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凿凿造句

| 名校街 |

【www.guakaob.com--名校街】

言之凿凿造句篇一
《全国100所名校一轮复习词语卷(二)》

全国100所名校一轮复习词语卷(二)

77、相敬如宾

【释义】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夫妻间。

【同义词】 举案齐眉 琴瑟之好

【反义词】琴瑟不调 分钗破镜

78、不屑一顾

【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出自】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示例】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悍都然~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八回【近义词】不足挂齿、嗤之以鼻

【反义词】刮目相看、举足轻重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蔑视、轻视

79、酒囊饭包:

【解释】讥讽无能的人,只会吃喝,不会做事。

80、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解释】比喻提出多次要求或者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81、张冠李戴

【解释】帽子。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破绽百出、似是而非。

【反义词】 无可非议、毫厘不爽 、对号入座。

【歇后语】张三的帽子给李四

82、弹冠相庆

【解释】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宋 苏洵 《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示例:蒋光慈《乡情集·乡情》诗:“农民协会封闭了,豪绅们又重新~。

近义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额手称庆 反义词:如丧考妣

辨析:“弹冠相庆与“粉墨登场”区别在于:~比喻作好做官的准备;多指坏人准备上台。“粉墨登场”常用于演员上演或官吏上任。

83、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释义】 指抓住了小的,却把大的给丢了;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主要的给忽视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84、无伤大雅

【解释】: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指雅正、文雅大方。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出自】:秦牧《“果王”的美号》:“就是甜味,也各具特色,有些是蜜糖般甜,有些是在甜中略带一点轻微的,“无伤大雅”和酸味。”

【近义词】:无关大局、无足挂齿

【反义词】:损伤根本、元气大伤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85栉风沐雨

【解释】: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自】:《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示例】:~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近义词】:餐风露宿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86、捞稻草

【解释】快要淹死的人,抓住一根稻草,想借此活命,比喻在绝境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

87、耿耿于怀

【解释】耿耿: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示例】同学之间应团结互助,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

【近义词】牵肠挂肚、念念不忘、铭心镂骨

【反义词】无介于怀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忘怀的事

88、七手八脚

【解释】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语法】作状语;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89、摸石头过河

【解释】 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

摸着石头过河--稳当些。(歇后语)

摸着石头过河-稳稳当当。(歇后语)

摸着石头过河--步步稳妥。(歇后语)

告诫大家做事不要盲无目的的做.要把路和事预先做好准备再做,不要不懂硬做, 这样只会失败

90、胸无城府

【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出自】《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近义词】胸无宿物、心口不一、光明磊落

【反义词】心怀叵测、居心不良、笑里藏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全无心机

91、生灵涂炭

【解释】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自】《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近义词】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反义词】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92、胡言乱语

【解释】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

说短,一个胡言乱语。虽然如是,且放过一著。”

【示例】你则管哩便~,将我厮花白。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

【近义词】胡说八道、无中生有

【反义词】有凭有据、有条不紊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形容说话没根据。

93、无足轻重

【解释】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出自】冯德英《迎春花》第四章:“这次清算对蒋殿人来说真可谓牛失毛,无足轻重。”

【近义词】无关宏旨、无关大局、无关紧要

【反义词】举足轻重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事、物。

94、南辕北辙

【解释】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95、泥沙俱下

【解释】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辨析】泥沙俱下和“鱼龙混杂”都可用于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不同在于①泥沙俱下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鱼龙混杂”;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小。②泥沙俱下偏重在“俱下”;即一起来;“鱼龙混杂”偏重于“混杂”。③泥沙俱下还有其本意;“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块流下来”;“鱼龙混杂”没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人或事物

【近义词】滥竽充数、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96、跑龙套

【解释】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97、身体力行

【解释】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98、言之凿凿

【解释】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近义词】千真万确、无庸置疑、铁证如山

【反义词】捕风捉影、空中楼阁、水中捞月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形容说话有根有据

99、墙内开花墙外香

【解释】墙里种的花,在高墙之内平平无奇,不受欢迎,但幽香却传到墙外,给人美好的感受,让人无限向往。

〔1.〕比喻人才或技术发明等不为本处重视而流誉他处。

〔2.〕比喻人做出了成绩,内部还不知道,外面人倒先知道了。比喻成绩不受本部门重视,却为其他部门赏识。

〔3.〕引申为某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

100、呕心沥血

【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

艰苦。

【出自】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示例】~,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臧克家《老舍永在》

【近义词】煞费苦心、挖空心思

【反义词】无所用心、粗制滥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01、风云际会

【解释】风云:比喻难得的机会;际会: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出自】《周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汉·王充《论衡·偶会》:“良辅超拔于际会。”

【示例】盖圣上既奉天运承了大统,天下闺中自应广育英才,以为辅弼,亦如古之八元、八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近义词】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反义词】:狭路相逢、冤家路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能人遇到机会

102、无事不登三宝殿

【解释】“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比喻没事不上门。

103、相反相成

解释】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出自】《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示例】“诗教”原是“温柔敦厚”,宋人又以“无邪”为“诗教”;这却不是~的。 ◎朱自清《诗言志辨·序》

【近义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104、美不胜收

【解释】胜:能够承担或承受。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至于投诗赠歌,充盈箧笥,美且不胜收矣,俟录专集。” 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惟鱼之一物,美不胜收。”

【造句】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近义】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反义】不堪入目 、丑陋至极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褒义词。

105、流水账式:

【解释】即简单交代事情经过,无描写,无抒情。

原指每天记载金钱或货物出入的、不分类别的账目,也指记流水账的帐簿。

指写文章时,比喻不加分析罗列现象的记叙或记载。

106、温情脉脉

【解释】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

【出自】宋·辛弃疾《摸鱼儿》词:“千金曾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示例】总之,资本主义制度把无数家庭的~的气氛都给败坏了。 ◎秦牧《衰老》

【近义词】含情脉脉、柔情脉脉

【反义词】冷若冰霜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带讽刺意味

107、喜结金兰

【解释】就是指朋友交情深厚。也指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108、若即且离

【解释】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后生在后边跟随,若即若离,并不言语。”

【示例】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近义词】敬而远之、貌合神离

【反义词】:亲密无间、亲如骨肉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

109海市蜃楼

【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自】《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示例】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好不热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近义词】空中楼阁、子虚乌有、虚无飘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10、听风就是雨

【解释】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还可以用来比喻那些一听到什么事就跟着咋呼,没有个人主见,人云亦云。本来没多严重的事说的特邪呼的这类人。

111生机盎然

【解释】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近义词】生意盎然、生机勃勃 反义词:老气横秋、死气沉

112、有形有声

【解释】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113、追名逐利

【解释】追求功名和利益。

114、杳无音信

【解释】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出自】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示例】孔明一去东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近义词】杳无消息 【反义词】:指日可待【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15、脱颖而出

【解释】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出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示例】经过艰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

【近义词】崭露头角 【反义词】:深藏若虚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11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解释】一句俗谚,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

言之凿凿造句篇二
《应用写作》

一、应用写作的主要特征

应用写作,首先是写作。所以,它具备写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例如,写作具有个体性,写作活动受写作主体个性的支配;写作具有实践性,只有经过写作实践才能把写作主体的思维物化;写作具有创新性,作品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创造了前人没有提供过的作品;写作具有综合性,作品是写作主体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写作具有系统性,文章的写作不仅基于写作课题(材料、主题等),而且不容忽略写作受体(读者)的参与和制约等等。除了具备这些写作的基本特征之外,应用写作还具有它自己独有的一些特征:

(一)目的对象的明确性

写文章要考虑写给谁看,既具有一定的对象与目的;文学写作是这样,应用写作也是这样。但就对象、目的而言,应用写作更具明确性。就文学创作而言,其对象只是一个笼统的范围,并不十分固定,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对读者对象并无明显而不可动摇的约束力。而“一定的对象”对应写作而言,意味着有明确的范围、特定的读者。它是为明确的对象特意而写的,如日常书信、公文中的请示等,写给某某人,一定得由某某人看。应用写作具有更为明确的目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应付日常生活。例如,撰写自荐求职信是为了向对方展示自我,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撰写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介绍、推销自己生产的商品;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专利权,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等等。

(二)文章内容的真实性

应用文体在内容上,要求事实完全真实可信。文学写作可以虚构,它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而应用写作则必须追求实施的真实,即反映客观事物时应当是如实、客观的。

如实,就是实事求是,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可无中生有、无事生非,不可添枝加叶、添油加醋。“假”“大”(三)文面格式的规范性

一般写作只有体裁上的区别,而在同一体裁中,写作成果却是千姿百态的,文面格式是不允许雷同的。应用写作则不然。它有其特殊的文面格式要求,甚至还有习惯用语。例如公文要先列发送机关,书信须先写上收信人的称呼。即使是表示称谓,在不同的应用文体中————如书信、祭文中——不但用语各有所定,安排的方式也各有所定。这些格式和习惯写法的产生,最初就是为了应用方便,阅读起来醒目、清晰。以后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约定俗成,逐渐定型化,终于成为应用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征。

(四)文体风格的质朴性

应用写作是直接处理事务、工作的,要做到准确、鲜明,必须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应用写作通常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无论叙述、说明,还是议论等都力求干净利索、直截了当,不能拖泥带水,不要啰嗦繁复,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遣词造句,追求朴素质直,力避虚文藻饰。古人云,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这用于应用写作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五)流通运作的时效性

应用写作总是针对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工作而发的,问题不是已经摆在面前亟待解决,就是不就即将出现,必须未雨绸缪,预作考虑。写作与实际处理紧密相关,当然非“席不暇暖”。古代诗人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只能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而应用文书常常具有“御前文书,不得留铺”的特点。不在限期内把事务办好,将直接影响信息的流通,妨碍实际工作效率的提高,甚至铸成极大的工作失误。

二、应用写作的语言特点

应用写作是一种实际写作,是为了处理、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写作活动,因此特别要求语言的准确、严谨、庄重、平实、规范、简约,因为这涉及到如何正确地按照所表述的文字理解并进行具体的工作的问题。

(一)准确、严谨

应用写作语言是否准确、严谨,主要体现在用词准确、符合逻辑、符合事理三个方面。

1、用词准确

(1)词语限定要恰当。所谓恰当的限制,是指在该有限定时,就要有限定词;不该有限定时,不要随意加限定词。比如某部门制发一份批评性通报,标题为《关于司机某某开车去杭州的通报》,由于表述不周,就令人费解。如果在“开车”前加上“私自”、在“杭州”后加上“旅游”这两个限定词,意思就明白了。这是由缺少限定词而造成的语言表达的不严谨,进而导致意思的不准确。还有一种是由多余的限定而产生的问题。比如某机关就廉政问题作出规定,严禁党政机关干部以任何形式收取钱礼,规定中有这样的条款:“不该收的钱礼要坚决拒收……”,言下之意,似乎还有“该收的钱礼”,这就给反腐倡廉工作添了麻烦。

(2)词义轻重要注意。汉语词义丰富多彩,词义微妙多变,同义词、近义词不少,动词十分活跃。因此要正确用词,就必须反复推敲、辨别和掌握与词之间的差别,找出最符合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的词。不如某厂的一份工作总结中写道:“自从采取经济处罚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举的办法制裁了一些违反劳动纪律的员工后,厂内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迅速减少”。在这句表述中的“制裁”一词,显然用的过于严重,换成“处理”要合适些。

(3)词义褒贬要分明。在词汇中,词除了有语义轻重外,还有感情色彩的不同。选择具有恰当的感情色彩的词,不仅是为了表现生动,也是为了表义准确。比如“‘九.一八’以后,,与“控制”是近,,就把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厌恶感情准确地表达了出来,若用“控制”,句义就大不一样。

2、符合逻辑

所谓符合逻辑,就是语言表述要与事理相符合,不能有歧义,推理要恰当。

(1)符合事理。比如:“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劳动节里,我们在镇党委书记李立关的陪同下,来到了这个村的第二生产队。”这句中“生产队”就是不符合事理的表达。因为现在的农村已没有生产队,代之而起的是“村民组”。不符合事理的表达,往往会给人以不真实,不认真,办事不周的感觉。

(2)不能有歧义。比如在报纸上经常会读到这样的招聘广告:“学历:大专以上,硕士生优先。”这里是否包含大专生?想要获得这个职位的大专生就要费一些脑筋了。这样的表述自然谈不上准确、严谨。

(3)推理要得当。比如有这样一个句子:“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他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前面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后面只出现了一个方面的结果,显然推理不当。

3、符合事实

所谓符合事实,即语言的选择要与实事相吻合,力求反映实际情况。比如,写总结时,某单位在某段时间内取得的成绩,是“很大”、“较大”,还是“一般”,在选词时,再三斟酌的就不仅是词语本身,而更为关键的是实事究竟是怎样。又比如,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对某产品的销售状况言之凿凿,充满乐观,但实事却是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年滑坡,这样的表述再生动,也谈不上准确、严谨。

(二)庄重、平实

文章有不同的规范样式,文体的不同也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应用文体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一般不需要运用“文学笔法”,不必运用描写、抒情的表现手法;语言表达力求信实客观、雅正不俗,通常不用口语和俚语,不用深奥古僻的词语,不用或极少使用积极修辞法。总体上讲应用文体具有庄重、平实的语言风格。

1954年,中国政府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五项基本原则:国与国之间必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试想若将这段表述为“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你不要欺负我,我也不来惹你;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你我之间是平等的;咱们井水不犯河水”,虽然意思也差不多,但由于使用了口语、俚语,词语中充斥了一种随意与不规范,失去了行文的文雅与严肃,因而会从根本上丧失它作为外交文书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三)规范、简约

应用文体的实用性,决定了它在语言运用上的某种规范和简约的特点。正如实际的社会生活一样,有些是属于常年来人们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律,随意打破它,就会影响特定的格调气氛,从而影响实际的效果。例如:在一次追悼会上,因主持人误认“默哀”成“难过”,便让大家“难过三分钟”。此话一出,现场有人忍俊不禁,悲哀肃穆的气氛为之荡尽。从语言的特定角度看,问题的症结主要在打乱了特定环境中语言运用的气氛,而这种“特定”性,即是我们所讲的“规范”。

下面是一份学生的请假条:

校长先生:

我惭愧地提起笔,写信给您。

昨天,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本来烈日当空,不料走到中途,突然却下了一场大雨,我不能及时避雨,妈说我着凉了。我暂时不能到学校来上课了。希望过两天之后,我能够痊愈,就回校补课。而且,今后我就要更认真地做早操了。现在,妈妈叫我向学校请假两天,希望你能够给我批准。

学生某某某谨上某月某日

从应用文体语言表述须规范、简约的要求看,很显然,这是一份充斥了许多不必要的信息、表述啰嗦、违反语体常规的请假条。

一般来说,应用写作的语言在把事情说清楚的前提下,愈简单愈好。比如“地质勘察队非常希望各民族人民予以帮助,现在特地发布以上各项规定,切不要轻信谣言,阻碍勘察队正常的工作”的表述中:“非常希望”可以简化为“切望”;“现在特地”可以简化为“现特”;“切不要”可以简化为“切勿”。

应用文写作·函

[概念解说]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关于XXX的函”。

2、主送机关。

3、原由。

4、函告的事项。

5、结语。

[范例参考]

关于鄂穗两地携手联合打捞“中山舰”的函

湖北省人民政府:

现沉于长江金口赤矾山江底的“中山舰”,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历史文物,尽快将“中山舰”“保卫大武汉会战”时被日军炸沉。尽快打捞“中山舰”,使其重展英姿,是一件深得海内外同胞和两岸有识之士拥戴的义举。这对于充实完善中国现代革命史文物,并重现其历史价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大业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由于“中山舰”在广州的时间长达21年,且围绕“中山舰”的几次主要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广州。因此,“中山舰”是把广州建设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史教育基地,向广州、全国乃至海内外同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可缺少的文物。近几年采,广东省、广州市人大、政协、民革,黄埔军校同学会中的不少代表、委员、成员,各界有关专家学者、人民群众,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向广州市政府采电来函。希望广州市政府主动与贵省联系章一起尽快组织打捞“中山舰”,并进行修复和陈列。为此,我们经过认真研究。提出由两地政府本着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态度,协商联合打捞,修复。展出的办法和有关问题。

专此函达,请答复。

广州市人民政府(盖章)

XX年x月X日

应用文写作·会议纪要

[概念解说]

会议纪要是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会议纪要不同于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对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适用。

[格式内容]

1、标题。由“会议名称+会议纪要”构成。

234、希望。

[范例参考]

关于协调解决沙面大街56号首层房屋使用权问题的会议纪要

xx年2月2日上午,市政府办公厅xxx主任主持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沙面大街56号首层房屋使用权问题。参加会议的有省政府办公厅交际处、广东胜利宾馆、市商委、市国土房管局、二商局、市外轮供应公司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会议认为,沙面大街56号首层房屋使用权的问题,是在过去计划经济和行政决定下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早几年曾多次协调,虽有进展,但未有结果。最近,按照省、市领导同志“向前看”、“了却这笔历史旧账”的批示精神,在办公厅的协调下,双方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互谅互让的原则,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这宗矛盾的方案。

言之凿凿造句篇三
《汉字字词句值得注意的地方》

汉字读写方面的一些易错地方汇集

一、字音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重要的阅读训练目标,又是指导其感受与理解语言文字,内化并不断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感能力,发展思维与智力,正确渗透“人文性”教育的最主要手段。其中,正确朗读,是做到通顺、有感情朗读的基础;而读准字音,又是做到正确朗读的前提。

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既需时时提示学生对读不准的字要勤于查阅工具书并养成习惯,努力增强读准字音的意识;又应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格外重视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方法和规律。

(一)时时纠正学生因受讹读影响而读错的字

有些字本不是多音字,却常常被周围人误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随时查阅工具书,便可消除因讹读而带来的影响。如:

例字 同 胞 针 灸 呕 吐 解 剖 囚 犯 仍 旧 结 束 虽 然

应读 bāo jiǔ ǒu pōu qiú rãnɡ shù suī

不读 pāo jiū ōu pāo qiū rēnɡ sù suí

例字 惩 罚 发 酵 滂 沱 而 且 侵 略 塑 料 骨 髓 膝 盖

应读 chãnɡ jiào pānɡ qiě qīn sù suǐ xī

不读 chěnɡ xiào pánɡ qiâ qǐn suî suí qī

骁 勇 机 械 暂 时 破 绽

xiāo xiâ zàn zhàn

xiáo jiâ zhàn dìng

混淆 召 集 浙 江 贮 藏

hùnxiáo zhào zhâ zhù

hǔnxiāo zhāo zhã chǔ

(二)及时提示学生掌握异读字(词)的正确读音

有些异读的字(词),原本是有多个读音。然而这些字(词)虽多音,意义却相同或相近。因此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三部门联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统一了这些异读字(词)的读音。如:

例 字 从 呆 骨 脊 绕 往 沿 凿 指

词 条 从容 呆板 骨头 脊梁 脊檩 围绕 缠绕 来往 往事 沿袭 边沿 凿子 开凿 指甲 指头

读 音 cōnɡ ái ɡú jí rǎo wǎnɡ yán záo

词 条 从前 从事 呆傻 呆账 骨骼 骨气 山脊 屋脊 绕道 绕嘴 往前 往后 河沿 沟沿

读 音 cïnɡ dāi ɡǔ jǐ rào wànɡ yàn

现在统读 cïnɡ dāi ɡǔ jǐ rào wǎnɡ yán záo zhǐ

确凿 言之凿凿 zuî

zhǐ

zhī zhí 手指 指点

作 作揖 自作 自受 zuō zuï 振作 写作 作料 作兴 作践

作品 作为

zuî zuî

对于个别原本只有一个正确读音的异读字(词),为照顾大众的读音习惯,又不使词义发生变化,“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改变了它们原来的读音。如下列例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其读音、标音都以修改后的为准。

例字 取消读音 改读 jì pãnɡ xùn

例字 取消读音 改读 jì xiào zhuï

成 绩 绩 麻 jī 澎 湃

pēnɡ

事 迹 踪 迹 jī 咆 哮 哮 喘 xiāo 卓 越 卓 绝 zhuō

驯 服 驯 xún 养

(三)让学生了解字的多义多音规律

有些字(词)因意义(或词性)不同,致使读音不同。这不属于异读现象。如:

例字 处 畜 劲

名物义读音 举例 chù chù jìn

处所 住处 牲畜 畜生 劲头 干劲

动作义读音 chǔ xù jìnɡ

举例

处罚 处理 处分 畜牧 蓄养 畜产 强劲 遒劲 刚劲

(四)教学生掌握字的同义多音规律

有些字(词)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因文(读书音——与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白(口语音——单用,独立成词)不同,而使得读音不同。如:

例字 白读音 举 例 文读音 举 例

薄 báo 剥 bāo 差 chà 逮 dǎi 澄 dânɡ 给 ɡěi 虹 jiànɡ嚼 jiáo 壳

kã là

lào

露 lîu 勒 lēi 翘 qiào 塞 sāi 熟 shïu 蔓

wàn

薄衣 纸很薄 剥开 剥花生 很差 差远了 逮住 逮起来 澄出 把水澄清了 送给 还给 出虹了 嚼碎 咬文嚼字 贝壳 蛋壳 卡壳 落下了 丢三落四

落汗 落价 落不是露脸 露怯 露一手勒紧 勒一勒 翘一翘 翘尾巴 塞满 塞住 塞车 饭熟了 瓜熟透了 瓜蔓 拉蔓儿了

bï 单薄 稀薄 尖嘴薄舌 bō 剥削 盘剥 生吞活剥 chā 差距 差错 差强人意 dài 逮捕 chãnɡ 澄清

jǐ 给予 供给 自给自足 hïnɡ 彩虹 juã 咀嚼

qiào

地壳 甲壳 躯壳 涨落 落花生

luî

失魂落魄

lù 暴露 吐露 抛头露面 lâ 勒令 勒索 悬崖勒马 qiáo 翘首 翘望 sâ 语塞 搪塞 堵塞 shú 熟悉 熟练 瓜熟蒂落 màn

蔓延 不蔓不枝

削 血 爪

xiāo xiě zhuǎ

削球 削铅笔 流血 献血 血淋淋 爪子 爪尖儿

xuē xuâ zhǎo

削价 削减 削弱 鲜血 血口喷人 爪牙 张牙舞爪

(五)引导学生领会词缀变调与发展的规律

在2002年5月以前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某个字不管它是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还是去声(第四声),而一旦重叠作为“ABB”式词语的词缀,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时,这个词缀大多变调读作阴平(第一声)。对于这种变调现象,词典中一般标注的也是这些词语变调后的读音。如:

例字 糊 淋 蒙 茸 彤 油 莹 晃 澄 洞

读音 hú lín mãnɡ rïnɡ tïnɡ yïu yínɡ huǎnɡ ch ânɡ dînɡ

作为“ABB”式词语的词缀 血糊糊 血淋淋 白蒙蒙 毛茸茸 红彤彤 绿油油 绿莹莹 白晃晃 黄澄澄 黑洞洞

词缀读音 Xiě hū hū Xiě līn līn Bái mēnɡ mēnɡ Máo rōnɡ rōnɡ hïnɡ tōnɡ tōnɡ Lǜ yōu yōu Lǜ yīnɡ yīnɡ Bái huānɡ huānɡ huánɡ ch ēnɡ ch ēnɡ Hēi dōnɡ dōnɡ

言之凿凿造句篇四
《秦汉文学》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

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

,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

,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

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

言之凿凿造句篇五
《六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师版《高贵的施舍》》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

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注音或写汉字 4分

气chuǎn( )如牛 jū( )了一躬 西装革履( ) 衣袖(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

高贵—— 慷慨——

3、 造句 2分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4、 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5、 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6、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他人?请简要概括。

7、 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高贵的施舍》

1、喘 鞠 lǚ xiù

2、高贵——低贱 慷慨——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意思是:不劳动就接受别人的施舍,对乞丐来说是降低人格的举动,是可耻的;劳动后接受给予者的钱财是凭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光荣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平等的。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的含义是“不同寻常的,能激励人自强自立的施舍。”

风的故事

冬 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zào(zo),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

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 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他四处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春风得意,不辞劳苦,又将大地吹得 huàn(hun)然一新。

夏季来临,烈日炎炎。人们烦闷焦虑,见面就打听:“咦?风到哪里去了呢?” 风来了!他推来了云,云里吸了水,沉得要命。风顾不得劳累,仗着自己有的是力气,他把云攥在手里,使足了劲拧啊拧啊。雨哗哗地落下来,干巴巴的土地得到了湿润,汗流浃背的人一身清爽。他们欣喜若狂地拥出房门,争先恐后地邀风儿到家作客。风忙得不可开交,夏天的风真是宝,到哪儿都受欢迎。

秋天,风到了中年,他既不是柔情万千的春风,也不是热情洋溢的夏风。秋天的风沉静和煦,他缓缓地在阳光和蓝天下悠然漫步,受到大家的爱戴和敬佩,人们啧啧赞美秋天是金风送爽,他走进了自己生命最光辉的顶点!

冬天渐渐到来,风一天一天老了,他抵御不住严寒,在冰冷的空气中瑟瑟颤抖,气喘吁吁。人们不再感激他、欢迎他,因为人们不再需要他。

孤独的风、衰老的风四处流浪,他不时气恼地推搡着屋门,摇晃着窗棂。人们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风在房檐下呜咽,在旷野上怒吼,在天空中嘶喊,在楼宇间悲嚎。

终于有一天,冬天的风停止了暴怒,也不再哭泣,他拥来了雪,雪静悄悄地落着,不动声色地掩盖大地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暴zào(z o) huàn(h )然一新

攥( ) 瑟瑟颤抖( )

2、本文讲述风的故事,显得特别亲切感人,主要原因是它通篇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3、第②④段之间省去了一句话,请你根据上下文将其补写出来,使文意连贯、衔接自然。(3分)

4、春夏秋冬的风各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回答。(4分)

(1)春风: (2)夏风:

(3)秋风: (4)冬风:

5、人们对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各是什么态度?(4分)

(1)对待春风: (2)对待夏风:

(3)对待秋风: (4)对待冬风:

6、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3分)

1、 略

2、 拟人

3、 每当风伤心悲泣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只要是表示回忆的语

句也可)

4、 (1)柔情万千;(2)热情洋溢;(3)沉静和煦;(4)孤独衰老。分析:(4)为衰老疲惫、暴躁也可。

5、 (1)感激;(2)欢迎;(3)赞美;(4)置之不理。

6、 言之有理即可。

读书三境:环境、心境、禅境。

读书人尚雅,特看重读书环境,有如明人吴从先说 法:“读书宜楼,其快有五;无剥啄(笔者注:剥啄即 叩门声。下同)之惊,一快也;可远眺,二快也;无湿 气浸床,三快也;木末竹颠(即树梢竹顶)与鸟交语,四快也;云霞宿(即停留)高檐,五快也。”这吴君还 嫌不够畅快,索性又主张到山中小径去读书, 且还要 “山上须泉,径中须竹,读史不可无酒,谈禅不可无美 人。”(引自《小窗自纪》)。照此读书法,又是居楼 啦,又是上山啦,还得有泉有竹有酒有美人的,浪漫倒 是浪漫,可也真够麻烦的。此境非我辈读书人所能奢求 。

实际上,只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又何必太苛求读书 的环境呢?还是人家曾国藩说得好:“苟能发奋自立, 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 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 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 择时?但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可谓言之凿凿,一语破 的!对于爱读书人而言,禁止他读书,这简直是一种折 磨;对一个不爱读书人来说,强迫他读书,于其也是一 种折磨。前者是痛苦的,后者是尴尬的。真正爱书者, 他仿佛没有理由不读书的,一年四季他都在读书:“读 经宜春,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 ,其致别(致别为自然的景致与人的情致丰富)也; 读诸集宜冬,其机畅(机畅指神机流畅)也。”(清· 张潮 《幽梦影》)。而对于不爱读书者,他有一万个借口不读书,没有借口也能随便找个借口。正如厌学的玩童所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又 凄凉冬又冷,收拾书包过新年。”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牢骚没有读书的环境,其实他是没有读书的心境啊! 关于读书的心境,通常与读者的年龄、阅历、志趣、情愫、气质密切相关,书人心境可谓新颖独特而繁多 。关于阅历有如“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言之凿凿造句篇六
《语言要求》

一、教师语言的内容要求

美,不但是艺术之光耀眼的聚焦点,而且是艺术之树上那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没有美,艺术之光将黯然失色,艺术之树也呈枯枝败叶。如果说教师的语言应该而且也必须是艺术的话,那么,美——就是这种语言所烙上的标记、企及的境界和追求的效果。由于教师的语言是开启童稚智慧的神奇咒语,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五彩阳光,更是指点学子遨游知识的海洋,更是搏击人生赛场的风向标和助跑器,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可称得上是艺术语言中最美的语言,而内容的美又是这种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根本标志。

(一)内容美的要素

构成教师语言内容美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师个人。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看教师的语言不外乎承担着三项最基本的职责∶

(1)真。传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三方面的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即传授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并引导学生不断充实知识、不懈追求真理。

(2)善。教导学生怎样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和认识自我,并且有崇高的理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社会公德。

(3)美。在品德教学中,尤其是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懂得如何用一颗爱美的心灵去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和充实人生。其实,教师是教学语言的主体,即使用者和创造者,同样一句教学语言,不同的老师能表达不同的意思,产生差异悬殊的效果。如“你怎么啦”这句看来简单的疑问句,据教学法专家测定验证它能表达十几种不同的含义。同样是对一个迟到的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老师说出来时包含着关切和爱护。不了解学生、方法简单的老师说出来时充斥着责备和愤懑。教学严谨的老师说出来时显得严肃而宽容。教学松驰的老师说出来时显得敷衍而随意。受学生尊敬的老师用理解和告诫的口吻说,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用冷嘲热讽的语气说。

2.教师个人

教师语言的内容美不仅与教学内容有关,而且还与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关。教师的个人素质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要素∶

(二)如何做到教师语言内容美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教师语言内容美呢?„主要是从教师个人的“三热爱”和教学内容的“三美好”去理解。

1.教师个人的“三热爱”

从教师本身看,应做到“三热爱”∶

(1)热爱真理。哥白尼曾说“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作为人类文明的延续人更应视真理为最高的追求目标。在黑暗的旧时代,鲁迅、闻一多、李公朴等人敢于坚持真言,为捍卫真理而准备随时献身。在十年动乱期间许多教师尽管被打人牛棚,剥夺了上讲台的权利,但是他们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一身正气保持了教师“传道”者的凛然正气。同样也正是这热爱真理的一腔赤诚、捍卫真理的一身正气,使教师在很多危机的场合留下了自己的豪言壮语和慷慨之辞。

(2)热爱事业。“教师的天职在于奉献”,这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经常说的一句格言。朴实无华的语言折射出了一代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品质。一个老师当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时候,他才能使他的语言饱含哲理美、注满情感美、染上品德美,那么即使是一句极普通的教育语言,也能良言一句胜三春;即使是一句常用的教学语言,也能睿语一言启心智;甚至是一句批评语,也能给学生的春天般的温暖和夏天一样的火热之感。

(3)热爱学生。不论是真理的热爱,还是对事业的热爱,最终都要溶化在学生身上,可以说热爱学生就是热爱真理和事业的体现,就是热爱祖国和民族的具体化。凡是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不但他的教学语言有如诗情画意之美,而且他的教育语言也有思辨哲理之美,甚至他的辅导语言、谈心语言、家访语言也有如坐春风、如饮甘泉的美感。相反,一个不爱学生的教师的语言,要么会像和尚念经,枯燥无味,要么照本宣科,晦涩难懂,即便是一件生动、感人的故事,也要被他说得平淡如水。

2.教学内容的“三美好”

从教学内容看,应突出“三美好”∶

(1)美好的思想。毫无疑问,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语言的基本内容,但其中必须不时闪射出理想的光芒。否则,教师语言便缺少了美的内容。如政治、历史、语文等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老师必须向学生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歌颂历史上一切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老师又得为学生指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登堂人室的路径,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美好理想。

(2)美好的情感。教师的语言的情感美是不可或缺的,是艺术体现的重要指标。不论是融情于事,还是寓情于理、寄情于景,都离不开情的作用。尤其是老师真诚执着,美好的情感更能产生神奇的感染力,使学生在美好情感气氛中净化思想、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使你的“话语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路。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指路的明星吧!”(苏霍姆林斯基语).可谓“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因此,优秀的教师总是恰当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表露出来,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美好的智慧。教师语言的智慧美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灵魂、增长学生知识、开启学生智力的重任。教师的语言不仅传递着知识的信息,而且还要闪烁出智慧的光茫,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总得在流畅生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述中,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道出人生意义的真谛,阐明各种知识的

关系。展示教师的才华,吐露教师的灼见,抒发教师的豪气,甚至是高谈阔论、妙语连珠,以展示出教师的智慧美。

二、教师语言的形式要求

在现实教学中,所有的老师都能运用语言的形式表达他们的内容。但是,是否每一个教师都注重这种表达形式的美呢?有的教师总是哀叹“好心讨不到好报”,埋怨学生“不理解老师的意思”,甚至训斥学生“你的耳朵是做什么用的”……究其原因,还是老师自己没把话说好,不注意语言表达的形式美。“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语言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师语言的形式美是通过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做到准确、鲜明、生动,从而将具有内容美的语言用优美的“包装”展示给学生。换言之,准确、鲜明、生动是教师语言形式美的标准。为此就得讲究词语的推敲,选择适当的句式,考虑各种修辞方式的运用。

(一)教师语言形式的标准

1.准确性

教师语言要求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现实、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教师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他使用的一切语言都必须准确,尤其是教学语言。试想,一个物理教师向学生解释“电”这一概念时,不是说“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而是说“摸起麻手,甚至要打死人的东西”。一个数学教师解释“什么是数”这一概念时,不是说“数学上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表示事物的基本数学概念”,而是把“1,2,3,4,5,6……”自然数说成是数。再如文科中望文生义地说,“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法人就是负有法律责任的人”等,都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解释。如果把这样的知识教给学生将贻害无穷。

2.鲜明性

教师用语言反映社会现实时要明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要明朗,态度鲜明,爱憎分明,是非不能含糊。在不同的学科类中鲜明具有不同的表现,在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中,鲜明就是明朗。如讲社会发展史就是要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地讲明“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阶段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讲自然科学类课时,鲜明就是明白,如生物课讲蛋白质,通过大量的生物现象,再归纳为它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最后点明“这是一种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由此可见,鲜明就是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明白晓畅,深入浅出地把讲解内容表达出来。

3.生动性

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努力做到绘声绘色,感情丰富,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要做到生动性,就要注意讲课语速的缓急、音量的高低、音重的强弱和语调的升降,在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方面,叙述能跌荡起伏,描写能形象传神,抒情能催人泪下,议论

能振聋发聩,说明能深入浅出。如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老师不但用了几幅图画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展现出来,而且还同学生一道模拟小蝌蚪、小乌龟和青蛙说话的声音。更有趣的是在讲完课后,还叫上几个同学戴上头饰,装扮不同的角色,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演一遍。在这堂课中如果老师语言干巴巴的,既不能生动地讲述课文,也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

(二)怎样使教师语言做到形式美

从狭义语言定义来讲,教师语言基本上是一种口头语,因此要做到像书面语一样尽善尽美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教师的职业又决定了他的语言必须像书面化一样准确、生动、富有吸引力。要做到上述要求,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讲究词语的推敲

这当然不是说教师每说一句都要反复斟酌后才能讲出口,而是说教师的话,特别是一些关键的、重要的话语,用词造句一定要严谨。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格外注意用语的标准和严密。如有的老师讲苏轼的《石钟山记》,对“余固笑而不信也”、“因笑谓迈日”、“而笑李渤之陋也”三句中的“笑”进行了仔细的分辨,分别得出了“不以为然的笑”、“兴奋得意的笑”、“嘲讽轻蔑的笑”。而不是仅描绘笑的神态,重要的是揭示出笑的含意。又如生物课中同是“生命延续”的意思,老师则应区分生育、繁殖、繁衍、育种、生产等词的不同用法。

2.选择适当的句式

选择适当的句式关键是对句子的组织和调配。实践证明,有了准确的词语还不一定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而没有完整意义的句子是不能构成语言的形式美的,所以选择恰当的句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语言在组成句子时,首先要层次清楚,上下衔接,前后照应,观点一致;其次,还要注意长句和短句的交互配置,整句和短句的搭配运用,乃至主动句和被动句的恰当使用。如一位教师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导人语时,是这样讲的∶

同学们到过东北的小兴安岭吗?那可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啊!你看,它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草木繁茂,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雪景壮丽。你听∶松涛澎湃,泉水叮咚,更有伐木工人的欢歌笑语和林间小火车的汽笛长呜。现在就让我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畅游一番吧!

3.运用常见的修辞格

各种修辞手法是构成语言美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的教师几乎都能运用修辞格来美化自己语言,因为他们深知比喻的形象具体,借代的意味深长,拟人的生机盎然,排比的气势酣畅,对偶的整齐工稳。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中学时代的数学老师就是运用了一串生动、形象、优美的比喻讲解“哥德巴赫猜想”与数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关系的。他说∶“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一席话语激起了陈景润对数学的兴趣,更成了他勇摘皇冠上明珠的最初的力量源泉。

三、教师语言的音色要求

(一)说话要甜美、亲切

教师语言要亲切,尤其是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更应注意这点,只有“甜美”才有儿童情趣,才会符合儿童感知觉的规律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语言的“甜”不是花前柳下温言细语的甜,不是故作娇嫩的甜,而是充满教师的爱心,放松学生的心理,和谐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舒畅、自然的情绪体验的课堂氛围中,集中精力,开拓思路,认真学习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的普通话必须标准、流畅。如果教师语言的音色,离开了对全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要求,那么音色质量再好,也是讲的是“方言普通话”,或者声、韵、调明显不准确,又讲得结结巴巴,是谈不上甜美的。

(二)语调要丰富、生动

语调是指一句话里声音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配置。如果说音色是先生的、变化不大的,那么要使音色具有美感,还得作必要的调谐,而语调则是一种较好的调谐方式。所以,一个教师如果有较优越的先天音色条件,又能使语调丰富,则锦上添花,整个语言表达的效果就会更理想。诚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不能用二十种不同语调说„从这边来”那就不算是一个教育行家。”我国特级教师斯霞总结过自己如何正确运用语调的经验∶“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很低沉。”语调的变化与情感的起伏统一起来,音色的悦耳与语调的丰富结合起来,四种语调的运用具体讲就是∶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多用在疑问句,反诘句和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上。降抑调,由高逐渐低,末字低而短,常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上,或者是表示坚决、自然、悲愤的感情。平直调,平直舒缓,无明显的高低变化,一般的叙述、说明,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的句子,多用这种语调。.曲折调,由高而低后又高,故意加重加高或拖长某些音节,用于表示讽刺、嘲笑、夸张、强调、双关、惊异等感情。

语言的音色要求教师有一副金嗓子,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嗓音如何,直接关系到他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吐词清楚,发音响亮,圆润悦耳,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在优美的听觉中心旷神怡地上课学习。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声音嘶哑、语言干涩、低浊或尖利又特别费劲,除了自己吃力、不舒服外,学生听起来也不舒服。由于学生对音色不美的老师讲课在听觉上有一种本能的斥拒,因此,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做教师的就得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言之凿凿造句篇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2)》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

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

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第三章 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

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言之凿凿造句篇八
《SFsdfd》

二、 多音字组词

jiǎo

(角度)

dànɡ

(上当)

(可恶) (几乎)

(的确)

juǎn 卷

(卷起)

jī 几

dì (目的) juàn (试卷) jǐ (几个)

(系鞋带) 转 zhuǎn (转身)

jiān (中间)

yǐn yìn

mãi mî

hǎo hào

便

pián biàn

wãi wâi

xiāo

xuē

quān (关系)

(饮水)

(饮马)

(没有)

(沉没)

(好人)

(爱好)

(便宜)

(方便)

(为人)

(因为)

(削铅笔)(剥削)

(圆圈)

zhuàn (转动)

fā (发现)

fà (头发)

yāo (要求)

yào (要领)

bāo (剥花生)

bō (剥削)

sǎn (散文)

sàn (分散)

jū (拮据)

jù (证据)

难 nán (困难)

nàn (灾难)

yù (呼吁) jiàn (间隔)

huá (中华)

huà (华山)

pō (血泊)

tiáo (调节)

diào (调动)

hái (还有)

huán (还书)

zhōnɡ (中间)

zhînɡ (中奖)

zhā (扎针)

zhá (挣扎)

juàn

(猪圈)

xū(气喘吁吁)

qiāo

(悄悄)

sǎo

(扫地)

dàn

(子弹)

sào (扫把)

tán (弹琴)

qiǎo(悄然无声)

ɡuān(鸡冠花)

zhǒnɡ (种子)

nínɡ (拧毛巾)

ɡuàn (冠军)

dīnɡ (钉子)

dìnɡ (钉扣子)

三、 造句

1 有„„有„„还有„„2 只要„„就„„ 3 不是„„是„„ 4 尽管„„还是„„ 5 一„„就„„ 6 除了„„还„„ 7 为了„„ 8 只有„„才„„ 9 本来„„可是„„ 10 虽然„„但是„„ 11 无论„„都„„ 12 不仅„„还„„

zhînɡ

zānɡ zànɡ

nìnɡ (拧螺丝)

sā (撒网)

sǎ (撒种)

(种瓜)(脏话)(肝脏)

13 既„„又„„

ABB毛茸茸,乱蓬蓬,清凌凌,水凌凌,湿漉漉,笑吟吟,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

明晃晃,恶狠狠,赤裸裸,野茫茫,蓝湛湛,红彤彤,碧澄澄,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乱腾腾、慢腾腾、热腾腾 喜洋洋,乐呵呵 笑呵呵 笑吟吟 笑盈盈 水汪汪 水灵灵 滴溜溜 乌溜溜 直勾勾 骨碌碌 眼睁睁 眼巴巴 乱蓬蓬 齐刷刷 凉冰冰 热乎乎 潮乎乎 黑乎乎 油渍渍 湿淋淋 汗腻腻 汗渍渍 油亮亮 油腻腻 光亮亮 光闪闪 油乎乎 光溜溜 黑油油 粘糊糊 亮晶晶 脏兮兮 皱巴巴 干巴巴 松塌塌 胖墩墩 肉墩墩

AABB浩浩荡荡 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风风火火 风风雨雨 鬼鬼祟祟 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浑浑噩噩 家家户户 结结巴巴 兢兢业业 口口声声 磊磊落落 烈烈轰轰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善善恶恶 生生世世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陶陶兀兀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唯唯诺诺 熙熙攘攘 心心念念 形形色色 洋洋洒洒 影影绰绰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鱼鱼雅雅 郁郁葱葱 元元本本 原原本本 战战兢兢 铮铮佼佼 安安稳稳 巴巴急急 巴巴劫劫 巴巴结结 彬彬济济 半半拉拉 半半路路 炳炳烺烺 波波碌碌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痛痛快快 认认真真 亲亲热热

AABC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步步高升、比比皆然、比比皆是、班班可考、步步莲花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超超玄箸、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 纷纷不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ABAB打扫打扫 溜达溜达 打扮打扮 清醒清醒 搅和搅和

休息休息 商量商量 研究研究 孝敬孝敬 锻炼锻炼 琢磨琢磨 考虑考虑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活动活动 比划比划 练习练习 切磋切磋 糊弄糊弄 考验考验 学习学习 比试比试 放松放松 检查检查 按摩按摩 暖和暖和 凉快凉快 尝试尝试 打听打听 享受享受 安排安排 整理整理 布置布置 体验体验 感受感受 沟通沟通 品尝品尝 雪白雪白 鲜红鲜红 碧蓝碧蓝 交流交流 欣赏欣赏 清理清理 帮助帮助 轻松轻松

讽刺讽刺 羞辱羞辱 热闹热闹 开心开心 思考思考 努力努力 享受享受 了解了解 打探打探 打听打听 AABC行色怱怱 兄弟怡怡 雄心勃勃 羞人答答 血迹斑斑

血泪斑斑 血债累累 言笑晏晏 言之凿凿 杨柳依依 野心勃勃 一表堂堂 一息奄奄 衣冠楚楚 仪表堂堂 议论纷纷 意气扬扬 意气洋洋 英姿勃勃 佣中佼佼 庸中佼佼 庸中皦皦 忧心忡忡 忧心悄悄 余音袅袅 余子碌碌 中心摇摇 忠心耿耿 众口嗷嗷 衣冠楚楚 得意洋洋 大名鼎鼎 大腹便便 风尘仆仆 众目睽睽 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 果实累累 顾虑重重 含情脉脉 虎视眈眈 剑戟森森 饥肠辘辘 流水潺潺 流水涓涓

言之凿凿造句篇九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1.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表现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2. 《蜡辞》表达初民企图控制或征服自然灾害的愿望。

3. 神话的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一种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

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4)神话放映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的产生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

话的社会历史化。(2)神话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5. 神话的产生有两种解释: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

6. 神话的主要特征:(1)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还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围

绕着人的生存的主题。(2)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塑造鲜明的形象,表现丰富的想象力。(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变化和成型。

7. 。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

叶的诗歌共305篇。包括《国风》160,《小雅》74(6篇“笙诗”不在305篇中),《大雅》31,《颂》40。

8. 先秦(最早):”献诗”的说法;汉代:“采诗”的说法,司马迁最早在《史记》提出“孔

子删诗”的说法。

9. 最早明确地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大概是战国时期的荀子。

10. 《诗经》的作用:(1)祭祀、宴享时奏唱。(2)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3)作为教

育的课本。

11. 社会政治诗:指对生活愤懑忧伤,发抒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

12. 《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

13.

14. ”。

15. 农事诗中艺术水平较高的是《芣苡》、《十亩之间》。

16. 《诗经》的文化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3)重章

复沓的结构形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节奏鲜明、有天然音乐美感,词汇丰富。

17. 赋:直接叙事,直接刻画描写,直抒胸臆;比:比喻;兴:起兴或发端。

18. 先秦散文繁荣原因:(1)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2)政治

方面:王朝益加衰微,诸侯争霸。(3)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

19. 58篇。特点风格

是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逸周书》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20.

21. 左丘明《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春秋内

传》等,擅长叙写战争著称。

22. “《春秋》三传”:《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23. 《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24. 《战国策》的比喻:“狡兔三窟”、“唇亡齿寒”、“驱群羊攻猛虎”、“危于累卵”、“轻于

鸿毛,重于泰山”等等。寓言:“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

25. 儒、墨、道、法四家的代表作的三个发展阶段:(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

语》、《墨子》。(2)战国中期,有《孟子》、《庄子》。(3)战国后期,有《荀子》、《韩非子》。

26. 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27. 《孟子》的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齐人乞璠”、“楚人学齐语”、“奕

秋诲奕”等。

28.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

29. 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30. 《离骚》的题义:司马迁解为“离忧”,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別愁”,韦昭解

为“牢骚”。

31. 《离骚》艺术特点:(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

人公形象。(3)比兴手法的拓展。(4)前半写实,后半写虚;采用民歌形式。

32.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

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

33.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

颂》和《悲回风》九篇诗歌。

34. 《天问》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

会现象等,一口气提出172个问题。

35.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特色:结构精密完美、长于铺排描摹。

36. 宋玉的《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自悲生平之作。

37. 《吕氏春秋》由吕不韦编撰,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38. 李斯写《上书谏逐客》的原因:(1)首先铺叙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富国强兵的事实,以

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2)陈述秦始皇重视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他重物轻人的错误;(3)分析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39. 秦刻石文的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40. 贾谊有散文《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分析秦亡原因是仁义不施)。

41. 晁错有《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论贵粟疏》。特点:(1)切实中肯,论精识

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2)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42.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有散文《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43. 刘向的散文代表作有《新序》十卷(“予唯不食嗟来之食”)、《说苑》二十卷。

44. 东汉前期追求真实,力排虚妄,王充为代表;东汉后期有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有

文采。

45. 王充有《论衡》85篇,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

46. 仲长统性情倜傥,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

47. 《史记》的史料来源:古史和档案、口碑史料、遍览经史,亲自调查。

48. 的核心部分。

49. 《史记》成功人物的塑造的特点:(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3)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4)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5)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50. 班固的《汉书》最富盛名的人物描写是《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

苏武的精细刻画。

51. 《吴越春秋》的前五卷记叙吴国历史,后五卷记叙越国历史。成功人物形象有忠直耿介

的伍子胥、深谋远虑的范蠡、忍辱图强的勾践等。

52. “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汉大赋”以状物为主,铺排摹

绘,夸饰文采。“抒情小赋”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

53.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是孕育赋的源泉。“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

篇》。

54. 贾谊的骚体赋作有《吊屈原赋》、《鵩鳥赋》、《旱云赋》。

55. 《七发》是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特点:(1)铺叙描摹,夸饰渲染。(2)失

去作者自我的真实情感。(3)遣词造句方面走向繁难和华丽。(4)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56.

57. 《子虚赋》、《上林赋》合称为一篇《天子游猎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采用问难的形

式、整齐排偶的句式。

58. 扬雄的辞赋代表作有《蜀都》、《甘泉》、《河东》、《校猎》、《长杨》。

59. 董仲舒《士不遇赋》直接抒发内心的郁愤。

60. 刘彻《李夫人赋》浓注思念之情,真挚而深切。

61. 刘歆《遂初赋》是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

62. 班婕妤《自悼赋》抒写自己从入宫到遭贬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和感受,深刻而细腻。

63. 《洞箫赋》是王褒以萧自况,抒发情思的作品。他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64. 东汉中叶的张衡是赋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代表作《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归

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65. 《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

抱和清志,个性鲜明。

66.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

风骨”的时代风格。

67. 曹操开创了文人“拟乐府”的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他的诗歌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

术风格。

68. 以曹操的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期: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后

期多表现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69.

70. 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达

到建安诗歌最高峰。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71. 曹植的艺术成就:(1)语言华美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2)注重对称回

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3)善于起调,往往于全篇之首用警策之语,振起全诗。

72. 王粲是七子中诗、赋最佳者。诗歌艺术特点: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

大。

73. 阮瑀的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74. 鲍照的诗歌内容丰富:(1)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2)边塞征戍题材。(3)妇

女题材。(4)表达游子思妇别离相思的诗篇和山水诗。

75.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声律比较自由的

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是永明声律说。永明声律说讲求平上去入四声的对称与错综之美的声调搭配原则。

76. 谢朓(谢玄晖)的诗,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李白称其诗“清发”,沈德潜称其诗“清俊”,黄子云评曰“清丽”。

77. 谢脁的诗歌在齐梁诗坛首屈一指,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沈约说:

“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李白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杜甫说:“谢朓每诗皆讽诵。”

78. 梁陈诗歌多元化的类型:﹙1﹚重功利、主质朴的文学观,以裴子野为代表。﹙2﹚尚自

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吴均为代表。﹙3﹚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观,宫体诗为代表。

79. “宫体诗”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它发端

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80. 宫体诗的创作特点: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写实技巧的追求。

81. 温子升是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

82. 刑邵被称为“北间第一才士”。

83. 真正体验南方清绮诗风与北方贞刚诗风融合的,是由南入北的诗人,代表是庾信、王褒。

84. 南朝乐府民歌,今传五百余首,大多辑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艺术水平最高为《西

洲曲》。

85. 南朝民歌的内容大多表现男女之情的原因是:﹙1﹚江南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作

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妓。﹙2﹚思想观念已脱离了两汉以来的经学道德规范,时代风气有利于民间情歌恋曲的发达。

86. 南朝民歌艺术特色:格调鲜丽明快、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

87. 北朝乐府民歌今存六十余首,《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奇葩。所谓北朝民歌还包括十六

国时代的作品。

88. 北朝民歌的内容:﹙1﹚北国风光。﹙2)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3)反

映战争及其带来的苦难。

89. 《木兰诗》和《西洲曲》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壁。

90. 左思《三都赋》的特点:﹙1﹚内容丰富,详细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

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2﹚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3﹚以求实精神创作。

91. 南朝是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表现形式是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谐,藻饰华丽。

92. 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93.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主要特征是: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94.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著作,是地理著作,是一部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

散文著作。

95.

96. 中国小说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和传说。小说的发展是由当时的社会政

治状况决定的。

97.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从内容上可分为﹙1﹚﹡杂谈神仙鬼怪的志怪小说﹙2﹚记述人们言

行片段的志人小说。

98. 志怪小说现存有三十多种:张华《博物志》、托名曹丕《列异传》、陆氏《异林》、《穆天子传》影响)、王嘉《拾遗记》、荀氏《灵鬼志》、刘义庆《幽明录》、刘敬叔《异苑》、东阳无疑《齐谐记》、吴均《续齐谐记》、陶潜《搜神后记》。

99.

100. 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1)鞭挞凶恶残酷势力,揭露官吏欺压百姓的罪行,表现百

姓反抗斗争。(2)反映战乱动荡时代的灾难事件,人们的不幸遭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反映封建桎梏对自由婚姻的摧残,对美好爱情的追求。(4)赞扬不怕妖怪鬼魅勇敢斗争精神。(5)解释自然现象,表现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

101.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内容:﹙1﹚

反对文人相轻。(2)认为文章的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3)文气说。(4)本同末异。(5)指斥贵远贱近、尊古卑今。

102.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陆机是研究我

国文学创作过程开先河之人。

103.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着重探讨有: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总论是“文之

枢纽”,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关键。《宗经》最重要。

104. 正始诗人,往往是崇尚老庄的士人,建立了玄学理论。

105.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106. 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107.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第二贡献

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代表作是《饮酒》其五:结庐„)。

108. 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109. 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获得极高评价,“悼亡”一词也从此专用为“悼妻”。 110. 左思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

111. 《老子》的文章特点:﹙1﹚形象化的说理。﹙2﹚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112. 《论语》的文章特点:﹙1﹚词约意丰。﹙2﹚通过人物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和性格。 113. 《墨子》的文章特点:﹙1﹚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2﹚朴实无华,造句遣

词口语化。

114. 《孟子》的文章特点:﹙1﹚雄辩色彩。﹙2﹚善用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言之凿凿造句篇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

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

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

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 雄辩色彩

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

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挾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

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

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从没买过这么低折扣的,去看看!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泛泛无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为 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187598.html

    上一篇:名校对联

    下一篇:怎么配合男友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