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 规划师考试 |

【www.guakaob.com--规划师考试】

篇一 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考

  摘要: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与实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塑造了各自城市的形象。纵观作为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发起者的欧美诸国的建设实践,对比当下国内成功的设计案例,作者通过深入的调研和设计实践的思考,继而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并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人文;低碳

  1 前言

  河流是城市中宝贵的自然景观,所以,建设一个合理的滨水开放空间是许多拥有滨水条件的城市十分重视的行为。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建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正在成为当下我国城市建设中一个热点。作为滨水地区开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景观规划,不仅为城市开发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工程上的技术支撑,也成为城市公共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有效途径。合理、有效的滨水景观设计将在城市滨水区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推动、文脉延续、区域缝合、生态修复、水利防洪等方面的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及当下国内建设的实践研究

  2.1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

  现代欧美国家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体现出明显的时间脉络和时代需求,对我国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其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2.1.1 生态规划:表现为滨水区自然景观的修复,如在设计中将河滨大片河滩地完整保留下来,以保护河滩湿地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接近水面,集观景、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滨水开放的空间;

  2.1.2 文脉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区景观,以特色景观空间的创造传承历史与地域文脉;

  2.1.3 效益规划:滨水区往往成为举办影响力会展及城市重大公共活动的场所,景观规划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因此,滨水景观必须重视对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制定详细的开发步骤和规模,保证规划设计的有效落实;

  2.1.4 数字规划:当下的城市建设涵盖了城市的土地利用、城市景观设计、道路系统规划、公共设施系统规划、公共艺术系统等城市各个层面的规划与设计,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而优美的滨水景观设计也需要信息技术为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2.2当下国内的建设实践研究

  2.2.1 生态修复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实践

  渠化式河道硬化是城市化过程中一种普遍现象。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中心区河道景观改造项目展示了面对土地资源的稀缺和洪水控制的挑战下城市滨水地区的另一种改造方式,它成功地将一条渠化了的、生硬而毫无生气的河道转变成一道生态、美丽和丰饶的景观,使自然与城市和谐相处。该区域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形成了发达的河网,用于灌溉和排水。在过去水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能够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考包括旱涝调节、食物生产、生物栖息地,以及休闲游憩、文化教育和审美启智等等。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诸如此类富有特色的河流被混凝土填埋或者渠化,变成了只有排水功能刚性沟渠,生硬而毫无生机。景观设计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目标,坚持并落实了以下三项基本原则,通过因地制宜的改造,把河道恢复成为能够提供多种生态服务的生机勃勃的原生系统。

  2.2.1.1 因地制宜:对项目现场进行充分的实地踏勘,保留场地现有乔木,降低工程成本,避免重复建设;

  2.2.1.2 弹性防汛:拆除混凝土刚性护坡的上半部分,合理利用现存河道护坡的下部,保证正常的城市排水与防汛要求;

  2.2.1.3 乡土材料:利用当地的屋瓦和石材等进行景观空间创造,表达对本地传统民间院落的尊重与追忆;而浅根系乡土植被的运用,不仅实现的景观的低成本维护,也创造出水乡特有的空间体验。

  2.2.2 区域统筹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实践

  苏州工业园近 70km的金鸡湖区域使金鸡湖环湖景观规划成为该区域核心的绿色开放空间。一方面,通过景观空间的合理布局,传承苏州古城的历史文脉;另一方面,以景观建设促进区域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目的地。通过丰富并富于情感的特色景观空间的创造,将旧城与新城、商业与娱乐,生活与教育等城市功能板块有机融合。经过近十年的持续规划和建设,金鸡湖区的景观统筹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区域开发建设的成功典范。

  该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坚持并落实了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2.2.2.1 尊重文脉:将精心创造的滨水景观空间与现有环境有机对接,营造出充满趣味和生活情愫的滨湖景观环境 ;

  2.2.2.2 区域促进:将商业、娱乐、教育等公共场所融入合理布局的开放空间,有效推进景观空间的人性化处理与环境氛围的营造;

  2.2.2.3 形式传承:挖掘传统设计语言,形成区域统一以贯之的视觉符号,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

  2.2.2.4 规划先行:以景观空间的规划布局为原点,限制开放空间中机动车的流量和车速,以行政行为鼓励市民通过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来达到滨水目的地的景观体验;

  2.2.2.5 绿色生态:以先进的生态技术措施保证湖水的水质,同时提供持续的后续跟踪服务,保证滨水景观生态与社会效应的持续发挥。

  3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思考

  3.1滨水岸线工程“生态化”设计

  许多城市滨水区域以防洪为目的的对水岸的截弯取直、加深河槽、混凝土加固、筑高坝等措施,产生了诸如洪水流量、流速以及泥沙量增加,洪水压力转嫁到下游; 地下水位下降,河岸的水量调节功能减弱; 破坏了河岸生物的生存环境; 弱化了水环流过程等生态问题。封闭的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的江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如扬州古运河,原来河道两岸采用浆砌毛石驳岸和花岗岩栏杆围合。使古运河水道变成仅有简单功利价值的防洪、运输通道。这种简单生硬的处理限制了贯穿的水系在城市空间中所应有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净化作用,对于形成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河景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缺陷。3.1.1恢复河道自然景观创造多样性的环境条件河漫滩、河湾和自然湿地等自然地貌,可以通过截流和下渗等形式发挥蓄水功能,既有利于地表径流的减少,也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稳定平衡河水流量,减弱洪水的冲力,保证了河床的稳定,也减少了下游的洪峰流量。同时,通过土壤和植被渗透过滤,也改善了水质。而且,类似河岸和河底的浸蚀、冲刷和淤积,为新的物种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可能性。水面忽宽忽窄的河流,其贮水和游水功能强,可使洪水峰值流量减少,延迟洪水产生,收到理想的治水效果。构造多变的河流能使水质净化处于最佳状态。如果将河流改造成水渠一样,形状雷同单调,水的流动形态也不会变化,环境条件十分单纯,只能形成贫乏而又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只有在河流里构筑浅滩和深潭,河底尽量不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的走向尽量避免僵硬笔直的形态,让河岸线忽宽忽窄地不规律变化,水中有小岛,河水有很小的自然落差,岸坡或陡峭或舒缓,呈现构造上的多样性时,才会创造出富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形成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此外,在处理与防洪有关的各种问题时,要避免用加高防洪堤等对生态造成永久破坏的手段。

  3.1.2形成缓冲带,保留富有多样性的水岸边界,调查结果显示鸟类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 50 ~110m 左右的距离,人与鸟类筑巢地的距离需要保持在 30m 左右。水边的鸟类更容易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果在邻近自然保护的区域设置可供众多人聚集的设施和场所,则会对那里的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好设置缓冲地带,将一定范围的区域设定为保护区域,避免人与生态

  系统之间的冲突并确保人与生物应保持的距离。缓冲带的位置、形状、大小取决于规划者对保护程度的认可。通常,滨水缓冲带是以一定宽度的由林、草或湿地植物覆盖的带状区域。研究显示,当缓冲带大于 20m 时,可以达到水质保护的目标;河流植被宽度 30m 以上时,可有效降低温度、提高生境多样性、增加河流中生物食物的提供、控制水土流失、河床沉积和过滤污染物;当缓冲带大于 60m时,可以达到降噪的目标;当缓冲带大于 50m 时,可以达到生态保护的目标。例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有一条50m 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其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5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这个缓冲带的规划成为西溪湿地保护的有力屏障。

  3.1.3保留可渗透的土地,不扩大非渗透地域对于滨水岸线周边的土地,人们为了整洁或是为了便于活动等因素,往往采用铺装等手段,不断地去加固、捣实土地,最后土地被密封起来,雨水无法渗入地下。这些无法渗入地下的雨水,或是在路面形成内涝,或是通过边沟猛然间汇入城市内河,再汇集到更大的河流中酿成洪灾。因此,滨水岸线的规划处理,除了对岸线尽可能保持自然的形态,岸边还要尽可能保留一定范围的可渗透的土地,以保证滨水土壤的蓄水能力。在规划中,除尽可能减少铺装面积外,在必须铺装的区域应考虑根据场地条件和功能选择可渗透的材料和构造。如对频繁使用的车行道,选择多孔混凝土或多孔沥青;停车场和活动频繁的广场可采用渗水型地砖;步行道则可选用疏松的粒料、木板或渗水性较好的石材。

  3.2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文脉化”设计

  《园冶》中“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说法,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创作对文化的珍视,反映出文化对风景园林创作的指导。对文脉的挖掘与体现不仅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景观作品,更将在建设中可能被忽视、被遗忘的生活点滴以景观的方式重新融入当下的生活。在以水域景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今天,滨水景观的创作更当深入提炼项目所在地的文脉资源,这将是等同于对项目自然资源利用的另一个重要设计源泉。这样就可以创作出极具特色的滨水景观风貌,化解了城市防汛与景观建设之间的矛盾,沟通了城市与水的对话,展现出不可复制的城市滨水景观特质。

  3.3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社会化”设计

  景观设计的“社会化”是规划以人为本的广义阐述,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创作精髓的传承,是设计体现生活、服务生活的直接表达。滨水区因其优越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大多数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区、城市规划新区等的首选之地,更承载着人们诸多的生活愿景:游憩、垂钓、踏青、摄影、龙舟赛等。人们对于“亲水性”的朴素诉求,直观的反映出滨水区景观功能的布局要求,作为精神概念上亲水则具有将通过生态系统的保护及滨水景观获得心理上、情感上的满足的概念,创造出社会化的滨水景观风貌,还资源于社会,还生活于百姓。

  4 结语

  优秀的滨水景观资源在后工业时代发展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当今的环境问题远远超过了仅仅考虑控制污水、噪声等污染问题,而是包括了防止生活环境质量衰退或恶化的生态美学的问题。更应当在生态建设的指引下,重拾城市滨水生活的记忆;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愿景;这是以生态建设为要义的可持续之路,这是以景观建设拉动土地价值提升的可持续之路,保持城市固有或重构城市滨水区的良好生态,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冯晖,彭志权 .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 . 上海 :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冰河,钟艳珲 . 基于数字规划设计方法的虚拟规划设计初探 [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9-12.

  3、 徐化成 . 景观生态学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4、 俞孔坚 . 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2010 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 建筑学报,2010

篇二 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休闲观光渔业,渔区经济增长新产业

    休闲渔业是把旅游观光、垂钓、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近年来,休闲观光渔业在江西省余干县悄然兴起,发展迅速,成为渔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新创业项目。但是也有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休闲渔业主要类型

  养殖兼垂钓型。这是从养殖渔业因势利导发展而来的类型,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风险小。这是休闲渔业项目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也是余干县本地垂钓爱好者主要垂钓场所。

  垂钓专业型。专事垂钓休闲,不进行养殖,垂钓鱼全是成品鱼,大多从外地调入,这种类型养殖面积不大,50亩以下,一般投资在20000元~40000元左右。

  养殖、垂钓兼餐饮型。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都市郊区以渔为依托的农家乐、避暑山庄、都市鱼庄等。以水产养殖为主,兼营垂钓和餐饮,一般投资在3万元~20万元左右。

  垂钓、餐饮和旅游结合型。以走进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这种类型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投资在100万以上。

  生产经营型。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亲身体验猎渔活动。

  发展中显露的问题

  总体来说,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规划布局不合理,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

  休闲项目不齐全[

  经营管理不规范。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整体形象不佳。

  宣传力度不强劲。观赏和垂钓品种少,垂钓多限于鳊、鲂、鲫、鲤和草鱼等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等品种的需求;观赏垂钓收入只占生产经营总收入很少部分。

  加快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

  制定规划,统一发展思路,避免重复建设和散乱,实现休闲渔业合理布局,形成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综合配套型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内容丰富,相关联的产业多。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渔具、水族器材以及观赏鱼、观赏水生植物的种苗业,同时积极开发出具有渔业文化特色的产品,使其发展状大。

  发展休闲渔业要培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要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连锁经营,提供配套服务。唱响休闲渔业品牌,积极开展资源重组,鼓励资源向品牌企业集中。

  发展休闲渔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处理好生活拉级,杜绝污染源进入渔区,要坚决取缔不符环境要求的娱乐设施。

  加强从业培训。由于休闲渔业的从业者大多由从事传统渔业生产的农民转岗转业而来,因此要加强转岗转业农民的培训,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渔民和工商业主,将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休闲渔业中去。要创新机制,摸索规律,探讨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走出一条休闲渔业的长效发展之路。

  休闲渔业案例:

  山环水绕,风光旖旎,这是大家对莒县莲生湖游钓园的普遍印象。

   游钓园坐落在莒县桑园镇芦家河村,是集垂钓、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建园之初,水产、水利、林业等部门就对园区进行了统筹规划,按照“宜渔则渔、宜果则果、宜林则林”的思路,逐步在这里形成了种、养、游结合发展的格局。

  2010年,莲生湖游钓园被评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2012年被评为省级现代渔业园区;2013年同时顺利通过了省2A级风景区验收和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园评定。

  2009年以来,这里又先后成立了淡水养殖基地和林果苗木基地,实现了特色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专业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达到了减工降本增效的目的。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休闲渔业资源,在发展休闲垂钓、景色观赏、水上运动、餐饮食宿的同时,让游客乘上渔船,与渔民一同下湖捕鱼,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形成了“住在水边、食有水鲜、观景垂钓、观光游玩”的特色休闲渔业。

篇三 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休闲山庄设计说明

休闲山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指导思想)

1、以建筑和原有山地景观相协调,形成统一的绿化景观效果。

2、体现环境特色,形成整体风格。

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

4、适地适植物,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考虑方便今后的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二、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体现环境的整体感和实用性。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给庭院留足弹性空间。

3、因地制宜、塑造空间个性的原则。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时发挥想象,创造具有个性的空间。

4、坚持休息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人性机能空间,提供美观、可憩、可动,又易于沟通的休憩庭院。

三、景观说明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因地制宜,以重点与一般布置相结合为原则。

在中心绿地中,充分考虑人们生活休闲的活动需求,在绿地中增加水体,休闲硬地,并设置休息桌凳,使人与绿地亲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对绿地进行功能分区,主要为植物景观区和休闲活动区。各功能分区即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景观,又通过连贯的休闲硬地、游步道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休闲、活动、趣味于一体,为人们带来无穷乐趣。

中心绿地硬地休闲区位于绿地的中心区,并设计一亭,在亭下布置桌凳休闲纳凉,既节约了空间又可进行棋牌娱乐。在中心绿地中设计休闲水体,增强绿地的色彩变化和动感,创造了庭院生态的多样性,也是为了打破整个庭院方形空间的呆板,使庭院显得灵活而富有变化。

新景观与旧山型形成相对独立的绿化景观,山体一侧设计仿磨牙石壁挡土墙,坡地多采用爬藤类植物覆盖,通过绿化植物在形态、颜色上的扩展延续而使新旧景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植物设计说明

1、植物配置力求做到乔、灌、地被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让庭院充分感受体现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

2、乔木种植采用对植、孤植等形式,使整个庭院显得简洁、自然。其间云杉、五角枫、碧桃、国槐、香花槐、红叶李等植物,让人感受到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自然和谐之美。树下地被采用丁香、月季、刺玫、一串红等植物的运用,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风景画。

3、选用的树种多为乡土树种,利用叶色、叶形的丰富多姿,使庭园中呈现出流动的色彩美。

五、结束语:

形态优美的植物种植设计,空间的景观规划,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富有季相色彩的乔木、灌木、花卉、地被,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休闲环境。

篇四 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某休闲饮食山庄规划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休闲山庄规划、建筑设计

二、本设计培养宗旨:

1、休闲饮食山庄结构特点、空间组成及流线组织;【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2、培养环境设计意识,利用环境中各种可成长性的条件生成建筑或加强其表现力;

3、培养较高的敬业精神,初步掌握设计前期工作的流程和设计方法;

4、掌握休闲饮食山庄的整体设计方法和技能,运用草模型或电脑虚拟技术处理空间环境、形态表达。

三、项目地块基本特征概述:

占地规模:本项目地块为狭长地形,占地面积约9500m2。

区位、环境、交通:地块西面有一座学校,东面为未开发荒地,北面为山体。南边有条

四、总体规划设想:

1、规划布局原则

(1)、与城市规划体系合理衔接;

(2)、在保证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将规划做得较好;

(3)、合理利用地块原有的生态景观条件;

(4)、合理组织景观视线;

(5)、注重建筑形体的多样性;

(6)、注意规划布局的层次感与梯度感设计、达成和谐统一。

2、建筑风格构想

(1)、以中式休闲渡假风格为主;

(2)、立面设计形态应丰富、高度应有错落变化。(层高控制在1~3层)

五、功能要求:

1、特色风味美食广场3500m2~4500m2;(应综合考虑学生早餐供应)

2、休闲洗脚及棋牌娱乐1500m2~2000m2;

3、汽车美容服务店;【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4、独立管理行政用房及员工宿舍。

5、地块的北面应有独立的室外停车场;

6、建筑面积控制7000m2左右。

篇五 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城郊休闲山庄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城郊休闲山庄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旅游日益蓬勃, 呈多元化发展, 城郊休闲山庄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日渐成为城市居民旅游的热点地区。本文通过对部分专家、学者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与分析,从城郊休闲山庄的内涵、缘起及发展、景观规划设计模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国内城郊休闲山庄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并对城郊休闲山庄景观设计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城郊 休闲山庄;

景观设计; 研究综述

近年来,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旅游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总体上已从远距离的观光游览向近距离的休闲游憩转变,周末及假日的短途游憩成为城市居民青睐的休闲方式, 城郊休闲山庄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首选。它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城市居民的浓厚兴趣和广泛重视, 在部分发达城市的郊区, 如北京郊区、成都近郊、重庆南岸郊区等地, 休闲山庄已形成一定规模, 成为都市人节假日、周末休闲娱乐的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正是由于这种休闲度假旅游的迅速发展和大受欢迎, 从而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 城郊休闲山庄的内涵

城郊, 即城市郊区, 包括远郊和近郊, 它是城市向农村转换的过渡地带。而休闲山庄一直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权威的定义, 提法也多种多样, 如高档度假村、旅游胜地等。通常认为休闲山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建设在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山区景观和景点附近,为发展旅游业而开发的,餐饮娱乐住宿休闲设施豪华齐全,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城郊休闲山庄是融观赏都市风光、感受城市风情、体验郊野生活、享受娱乐休闲、尽情放逸身心于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场所,是一种具有参与性、动态性、观光性、娱乐性、体验性,且内容宽泛、综合性强、自身调节度好的旅游方式,涉及人群多,发展空间大,游客重修率高,产品生命周期长,市场发展潜力大,是未来城市休闲旅游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产品。

二、城郊休闲山庄旅游的缘起及发展

(一)国外城郊休闲山庄旅游的发展与研究

近代休闲山庄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大规模的发展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20世纪上半叶,城郊休憩区进入开发热潮。1955年迪斯尼乐园的建成标志着新一轮郊区旅游热潮来临,乡村俱乐部、新的商业休憩区在郊区出现。20世纪70年代后,游憩区从土地交易发展到建造高级的娱乐设施、别墅和度假公寓。20世纪80年代,分时度假系统出现,刺激着城郊度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城郊休闲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方式也呈现出越来越细的发展趋

势,出现了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度假区、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等城郊休闲方式。

城郊休闲山庄研究真正发展起来是在80-90年代,这时期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研究方法更加成熟,从统计数据资料出发,对城郊及休闲方式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涉及与经济、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城郊、休闲旅游成功发展之间的研究,涉及管理、城郊及休闲旅游者、居民态度、产品设计、发展战略及休闲旅游地空间布局等问题,并侧重于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及体验感受等。

(二)国内城郊休闲山庄旅游的发展与研究

休闲山庄在我国古代就大规模存在,如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郊休闲旅游起步较晚,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深圳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的出现以及90年代初以成都为代表的大量城市周边“农家乐”的出现,标志着城郊休闲旅游开始进入开发阶段,1995年5月开始的每周工作时间的缩短、1998年带薪政策的出台是大众城郊休闲旅游市场真正形成的标志。这一阶段的城郊旅游形式主要有农业观光、农家乐、休闲山庄度假等。2000年后,农家乐、农业观光、探险旅游、各种旅游度假区等进入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休闲山庄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已经大幅度出现在城郊旅游的各种表现形式中。

国内对城郊休闲山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的。研究内容十分有限,以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为主。进入21世纪,对国外的研究和总结性的研究逐渐增多,结合地区案例的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多。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休闲山庄产生原因、开发模式与战略和发展阶段等基本问题的探讨和界定上,规划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大部分都是以个案的方式来进行,对景观设计方法研究较少。

三、休闲山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刘青、杨绍锋等(2008)注重如何立足于提高山庄的观光品位、旅游价值、产业经营为一体的规划模式,突破传统的概念,全面展示现代休闲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为传统山庄的改革提供了创新之路。屈永建(2006)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前提,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结合现有的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 形成以开阔的水面为视线焦点的户外空间, 为游人创造一处多视点、多视角, 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活动场所。贺旭云(2008)运用现代“天人合一”的景区建设规划理论,提出了生态休闲山庄景观系统规划设计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与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进而科学地设计出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为生态休闲山庄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甘娜滕广(2011)阐述了以温泉为主体,以“温泉为体、园林为用、渐次山水、生态游乐”为理念进行温泉休闲山庄设计的重要构想和手法。李祝舜(2006)本着突出整体建筑与景观的依存关系,建筑与水景、山景融为一体的理念,确定休闲山庄的性质是以生态旅游为品牌,以农业休闲、体验旅游为重点,以古迹遗址为依托,具备观光体验、康体休闲和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景区。熊赳、龙岳林(2010)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 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以

市场化运作为手段, 集农业生产深加工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规模集约化农业。黄新锋(2010)认为休闲山庄是依托产业资源、优越的地理和自然生态环境而建立的集科研、生产、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科普教育于一体,以畜牧、农产品加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园区。范水生(2008)主张休闲山庄的景观规划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基础,注重景观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实现旅游功能、生态功能的和谐统一,从而培育和形成地方特色。

四、休闲山庄景观设计研究存在的问题

休闲山庄虽然近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但许多山庄在景观设计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也是阻碍休闲山庄发展的共同症结, 现总结如下:。

(一) 发展理念落后,缺乏统一规划

少数地方政府对其重视不够, 缺乏统一的领导、规划和管理, 导致各山庄景区盲目开发, 缺少科学论证及合理规划, 资源浪费严重,生态农庄的美学价值不高, 景观设计, 导致原有生态环境破坏。

(二)缺乏主题创意,文化底蕴不足

很多山庄景观功能设计元素雷同, 缺乏特色, 市场定位不明。究其原因主要是景观设计初期没有搞好整体形象的定位与塑造,缺乏主题创意与文化特色所致。

(三)构思死板僵化,失去自然气息

有些休闲山庄在景观设计上盲目追求规整的几何构图,设计上盲目求多、求大、求“洋”,建设大规模的人工设施等,这样做使其失去了朴素自然的乡间气息以及“农”味、“野”味、“乡土”味,体验不到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乡野之趣、田园之乐。

(四) 忽视行进路径,不注重整体效果

许多山庄只注重园区内部的建设,且功能区单一、各自为政,而对外部环境一概不予理睬,进入山庄的道路狭窄,没有一点绿意与情调,行进路线纷杂,缺乏整体休闲气氛。

五、城郊休闲山庄景观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向

1、主题突出

休闲景观作为休闲场所,可陶冶情操、消除疲劳、观赏自然、寓教于乐,丰富知识和提高健康水平。所以,应突出山庄观赏、度假、养生、体验、寓教等休闲功能,而且要重点强调景观艺术设计,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园林空间。

2、因地制宜

休闲山庄的特色在于其自然生态之美和风土人情、乡土文化之奇,因此,应该合理利用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同时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必要的景观改造和景点设施配置。

3、形式美观

山庄的景观设计,必须注意形式美观原则。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景观的美观和艺术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建设体现文化、科技的大进步,社会成员的智力和精神修养水平普遍提高,设计上达到相应美的创造。

4、生态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山庄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随着城市郊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乡村景观山水环境日趋恶化,应急需加大建设力度,加强保护,发展生态山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休闲山庄可持续发展。

六、城郊休闲山庄发展前景研究

休闲山庄以旅游、观光、休闲为主, 同时, 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 适当安排一些娱乐活动设施和场所。休闲山庄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朝着开发模式产业化、经营方式集约化、产品开发特色化、收入渠道多元化、形象提升品牌化、建筑装修生态化、微观管理科学化、宏观管理规范化、行业协调社会化、市场拓展国际化的道路迈进。目前国内对城郊休闲山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发展现象和空间特征以及问题和对策的研究等,而对其系统结构与地域空间分异规律及景观设计方面尚未做深入的研究和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研究方法上多采取个案方式进行,缺乏共性和一般规律性研究。因此,今后城郊休闲山庄开发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景观规划、市场营销和可持续发展上,向多学科、多层次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虎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01, 21( 4): 354- 358.

[2]屈永建、朱美英. 西安淬惠休闲山庄总体规划[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0 (2) 59- 62

[3] 李祝舜 泉州市友邦休闲山庄控制性旅游发展规划[J] 华侨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 2007, ( 4) : 75- 78.

[4]胡长龙 园林规划设计„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吴为廉 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6]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88-92

[7]刘青、谢菊英、张建强、杨绍锋.现代农庄的规划设计一以九江龙门沟农庄为例[J].2008,36(3):14519

[8]宋妮.长江三角洲地区休闲农庄的发展和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17【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9]程道品 梅虎. 桂林市郊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J] .广西社会科学, 2004, (12) : 117- 119.

[10]何红. 从休闲旅游到生态旅游—— 分析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J] 当代电大, 2003, (S1) : 49- 52.

[11]方丹 现代农庄的开发规划研究[J ].中南林业大学学报,2007 ,22(1) 39- 43

[12]何景明, 马泽忠, 李辉霞.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J] . 农村经济, 2004, ( 7) : 36- 38.

[13]伍鹏, 刘建. 特色旅游“农家乐”及其深层次开发探讨—— 以重庆农家乐为例[ J] . 社会科学家, 2001, ( 3) :20- 22

篇六 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休闲度假村规划设计方案

【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休闲度假村规划设计方案

休闲度假村是城市人向往的娱乐休闲环境,有别于休闲农庄,其规模较大,各种配套设施较为齐全,但不同于旅游度假村,最重要的区别就在度假村不对外营业,也就是说度假村只有股东不断地投资,而没有营利。城市喧闹的工作环境,灰蒙蒙的天空,使人们感觉到烦恼和不安。下乡了,使人们感到开心和愉快,新一代的庄园主,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成为开着汽车去种菜的新一代农民。广州富韵竹园林工程公司罗总从企业管理转行进入园林行业,就是梦想自己能成为新一代的庄园主,成功策划中国竹文化旅游项目,使投资5000万元的广东肇庆碧翠湖度假村被肇庆市列入宝锭风景区。

新鲜的空气,水从高山飞流而下,园林式的绿化环境,农庄里的水景亭阁、古色古香的建筑、清澈透明的水库水、修心养性的钓鱼台、无机的绿色青菜、可爱的果园、室外蓝球场、室内羽毛球场、桌球台、乒乓球台等。苏州式的山水园林、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别有一番风情。漫步于登山小路中,开怀大笑于竹子长廊中,山中满山种植有开花的经济绿化树,花香鸟语,使人心旷神怡。这种不营利的度假村模式,以有公司的6—10个朋友合作建设为最佳方法,平常可成公司员工的开会度假场所,并成为接待客人和谈生意的好去处。广州富韵竹园林工程公司对不营利的度假村采取增加绿化苗木收入的经营方式,并以开花树种为特色,让山上色彩缤纷,每棵苗木在8年后的收入都以1000元以上。其整体规划设计如下:

一、设计规划图

根椐园林风水学原则,依山傍水,尽量保存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定位好以下各种建筑和园林景观:园林路、建筑物、小桥、水景、亭子、球场、果园、菜地、经济绿化苗木等。并出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水池、假山、园林路、亭子、花架、各种球场、别墅、绿化等)。

二、建设园林绿化生态环境

1、在园林路两旁种植可营利的绿化苗木,如桂花、竹子、黄槐、小叶榄仁、白玉兰等,种植时间距不要太大,以便抽疏销售。

2、对原来生态林,如树木,竹子等进行有效的改造,并加以利用。种植开花苗木经济木如红花木荷、山杜鹃、凤凰木等。

3、种植竹子来遮挡地坡,快速营造生态环境,种植一片四季可产竹笋的竹子,利用来煮竹笋鸡汤,美味可口。

三、分期进行对度假村园林建设

采用小投入的分步方法,分步进行建设,规划最重要,定位好后不要作大的变动,以免影响整体效果和增加投入。在没有入住之前,作好基础设施,开通水、电、路,进行园林生态建设。前期主要是作为规划,营造园林生态环境,等经营模式形成好后,进行投资,建设时间最好在第二年底进行建筑物建设。

度假村的建设,广州富韵竹园林绿化工程公司认为,采用先作好园林生态环境后,再进行建设,并有效地利用好原有的土地资源,种植既有绿化效果,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开花苗木经济木和保持水土不流失,净化空气的竹子。让天空更加慰蓝,让流水更加清澈,让度假环境更加舒心和令人陶醉。

篇七 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休闲庄园规划

休闲庄园规划

作者: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 夏家勇 周村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不断得到满足,但是精神文化的匮乏越来越严重,

直接推动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现代城市人越来越热衷于寻找一个远离都市喧嚣,可以亲近

自然、感受自然的地方。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一种将旅游业与传统农业

有机融合的休闲方式——休闲庄园旅游。休闲庄园是借助特色农业、环境而建立的具有休闲、

度假、养生功能又兼具美好自然景观的旅游目的地。

一、概念界定

(一)庄园

庄园指乡村的田园及房舍。中国古代的庄园包括有住所、园林和农田的建筑组群。根

据庄园主的地位,庄园有不同的名称:皇室的为皇庄,称苑、宫庄、王庄等;贵族、官吏、

地主的为私庄,称墅、别墅、别业、别庄等;属于寺庙的称常住庄。中世纪英、法等国出现

带有防御设施的庄园宅邸,宅邸中的大厅为庄园主的会议厅和佃户集会的场所。

最普遍的封地,是拥有称为庄园的土地。在中古时代,一个庄园会有九个家庭在田里

工作,以生产粮食养活自己并提供食物给第十个家庭,以便他们从事其它劳务。(在今天的

美国,这种供需关系在其他领域上的比例大约是一百比一)

典型的庄园中有一幢大屋或城堡,由田地、农舍、牧场和林地所包围,在大部分的情况

下庄园都能自给自足。一些剩余的日用品可以与其他庄园作贸易以互补不足。随着中古时代

【休闲山庄规划设计】

演进以及城镇市场的发展,庄园开始变得专业化,能够更有效地生产少数几种商品,有些庄

园会专门生产起士、猪只、葡萄酒或蔬菜来维持生计。

(二)休闲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或者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

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

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

休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休闲从劳动状态与负有责任的其它活动中分离出来。这是人

生存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它与马斯洛的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中最高

级的自我实现的理念相一致。旨在寻查精神世界中人的创造力和鉴赏力,通过休闲促使人对

生活(生命)进行思索,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熟,使人真正地走向自由。它的

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意义的世界和守护精神的家

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它还以特有的精神理想赋予人的经济技术行为以真

实的意义,使它与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或科技力量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相对独立性,

从而可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发展进程有矫正、平衡、弥补等功能的人文精神力量。

(三)休闲庄园 休闲庄园是以度假休闲为目的的庄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晰、远离尘嚣是休闲庄园的环

境特色;娱乐轻松、活动快乐、身心放松是休闲山庄的魅力所在。其中包括:葡萄酒庄园、

花卉庄园、有机农场、红酒庄园、香草庄园等。

休闲庄园规划应该充分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开发专项休闲活动,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体验活动

(1)耕种类:牛耕地、耙地、播种、栽苗、锄地、翻地、除草、育种、灌溉、施肥等。

(2)饲养类:喂鸡鸭、赶马、放牛、牧羊等。 (3)采收类:摘西瓜、掰玉米、刨花生、挖红薯、割麦子、脱麦粒、砍甘蔗等。

(4)加工类:编草帽、推水车、推磨、蛋糕制作、巧克力制作等。

2、品尝活动

包括瓜果品尝、玉米烧烤、玉米蒸煮、豆子烧烤、红薯蒸煮、吃农家饭等项目产品。

3、娱乐活动

包括骑马、射箭、钓鱼、下棋、打牌、打太极拳、游泳等项目产品。

4、教育子女

为培养青少年坚韧、朴实、健康的人格,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去寄宿,并参与农业

作业、农村社区活动,体验农村的风土人情,感受其父辈的成长经历。

5、博物参观

以展现人们对农业或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利用情况为目的,体现农业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比如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庄园的葡萄酒贸易博物馆,展示了波尔多葡萄酒的历史发展轨迹,体现了波尔多葡萄酒的文化内涵。

二、休闲庄园的发展

(一)世界休闲庄园的发展 古罗马人学会了奢华,就有了名利的庄园;英国人看透了工业,就有了乡村的庄园;俄国人得到了农奴,就有了贵族的庄园;法国人创造了葡萄酒,就有了飘满酒香的庄园。从古到今,一座庄园必定有它的特殊文化和制度,庄园里的秘密可能藏过几个世纪。

1、罗马帝国时期的庄园 庄园起源于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罗马帝国便是中国史书中所称的大秦、扶菻,以大地产为主要标志的庄园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帝国发展的基石,但发展到后期出现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展开夺权行动,因庄园经济变革及其扩张所导致的君权衰落、地方分离主义倾向加重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此时是庄园的兴起与发展时期,但其庄园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基本上是贵族所有,庄园的侧重点在农业和政治权利,旅游功能基本没有。

2、新航路开辟后的庄园 新航路开辟后的庄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殖民地庄园和欧洲本土庄园。

(1)殖民地庄园

殖民地庄园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主要以奴隶为主、种植物以高利润作物为主、庄园面积比较大,庄园主主要是冒险者或小资产阶级或小贵族等,一般形成了以利润为目的的大种植园,比如北美甘蔗种植园。

(2)欧洲本土庄园

欧洲本土的庄园与殖民地庄园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个时期的欧洲庄园主要经济作物是为工业提供原材料的棉花和羊毛,庄园主基本是各个国家中的大贵族或大资产阶级,庄园以利

润为目的,但开始出现了休闲度假旅游的一些基本功能。

3、一战以后的庄园 一战以前,庄园中的农业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以旅游业为主要业务的庄园比较稀少;庄园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是在一战以后才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美国总统专用的休闲庄园——戴维营。始建于1938年的戴维营,最初名为“卡托克廷山庄”,是美国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休假地,次年便成为罗斯福总统的专用疗养所,后来发展为美国总统的私人休闲度假胜地,在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又以他最疼爱的孙子戴维的名字命名了这块度假胜地,遂将其改名为“戴维营”。此后有一段时间,戴维营又被更名为“三号营地”,直至1960年尼克松任总统时,才又恢复了“戴维营”这个称谓,也许正是这个天真无邪孩童的名字,更能让来这里度假的总统们找回那种自然休闲的纯真感觉。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也是休闲庄园的大发展时期,各种各样的休闲庄园在全世界陆陆续续的出现,形成了现在休闲庄园的基本情况:欧美发展早、数量多、开发程度深,亚非拉发展晚、数量少、开发程度浅。

三、发展趋势

从欧美一些旅游强国的旅游业发展历程看,旅游业的发展一般经历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再到度假旅游的过程。

经过我院多位专家研究表明:中国的休闲庄园旅游已经经历了自发性形成、全面发展、产业化发展三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第四个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

(一)自发形成

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逐渐开始厌倦污浊与喧嚣的城市生活,转而对清新与宁静的农村生活越来越向往。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诞生标志着“农家乐”旅游模式拉开了乡村旅游的序幕,之后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周边相继出现。而休闲乡村旅游的火爆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地——休闲庄园,这个时期休闲庄园具有发展缓慢、分布不均、没有统一规划发展等特点。

(二)全面发展

在1994年“1+2”休假制度颁布并实施、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1999年又将春节、“五一”、“十一”调整为7天长假,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行,使得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其中的休闲庄园也得到全面发展。这个时期的休闲庄园具有发展全面、没有做深做浓、

品牌力不强等特点。

(三)产业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中国旅游业也随之高速发展,特别是休闲庄园相继出现特色庄园、品牌庄园、养生庄园等特色休闲庄园,促使中国休闲庄园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促使休闲庄园的发展出现了第四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

四、休闲庄园的类型

依据休闲庄园开发时的要素、方向和市场类型,可将休闲庄园分成饮食类、运动类、体验类、养生类和商务类五大类型。

(一)饮食类休闲庄园

饮食类休闲庄园是以生态、绿色、有机、无公害为食品特色,以绿树环抱、空气清新、远离尘嚣为环境特色,经营产品主要以饮茶、品农家菜、烧烤等饮食休闲项目为主,如南海市里水满景园饮食休闲生态农庄。

(二)运动类休闲庄园

运动类休闲庄园是以优雅环境、休闲运动为特色,针对都市高级白领、成功企业主、商人等高收入人群为目标市场的休闲庄园。都市高级白领、成功企业主和商人这些人群缺乏基本运动,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希望调整身体状态,运动类休闲庄园是他们的首选,如杭州高家庄运动休闲山庄。

(三)体验类休闲庄园

体验类休闲庄园主要经营农业采摘、种植、养殖和放牧等方面,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起到教育子女和娱乐自我的作用。体验休闲庄园一般出现在城市周边区域,如北京延庆华坤生态庄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4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