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

| 四年级 |

【www.guakaob.com--四年级】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练习1-7成语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成语释义

1.文思敏捷:写作时谋篇布局快,思路迅速形成并确定。

2.聪明过人: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超过一般人。

3.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4.一鸣惊人:比喻平时表现一般,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5.桃李争妍: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用以形容春色美丽。

6.后继有人: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8.以身许国:指立誓为国效命,临难奋不顾身。

9.碧血丹心:珍贵的热血,赤诚的忠心,常用以称颂为正义事业牺牲的烈士。

10.疾恶如仇:痛恨坏人坏事就根跟对待仇敌一样。形容正义感极强。

11.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

12.敢怒敢言:心里愤怒也敢讲出来。

13.忧国忧民:忧虑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14.横眉冷对:形容对敌人坚决斗争,决不屈服。

15.浩气长存:正大刚直的精神永远长存。

16.湖光山色:形容美好的自然风光。

17.人间天堂:指天下最美好幸福的地方。

18.明月清风:皎洁的圆月,清爽的微风。指摆脱尘世羁绊的悠闲生活。

19.桂子飘香:桂花散发浓香,形容仲秋佳景。

20.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于天的光色相连接,形容水域广阔。

21.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22.江山如画:形容自然景色像图画一样美丽。

23.鱼米之乡:盛产鱼和米的乡村,泛指农产富庶之地。

24.混沌不分:天地浑然一体,分不清楚。

25.昏天黑地:形容天地昏暗。

26.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27.开天辟地:比喻前所未有。

28.与日俱增:形容不断增长或增长速度很快。

29.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30.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

31.改天换地:指从根本上改变大自然,也比喻巨大变革。

32.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33.满腹经纶:形容人很有政治才能,也比喻很有才学。

34.学贯中西:对中国和外国都透彻地了解。

35.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36.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37.著作等身:著作多,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多。

38.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39.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

40.肝胆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见,赤诚相待。

41.开诚相见:跟人接触时,坦白直率。

42.同舟共济:同乘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

43.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需要说出来。

44.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45.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46.荣辱与共:一同承担光荣和耻辱。

47.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比喻关系密切,厉害相关。

48.春满人间: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形容充满生机的景象。

49.千帆竞发:许多船只争着出发前行,形容声势浩大。

50.万马奔腾:仿佛无数匹马奔腾跳跃。形容声势浩大、进展迅速的壮丽景象。

51.六畜兴旺:六畜指牛、马、羊、鸡、犬、豕。比喻养殖业兴旺发达。

52.五谷丰登:五谷指稻、黍、稷、麦、菽,泛指农作物。形容收成好。

53.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54.人寿年丰:人巷长寿,年成丰收。形容人民生活极其安乐、幸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二: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7_读读背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三: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7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7

学习目标:

本次练习的内容有五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处处留心: 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补上对联中的一个字,并说明补这个字的理由;第二部分是照样子对对联。

读读背背: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有8个词语,分成4组。它们有相同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第二部分是三副对联,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

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能写好“柔”“奥”“毕”这3个上下结构的钢笔字。 口语交际:这是一项以“如何用好压岁钱”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教育

学写毛笔字:本次练习立刀旁和右耳旁的写法,例字为“刚”“部”。 学习重点:

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一、 导入 二、

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根据自己积累的解词方法试着理解成语的含义 3.小组交流对成语的理解 4、多种方式读春联,交流理解 5、熟读、背诵 三、口语交际 1、导入

春节给压岁钱是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要过年了,长辈可能会给你一些压岁钱,你打算怎样使用这些钱?

2、学习提纲:

(1)、观察图画,从画面中人物的神态想象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 (2)、你是如何使用压岁钱的?

(3)、试写一篇合理使用压岁钱的建议书。 四、学写毛笔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四:2015年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7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五:四年级上册练习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六: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7》2015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七: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中成语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八: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九: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1老师,您好!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茁壮 衷心

理想 幸福

崇高 茁壮

二、根据课文填空。

1.浸透 心血 地北天南 飞速 涌起感情的波涛

2.智慧 塑造 春晖 闪耀 美好

三、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关键的字词,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①“铺设大道”和“架起金桥”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在说明教师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崇高,因为老师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

2、①老师,教学成果,教师的心血,学生。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但愿人长久

一、查字典,完成练习。

H HAO 白 7 洁白 洁白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上。

二、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次 八月十五 吃月饼 赏月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2、安静 弟弟你也在赏月吧,我好思念你。

3、兄弟 苏轼 苏辙

四、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写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请试着填写下列诗句。

1、登高处 少一人

2、一杯酒 无故人

3、存知己 若比邻

4、江南岸 照我还

五、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古诗两首

一、读下面的句子,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A A

2、B

3、B

4、A

5、B

二、读诗句,解释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1、①互相 和谐 铜镜 湖面

②宁静和谐

2、①半边 月影

②峨眉山上挂着半边月亮,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里,小船也在平羌江里一起流动。

3、①出发 驶向 思念友人 前往

②思念友人

4秋天

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望无际 金黄

晶莹 沉甸甸

温暖 弯弯曲曲

红红 美丽

二、按课文填空。

1、打滚 奔跑 香气 脚印儿

2、熟 消 低头弯腰 香了 牛儿羊儿

3、明丽 照耀 悄悄 珍藏 永远 微笑

三、读下面的诗句,揣摩带点词的意思,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1、苹果,玉米,葡萄,高粱,他们都成熟了。

桂花,菊花都盛开了,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2、这边是红色的苹果,那边是黄灿灿稻子, 远处是紫红的葡萄挂在树上 。 农民伯伯在田野上忙碌的身影。

3、苹果,葡萄,人。 苹果,葡萄成熟了。

四、下列词语是课文诗句中写到的事物,请将它们归成两类,再写几个同类事物的词语。

苹果 葡萄

橘子 香蕉

稻穗 玉米 高粱

大豆 麦子 土豆

5天安门广场

一、照样子写字。

瓦 式 央 宣

二、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几个积累的成语。

栋 缤 朽 锦

蓬荜生辉 花容月貌 闭月羞花 含苞待放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2、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广场 大花园 天安门广场热闹的气氛。

3、鲜花 彩灯 礼花 歌声 热闹

四、小资料

6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负”在字典上有这样几种解释:① 背(bēi);② 担负;③ 遭受;④ 亏欠,拖欠;⑤背弃,辜负;⑥ 失败。

负债累累( ) 身负重伤( )

肩负重任( ) 负荆请罪( )

不分胜负(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答案:④③②①⑥⑤

二、根据拼音,写字组词。

1、励 丽 厉

2、会 慧 绘

3、猎 列 裂

4、误 务 物

5、构 够 购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他被激怒后。

2、画第一自然段第2句话。把徐悲鸿比作骏马。 徐悲鸿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3、每逢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最后一句话。

4、衬托了徐悲鸿学画的艰难与决心。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力争做得完美。

7虎门销烟

一、根据拼音,写字组词。

1、力 历 厉

2、值 直 植

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句中的括号内。

1、如果„„就„„

2、因为„„所以„„

3、不仅„„还„„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分外是特别的意思。

人在在心情格外激动的情况下,对环境也有特别的感受,是移情。

2、分外壮丽 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3、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负的,是有骨气的。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时间:1839.6.3

地点:虎门寨

主要人物:林则徐

重要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辱的。

8泉城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练习7成语篇十: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1老师,您好!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茁壮 衷心

理想 幸福

崇高 茁壮

二、根据课文填空。

1.浸透 心血 地北天南 飞速 涌起感情的波涛

2.智慧 塑造 春晖 闪耀 美好

三、读下面的诗句,理解关键的字词,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①“铺设大道”和“架起金桥”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在说明教师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崇高,因为老师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

2、①老师,教学成果,教师的心血,学生。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但愿人长久

一、查字典,完成练习。

H HAO 白 7 洁白 洁白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上。

二、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次 八月十五 吃月饼 赏月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2、安静 弟弟你也在赏月吧,我好思念你。

3、兄弟 苏轼 苏辙

四、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写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请试着填写下列诗句。

1、登高处 少一人

2、一杯酒 无故人

3、存知己 若比邻

4、江南岸 照我还

五、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古诗两首

一、读下面的句子,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A A

2、B

3、B

4、A

5、B

二、读诗句,解释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1、①互相 和谐 铜镜 湖面

②宁静和谐

2、①半边 月影

②峨眉山上挂着半边月亮,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里,小船也在平羌江里一起流动。

3、①出发 驶向 思念友人 前往

②思念友人

4秋天

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望无际 金黄

晶莹 沉甸甸

温暖 弯弯曲曲

红红 美丽

二、按课文填空。

1、打滚 奔跑 香气 脚印儿

2、熟 消 低头弯腰 香了 牛儿羊儿

3、明丽 照耀 悄悄 珍藏 永远 微笑

三、读下面的诗句,揣摩带点词的意思,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1、苹果,玉米,葡萄,高粱,他们都成熟了。

桂花,菊花都盛开了,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2、这边是红色的苹果,那边是黄灿灿稻子, 远处是紫红的葡萄挂在树上 。 农民伯伯在田野上忙碌的身影。

3、苹果,葡萄,人。 苹果,葡萄成熟了。

四、下列词语是课文诗句中写到的事物,请将它们归成两类,再写几个同类事物的词语。

苹果 葡萄

橘子 香蕉

稻穗 玉米 高粱

大豆 麦子 土豆

5天安门广场

一、照样子写字。

瓦 式 央 宣

二、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几个积累的成语。

栋 缤 朽 锦

蓬荜生辉 花容月貌 闭月羞花 含苞待放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2、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广场 大花园 天安门广场热闹的气氛。

3、鲜花 彩灯 礼花 歌声 热闹

四、小资料

6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负”在字典上有这样几种解释:① 背(bēi);② 担负;③ 遭受;④ 亏欠,拖欠;⑤背弃,辜负;⑥ 失败。

负债累累( ) 身负重伤( )

肩负重任( ) 负荆请罪( )

不分胜负(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答案:④③②①⑥⑤

二、根据拼音,写字组词。

1、励 丽 厉

2、会 慧 绘

3、猎 列 裂

4、误 务 物

5、构 够 购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他被激怒后。

2、画第一自然段第2句话。把徐悲鸿比作骏马。 徐悲鸿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3、每逢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最后一句话。

4、衬托了徐悲鸿学画的艰难与决心。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力争做得完美。

7虎门销烟

一、根据拼音,写字组词。

1、力 历 厉

2、值 直 植

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句中的括号内。

1、如果„„就„„

2、因为„„所以„„

3、不仅„„还„„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分外是特别的意思。

人在在心情格外激动的情况下,对环境也有特别的感受,是移情。

2、分外壮丽 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3、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负的,是有骨气的。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时间:1839.6.3

地点:虎门寨

主要人物:林则徐

重要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辱的。

8泉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2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