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篇一 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朱志明:养林蛙成就亿万富翁 伴着棺材创业的故事

[致富经]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20161124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伴着棺材创业的亿万富翁(上) (2016.11.24 )

  为了创业,荒郊野外,破旧茅屋。他与一口棺材同住,不给自己留下退路。成劈此棺,败睡此棺。他用勇气与坚韧兑现承诺。突破常规,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看“蛙王”朱志明,如何一次次带动行业变革,打造亿万财富帝国。

  这是扎兰屯今年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气温骤降到零下10摄氏度。他就是朱志明,记者去采访时,正赶上他着急上火地,指挥员工开展救援行动。每晚一分钟,他的财富都面临着致命危机。

  朱志明:这昨天晚上就突然降温,来不及。

  记者:感觉今天挺着急的。

  朱志明:对,你要是今天捕不回来的话,那今天晚上有些蛙就要冻死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朱志明这个基地里的60万只林蛙,性命堪忧。如果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把林蛙打捞出来,损失难以估量。

  朱志明:这就都冻起来了,突然下雪,现在这气候不太正常。你看,这不都结冰了。昨天晚上很突然。冻透的话会出问题,这种情况就得马上回捕了。你算,按照我现在这的数量算,可不是几百万元的事,要不怎么着急,今天晚上都得点灯干,都得往回捕。

  一夜之间,朱志明的养殖池里已经结了一两厘米厚的冰。记者在养殖池里来回寻找,也没看到一只林蛙。

  记者:蛙都在哪?

  朱志明:你看让他们看一下,现在蛙都在这个里面。砸一下,看到一只,你用手抓一下,看里边,看到没有。

  记者:全在冰下面。

  朱志明:都在这个边上,你看这蹦上来了。

  记者:它们还没冻僵。

  朱志明:它冻时间长就不行了。

  记者:所以现在就要赶快把它们抓走了。

  朱志明:对,张师傅,再打开这边,你看看,全在冰下面,看到没。

  林蛙都躲进了水里,水面冻了冰,如果再不捕捞,林蛙就会冻死。

  朱志明:这块板底下也有,把那边的板再揭下来。

  记者:这么多 都在这躲着,是不是没有平时活跃了。

  朱志明:对。

  记者:这只是怎么了,你看它的腿,被冰粘住了。

  因为冰面的温度太低,跑到冰面上的林蛙都会像这样附着在冰上。虽然外行看起来林蛙现在的样子很滑稽,但朱志明看在眼里却十分心疼,因为这样会损伤林蛙的皮肤,给越冬造成困难。

  在自然环境下,每到冬季,林蛙都会来到山附近的河里,顺流而下,在水里过冬。而在朱志明这里,为什么要把林蛙从水里打捞起来呢?

  记者:野生林蛙下雪了它在哪里?

  朱志明:也是在水里,它必须要回到水里越冬。

  记者:那不也是水里吗?

  朱志明:那不行,河水是流水,它冻不透,你这个到冬天东北地区,上下都冻透了,冻成一个冰坨,整个冰坨那不蛙就冻死了。

  人工养殖的林蛙,到了冬天一般都要进行回捕。朱志明把林蛙打捞起来之后,都放进了这样的越冬池。

  朱志明:你像那个木头上,你看到没有那有出来的,木头上的蛙,你就能看出什么原因?

  记者:它们都爬在木棍上了。

  朱志明:它在木头上的蛙 ,现在是属于靠肺部呼吸,它没靠皮肤呼吸。

  记者:肺部呼吸它就在水里待不长。

  朱志明:待不长,像人要喘气似的。你等它适应过来以后,它才能在水里,你在这水里不增加附着物的话,盲目越冬那蛙就会出问题了。你看这一排都是,它现在就暂时进不去,你要是没有这木头,林蛙在里头游来游去,最后就呛死了。

  为了让林蛙顺利过冬,朱志明做了精心的准备,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带来上千万元的损失。别看林蛙个头不大,活的林蛙,普普通通一只也要卖到一二十元。

  记者:这里面得有多少?

  朱志明:这个是50平方米,里边有3000只林蛙,应该误差差不了20只,一只咱就说五元钱,那多少钱,十元二十元多少钱。

  林蛙卖价高,可是技术要求也很高,投下3000尾种苗,可以把死亡率控制在不到1%,这在行业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对朱志明来说却不是什么难事。

  朱志明拥有100多个养蛙基地,遍布全国7个省市自治区,每年收入上亿元,在这一行里摸爬滚打十几年,他也被同行称作“蛙王”、“蛙神”。

  养殖户:是相当有名气,可以称为中国的林蛙王、蛙神。

  

  养殖户:像天气预报那种感觉,他的技术动态和我们有直接的关系。在别的地方是搞不到的,他这种技术。他的技术在这个行业里确实是呼风唤雨。

  养殖户:在东北这个地方如果他说第二的话,没有人敢说第一。

  在别人眼中呼风唤雨的蛙王,却有着一段让人匪夷所思的过往,周围人说起这件事,只有三个字的评价,那就是“精神病”。

  员工:我感觉就是个精神病,绝对不是个正常人。

  朋友:对常人讲不可理喻,常人看肯定会是这样的,普通人认为这是精神病。

  朱志明告诉记者,虽然他因为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被别人叫精神病,可没有这件事,也就没有今天身家过亿的朱志明。他究竟做了什么呢?“蛙王”又是怎样炼成的呢?

  2000年5月的一天,内蒙古扎兰屯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称当地老干部宿舍发生了命案。

  接警后,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往现场,看到了令人恐惧的一幕。

  有大量的蛆从二楼一扇窗子里爬出,周围人议论着可能出现了命案,尸体腐烂无人发现,已经生蛆了。

  而这间生蛆的屋子里住的正是朱志明。

  朱志明:公安局给我打电话,过去以后说把门赶快打开,这里面是不是有死尸,当时一打开都是蛆爬出来,虚惊一场,当时传到很多人耳朵里,认为这个。说心里话,有点不好意思在老干部局那待了。

  虽然是虚惊一场,可引发这么大的骚乱,让朱志明无地自容。因为就在那时,他本来有稳定体面的工作,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仅差点被当成了杀人犯,而且还做出这么怪异的举动,把家里弄出这么让人恶心的蛆来。

  然而,让人不解的是,这件事之后,朱志明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辞掉了稳定的工作,搬到了荒郊野外的一间茅草屋。很多人都说,他要么是精神错乱了,要么是中邪了,可朱志明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离发财不远了,这一切怪异举动背后其实是为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这里是扎兰屯市郊的一间破烂的茅草屋,方圆5里地,再没有其他人。2000年7月,朱志明辞职搬到了这里。周围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他的破屋子里还放了一口大红色的棺材。

  朋友:当时咱看着挺害怕,谁也不敢进去他那种情况,因为一口棺材在那儿放着,我们特别害怕。

  员工:这个地方它就挺荒凉挺吓人的,而且屋里还放个棺材还有个人,那不是更吓人吗。不是个正常人,正常人谁也不可能和棺材打交道,而且还放在屋里。

  除了朱志明自己,那时几乎没有人敢进他的屋子。周围人发现,朱志明的行为越来越诡异。他不仅常常趴在棺材上写写画画,甚至有时候要睡在棺材里面。

  朱志明究竟是怎么了呢?到底是什么事让他放弃安稳的工作,不顾人们的嘲笑和指责,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呢?

  10月19日,扎兰屯的第一场大雪过后,朱志明带着记者来到养殖场附近的山里,见见这种给它带来亿万财富的宝贝。

  朱志明:看看。

  记者:有吗?没有吧。

  朱志明:这个,看到没有。

  记者:它跟土一个颜色。

  朱志明:对,敢抓吗?

  记者:它还会动呢。

  朱志明:现在因为这有点要冻僵了

  这就是林蛙,又叫哈什蟆,是两栖动物的一种,在东北长白山地区相对比较常见。因为东北天气寒冷,每年冬天林蛙都要从山林里聚集到附近的河里,顺流而下去冬眠。而记者去采访时,因为突降大雪,有的林蛙来不及进河,被拦在了路上。

  朱志明:你就发现矮的地方,你记住像山沟,两边只要是有小草洞穴的、有石头的,地形隐蔽物非常明显,有坡度还不太大的,要突然降雪,就在蛙道的两侧都有。这个是蛙道,它一般下山的时候,这个是蛙道,它下山的时候从这边直接下来,你要是山顶上有的话,也从这边直接下来。

篇二 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李富:深山养林蛙 淘出千万财

[致富经]“李大蛤蟆”深山淘出千万财 20161209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李大蛤蟆”深山淘出千万财(2016.12.09)

  他是一个激情四射的东北纯爷们儿!清晨出发、深夜守候,只为山林里一种难觅踪迹的“精灵”。一万六千公顷的山林,上百万只林蛙,曾吞掉他的房子和大半辈子积蓄,却没有磨灭他的初心。李富养林蛙,要圆一个发财梦,更要活一遭快活充实的人生。

  东北人李富酷爱二人转,他承包的这片林子面积有一万六千公顷,相当于24万亩,如果要走上一圈,怕是三天三夜都走不完。这里是李富的天然剧场,也是一处蕴藏财富的宝地。

  早上六点,工人两三人一组向不同方向出发。一整个林子里,树叶底下、溪流河沟,各个角落里隐藏着大大小小上百万只林蛙,它们的颜色与环境相似,没有经验的人想发现一只都很难,要如何才能捕到它们呢?首先要借助两样工具。

  记者王丽红:你手里拿的这是啥呀?

  李富的员工:捕蛤蟆的抬网。

  记者王丽红:这位大哥,你手里拿的是啥东西?

  工人:钩子,钩石头、钩蛤蟆的。

  工人将网展开横在水中,李富快速且用力地搅动水面,目的是惊动藏在水底的林蛙。被惊动的林蛙顺水而游,从而进入网中。这种传统的方法适用于水流较急的水面,对林蛙几乎没有伤害,捕上来之后还要挨个挑选一遍。

  李富:这里头有大的有小的,像这样的就小。

  记者王丽红:这个是长了多长时间的?

  李富:这个是公的,它也得两年了,这都直接就仍河里,没用了。

  

  林蛙的生长速度很慢,至少三年才能上市。除了管林蛙叫蛤蟆,对于公林蛙和母林蛙,当地人也有着特别的叫法。

  李富:这个是公狗子,这个是母豹子,母的是红色的肚皮,公的前面嘴的地方发白,公的林蛙这里有个小疙瘩,因为它春天产卵是抱着。公狗子、母豹子,靠我的公狗子,靠我的母豹子,创造美好的家庭。

  记者:这是你自己编的?

  李富:每天都这么唱,我一看(林蛙)多了,就乐出鼻涕泡,东北话,鼻涕泡。

  不光是李富,对于工人来说,同样是林蛙越多越高兴。每天下午三点,八九个小时的捕蛙作业结束之后,会有人专门清点林蛙,按数量计算工资,挤在一起的林蛙会分泌出一层白色黏液,分开后很快就会消失。

  眼下正是林蛙的销售旺季,现卖现抓根本来不及。因此,从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前后一直持续到河水上冻,林蛙冬眠,工人每天都要进山捕蛙,之后暂养在这样的池子,卖的时候再从这里头抓就简单多了。林蛙个头越大价格越高,最便宜的每斤也能卖到100多元。

  李富:这里头能上来多少不知道,看,没有上万差不多。

  因为林蛙养得好,规模大,李富在当地可谓名声在外。这个市场里有很多销售林蛙的摊位,不少同行叫不出李富的名字,索性这样称呼他。

  吉林省珲春市东市场商户衣站民:叫李大蛤蟆,反正凡是这玩意的都知道。

  吉林省珲春市东市场商户关庆兰:认识李大蛤蟆,谁都认识,好像珲春市是个人都知道,人家养蛤蟆时间长,没有人承包的时候他就承包了,人家脑瓜好使看中商机了。

  李富:一开始不愿意听,后来李大蛤蟆就李大蛤蟆吧,不让叫也不行,都这么叫。

  林蛙里蕴藏着什么商机,李富又是如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呢?对于李富来说,林蛙圆了自己的发财梦,更让他过上了一种几十年来想都没想过的生活,以至于快60岁了,每一天仍过得充满悬念,惊喜和痛苦随时可能到来。

  这里是珲春,一座与俄罗斯、朝鲜接壤的边境小城。上个世纪80年代,李富从一个偏僻的屯子来到这里,开饭店、跑运输、做边境贸易,上百万元的积蓄在当时实打实算得上是有钱人,那时的李富张扬、自信。

  李富:我敢这么说,回我老家去整个我一趟川都没有比我强的,那你说吧,我混到今天不是靠我的干劲,靠我的毅力、坚持吗

  记者王丽红:他说得夸张吗?

  李富的妻子李春兰:不夸张,一点不夸张,对,那还挺含蓄的。

  1996年,做农产品经销生意的李富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

  在东北,很多地区都有吃林蛙的传统。黄豆大酱,柴火铁锅就可以做出一道正宗的酱焖林蛙。这道菜不光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也是当地很多餐厅的特色菜。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珲春市某酒店董事长林义国:我们正常是要贵客、贵宾来必须有蛤蟆这道菜,这是营养最好的,档次最高的,不可缺的一个美味佳肴。

  东北的长白山脉及周边是我国林蛙的主产区。林蛙一般生长在气候湿润、没有污染的林地,要有高大的乔木、矮一点的灌木,还要有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这样才能保证水份不被蒸发。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延边自治州的林蛙养殖刚刚起步。大部分养殖户都是包个几百公顷,多的能有两三千公顷。李而富看到林蛙的利润非常诱人,以近20万元的价格一口气包下了一万六千公顷林地。

  李富:当时我就想做发财梦,当时要干的话就寻思这么大,我要养成功了,我得挣多少钱,能赚多少钱,不就是有这个发财梦吗

  然而,一心想实现发财梦的李富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地林蛙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技术还不成熟,存在很多风险。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林科院正高级工程师马继峰:野生它是什么呢,很少,量很小,等到集中养的时候,就是量大了,一个要有毛病就互相传染,但是在我们延边州关于(政府对)林蛙(养殖户的)后续服务跟不上。

  这时的李富不会料到,这片美丽的林子将吞掉他的全部积蓄,让一家人无家可归。

  1998年,在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之后,李富风风火火,进山了。

  李富:这裤子(腿长),我个儿矮呀,刨土(碍事),走道、领着干活,个儿矮,给裤腿剪了,穿着就像半截裤似的,拿着大镐咔咔刨,每天在刨。

  这叫做卵团,里面包裹的黑色圆点就是林蛙的卵。李富收购了很多卵团和种蛙,又挖了几百个孵化池,很快,池子里密密麻麻全是小蝌蚪。从蝌蚪变成幼蛙的过程称为变态期,变态之后,幼蛙就会离开池子,到林中自由觅食。人工只是参与林蛙变态之前的喂养和管理,这种模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养蝌蚪天养蛙”。因此,变态之前是成败的关键。可就在这期间的一天,当李富拉着饲料进山时,发现工人不太对劲。

  李富:我说出来搬东西呀,他也不出来,他不出来,我说你赶紧出来,他出来他说蝌蚪都死了,我的脑袋嗡地一下,我就那么哎呀我的妈我就坐地上,我说怎么能都死呢。

  李富郁闷地在池边走来走去,想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最后发现是孵化池的设计出了问题。当时,孵化池都是一个紧挨着一个。

  李富:当时是人工挖的像水田地那么整,上面的清水,放出来就是污染的,一个挨一个

篇三 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价值解析——朱志明

价 值 解 析

------朱志明

因我国林蛙品种较多,分布较广,为使广大林蛙养殖户了解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蛙品种和主要用途,避免引错品种和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现告知如下:

中国境内分布的林蛙品种共有 184种。经多年市场验证,受市场接受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蛙品种有东北林蛙其吉林长白山林蛙(黄田绿脉品)和东北林蛙物种其分化系“断纹蛙”、“双线蛙”,其次是“黑龙江林蛙”、“泥狗蛙”、“红肚蛙”、“黄田蛙”、“白皮蛙”、“花斑河泡蛙”和受国家重点保护的“虎纹蛙”。

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分布的“红斑草地蛙”和黑、吉、辽等区域分布的“大头蛙”、“黑棘蛙”虽具有一定的食用经济价值但因肤表不佳,油含量营养物质不稳定,消费者认可率较低,市场前景不大;其它品系林蛙因肤表不佳,油所含各种营养质较低及消费者尚未接受(认可)等逐多原因,目前无市场。

注:林蛙的不同品种不是都具有同等价值和市场的,就好比市场中出售的鱼产品,有贵贱之别;各种宠物狗、狼狗、家养笨狗统称为狗,但因其品种不一,故价值也必然不同;各种自行车、卡车、轿车统称为车或交通工具,但均具有其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较高的林蛙市场接受主要走向(用途),主要有以下4个需求源:

1、因肤表态美观,肤色纯正,肉(油)所含营养质较高并东北

地区广大消费群体对此品种(吉林长白山林蛙其黄田绿脉品系林蛙和断纹蛙、双线蛙)已有几十年的食用行为与消费意识,认可率较高,消费(食用)市场稳定性较强并呈现逐年扩大需求之势;

2、提炼的林蛙油因其成色好和所含各种营养质稳定性较强,目前在国内和东南亚市场需求量呈上升之势;

3、蛙皮所含保湿因子吸收性较好、活性抗菌性较高,东南亚部分化妆品厂家对皮张需求量突出;

4、因蛙肉(油)所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以及各种激素较高,较受国内外部分深加工厂(商)做为首选深加工产品(林蛙补酒、大补液等)其原料。好的林蛙品种和其市场的生命期是决定养殖户是否获取可观效益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希望养殖户在引进种蛙前,认真辨别,以免上当,造成财力和时间的无效付出,因为您们的创业时间是有限的,资金也是来之不易的。

篇四 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关于养殖中国林蛙失败原因解析——朱志明

关于养殖中国林蛙失败原因解析

------朱志明

因中国林蛙是一项集生态、绿色、环保、低碳、无公害特色产业,并又是具有一定市场成长型和可持续发展型项目。近三十余年国内部分地区很多人士认识到了这一市场需求直观、潜在巨大经济效益的特色项目,纷纷上马发展中国林蛙养殖,但很多上项的朋友均已失败结束。经过对国内一些林蛙养殖户失败原因透析,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现肤浅解析与引导给国内各从事林蛙产业的朋友,请认真总结与参考,对号入座,找出自身失误项后正确完善:

一、失败主因:

(一)对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所涉全部流程成熟技术(防逃、防敌、防暑、立地、繁殖、疫控、饵保、越冬)未有掌握,仅凭从书本或考察部分推广单位和养殖户后,自行主观运作,最终导致养殖失败;

(二)因每户所选择的饲养场地其地况的不同(有的靠机场、有的靠铁路、有的靠公路、有的靠村庄、有的靠采石场、有的靠农药厂、有的靠河、有的靠山、有的在居民区、有的是湿地、有的是旱地、场地含砂量均不一、场地地下水位均不一、地表空气湿分子均不一、地表植被均不一、南北气候均不一、养殖模式均不一、各自经济实力和素质也均不一),未有针对自身场地地况之实际和结合林蛙之习性采取正确对应技术和正确的管理,不了解林蛙的思想,没有采取换位思考去善待林蛙最终导致养殖失败;

(三)一些林蛙养殖户在上项前,未有拟定投资风险保障之预案,

未有依托有成熟技术科研机构为后盾,最终导致养殖失败。

二、失败次因:

(一)防逃设施未有针对地况和林蛙习性科学有效设置,致使林蛙在空气湿分子较高或雨季时外逃,使蛙圈内林蛙大量减少或无蛙,这是失败次因之一。

提示:建议具不同地况和自身经济条件应采取内外双道防逃设施并针对节气正确有效巡护。

【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二)防敌设施不到位或无效设置或管护不到位等,未有针对天敌(鼠、蛇、鸟、猫、黄鼠狼等)之习性而科学有效设置防敌设施和采用相应控敌技术或管护失控,使大量林蛙被天敌和地敌捕食,这是失败次因之二。

提示:建议具不同天敌、地敌习性有效设置捕杀设施和药物并加强巡护。人类的智慧是超过任何天敌、地敌的。

(三)防暑设施设置不科学或降温技术不正确,未真正了解林蛙习性而给其创造理想有效防暑降温条件,使林蛙在高温季节时发病死亡,这是失败次因之三。

提示:建议采取立地阔叶植被、无声雾淋保湿和十字地气保湿防暑通风三合一技术手段,减少林蛙体能消耗,减少发病,顺利过暑。任何动植物耐温是有限的,都有一个最佳点,过低或过高身体都不适;比如在高温之季,我们人类在什么地方能自然的接触到凉气(地气),就是在山洞或地下室。

(四)立地植被条件不具备,未真正了解林蛙习性而给其创造理

想有效植被条件,使林蛙在陆地栖息生长过程中,肤体不能正常吸收到水份和正常呼吸,致使诱发代谢组织和各器官发生病变出现死亡。 提示:建议采取设置田字型净身保湿生态带和无声雾淋保湿技术,减少林蛙发病。比如我们日常所穿的皮鞋上附着泥尘,在有露水草丛中走几米,鞋面泥尘自除,鞋面自净。

(五)在繁殖期间对种蛙产卵、卵团孵化、蝌蚪管护、幼蛙变态、幼蛙开口所涉技术掌握不全面或实施技术手段不正确。

1、在种蛙发情产卵期间,管护不当或立地及产卵条件不理想,造成种蛙受到惊吓或长时间寻不到理想栖息处消耗体能过大,造成种蛙难产和卵团受精率偏低;

2、卵团孵化期间未有设置托卵网,致使卵团下落因水温低或上浮致使受精卵其动物极因子核死亡,影响孵化率。

3、孵化综合池植被和水温未正确设置和管护,致使大量蝌蚪触头食尾或因水质、水温或水氧或饲料变质等原因相互残食或发病大量死亡。

4、对变态技术不掌握或管护不到位,致使蝌蚪在进入二期变态时,对水质和水温未调控好,使幼蛙变态后,雄蛙变态率高于雌蛙变态率。

5、对变态幼蛙进入三期变态时,未在池水边缘处和水面处设置调节附着物;未在池水边缘处设置防雨保湿带和防光净身带,致使进入三期变态幼蛙出现大量死亡。

6、对变态幼蛙进入四期变态时,未在池水边缘一米处设置开口

饵自取生态带并未采取无骨软饵开口技术手段,致使进入四期的大量变态幼蛙出现死亡。

注:婴儿出生时胃和消化系统要经过三个调节期,第一期是液体期;第二期是软体期;第三期是硬体期。如果对婴儿我们就喂未加工的苹果、米饭等食物是否可行?

7、未针对种蛙产完卵后休眠之习性为其创造休眠条件(防暑、保潮、保静休眠生态沟),使种蛙产完卵后自行数次往返寻找不到理想休眠地,体能消耗过大,虚脱而亡。

提示:只有换位思考给产完卵后需休眠的种蛙创造理想的休眠条件,方能提高种蛙休眠成活率。

(六)疫控方法不正确。发病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未真正了解林蛙发病死亡之诱因。经过几百例实践证明,林蛙病亡之诱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林蛙在生长周期中,养殖户为其营造的栖息条件、环境未对接林蛙生理变化和栖息习性。使林蛙新陈代谢出现问题,致使体内部分器官发生病变出现死亡。如我们常见的“糖尿病”,“糖尿病”一般是不会致人死亡,而是病发症会致人死亡,其原因是人胰岛出现问题,不能正常代谢,糖质全部从尿中排除,其它器官长期缺少糖之营养质,故会引发病发症。水是人类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人类是靠口做为主要输送通道把水送入胃,而后通过胃进行分解到血液,而后通过血液运输各器官组织等,以此保证人类身体各器官组织正常运转代谢。我们人类的肢体每日是要新陈代谢的,肤表如用

显微镜观察如网状,如果人类把肢体用油漆涂上,被涂处日久必会出现病变并影响整个身体和意识反应。如果我们人类长期补充不到水,体内各器官组织长期缺水,人类身体会不会发生病变致死亡? 林蛙身体所需水分主要输入通道是靠肤表真皮组织多细胞腺体因子核来完成。如果林蛙栖息地植被不理想或未设有净身保湿生态带。因林蛙皮肤正常代谢分泌出黏液,其有一定粘度,必会附粘土质颗粒,使肤表真皮组织多细胞腺体因子核不能正常吸收到水分,25个小时—32个小时真皮组织细胞因子核出现死亡,使体肤表皮组织不能正常发挥代谢功能,各器官无水补充。同时也必会造成林蛙不能正常呼吸(因林蛙皮下多微细血管网是起到林蛙气体交换作用。由于林蛙是从水生转化为陆生过程中的动物,虽具备有在陆地生活的肺,但肺的结构不发达,每日仅能为血液提供氧气约30%左右。所以,林蛙就需要皮肤协助进行呼吸,并分泌黏液保持皮肤湿润和正常代谢呼吸),免疫力下降逐步发生各种疫病,在因子残核维持林蛙一段生命后,约在2个月—3个月间林蛙将出现死亡,尤其在高温之季死亡明显。

第二个方面是林蛙在生长周期中,未有满足其营养饵条件,致使大量林蛙体内缺少多种营养而发生病变死亡。假定我们人类在生命周期中,长期仅食入一种食物,如白菜或鸡肉,那我们人类日久必会因缺少很多营养质而诱发体内部分器官病变。

第三个方面是经常对蛙体进行浸体消毒或对蛙圈消毒,使林蛙抗病能力下降,在节气和温差产生一定变化时,因体质虚弱出现大批死

篇五 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中国林蛙最新技术成果——朱志明

中国林蛙最新技术成果(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朱志明

针对目前众多林蛙养殖户利用稻田地圈养林蛙的特殊性,养蛙所采取不同防逃设施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一些林蛙养殖户因不同客观条件,使林蛙在越冬期出现较高死亡率问题。本院院长·首席专家朱志明近期亲自又研发成功了“人工圈养中国林蛙多功能移动墙”和“中国林蛙越冬多功能移动箱”两项成果。

一、成果意义:

解决广大稻农利用稻田地养蛙因地况的特殊性和正确选材定位问题;规范在稻田地里圈养中国林蛙所涉“防逃”、“防敌”、“饵料”、“越冬”技术与设施,降低成本,提高中国林蛙成活率。

二、成果名称:

1、人工圈养中国林蛙多功能移动墙

2、中国林蛙越冬多功能移动箱

三、研发背景:

1、针对国内部分林蛙养殖户蛙圈在雨季时,林蛙因圈内水位上升和流力,使林蛙从防逃墙顶部和墙下冲开的洞口处大量外逃突出问题;

2、针对国内林蛙养殖户林蛙场地天敌(鼠、蛇、鸟等)较多,给林蛙造成部分损失突出问题;

3、针对国内部分林蛙养殖户林蛙饵料不足,饵料成本过高突出的问题;

4、针对国内部分林蛙养殖户各自五花八门设置林蛙防逃设施材质和功效不理想之突出问题;

5、针对国内部分林蛙养殖户各自五花八门采用不同林蛙越冬设施,高成本及林蛙越冬死亡率突出问题

四、成果特点:

人工圈养中国林蛙多功能移动墙(如下简称“移动墙”) 1、如调整蛙圈面积或迁移,本“移动墙”可无损迁移;

2、在雨季时,如蛙圈进水,本“移动墙”可有效防水高为2米,并墙下基部牢固性较强,一延长米“移动墙”在每秒1立方米流量下不会冲开洞口;

3、本“移动墙”可抗7级风力和可抗1吨压力无变形;

4、本“移动墙”耐腐蚀性能强,无臭、无毒、耐高温、硬度大,强度高,耐老化,绝缘性能强,表面光洁,无裂痕,不开层,抗酸耐碱,抗压、抗冲击,抗冻。

5、本“移动墙”内外配有防鼠、蛇、鸟等自动灭敌和驱惊天敌的功能;

6、本“移动墙”内侧配有无需电源诱虫和保湿功能; 7、本“移动墙”安装方便,节约工时明显。

中国林蛙越冬多功能移动箱(如下简称“移动箱”)【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1、本“移动箱”在室内或室外可达到林蛙越冬所需零上1℃—8℃理想温度;

2、本“移动箱”一人可室内外灵活设置,无需在室内占用空间,

无需高成本砌筑越冬池;投取林蛙及管护方便,一人可管护20—50个“移动箱”。

3、本“移动箱”可延长或可提前使林蛙进入越冬休眠期。有效对接林蛙冬眠前和结束冬眠时理想温差,减少林蛙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4、本“移动箱”配有自动化排污、供氧、保洁、保温、恒温等等功能,一箱多用。不但可使林蛙越冬,又可冷藏食品或繁殖蝇蛆之用;

5、本“移动箱”具有恒温功能,夏季时,可实现林蛙几个月处在冬眠期保持鲜活。在5月—10月市场鲜活林蛙空档期时,可独供市场,确保卖价;

6、每箱可放越冬成蛙数量为 5000只—10000只;如幼蛙可放数量为30000—60000只。

五、产品研发现状:

目前样品已完成。防盗自动报警功能正在整改,其它功能均已达标与完成。近期将授权厂家批量生产。

人工圈养中国林蛙成果公报

08-A-067 解析国内部分圈养林蛙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 08-A-068 解析国内部分包沟散养林蛙回捕率低的主要原因 08-M-073 林蛙在陆地整个饲养周期如何保湿润肤新技术

08-M-074 半人工圈养林蛙1人管理百亩养殖圈低成本保湿新技术

08-M-077 半人工圈养林蛙立地条件植被及不同合理布局和不同品种选择在提高林蛙成活率和减少发病率的应用

09-M-079 半人工圈养林蛙成功三大关键之解析

09-M-080 雌蛙产卵后休眠槽的合理布局与应用

09-M-088 脱色与碱浸后的果树叶对雌蛙产卵休眠和对林蛙越冬方面的应用

10-M-090 林蛙圈饵料、栖息、作业一体台,孵化、育蝌、变态、栖息、防暑、越冬、回捕一体功能池及生态带、休眠槽在半人工圈养林蛙的应用

10-M-093 无声长效低成本保湿新技术

10-M-100 几十亩场地仅用百元低成本预防天敌(鸟)新技术 10-M-101 预防不同地敌(鼠、蛇、猫等)新技术

10-M-102 十字防暑洞在高温季节确保林蛙存活新技术 10-M-104 自动分离排污网在林蛙越冬方面的应用

10-M-105 半人工圈养林蛙不同季节习性变化直观辨别新法 10-M-106 林蛙与人类相同习性之解析

10-M-116 半人工圈养林蛙理想场地选址的条件

10-M-117 不同品系和所处不同栖息条件下林蛙辨别新法 10-M-118 不同饵料对中国林蛙益害之解析

10-M-119 无需保湿管自动保湿新技术【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10-M-120 林蛙存活极限测试报告

10-M-123 林蛙在高温生态极限测试报告 10-M-127 温控线在饵料自投方面的应用 10-M-131 中国林蛙不同疫病真正起因及预防 10-M-133 光束低成本诱虫新技术 10-M-137

10-M-138

技术

10-M-139

10-M-140

10-M-153

10-M-154

10-M-155

10-M-156

的原因

11-M-157

11-M-158

11-M-163

11-M-164

11-M-165

及对策 无需养殖苍蝇低成本育蝇蛆新技术 提高蝇蛆所含营养成分与辅助提高林蛙体质抗病新解析不能采用饲养黄粉虫做为养殖林蛙主饵的原因 半人工圈养林蛙幼蛙几种开口饵自繁低成本新技术 利用地气与结合消毒剂断层自然分子疫控新技术 林蛙红腿病、烂皮病真正起因及预防新技术 蝌蚪在饲养周期出现不同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解析采取用药液浸林蛙体肤消毒加速林蛙患病死亡变态幼蛙在饲养周期出现不同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圈养林蛙常见肤浅病至死亡的原因及预防新技术 林蛙越冬死亡不同原因及提高林蛙越冬成活率新技林蛙在全年饲养周期一次性投入低成本疫控新技术 采取对林蛙圈微淋保湿加速林蛙发病和死亡的原因

篇六 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人工养殖林蛙疾控透析——朱志明

人工养殖林蛙疾控透析

------朱志明

为使投资人了解对林蛙养殖疫控方面的常识,走出误区,现简析如下:

一、我本人观点不认同林蛙有病就使用消毒液进行疫控的原因: 1、按常理有病就治,不治就会使病情加重并至死亡,这点没错。但林蛙的习性和人类及其它动物习性是有根本区别的。一些林蛙养殖户在对林蛙疫控时,采取的是对蛙圈进行消毒,我认为此为无效自欺之法。大家都知道,对蛙圈消毒其主要目的就是灭掉蛙圈内有害菌,避免林蛙感染,造成林蛙患病死亡。我们每个人都可试验一下,当你对蛙圈消毒时,圈内的每只林蛙在意识上会主动把肚皮朝上配合你吗?会四肢展开让你把其体表上的有害菌灭净吗?所以,你对蛙圈消毒充其量疫控效果也就是对林蛙局部灭菌。在灭菌后几个小时,因蛙圈内的地表湿气在光合作用下,林蛙肚皮及四肢死角处所附着有害病菌必会死灰复燃。再者就是把林蛙圈用药液全位消毒或对无蛙空圈进行全位消毒,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林蛙在陆地栖息生长时,你不可能每几日就投入大量人财力并在消耗林蛙大量体能情况下把林蛙都捕聚一处而统一消毒······。你也不可能每几日又投入大量人财力把林蛙赶至另圈而对空圈消毒后不断反复让林蛙在消耗体能情况下没完没了的搬家。何况,对空圈消毒后,几日内空蛙圈内有害菌必会因地表湿度和光照等诸多原因有害菌又大量滋生。

如对林蛙不断的消毒,在短时间内杀灭其体表有害菌的同时,也

必会杀灭其有益菌,必会使林蛙抗体下降,如遇气候、温度及饵质等有所变化,林蛙必会出现体弱和应激反映,不能抗有害菌而不断而亡。 注:做为人类,为什么得了一次流感,有的人就会被感染,有的人就没有被感染上?为什么有的人吃了一次药病就会好,有的服多次药而不见好?主要就是每个人体内的抗体不同。

二、我本人的观点是采取源头控疫与利用有益菌自灭有害菌同步法进行科学低成本疫控,其方法与其利。

(一)、合理改善并达林蛙所需理想立地生态条件,从源头控疫。

(二)、针对地况落差及植被分布,合理设置自动保湿、有益菌管带(设置田字型),用有益菌自然消灭有害菌,从源头控疫。

(三)、有病必有因。所以,采取控源与菌生物相克结合法,方可实现疫控理想之效果,使林蛙不耗体能,实现可观出品量。 我们做任何一项产业追求的目标是效益最大化。如果对一只林蛙没完没了的投入人力、物力进行防治,按传统方法进行疫控,成本过高,效益必低。所以,做一项产业成功评定的真正标准是效益值。 大家可能都看过“亮剑”这部战争题材电视剧。故事情节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国民党晋绥军团长楚云飞对共产党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两军按军事教材摆开兵阵,正规化面对面干一场,不要整些什么游击战等等;李云龙说:你别管我使用什么战术,只要能打败你就是好战术。所以,大家在对林蛙疫控方面我认为,不管你采用何种方式对林蛙疫控,只要能控制林蛙疫病的发生,减少“人”、“财”、“物”的投入,并最终能提高林蛙成活率和出品率,获取可观的经济

效益,这样的疫控方法就是好方法。

篇七 朱志明林蛙养殖厂地
浅析中国林蛙不同模式与经济效益——朱志明

浅析中国林蛙不同模式与经济效益

------朱志明

因全国各地气候,各自场地、地质、地况和各自经济条件均不一。有的场地靠机场、有的靠石场、有的靠公路、有的靠河流、有的靠居民区、有的靠家禽养殖区、有的靠山、有的是水田、有的是旱田、有的场地土质含砂量不一、有的场地地下水位不一、地气也就不一、各自素质与经济实力不一、南北地域不同气候等等。所以,养殖中国林蛙应因地制宜,针对中国林蛙习性,科学的采取相对应养殖模式。各自的场地、地况不同,技术定位和养殖模式也就不同。养殖模式不同,资金投入和林蛙产量也就不同,效益也就不同。

我认为人工养殖中国林蛙不同养殖模式正确定位:

一、包山沟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人工辅助一些孵化、育蝌等方面,其它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自然条件让林蛙自行繁殖。此成活回捕率低,山地利用率和回报率低,管理难度大,有潜在不可抗力投资风险(火灾和人为投毒)。但优势是投资少,无需投入过多人力管护。每亩山地因植被、地况和管理等条件之不同,林蛙下山回归量差别较大,低的亩回捕林蛙量在几只左右,高的在十只左右,每亩山地经济效益约在几十元至百元不等。所以,此养殖模式可定性为野外粗放性养殖模式。

二、利用庭院菜地、户外农田地和大棚或者较平整地块,并且利用一部分自然条件采取互补共生半封闭套养中国林蛙。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防逃”、“防敌”、“防暑”、“立地”、“繁殖”、“疫控”、“保

湿”、“保饵”、“越冬”八项技术环节。饵料方面有一部分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取之自然昆虫,立地方面60%来源于自然,其它的方面为人工辅助。此模式林蛙成活回捕率和土地利用率及回报率较高,易管护,潜在投资风险小。具不同地况每亩地投资约1万元—5万元,并需要投入一定人力细心管护,每亩效益约在3万-15万元左右。所以,此养殖模式可定性为半人工养殖模式。

三、利用房舍和大棚,采取高标准全封闭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特点主要是全流程均为人工辅助,此模式林蛙成活率和土地利用率及回报率高,易管护,但技术环节要求高,并且设施投资和饲养成本较高。每亩养殖圈出品率和效益略高于半人工养殖模式。此养殖模式可定性为全人工养殖模式。

注:在条件不成熟的前题下,我本人建议广大林蛙养殖户先期不应采取全人工养殖模式,最好选择“半人工圈养模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852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