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便利店赚钱吗

| 教育 |

【www.guakaob.com--教育】

篇一 开便利店赚钱吗
让你开一个赚钱的便利店的19个秘密

  “独身、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新上海人。喜欢用好东西,租在市中心一间90年代的老式公房里,家里没人做饭。”

  ——据说这样的人最容易走进便利店。上海联华罗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晟给出的描述,细致得好像真认识那么一个人。

  2012年,罗森在“消费者选择的外资便利店品牌”中排名最低,日本方面决定收回罗森的品牌代理权,张晟就是在这节骨眼上接手上海罗森。

  在到处都在谈及电商对传统零售冲击的时候,便利店在中国反而正在经历一个快速成长期。根据英敏特数据,2009年到2014,便利店零售市场以15.9%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到2019年总市场零售额预计在900亿到1,000亿人民币之间,大概是现在的1.5倍。即便是便利店业态最为成熟的上海,也尚未完全饱和。

  和所有零售行业一样,便利店这门生意也脱不开“因地制宜”的四字法门。日本的便利店一定有鲜煮咖啡;台湾的便利店里桌子、椅子少不了——上海也有,但大多数不会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北京的便利店生意好像总是做不起来,一家两家关门了,四家五家又自别处开出来,但不一定是在办公楼、高档住宅区这些你以为的“好市口”。

  至于,为什么便利店的招牌从深蓝变成浅蓝;一进门看见货架上是什么品牌;爱吃的寿司怎么忽然就不见了;便利店的灯是真的亮啊……这是一门洞悉人心的生意。

  这里似乎隐藏着很多小秘密,也正因为此,我们最近和张晟、全家中国新闻发言人王意文,以及北京7-Eleven711行政本部本部长吴萌聊了聊。2004年,7-Eleven进入北京,吴萌打那会儿起就在了。算的上是元老级人物,7-Eleven也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外资便利店品牌。

  他们对行业的判断更多的是来自实践,也有对未来市场的一些猜想,不过我们发现,多数观点是一致的。

  1、什么样的城市可以开便利店?

  2003年,全家首次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实验店。

  “依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的城市,即是便利店行业可以进入的时期。到1万美元时,可快速发展。”王意文告诉《好奇心日报》,2002年上海人均GDP已接近6,000水准,因此看好上海发展及消费潜力。

  截至2015年10月,全家在中国内地开设近1,500家门店。目前各城市店数分布为:上海近千家、苏州近120家、杭州70家、无锡39家、广州近180家、成都近50家、东莞9家、深圳30家、北京15家。

  2、便利店为什么爱扎堆?

  上海也是罗森的大本营。宁波、杭州、镇江、无锡、嘉兴、苏州…你会发现罗森选择的这些城市都在上海工厂周边,当天物流3、4小时能辐射到的地区。

  拥有专供的食品加工厂和成熟的物流体系是品牌便利店区别于杂牌店的地方。

  以北京7-Eleven为例,饭团,三明治,便当等日配商品占总销售额的40%左右。7-Eleven持有专用供应商公司的股份,工厂生产的产品专供7-11,产品的配方也由7-11和专用工厂共同研发。

  2004年,7-Eleven把便利店模式带到了北京。一时间,北京街头冒出了各种各样山寨7-Eleven的“彩条便利店”,但也只是“看起来”像而已。那些尚未成气候的便利店品牌使用的是同一家供应商,提供毫无差异的产品。一些规模更小的便利店,干脆只提供保质期15-30天的盒饭。

  如果仔细观察北京7-Eleven的门店分布,你会发现一家店的周围,一定还有好几家临近的店面,这是7-Eleven的开店策略。这么做可以节省配送、运营管理的成本,对区域内的品牌建设也有好处。

  某天下午1点左右,记者目睹了来送盒饭的货车,一辆车可以配送附近7家店,这种模式与日本相类似。

  3、为什么北京便利店生意不好做?

  北京啊北京,夜里人在城外,白天人在城里。天冷不愿出门,路宽懒过马路。

  “北京的24小时便利店为什么比上海少很多?”知乎上最热门的回答总结为“三个半”:生意只能做“半年”,马路只能做“半边”,一天只能做“半天”。

  偌大的一个北京城,24小时的便利店开在哪儿“都很痛苦”。

  进入北京后的第四、第五个年头,7-Eleven实现盈利,目前在京有186家门店,店均日销售额超过20,000元。但如果算上7-Eleven北京公司体系下的60多家天津门店,京津地区整体还处于亏损之中。

  而上海则是另一番光景。上海本是座小渔村,蜿蜒的街道大多临河修造。便利店最爱开在小路边,假使把马路修得和北京一样又宽又好,当中放一道铁栅栏,生意马上就不好做了。

  现在哪还会有人特地绕一大圈去便利店买东西呢?

  4、人流量大的上海外滩,不是开便利店的好地方?

  近两年,罗森上海新开了近200多家店,关掉了140多家店,这里面有许多你想不到的取舍。比如说,他们最近关掉了外滩店。

  “租金高、利润低、又没有好的广告效应,就关掉了。”张晟解释道,人流量大并不意味着广告效应就好,“每天来的客人是外地的,又不是上海的客户群,可能在上海知道了(罗森)但也没用,他回家又没有(罗森)的。”

  5、为什么办公楼下的那家便利店关门了?

  罗森还关掉了一批租金和营收不成正比的办公楼门店。看似拥有稳定客流的办公楼,便利店生意也不好做。

  “如果这个楼是满的话,办公楼便利店开张的第一天,估计就是生意最好的一天了,因为天天吃人家会吃厌,周边又不断有新的饭馆开出来,客流自然会减少。”再加上办公楼的门店晚上是没有生意的,双休日也是没有生意的。

  6、在住宅区开便利店,得先做这些事情

  2012年日方收回罗森代理权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计划,对于店面的改废慎之又慎。谨慎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说要入驻一处住宅小区,张晟会让手下的人晚上去楼下“数灯”。

  比起书面报告上的数据,这位罗森上海的总经理更相信自己在现场看到的东西。

  “开发商说这个小区已经卖完了,但是你上网一查,会发现又有很多房子挂着卖,所以入住率到底是多少呢?”他要求手下一家家地去数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看灯的颜色是不是不一样,有的开发商会故意把灯都开着。我们还要看外墙上空调装了没装。”

  张晟管这叫做“现场信息采集能力”,“在中国做生意,尤其是做零售生意,这一点非常重要。”

  7、上海新开的便利店为什么都在郊区?

  在便利店行业发达的上海,几步就是一家便利店。市中心的便利店竞争已经很激烈,新空间主要在上海周边的郊区和新城区。

  “我们同行都说,每天查表,日销都是在跌的。因为人不断往外迁移,市中心租金一直在涨,办公楼也在往外搬。”张晟表示,白领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公司也在往外搬迁,这都是必须了解的城市趋势。

  8、但也不是所有的郊区都适合,比如……

  新的机会出现在郊区新兴的住宅区。随着城市发展,物价、房价暴涨,许多人在郊区住豪宅、开豪车,生活质量却不高。想买个包子就只能在吃路边摊,想给孩子买个小玩具都没地儿买。

  ——城郊的配套生活设施跟不上,这就是便利店的机会。不过,假使真的到了城郊本地人遍布的老城区,比如说上海松江,生意反而难做。

  “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最喜欢说,’这个东西怎么这么贵,我自己家里也做得出来’,他们没有时间成本这个概念。”张晟说,人的消费观念是很难改变的。便利店说到底做的还是年轻人的生意。

  9、说要吃得清淡点,但最好卖的还是重口味

  如果你开始把“要吃得清淡点”挂在嘴边,那说明你老了。

  年轻人的味蕾只分辨的出浓油赤酱、酸爽麻辣的——这是便利店的销售数据说的,便利店最关心的就是年轻人的口味。

  为什么麻辣烫卖的好?为什么麻辣香锅卖得好呢?还有,你发现了吗,日本的拉面一年比一年咸了?张晟提出了一连串的反问。

  “今天的90后,未来的00后,从小喝的是100%的果汁,可乐、雪碧,他们的味蕾现在只知道甜酸苦辣,其他的味道很难辨别了。”前段时间张晟和朋友在日本,他40多岁的朋友说,“呀,这个面这么咸?”张晟答,“你看,大街上日本年轻人都在排队。”

  10、便利店最赚钱的,是关东煮、包子、盒饭那些鲜食系列

  在英敏特面向3,000名20-49岁的互联网用户的调查中,94%的受访者过去六个月都曾在便利店购物,最主要的消费品类分布于食品与饮料。

  从消费偏好看,中国大陆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食品类商品,尤其是速食商品。在便利店的销售品类中,自产研发的烘焙、甜品和鲜食类食品的毛利高、购买频次也高,是便利店的主要盈利点。根据王意文提供的数据,鲜食系列占全家总营收40%以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谈论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时候,便利店的经营者最先考虑的,总是如何抓住消费者的胃。

  冷柜里的包装盒饭、饭团、三明治,热腾腾的关东煮、包子、烤串和现做盒饭……这些自产食品是品牌便利店能做出差异化的地方,也是别家轻易复制不了的东西。

  11、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口味?去逛逛便利店

  全家每个单店至少拥有2,500个商品品类,每年淘汰近1,700余个品相,轮换70%以上的商品。在开店之初,全家会提前半年时间,把每家店刚开业时的商品组合和品牌确定下来,研究什么样的商品组合和品牌是当地消费者喜欢的。

  以全家的盒饭系列为例,有在全国各地都受到欢迎的咖喱猪排饭,也有因应华东口味的绍兴大排、雪菜肉丝面,华南有广式腊味油饭、捞面。

  北京的7-Eleven则和北京协和医院合作,推出了维E润肤露,以及烤鸭汉堡这样的本土风味食品。

  12、货架上源源不断的新品,是如何出现和消失的?

  “整根香蕉奶昔蛋糕”、“提拉米苏圣诞蛋糕”、“冰皮月亮蛋糕”等等…罗森做过一系列应季产品。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时下的流行趋势,比如把植物奶油替换成更加健康的淡奶油。

  罗森每周都会推出新品。每周四,罗森上海的总经理张晟也都会参加新品会,在商品上市时给门店一个“预测数”,达不到就末尾淘汰。一般来说,观察期在三个月。

  每年三月、四月,罗森会针对自产食品进行盲品。“2012年起,我们一直在强化甜品和烘焙这一块。”每年罗森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消费者调查,不是调查便利店,而是专门追踪消费者每天的生活习惯。

  根据张晟的说法,在15-19岁这批最年轻的消费者当中,罗森在甜品烘焙方面的评价排名第一。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信号,因为:抓住最年轻的这群人,就是抓住未来便利店的主要消费人群。

  “我们最终并不是要做一个超级好吃的东西(吸引消费者)到罗森来,这部分当然也需要有,但绝大部分应该是:今天吃啥呢?我先到罗森看看吧,这才是我们最终的定位。”张晟表示,你永远要有替代品满足需求。

篇二 开便利店赚钱吗
开“不差钱”的便利蜂便利店真的能赚钱吗?

  钛媒体记者 ︳谢康玉

  一家便利店刚刚诞生没多久,就被贴上了“高大上”的标签。在到访过便利蜂“宽敞明亮”的店面后,几位传统零售从业者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便利蜂便利店真的赚钱么?”

  空空荡荡的二楼、“干净整洁”到无任何收银陈列的收银台、宽敞到可以再摆几个货架的过道......和传统印象中的拥挤的便利店全然不同。对于顾客来说宽敞利落的店面无疑是体验极好的,但是在零售从业者眼里,都是被白白浪费的银子。

  今年年初,便利蜂这个新便利店品牌开始频频被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创始团队来自7-Eleven和邻家,拿到3亿美元融资,并在中关村5店齐开,背后的投资人是去哪儿网创始人、斑马资本创始合伙人庄辰超。据说庄辰超已经准备好30亿元的资金,要让便利蜂开出一万家店。

  便利蜂的刷屏也带火了便利店这个传统零售业态,便利店作为目前线下零售中唯一逆势增长的业态,被广为看好,而嗅觉敏锐的“互联网”们也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

  事实上,在线下,还有一股力量在悄然滋生,从去年开始,一批新兴自动售卖设备出现在地铁和商场里。自动橙汁机、自动零食机、自动面膜机,还有售卖服务的终端——迷你KTV、迷你健身房。

  在线上流量红利见顶、成本高企的当下,线下流量开始重回人们视野。但店租不断上涨、覆盖范围恒定始终是横在实体店面前的一道坎。所以,改变线下原来的产品、服务结构,降低交付成本,就成了让线下重获新生的一条路。

  自动售卖设备试图通过将产品、服务拆解成更小的单元,以更低成本的覆盖更多用户和场景。而便利蜂作为便利店领域的后来者,也试图通过互联网手段对传统便利店的模式进行升级。

  便利蜂比起普通便利店到底多了什么?

  线下融入互联网元素、线上有门店做支撑,团队既有便利店从业者又有互联网从业者,便利蜂的诸多特质,让它与当下人人大谈的新零售似乎不谋而合。

  正如便利蜂在公司愿景中所说的,“便利蜂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改良现有的零售模式。使用大数据和智能软硬件,突破固有的便利店购物体验,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每个用户个体进行专属服务,使用户获得切实的便利。”

  那到底什么是互联网的方式?可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比普通便利店多了一个APP。

  一方面为了推广APP,一方面为了促销短保商品,便利蜂里随处可见各种打折优惠,短保商品7.5折、8.5折,日用品有五折新人优惠,装APP有各种打折券,充值还有返现。

  在店里不时会听到,“这个是不是打折呀”,“怎么才能用优惠券啊”,然后店员会引导他们安装便利蜂APP。APP承载着便利蜂连接线上线下,向产业上游延展的愿景。不过,当停掉所有补贴,用户还愿意去安装APP吗,APP到底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便利?

  目前便利蜂APP承载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线上支付、线下自助购物、线上购买后自提、送货上门。

  在APP线上支付的流程是这样的:注册为会员后你会有一个会员码,店员扫完商品后会让你摇一摇手机,这样就会显示你的会员码,店员扫完会员码后,你就可以在手机上选择支付方式了,然后会跳转到第三方支付。 而你如果不用APP支付,只要打开第三方支付即可,从顾客的角度来看,APP其实增加了线上支付的流程。【开便利店赚钱吗】

  线下自助购物则被媒体拿来与Amazon Go对标,但与Amazon Go即买即走的无人收银模式相比,便利蜂的线下自助购物还有一段差距。自助购物本应解决的是高峰期的排队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给结算效率的带来太多的提升。

  首先你需要先打开APP找到扫一扫,然后拿起一件商品,扫描它的条形码,想象一下,你一手提着包,还要腾出手一手拿商品一手拿手机,关键是付款完成后,你还需要到收银台排队让店员核对商品和付款信息,可能考虑到店员在核对过多商品会耗费太多时间,目前自助购物限制9件商品以内。

  门店自提更多的是对送货上门的一种补充,据钛媒体观察,顾客自提也是在收银台完成,如果收银员来负责自提交货,会降低收银效率;但如果安排专人负责,又会增加人员成本。

  这样来看,送货上门应该更为刚需一些,不过仅仅靠店里的几个店员来配送,运力肯定是不够的,但自建物流团队在短期内也是很难实现的。目前好几家便利店连锁都入驻了外卖平台,这种轻模式也看起来更加经济实惠。

  整体来看,便利蜂并没有通过一个APP与其他的便利店形成足够有竞争力的差异化,补贴停掉后如何吸引顾客继续停留在APP,可能是便利蜂之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说便利蜂是一家不像便利店的便利店?

  之所以说便利蜂是一家不像便利店的便利店,是因为它的很多玩法都与便利店的经营逻辑背道而驰,这也让很多便利店从业者大呼看不懂。拿一位从业者的话来说:“他们是典型的颠覆性人才,这是要颠覆便利店的商业本质啊,太伟大了!”

  目前便利蜂一共有5家门店,全部位于中关村,其中有三家是属于商铺,只有两家是底商。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底商一般位于住宅建筑的一二层,因为属于商业配套设施所以租金相对便宜,而商铺则相反,不仅租金贵而且还要计入很大一部分公摊面积。

  据一位便利店从业者透露,一般底商的租金每平每天约8元左右,而商铺的租金则要比这多出至少三分之一,至少在12元左右。

  便利蜂不仅大部分门店都开在了商铺,店铺面积上也是大手笔,在店铺陈设上更是把“不差钱”演绎到了极致,处处都是被浪费的店铺面积。

  通常便利店的面积都在几十平到一百平左右,由于便利店的客单价和毛利都相对较低,所以在选址和店铺利用上都有很大的讲究,原则就是——每一块地方都要发挥出它的作用。

  但便利蜂却硬是把便利店开成了“奢侈品店”。拿中关村创业大街天使大厦店和苏州街银科大厦店的这两家电来说,天使大厦的这家面积有200平左右,一进门的走廊宽到已经不像走廊,完全可以再陈列下几个货架。

  而银科大厦店有上下两层,加起来有400平左右。没走进这家店的时候以为就只是门口所见的面积,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走到尽头右拐还有一个二三十平左右的房间,而里面只空荡荡的摆了两个货架。

  

  走到尽头右拐是一个空荡荡的房间

  楼上的“宽敞”程度更是惊人,面积与楼下相当的的空间里,有三分之一零散的摆放了一些可以供顾客站着用餐的桌子,还有三分之一重复的布置了楼下也有的熟食窗口和饮料冷柜,剩下的地方则全部是空的,楼上整体看起来就是一个宽敞整洁的杂物间,没有太多实际效用。

   

  二楼空荡的一角

  另外,便利蜂的几家店全部都没有收银陈列,这应该也是处于“干净整洁”的考虑。但事实上,收银陈列是便利店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超市还是便利店,收银台周围都会摆上一些口香糖等小商品,顾客往往会顺便买一些走。

  除却收银陈列,收银台的空间设置上也是有悖便利店逻辑的。一般收银员距离背后货架的距离应该在半米左右[创业网:

  收银台这样的空间设置,除了出于“高大上”的考虑,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自提商品的存放。上文中提到,便利蜂有一项自提业务,也就是顾客在APP上下单后到店自提。钛媒体观察到,有顾客前来取自提商品时,店员就是从收银台拿取打包好的商品。

  

  收银台一侧的自提区

  顾客来自提商品与现场购买商品都是在收银台完成,那就难免会有相冲突的时候,加上收银台的空间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等待时间增加,那么想要保住用户体验,就只能增加人员,而这样又会增加成本。

  不过成本这件事,似乎从来不在便利蜂的考虑范围内,在关东煮便当这类热食上, 7-Eleven几个温箱就搞定的事,便利却给它们隔出了一个玻璃屋,这样一个屋子加上一个收银台,就占去了店里的很大一块面积。

  便利店为什么把店开的这么“不差钱”?

  便利蜂能够在店面陈设上如此挥金如土,也是因为店铺面积足够大,以一个便利店的SKU来说确实是摆不满。但是为什么要拿开超市的面积来开便利店呢?这可能也是便利蜂的无奈之举。

  一位便利店供从业者告诉钛媒体,便利店只要开对地方,“地尽其用”,是能够赚钱的,便利店既然是赚钱生意,那为什么在北京一直开不起来?(钛媒体此前曾做过相关的讨论)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店铺太难找了。好一些的位置不是被占了就是租金太贵,而那些夫妻店也很难去收购。在北京,很多夫妻店都是前面开店后面住人,一家店的收入也还不错,所以他们是不愿意把店卖出的。

  7-Eleven 2004年就进入北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也就才开出两不到两百家店,罗森2013年进入北京,到目前为止仅有五十来家店。

  便利蜂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在一个区域内快速扩张,就只能不计成本——和餐饮抢店面。天使大厦店和银科大厦店的前身分别是一家面包店和一家快餐店。而零售从业者都清楚,和餐饮抢店铺,成本是很高的。

  就像不久前每日优鲜CEO徐正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所说的:“做零售店,中不溜的店是最难受的,小一点,餐饮做不下来,再大一点,成本更高。没有中不溜的零售店,因为它没道理。”

  所以一家店租下两层楼,应该也不是便利蜂想要的。如果按400平来计算,每平12元,一天的租金就要4800元,而在这样沉重的负担下着实难言盈利。

  对比一下便利店前辈们,即可一窥便利蜂模式的困局所在。

  据一位为7-Eleven、罗森等便利店供货的供应商透露,在北京,7-Eleven的营业额是最高的,每天在20000元左右,罗森的营业额在16000左右,全时10000出头,邻家8000左右。按便利店平均30%的毛利率计算,分别对应着6000、4800、3000、2400的毛利。便利蜂光一天的租金抵消了全时的毛利。

  而事实上,便利蜂是否能达到上述几家的毛利尚且存疑。上文中提到的这位供货商告诉钛媒体,便利蜂在好几个品类上都和7-Eleven、罗森是同样的供货商,他们也是便利蜂的供货商之一。

  拿面包来说,便利蜂的大部分面包都是直接从代工厂定制的,只有少数来自曼可顿这些品牌。降低退货率和损耗率是一家便利店控制成本的关键,而面包恰恰是退货率最高的一个品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退货指的是过期商品退回工厂,但代加工的商品,是没有办法退给工厂,所以损耗成本很高。

  便利蜂代加工的面包,保质期普遍在4天到7天之间,抛去上架和下架的时间,能够陈列销售的时间十分有限。

  而之所以选择代加工定制,主要是为了在商品上形成差异化。不得不承认,便利蜂这些代加工商品从体验上来说确实是不错的,但这却意味着高额的供应链成本。

  一般工厂代加工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连锁便利店才可以做,一方面起订的量多,成本会相应降低;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规模来分摊损耗成本。

  而这恰恰是小连锁的短板,做有自己品牌的短保(短保质期)商品,就意味着成本的高企。一位快消从业者告诉钛媒体,7-Eleven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采用大量的代工短保商品,而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7-Eleven或其它连锁,都是通过密集店铺数量及分布区域消费排行来决定某一类商品的量是否可以自制,这个需要沉淀很长时间。”

  据钛媒体观察,便利蜂的面包退货率确实是不低的。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的面包上架时间也十分不按常理出牌。

  钛媒体记者分别在工作日和周末对便利蜂进行了观察,便利蜂的面包上架时间都是在下午两三点左右,而正常的面包上架时间应该在上午7点半之前,因为面包能够在货架上停留的时间十分有限,早上7点半之前上架意味着可以有完整一天的成列时间。而便利蜂这种给面包减少半天陈列时间的做法,着实让人有点琢磨不透。

  下午两点,面包配送人员送来新上架的商品,同时要运走需要下架的商品。从配送人员一筐筐装车的情形观察,退货的面包应该不少。上文中提到的那位给便利蜂供货供应商,也佐证了钛媒体的猜测,据他透露,便利蜂的短保商品,退货率一直居高不下。

  而唯一能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就是快速的扩张规模,事实上这也是便利蜂的目标。不过,连锁店的扩张并不是靠砸钱就能实现的,一位有多年线下门店管理经验的的从业者就告诉钛媒体,跨区域、跨城市的多店运营是连锁店最大的难题。

  “20家店、50家店、100家店,每跨上一个台阶都是一道坎,每跨一个区域也是一道坎,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磨合门店的运营和供应链的管理,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连锁店赚钱但不去碰的原因。“

  说到底,便利店还是门零售生意,所有线下零售面临的问题便利蜂都会遇到,而所谓的互联网方式,能做的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从门店运营到供应链管理都无法靠互联网的加持一蹴而就,铃木敏文对美国7-Eleven的重建就花了近二十年才彻底完成。

  线下零售注定是场持久战,在大谈新零售之前,还是得先扎实的补上零售这一课。

  来源 | 钛媒体 作者 | 谢康玉

篇三 开便利店赚钱吗
从采访笔录中看他们的便利店怎样经营才赚钱

从采访笔录中看他们的便利店怎样经营才赚钱

为零售终端的一种销售业态,处于城市乡村角落里的那些便利店,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方便、经济、快速使这些便利店占尽了地理上的优势,赚足了人气。

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许多便利店销售商品的种类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生意的红火程度却相差甚远,有的门庭若市,而有的却门可罗雀。那么,成功的经营者究竟有哪些窍门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实地走访了几位来自江苏省涟水县的零售客户,看看他们在搞好便利店的经营上有什么高招儿。

采访笔录:不求卖精,只求货全

俗话说,货不全不赚钱。便利店面对的消费者群体是普普通通的市民,这是以大众化商品来吸引顾客的一种经营业态,并不是针对有些个性化需求的特殊群体,如精品店、专卖店等等。因此,在商品的结构上要尽量以大众化消费的日常用品为主,确保消费者前来购买时,不会空手而归。特别是那些面向农村广大消费者的农村便利店,更要从方便村民的角度出发搞好货源储备,因为这些日常用品虽然价格不高,但却是日常的必需品,并且其中的利润也可观,所以说经营这些小商品,要力求齐全。

作为经营者,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在农村很有市场、卖的很俏的小件商品,但到集镇上一些大的商店里根本找不着它们的影子。原因就是这些商品的利润低,引起不了商家的兴趣。

听了张老板的介绍,笔者也深有感触。因为回家没事儿经常会到村口的小店去凑热闹,有一次临近中午,看到许多村民拿着酒瓶、小塑料桶到村口的便利店打散装的白酒,这些散装酒一斤才两三块钱,而通过包装以后,放到超市里卖,一斤要四五块钱。

新农村超市的张老板介绍道,这些散装酒很有市场,一天下来能买二三十斤。而前来打酒的一位大爷说,我们喝的是酒,要那些包装干什么?

还有一些针头线脑什么的,在一些大商场很难见着影子的小件商品,在这个小店里都能找着,并且品种还挺齐全的。张老板说,别看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农村的需求量还蛮大的呢。这些商品,有时能赚个“对本利”呢。

其实,便利店有一部分的商品并不起眼,但里面却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有些商品虽然是本小利薄,但能够在周围的消费群体中赢得好“口碑”,带来好人气。所以说,不能忽视那些小商品,赚钱是次要的,赚人心才能把生意做的长久。货全了,顾客的选择余地大了,他们才能对你满意,才能持续购买。

【开便利店赚钱吗】

采访笔录:错时服务,赢得商机

便利店有着“船小好调头”的优点,这个优点是一些大卖场、大超市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个性化服务,或者是针对某些特殊的群体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竞争优势。【开便利店赚钱吗】

笔者所采访的一个零售客户付女士,她就是利用早、中、晚的时间差,坚持开门营业,而在这一段时间的营业收入比正常的销售量都大。因此,错时服务,也使付女士赢得了商机,把便利店开得红红火火,一路春风。

早,就是要早开门。有许零售客户前一天忙了一整天,忙累了,许多人想睡睡懒觉,不想起早开店门。而一些上早班的,赶早车的,早起晨练顺带买东西的消费者,此刻就是想买也找不着开门的商店。而那些商场、超市也是按部就班,不到时间开不了门。久而久之,有许多人就知道了付女士的便利店,购买也形成了一种习惯,平时,他们就是早上多走上几步,也到会光顾她的便利店,早上,她倒成了大忙人。

中,是利用中饭后午休的时间营业。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有睡午觉的习惯,或者有时忙吃饭、应酬,耽误了开门时间。而许多时候这也是消费者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购买商品的时机。特别是一些上班族,他们平时没有时间,中午顺便买点儿日用品也是很正常的,便利店因为价廉物美,方便、就近,也成了工薪阶层首选的对象。

晚,就是要迟关门。付女士平时都和爱人轮流着守店。爱人有迟睡的习惯,晚上守店的这个任务就归他所管了。他爱人说,晚上这段时间其实是做生意的最佳时间,小区这儿有许多居民晚上吃过饭没事,一家出来逛逛,在逛马路的同时,还能买点儿日用品或者零食什么的。特别是上夜班的人,许多人都喜欢到我这儿来买东西。我这个“夜店”在周围都挺有名的。便利店虽然小,但要开动脑筋,就能赚得眉开眼笑。

采访笔录:拾遗补缺,另选蹊径

搞小百货经营的商家,不能眼高手低,一门心思地想赚大钱,而是要脚踏实地、本本份份地做生意。城市乡镇的便利店,可以说是在“夹缝”里求生存,一旦操作不好,很容易给自己造成损失。因为上有商场、超市,下有农村便利店。搞好百货经营,不能跟着那些大商场大超市去比,他们有些时候是哪样赚钱卖哪样,财大气粗,而便利店却不能,因为你没有精力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和消费群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便利店就要盯住那些大超市、大商场所没有销售的商品。学会错位经营,避开风险,寻找自己的特色。也就是把这个“夹缝”有效地利用起来。便利店要善于在这个夹缝中寻求机遇,做好拾遗补缺,经营大商店不卖的货品。首先是一些家用不起眼的商品,如水管伐门、灯头插座等等,因为这些商品除非到专门经营的店里才能

【开便利店赚钱吗】

买到,平时一般便利店很少卖,而这些商品,又是日常经营需要的商品。

当笔者问及张大爷在经营上有什么“高招”,张老板更是快人快语。他说,顾客到我这儿来买东西,我从来都不会说没有。都是说,我找找看,找找看。实在找不着的,我都会叫顾客把要的商品写下来,晚上没事时,我就把这些商品记到一个专门的小本本上,一方面在进货时顺便帮顾客带回来,其次要是市场需求大时,我就进一些销售,通过这种形式,有许多别处买不到的商品,到我这儿,都能找着影子。这样下来,周围小区的居民,平时要有些不太好买的商品,都会到我这儿来告诉,要我帮他们想办法,他们都说我是热心人呢。

在采访中,笔者在张大爷的便利店里,看着许多挂着的手工编织的钥匙扣、中国结等,很是漂亮,经过笔者一打听之后才得知,这些钥匙扣都是张大爷的老伴自己编织的,大娘退休前在镇上的手工艺厂当工人,编织的那些手工艺品全都是出口的。她说,这些东西三、四块钱一个,市场上又没有卖的,有不少的人前来买,有的人还特意来帮同事带几个,还有的人作为小礼品送人呢。我也是没事儿编着玩,没想到还能稍带着卖些别的商品呢。

采访笔录:学会吃亏,赚得人心

开店搞经营,不要一门心思地只想着赚钱,或者是变作花样想从顾客的口袋里多“掏钱”。这样,不仅会失去消费者对你的信任,而且也会失去了人心,影响自己的生意和经营形象。便利店所面对的群体定位应该是一些工薪阶层和普通的市民。都是居家过日子的人,当然会精打细算,有时为了便宜那么几毛钱,走再远的路也再所不惜,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是零头的一毛两毛钱没有找给他们,就能引起不快,从而也会起反宣传的作用。最后遭受损失的,还是便利店的经营者。

所以说,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作为便利店的经营者应该学会让自己吃亏,不要和顾客斤斤计划较,对于顾客来买东西时,一些不起眼的小零头钱干脆就舍去,不要算了,让顾客去占这个小便宜。但算帐时要说明白,收款时不收就行了。

要让顾客知道他欠你个人情,从而产生一种感激的心理,以后再来买的几率就会很大。我这儿做许多老客户的生意,他们都说我够意思,我估计,够意思的里面,应该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因素吧。我们还来打个比方,有的顾客来买包烟,但身上却没有点火的设备。这时,你可以送盒火柴给他,不要为那几分钱和顾客争个面红耳赤。要知道,顾客身上要有打火机,你白送给他们,他们也不一定能要,是不是这个道理?开好便利店,就要从小处,从细处为顾客着想,为他们着想,就是为你能够做好生意着想。你想着顾客,顾客才能想着你。要是有他们的牵挂,你想不做好生意,都是个难事儿。

采访笔录:特色摆放,引人视线

有人说,便利店,不上档次,不需要花多大精力在商品摆放上下功夫。而我认为,越是便利店,离消费者越近,就越应该利用好空间搞好商品的摆放工作。我这儿处于城郊结合处,平时来购买商品的既有城里人,又有农村人。他们都说我这儿商品摆放清爽、有条理,而更愿意到我这儿来购物。

在便利店所经营的商品中,儿童食品和玩具要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买这些东西的小朋友许多都是心血来潮,看到了就想要,看不到也就想不起来要买了。于是,我就把这些新玩具放在货架的中低层。结果,孩子们拿起来也方便,进店来不管大人买不买,都抢着抱一个在手里。如果要放的高了,大人看起来惹眼,往往却是孩子们看不到的死角,同样,儿童的那些小食品这样摆放销售形势也十分看好。所以说,不同的商品要根据顾客群选择合适的陈列位置,才更方便顾客选购。

当然,上面的这个例子只是经营中的一小方面。开店搞经营这么多年,我想,不管是大超市,还是便利店,商品摆放永远是吸引消费者购物的重要手段。但我们许多便利店却并不注意这些,脏、乱、差成了一部分便利店的代名词,在如今这个商店林立,购物条件异常便利的时代,稍不留神就可能坐失商机。有许多便利店,生意差的原因,就是因为经营者没有注意商品摆放,随意性大,吸引不了消费者的视线而造成的。

便利店,大舞台。要想搞好便利店的经营,零售客户就要肯花脑筋,多动手。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不俗的经营业绩。

文章来源:渠道网()

篇四 开便利店赚钱吗
开便利店赚钱吗

开便利店赚钱吗?

尽管目前国内的便利店企业普遍生意不济,但专家仍然认为,我国的便利店行业前景广阔,市场商机巨大。

市场远未饱和

根据国际上的惯例,便利店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目前我国人口数超过500万的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二线城市深圳、苏州、无锡、杭州等,人均GDP均超过了3000美元。这就是说,上述城市不但具备了大规模发展便利店的经济条件,而且市场空间非常大。

从便利店的发展规律看,每3000人就需要一家便利店。以北京城区人口800万计算,北京至少需要2000家便利店,而据北京市商委统计,目前全北京的便利店为300多家,这样算下来平均每2万多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可以说,北京市的便利店市场并未饱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便利店的高速扩张令人产生这样的错觉,4500多家的规模已使上海平均38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与日本及美国的平均水平相接近。然而,门挨门的激烈竞争也使上海便利店目前陷入全线亏损的窘境,以至将赚钱的便利店变成“烧钱”的行当。

“目前上海的便利店几乎全部亏损。”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在业内已算不上什么秘密,目前的亏损属于投资性亏损而非经营性亏损,如果停止开设新店,就不存在亏损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还在疯狂开店?

业内人士分析说,首先是随着中国人均收入增加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普遍看好24小时连锁便利店这一新兴零售业态的市场前景。其次,尽管现在不能盈利,但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能够得到巨大的市场。此外,待价而沽也是大家不谋而合的心思。世界最大的便利公司“7-11”还没有进入上海,现在占据好的网点资源,等“7-11”进来后,依靠出售网点仍然可以大赚一笔。

目前上海便利店商品结构不合理,毛利率水平很低,没有一家高出20%。根据专家的分析,便利店的毛利率如果达不到25%是不可能盈利的。专家根据现状预测,3至5年内上海就会有大批便利店因长期亏损而难以维系,到时自然会挪出市场空间。

便利服务有待开发

便利店仅靠出售商品无法在激烈的业态竞争中取得优势,它必须扩展其服务功能。全球知名的便利店“7-11”多年来根据顾客要求,不断补充服务内容,更利用“7-11”店铺网络之便,扩展了包括电讯、互联网、票务等有关的多项24小时便民服务。

综观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便利店,大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许多只是一种超市概念的延伸。实际上,便利店具有与超市相区别的4个“便利性”业态特征,一是距离的便利性:

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步行5至10分钟便可到达。二是购物的便利性,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品种在2000种至3000种左右。【开便利店赚钱吗】

卖场面积小(5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三是时间的便利性,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16至24小时,全年无休。四是服务的便利性,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代收公用事业费、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

按照上述标准,目前多数便利店都不能达标。记者在北京一些便利店里看到,店门口虽然挂着“便利店”的牌子,但和连锁小超市基本雷同,仅是销售日常生活用品,所谓服务的便利性基本上没有体现。

去年进入北京市的“7-11”,就根据所处位置,推出了包括豆浆油条等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早餐便利服务,相信国内便利店企业能从中悟出些什么,更多创业好项目请上“中国店网”。

篇五 开便利店赚钱吗
投资者关注:便利店加盟赚钱吗 怎么开便利店

投资者关注:便利店加盟赚钱吗 怎么开便利店

便利店赚钱吗? 怎么开便利店如在北京,以城区1000万人口计,北京至少需要2500家,而据统计,北京各类便利店目前虽然数量上超过了1000家,但真正提供24小时服务的便利店数量却非常有限,不到100家。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的便利店加盟市场潜能巨大,只要连锁总部稍加点拨,借翼腾飞便指日可待。

便利店赚钱吗? 怎么开便利店成本预算

便利店营业面积一般在50—150平方米左右,经营品种在2000种左右。如何经营全家便利店?投资一家50—70平方米的便利店一般需要20万-30万元资金,便利店赚钱吗?其主要花费是在店铺的装修、购买各种设备以及货物等;房屋租金因为地段的不同各异,平均来讲一般为每月200-300元/平方米;由于需要24小时经营,所以一般需要工作人员8-10名左右。 便利店赚钱吗? 怎么开便利店营销策略

1、投资便利店,选择合适的店址非常重要,这是便利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很多便利店都是开设在社区和娱乐设施比较集中的地区,使得顾客购物更加方便。

2、根据便利店选址所在地域的不同,便利店目标顾客族群的选择是不同的。如何经营全家便利店?如在生活小区、学校、网吧、商务区,市场构成常以第一族群为主,而在加油站、火车站等地区,便利店则常常会选择第二族群作为服务目标。

3、为把距离上的便利性转化为购物的便利性,便利店商品要突出即时性消费、小容量、小包装、急需性、消遣性等特征,延长营业时间,全年少休或不休;加强服务的便利性,便利店赚钱吗?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4、便利店要走特色之路。便利店赚钱吗? 怎么开便利店对居民来说,选购大众化的小商品很方便,但要选购具有特色的小商品就有相当的难度。便利店赚钱吗?所以,便利店在做足便民大众化市场后,还应在做活特色商品方面开动脑筋。

5、生意要从细处做起。如何经营全家便利店?据笔者了解,在每间便利店每次花费在20元以内的消费者占68.2%,40元以上的仅有8%,基本上没有超过100元的。

因此,便利店要做好,必须从小处做起,做好每一笔生意。便利店赚钱吗? 怎么开便利店?与一般的大超市不同,便利店既卖日常生活用品,又提供多元的便民生活服务,如为自行车充气、冲印照片、帮助复印与传真等,这种深入社区居民生活的增值服务,有助于聚集人气等。

更多便利店品牌和开便利店介绍详请关注链接:

篇六 开便利店赚钱吗
便利店不适合开在哪些位置

便利店不适合开在哪些位置?

其实对于很多的小本投资者来讲,开家便利店是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选择开家便利店,投资不需要太多,赚钱却很稳当,对许多创业者业说是个容易实现的项目,不过便利店也不能随意开,这里面可有学问。

(1)商圈内人口极少便利店不适宜开在商圈内人口不足的地方,如果商圈内人口在1500人以下,此店铺应摈弃(这意味着商店的固定顾客过少,从而会影响到销售额)。

(2)车流的动线很少车流的动线指车辆行走时的移动路线。如商店所在的位置车流的动线很少,则意味着商店的流动顾客会受影响

(3)在马路上看不到商店这是指商店不是设在沿马路的街上,而是在某一脱离马路的区域内。其缺陷有二:一是不方便顾客的来店;二是很难招袜流动顾客。

(4)地下店铺,设在地厂室的便利店由于不能充分发挥便利店的特殊功能,因此客流会受到影响。主要缺点是:顾客进出不方便;店铺位置不醒目而难以招徕流动顾客。

(5)要登楼梯的店铺和前者一样、要登楼梯进入商店,会给顾客带来不方便,从而违背了便利店主要提供方便的原则。

(6)不能设店招与灯箱的店铺商店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不能设立店招或灯箱,意味着商店的醒目与一目了然会大打折扣,而便利店的醒目与一目了然是保证客流的重要手段。设想在夜晚如果没有明亮的店招如何能让路过者知道这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7)店铺的形状不规则长方形或是正方形的商场比较适合便利店的经营,如果商场的形状不规则,那么在一个本来营业面积就很小的空间内很难合理地去安排商品的陈列,这就会增加顾客选购商品的时间。

【开便利店赚钱吗】

开店从来就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开便利店也是如此,

上面讲解了开便利店不应该选择的一些位置,广大准备开便利店的创业者要注意地址的选择。

注:摘自/

篇七 开便利店赚钱吗
高手教你在二三线开便利店

龙源期刊网 .cn

高手教你在二三线开便利店

作者:腾博

来源:《大众投资指南》2014年第07期

在河北唐山有一家便利店,店主初始投资了20万元,经过三年经营,现在每月的纯利约5万元,这样的业绩甚至比国际知名品牌7—11都厉害,不妨看看他的成功之处。 选址背道而驰,远离社区开店

在很多人眼里便利店与社区是等同的,然而店主老杨却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在社区开便利店是适合一线城市的组合,在二三线城市这个组合显然就不灵验了。首先,二三线城市的整体消费水平较低,可能两三个社区也未必能养活一个便利店;其次,如果选址一些高端社区周边,店租昂贵绝对不是草根投资者能承受的,同时这些好地段几乎都被国内外知名的便利店品牌所“霸占”,市场竞争激烈。

老杨认为,在二三线城市开店,最好就是选择十字路口,理由很简单,十字路口的客流量大,人们购物的几率高,便利店更容易生存。

另外,老杨还把自己选址的方法总结了一句顺口溜“三角窗,占两面,开在„去路‟更赚钱”。具体讲:

三角窗指便利店一定把路口的角,这样四个方向的顾客都能看到便利店,无形中潜在客流量就增加了不少;占两面指便利店两面都应该是玻璃窗,这样更利于来往客人的关注,其购物人群比例要比一面玻璃窗高出两三倍;开在“去路”则是指便利店一定要开在人们下班的路上,因为人们上班忙,没有时间左顾右盼,下班则没有时间局限性,顺便买点东西,这个方向选对了,业绩至少可以提高30%。

配货比例有点怪,

烟、饮料是最大利润来源

在很多从业者眼中,便利店虽然不及超市商品种类齐全,但是至少常见的一些日用品是必须要有的,而这些东西在老杨的店里很少见。这是为什么呢?

老杨透露,其实这种配货比例安排和选址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自己的店远离社区,人们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并不是特别方便,与其来我店里买,还不如去大超市买,而且超市的价格比我的还便宜。我统计过,来我店里消费的顾客主要都是购买香烟、饮料、夜宵(如休闲小食品)的,所以我也有自己的配货比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oyuzixun/83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