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财前景

| 计算机能力 |

【www.guakaob.com--计算机能力】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p2p理财前景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

  P2P理财起源

  P2P网络借贷平台通常宣称他们有两个起源,一个是尤努斯(又称尤纳斯)教授;另一个是英国的Zopa。很有意思的是尤努斯与英国的Zopa网络借贷平台是两个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务。随着现在贷款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知道或了解小额贷款,也有很多企业在小额贷款里脱颖而出。尤努斯生于1940年,他的贡献是做了穷人的银行,解决了穷人的借贷需求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其模式跟现有的各大银行没有任何差别。英国的Zopa则完全是基于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新模式,网络的高效化使传统的借贷模式可以从N21(运用网络做直销),12N(企业网上申请贷款)的两步走模式,直接跨越到N2N(个人对个人放款)模式,省去了中间银行,这也是Zopa所宣称的,“摒弃银行,每个人都有更好的交易”的来源,P2P网络借贷充分发展的结果是把银行从借贷业务链中挤出去。P2P网络借贷的N2N模式可以兼顾银行和民间借贷的双重优势。

  P2P理财注意事项

  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投融界分析了选择P2P理财产品应注意的方面

  1、产品的风险控制:

  看所选择P2P理财产品的产品的平台是否规范,是否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控技术,是否有抵押,是否有一套严格是信审流程,是否有一个成熟的风险控制团队,是否有还款风险金,是否每一笔的债权都是非常透明化,是否每个月都会在固定的时间给客户邮寄账单和债权列表等等,以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问题,所以客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

  2、所选产品的平台实力:

  一般平台越大,其风险管控越严格,因为平台大,所以每一笔债权都是经过严格审核,才会转让给出借人。另外,公司的实力和规模也是衡量一个公司规范与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还有公司的注册资金,在全国的营业部的规模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3、合同的规范性:

  认购产品时务必要把合同中的每一条认真的阅读清楚,摸清每一个条每一个字的具体含义,千万不要马马虎虎的就把合同给签署了,而对于其中的条条框框一无所知,若将来真的产生风险,后悔也来不及了。

  新闻

  中国式P2P神话将破灭

  去年11月份,我曾经写过一篇《中国民间借贷:一场接近崩盘的庞氏骗局》,而近两年在中国流行起来的P2P网贷在我看来是一种比民间借贷更糟糕的融资方式。虽然我是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坚定支持者,但我对监管部门竟然放任中国式的P2P野蛮生长了两三年,仍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我知道最终的结局一定不美好。据公开资料,目前中国有350多家比较活跃的网贷平台,去年的规模达1800亿。事实上,媒体去年年初就对中国式P2P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连续报道:平台倒闭、老板卷款跑路、高息引诱等等,真可谓乱象丛生。

  有一个发生在身边故事值得一提。去年老家有个房地产公司也准备成立一家P2P网贷平台。而此前,这家公司的老板就一直在做民间借贷,但是,他放出去的贷款很多收不回来,因此,不得不雇了一位专职律师来打官司催款。在成立之前,这位地产商展转找到我,希望我在北京找一些大律师来论证下做这个事的法律风险——注意,他显然很清楚这里面是有很大的法律风险的。但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当我已经联系好北京的律师,只等着敲定最后的见面时间的时候,他们决定不来咨询了,而是自己先干起来。是什么让他们放弃来北京咨询律师呢?其实很简单,他们看到好多人已经干了,但好像也没有被禁止,更没有受到刑罚。示范效应非常强大,如果说某些做P2P的人有不良居心,存在误导欺诈的嫌疑的话,那放任他们放手去做而且放任更多的人去效仿的监管者肯定也难辞其疚。

  我为什么说P2P是比民间借贷更糟糕的融资方式呢?这就要回到银行的本质功能,银行是资金提供方和资金需求方的中介,银行的资金提供方是不特定的大众,保证这些人的资金安全非常关键,否则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因此,银行必须具备合适的对资金需求方的风险评估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银行的商业模式本质是经营风险。银行规避风险的常见手段就是要求借款人有抵押品,而且银行借出去的钱一般大低于抵押品的市价。而正常的民间借贷(如果不存在非法吸引公众存款和庞氏骗局的情况),我个人认为是很好的银行借贷的补充。我理解的真正民间借贷应该是发生在熟人之间,一般是亲戚、同学或者朋友之间,这种借贷有的时候是有抵押品的,但抵押品可能达不到银行的要求,有的时候完全是凭信用,但这种熟人之间的信用类似于银行的风险评估,银行本身也可以有完全凭信用的贷款。

  然而对比P2P网贷,即便是真正的“个人对个人”贷款,我也没有看到在风险管理上有什么本质的创新,除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之外,因此,我感觉它不可能起到替代银行部分融资功能的作用,如果说有的话,那应当也是非常小额的且总体上非常小规模的。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能力圈(微信号:AbilityCircle)认为一旦对P2P网贷实施正常的监管的话,即将之真正规范到“个人对个人”这个范围,那它的规模将比现在急剧萎缩,它在整个融资市场中的地位可忽略不计。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就此话题写过什么东西的原因:它太无关紧要了,因此不值得去写。全球最早的P2P网贷平台Zopa(成立于2005年)今天业务虽然已经拓展至多个国家,但平均每天线上的投资额也就200多万英镑,一年也就7个多亿英镑。这也可以证明我所说的,这种商业模式不大可能发展到非常大的规模。

  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国目前的P2P网贷不仅仅发展得非常快而且已经达到了不小的规模。之所以发展到有一定的规模,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做P2P网贷的并不是真正的做“个人对个人”的贷款生意,而其中所蕴含的风险非常高。这些风险体现在:1. 平台的中间资金帐户缺乏监管,这直接导致老板卷款跑路时有发生;2. 平台倒闭,无法兑收益。虽然承诺的收益惊人,但如果最终不用兑现还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说,如果我可以不用兑现承诺,那我又什么是不可以承诺的呢?3. 虚假贷款。就我所知,P2P公司居然可以给一些小公司授信,我认识一位小企业主,他说人家给他一个1000万的授信额度,他还可以发展下家。

  回到那个地产商搞P2P网贷的故事,我们可以想像,在不受监管的条件下,如果他的房地产生意吃紧,他难道不会想到用自己的P2P平台融资,即一对多融资;他还可编一些虚假的业务融资;更简单方便的是当然是直接挪用平台的中间资金帐户的资金。

  最新的消息是,野蛮生长的中国式P2P即将迎来正式监管,相关监管办法有可能在今年6月出台。如果我判断没有错的话,那也是中国式P2P神话破灭的时候!

  作者微信公号:能力圈(微信号:AbilityCircle),欢迎围观交流。

  本文独家首发于百度百家,欲转载请与本人微信公号联系。

  名词解释:P2P

  网贷,又称P2P网络借款。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网络信贷起源于英国,随后发展到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其典型的模式为: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

  P2P,风雨过后会见彩虹

  P2P,也就是人对人的贷款,从概念上说,是典型的舶来品。国内从07年开始涉足P2P,并逐步开枝散叶,衍生出当前国内数量众多,模式各异的数百家P2P平台。就中国的总体融资环境而言,P2P是小额融资市场和理财投资渠道的有益补充,也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运营模式之一。

  从去年10月份以来部分P2P出现了跑路,自融以及诈骗的现象,到央行、银监会对P2P行业的密集调研,P2P一度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互联网金融首当其冲者。为什么,一来P2P是众多新金融类型中比较彻底的能颠覆银行授信的一种方式,并且短期内还没有金融杠杆的限制;二来,P2P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而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细分市场定位、风控流程和标的征信方式,在业内产生了差异化比较明显的“百家争鸣”的现象。

  从2013年开始,随着高层金融改革的推动和对互联网金融的包容,P2P和电商金融(包括对银行存、贷、汇的重构)一起成为了主要的互联网金融代表。P2P在2013年进入了高层的视野,并在随后的跑路风波中加强了行业自律和风险管理模型的设计。到如今,进入2014年的一个相对稳定期,P2P行业融资规模已经在千亿元左右。

  近日,由于P2P网贷平台“旺旺贷”跑路而引发的百度下线数百家P2P平台的事件,再次引爆了市场对于P2P行业安全性的关注。由于部分旺旺贷投资者通过百度推广接触到这家网贷平台,因此百度加强了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工作,对部分审核信息不明的平台采取下线的措施。

  P2P国内发展状况

  根据某P2P资讯网站2014年1月公布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共有P2P贷款公司近300家,放贷规模达到228.6亿元,同比增长271.4%,到2013年末放贷规模已经达到680.3亿元。并且,P2P贷款规模未来两年内仍将保持超过100%的增速,预计到2016年中国P2P贷款交易的规模将从2012年的228.6亿元增长到3482.7亿元。

  从发展的主体而言,P2P最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无任何官方背景,线上,第三方的网上贷款交易平台,大多数提供保本赔偿的承诺,但在规模、实力、资金量、信用审核方式千差万别。在线上交易经验和数据征集分析以及风控把握上,各个平台采用的风控和征信方式也都略有差异。

  第二种是有一定政府或者国企背景,如平安陆金所,是专门对接投资者和具体项目融资方的P2P撮合平台,并由平安旗下担保公司担保交易。

  第三种是以招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利用银行现有的小微、零售客户,辅助利用银行的信贷审核和信用评估方式,把原本线下的信贷交易转移到P2P的线上,但是从P2P的本质意义而言,银行P2P大多是委托贷款等关系型业务的线上变现,外溢性较少。

  从平台操作的业务模式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债权担保模式、项目批发模式、线上业务模式、线下担保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以及银行P2P模式等。

  从目前P2P行业的发展趋势而言,如何纳入监管是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而P2P业内也希望早日进入监管状态,获得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业务发展空间。总体而言,目前虽然是银监会归口管理P2P行业,但是由于资金托管和管理辐射范围的问题,一般仍然需要央行、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共同确立管理标准。

  在目前这个阶段,P2P早起的混战已经基本过去,抱有不法目的和风控机制不健全的平台,在上一轮行业动荡中要么是倒闭,要么是通过其他方式加强了风控和制度建设,总体而言,国内P2P行业正在走向稳健,也正是在这种更稳妥的环境中,高层对其“无监管,无门槛,无准入”的现状仍旧抱有一定的容忍度。

  P2P的本质是怎样的?

  就国外的成熟模式而言,结合p2p的本质服务模式,它的特点应该是“点对点”“第三方”“数据征信”的结合。

  点对点是指p2p平台在借款人和融资者之间只是承担信息的沟通和透明化工作,将融资者的需求和信用数据进行公布,而投资者结合自身的风险定位和承受能力进行具体投资项目的选择。也就是说,p2p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运营和经营风险的行业,只不过这种风险需要通过p2p平台的数据征信和信息收集能力来进行尽可能的减少,以提高平台的信誉度。

  即便是国外比较成熟的p2p模式,早起的运营风险也是较大的,如Lending Club 2011年的综合违约率是3.9%,而出借人的综合收益是7.83%。在这个过程中,p2p平台的职责应该是严格的中介,而非担保服务。

  第三方,是指出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p2p平台的系统性流程风险控制需要,账户需要托管在第三方,并有专门的资金管理能力。这一点是p2p资金管理模式的核心,为防止p2p平台自身的道德冒险,以及尽可能降低期限错配和自融的风险,第三方账户的托管也需要在匹配每笔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业务的全面流程管理。在风险的流程设置上,第三方应该坚持自己的资金管理流程,而不能简单地成为只是账户托管而已,托管的更应该是第三方的资金监督和管理。

  数据征信,也就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之一,对于p2p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数据征信就是改变以往商业银行的线下征信模式,改变抵押担保的单一信贷模式,而是借助互联网的信用数据和个人的征信表现来进行综合评价。在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下,个人征信的线上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各种征信数据库也会越加丰富,只要在其中建立链接通道,便可以进行数据的交叉验证,提高个人征信的能力和水平。

  P2P的本土化又是怎样的?

  目前国内的p2p行业现状和国外的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基于目前中国信用社会不健全,线上征信也只是碎片化,而保守的线下担保抵押征信模式却成为可信度比较高的征信行为模式。打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理想中的p2p是风口上的猪,可以迎空飞翔,借助的是数据征信的动力;而现实中的p2p是艰难地在地上跑着的猪,相对而言比较累,并有可能受到细分行业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所以,现实中国内的p2p不仅面临信用社会不完善,信任危机所导致的平台挤兑危险,以及由个别借贷者违约而引发的系统性递延风险等;还面临征信数据缺乏和失真,数据库之间相对封闭难以共享,以及央行的征信数据库难以接入等各种现实上的制约。

  P2p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保守平台成交量已经突破千亿元,但是却缺乏征信水平更高的线上能力,以及更好的信用社会约束机制,这就直接导致p2p平台在国内产生了各种变异,或者说是p2p本土化的转型。有通过线上线下综合征信来实现资金匹配的,有通过项目批发和依靠大金融集团来实现征信能力的,也有通过完全的线上融资和线下征信来实现的,更有甚者,通过借款人和融资者之间的期限错位来实现自身的资管功能,进行债权转让。这些模式的共同点就是用其他可以弥补的方式来填补数据征信的缺失,提高平台的征信能力,尽可能降低风险,提高投资者的收益水平和风控能力。

  此外,在业务的发展模式上,国内的p2p也并不都遵循纯粹的点对点,而是通过项目对项目,点对项目,甚至项目对点的方式来实现各种投资和融资的需求匹配。这本质上是由于国内的金融需求现状而决定的,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下,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投资需求也很难找到适合的稳定的投资渠道。这种错位的投资和融资的需求匹配就形成了目前p2p在业务模式上的多元化特点。P2p的高收益特点吸引了投资者,而融资者在传统信贷难以满足融资需求的情况下通过p2p来实现资金的借贷,即便融资成本提高也蜂拥而入,毕竟相比民间借贷有更大的优势。

  P2P,坚定风雨过后会迎来彩虹

  首先,就目前的社会融资状况而言,对P2P行业的贡献是值得鼓励的,对P2P本土化的各种实践模式也是值得给予更大的生存空间的。道理很简单,中国的社会信用状况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出现纯粹数据和信息来作为征信手段的P2P,至少眼前不会,这不会成为一种行业现象。

  而实际上,在中国的社会融资体系中,由于传统的利率管制的存在,长期由银行占据主要的地位,一方面造成了银行内部融资权利的垄断,另一方面造成了融资渠道不畅和社会融资环境的恶化,同时也衍生出了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融资效率的底下:能融到资金的企业成本很低,不能融到资金的成本很高,大部分还游离于传统融资体系外,通过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等不规范的融资渠道来实现融资的目的。

  而P2P作为底层融资的一种可能性,从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层次上更好地完善了传统金融所服务不了的那部分客户,并且通过自身的合理风控方式来实现平台的正常运转,所谓的正常,就是收益能够覆盖风险。

  为什么坚定P2P能够收获风雨后的彩虹?

  一方面,监管正在逐步调整对P2P的认识和态度,即便是在已经确定“不能非法集资,不能建立资金池”“P2P平台应该严守中介”的基本底线下,高层也承认如果将国内p2p完全定义为无担保的纯中介的模式,难免会给全行业带来负面作用,也不利于行业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高层的容忍底线是,P2P可以在目前信用社会不健全,征信数据缺失的情况下进行有限的平台担保服务,但是必须进行明确的风险提示和良好的征信系统建立。而这种基于平台的担保是目前大多数P2P都能够提供的,或者显性,或者隐性。

  另一方面,P2P在前期的混战中逐渐认识到了自身业务的独特性和细分行业的差异性,在中后期明确市场定位和风险控制的情况下,P2P可以依托于各个具有融资需求的细分行业,做精细化的管理和深入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扎根于底层的小额金融服务。

  最后,随着后期监管的介入和数据征信资源的完善,P2P行业的征信数据有望和其他行业,如银行、小贷、电商等平台的数据进行有效对接,从而提高交叉征信的可能,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在资金托管上,目前多家银行已经开始研究为P2P行业提供全面的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这也加强了P2P行业的稳定性因素。

  所以,从监管的肯定,P2P行业自身的定位和资金托管、征信扩展等多种条件的预期宽松下,P2P完全可以在坚守自身业务定位的过程中迎来雨后的彩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suanjileikaoshi/60654.html

    上一篇: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

    下一篇:p2p含义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