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鸭棚建设

| 家教招聘 |

【www.guakaob.com--家教招聘】

篇一 新式鸭棚建设
大棚养肉鸭,科学建鸭棚很重要

  行家教您建小区(1)肉鸭小区(2009.4.6)

  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行家教您建小区,今天要去的是大棚养鸭的大县--山东省高唐县。在那呀,大棚养肉鸭的技术普及得比较早,可是前几年因为效益不太好,不少人都放弃大棚养鸭了,当地养殖户郭瑞旺就是其中的一个。可最近,郭瑞旺听说好多人按照一种新方式建鸭子养殖大棚又开始赚钱了,他就动心了,于是就找到了技术员。

  这天,郭瑞旺专门把技术员薛振凤请到了自己的旧鸭棚来指导。小薛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帮农户们建养鸭大棚,那经验可是挺丰富的。这不,一进郭瑞旺的鸭棚,她就指出了一个毛病。

  薛振凤: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员

 

  就是咱这个棚顶啊,他这个棚顶是露天的,只有两层油纸和一层草苫。这样它这个保温效果是不好的,你看都露着天了这一块,

  这个顶棚是比较薄的,它容易出现两个弊端。第一个弊端呢,就是冬天的防保温效果不是很好,再一个就是夏天隔热效果不是很好。

  棚顶的保温隔热效果不好,就会影响到养鸭的效益。高唐县的气候是冬天严寒、夏天酷热,在以前,这寒冬腊月和酷暑天都不适合大棚养鸭。

  因为鸭子是水禽,在夏天高温季节,鸭外的鸭子可以去水里游泳防暑降温,可在高唐县大棚旱养的鸭子根本没这个条件,这气温一热,就容易中暑导致死亡!

  技术员:鸭子没有汗腺无法出汗,这一块,它就是造成热应激,热应激升温很高,像夏天就是温度如果要是达到33度以上,鸭子在中午这段时间会造成热激急死亡。

  到了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0度左右。同样威胁鸭子生长。因为这大棚肉鸭育肥,是打小鸭一出壳就送进大棚了,小鸭子身体弱,如果保温工作不做好,鸭苗的成活率就低。

  就因为这传统的大棚夏天不隔热,冬天不保温,所以以前养鸭户只能选择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来养鸭,大棚一年要空上半年,如果其它设施再不到位,鸭子就爱生病、长不好,效益当然就不好了。

  而这种新式大棚,却是一年365天都能养鸭子,不仅成活率高,鸭子长得也好,因为这种大棚的保温隔热性能好,能够让鸭子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小薛说,这奥妙关键就在顶棚上。

  薛振凤:这个棚顶、中间和两头它因为有竹竿的交错,其中一部分有钢丝什么的,怕刮破上面的油纸啊,咱需要弄上一部分毛毡,这个毛毡呢,主要是起保护作用的,保护油纸不被破坏。

  在棚顶固定竹竿的地方有铁丝棱角,这部位要先垫上毛毡防护,然后再把塑料膜铺在上面,塑料膜起到防雨作用。塑料膜铺好后,在上面压一层草苫子,草苫子上面可以铺一些麦秸秆,再压第二层草苫子,这样就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然后在草苫上铺第二层塑料膜,再盖上一层毛毡,注意,在这层毛毡上要刷上灰胶涂料。

  咱上面刷的石灰膏,那就是防止太阳暴晒,塑料膜如果经过这一个季节的高温季节暴晒啊,塑料膜就保持不住了。灰胶对暴晒还有这个雨淋都起到很好的一个防护作用。

  塑料膜,草苫子,毛毡都用了两层,用一层就不行吗?

  技术员:加一层,这个保温的效果可以达到,但是夏天隔热的效果达不到,因为夏天的阳光太足了,它里面棚里温度太高了。

  这些材料看起来都不是很耐磨,时间一长会不会就腐烂了?别急,小薛他们有办法!

  技术员:咱这个有效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长的,是经久耐用的,因为咱这个毛毡上面有这个胶啊、还有石灰,要拌在一起涂在上面,一般呢,两年左右,咱再涂一边,这样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保持外面这一层灰膏浆不破坏,雨水渗不到里面,里面不会发生腐烂,咱这个棚就是比较耐用的。

  塑料膜、毛毡、草苫子、灰胶这些材料的成本都不高,做出来的棚顶却能夏天隔热,冬天保温,而且结实耐用,可以连续使用五年。这样一来,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都可以在棚里养鸭子了。

  【顶棚材料:塑料膜、毛毡、草苫子、灰胶等】

  您看,光一个标准鸭棚棚顶就有这么多的学问呢,小薛说要想鸭子长得壮,住房可是一等一的大事,从鸭子出壳到45天出栏,肉鸭日日夜夜都生活在这里,喜怒哀乐可全在里面了,住得不舒服肯定就长不好呀。说完了顶棚的事,小薛又给郭瑞旺的旧鸭棚挑出了另一个毛病。

  技术员:这是咱的老式棚,这老式棚首先就是这屋檐太矮,屋檐太矮。

  一般养鸭大棚横截面是个人字型,中间高,两侧低,郭瑞旺的旧鸭棚,两侧棚檐距离地面只有1米来高,人走进去得猫着腰,不但操作起来不大方便,更大的问题是影响鸭舍的通风。因为1米左右的高度形成的开口面比较小。不利于通风换气,这就会造成鸭棚内空气混浊。

  采访:鸭子虽然是水禽,但是它喜欢这种干燥的气侯。

  因为大棚内鸭子数量多,空气湿度就大,病菌就容易传播。空气再不流通,就会导致鸭子患呼吸道疾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薛给出了建议。

  技术员:咱要求的是在1米8以上。

  为提高大棚的通风效果,标准化的大棚要求两侧棚檐的高度是1.8米,大棚宽度要求在10-12米之间,这样才利于大棚的空气流通。

  可是,话又说回来,在夏天我们把两侧的塑料帘放下来给鸭棚通风,冬天就不行了,大棚得捂的严严实实,那这大冬天给大棚换气该怎么办呢?

  技术员:冬天的风比较冷,咱无法去通风,尤其到了三四月份也不敢说完全打开两侧。两边的塑料布都要落下来,你就把这个打开,平常咱堵着,需要时打开,让里面的气味啊,一些个湿气就通过这个就排出去了。然后把新鲜的空气通过这个气眼再进来,这就是解决冬季通风与保温矛盾关系的一个重要作用。相对冬天很重要。

  这些安装在棚上像烟囱一样的通气孔主要是大棚冬季通风换气用的,冬季通风不适合把两侧塑料布取下来,要想通风就得靠这些气孔。一般在大棚最高处的每两个柱子之间设一个比较科学。气孔的开口直径15厘米。

  要想让鸭子们在大棚里住的舒服,一定要满足鸭子对清新空气的需求,要知道人家散养的鸭子可是天天户外运动,天天水里嬉戏,现在,把鸭子请进大棚里,没有游泳池了,喜水的鸭子旱着养,这日子该怎么过呢?这不,就在这鸭子离不了的水上,小郭的旧鸭舍,也出了问题!

  大棚通风问题解决了,小薛很快又发现,郭瑞旺家旧鸭棚的水箱存在严重缺陷。

  技术员:再看一下他这个老式棚顶这个水桶,饮水器,它这个水桶比较矮,

  水箱,是大棚养鸭必备的一个设施,一般大棚养鸭,都会在靠近棚中心位置设一个水箱,然后在下面接上塑料管,分送到鸭棚的各个小饮水器上去,因为鸭子是水禽,需水量很大,要想让它们在干旱的大棚里生活好,就得给它们提供足够的水。用饮用水调节它们身体对水的需要。

  采访:像春季和秋季它的料水比例是1:3,但是到了夏季的时候料水比例是1:5,也就是相应的吃1斤料要喝5斤水。

  小薛告诉郭瑞旺,正因为他这水箱放置的位置太低了,却影响了鸭子饮水。如果像他这个矮,这个压力达不到那一边,咱那边那头的鸭子就无法喝不到水,没有水喝。

  郭瑞旺的旧鸭棚水箱高度离地面只有1.2米,这么低,水压不够,有一些饮水器就会供水不足,就会有一部分鸭子喝不到水。鸭子喝不到水,就容易脱水,脱水严重就会造成鸭子死亡。

  那这水箱位置在多高的地方才合适呢?小薛给出的建议是2米,这样形成的水压力大,才能保证低处的每个饮水器不断水。保证大棚内各处鸭子的饮水供应。

  鸭子喝水的水量是得到保障了。可这鸭子喝水呀,是边喝边漏,有时漏的比喝得还要多,这样洒在地面上的水就比较多了。别看鸭子喜欢戏水,可在陆地上它反倒喜欢干燥的环境,这地面要是太湿了还真不行。

  采访:那个水渗不下去,水和粪在一起,尤其是在夏天它一发酵,发出来一些异味对鸭子的健康造成很大的隐患,这样鸭子容易得一些呼吸道疾病。

  为保持鸭舍地面干燥,郭瑞旺以往也想了法子,就是在地上铺垫料,比如稻壳、谷糠,细沙一类的东西。不过,以往鸭舍的地面大多是水泥质地,没有渗水性,所以时间一长,垫料就湿透了,尤其到鸭子生长后期,吃得比较多,排泄也多,为了保持地面干燥,这垫料就得勤换,一天要换两次。费时费力不说,这垫料也得花钱买呀,用得多,养殖成本也就上去了。

  

[1] [2] 下一页

篇二 新式鸭棚建设
高唐县规范化肉鸭养殖大棚让农户养鸭收益高

  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行家教您建小区,今天要去的是大棚养鸭的大县--山东省高唐县。在那呀,大棚养肉鸭的技术普及得比较早,可是前几年因为效益不太好,不少人都放弃大棚养鸭了,当地养殖户郭瑞旺就是其中的一个。可最近,郭瑞旺听说好多人按照一种新方式建鸭子养殖大棚又开始赚钱了,他就动心了,于是就找到了技术员。

  这天,郭瑞旺专门把技术员薛振凤请到了自己的旧鸭棚来指导。小薛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帮农户们建养鸭大棚,那经验可是挺丰富的。这不,一进郭瑞旺的鸭棚,她就指出了一个毛病。

  薛振凤: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

  就是咱这个棚顶啊,他这个棚顶是露天的,只有两层油纸和一层草苫。这样它这个保温效果是不好的,你看都露着天了这一块,

  这个顶棚是比较薄的,它容易出现两个弊端。第一个弊端呢,就是冬天的防保温效果不是很好,再一个就是夏天隔热效果不是很好。

  棚顶的保温隔热效果不好,就会影响到养鸭的效益。高唐县的气候是冬天严寒、夏天酷热,在以前,这寒冬腊月和酷暑天都不适合大棚养鸭。

  因为鸭子是水禽,在夏天高温季节,鸭外的鸭子可以去水里游泳防暑降温,可在高唐县大棚旱养的鸭子根本没这个条件,这气温一热,就容易中暑导致死亡!

  技术员:鸭子没有汗腺无法出汗,这一块,它就是造成热应激,热应激升温很高,像夏天就是温度如果要是达到33度以上,鸭子在中午这段时间会造成热激急死亡。

  到了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0度左右。同样威胁鸭子生长。因为这大棚肉鸭育肥,是打小鸭一出壳就送进大棚了,小鸭子身体弱,如果保温工作不做好,鸭苗的成活率就低。

  就因为这传统的大棚夏天不隔热,冬天不保温,所以以前养鸭户只能选择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来养鸭,大棚一年要空上半年,如果其它设施再不到位,鸭子就爱生病、长不好,效益当然就不好了。

  而这种新式大棚,却是一年365天都能养鸭子,不仅成活率高,鸭子长得也好,因为这种大棚的保温隔热性能好,能够让鸭子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小薛说,这奥妙关键就在顶棚上。

  薛振凤:这个棚顶、中间和两头它因为有竹竿的交错,其中一部分有钢丝什么的,怕刮破上面的油纸啊,咱需要弄上一部分毛毡,这个毛毡呢,主要是起保护作用的,保护油纸不被破坏。

  在棚顶固定竹竿的地方有铁丝棱角,这部位要先垫上毛毡防护,然后再把塑料膜铺在上面,塑料膜起到防雨作用。塑料膜铺好后,在上面压一层草苫子,草苫子上面可以铺一些麦秸秆,再压第二层草苫子,这样就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然后在草苫上铺第二层塑料膜,再盖上一层毛毡,注意,在这层毛毡上要刷上灰胶涂料。

  咱上面刷的石灰膏,那就是防止太阳暴晒,塑料膜如果经过这一个季节的高温季节暴晒啊,塑料膜就保持不住了。灰胶对暴晒还有这个雨淋都起到很好的一个防护作用。

  塑料膜,草苫子,毛毡都用了两层,用一层就不行吗?

  技术员:加一层,这个保温的效果可以达到,但是夏天隔热的效果达不到,因为夏天的阳光太足了,它里面棚里温度太高了。

  这些材料看起来都不是很耐磨,时间一长会不会就腐烂了?别急,小薛他们有办法!

  技术员:咱这个有效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长的,是经久耐用的,因为咱这个毛毡上面有这个胶啊、还有石灰,要拌在一起涂在上面,一般呢,两年左右,咱再涂一边,这样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保持外面这一层灰膏浆不破坏,雨水渗不到里面,里面不会发生腐烂,咱这个棚就是比较耐用的。

  塑料膜、毛毡、草苫子、灰胶这些材料的成本都不高,做出来的棚顶却能夏天隔热,冬天保温,而且结实耐用,可以连续使用五年。这样一来,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都可以在棚里养鸭子了。

  【顶棚材料:塑料膜、毛毡、草苫子、灰胶等】

  您看,光一个标准鸭棚棚顶就有这么多的学问呢,小薛说要想鸭子长得壮,住房可是一等一的大事,从鸭子出壳到45天出栏,肉鸭日日夜夜都生活在这里,喜怒哀乐可全在里面了,住得不舒服肯定就长不好呀。说完了顶棚的事,小薛又给郭瑞旺的旧鸭棚挑出了另一个毛病。

  技术员:这是咱的老式棚,这老式棚首先就是这屋檐太矮,屋檐太矮。

  一般养鸭大棚横截面是个人字型,中间高,两侧低,郭瑞旺的旧鸭棚,两侧棚檐距离地面只有1米来高,人走进去得猫着腰,不但操作起来不大方便,更大的问题是影响鸭舍的通风。因为1米左右的高度形成的开口面比较小。不利于通风换气,这就会造成鸭棚内空气混浊。

  采访:鸭子虽然是水禽,但是它喜欢这种干燥的气侯。

  因为大棚内鸭子数量多,空气湿度就大,病菌就容易传播。空气再不流通,就会导致鸭子患呼吸道疾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薛给出了建议。

  技术员:咱要求的是在1米8以上。

篇三 新式鸭棚建设
违法建筑典型案例

违法建筑应依法拆除

【案情介绍】

原告:李某。

被告:××市××区规划建设局

×× 市××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李某于2010年12月在×× 市××区××镇某处的临时建设用地上搭建鸭棚进行养殖,并××镇土地管理所缴纳了460平方米的临时土地使用管理费230元,但至本案审理之际未办理有关用地审批手续。2013年9月22日,×× 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2013‟113号《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包括原告鸭棚在内的区域为“禁养区”,并要求“禁养区”内各类畜禽养殖场在2014年底完成关、停、转、迁工作。原告未按通知要求搬迁。2015年6月,被告××区××镇人民政府发出《致“禁养区”内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要求包括原告在内的养殖户在2015年10月1日前自行拆除养殖棚屋。2016年1月4日,被告向原告下达了《“禁养区”畜禽棚屋强制拆除通知书》,告知原告因其未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畜禽养殖棚屋,被告将告知市执法局于近日内将组织人员进行强制拆除。2016年5月4日,×× 区规划建设局向原告发出《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其在2016年5月8日17时前自行拆除违法建设的鸭棚,恢复原状,逾期将依法对其实施处罚。2016年5月15日上午,被告组织人

员强制拆除了原告的鸭棚。

原告李某诉称:原告系失地农民,自2000年起开始养鸭。原养鸭场地因汽车城和村建设所需,经相关部门与村委会准许于2010年12月搬至×× 市××区××镇某处。原告缴纳了管理费用,具有合法手续。2016年5月15日上午8时许,被告在趁原告不在场之机,纠集城建、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约五十人,擅自非法拆除原告的养鸭场,致使原告的3000余只鸭子大量跑失,损失严重。被告既无权强行拆除原告养鸭场,强制拆除程序又违反法律规定。请求法院依法确认被告拆除原告养鸭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被告×× 市××区建设局辩称:1.原告在“禁养区”内搭建的鸭棚属违法建筑,理应被拆除。2.被告拆除原告违法搭建的鸭棚,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被告多次通过原告所在村的村干部做原告自行拆除的思想动员工作,但原告依然无动于衷。被告依照法律规定及相关精神依法拆除了原告的违法建筑。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判】

×× 市××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临时使用讼争地块虽然缴纳了土地管理费,但未办理有关用地审批手续,且未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即在该地块上自行建造鸭棚进行养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

第四十条第一款之规定,在该地块上建设的鸭棚系违法建筑。对已经建成的违法建筑,应当依法予以拆除。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已经建成的违法建筑物,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建筑物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拆除的措施。即规划主管部门作出的限期拆除决定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责成是有关部门实施强制拆除措施的法定条件。本案中,×× 区规划建设局于2016年5月4日向原告发出《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其在2016年5月8日17时前自行拆除违法建设的鸭棚,恢复原状。但到截止日期原该并未拆除鸭棚,恢复原状。被告强制拆除程序符合法律规定。本案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

确认被告×× 市××区规划建设局于2016年5月15日强制拆除原告鸭棚的行政行为合法。

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评析】

违法建筑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对违法建筑的处理一直是规划管理实践中的难题。本案涉及违法建筑的强制执行,争议焦点集中在两点:一是原告搭建的鸭棚是否属于违法建筑?是否应当予以拆除?二是×× 市××区规划建设局强制拆除行为的合法性。【新式鸭棚建设】

一、原告搭建的鸭棚是否属于违法建筑,是否应当予以拆除

违法建筑可区分为程序违建和实质违建。程序违建指仅违反程序法上建筑物的建造,主要依据包括建筑法、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以法定的建造程序对建筑进行管理,从而限制和引导建筑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如,《城市规划法》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取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选址意见书,即“两证一书”;《城乡规划法》设立了“一书三证”为核心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制度,新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没有经规划、土地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有关批准手续的属于违法建筑。实质违建是指违反实体法且情节严重的建筑物的建造,其依据分布于规划法、水法、铁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器法、环境保护法、防洪法等,那些妨碍城市规划、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卫生等建筑物和构筑物构成了实质违建。对实质违建的建筑物无从依程序补正,变成合法之建筑物。

对于违法建筑物并非应“一刀切”予以拆除。区分程序违建和实质违建的必要性在于对不同的违法建筑区别对待,在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之同时将相对人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强制拆除是一种严厉的强制措施,须严加限制。如果单纯属于程序违建,应允许相对人有改正的机会,行政机关可以对

其采取责令限期改正、罚款等处罚;当建筑物构成实质性违建情况下,如妨碍城市规划、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卫生等,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况下,限期拆除。

本案中原告搭建的鸭棚具有程序性违建和实质性违建的双重属性。原告未取得“两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在临时建设用地上自行建造鸭棚,在使用期限届满后也未重新办理有关用地审批手续,在程序上显属违法。×× 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2013‟113号《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包括原告鸭棚在内的区域为“禁养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章为参照,对于该规范性文件,虽然不属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可适用规范性文件,但该文件符合上位法《城乡规划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因而具有法律效力。原告在禁养区内搭建鸭棚不符合城市规划,妨害公共卫生,同时属于实质性违建,理应予以拆除。

【新式鸭棚建设】

二、×× 市××区规划建设局强制拆除行为的合法性 基于对物权的保护,行政机关对于建筑物是否具有强制拆除权属于法律保留事项。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以立法形式授权行政机关具有强拆权,“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

篇四 新式鸭棚建设
“小区化”养殖新模式

浙江桐乡:走出“小区化”养殖新模式

---- 河山镇庙头村引导养殖业向园区集中

目前,占地50余亩的养猪园区正积极兴建之中,预计可容纳几十户养殖户。近年来,河山镇庙头村积极引导养殖业向园区集中,走出了一条“小区化”养殖的新型发展模式,达到了生态环保的目的。

全村养殖户数量近百户

庙头村农户发展养殖业已有好多年的历史,当时,农户都把鸭棚、猪舍建在房前屋后。长期以来,这种前屋住人、后屋养畜的状况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农民居住条件恶化,并且不利于养殖规模的扩大。

庙头村村民陆如松对饲养畜禽带来的污染印象较深。他说:“原来一走到养殖户周围,眼前见到的是污水横流的场景;闻到的是一阵阵的臭味,真的很难想像当时村民是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

据了解,庙头村共有养殖户近100户。目前,已建起150余亩的养鸭园区和300余亩的水蛭养殖园区,50余亩的生猪养殖园区正积极兴建中。

养殖业向园区集中这些天,养猪户许品汉每天都忙活在庙头村养猪园区,为饲养的11头母猪搭建新的猪舍。庙头村引导养殖业向园区集中以来,受到了当地养殖户的青睐。

目前,在养鸭园区已有10余户鸭农的肉鸭和种鸭已经“入住”。村民张学永是最早进入园区的鸭农,对在园区养殖,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他说,养殖业向园区集中,对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比较有利,并且便于对禽病的统一防治和鸭农之间的相互交流。

如何进一步发展庙头村的养殖业,庙头村党总支书记陆锦良说,对于已经建立的养鸭园区,现在最主要在于不断提升和扩大,力争让更多的鸭农进入园区。对养猪园区,则要加快兴建步伐,引导养猪户进入园区养殖。

“生态庙头”已初步显现

目前,庙头村已申报市级生态村,在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养殖业向园区集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2005年,在兴建养殖园区过程中,园区配有一个大型的沼气池,通过对粪便的生物处理,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杜绝了家禽粪便直排现象。张学永说,现在这里的养鸭户都把鸭粪集中排放到污水处理池,比较环保,不像以前,到处都是横流的污水。 陆锦良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养鸭园区有了进一步打算,通过对鸭子粪便的干湿分离,变废为宝,把干粪卖给当地农户作为有机肥料,沼气则作为生活能源之用。

甘肃:碌曲县畜牧业发展前景展望

碌曲县是甘肃省的重要牧区之一,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要民族的纯牧业县。全县辖两镇五乡两场,二十四个行政村,九十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491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25785,占84.5%;全县土地总面积638.9万亩。境内有天然草地591.0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2.64%,其中亚高山灌丛草甸、亚高山草甸、沼泽化草甸等草地类型是碌曲草地的精华,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而且是维护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碌曲草地出现了严重退化,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沙化的趋势 从根本上制约了碌曲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给依赖于碌曲草地植被而存在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安全埋下隐患。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帮助下,碌曲县稳步调整生产关系,积极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控制牲畜疫病,使畜

牧业得到迅速发展。畜牧业是碌曲县最大的支柱产业,抓好畜牧业是农牧村工作的关键,也是全县的核心工作。因此碌曲县始终把深化牧区改革,调动牧民群众积极性,改善畜牧业基础建设,调整畜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富民富县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各级干部和广大牧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狠抓了草地生态保护、防灾保畜、疫病防治、牲畜出栏、草场承包及草业建设等工作,使全县畜牧业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并通过牧区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了草业、良繁、疫防、技术推广四大体系,使畜牧业朝草地围栏化、饲草料基地化、疫防程序化、牲畜良种化、养畜暖棚化、牧民定居化等“六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县充分利用中央投资的示范导向作用,调动了广大牧民群众自筹投入的积极性,先后完成了“三化”草场综合治理、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六化”家庭牧场示范户、花格科技示范村、人畜饮水、暖棚养畜等工程项目建设,初步建立了草地生态系统演替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全县畜牧业生产朝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稳步发展,为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高效发展和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根据碌曲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以及全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十一五”期间主要是以项目促发展,主要包括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暖棚养畜、疫病防治、草产业、规模养殖、渔业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并从项目建设时间、规模、投资、建设地点以及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为使“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工作顺利进展,碌曲县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市场经济为导向,科技进步为先行,高出栏、高效益、高积累目标。坚持资源综合治理,有序开发,多元化发展,坚持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推进“六化”现代化家庭牧场;同时在投资、信贷、产权、税制、投资环境、利益分红等方面实行切实可行的、大胆的优惠政策。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调整农牧业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农牧业增效为目标,积极采用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努力开拓;不断强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开放开发、科技兴牧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从当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资源开发、产业升级和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把实施农牧互补战略作为加快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走“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的农牧资源优势互补整体发展的新路子,促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的转变,积极进行人工草地、饲草料基地建设,有机地将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结合起来,把种草与养畜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推动碌曲草产业和草地畜牧业的大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牲畜总增率基本持平,出栏率、商品率分别增长5-8个百分点,达到30%和29%;草原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草原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疫病防治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对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贡献率逐年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约50元,增幅达2.24%,“十一五”期间共增长约250元,达到2475元。在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各项目做好了部署规划,预计建成后将取得良好效益。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实现草畜永续发展。在生态效益方面,项目区内退化的草场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草地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加速了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恢复,使草地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做到草原资源的持续平衡,永续利用;草原治理后,防制了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从而达到治理国土的目的,由于治理区地处长江水系的白龙江源头与黄河水系的洮河上游,对该地区“一江一河”的水源涵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建设成果将起到带动全局的积极作用。调动了广大牧民群众对草原资源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加大对草原建设的投入力度,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地方经济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将对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经济效益方面,项目建成运作五年后,草原初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平均亩产青干草和地上生物量进一步提高,冷季“春乏”期在围栏草地内周期性放牧乏弱畜数量增加,牛羊保活率得到提高。

“三化”鼠虫害和干旱缺水草场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在生态效益方面,项目区内退化的草场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地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加速了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草地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做到划原资源的持续平衡,永续利用;草原治理后,防治了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从而达到治理国土的目地,由于治理区地处长江水系的白龙江源头和黄河水系的洮河上游,对该地区“一

江一河”的水落石出源涵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社会效益方面,项目成果起到了建设一村、辐射一乡、带动全局的积极作用。调动了广大牧民群众对草原资源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加大草原建设的投入力度,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地方经济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并将对特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经济效益方面,项目建成运作五年后,草原初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平均亩产青干草达到263公斤,仅按治理“三联单化”草场150万亩计算,每年新增青干草19800万公斤,年可饲养38万个羊单位,折合产值9500万元;冷季“春乏”期限在围栏草地内可周期性放牧乏弱畜14万个羊单位,其中牛保活率可达到98.25%,羊保活率可达到97.5%,年挽回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仅此两项增加产值13000万元,五年后投入产出比约1∶2.35。

洮河石花鱼保护项目。主要建设地点在李恰如种畜场、玛艾镇(县城)、西仓乡、拉仁关乡(则岔)、双岔乡、阿拉乡。该项目建成后在生态效益方面,对洮河流域石花鱼保护和水生物种多样性的保持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有利于保护该区的珍稀物种,维持物种持续进化过程,同时对洮河水域治理将起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在经济效益方面,石花鱼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需求很大,项目的建成将会对该区渔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会有更多的牧民群众投入到渔业经济,这将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增加财政收入和农牧民群众收入渠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在社会效益方面,首先是加强了渔业保护与发展的观念意识,促使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投身于物种保护事业;其次是进一步提高广大牧业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洮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半农半牧乡蕨麻猪养殖项目。建设地点是碌曲县西仓、双岔、阿拉三乡。该项目的建成,可带动草产业、饲料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可进一步提高全县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增加农牧业增长后劲,推动经济发展,加快项目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壮大地方经济实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已垦草原退耕还草项目五年规划。通过围栏封育、划破补播、施肥除莠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使已垦草原尽快恢复植被,提高利用率,一方面增加了草场面积,减轻了超载过牧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草原植被生长发育,促进植被生态顺向性演替。利用已垦草原面积,建立当年生人工种植饲料基地,作为冷季补饲御灾草料贮备。一方面使弱畜安全渡过春乏关,另一方面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效益,使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一江一河”发源于碌曲县境内。草地植被优劣直接关系着人们生存和生态安全。所以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刻不容缓。

草原防火站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能够降低火灾的发生频率,有效地制止草原火灾的发生,能够挽回火灾造成的牧草损失378公斤/亩,每公斤按0.3元计,合计113.4元,估计减少因火灾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2.68万元左右。

草业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在经济效益方面,2.6万亩人工饲草料地年产优质饲草5141.68万公斤;贮备青干草1769.9万公斤;解决了3.52万羊单位冬春饲草不足问题,折合产值1172.5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在促进防灾保畜育草基地建设和草畜同步,优化草地生态环境,加快恢复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匮乏的草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的同时,做到了持续平衡,永续利用。在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建设成果起到了建设一村,辐射一乡、带动全县的示范推广作用,提高了牧民群众对种植饲草发展规模养殖的积极性,特别的国投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快了碌曲县草产业的发展步伐,为调整畜群结构,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草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根据碌曲县草地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十五”计划及2010年目标规划,用今后五年时间,使全县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三化”草场治理达到90%以上,至2010年,“三化”草场治理面积累计达到460万亩。鼠害基本得到控制,草原毛虫要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任务。

优质半人工草地建设项目。项目建成运作后,在经济效益方面,草原初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冷季“春乏”期在半人工草地内可放牧牲畜6000个羊单位,半人工草地年产优质饲草924万公斤,增加饲养量6328个羊单位,折合产值186万元(300元/单位),投入产出经1∶1.7。在生态效益方面,经过两年项目实施,建立起动态平衡型草地

畜牧业生产系统,缓解了草畜矛盾,提高了防灾保畜能力,优化草地生态系良性循环,使匮乏的草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同时,做到了持续平衡、永续利用。优质半人工草地的建设,防治了草地退化严重局面,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生态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项目建设成果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积极发展半人工草地,积极性带动了项目区以外加格、玛艾等行政村,积极自筹资金建设优质半人工草地,增加冬春季节饲草贮备量,缓解草畜矛盾,解决了长期以来靠天养畜局面,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无鼠害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草地无鼠害示范区项目建设对于恢复天然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式鸭棚建设】

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效益方面,将会使全县健康养殖和畜产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检疫、检测、控制、诊断能力,及时、准确提供疫情动态;同时提高畜牧兽医部门的服务水平,提高牲畜防疫灭病能力,使每年的成畜保活率增长0.5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牲畜死亡2093头(只),挽回经济损失52.3万元。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全县的动物防疫综合能力,有效控制和消灭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保障动物及其产品打入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为全县畜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使全县畜种、畜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牲畜生产性能、畜牧业的综合效益提高,健康养殖和畜产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检疫、检测、控制、诊断能力,及时、准确提供疫情动态;同时提高畜牧兽医部门的服务水平和牲畜防疫灭病能力,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牛出败调查-控制-消灭技术推广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在经济效益方面,全县牛存栏13万头,三年中减少因牛出败死亡1624头左右,加之减少每年投入的治疗费用,每头按800元计算,共计129.9万元。如果强化对该病的防治,控制该病的发生,全县年减少牛死损540头。防治技术在全州范围内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开展疫情普查、技术推广,对加强全县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必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有效防治奠定基础,对切实降低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做到有的放矢,对减少牧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激发牧民群众养殖业的积极性,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加牧民收入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扩大对外贸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牦牛提纯复壮新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实际的测定分析,提纯复壮后牛头均可增加经济效益,预计年获得经济效益121.2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既缓解了草畜矛盾,又提高了草场利用率。项目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牧草生长速度缓慢,枯草周期长,半血野牦牛与本地牦牛杂交培育后的新品种,对草地自然条件有极强的适应性,生长周期缩短,各种性能(产肉、产奶、产绒)显著提高,所以从根本上避免超载和过牧现象,有效地防止天然草场退化与沙化。

牦牛本品种选育项目。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本品种选育为主的牦牛改良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养畜观念,促进畜群结构和畜产品结构调整。牦牛品种的选育、扩繁、推广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地方品种退化、老化、畜种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突出等现象。通过产品优化,品种扩繁,牧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使畜牧业的数量与质量并举成为现实。在经济效益方面,项目的实施 改善牦牛生产能力下降,牲畜体格小,产肉量低,泌乳量少等老化、退化现象,优化畜群结构,增加牧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极推动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绒山羊引进示范项目。杂交改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养畜观念,提高了山羊的生产性能。以前的山羊绒没有经济价值,通过建立绒山羊繁育基地,使本地山羊绒能走向市场。通过牦牛杂交改良,促进了畜群结构和畜产品结构,改善了畜产品质量和牲畜生产效率,有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牧民收入。

“六化”家庭牧场建设。通过牧民定居点建设、牲畜暖棚建设、畜种改良、人工草地等配套工程建设,使“六化”

家庭牧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生产方式更趋于科学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促进牧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团结,建立科学发展观,营造和谐社会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从而带动了碌曲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

尕秀村牧民定居点工程。通过尕秀村牧民定居点建设的辐射效应,碌曲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牧区生产力,促进了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加快牧区群众住房定居化,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此项工程从2004年7月1日开建设以来,碌曲县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集中连片建设和经济实用为主要模式,以多渠道筹资为手段,创建示范基地,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坚持以牧民定居点建设为重点,深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并以切实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为目标,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力水平为手段,推动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早日实现小康建设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奠定基础。

篇五 新式鸭棚建设
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

培养领头雁 建设新农村

关于村级组织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调查与思考

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中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农村村级组织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头雁”。 因此,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以村支部书记为“头雁”的敢闯敢干、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带动创业、带民致富的创业型的农村干部队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小孟、新驿两个经济欠发达镇为调查对象,就村级组织如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进行了调研,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业需要谋发展、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

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富裕农村,迫切需要一大批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带头人,迫切需要一大批新素质新本领的农村基层干部。

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强烈呼唤谋发展、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加快农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急需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组织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优秀人才,急需大力提升村干部队伍的发展能力和富民本领。一个能干的农民经纪人可以解决一个村乃至周边几个村的农产品销售

问题,一个专业大户可以催生一个地方形成特色产业,一个外出创业有成者可以带出一批群众打工致富。如果把村干部队伍普遍打造成这样的人才群体,那么农村发展就会提速,农民增收就会加快,农村面貌的改观指日可待。

农民增收致富,热切盼望谋发展、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农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反映最多、最集中的一条,就是盼致富、盼增收、盼发展。当前,农民群众渴望发家致富,他们苦于致富无门,需要有人带动他们寻找致富门路;他们担心竞争无力,需要有人带领他们闯荡市场。他们最欢迎那些能够带领致富而不给群众增加负担的村干部,最讨厌那些没本事发展经济却双眼盯着农民口袋的村干部。“不能带头富,不是好干部;只顾自己富,不配当村干部;带领大家富,才是好干部。”我们深切感受到农民群众对谋发展、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的期盼。

农村党的建设,需要造就谋发展、谋富民的农村基层干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但从现状看,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与当前经济社会的需要不适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跑田间的多,跑市场的少;守摊子的多,创业型的少;管家型的多,服务型的少。二是旧有领导方式与新形势下的发展不适应,在示范引导、提供服务、说服

教育方面招数不多,“硬办法不能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要改变这一现状,既要对现有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升级,又要广开才路、广纳人才,把更多的农村优秀人才集聚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的结构。

二、当前村级组织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从村级班子的基本情况来看,两镇以村级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领导班子都比较廉洁勤政,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能把党的各项政策贯彻到农村中去,出色地完成好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有一定的群众威信和群众基础。但80%以上的村级组织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作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村级班子不团结,形不成战斗堡垒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都努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一般都只是起到协调作用,比如在选举过程中,许多村支书认为能做到这样已经是相当的不易,反映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足。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村,宗派明显,村基层组织严重弱化,形不成合力、打不开局面。个别村由于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团结,致使村经济搞不上去,造成群众多次上访,由此说明个别村级组织已严重弱化。

(二)部分村干部队伍老化,人才资源缺乏,村级组织后继乏人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青年人才不甘贫困,劳务输出成为热潮,农村党员发展较为困难,个别村党员队伍较为老化,选拔敢闯敢干、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带动创业、带民致富的创业型年轻村干部较为困难,后继乏人现象突出。个别村干部思想老化,怕年轻、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对现任村干部产生竞争,人为不注重发展党员。有的村干部工作成绩平平,村两委的号召力不强,缺乏战斗力,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部分村村干部掌握实用技术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虽然重视对农村党员实用技术的培训,但覆盖面较小,效果不明显。村干部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信息闭塞,缺乏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新技术、新思路、新点子。大多数农村党支部成员还不会使用电脑,更谈不上上网、查阅信息了,存在“干部领路无方,群众致富无门”的问题。

(四)部分村村干部思想不解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经济发展长远规划

两镇的大部分村由于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前些年来因实施“村村通”工程、学校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缺少资金,村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大、压力大,有的为公益事业使村集体和个人背上了沉重债务,有畏难情绪。许多村干部沿袭于传统的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甚至个别村干部缺乏大局意识,认为村级

工作只是搞搞计划生育、抓抓信访稳定,偏颇的认为发展经济那是农民自己的事。在调研中,曾有支部书记反映由于缺乏资金无法修路,导致企业的运输车进不了村,大量的农产品烂掉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说到底,是某些村干部责任心不强,事业心不强的问题。当前村干部待遇较低,也是影响村干部工作主动性、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

【新式鸭棚建设】

(五)管理方式不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激励约束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村支部书记的管理,大多是靠上级党组织引导、教育、培训,只在政治上提出要求,要求他们靠党性、靠党悟来开展工作,缺乏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村干部尤其是对村支部书记管理约束机制。有的支部书记认为“干一辈子,干得再好,离任后还是老百姓一个,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干头”,村级干部不象行政干部那样有稳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社会保障,付出和获得形成反差。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党组织和党员自身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农村干部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致富信息传播途径较少,部分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个人主义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淡化了党员的奉献精神,带群同富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提高。

二是村支部在抓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目标不明,要求不高,措施不力,有的村干部存在得过

篇六 新式鸭棚建设
资料

德州“大村制”实验

来源: 山东商报 2010-03-09 商势力

并居试点:德州“大村制”实验 中国国联宁津网

村庄合并不只是原有行政单元的变更,更会影响人们延续已久的生活习惯、谋生手段、思维方式。 在政策出台前,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征求群众意见,做到政策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

当前,很多地方针对农村村庄规模小、数量多,资源配置分散,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实际,把实施村庄合并、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社区合村并居开展得如火如荼。毋庸讳言,农村社区合村并居是高效、集约、合理利用土地,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笔者以为农村社区合村并居要做到“三防”。

防止大拆大建,搞成政绩工程。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还很落后,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还很低,兴建住房一般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头等大事,因此,农村社区合村并居要秉承新农村建设的“四个坚持”即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量力而行,坚持按农民意愿不强迫命令,坚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坚决防止新农村建设盲目照抄城市经济建设的形象工程,把新农村建设变成形象工程建设,变成所谓新房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防止工作开展过急,引发矛盾。一些村民由于在各自村庄居住时间较长,适应了各自不同的处事方式和管理模式,思想上因循守旧,故土观念重、家族意识强,还有,如果农民家庭的新房刚建成不久便面临合村并居的搬迁,农民对新建住房质量或者设计不满意,拟或是新建住房所需费用超出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都会引发矛盾,如果矛盾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甚至上升为暴力事件。这一切都需要工作中注意方式和方法,做到循序渐进,要通过新闻媒体、现场观摩、积极引导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合村并居的成功范例的作用,对农民群众做好导向教育,改变农民群众的落后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合村并居的好处,从而积极主动地支持、参与和村并居工作,而不能为了省事搞“一刀切”和“一个模式”,搞强制性政策,那样只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防止有人从中牟利,损害群众利益。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农村社区合村并居关系着社区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因此对于整个工作开展过程要做到公开透明,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搬迁方案、安置办法、补偿标准、新村楼房设计等具体方案要在认真做好调研,充分吸收群众意见的基础山公开公布实施,对新房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标,强化工程质量监管,防止有人从中牟利,损害群众利益,将农村社区合村并居真正变成“放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

“合村并居” 势在必行

打破二元分割

如今,通过村庄合并,德州“村均人口”由合并前的527人增加到1396人,社区(村)干部由原来的30047人,减少到现在的17955人,减少40.2%。更重要的是,通过合村并居,搭建了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初步打破了制约农村发展的城乡二元格局。

德州搭建起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通过村庄合并,社区人口规模基本达到了1500人左右,保证了文教卫生、商贸流通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农村社区的有效利用和长期运作。

同时,搭建了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平台。村庄合并后,政府部门能够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围绕中心村实施集中投入;原行政村的人才、技术、产业、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也得到新的配置,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山东德州启动合村并居社区建设 来源:德州日报

坚持试点先行,典型推动,扎实推进以大村庄制为主的合村并居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13个县市区的13个乡镇的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力争合村并居率在50%以上,条件成熟的,要建成规范化的社区。试点单位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搞好排查摸底,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抓好实施。具体要把握好实事求是、因村制宜,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稳妥、注重实效,依法办事、确保稳定四项原则。突出抓好五个工作重点,一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编制新建、改造、环境整治、规划控制等不同类型的村庄规划。二要典型带动,稳步推进,不断强化试点单位在制定规划、推进工作、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促进合村并居工作整体顺利推进。三要完善政策,创新机制。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拓宽投资渠道。四要以人为本、惠民利民。在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保障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五要正确引导、维护稳定。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继续推进“平安村居”建设,确保合村并居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加强宣传和督促检查,形成强大合力,扎实推进,确保稳定,切实保障合村并居社区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新式鸭棚建设】

德州市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合村并居农村社区建设

一、推进行政村整合,着力突破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瓶颈。五项措施,一是广泛统一思想。市领导带队赴外地参观学习,先后6次召开各级干部座谈会,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关键是统一了村民的思想。二是科学制定方案。统筹考虑各村规模、地缘关系、自然条件等因素,提出村庄合并社区建设三年规划。三是完善政策措施。村庄合并后,坚持“五不变一不降低”,即原行政村、组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行政村的各项承包、租赁合同及合理优惠政策不变,原村级资产、债权债务不变,原自然村村名不变,原行政村村民福利待遇不变,原退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不降低。四是分步稳妥推进。按照“短期保留自然村,抓紧合并行政村,着手规划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在17个乡镇成功试点后,在面上全面铺开。五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德州市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委员会,将村庄合并社区建设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六种模式”即根据村庄地域分布、经济发展、产业特点、历史因素等情况,分别采取农村社区整合型、城中村改造聚合型、强村带动型、产业联结型、自然村恢复型、邻近村合并型6种方式,将附近若干个村庄合并为一个社区。目前,全市合并后产生的农村社区人口基本达1500人以上,保证了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生产科技等公共服务资源延伸到农村社区后的有效利用和长期运转。

二、推进基层组织整合,着力增强社区党组织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把基层组织的整合作为村庄合并社区建设的关键来抓,做到强班子、抓队伍、促提高。一是科学设置党组织。在依法依规设置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基础上,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产业链等建立下属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活动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党组织、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全市共设立产业党支部、党小组6651个。二是优化配备社区班子。依法逐步选举产生社区“两委”班子。提倡“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和依法兼任下属组织负责人,在保证原行政村各有1人进入社区“两委”班子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社区干部数量。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妥善安置分流未进入社区班子的原村干部,优秀的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群众组织负责人;符合退休条件的落实退休待遇,不符合退休条件的给予安置补贴。全市共分流村干部12092名。三是搞好社区干部培训。采取集中办班、远程教育等方式,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素质能力。四是加强新建社区领导指导。从乡镇干部中为每个农村社区选派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组织员,负责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党建工作指导,帮助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加快社区融合。

三、推进管理制度整合,着力提高服务农村科学发展的水平。适应村庄合并后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对农村各项制度进行废改立基础上,着力建立健全五项工作机制:一是保障机制。落实社区干部报酬保障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在中央和省专项补贴基础上,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确保农村党组织书记每人每年补贴报酬不少于当地人均纯收入的2倍,社区办公经费不少于1万元;采取新建、租赁等方式,在每个社区建设不低于9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二是目标责任机制。乡镇党委与农村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班子成员分别签订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书,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和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目标要求,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定奖惩。三是议事决策机制。健全完善社区“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全面实行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四是民主监督机制。坚持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规范社区帐目设立、收支管理和资金审批。五是考评机制。对社区“两委”班子进行考核,组织社区党员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根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调动了社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四、推进社会资源整合,着力形成加快农村科学发展的合力。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带动社区其他社会资源进一步整合,产生聚集效应,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一是聚集人才资源,破解村级班子人难选问题。通过扩大村庄规模,拓宽选人范围,全市农村社区(村)班子成员的年龄、知识结构明显优化,平均年龄比原来降低3.5岁,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比原来提高23.6%。二是聚集发展资源,破解党员积极性难调动、党组织作用难发挥问题。依托经合组织、协会、产业建立党组织,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办进农村社区,为村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吸引力。三是聚集基础资源,破解资源分散、重复投入问题。通过合村并居,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幅度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和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通过减少干部职数,每年能节约运行费用2400万元;通过减少村庄数量,节约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近4亿元。四是聚集生产资源,破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瓶颈。通过并居退宅还耕,节约土地67万亩;将分散的集体土地租赁、上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等各项收入聚合在一起,真正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农村发展新优势。

以产业发展带动合村并建 社区建在“鸭背”上来源:德州新闻网

“我们社区由袁郑、袁宋等7个行政村组成,村民有养鸭子的传统,根据群众意愿,结合社区实际,我们提出了„将社区建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扩大鱼鸭混养规模,加快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合村并建工作。”社区书记马奉忠说。

受养鸭效益的驱动,袁郑社区有很多村民养鸭,而且还有很多村民想养鸭却苦于没有场地。社区班子成立后,详细了解群众对合村并建和发展经济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制定了发展鱼鸭混养产业的社区发展规划,并确定了合村并居地点。同时,本着“就近居住、连片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新建1.5万亩鱼鸭混养基地和社区居民居住区。基地计划开挖鱼池1500个,建设鸭棚1500个,并以此为依托修建高标准垂钓园、观景台,种植苹果、桃、杏、冬枣等经济作物,使之集生态养殖、观光旅游、休闲餐饮于一体。在基地内用3到5年的时间建设1200栋两层居民住宅楼,届时可容纳3000余名社区村民和1000余名外来养殖户全部入驻社区。目前,该社区报名承包鸭棚搞鱼鸭混养的村民已有200余户。

“看到别人养鸭发了财,俺早就想养鸭子了,只是没有场地。”该社区村民崔道杰说,“现在好了,社区新建了鱼鸭混养基地,还把并居楼建在基地上,一下子圆了俺养鸭子和住楼房的两个梦想。”

为解决发展鱼鸭混养和并居建设的资金难题,社区“两委”还协调农村信用社采用“大联合体贷款”的形式为村民办理贷款业务。目前,该社区已为农户协调贷款300万元。与此同时,加快了基地和并居楼建设进度。目前,该社区80名群众、20台大型挖掘机昼夜施工,已开挖外围沟16000余米、水面2000亩、鱼池360个。基地建成后,可存栏蛋鸭600万只,社区年人均增收2400元。另外,并居楼房也已开工建设,6个施工队正在紧张施工,力争在8月底完成200栋住宅楼建设,使200多户村民住进新居。

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 作者:德州合村并居工作调研组

二、实践意义【新式鸭棚建设】

(一)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搭建了平台。德州市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后,可减少村庄占地65%以上,节约土地100多万亩,发展空间得到拓展,有利于促进城市人才、技术、管理、资金、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市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向农村扩散,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机制。目前全市已启动产业转移项目213个,4.5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转移就业。

(二)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德州市积极推进乡镇驻地周围村庄向小城镇集中,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到小城镇发展,扩大了产业规模,形成集聚效应。全市已规划511个村庄合并到乡(镇)驻地社区,人口21.19万人,占乡(镇)现有建成区人口的近一半。

(三)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德州市按农业区域化布局推进合村并居工作,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了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全市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686家,占全省的1/10,其中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627家。齐河县南北社区成立银河农业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1000多亩,发展大棚西瓜等高效农业。陵县五李社区的5个自然村联合发展蔬菜生产,建成日光温室大棚989个,人均蔬菜收入2万多元。临邑县临盘街道7个行政村合并组建社区后,以每亩850元的价格流转1.5万亩盐碱涝洼地,规划开挖鱼池1500个,建设鸭棚1500个,打造集养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平原县叶庄社区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社,农户每亩土地经营权每年除了900—1200元的固定分红,还能得到100—200元的二次分红,该合作社已3次增资到3095万元,拥有社员2700人。

(四)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了平台。全市已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661个。宁津县在社区建设“三大体系”,即以“五院”(综合服务大院、学校、卫生室、养老院、文化大院)为载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以“三店”(日用品店、餐饮店、农资店)为载体的市场服务体系,以“三会”(村民理事会、调解委员会、专业协会)为载体的自我服务体系。临邑县提出社区“十有八进”,即有发展规划、管理制度、集体办公场所、门牌印章、办公设施、全天候工作人员、卫生室、警务室、幼儿园或小学、文体活动场所;实行民事调解、计划生育、治安联防、卫生服务、民政低保、劳动保障,老年活动中心、农资农技超市八进社区。

(五)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通过合村并居,整合了党建资源,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农村干部平均年龄45岁,比合并前下降4.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7.5%,提高19.5%;村委会主任中有企业、有项目的能人占54%。全市农村“两委”总人数17955人,减少12092人,每年可节约经费2490万元。合村并居还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扩大了信息交流,加快了现代文明传播。这次合村并居有65个少数民族村自愿合并到46个汉族社区,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共同致富。

三、启示与思考

(三)加快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将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但必须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民生产方式为前提。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服务公司,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要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迈进,并以此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四)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社区人口规模的扩大,为超市、餐饮业、文化产业等市场化服务项目形成、兴起提供了条件,也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福利事业向农村延伸、覆盖创造了前提。

.禹城市夏季社区以产业联结推进合村并居社区建设他山之石

禹城市夏季社区以产业联结推进合村并居社区建设

一是抓并居促融合。把村庄并居做为促进社区融合的重中之重,巧用政策拉动,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引导社区建设。一是借力行船,突破难点。抢抓“双百工程”机遇,市委办、总工会、建设局、保龄宝公司等部门和企业全力帮扶社区建设,先后落实帮扶资金300万元,市中街道办投入240万元,为工程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周密规划,科学设计。并居楼位置优越,设计科学,采用“3+1”模式(一层为车库存放农机具,三层安排住户)建设,同时配套布置了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超市、医疗、治安等设施,充分满足了农村社区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社区规划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8.3万㎡,住宅面积17.2万㎡,入住户数800户。目前,8栋可安置120户居民的一期工程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建设。三是阳光操作,示范带动。并居工程打破原有格局,社区居民同等待遇,完全依据报名交款顺序挑选楼层,并居楼建设迅速成为关注热点,社区居民争相购买,加快了并居步伐。

二是抓运转促规范。夏季社区通过选举实现书记主任“一人兼”,9名社区党总支委员全部在社区村委会任职。社区党总支下设蔬菜、畜牧、民营、物流、劳务5个产业党支部。为实现社区班子的高效运转,着力推进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一是经费保障制度化。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每年划拨办公经费1万元,确保社区各项工作正常运行。二是社区决策民主化。班子成员分工明确,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三是干部工作制度化。建立实行社区干部轮流值班、岗位考勤、集中办公等制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四是党务村务公开化。成立由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党务、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社区每季度向全体社民公开通报一次村务、财务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五是财务管理集中化。以社区为单位全部建立新账,各自然村设立分户账,由社区统一分户管理,继续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社区资金由乡镇经管站集中管理。

三是抓产业促发展。该社区把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以管理促产业升级。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以“四季青”蔬菜批发市场为基础,注册“嘎子”牌蔬菜商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推行供种、育苗、种植、管理、销售“五统一”管理服务模式,不仅社区居民积极加入,还吸纳周边县乡蔬菜种植大户500余户,培植起禹城市最大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化基地。去年以来,新增蔬菜大(拱)棚1100余个,新增蔬菜面积1000余亩,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二是以土地流转促产业升级。社区党总支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将社区及周边一些贫瘠、未开发土地,承包给种菜大户搞规模种植,加快发展,做大蔬菜产业。迄今已有200余户社民参与土地流转,其中到外村或外乡镇承包土地搞规模种植的达80多户,承包土地2000余亩,走出了一条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新路子。

(摘自《德州市百局帮百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简报》第4期)

由天衢街道合村并建带来的启示 文章录入:《中国村讯》 ⊙本刊记者 赵军洁

天衢合村并建带来的启示:

2、合村并建要结合项目的开发有序进行。“项目搞到哪,村庄拆到哪,社区建到哪”,紧紧围绕项目的引入,有序合理的进行村庄拆迁和社区的建设。只有将村庄并建和项目开发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3、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各项权益,才能保证合村并建的顺利进行。群众主体是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重要法宝。通过搞好宣传发动,让农民亲身感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变政府意愿为农民自愿。从规划编制、户型选择、建设模式到成本核算等均向农民全程公开,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变农民的无序建房为到社区建设新民居。

4、腾空土地的流转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布局和村民的就业问题。合村并建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土地能够规模化经营,而在此基础上,应明晰土地的权属关系,协调好区域整体的产业布局和失地村民就业之间的矛盾,创造一个和谐的产业发展格局。

5、自主开发合村并建要结合村集体自身的资金实力。从村庄的拆迁,到社区的建设,项目的引入,这都需要前期大的资金投入。有实力的村集体可以通过自主开发的方式进行并建和房地产的开发,这样不仅可以壮大村集体实力,还能更好的保留原来村庄文化,更好的服务村民。

合村并建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尝试。合村并建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先行、安置先行、项目先行”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各项权益,特别是的权益,由政府引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布局和村民的就业问题,结合项目的开发有序进行,为加快城镇化发展探索新的路子。

坊子乡实现合村并建工作全面启动

一、坚持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全面启动的基础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围绕合村并建工作,该乡不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一是统一干部思想。多次召开党政班子成员和社区主要干部会,把乡镇和社区两级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村基础、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从而克服了畏难发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心理。二是提高群众认识。通过召开动员会、广播宣传、发放明白纸、组织群众外出参观、观看规划沙盘展等方式大力宣传并建规划和并建办法,描绘并建前景。在并建拆迁工作中,乡工作人员深入每家每户宣传拆迁政策、补偿标准和户型,给群众算住楼和住平房对比帐,让群众心里明明白白,而且有充分的选择空间,进一步激发调动起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二、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全面启动的前提

三、坚持把因村制宜作为全面启动的关键

四、坚持把强化领导和服务作为全面启动的保障

在合村并建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始终发挥着组织者和引导者尤其是服务者的作用。一是强化领导。专门成立了合村并建指挥部,下辖“规划建设办公室”和“宅基地审批管理办公室”,乡长任总指挥,乡长、副书记和常务副乡长分别包扶大蔡、坊子和叶庄三个社区,规划、土管、民政等部门及社区干部参加,指挥部统一协调建设、国土等部门快速办理社区并建占地、规划、挂牌、监理等程序。二是强化服务。“宅基地审批管理办公室”严格控制宅基地在非并建点的审批,乡政府投入80万元拓宽乡次干道16公里,实施了通公交车、通自来水和通天然气三大工程,为合村并建和社区建设优化了环境、创造了条件。同时,积极指导社区成立固定资产股份制经营公司,用还耕土地经营收益补偿并居农户。在坊子社区的并建工作中,乡政府认真落实承诺,按期完成拆迁工作,妥善补偿和安置拆迁户,为开发商的建设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赢得了开发商的信赖。

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德州模式” 作者:德州市委组织部 来源:德州党建

一是分散的村落空间布局和土地经营模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德州市农业人口占全省的6.4%,而行政村共8319个,占全省的10%,村均人口比全省少271人,500人以下的村4756个,占57%,人口最少的仅29人。村落布局分散、村级规模小,一方面导致各类资源配置分散、利用率低,特别是上级的惠农富农扶持资金难以集中利用,分散到各村造成重复建设、效力弱化;另一方面导致村级运转成本高,基层负担重,按每村年平均5000元计算,全市财政仅村级工资支出就近4000万元。土地的农户分散经营,致使农村经济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既影响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制约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不利于农村的机械化、信息化发展,阻碍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延缓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加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难。村庄合并前,全市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下村占到40%,村级债务5万元以上村近10%,多数村集体经济“空壳”。

二是村级组织现状束缚了农村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村庄合并前,全市共有农村党组织书记8137人,50岁以上的占38%;村干部30047名,初中以下学历的占70%以上;村均党员16人,近30%的村党员不足10人。农村党员干部数量较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由于村庄小、人数少,农村人才资源匮乏,村级组织后备力量不足,优秀带头人难选,很多村不得不“矮子里拔将军”,甚至仅有的几名党员“轮流坐桩”。有个村庄的9名党员在近20年里都曾担任过党支部书记,最多的先后任过4次,任期最长的不超过3年。

三是滞后的农村社会管理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但现有的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体系与群众的多元化社会需求明显存在差距。农村基层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识不强,公共服务缺乏物质基础,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务工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实际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在农村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实施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意识不强,不少村干部上台后,受潜在的宗族派性观念影响,围绕保住权位,搞家族统治、权力垄断,农民的利益诉求、意愿表达缺乏完备的制度保障的政策支持,弱化了农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

“三大进程”构建农村社区化建设“德州模式”

(一)抓村庄合并,构建新型农村空间布局。推行村庄合并,不是简单的村村相加,既要充分考虑村庄现有规模和发展水平,又要充分考虑地缘关系、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工作中,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出7种合并模式。一是农村社区整合型。以乡镇驻地或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为中心,通过改

篇七 新式鸭棚建设
鱼鸭混养新技术

鱼鸭混养新技术

鱼鸭混养互惠互利,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鸭在水中活动能吃

掉水中的青蛙、蝌蚪、水生昆虫等对鱼类有害的生物;鱼能利用鸭粪、残饵等鸭产 出的废弃物,使水质清新、环境良好。混养可消除鱼、鸭养殖的不利因素。鱼鸭混 养应掌握以下主要技术。

一、鱼池、鸭舍的建造。鱼池要求选择在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 ,要求池形东西走向,蓄水深度1.5米以上,池埂宽而有坡度,面积5亩能上能下。 鸭舍应在鱼池的北坡上建造,以保持光照,舍前用网片或竹片等材料围起高约0.7 米的棚栏,水下部分0.5米左右,与鱼池水面隔开,作为鸭的活动场所。

二、鱼、鸭放养搭配。鱼种以大规格的肥水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不放或少放 草食性鱼类。一般情况下,鲢、鳙鱼占45%,鲤、鲫鱼占50%,草、鳊可占5%,亩放 养量在1500——2000尾之间,具体根据塘口条件、管理状况灵活学制。每亩鱼池可 养鸭120只左右,配建鸭舍25平方米。

三、日常管理。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鸭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平时要勤加水 换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夏秋季节要防止鱼类缺氧浮头和泛塘现象。鸭饲 料要保持新鲜不霉变,每天喂3——4次。根据鱼种放养量,酌情投喂鱼饲料。鸭舍 要勤打扫,保持清洁,多余鸭粪可经堆积发酵,视水质肥瘦情况,分次泼撒入池。

四、病害防治。鱼、鸭疾病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鱼种放养前,鱼池应清除过 多的淤泥,用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消毒,鱼种用2.5%——4%的食盐水浸洗消毒后 入池。5——9月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全池泼撒1次,鱼类发病季节前用土霉素 、痢特灵等拌饵投喂5——7天。鸭活动场用稻草铺垫好,并经常用漂白粉液等喷洒 消毒,幼鸭要注射免疫疫苗,增强抗病能力。定期在鸭饲料中添加氟哌酸、红霉素 、痢特灵等药物,防止鸭肠道疾病。

湖北英山县方家咀乡茶园村的东方红水库,水面250亩,水位深,水质好,长期以来水库以养鱼为主,农户养殖种类比较单一,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该村党支部探索发展新路子,决定利用当地水产资源,推广鱼鸭混养模式,鸭粪既能作为鱼的饲料,又能增加鱼的抗病能力,据初步估算,养鸭当年的收入在5万元以上,通过鸭粪肥鱼,可使鱼产量增加2万公斤。

鱼鸭混养五要点

1、鱼鸭混养一般用于成鱼或二龄鱼种养殖,以放养肥水鱼为主,占放养量的60%,同时搭配40%的鲤、鲫、鳊等杂食性鱼。

2、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尤其是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勤观察,每周20-4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改良水质,保持透明度25-40厘米、pH值7.5-8.5,及时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3、根据养殖条件,每亩水面养鸭60-100只,控制鸭子活动面积不超过水面三分之一,并

使用隔离网,水面上下各为50厘米。鸭棚按每平方米4-5只设计,在与水池连接处,用砖块铺地,坡度要小,以防池埂坍塌。

4、不从疫区引进病鸭,鸭棚、鸭场等经严格消毒才能使用,5周龄以下苗鸭提早注射抗病疫苗,防止鸭瘟、小鸭肝炎、禽霍等常见疾病的发生。

5.做好鱼的轮捕轮放工作,均匀上市,提高鱼的商品率。

鸭混养可充分利用水面,做到资源共享,良性循环,实现双丰收。其技术是:

鱼鸭混养的池塘选择与设施建没

一、池塘选择、建设。鱼鸭配套的池塘要选择在无污染的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方。池塘东西走向长宽之比是2—3∶1,池基内坡1∶2—2.5,塘底要求平坦,可略向排水口的方向平缓倾斜,以利干塘。池塘面积3—7亩为好,水深2—3米,池塘设有分开进、排水和拦鱼设施。

二、鸭棚选择建设。鸭棚应选择座北向南,地势较高,阳光充足,比较干燥,池埂坡度平缓,有利于稚鸭苗落塘上岸行走觅食的地方。冬季能密封保温,夏季能通风降温,雨季排洪排水良好。每间鸭棚面积120—150平方米,另设两个鸭群活动场所,一是网围鱼塘一角作为鸭群觅食生长活动场所,二是围鸭棚附近一段池基或池坡地面作为活动场。 鱼鸭混养生产配置

每亩投放鱼种50—60公斤,滤食性鱼类(鲢鳙)占70—80%,其它为杂食性鱼类,每亩水面配套养鸭80—100只,鱼种增重7—8倍,养殖亩产量可达400—500公斤。或是每亩投放鱼种75—85公斤,滤食性鱼类占70—80%,每亩养鸭150—200只,鱼种增重6—7倍,亩产量可达550—650公斤。也有的养殖罗非、奥杂、土鲮杂食性鱼占比例60—70%,其它是滤食性鱼类。根据长期的养殖生产实践经验,一般每养一只鸭一年可生产鱼类3公斤多,养殖户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鱼鸭混养饲养管理工作

一、养鱼管理

1、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每亩1米水深用茶麸50公斤打碎泡水一日一夜后全塘泼洒,再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水溶解全塘泼洒,7—10天毒性消失后可放鱼种养殖。

2、鱼种消毒。鱼种落塘前,用3%食盐水浸浴鱼体表5分钟,杀灭细菌和寄生虫;草鱼种则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再落塘养殖。

3、科学投喂。投饲要做到“四定”(定时、定质、定量、定点),要投喂量足,质好,适口的饲料,夏秋季可按鱼体总体重投喂3—5%,冬春季可投1—3%。

4、水质管理。池水要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公分左右,池水PH值保持在7—8。

5、鱼病防治。夏秋季每7—10天要换水一次,排放30厘米老水,灌入30—40厘米新水,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每7—10天要用1ppm漂白粉化水全塘泼洒,或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20公斤化水溶化全塘泼洒。适时开动增氧机,防止鱼类泛塘浮头。适时投喂药饵,增强鱼体抗病能力,促进生长。

6、勤巡塘,做好防逃、防病、防汛、防盗等工作。

二、养鸭管理

1、科学饲养。做到饲料合理搭配,定时定量饲喂,不喂霉烂变质饲料,饮水清洁充足,温度、湿度、密度适宜,空气新鲜。

2、防疫治病。 一是搞好鸭棚清洁卫生,坚持消毒,清洗鸭棚,人不能随便进入鸭棚,消灭传染病源。二是饲养鸭30日龄时注射一次疫苗预防鸭瘟。70—80日龄时进行禽霍乱防疫。

选择合适水面 水面一般选用面积1亩以上、水深1.5~2米的成鱼池和二龄鱼种池,选适合的河沟、小型湖泊、水库也可。对沙土埂、土质较松的池埂及新开挖鱼池上的鸭圈提埂应修筑护坡。此外,一龄鱼池一般不宜放鸭,还有稻田也不适合鱼鸭混养。

选择适宜方式 现阶段实行鱼鸭综合经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放牧式。即鸭群散放于池塘或湖泊水面,傍晚赶回鸭棚。这种方式有利于大水面鱼类养殖,也可节省一部分鸭饲料,但对鱼增产效果不大。二是塘外养鸭。即在鱼池附近建鸭棚,并设置水泥活动场、活动池,每天将活动场的鸭粪、残余饲料冲洗到鱼池中。这种方式便于鸭群集中管理,但不能充分发挥鱼鸭共生互利的长处。三是鱼鸭混养。即在鱼池堤埂上建鸭棚,围一部分池埂作活动场,把鸭直接放养在鱼池上。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发挥鱼鸭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

进行合理搭配 鱼池养鸭一般以每亩水面放鸭100~150只为宜。若放鸭200只以上,应以养鲢、鳙、罗非鱼或鲤、鲫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为主,不宜以养草、鲂或青鱼为主。此外,还要注意换水增氧。每亩鱼池养鸭不宜超过250只,否则鱼产量会明显下降。

加强饲养管理 为便于鸭群集中管理,可用旧网片、纱窗布等材料围一部分鱼池作为鸭的活动池,以每平方米水面养2~4只鸭为好,网片高度在水面上下各40~50厘米,以便鱼儿自由进出。每天早晚在提埂活动场给鸭投饲,傍晚待鸭进棚后,将场地上的鸭粪、残食清扫入池。早晨赶鸭出棚,捡蛋后要将棚圈内鸭粪清扫入池。夏季鸭群排粪量大,水质过肥,要及时加注新水,并减少施肥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