间,有利于实现内部平衡目标,有利于积极地发挥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逐渐达到均衡汇率水平,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竞争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鉴于浮动汇率面临的技术难题及入世后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应首先将目前较为“固定”的汇率制改为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即将汇率浮动设定上限和下限,并逐步增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汇率的走势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使人民币汇率将可以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央行的操作也会更加灵活,可动用各种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来干预外汇市场,而不是简单地宣布升值或贬值。

2、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关于亚洲货币合作最重要最早的构想是日本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构想,该构想提出的建立“亚洲货币基金”是目前阶段较为现实的考虑。对中国来说,推进亚洲内部的区域货币合作可促进与其他成员间的贸易进一步增长,稳定区域内货币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52326.html

    上一篇:东北养牛骗局

    下一篇:笋壳鱼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