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可数造句

| 一年级 |

【www.guakaob.com--一年级】

寥寥可数造句篇一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隐ni( ) juān刻( ) 恍hu( ) 发jiong( )

迸( )裂 蜷( ) 瞑( )目 颀( )长

2.造句:(2分)

⑴寥寥可数:

⑵喜不自胜:

3.填空(6分)

(1)少小离家老大回, 。

(2)海内存知己, 。

(3)沉舟侧畔千帆过, 。

(4) ,寒光照铁衣。

(5)《<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名著阅读(7分,第(1)题4分,第(2)题3分)

(1)、《水浒》中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请写出《水浒》中你最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2)、请将下面的人物和相关的故事用直线连接起来。

赵云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 威震当阳桥

诸葛亮 三打白骨精

张飞 单骑救阿斗

孙悟空 草船借箭

唐僧 西天取经

5.仿照例句写一句话。(2分)

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

6.口语交际。(2分)

张红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

李明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呀!”张红不好意思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李明的话言外之意是:

(2)、张红应该怎样说才得体?答: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空城计(节选)(11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

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

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

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

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

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

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

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7.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2分)

答:

8.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2分)

答:

9.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0.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2分)

11.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

启发?(4分)

答:

(二)(16分)

[甲]市长和女儿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盈盈地走过来:“爸,我想跟您请教

个问题。”“有什么事,就直说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

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马市长放下手中的茶杯,望着女儿

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确实挺差,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想到农村去,而这个

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合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

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乙]一个女市长的遗愿

她仰卧在床上,肩背被高高的枕头垫起,可依旧呼吸困难。她嘴张得老大,脸色惨白。

床前,静立着看护的人,大夫、护士、秘书、大夫、上小学的女儿芳芳及揣着笔记本的记者。

大夫俯下身仔细地听了她的心跳,然后,缓缓地立起身,抬腕看看表,向秘书投去一瞥,那

意思是极明白的。

难道她就这样地去了?真有点不敢相信。她本是精力充沛的女人。她还没有过45岁,在

中级领导层中,她是年富力强的。她担任市长两年多来,使这个小小的江滨城市发生不小的

变化:整洁的市容,翻番的产值,还有兴修那为人所不齿却一刻也不能疏忽的公共厕所„„

她为这个城市耗尽了心血。

她本不该这样早早地离去。倘若不是洪水陡涨,倘若不是堤坝决口„„

她要去了,就这样默默躺在自家的床上,室内,回旋着悲凉的哀思。

她却不肯瞑目,眯缝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这是一种寻觅和切盼之光。张着的嘴微微翕动,似有话语交代。

众人一阵迷惘。他们环视卧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却她的遗愿,以此慰藉这颗即将停止

跳动的心。

秘书递给她常年不离手的提包,那里面装有她批阅过的各类文件,她却依然瞪着眼。

大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睁着眼。

是想得到点闪光的言语吧,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却一无所获„„

大家失望了,谁能探索到这个市政府最高女官员的内心奥秘呢?

她的丈夫默默地将女儿引至床沿。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她脸上突然有了生气,垂着的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闭上眼睛,溘然①仙逝②了。

记者轻轻地为她放平枕头。这时,他发现枕头下面压着一个绿皮笔记本。大家打开一看,

里面是她的防汛日记,在最末的一页,醒目地记着一条: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

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扣己经脱落了两颗。大家记得,那天夜晚,女市

长倒在洪水中了。

泪,漫过众人的眼眶„„

[注]①溘然:忽然。②仙逝:登仙而去,称人死的婉辞。

12.甲乙两篇小说分别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分)

小说甲:

小说乙:

13.小说甲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出马市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

14.小说乙中加点词“翕动”的意思是“翕动”联系“寻觅”、“切盼”等

词,可揣测女市长此时此刻想说:“

”(请以女市长的口气,用第一人称表述)(3分)

15.品读小说乙中画线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①题目中“遗愿”指的是 ;(1分)

②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描写。(1分)

③这两段文字感人至深,请结合给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语,谈谈它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6.小说乙的情节高度浓缩在女市长临终前,同时还写了她在别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

请具体说说写这些事情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 (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期行( ) 舍去( ) 引之( ) 入门不顾( )

18、翻译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尊君在不?

19、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2分)

20、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2分)

三、写作(40分)

题目: 的我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诚实的我,幸福的我,成长中的我,渴望理解的

我„„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1-3略 4.(1)故事: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2)如鼓上蚤时迁 轻功上乘 善于偷盗;行者武 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呼保义(及时雨)宋 江,仗义疏财, 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5.略 6.(1)你只讲究个人卫生,不讲究公共卫生; ⑵对不起,我下次会注意的(或谢谢你的提醒,我下次会注意的)。

二(一)7.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8.由笑到疑到撤兵 9.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10.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11.略

(二)12.马市长不同意女儿下乡工作。女市长因抗洪殉职留下一个未能实现的遗愿。 13.马市长是一个身居高位,嘴上时刻谈着国家利益,实则自私自利的人。 14.一开(张)一合;略 15、16略。

(三)、17、约定 离开 他,指元方 回头看

18、略 19、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20、守信用、讲礼貌。

三、写作略

寥寥可数造句篇二
《选词造句解题过程》

关联词语,写一段以时间为主题的话。(80字以内)

A、一知半解 再接再厉 沥尽心血 与日俱增 训诫 持之以恒 健忘

B、如果……,那么…… 只有……,才……

建议:前两句选词,后两句选关联词语

解题过程:

1、总说结合“主题”:时间是无情的。

2、选用B组关联词语造句,对“时间是无情的”进行阐述:如果你不珍惜时间它,那么它就惩罚你。

3、选用理解的词语造句,继续阐述“时间是无情的”:

时间是无情的。时间是无情的。如果你不珍惜时间它,那么它就惩罚你。当你对它漫不经心时候,时间让你变得健忘,对知识的掌握只能一知半解。

修辞手法,写一段以时间为主题的话。(80字以内)

A、一知半解 再接再厉 沥尽心血 与日俱增 训诫 持之以恒 健忘

B、对比 比喻

建议:前两句选词,后两句用修辞手法

1、总说结合“主题”:时间是无情的。

2、选用B组关联词语造句,对“时间是无情的”进行阐述:如果你不珍惜时间它,那么它就像流水般在你身边悄悄流逝。

3、选用理解的词语造句,继续阐述“时间是无情的”:当你对它漫不经心时候,时间让你变得健忘,对知识的掌握只能一知半解。

时间是无情的。如果你不珍惜时间它,那么它就像流水般在你身边悄悄流逝。当你对它漫不经心时候,时间让你变得健忘,对知识的掌握只能一知半解。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不能不珍惜、把握它啊。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父亲或母亲的话。(80字之内)

任劳任怨 黯淡 寥寥可数 心痛如割 博学多识 精打细算 文绉绉

1、总说结合“主题”:我的母亲很令我们敬佩。

2、选用理解的词语造句,继续阐述“母亲的令人尊敬”:在这个不太富裕的家里,她精打细算地维持家庭,任劳任怨照顾我们兄妹的生活。

3、选用修辞造句,对“我爱我的母亲”进行阐述:望着母亲沧桑的脸,想着自己幸福的生活,我不禁落下了泪水。

4、从下面A、组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写父亲或母亲的话。(80字之内)

A、任劳任怨 黯淡 寥寥可数 心痛如割 博学多识 精打细算 文绉绉

B、如果……,就…… 只有……,才……

1、总说结合“主题”:我的母亲很令我们敬佩。

2、选用理解的词语造句,继续阐述“我的母亲很令我们敬佩”:在这个不太富裕的家里,她精打细算地维持家庭,任劳任怨照顾我们兄妹的生活。

3、选用关联词语造句,对“我爱我的母亲”进行阐述:望着母亲沧桑的脸,我暗暗发誓:如果我长大有为的话,我就一定要让母亲每一天都过着幸福自在的日子。

寥寥可数造句篇三
《造句练习》

寥寥可数造句篇四
《舍己从人,寥寥可数-藏头诗》

舍己从人,寥寥可数

舍下烟萝通古寺, 己公己公道如此。 从事经年不复归, 人画竹梢死羸垂。 寥寥缺月看将落, 寥寥缺月看将落。 可怜春半不还家, 数家砧杵秋山下。

寥寥可数造句篇五
《美丽的南沙群岛》

寥寥可数造句篇六
《中考选词造句题型》

1、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

写小草景象的话。(80字之内)

密密匝匝 蘑菇 喜不自胜 人迹罕至 玲珑剔透 幽径 绵延 嘈杂

院子里,墙角下,铺满了密密匝匝的小草 ,嫩嫩的,绿绿的。草丛里,小蘑菇们也不甘寂寞了,打开一把把玲珑剔透的小伞,喜不自胜地比起美来。这时,整个院子里热闹起来了。

2、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以时间为主题

的话。(80字以内)

A、一知半解 再接再厉 沥尽心血 与日俱增 训诫 持之以恒 健忘

B、如果……,那么…… 只有……,才……

出的音符,只有用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组成一个个动听的和弦,谱出了一曲华彩的乐章,

在我们记忆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排排深深浅浅的足迹。

3、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

写某一位运动员的神态性格的话。(80字之内)

从容不迫 充沛 雄赳赳 更胜一筹 锋芒毕露 叱咤风云 鹤立鸡群

头黑发,高个子,身材匀称。他说不上很漂亮,但是五官端正,从他眼睛里可以看出他是个

从容不迫、精力充沛的年轻人。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

写父亲或母亲的话。(80字之内)

任劳任怨 黯淡 寥寥可数 心痛如割 博学多识 精打细算 文绉绉

挫折,是谁在我哭泣时带来轻轻的安慰?是我那任劳任怨的母亲。她不是博学多识的学者,日常生活中和我也只是寥寥可数的几句对话,但她的眼睛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注着我的一切。

5、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以幸福为主题

的话。(80字以内)

A、兴高采烈 知足安命 唾手可得 毫不犹豫 亢奋 教诲 恪尽职守

B、要是……,那么…… 既……,又……

曾几何时,我们兴高采烈地偎依在父母的怀中,聆听世间美妙的话语;曾几何时,我们

漫步在林中小路,知足安命地感受着自然给予的恩赐。其实生活中的点滴都能成为我们幸

福的源泉,要是此刻喝着牛奶晒着太阳,那么也是一种惬意的幸福啊!

6、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大

海景象的话。(80字之内)

澎湃 浩浩荡荡 梦寐以求 喧腾 诱惑 波光明灭 高深莫测

我第一次看到梦寐以求的大海。它比我想象中的大海不知要大多少倍,海水就像天色

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可是一会儿,蓝色的海水却涌起澎湃的浪花,

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往远处望,天和海连在一起,浩浩荡荡,没有边际,一片茫茫。

7、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神态的话。(80字以内)

A、忍俊不禁 神通广大 滑稽 忧心忡忡 自欺欺人 矜持 彬彬有礼

B、不但……,而且…… 要么……,要么……

街上那个小丑的表演可真引人注目。他不但表情滑稽,让你忍俊不禁,而且神通广大。这不,突然从袖口变出一朵玫瑰递到你的面前,让你惊喜不已。

寥寥可数造句篇七
《寥寥可数,压良为贱-藏头诗》

寥寥可数,压良为贱

寥寥兰台晓梦惊, 寥寥兰台晓梦惊。 可怜濯濯春杨柳, 数茎霜鬓已惊秋。 压破岚光半亩馀, 良夜羽人弹此曲。 为君秋夜捣衣裳, 贱贫骄物贫终在。

寥寥可数造句篇八
《寥寥可数,俗不可耐-藏头诗》

寥寥可数,俗不可耐

寥落衰红雨后看, 寥寥一水镜中山。 可怜濯濯春杨柳, 数崧条B渚。 俗人相访若为通, 不知谁送出深松。 可怜离别谁家子, 耐可乘流直上天。

寥寥可数造句篇九
《2013.12月七年语文月考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3分)

A.旌旗(jīng ) 城铺(pù ) 山岚(lán) ...

B.石碣( jíe ) 瀑布( bào ) 恍惚(hū) ...

C.模仿(mï ) 脆弱(cuì ) 抽噎(yē) ...

D.沙哑( yǎ ) 卓越(zhuï ) 荒漠(mî) ...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 (3分)

A.隐匿 谨慎 远循 神鬼莫测 B. 瞑目 镌刻 酝酿 力倦神疲

C.恍惚 过隐 牢骚 书声琅琅 D. 嘟囔 眯缝 碗橱 寥寥可数

3、选出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 ( ) (2分)

A.笑容可掬 (双手捧着) 无不骇然 (惊惧的样子) ...

B.力倦神疲 (累) 身材颀长 (身体高) ...

C.弃城而走 (走开) 孔武有力 (勇敢) ...

D.悉意经营 (尽心尽意) 卓越人物 (非常优越,超出一般) ....

4、读下边四则一句话评论,在横线上分别填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书名。(4分)

① 《》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②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③《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④ 《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由胜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5、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2分)

⑴ 我们顺利地按照张师傅交给的方法,排除了故障。

改正:

⑵ 母亲那勤劳的身影和谆谆教导,永远回响在我的身边。 改正:

6、默写填空。 (5分)

⑴海内存知己,。

⑶少小离家老大回,

⑷《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7按要求仿写下列句子。 (4分)

⑴ 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仿句:

⑵ 不增删,不更改下面一句话的任何一个字,写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 原句:他想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红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 改句: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

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二、阅读 ( 45分)

㈠阅读下文,做文后题。 (12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再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9、本文选自笔记小说集《》,作者。 (2分)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3分)

⑴ 去⑵委⑶ 顾

⒒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3分)

⒓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理由要充分) (4分)

。 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留在我心底的眼睛

今天的少年,不会知道那时候„„那时候,是1966年的8月。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卷起了“横扫一切”的风暴;谁也不知道这风暴将要刮到什么时候。许多人睡下的时候还是个革命者,醒来却成了“反革命”。亲人不再相认,同志间不再有真诚。疯狂、颠倒,整个社会混乱了,人的心也倒悬起来。

那时候,我是个27岁的青年,在大学里教书。可我却不明不白地成了“反革命分子”。在这风暴刚刚腾起的时候,我就被列为“横扫”的对象,挨了无数次“批斗”。我不知道为什么,别人也不知道,连同那些批斗我的人。他们说我是“漏网右派”,但是,我怎样的“右”法,又是怎样“漏网”的,谁也说不清。

我的心充满了迷惘和痛苦。但我却因此而出了“名”。当我的名字被大大地写在纸上倒挂而又划上红×的时候,当我被拽到台上被人扭起手臂弯腰低头的时候,我在学校和宿舍区是个妇孺皆知的“名人”。人人远离我,仿佛我是个传染病患者。

当批斗者也玩腻了的时候,我被打发去拔草,从晨至昏,蹲在热地里拔草,是难受的,尤其是心里难受的时候。

一天中午,太阳正毒。我蹲在校园的铁栏墙边拔草,铁栏外,是一条通往近郊农村的小道。小道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骑车的,步行的,凡看到我们这些拔草者,都会停下来,或者默默地看一阵,或者高声地讽刺,低声议论一番。我以为这是种污辱,我的心淌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铁栏外站了一群小学生。他们是去参加义务劳动,还

是劳动归来,我说不清。也许,他们是列席参加了一次“批斗反革命分子”大会归来。

他们站在铁栏外,指手划脚地议论我们,用最纯洁的心诅咒我们,还有几个男孩子用土块、小石头砸我们。

我不能违犯“纪律”离开铁栏杆。我只有忍受那咒骂、那石块,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坍了,四周是一片黑暗。假如连纯洁的孩子都疯狂了,生活还有什么希望。⒕

就在这时候,一声轻轻的、甜甜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叔叔!”我抬起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站在铁栏外面对着我。她乌黑的短发下有一双明澈的眼睛,清秀的脸颊上滴着汗水,手里捏着两根冰棍儿。

“叔叔,给!”她把一根冰棍儿从铁栏外伸过来,两只眼里全是真诚和期待。

周围的孩子们哄地发出一片嘲笑和指责。她连头也不回,只是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期待地望着我。

在我从睡梦中被人拉起推到学校的时候,在我被草绳捆住,头上被罩上厕所里的便纸篓的时候,我没有一滴泪,这时候,我却止不住泪水了。我的泪泉被一个小姑娘的心捅开了。 .

我不敢吃,也实在不愿吃那根冰棍儿,这将会给那个小姑娘带来灾祸。我抬起泪眼凝望着她。她却固执地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周围一片寂静,那些哄笑的孩子们也噤了声,所有的人都看着她,连同那些过路的人。

小姑娘也凝视着我,给我以鼓励和安慰。我终于忍不住,伸过头去,咬了一口那冰凉、甘甜的冰棍儿,然后,伸出脏手,捏住那冰棍儿,把它递给一位现在已经告别这个世界的历史学老教授。那老教授也泪眼模糊,抖颤着手接过这孩子最珍贵的赠予。

当我再回过头来的时候,那小姑娘已经走了,只有她洗得褪色的蓝布上衣在小路上飘摆„„啊,你这清秀的小姑娘,你的姓名我不曾知道,但是你的爱心,你的正直,你的透澈的眼睛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使我度过了那疯狂、颠倒的岁月。我永远感谢你。

也许你今天已经步入中年,成了国家的栋梁;也许,你早已经把这件小事遗忘。可是,你的那双眼睛永远留在我心底,它将伴随我走完生命的路程。

⒔第一自然段提及的“暴风”使当时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⒕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3分)

⒖当小姑娘“固执地伸着那只拿冰棍的手”时,“周围一片寂静,那些哄笑的孩子们也噤了声”,请问是什么力量改变了周围人们的态度? (3分)

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我的泪泉被一个小姑娘的心捅开了”一句中加点词的表.

达效果。 (3分)

⒘请用“也许„„,也许„„,可是„„”造句。 (照抄原文不得分) (3分)

⒙本文刻画小姑娘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

㈢阅读《夏之韵》,回答问题。 (15分)

、 (一)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⑤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四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⑥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薄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⑦夏天到了。

寥寥可数造句篇十
《寥寥可数,寻事生非-藏头诗》

寥寥可数,寻事生非

寥落衰红雨后看, 寥寥一水镜中山。 可怜楼上月裴回, 数骑渔阳探使回。 寻花思作杏溪期, 事主荣亲代所稀。 生还北阙谁相引, 非织不衣贤者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xue/17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