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 澳大利亚留学 |

【www.guakaob.com--澳大利亚留学】

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与分析
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第一篇

中国葡萄酒市场运作方案浅析

第一部分: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现状与分析

第二部分: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现状与分析

第三部分:浅谈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

第一部分: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与分析

一、中国葡萄酒从初级阶段进入发展阶段的良性表现及运作特点

管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还不普及,消费层次偏低,人均消费量比较小,葡萄酒在酒精类饮品中的比重还很小。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中国葡萄酒已形成了内部和外部相关产业的产、供、销一体化配置。从政府管理到行业自身调节机制也已比较完备;行业从初级阶段的感性向理性发展;市场从感性消费正逐步向理性消费转化;竞争从单一到多层次、多方位变化,品牌也开始从单一到更加丰富。特别是2008年新国家标准的出台、国际葡萄酒的规模化进入、国内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标志着中国葡萄酒已经与世界葡萄酒融为一体,从初级阶段进入发展阶段。

1、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和规模增速明显

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酿酒葡萄面积也居前列。截止到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6.67千公顷,预计2015年将达100千公顷,由于国际葡萄酒价格的上升,以及我国一些葡萄产区的葡萄种植面积、葡萄品种选择,所以对酿酒葡萄种植产业的一个很好的促进。”

2、酿酒工艺、技术水平有明显提升

近20年来,通过国内葡萄酒企业与洋品牌在资本与技术领域的充分合作,中国在葡萄种植、管理、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和技术水平已经尽得世界葡萄酒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独立解决系统中出现的技术、工艺问题。全国多所农业院校或开设葡萄酒工程学科、或开设葡萄酒研究机构、或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酿酒人才,为葡萄酒行业的科技进步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3、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产业链条已初成雏形

原料种植形成十大特色产区,农业种植与工业生产形成良性对接,互为促进;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国际标准干型酒成为主流;葡萄酒相关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形成完整的配套,从辅料供应、包装材料、到相关配件供应基本齐全,形成良性互动;西部产区因规模尚未达到对相关产业的支撑能力,所以产业结构还不完善,但是随着西部的崛起,相关产业已经开始注意西部商机。未来全国性的产业结构体系正在构建之中。

4、销量增速明显

中国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已逐步进入快车道,葡萄酒的产量和消费量将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国际权威调查机构统计,2006-2011年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保持平均70%的增幅。截至2012年,中国将有望超过罗马尼亚和俄罗斯联邦成为世界第八大葡萄酒消费国。

5、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

原葡萄酒标准为1994年中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负责组织制定的GB/T15037-1994《葡萄酒》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旧国标”)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当时还考虑到中国葡萄酒生产厂家的水平良莠不齐,“旧国标”仅作为推荐性标准。随后,国内又出台了GB/T1980-1994《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与旧国标同时生效。2008年正式实施的新标准是广泛参照了国际葡

萄酒标准制定的,作为强制性标准并增加了根据含糖量进行的分类和感官分级评价的描述,标志着我国葡萄酒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将有力推动中国葡萄酒国际化进程。

6、品牌数量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中国葡萄酒从第一个工业化酒厂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后50年发展尤为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已有葡萄酒生产企业500多家,形成了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为龙头的第一品牌企业,以云南红、华东、龙徽、北京丰收、甘肃莫高、东北通化股份、长白山、新疆新天等为主的第二品牌企业,他们在产能、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已趋于成熟;另有众多的葡萄酒企业也基本上具备了国际质量标准,并通过了认证,构成了山东的烟台、蓬莱、河北的昌黎、怀来、东北的通化、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黄河古道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品牌集群。而从事葡萄酒销售的企业更多,其中包括进口葡萄酒代理经销企业,产销双方共同培育市场。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型企业到小规模精细化生产企业,从全国代理到区域经销到终端销售,已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产业体系。

7、产地差异化逐渐清晰

中国十大葡萄产区的气候土壤各有千秋,葡萄表现独具风格。同在北纬40度至44度酿

8、龙头企业继续上演跑马圈地运动

高端葡萄酒的稀缺资源是原料,这是国产葡萄酒企业的共识。随着产销增量,原料短缺成为规模企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东部企业在西部地区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张裕除了在山东本地圈地以外,在陕西建厂瞄准了当地葡萄原料,在宁夏产区30000亩规划2007年已经完成一半的定植开发;王朝公司早就在宁夏通过收购完成了圈地,2007年公司副总经理王树生透露,甘肃天水地区因独特的气候而使葡萄不用埋土过冬,将作为重点圈地对象;威龙公司继在甘肃武威圈地之后于2007年10月底考察甘肃天水,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另外各龙头企业在全国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圈地迹象,可以视为近几年原料圈地运动的继续。

9、厂商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多品牌经销成基本形式

由于渠道重合,生产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达到渠道垄断销售的目的,向来要求经销商单一经销自己的品牌,造成了巨大的渠道资源浪费,很多商家苦不堪言。鉴于此,2007年葡萄酒厂商在合作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厂家不再要求经销商单一经销品牌,而经销商也有了更多选择机会

10、高级酒店终端出现拒卖国产酒现象

2007年以来,进口葡萄酒凭其品质和文化双重优势,大举进行终端消费宣传,加上国产葡萄酒的种种混乱和质量问题,使得高端消费群对国产葡萄酒产生怀疑。在高端餐饮店,同等价位的葡萄酒,消费者选择进口酒的现象很普遍。消费选择也直接导致部分高端卖场拒绝售卖国产酒。据一位多年从事葡萄酒终端供货的经销商反应,在拒绝卖国产酒的酒店终端,不少消费者是比较了解葡萄酒的,即使是从“面子”上讲,他们更喜欢进口酒,这种现象正在悄悄蔓延,形成消费者刺激酒店,酒店刺激供货商,供货商刺激经销商或代理商的连锁反应,

最终迫使主流经销商不得不经销进口产品。可以断言,2007年进口葡萄酒之所以能够迅速进入渠道,形成明显销量,与经销商的“背叛”有着直接关系。

11、市场集中度高,三大品牌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

在我国的500多家葡萄酒企业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张裕为首的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二是其他酒类生产企业或是其他行业转为生产葡萄酒;三是沿海的进口葡萄原酒灌装企业。虽然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中小企业(产能在1000吨以下)占比达80%,过万吨产能的企业目前为张裕、王朝、长城、威龙、丰收、通化等,其中长城、张裕、王朝三分天下,市场占有率合计已高达52%,资产合计拥有全行业的38%,销售收入更是占到了全行业的56%,行业集中度非常高。随着三大巨头加快速度布局全国市场,葡萄酒行业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态势。近年来,张裕一直力图将国际化深入到企业的血液中去。爱菲堡酒庄,标志着张裕“4+1”的国际化战略品牌布局终于成型,形成了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张裕黄金冰谷冰酒酒庄、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以及北京张裕爱菲堡国际酒庄细分各个高端市场、张裕解百纳为中高端核心子品牌的布局。

12、中小企业数量增多,发展方式灵活,补充了市场,新国标的实行使他们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张裕、王朝、长城一直是中高档葡萄酒市场的主力品牌,但是在近两年的战略调整后,他们基本放弃了低端产品,将市场空间留给了众多营运成本低、操作模式灵活的小酒厂。蓬莱45家生产企业近100多个葡萄酒品牌几乎都定位在中低端,以经销代理、OEM贴牌、代加工、定标、原酒销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东南沿海、江、浙等地区打开了局面。虽然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从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产品背后我们看到了日益增长的葡萄酒企业数量,而且无论业外资本进入,还业内资本扩张,他们或高起点建酒庄,或低起点搞灌装,或贴牌买断,总之,数量众多,方式灵活,对我国葡萄酒市场是一个补充作用。但是,正是由于看到了商机而投机取巧、走捷径,注定要经受强制执行的新国标的严峻考验,那些意图捞一把不赔够赚的投机企业,必将面临生存压力。

13、二线品牌表现出强大活力

华东葡萄酒一贯坚持英国人百利建厂时的理念,经过多年的经营稳居青岛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2005年提出了“三年做山东,五年做全国,2010年成为一线品牌”的战略发展规划,2007年采取实施大客户制度,对竞争激烈的一线市场进行点状渗透,对竞争较弱的市场争取全面进入。在二线品牌中,2007年的华东直接瞄准一线品牌的市场表现十分抢眼。以寒地冰酒高调出场的长白山酒业集团,一直是二线品牌和东北山葡萄酒的领军企业。2007年著名品牌专家金炜的加盟,提出了以打造奢侈品感念冰酒带动长白山山葡萄酒品牌提升的战略思路,在全国展开了有计划有步骤的亮相。先是哈尔滨糖酒会的高调出场,再是年终岁末的酒博会隆重推广,极大地推进了长白山系列山葡萄酒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风头甚劲。 莫高葡萄酒调整了领导班子,构建了新的战略体系和产品结构,在兰州市投资建设全国一流的集研发、生产、参观、旅游为一体“莫高国际酒庄”,将在2008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也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强力增长点。年度资料显示,在2006年提价15%的情况下,2007年公司葡萄酒销售收入仍较2006年实现大幅增长,全年葡萄酒销售收入预计将达1.3亿元左右,增幅可达50-80%。2008年下半年新酒庄投产后,将拉动高端产品销售进一步走高。

14、进口酒高速增长,本土化扩张直击市场命门

自2006年以来,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态势就已经十分迅猛。如果说2006年我们感到了“洋酒凶猛”,那么在2007年我们已经触摸到了洋酒炙热的温度。

葡萄酒进口快速增长 据海关数据,我国2006年进口原装葡萄酒2.0442万千升,同比增长97.7%;进口散装葡萄酒8.9313千升,同比增长108.7%总价值1.3亿美元,分别占我国葡萄酒消费量的4.1%与17.9%(2005年同期为2.4%和9.8%)。2007年1-10月,我国进口原酒9.563

万千升,增长27.6%,原装酒3.409万千升,增长1.3倍,总价值约2.1亿美元。虽然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但是13万千升的进口量已经比2006年全年总量高出近2万千升,接近2006年全国消费量的4成,据代理300多种进口葡萄酒的美国名特中国公司总经理柯鲁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场销售量增长每年都维持在30%至45%。数据表明一切,进口酒的快速增长远比我们预料的凶猛。

15、西部葡萄酒发展受到关注

西部是中国葡萄酒的重要产区,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经销企业未来最具有活力的财富机会。然而发展缓慢,与它在中国葡萄酒产业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极不相符。针对西部葡萄酒的品牌和渠道短腿,《食品商》提出集合西部葡萄酒品牌、体现西部产区整体优势的“西部酒窖”概念,通过集约化品牌与集约化渠道的对接,整合上下游资源,进行西部葡萄酒的整体推广和形象宣传,组合西部葡萄酒面向全国大中小城市招商,以现饮、非现饮、特殊渠道进行深度分销和开设连锁加盟专卖店,实现西部葡萄酒的振兴。很多经销商对“西部酒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西部葡萄酒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观,表示了积极合作的意向。 传播出现亲民化趋势,消费群体明显扩大

16、大经济环境下的葡萄酒类板块受到重视

消费升级和需求增大的长期利好因素的存在,不仅成为消费品生产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也使葡萄酒企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我们从近期的市场走势中发现,在基金重仓股中,葡萄酒上升势头不错,基金增仓的上升态势比较明显。酒类企业是消费升级第一受益者,经济的增长带来居民收入的提高也将是葡萄酒消费未来高增长的基础。由于股票市场对酒类板块的追逐,吸引了众多社会人群对葡萄酒的关注。

17、新富人群成为葡萄酒消费主流群体,消费领袖的意见接受度越来越高

据权威机构调查表明,在大众消费者中,25-44岁的中青年人是葡萄酒的主要饮用者,而在职业特征上,公司管理人员、普通白领、及商业、服务业等企业职工是主要饮用者。而在中国新富(定义是高消费、高学历、高收入的“三高”人群)群体中,男性、30-34岁的青年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新富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海外留学归来的人员,由于受到国外葡萄酒的熏陶,具有相当丰富的葡萄酒知识和饮用经验,他们的消费意见被一些不懂葡萄酒的消费者看重,他们普遍表现出的对进口葡萄酒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高端消费群体的取向。

18、酒市再现平民化热潮

高端酒毕竟是为少数人准备的,真正体现葡萄酒消费成熟的标志是大众化。2007年的一个消费亮点就是快要被人们遗忘的平民化消费被华夏五千年葡萄酒祭出。2007年11月,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十周年庆典上,华夏五千年葡萄酒推出“名品世家U9-MWP工程”的连锁项目,推出具有代表性的物美价廉的产区葡萄酒,以微型终端为特色,以大众消费者为目标受众,掀起了一场名品红酒的平民化运动。

葡萄酒的平民化不仅仅是国产葡萄酒的事情,进口酒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反应。在麦德龙、家乐福等超市,大都设立了专门的进口葡萄酒区,价位从二三十元到上万元不等。目前超市引进的进口葡萄酒约300种,其中100元以下的占到了一半以上,而在销量方面更是占到七成左右。种种迹象表明,葡萄酒在追逐高端的时候,中低端产品更加值得关注。

19、葡萄酒收藏和投资概念逐渐被社会接受

葡萄酒常常被誉为液体资产,这是由其独特的收藏价值决定的。葡萄酒收藏具有增值幅度大、增值率稳定的特点,随着国际葡萄酒收藏和投资热潮的影响,中国也开始兴起。2007年6月6日,张裕投资近2亿元兴建的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正式开业,备受行业关注的中国首批期酒在这一天同步推向市场。爱斐堡酒庄2006年份期酒仅发售100桶,很快就售完。张裕爱菲堡的期酒引发了中国葡萄酒市场收藏和投资的广泛讨论,使更多的葡萄酒爱好

2013年中国葡萄酒红酒行业报告
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第二篇

2013年中国红酒行业报告

2013年8月15日,作为中国富豪生活方式专业研究机构的财富品质研究院第二次发布2013《中国红酒报告》。作为财富品质研究院富豪生活方式系列报告的一部分,这是财富品质研究院继《中国游艇报告》和《中国腕表报告》等报告后发布的第8份针对富豪服务产业的专业报告。

2013《中国红酒报告》调研工作历时4个月,综合调研了208位红酒行业专业人士和媒体人,以及679位中国富豪消费者,所有调研都采取面对面深入访谈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研问卷712份,拥有广泛而深入的事实基础。

2013《中国红酒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红酒消费市场有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年消费规模。红酒消费每年市场容量约18亿升,其中约25%是来自进口红酒。中国红酒市场的火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红酒厂商进入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红酒约有60%来自欧盟,其中35%左右来自法国。

图1:2012年中国进口红酒的主要国别分布

具体来看,2012年是中国红酒行业遭遇拐点的一年,在经济环境和国内政策的双重夹击下遇到了前所未见的困难和挑战,红酒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其中进口量仅增长了8%,进口额增速也大致在10%左右。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红酒市场仍然会面临一个较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期,未来的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市场规模依然会继续扩容。

图2:中国红酒进口量及年增长率(2002-2013年第一季度)

财富品质研究院研究发现,近十年,中国人均红酒消费量一直持续上升,从2002年的0.25升升扩大到2012年的1.31升/人,翻了5倍多。但是,与欧盟、美国等红酒文化浓郁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红酒消费量仍然较低,红酒市场在整个酒类市场所占的比重较小。

图3:中国人均红酒消费量(2002-2013年第一季度)

【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中国本土品牌的红酒产量稳步上升,从2002年的2.8亿升扩大到2012年的13.8亿升,翻了将近5倍,约占整个中国红酒市场容量的75%,其中过万吨产能的红酒企业为张裕、王朝、长城、威龙、丰收、通化等,其中长城、张裕、王朝三分天下,市场占有率合计已高达52%,资产合计拥有全行业的38%,销售收入更是占到全行业的56%,行业集中度非常高。

图4:中国本土红酒产量及年增长率(2002-2012年)

财富品质研究院通过调研发现,中国富豪红酒消费心态整理不成熟,有超过一半的中国富豪表示自己对红酒的认知非常一般,这就表示虽然近年来中国红酒市场大热,可背后仍充斥着不稳定的因素,中国富豪的红消费倾向很容易被不真实的红酒知识所误导,中国富豪正确的红酒消费观并没有形成。

在选择红酒时,有28%的中国富豪会把品牌作为其购买和收藏红酒的第一要素,比如法国五大名庄的红酒就相对比其他酒庄的红酒更容易被中国中国富豪所接受;除品牌外,年份也是重要的参考,比如中国富豪都熟知的拉菲1982年,所以也有24%的中国富豪把年份作为购买和收藏红酒的第二重要因素;中国富豪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当自己对红酒的认知和了解非常少时,就很相信朋友间的推荐,所以口碑也就理所当然对其购买红酒产生重要影响,比例为17%。

从购买渠道上看,门店仍然是中国富豪购买红酒的首选(31%),但是他们一般倾向于从自己特别熟悉的门店购买,以避免购买到假酒,但却基本不会通过门店购买单价超过10000元的高价酒;随着红酒在中国市场大热,红酒的直销经销商也越来越多,通过网络、电话及活动等从经销商那里购买红酒已经成为一些中国富豪的重要选择(23%)。此外,红酒的社交

作用也比较明显,朋友之间的交易也是重要的红酒购买渠道(15%)。值得一提的是,直接国外购买也正成为很多中国富豪的重要选择(8%),特别是以红酒收藏为目的的中国富豪,他们在国外直接购买高端红酒的比例非常高。

图5:中国富豪购买红酒的主要渠道

“全球市场看中国,中国市场看二三线城市”,目前所有的红酒经销商都以各种形式开拓着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的红酒市场。这主要是因为以省会和直辖市为核心的二三线城市经济较发达,但市场还未被完全开发,高端红酒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是红酒经销商最为看重的市场,特别是温州、沈阳、太原等城市,一直是高端红酒消费最活跃的城市。因此,很多中国高端红酒经销商正把营销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二三线城市。

1.消费大众化,高端红酒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所青睐

和所有的高端品牌一样,很多价格昂贵的顶级红酒,因为价格和产量的原因,只有少部分群体在消费,但大部分高端红酒还是属于一般中产阶级以上人群可以消费的范畴。随着红酒消费观念和红酒文化进一步的传播和普及,中国高端红酒市场会进一步地规范和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到红酒消费的行列,并成为高端红酒的忠实客户,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高端红酒产业的发展。

2.高端红酒品牌多极化

目前,中国的高端红酒市场基本上还是法国名庄酒一统天下,但是,我们也看到其他国家的红酒品牌正在兴起,比如智利、澳大利亚的红酒就因质优价廉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不逊于法国名庄酒的品质、更大的产量、更有效的市场推广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品牌竞争力。我们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几年,其他国家的优质高端红酒进口将进一步快速增长,甚至可能重复近几年法国名庄酒的发展态势,未来的3-5年,法国名庄酒的品牌优势将逐步淡化。

3.经销商品牌将强化,将逐步改变买酒只认品牌的状态,经销商话语权将增强

目前,中国的高端红酒经销商是比较尴尬的一个群体,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在购买红酒时,一般看重的都是红酒本身的品牌而非经销商。在高端红酒的整个流通环节,经销商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但事实上,市场很需要带有一定顾问功能的专业红酒经销商,他们不仅能影响消费者的红酒消费,而且还能为消费者推荐真正高品质的高端红酒。他们不仅仅是流通商,更是专业的红酒顾问。

除传统的销售渠道外,近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红酒的线上业务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的便捷和快速性正在成为经销商实体店的重要补充。

4.红酒培训将产业化规模化,高端红酒的顾问市场将兴起

红酒文化和礼仪已经成为中国富豪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之一,这必然带动红酒培训产业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红酒文化和礼仪将会是所有商务人士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中国富豪群体表现的将更为突出,虽然目前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红酒培训公司,但还只局限于基本的红酒知识和红酒礼仪,缺乏与红酒培训相关的高端红酒的顾问经济,中国富豪在红酒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买酒庄、建酒窖以及商务接待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但是,目前中国红酒从业人员专业度低,素质不高,比较缺乏专业的红酒顾问,因此,中国高端红酒顾问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可以这么说,红酒培训和红酒顾问,未来将产生一个不低于红酒流通价值的巨大商业价值。

5.假酒将越来越失去市场

目前,在高端红酒消费领域,个别渠道的假酒数量达到 90%以上,甚至有些渠道100%全是假酒,假酒的泛滥严重影响了高端红酒市场的正常发展,也损害了高端红酒品牌和经销商的利益。但是,随着渠道专业化以及高端红酒品牌多极化的出现,假酒将逐渐失去自我成长的市场空间,此外,红酒培训的兴起和红酒顾问业务的发展,也将逐渐提高中国消费者对红酒的鉴别能力,假酒自然也很难存在。

注:红酒,葡萄酒的俗称,并非一定特指红酒,以成品颜色来划分,葡萄酒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本报告里的红酒指的是葡萄酒。

葡萄酒企业渠道管理
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第三篇

葡萄酒企业渠道管理

“我看”葡萄酒企业渠道管理

就现阶段来说,渠道商在整个葡萄酒产业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如何搞好渠道管理成为当下广大葡萄酒企市场突围的救命稻草。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改善葡萄酒企的渠道管理。

现象一:渠道扶植的地域性问题

很多葡萄酒公司会在生产基地所在省份设置密集的经销商,而在其他地区只有一个总经销。

比如某葡萄酒企的生产基地在山东烟台,它在山东地区共有大大小小30家经销商,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各设一个总经销,但管理渠道的办事处又只有一个,设在沈阳。 从经销商的数量多寡不难看出该企业对各个市场的重视程度的高低,对于山东地区的经销商在铺货、宣传、装修、年终返点上的扶植力度也远远大于东北等地区的经销商。

出于对风险的考虑,扶植力度大的经销商在经营规模上得到了扩张,销售量也处于一个稳定或上升的状态,经销商的业绩越好,公司越是扶植,这些经销商和葡萄酒企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扶植力度小的经销商的经营规模要么不变,要么缩小,销售量自然也就难以提高,经销业绩越差,企业越是不扶植。

这种失衡的局面持续存在,其结果就是这家葡萄酒企业的总体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总量得不到提高。

因为经过多年的扶植,山东地区众多的经销商已建立了密集的分销网点,几乎渗透了所有的市场,增长潜力十分有限,加上经济环境变差、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维持以往的业绩已不是易事,并不会因为扶植力度大而出现大的增长;而在东北等地区的市场上,该企业的葡萄酒产品市场占有率很低,空白市场还大大存在,但因为扶植力度小,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不升反降。

我看:

不妨借鉴一下其他行业公司的做法,或许会对我们的葡萄酒企业有所启示。

比如著名的白酒企业郎酒集团的生产基地设在四川省的泸州市,它在泸州市和成都市各设有两家总经销,在四川省内规模较大的二线城市比如攀枝花、绵阳设置一家总经销;其他城市则由这些总经销向下发展二级经销商。

这样每家总经销的市场规模大体相当,既不影响市场覆盖面,又能减少恶性冲突,便于公司管理,从而促使市场稳定。

很多葡萄酒企业在生产基地以外地区的渠道设置过窄,各个省市只有一个总经销。这些经销商因为没有本品牌竞争的压力,往往追求更高的利润额,有些还存在“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经营思想。这种经营观念对其本身的利润额可能并无多大的影响,但是对公司却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因为只有销量提高了,公司的利润才能得到提高。

在此我们继续看一下郎酒集团的做法:

对于四川省外的其他省份,郎酒集团会在省会城市设置两家总经销;在经济情况好、发展潜力大的二级城市会设置一家总经销,这些总经销再向下发展二级经销商。

这样,每个地区的总经销就不是独此一家,既能产生一种竞争机制,又能扩大市场覆盖面,从而促使销量得到提升。

现象二:经销商的选择问题

很多葡萄酒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要么关系至上,要么先到先得,没有一个客观评价经销商的标准;而在经营过程中,也没有真正实行优胜劣汰,现存经销商中一部分亟需进行调整。

因此,这样的葡萄酒公司就需要新的经销商来加盟,而加盟就涉及到对经销商的选择问题,只有选出优质的经销商,才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销售业绩。

我看:

葡萄酒企业在选择经销商方面,可以借鉴达利园公司的一些做法。作为一家著名的食品企业,它共有3500多家经销商,遍布全国,终端渠道占有率也超过了85%。

达利园公司会从以下一些方面对新进经销商进行考察:

财务能力

要考察他们的注册资金、实际投入资金是多少;

仓库、运输车辆、营业店铺等必备的经营设施能承受多大的业务量;

银行贷款能力如何;

能否按照公司所希望的结算方式进行结算;

对外有无应付账款等。

市场能力

要考察他们的经商时间有多长;【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现存网络能渗透多大的市场;

批发、零售手段如何;

能否控制市场价格;

促销手段是否科学、有效等。

管理能力

要考察他们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是否协调一致;

有无长期发展战略;

聘用的业务人员是否干练;

库存是否科学合理等。

家庭情况

要考察他们的家庭由哪些成员组成,成员的关系如何。

这一点往往是葡萄酒企业在进行经销商选择时容易忽略的一点,但是家庭情况会对任何事情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经销企业的产品。现在的经销商大多是夫妻店,只是规模不尽相同而已,很难相信一个不和睦的家庭会做出骄人的业绩。因此家庭情况应作为对经销商考察的一个重要因素。【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现象三:市场规范问题

业内很多葡萄酒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市场进行规范,常常引发渠道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摆放、假货、窜货、价格等方面。

产品的摆放:

对于产品的摆放,尽管在大多葡萄酒企业与经销商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只能摆放该公司产品,但是走进任何一家葡萄酒专卖店,总会发现或多或少的主品牌以外的其他品牌葡萄酒产品。

有的是因为店铺面积过大,主品牌的产品占不了那么大的面积;有的是因为顾客指定要别的品牌而临时摆放一下;有的干脆没原因。当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出售其他品牌产品的利润。

只要摆着一个样品,就有出售的可能,更有些专卖店挂着主品牌公司的牌子只是为了把

顾客引进店而已,顾客一进店就着力推荐让他能获得更大利润的其他产品。

对于摆放其他品牌产品的行为,大部分葡萄酒企业只是进行劝告,有时做出断货的威胁,但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假货:

当一个品牌成名时,假货便随之而来。

假货具有传播功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葡萄酒企业会由于假货失去很多潜在顾客。

有些谨慎的消费者因为怕买到假货,即使零售店给了更高的折扣也要到葡萄酒企业的直营店去购买,这又加剧了经销商和公司之间的冲突。虽然部分葡萄酒公司对假货的制造者、出售者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

窜货:

窜货问题也时常困扰着葡萄酒企业。

由于在运输费用、市场情况、促销力度、年终返点等方面,各个市场存在着差异,因而实际结算价格在各个市场上是不一样的,于是为窜货提供了空间。

近两年,这种行为在葡萄酒业内发生的比较频繁,比如一家公司山东烟台的总经销用其结算价格把货物批给济南的一个零售商,这个零售商又以低于济南地区其他正规渠道零售商的价格出售产品,从而斩获非正常的利润,而且他还以低于总经销的批发价向下发展其他零售商。更有甚者,济南地区的总经销也以同样的方式向郑州、太原等市场渗透。

该葡萄酒企业为了应对这种行为,出厂时,在每件产品的包装上都盖上发往地区的鲜章,然而这些经销商会雇人涂掉,或者在鲜章上贴上印有自己店名的标签。有时候被发现了,该公司也会因其业绩表现而无济于事地威胁几句了事。

价格:

价格问题从来都是一个难题。

一些葡萄酒企业为经销商制定了一份价目表,对结算价、零售折扣的下限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为了争夺市场和顾客,处于同一层级的经销商、零售商们常常不按规定的价格出售,有的甚至低于其进价销售。

一方面可能因为卖了其他品牌的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这样可以拿出一部分利润来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可能因为考虑到年终有返点,以低于进价的价格出售从长远看仍是有利润的。 这样的恶性竞争其害无穷,因为利润的薄弱最终会使经销商丧失经营其产品的积极性,进而威胁到渠道体系的稳定和公司的发展。【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一些葡萄酒公司对低价销售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叫经销商互买,如果买价低于规定的折扣,处以重罚,一开始大家积极参与,可一段时间以后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大家都在违规,既使发现了也没有进行罚款。

我看:

在市场规范方面,五粮液集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葡萄酒企业借鉴。

产品的摆放:

五粮液集团认为产品的摆放涉及到公司形象和经销商推广公司品牌的心态,必须实行专卖。所以五粮液集团一方面加强沟通,向经销商说明兼营其他品牌的坏处,使其放弃经营其他品牌;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劝说无效的予以处罚。

这是一件持续性的工作,五粮液集团坚持了3年才取得成效。

对于面积的确很大的店面,五粮液集团允许和其他品牌用墙体隔开经营,而且会提高经销商装修费用的报销比例,这样在要求只摆放自家公司产品时有更多的话语权。

假货:

这是最应严厉打击的行为。

对于造假者,五粮液集团会坚决诉诸法律;对于售假者,也会视其情节的轻重追究其相应的责任,通常会处以不低于5万的罚款。

窜货:

如果葡萄酒企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出厂价,可以避免一些不同地区总经销之间的窜货,但不能全部避免,更不能避免某个地区的总经销和另一个地区的零售商之间的窜货,所以要想新的点子。

拿五粮液集团来说,会对不同地区实行有差异的包装,而不是在包装上简单地盖个图章,这样就增加了窜货的不易性和成本。

同时,五粮液集团还对大户重点关注,因为窜货基本上都是他们操作的,五粮液集团会定期对其库存进行探查,对其大宗货物的去向进行跟踪,一经发现窜货,就进行严厉的处罚。

价格:

价格问题是最难控制也是最需要控制的问题。价格不统一往往是乱价的根源,也难以管理。

为了应对乱价现象,五粮液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出厂价(到岸价,运费由公司支付)、统一的批发价、统一的零售价下限、统一的促销折扣、统一的返点数。

零售店太近也常常导致降价行为,所以五粮液集团对零售店的位置做出合理规划,不同

中国红酒市场分析及竞争者分析
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第四篇

一、葡萄酒市场分析:

葡萄酒是国际酒类市场中仅次于啤酒的第二大流行饮料酒,但在我国葡萄酒的人均消费量仅是当前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5%。这样看来,我国的葡萄酒市场的大门尚未完全打开,甚至可以说,它现在只开了一条小缝而已。

现在,我国葡萄酒市场小,人均消费水平低,较低的消费基数与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决定了我国葡萄酒行业会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我国葡萄酒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及我国酿酒葡萄基地的建设等配合,因此,我们认为寄希望该行业出现"井喷"现象也不现实。

在政府公布金融危机之前,高端葡萄酒就已经明显下滑。金融局势对葡萄酒行业的影响也是必然的,尤其是高端葡萄酒,预计下滑了40%-50%。但同时也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性价比高的葡萄酒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从之前闭幕的广州国际名酒展上的热烈气氛不难看出,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葡萄酒商看中了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试图通过人民币较为坚挺,出口风险更低的中国市场来减弱金融危机的冲击。

而在现场,不乏比国产酒价格更低的原产国进口酒。这也不难看出外国酒商对中国的促销力度正在加大。实际上,尽管中国不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但绝对是最牢固的市场。

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对于红酒而言是一块尚未被切割成功的巨大蛋糕。对于它,我们不能坐观其成,那样的话在蛋糕切割完成后可能已经没有我们的份额,当然已不能胡乱下刀,那样,我们也许会破坏原本可以享受到的那一块(让我们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难以转变的不好印象)。在这块蛋糕上找到合适的下刀之处,分得尽可能大的,适合我们的蛋糕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此外,消费者热烈追捧性价比高的产品的消费心理可以成为我们营销的有力突破口。 并且,由于葡萄酒的消费群体本来就主要是城市中高收入阶层,而且平均单价也较其他酒类要高,因此葡萄酒的消费价格敏感度不如其他酒类,而对品牌的敏感度较高。根据有关调查,消费者挑选葡萄酒最看重品牌,然后是价格。

而这些年来,拉菲酒庄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成功建立起红酒高端品牌的概念的已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我们采用合理的营销手段,将这两款产品打造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优质品牌,让我们的消费者相信,我们所提供的产品绝对是物超所值。那么,让消费者接受我们的产品,让此产品成功进军中国市场就绝非难事。

而这些,可能需要通过概念营销的实现来将其达成:将乐古堡和法兰西小木屋的特点及独特魅力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融合,通过推出一个特定的概念,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认同,引起他们的共鸣,并萌发对产品的需求。而这个概念将在日后的市场调查中具体提出。

从中国消费者本身的特点来看,近几年来,随着国人饮食健康观念的增强,葡萄酒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倍受青睐起来,其消费骤然升温,成为酒类市场的新宠。1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洋品牌和400多个国内生产厂家和品牌在我国市场汇聚,一竞风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综合以上各类信息,红酒的消费在中国尚属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个市场不是不存在,而是尚未开发出来。而且,这个等待开发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国内的众多消费者们,他们并非拒绝红酒的消费,只是少有机会而已,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对于红酒并无太多的了解,又或者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他们只是在等待一款优质的产品,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来打造一种有关于红酒的新兴的惬意的生活方式„„

我们相信,乐古堡和法兰西小木屋未来可以成为这样的一种产品,它们将能够在中国掀起一种以优质红酒为代表的舒适生活的新浪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来临,并热切盼望着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自己的努力,看着它一点一点地得到实施。

2013红酒市场分析:

2012年各类葡萄酒连锁店、酒窖、卖场迅速增加和无处不在似乎在提醒着人们葡萄酒时代的到来。然而,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突然爆发从而形成的高峰期也预示着一个令人压抑的调整期将会如约而至。本不成熟的渠道和消费环境带来的渠道堵塞、流通不畅等问题在2012年全部浮出水面。市场机遇给经销商带来的紧迫感无疑将持续到2013年。

增长率增加暗含隐忧

2006年开始,进口葡萄酒保持了年平均65%以上的增长速度,国产酒虽然脚步放缓,但也达到了13%的年增长率,这样凶猛的递增幅度,是企业将产品填鸭式置入渠道的一厢情愿,还是真的被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喝掉了?这种集中登陆中国的进口酒之风引发的葡萄酒热潮是否意味着中国的葡萄酒饮用和消费时代真的来临了?

无可厚非的一点是,葡萄酒市场近几年的“造势”催生了一大批消费者,尤其在东南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葡萄酒消费已趋向成熟并积攒了一批稳定的消费群体。在一片繁荣的光环下,进口酒以高端品鉴会的形式扩大团购客户端,世界各地的品鉴专家纷纷空降而来;而国产企业整合内外资源,通过海外酒庄并购的方式造成国内市场下沉,大有将与白酒市场分庭抗礼之势,也诱使众多“围观者”欲罢不能,犹如股市投机般想捞上一把机会钱。

【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与白酒5000亿元市场容量相比,葡萄酒顶着舶来品身份虽然在声势上咄咄逼人,但其真实的市场消费群体增长率仅有10%,而恰恰市场消费群体的扩张是产品实现真实动销的源泉,处于动态指标的前提下,消费群体的增长与产品数量的增长不可混为一谈,产品数量单纯增长的结果,是很多产品沉压在渠道中,在经销商的库存中抑或在年度计划的订单中。目前在中国,消费葡萄酒是一门消费教育以及培养兴趣的课程,更是一段需要消化、吸收进

而接受的过程。一些人喝葡萄酒是因为喜欢,另一些则是因为追赶潮流。其中到底会有多少人成为葡萄酒的长期消费者?在这种教育还没有达到收益期的大环境下,更多的消费者容易受到来自于价格、品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而成为摇摆不定的初级消费群体。

市场需回归稳定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和中国的股市有着非常相似的走势规律,突然爆发从而形成的高峰期也预示着一个令人压抑的调整期将会如约而至。抛开经济政策层面的大环境背景,爆发阶段商家不惜一切代价将产品砸向市场的劣质手段,沉积下来的负面信息给本身就不具备成熟渠道和消费环境的葡萄酒市场所带来的渠道堵塞、流通不畅等问题在2012年全部浮出水面。笔者仅在中秋和春节两个消费旺季就明显体会到这种市场机遇给经销商带来的紧迫感,很多经销商将甩货、清货放在这两个大节日上,变现成为主流选择。

但因此就断言葡萄酒行业已进入“黑夜”的说法显然是短视的。通过近几年中外葡萄酒企业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葡萄酒普及活动,令广大消费者在掌握葡萄酒基础知识的同时,辨别与鉴赏能力也随之增强;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等措施的建立与完善,也引导了行业自律行为的加强,品牌意识日益成为企业的共识,这些准备都为葡萄酒的理性消费和回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放眼世界,全球资源的整合已基本宣告完成。无论是国外名门在国内建厂建酒庄,还是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全球采购及收购并购,这些看似资本层面的操作手段,其实质是在为靠近消费的选择做准备。同属快消品行业的葡萄酒产业离不开同样的行业规律,你的产品理由充足,你的保障和服务措施充足,消费者选择你的比例自然就会增加。

注重消费者利益

葡萄酒与文化盘根错节的交集,使葡萄酒的消费必然与文化密不可分,简单到一个酒名所附带的品牌文化信息都让初涉者倍感压力,每一款动辄几百元甚至上万元的葡萄酒都能说得出无数个傲然于世的理由,拗口的名字、未知的产区、陌生的酒庄和传奇的故事让消费者总是不自觉地低下头感叹自己的“无知”。布道者的推广策略首先是使葡萄酒在高端消费领域得到土壤,价格的不透明性更为团购渠道成为葡萄酒销售的主渠道变得顺其自然。在名庄酒热炒后的价格暴跌、商家竞争加剧、电商崛起等众多因素的作用下,这层神秘的面纱正在慢慢退去,消费者不再盲目被消费,雾里看花。当选择过多的时候往往会让消费者放弃选择,同样当质疑感强于消费意愿时,也会引导放弃。这种对所消费产品的不确认性反映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理性消费占据了主导,葡萄酒的理性市场也就必然开始回归。在这种回归理性的消费背后,谁让消费者成为真正的赢家,谁就跑赢了市场。

合理营销带来商机

营销没有新花样,踏踏实实做好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一种坚持。专卖店也好连锁店也罢,传统渠道还是电商渠道无不体现在价值营销、体验营销、文化营销、口碑营销、心理营销、情境营销和联合营销几个方面。而渠道精耕和纵深化发展都将在2013年乃至未来几年内成为渠道经销商的狙击重点。

品牌运营商如何分销下巨大的库存,不但上游需要保住代理资格,下游更需要消化积压在仓库和渠道的产品,大量的中途费用和资金周转将使运营商倍感压力,而团购渠道在政府开明政治的推动下,销量大幅下滑已成必然,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是他们在2013年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对于近两年大量资金投入在酒庄建设和收购的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的回笼在未来几年内形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压力带来的是更大的动力,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及政策

性引导的区域重点开发战略,都将指引运营商和渠道商寻找新的机会市场,规避竞争风险,加大自检自查力度。安全性在这一年度里也将促使经营者们时刻提醒自己,沉淀带来的是水清镜明,在沸沸扬扬的硝烟散尽后,必将留得一片繁荣再兴。

中国酒类市场葡萄酒份额不断增长

葡萄酒在中国酒类零售市场的份额在不断增长中。全球领先的消费、产品和市场情报供应商英敏特(Mintel)最新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到2017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能力将达到28.27亿升,消费总额达到938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达102.5%。

“葡萄酒正逐步从啤酒和中国传统蒸馏饮料市场中争夺份额。白酒的酒精含量高达40%-60%,而且政府正在严厉打击酒后驾车和控制公务接待中饮用白酒,葡萄酒开始作为白酒的替代品走上餐桌。”英敏特分析师Matthew Crabbe表示,“中国人想要接近西方的饮酒习惯也是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葡萄酒还需要在低端市场上与啤酒开展竞争,在高端市场上与进口烈酒进行竞争。”

洋品牌冲击国产红酒市场

随着中国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日益强劲,进口葡萄酒将受益最大。英敏特的报告显示,尽管国产葡萄酒依然主导市场,但是进口葡萄酒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据估算2012年进口葡萄酒销售额占到了葡萄酒市场总销售额(零售+餐饮)的19.4%。而且,进口关税的下降和进口葡萄酒种类的不断增加,使得进口葡萄酒开始快速进入中低端市场,给国产葡萄酒原有的价格优势带来了威胁。在调查中,有7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如果价格相同,我宁愿选择进口葡萄酒而非国产葡萄酒”,只有7%的消费者持不同看法。从品类上看,红酒仍然主导中国葡萄酒市场,2012年的零售总容量达到6.529亿升,占到年度葡萄酒总消费容量的78%。相对而言,2012年白葡萄酒的零售总容量从2008年的7430万升增长到2012年的1.726亿升,成为中国市场上增速最快的葡萄酒类别。

保税区直销可优惠两三成

“葡萄酒渐成消费主流,但由于渠道众多、进口环节复杂,在价格虚高的同时,还极易买到假酒,不过今后,泉州市民可以喝到越来越多的放心且实惠的进口酒了。”记者从泉州海关获悉,泉州出口加工区正加快葡萄酒交易展示中心建设,形成集聚效应。目前,已有4家酒类项目入驻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市场,包括泉州优传供应链有限公司、威克森、凌双利酒业、都市贵族等。

在其中一家酒业交易展厅,记者看到,货架上汇集了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全球1000余种原瓶进口葡萄酒。“从去年12月份开业以来,目前每个月的销量约为70万元左右。”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规模的扩大,未来从泉州出口加工区发出的销量有望达到1000万元,辐射整个福建地区,对市场价格也将产生影响。一方面,保税功能减少进口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直销模式也将减少成本。

“许多人对进口葡萄酒的印象是价格昂贵,主要是由于进口环节复杂、渠道众多造成的,往往每瓶1欧元的红酒到了国内就得卖到300多元。”业内人士介绍,集散中心的交易市场不仅面向各酒类经销商,并且还直接面对消费者零售。直接把仓库和卖场设在保税区,自然省去了很大一笔物流费。去掉了传统进口葡萄酒销售模式层层加价的中间环节,直接贴近终端市场,某些品类消费者可以以低于传统渠道20%—30%的价格购买到。

不过,葡萄酒消费上升的同时,假冒葡萄酒带来的问题也愈加凸显。英敏特在报告中指出,有近三分之二(61%)的葡萄酒消费者认为,很多人缺乏辨识葡萄酒真伪的能力。不过,中国消费者也热衷于提高自身对葡萄酒的鉴赏力,近九成(88% )调查对象表示很想多了解葡萄酒。Crabbe认为,这种广泛的爱好为葡萄酒提供了更多市场参与机会。

尽管红酒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国内多家葡萄酒企业却相继发布盈利预警。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国产葡萄酒行业正在不断遭遇进口红酒的冲击,经销商在进口红酒高毛利的诱惑下,不少已转投进口酒市场。

国内酒类市场格局的变化一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高端白酒销售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红酒市场开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市场进入快速“洗牌”之际,国内葡萄酒企业如何求变应对,正成为亟待克服的挑战。

国产葡萄酒需自救:

三巨头业绩齐下跌,最近五年是国内葡萄酒市场高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国产葡萄酒品牌带来了明显影响。近期张裕集团、王朝酒业等多家国内葡萄酒品牌发布预警,使得这一市场再度备受关注。

近日,记者从多家国内葡萄酒上市企业年报中了解到,中粮集团旗下子公司中国食品发布2012年业绩,去年净利润下滑40.8%,至3.82亿元。葡萄酒纳入中粮全产业链后,长城市场战略愈发模糊与缺失;另一红酒巨头企业王朝酒业此前曾发布盈利预警,预期集团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将转盈为亏,登陆港交所8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此外,张裕A201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6.2亿元,同比降6.77%,净利润16.95亿元,同比降11.1%,上市13年来首次营收和利润齐降。

就在不少国内葡萄酒企业业绩下滑的同时,国内进口葡萄酒数量却在快速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仅以我国自欧盟进口的葡萄酒为例,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幅达67.71%。与此同时,进口葡萄酒也不断向中低端市场渗透,而此前这一细分市场恰恰是国产葡萄酒的主场。 国产红酒销售量下滑:多家红酒企业业绩的下滑,在本市的红酒市场中同样有所显现。昨天,记者在位于黄河道附近的某大型超市卖场中看到,价位在几十元区间的红酒大多为国产品牌,百元到千元左右的中高档葡萄酒销售区却几乎被进口品牌所占据,“进口红酒包装比较精美,口感也不错,送人比较上档次。”红酒销售区域的工作人员表示,更重要的是,进口红酒的价格不断下滑,更能够满足普通市民的需求,卖场联系经销商进货,也以进购进口红酒为主。

国内葡萄酒公司一览
葡萄酒,经销商,数量 第五篇

国内葡萄酒业一览

目前,国内共有12家葡萄酒上市公司:分别为

1.张裕A---居于葡萄酒行业龙头地位,以“张裕爱斐堡”和“解百纳”为主体的中高档葡萄酒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在山东、新疆、宁夏、陕西、辽宁、北京有25 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占国家规划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4。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等多年持续稳定增长,毛利率多年稳定在70%左右,并呈现增长趋势。2010 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等预计同比增长25%左右。公司其销售额在全球红酒企业排名第10。公司现有葡萄酒产能15万吨/年,拟投资设立烟台张裕葡萄酒研发制造公司,五年内将张裕总产能提高至40万吨/年;五年内白兰地产能提高到7万吨/年,并力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5%。

2.通葡股份---公司拥有近5000亩的葡萄栽培试验园和世界一流、中国最大的地下贮酒库,公司地下酒窖有橡木酒桶772个,可贮藏葡萄原酒6000多吨;葡萄原酒总加工贮藏能力5万余吨,年生产能力3万吨,在同类企业中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通葡股份将以8.66元/股的价格,向通恒国际发行约4618.94万股,从而实现了云南红借壳上市(云南红主要生产干红葡萄酒,目前年产量为1.5万吨,产能扩建项目完成后,年产量将增至2万至2.5万吨)。

3.莫高股份---公司葡萄酒产能2.5万吨,冰酒产能4000吨;公司拥有甘肃省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生产的莫高葡萄酒被列为国宴用酒。

4.ST中葡---中信国安通过收购ST中葡第一大股东新天国际股权入主上市公司,通过新天国际持有ST中葡37.35%的股份;公司葡萄酒生产规模11万吨,贮酒能力达15万吨,成品酒灌装能力达8万吨,在新疆天山北坡拥有了15万亩优质生产基地和年产11万吨的产能,成为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

5.ST银广夏---旗下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葡萄酒产能6400吨。

6.ST皇台---公司的葡萄酒产能达到1万吨居全国第八位。

7.中国粮油控股/中国食品---中粮集团拥有“长城”系列葡萄酒产品;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将向旗下香港上市子公司逐步注入包括食品、粮食加工及贸易等资产。

8.西南证劵---公司拥有控股90%蒙自神泉葡萄酒、参股44.12%的昆明东川长运葡萄酒、参股43.21%的云南红河神泉葡萄酒,建设了2万亩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年生产能力近万吨。

9.古井贡酒---控股子公司安徽古井双喜葡萄酒是国内葡萄酒酿造行业的重点厂家之-。

10.贵州茅台---大股东贵州茅台集团参股子公司昌黎葡萄酒业,是和香港通宝葡萄酿酒共同投资创建的,目前已形成年生产成品酒万吨以上。

11. 青岛啤酒---公司拥有青岛凯轩干红系列产品。

12. 银基集团---公司是五粮液最大的经销商;与多个国家的酒庄签署合作协议,将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资源的70%来推广进口葡萄酒,目标是在两年内将葡萄酒业务做到集团所有业务份额的50%。

附录:

现在贵州地区已有 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泽集团(VATS GROUP)成立于2006年3月,整合于有十余年历史的金六福企业,凭借先进的营销模式和管理理念,现已发展成为国内从事酒类酿造、生产、营销及品牌打造的集团公司。华泽集团现拥有15000名员工,总资产60亿,年营业额60亿,业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上、下游合作企业5000余家,从业人数超过30万。华泽集团下辖金六福销售、金六福投资、华悦酒业、香港金六福投资四

大业务板块及服务管理中心。并参股全国最大的高端酒品连锁公司----华致酒行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华泽集团拥有十一家酒类生产企业;包括湖南湘窖酒业、湖南雁峰酒业、滕州今缘春酒业、四川金六福酒业、安徽临水酒业、桂林湘山酒业、广东德庆无比酒业、云南香格里拉酒业、黑龙江玉泉酒业、吉林榆树钱酒业、江西李渡酒业。 华泽集团目前旗下拥有金六福、福酒、福星、六福人家、香格里拉、大藏秘、天籁、恒美、湘窖、开口笑、邵阳、临水、今缘春、雁峰、屋里厢、湘山、玉泉、李渡、榆树钱、无比古方等20余个自有品牌。参股企业华致酒行拥有五粮液陈酿年份酒、雷狄城堡干红、拉弗格威士忌、古越龙山陈酿年份酒等专销品牌。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国安葡萄酒业)隶属于中信国安集团公司,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经营行业涉及信息产业、高新技术、资源开发、旅游房地产、广告、文化传媒等领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是中信公司在国内最大的实业子公司之一。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是一家集葡萄种植、加工、贸易、科研为一体的大型葡萄酒企业,依托新疆独特的先天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中心的特色产业。公司现有6家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达11.5万吨,贮酒能力达15万吨,成品酒灌装能力达8万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在2010年中

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华樽杯” 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中,其品牌价值为7.93亿,在葡萄酒行业居于第六位。公司由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其所属的贸易公司、新疆阜北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进行股份制改组的基础上, 联合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新疆北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资中心共同发起,而募集设立。 2009 年5 月4 日,公司名称由“司”变更为“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银基贸易发展(深圳)有限公司银基集团乃中国及国际领先高档酒类营运商,凭藉其十多年的努力,在国内及海外建立了完善的经销网络及优质的渠道管理(包括超级市场、酒店及饭馆、名烟名酒专卖店、团体采购和娱乐场所五大渠道),并成功经销多个高质素的酒类产品,当中包括在不同市场最畅销的传统高档中国白酒五粮液酒系列。跟据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於2009年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五粮液品牌价值已连续15年高踞中国饮食业第一位。银基集团与五粮液集团拥有逾十年的悠久合作关系,亦是五粮液酒系列自2000年以来在各市场中的最大营运商。银基集团更於2010年3月取得由五粮液集团经差不多10年时间打造酿制的「永福酱酒」15年全球独家经销权,以及从另一家顶尖的中国白酒制造商泸州老窖取得「国窖1573」系列43度白酒10年国内的独家经销权。山西汾酒集团两款超高端白酒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guoliuxue/618660.html

    上一篇:跟节约有关的

    下一篇:澳大利亚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