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小暖

| 述职报告 |

【www.guakaob.com--述职报告】

尘世小暖篇一
《尘世小暖》

尘世小暖篇二
《2014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徐汇二模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都城南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3、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5、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暇甚。 (《狼》)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孤蓬”喻指_________。(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了青山白水的美景。 B、颔联点明了送别友人的主题。

C、颈联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本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技》)

8、《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_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1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2分)

1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3分)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题)

①尼采曾经指出:“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土壤。”可见,母语是教育的基础。

②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③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精神生活的严肃态度。因此,母语学习有助于形成严肃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④母语能体现人的基本素养。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解用词和句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休养,因为修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⑤尼采说: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各民族都拥有优秀的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唯有从经典作品中去汲取养分,方能形成对母语的“高贵热情”。所以,我提倡,在各种媒体语言充斥耳目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让本民族的经典作品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15、第④段的“不修边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论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第②-④段的论证结构是___________式。(6分)

18、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②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A、著名翻译家资中筠女士虽然在英语方面造诣极高,却坚持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你的中文学到什么程度,用中文掌握了多少知识,就决定了你思维的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

B、国学大师钱穆说:“读十个字的中国诗,胜似读西方的一部哲学书。”

(1)________段更合适。

(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21分)

尘世小暖

顾晓蕊

①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腰,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

②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撞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说:“我走得太慌了。”

③不久后的一天,我倚窗而立,见她在楼下打扫落叶。她挥舞着大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金黄的落叶映衬着她瘦弱的身影,显得执著而清寂,让我莫名地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我整理出一摞旧报纸,然后喊她上楼,说:“这些报纸堆在地上挺碍事,你搬走吧,还可以换些零花钱。”她感激得连声道谢。那以后,我经常把一些旧报纸送给她。

④时间久了,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的爱人曾是公司的职工,因病去世,这对一个原本清贫的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公司为了照顾他们母子,同意让在乡下务农的她到厂里做清洁工兼看自行车棚,两间值班室成了她的居所。一晃十余年过去,她的儿子到建筑工地打工,且已娶妻生子。这时,90多岁的老母亲却又瘫痪在床。为了多挣些钱给老母亲看病,也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苦劳作。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在我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很好,很知足了。”

⑤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时,见她站在风里眺望。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说:“我今天从老家回来,给你背了半袋面,等了半天终天等到你了。”她又说:“你对我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给你点啥好,这是自家磨的玉米面,烧稀饭可香了。”

⑥那一刹那,仿佛有千万朵荷花在眼前盛开,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她没读过几年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她说不上来,但她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并把它当做一种感恩。这让我感到羞赧,我给予她的是舍弃的“旧物”,而她还报给我的是汗水凝成的“礼物”。我抱着那半袋面离去,如同怀抱着一颗沉甸甸的心。

⑦此后她不时从老家为我带来新鲜的蔬菜或甜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闲聊中,她得知我爱好写作,话语里更多了几分敬重。

⑧一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好,我记得了。”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得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在这座城市里,除了老公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她称呼我姑娘,留意到我的胖瘦,我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

⑨那天下班路过车棚,看见老人坐在大树下,怀里抱着孙女,一边拍一边轻轻地哼唱。阳光透过树隙散落一地斑斓,我缓缓地从她面前走过,两人相视一笑。恍然间,觉得有点像黑白老电影里面的场景,我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温馨的一刻。 (有改动)

19、第②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

20、第⑧段划线句“只觉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文中我和老人之间相识交往的具体事件有:(9分)

(1)我和老人在茶水间相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 (4分)

A、表达对老人的愧疚之情。 B、歌颂人与人之间真诚付出的美好

C、提醒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 D、赞美勤劳善良乐观感恩的品质。

三、综合运用(11分)

(一)根据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

最近,上海市统计局在本市16周岁及以上常住市民中展开了一次关于时间够不够用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尘世小暖篇三
《春回大地人间暖》

春回大地人间暖,绿染乾坤万物苏。时光似流水,一年又一年,一家团聚喜洋洋,为了平安过大年。

大年三十,辞旧迎新。爸爸正在贴春联,我一看大红色的春联贴在门楣上,真是喜气洋洋。我家邻居是个鱼塘养殖户,他家春联是“清波跳红鲤,绿水跃银鲢”,横批“年年有余”。真是妙绝了,我看着这一幅幅的春联,不禁有点心动了。于是想和爸爸对春联,爸爸欣然答应。我的上联是“欢声笑语贺新春”,爸爸不甘示弱,张口答到:“欢聚一堂迎新年”。我也不甘劣势,继续出击:“春花含笑意”。爸爸胸有成竹,立马反击:“爆竹增欢声”。我刚新学的几幅对联都用完了,只好举白旗投降了。春联还真是韵味十足,虽然输了,但是余兴未尽。

外面爆竹震天响,一刻也没有消停,好不容易等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还有十秒钟就是新的一年了,我们全家兴高采烈的开始倒计时:“7、6、5、4、3、2、1、0”厚重的钟声敲响了,崭新的一年到来了,“叮铃铃、叮铃铃„„”爸爸手机短信的铃声响起,打开一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祝您虎年大吉,虎虎生威。”哇,真不错,用对联写祝福短信别具一格呀。“还有更精彩的呢!”爸爸高兴的说。我迫不及待地翻看着,“欢欢喜喜过大年,财源滚滚富贵年,万事如意顺心年,吉祥如意平安年。×××祝您虎年行大运,工作如意。”„„看了这么多用对联串联的短信祝福,我也手痒了,不如发个短信给好友吧:喜气洋洋过虎年,虎虎生威迎新春,欢天喜地吉祥年,喜笑颜开幸福年。祝你在新的一年中像茁壮成长的松竹一样步步高升。

贴好了春联,吃完了年夜饭,看完了春晚,我信步走出屋外,新年的天空色彩艳丽多姿,烟花漫舞,欢声无限。真是“春满人间欢声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我沉浸在春联交织的美丽夜晚。

尘世小暖篇四
《2014年4月上海市各区县初三语文二模卷官方权威版之徐汇卷(含答案)》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4.4

请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26题。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人面不知何处去,。(《题都城南庄》)

2. (《望岳》)

3.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 (《陋室铭》)

5. 久之,(《狼》)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6.诗中“孤蓬”喻指(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首联描绘了青山白水的美景。

B.颔联点明了送别友人的主题。

C.颈联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本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

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节选自《口技》)

8、《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10、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 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 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 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

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

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

(选自《渭南文集》) ③②①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 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 客人不来拜访, 妻子不来相见。

1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填原文语句)(2分)

1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3分) ..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分)

①尼采曾经指出:“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土壤。”可见,母语是教育的基础。

②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

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

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③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

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精神生活的严肃态度。因此,母语学习有助于形成严肃对

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④母语能体现人的基本教养。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

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

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

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句法的正

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

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⑤尼采说: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

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

作品之中,唯有从经典作品中去汲取养分,方能形成对母语的“高贵热情”。所以,我提倡,

在各种媒体语言充斥耳目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让本民族的经典作品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15. 第④段的“不修边幅”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16.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4分)

17. 本文中心论点是,第②~④段的论证结构是(6分)

18.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②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A.著名翻译家资中筠女士虽然在英语方面造诣极高,却坚持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你

的中文学到什么程度,用中文掌握了多少知识,就决定了你思维的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

B.国学大师钱穆说:“读10个字的中国诗,胜似读西方的一部哲学书。”

(1) 段更合适。

(2)理由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21分)

尘世小暖

顾晓蕊

①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腰,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的一名

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

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

②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撞

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我走得太慌了。”

③不久后的一天,我倚窗而立,见她在楼下打扫落叶。她挥舞着大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

金黄的落叶映衬着她瘦弱的身影,显得执着而清寂,让我莫名地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我整

理出一摞旧报纸,喊她上楼,说:“这些报纸堆在地上挺碍事,你搬走吧,还可以换些零花钱。”

她感激得连声道谢。那以后,我经常把一些旧报纸送给她。

④时间久了,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的老公曾是公司的职工,因病去世,原本

清贫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公司为了照顾他们母子,同意让在乡下务农的她到厂里做清洁工兼

看自行车棚。一晃十余年过去,她的儿子到建筑工地打工,已娶妻生子,这时90多岁的老母

亲却又瘫痪在床。为了给老母亲看病,也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

苦劳作。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

很好,很知足了。”

⑤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见她站在风里眺

望。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说:“我今天从老家回来,给你背了半袋面,等了半天终于等到你了。” 她又说:“你对我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给你点啥好,这是自家磨的玉米面,烧稀饭可香了。”

⑥那一刹那,仿佛有千万朵荷花在眼前盛开,我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她没读过几年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她说不上来,但她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并把它当作一种感恩。这让我感到羞赧,我给予她的是舍弃的“旧物”,而她还报给我的是汗水凝成的“礼物”。我抱着那半袋面离去,就如同怀抱着一颗沉甸甸的心。

⑦此后她不时从老家为我带来新鲜的蔬菜或甜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偶有的闲聊中,她得知我爱好写作,话语里更多了几分敬重。

⑧一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好,我记得了。”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在这座城市里,除了老公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她称呼我姑娘,留意着我的胖瘦,我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

⑨那天下班路过车棚,看见老人坐在大树下,怀里抱着孙女,一边拍一边轻轻地哼唱。阳光透过树隙散落一地斑斓,我缓缓地从她面前走过,两人相视一笑。恍然间,觉得有点像黑白老电影里面的场景,我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温馨的一刻。

(原文有改动)

19.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描写,其作用是 。(4分)

20.第⑧段画线句“只觉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4分)

21.文中我和老人之间相识交往的具体事件有:(9分)

(1)我和老人在茶水间相撞

(2)

(3)

(4)

22.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4分) ...

A. 表达对老人的愧疚之情。

B. 歌颂人与人之间真诚付出的美好。

C. 提醒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

尘世小暖篇五
《2014上海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徐汇)》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4年4月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都城南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3、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5、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暇甚。 (《狼》)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孤蓬”喻指_________。(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了青山白水的美景。 B、颔联点明了送别友人的主题。

C、颈联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本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

记》)

(乙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

技》)

8、《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___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1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2分)

1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3分)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题)

①尼采曾经指出:“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土壤。”可见,母语是教育的基础。

②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③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精神生活的严肃态度。因此,母语学习有助于形成严肃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④母语能体现人的基本素养。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解用词和句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休养,因为修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⑤尼采说: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各民族都拥有优秀的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唯有从经典作品中去汲取养分,方能形成对母语的“高贵热情”。所以,我提倡,在各种媒体语言充斥耳目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让本民族的经典作品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15、第④段的“不修边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④段的论证结构是______________式。(6分)

18、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②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A、著名翻译家资中筠女士虽然在英语方面造诣极高,却坚持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你的中文学到什么程度,用中文掌握了多少知识,就决定了你思维的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

B、国学大师钱穆说:“读十个字的中国诗,胜似读西方的一部哲学书。”

(1)________段更合适。

(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尘世小暖篇六
《2014上海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徐汇)》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4年4月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都城南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3、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5、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暇甚。 (《狼》)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孤蓬”喻指_________。(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了青山白水的美景。 B、颔联点明了送别友人的主题。

C、颈联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本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

记》)

(乙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

技》)

8、《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___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1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2分)

1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3分)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题)

①尼采曾经指出:“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土壤。”可见,母语是教育的基础。

②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③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精神生活的严肃态度。因此,母语学习有助于形成严肃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④母语能体现人的基本素养。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解用词和句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休养,因为修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⑤尼采说: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各民族都拥有优秀的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唯有从经典作品中去汲取养分,方能形成对母语的“高贵热情”。所以,我提倡,在各种媒体语言充斥耳目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让本民族的经典作品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15、第④段的“不修边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④段的论证结构是______________式。(6分)

18、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②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A、著名翻译家资中筠女士虽然在英语方面造诣极高,却坚持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你的中文学到什么程度,用中文掌握了多少知识,就决定了你思维的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

B、国学大师钱穆说:“读十个字的中国诗,胜似读西方的一部哲学书。”

(1)________段更合适。

(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25992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