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那么难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篇一 创业那么难
创业太难比你想象中更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

  创业太难了,其它远比你想象中更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你还有什么挺不过去的事情!

  马云:创业失败4次,失声痛哭

  ● 2次求职,因相貌“超丑”被拒

  马云第一次高考落榜后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被拒绝。

  99.9%的网友从颜值上

  彻底击垮马云

  ● 搞“翻译社”生意惨淡,靠卖袜子补贴

  翻译社是马云初次创业,当月营业额是200多块钱,可光房租就要700元。

  马云为了支撑它,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袜子来卖,还上门推销商品,学生们也帮他四处发传单做宣传,受尽白眼。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1994年,海博翻译社诞生所有员工加起来只有5人

  ● 逢人就讲互联网,被人当成“大骗子”

  “中国黄页”业务开展时,国内还没有互联网。马云不断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还在大排档跟人神侃瞎吹。众人不相信,就去打印网页证明,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人上网查证……

  1995年上海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到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

▲1995年亲戚朋友凑了2万块,创办中国黄页马云虽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还被人当成骗子

  ● 第4次连续创业失败,抱头痛哭

  阿里巴巴团队曾在北京干过段政府项目,最后马云决定回杭州再次创业。在北京的14个月,也从没带团队一起去游玩。

  在京最后一天,他们决定去长城。晚上,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饭店,天下着大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唱着《真心英雄》,众人抱头痛哭!

  这也意味着马云30岁开始,连续第4次创业失败。

  刘强东:34岁一夜愁白了头

  ● 从用奢侈品“大哥大”,到赔的底朝天

  家境贫寒的刘强东刚进大学时,只带了亲戚朋友凑的500块钱,然而大三时,他已靠给别人写编程拥有了一部2.6万的“大哥大”。靠编程积累的第一桶金,刘强东开了一家小饭馆,但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钱几乎被员工贪光了,最后亏损20多万。

  1999年

  刘强东还在中关村卖光碟,奶茶妹妹才6岁。。。。。。

  ● 京东面临倒闭危机,一夜白头

  体现刘强东的“老板”气质,或许就是额前的小撮白发。2008年,第一轮融资用光后的京东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正值金融危机,没有人愿意掏钱给一个不知何时能盈利的企业。

  那段时间,刘强东一天见五个投资人,说同样的话,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样:拒绝。“对兄弟们那种愧疚、和痛苦一拥而上”

▲一个月之间,刘强东便愁白了头直到现在也没有重新变黑

  马化腾:27岁时创办腾讯,为拉到3w用户量,曾假扮女孩子陪聊

  在香港大学举办的某论坛上,马化腾回忆艰苦创业:

  “那时候要做到3万用户量,于是去学校一个个拉用户。凑到3万人可能要两年后,公司就死掉了。所以自己就去网上推广,最后用户量上来了,但还是没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得显得社区很热闹嘛。”

▲不知道马化腾当年用哪个头像来“撩汉子”

▲腾讯最早的办公室,是借了朋友的舞蹈室还挂着80年代“迪斯科”风格的霓虹灯后来才搬去赛格兄弟们加班累了,还可以舞一曲儿放松心情

▲1998年,那年还不叫QQ,叫QICQ企鹅还是“瘦企鹅”

  柳传志:在传达室创办联想,最艰难时夜夜失眠

  ● 40岁在中关村摆摊卖旱冰鞋,电冰箱

  1980年代,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联想诞生在一间20平方米传达室里。

  虽然政策给与的支持很多,但创业成立之初,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发展方向。

▲1984年,柳传志带着10名科研人员在传达室创业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 拿着板砖去讨债,蹲点等候

  “如果在跟IBM订货之前,能打去100万美元,大概就折扣40%,那就可以大赚一把”

  于是,柳传志找人担保后,跟银行借了300万。

  经人介绍,柳传志找了一家进出口公司,让他们把这个钱换汇打过去。柳传志就回了北京,当时还留了个同事在那看着他。结果快一个礼拜也没消息。

  柳传志急得连表都没戴,立刻飞到深圳,到那去找发现人没了,当时真吓傻了,“带着板砖在他家憋着,最后人家自个出来了,人家说你那钱我给你挪用了”,最后还是把事情给耽误了。

▲柳传志早年工作照片

  潘石屹:家当只剩80块,连睡觉棉被也卖掉了

  ● 从铁丝网下面爬进深圳开始创业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鸟语花香的广州,突然觉得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个人都过得那么开心。”

  1988年春节一过,潘石屹变卖全部家当,连睡觉用的棉被也一并卖掉了,毅然辞职南下深圳。当潘石屹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只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

  由于没有特区通行证,潘石屹还不能直接进深圳。无奈之下,潘石屹还得在这笔少得可怜的“创业资本”中拿出50元找“蛇头”带路,从深圳海关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 自荐海南当厂长,发电机一月被偷三次

  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个砖厂,潘石屹出任厂长。管理起来却不容易。

  “小偷经常光顾,夜里提供照明的小发电机一个月内被偷过三次,”

  “人刚刚躺下,电灯突然灭了,那肯定是发电机被偷了,于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动了、弃机而逃。”

  “更麻烦的是民工情绪问题,有一天,潘厂长正在自己的卧室(一个废弃的水塔里休息),突然一块砖头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谈工资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下去跟他们谈!

▲ 照片背后的故事:

  1989年潘石屹去了海南。那时没光头,没黑框眼镜。刚到海南曾花光积蓄,经过一家理发店,店里小妹招呼他理发,花两元钱理了清爽的短发。

  小妹问“别人都走了,你为什么还留下来?”,他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还留下来?不是在等机会吗?自此,他的“幸存者游戏”开始。

篇二 创业那么难
卢鹏荐:用实验室成果创业也没那么难

  楚天金报讯 图为:卢鹏荐(中)和创业伙伴在一起

  □文图/本报记者周萍英 通讯员段俊杰

  近日结束的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卢鹏荐携“炬能”节能涂层项目获得金奖,是创业实践挑战赛中唯一的湖北获奖团队。

  作为武汉理工大学纳米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这个30岁的创业者经历过创业、就业、再创业的全过程。于他而言:“专业是敲门砖。实验室成果走向市场,回头看看也没那么难。”

  毕业论文转化成实业

  卢鹏荐今年30岁。出生于武穴农村的他,从小就有一种紧迫感,梦想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生活。

  踏入大学校门,他就开始寻找兼职。兼职经验逐渐丰富之后,寻思着自己创业。

  大学期间,他创办了3个学生社团,自己还创办了公司,从事校园传媒、兼职和培训业务,最多的时候公司员工达30人。

  看中高科技新材料的市场前景,他继续攻读了武汉理工大学的纳米材料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做销售,虽然后来做到了总监岗位,但总觉得离自己的梦想渐行渐远。“利用自己的专长做点事吧。你的毕业论文方向就很好。”导师的一席话,点明了卢鹏荐再次创业的方向。

  卢鹏荐的论文主旨是,通过一种涂料,对炉膛内的热辐射进行一系列超高吸收和反射,从而达到增加热效率、节能降耗和保护炉衬的目的。

  得到导师支持后,2011年,卢鹏荐拿出所有积蓄,与两个好友一起,出资30万元,成立了武汉瑞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将公司主要经营项目定位于工业窑炉节能涂层材料的开发和销售。

  节能材料年产值300万

  不久,公司产品——“炬能”高辐射红外节能涂料(工业炉高辐射节能涂层、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热障涂层)面世后,在一家制药公司生产车间得以试用,并迅速赢得市场:35吨的锅炉原来用煤量在2500吨到3000吨之间,锅炉使用了节能涂料后,每个月能节约150吨煤,价值12万元,并且将生产效率提高4%至7%。

  随后,湖北福星科技、当阳化纤等知名企业也成为了卢鹏荐的客户。

  荣誉随业绩而来。2012年,“炬能”高辐射红外节能涂料产业化项目获中国黑马大赛武汉分赛区一等奖,并获得首届湖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成为武汉市科技局重点支持创业项目。

  当年,瑞干科技通过共青团湖北省委邀请,入驻湖北省青年企业孵化器,成为首批入驻的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年产值达300余万元。在4日结束的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卢鹏荐的瑞干科技[成为唯一一个在创业实践挑战赛中获奖的湖北企业。现场获得了众多风投机构的青睐,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目前公司运营良好,后期在合适的时候再考虑接受风投资金。”

  访谈:

  馅饼不会主动掉到嘴里

  问题:第一次创业该如何选择好的创业项目?

  卢鹏荐:大三时,我曾创办了一家公司,从事校园传媒、兼职和培训业务,最多的时候公司员工达到30人。但由于是第一次创业,没有找准方向,缺乏管理团队的经验,公司只办了2年多时间。创业还是应该结合专业,利用已有的资源。

  问题:初创期的企业如何选择团队?

  卢鹏荐:首先要在熟悉的人中建立团队,但不仅仅是好朋友,团队需要在知识结构、能力、资源上进行互补,这样才好分工。在创业的过程中,团队的每个人都应有实际投入并全力以赴,任何时间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团队文化,但必须从一开始就构建团队文化,创业期的团队还要有“领袖”人物。

  问题:公司需要怎样的企业家文化?

  卢鹏荐:企业家要有主动意识,天上是会掉馅饼的,但如果你不主动跳起来,馅饼会掉到别人嘴里;要有危机意识,对市场中的风险有足够的敏感度,并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主动找市场而不是等市场;要有贫穷意识,我认为人生来是一无所有的,父母给予的不算你自己的;当然还要有责任意识。

  问题:公司初创期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

  卢鹏荐:作为新公司,培育市场要花很大的代价,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最后往往容易被大鳄窃取果实,初创期的企业可以采取跟随战略,做别人做过的东西,但要在它的基础上创新,包括技术、产品、市场、商业模式各方面的创新。(记者黄琪)

  相关新闻:武汉理工毕业生把论文设想变创业项目

  今年30岁的卢鹏荐是武汉理工大学纳米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率领的创业团队致力于节能涂料的研发和生产。这个创意,源于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想和论述了一种可能性:即通过一种节能涂料,加强锅炉膛内热辐射的吸收与反射,从而实现增加热效率、节能降耗、保护炉衬的目的。这篇论文获得主考老师纷纷点赞。

  毕业时,卢鹏荐先进入一家企业做销售并迅速成为片区销售总监,攒下第一笔积蓄后,他辞职与好友合伙成立公司,确定以工业窑炉节能涂层材料作为主要经营项目,并在老旧小区租下简单办公地,用私人电脑办公,淘来废旧的办公桌,租借高校闲置资源进行材料生产。

  产品诞生后,为开拓市场,团队成员大海捞针般地在网上收集客户信息,锲而不舍的电话联系,屡败屡战的预约拜访。卢鹏荐本人向某制药公司推荐产品时,甚至提出先试用后付费,该公司试用节能涂料后,每月节约了价值约12万元的燃煤,主动当起回头客。

  近两年,卢鹏荐的节能涂料已运用于武钢等单位,逐渐在圈内树起口碑,去年销售额已达296万元。

  [企业名片]

  武汉瑞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致力于新材料和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武汉理工大学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表面材料课题组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秉承“绿色、节能、环保、健康”的经营理念,研发、生产、销售“炬能”高辐射远红外节能涂层,高温抗腐蚀耐磨节能涂层、非真空选择性太阳能吸热涂层、高温防护隔热涂层等表面涂层技术,为钢铁、化工、石化、制药、火电、陶瓷等行业的工业窑炉/锅炉提供节能防护方案,有效节省大量的燃料成本,保护窑炉,延长窑炉使用寿命。

篇三 创业那么难
创业难,到底难在哪里

创业难,到底难在哪里?

根据这些需求,创业的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家,在这里面没有别的语言,所有的表达就两个字——创业。《人民日报》2008年10月30日《让劳动者敢于和乐于创业》中这样写到:“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是关键。”创业需要服务创业、促进创业的环境建设,那么,这个环境在哪里?这个环境的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

创业难,到底难在哪里?

——呼唤中国创业服务的模式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创业是发现、创新、创造,实现目标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行为。创业是就业之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可以发现,全民创业正是那些发达国家经济成功与社会进步的基本依托。 一,中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2010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多52万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多19万人。再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体有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目前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创业带动就业的大趋势

全球最大的新闻机构CNN报道说:“21世纪人们将无固定化的职业,并且失业和破产将成为21世纪最流行的名词之一。在未来,个人创业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大趋势。”在中国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都已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创业越来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主题之一。

三.创业风险

创业有风险。据发达国家创业数据统计:35%的新企业在当年就失败了,活过5年的只有30%,生存10年的仅为10%。同时,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前三位分别是市场(27%),管理(24%)和技术(12%)。然而,中国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七成企业活不过一年,平均企业寿命不足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与2007年的1.2%比例接近。据宁波市相关部门介绍,“我市去年共接纳大中专毕业生4.3万余名,但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只有700多名,占1.62%。江东区科创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根据全国各地各种不同调查数据总体来看,在中国一是创业率极低1%—5%,二是创业成功率极低,数据趋向1%—5%以下。

有网友这样忧虑地说:“从现在的考公务员热潮来看,年青一代的创业激情已经荡然无存了.”“创业难”几乎成为中国社会公众的一个共识,创业难!在中国创业更难!大学生创业难上加难!结果形成了创业激情不断高涨、创业行动率很低、创业成功率更低的尴尬局面;许多人不创业还能正常生活,一旦创业失败就会使生活陷入困境。特别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失败也许是对他们一生的打击。在创业面前,大多数人望而怯步,因为,创业也许会是有些年轻人的一场灾难!【创业那么难】

四,创业难在哪里?

创业难!在中国创业更难!大学生创业难上加难!那么创业到底难在哪里?

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创业难的回答是:创业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第二个问题就是技术!创业项目难把握;第三个问题就是团队!第四个问题就是风险!创意有了,资金也解决了,还缺的是什么?信息!人脉!市场!扶持政策难兑现,有些地方出台了鼓励创业的政策,内容包括减免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具体规定。但一些大学生反映,这些规定真正落实起来程序繁杂且非常艰难。拿工商、税务方面的优惠来说,优惠幅度太小,在工商证照办理方面的优惠仅80元,没有多大吸引力。还有一些扶助政策,看着好看,可是根本摸不到。个别地方的工作人员利用落实创业扶助政策吃回扣。

在2010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启动仪式上,北京理工大学赵显利副校长说:“有机构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4%,实际可能更低。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除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欠缺外,更多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人力资源体系等创业条件。”

共赢创业认为:创业难,主要是难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创业者个人角度来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对创业的准入门槛就会越来越高,对创业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创业者需要在创业实践中成长,创业者个人需要有一个学习、历练、成长、蜕变的过程;第二,是从服务于创业的社会环境的严重缺失来说。创业是在环境中长大的,创业绝对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创业者成长的快与慢,创业项目的推进快与慢,创业率、成功率的高与低,绝对与社会的创业服务环境有关。

创业难,首先是创业教育的缺失。其实中国高校已经逐渐重视创业教育了,但是,普遍的方式还是这一场创业讲座、那一场创业论坛,成体系的创业教育课程很少。高校开设专业、系统的创业课程,能使大学生知创业、想创业,同时也能让大家深刻了解创业的艰难与风险,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者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要使大学生们敢创业、行创业、善创业,仅此的创业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圈在校园里从书本到理论的学习成长不出真正的创业者。创业学习更主要的是在社会活动、社会实践中学习创业,毕竟创业是一种实践性、行为性很强的劳动。不带着责任和损失的可能去做,就永远学不会创业。

在一项大学生的调查中,对于创业想法受何种因素影响最大?14.2%的人认为源于学校;16.5的人认为源于家庭;62.6%的人认为源于社会影响。所以,你如果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和什么人在一起。有句话说得好: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其实,创业的结果不是你获得了什么,而是你成为了什么?解决了成为什么的问题,获得什么只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校园我们面对的生活圈子太狭小了,做井底之蛙怎么会有大见识大作为呢?越不走出去思想就会越萎缩,越没能力,创业的能力不是校园里的能力,而是社会的活动能力、市场环境的能力。想创业,首先要学习创业,就要走入一个创业的环境。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业思维、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创业习惯、创业心态的创业人。创业的想法、项目创意的产生可以来自于校园。但是创意变成完整、成熟的创业计划的这个锤炼过程;创业计划变成创业行为的这个催化过程;由创业知识型的学生变成具备基本创业素质、能力和资源的创业行动者、准企业家、到企业家的蜕变过程,一定不是在学校院内,必须是在社会的创业活动、创业实践的大环境中。

五,如何破解创业难的困局?

如何使大众敢于创业、乐于创业?这是中国政府高层也在考虑的问题。国家就业促进司王亚栋在2009年就指出:“创业服务是一项新的工作。对劳动者自主创业,用什么服务方式?提供何种服务内容?这是新的课题。”如何为创业者服务?中国的创业领域依然在虚无中困惑、在飘渺中探索着。

共赢创业认为:必须在对几千万创业者的教育引导、组织发展中提出更加积极的理念和思想,拿出新的模式和方法。创业服务的大力发展势在必行,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国人的创

业成功率是当务之急。

创业需要学习,需要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及在创业实践中的成长;创业需要教育培训,但是用什么内容和方式进行创业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目前缺乏日常的、系统的、训练式的、实战性的创业培训内容、方式和实体课堂。

创业需要服务,但是用什么样的内容和方式开展创业服务?场地及专业人员从哪里来?创业者往往奔走于各种繁杂具体事务之中,创业服务资源太零散而且缺乏管理和规范;

创业需要资金,项目和资金总要有一个经常对接的形式;面对投融资千分之几的成功率现实,如何提高项目质量?如何开展日常化的有效对接?项目人与投资人的想法差距太大,互不理解,更缺乏一个日常沟通的平台。

创业需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如何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需要具体的载体和平台,需要场地、服务、方式的创新。

创业需要人脉的交流,需要一个方便、自然的实体落脚点;需要有日常沟通了解的公共场所; 创业需要咨询指导,目前缺乏日常的、点滴的、务实性的创业咨询与指导的渠道。

创业需要政策落实,目前缺乏创业优惠政策宣传渠道,更缺乏创业优惠政策落实、执行的平台。创业需要扶助政策的真正的送达、真正的实施与落实;而不是口号式的空头支票。 创业需要市场,要有适合创业项目宣传推广的平台。

创业需要涌现许多相匹配的创业服务机构、公司专业大军,以及创业服务环境的建设;创业者享用创业服务就像狂商场一样方便、自由。

根据这些需求,创业的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家,在这里面没有别的语言,所有的表达就两个字——创业。《人民日报》2008年10月30日《让劳动者敢于和乐于创业》中这样写到:“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是关键。”创业需要服务创业、促进创业的环境建设,那么,这个环境在哪里?这个环境的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创业需要社会为创业者创造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场地,需要一个日常开放的、自然、轻松、商业化运作的实体环境!创业者不但要以群分,更要以类聚,要建立一个创业者能够进的来、呆得住、聊得开的属于创业人群的场所。建立为创业者日常信息交流、洽谈、临时办公、发布信息、人脉拓展的创业环境;创业信息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交流、对接;还可以为各种创业活动提供服务。这种模式可以推动创业服务的大规模发展,建设中国创业者自己的家园——一个方便、实用、优质的创业服务环境。

为了适应中国全民创业的需要,中国的创业服务界需要大胆的创新、创造创业服务的新模式!

篇四 创业那么难
创业没有那么简单,但也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创业没有那么简单,但也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最近大家都谈创业,也有不少家伙问俺关于创业的问题,是不是创业‘一创就成了’,或者‘必然是失败的’,

创业这个东西,在中国其实很不容易,尤其在我们这个文化土壤里面,创业都是因为‘没辙了’,才创业的,给你找个大银行的工作,或领你去中石油,你肯定就不创业了,在中国创业是痛苦的,多数家伙是因为没办法了,才创业的,马云也一样的,这点跟米国不同,

米国佬创业,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奋斗’,那是一种文化传统,盖茨家不是穷人,念了哈佛肯定有个好工作,但那哥们儿还是很小年纪就创业了,就象肯尼迪兄弟参加二战一样,这跟穷富没有关系,那是信念,

早年,俺也不创业,因为有的是东西可以玩,有玩的条件,俺不怕累,有玩的就行,人家没有谁亏待俺,都是‘顶薪与顶奖’,以后没有玩的了,又不甘心闲下去,就只有自己玩了,只有你自己玩,才能玩更多的东西,

没有多少人认为俺可以连续玩很多年的,这就是他们认为的‘社会’,但俺了解俺自己,知道俺是可以一直玩下去的,

俺做过各种‘散件 ’,就是从人家那里拿到一个合约,给人家加工各种东西,俺从来就没有开过作坊,但利润也不错,就是加工好了,给人家送过去,再结账,收益也蛮好的,

俺还玩过各种大锻件,大缸,大轴,也不因为俺开重型机械厂而玩这些东西,没厂子也玩了,米国好多这类公司,100年都没开过厂子,也玩重工业的,玩的好好的,西马克早期什么都没有,在德国有一个总部,在匹兹堡有个办事处,是负责‘挖人’的,你看人家今天,不是挺好的吗,哈哈,

俺还玩过各种离奇古怪的东西,涉及很多行业,包括大型外资公司的设计与设备制造,也玩了,没什么啊,也经常出去跟人家竞标,对手什么人都有,俺玩火切机的时候,对手是上海新中,你查一下就知道是谁,俺最终战胜了那家伙,

俺还玩过‘巨大’的东西,巨额投资的东西,也没觉得怎么了,反正,俺不觉得自己比红木水平低,也没有啥自卑的,他玩的东西,爷也玩,哈哈,

创业你觉得必然可以生存吗,其实也不是,能活3年的,不超过5%,活5年的,小于2%,论坛上这些年自己办公司的肯定不少,前前后后大概也有上百,但存活3年的,我估计没有了,假如谁存活3年以上了,可以交流一下你玩什么?因为我玩什么就可以公开谈论,我玩什么,大家都知道,

创业这个事情,就是别挑剔,我就不挑剔,不说‘我只跟土豪玩’,因为没有那资格,你什么都玩,就一定可以存活的,俺保证这个,

但你一旦有‘专业’了,‘术业有专攻’了,或者挑挑拣拣了,就必死无疑,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土壤环境里面,

篇五 创业那么难
为什么互联网创业越来越难了?都难吗?

为什么互联网创业越来越难了?都难吗?

给大家讲个笑话,为了做互联网,我每月靠老婆养。

给大家讲个笑话,为了做互联网,我把学生宿舍的电线剪了。

给大家讲个笑话,为了做互联网,我把投资人给骗了。

。。。。。。笑话太多,但真相只有一个,互联网创业变得越来越难。

互联网创业的基础

互联网创业,创的是什么?

比如腾讯,让你免费聊天,足不出户交朋友,不带钱也能买东西。这是利用互联网创造便捷。

比如滴滴,2块钱坐3公里,随叫随到。这是利用互联网高效利用闲散资源。 比如电商,出现后商场就一直在降价。这是利用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

对于纯互联网产品而言,如资讯,社区,工具等,先免费给用户使用,然后利用广告或增值服务变现;对于互联网+的产品,先采用补贴的方式,培养用户习惯,然后逐步提高收费价格或增加其他服务拉升用户贡献值来实现盈利。

【创业那么难】

但不管哪一种产品,互联网创业的基础,建立在拥有海量用户的前提。只有拥有了海量的用户,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才能提高效率,才能降低边际成本。

所以今天我们看,只要是互联网公司,没有海量的用户,就得不到资本的青睐,也不可能走到最后。如果说某个公司只有几千上万个客户,但活的很好,那一定是传统公司,比如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比如传统教育、医疗、旅游、利用互联网打广告获客,这都是传统公司,不是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创业的红利和消失

曹老师最近的一篇文章在虎嗅很火,大致意思就是今天创业死一堆的原因是,你没有办法低价获取流量了。或者说你的ARPU值不够高,导致你没办法承受高的流量成本。就像没有中间商的小米,利润低,也就无法跟OV在线下抢店铺。

纯银V老师也说过,原本平衡的CAC(用户获取成本)和ARPU值(用户贡献值)正在变得左高右低。当CAC越来越高,而ARPU值无法提升时,倒闭就理所当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创业的红利,就是流量的红利。

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获取用户非常容易,成本很低。

在2010年左右,SEO非常火爆,我一个朋友自建的手机社区日峰值接近百万;某连锁医院招聘500人专职做seo,养站群。SEM的效果也极好,无论是CPC还是转化率,不会像今天CPC高,而转化率却下降很多。

像今天几乎已经失效的发稿,在过去非常有效。我在刚毕业那段时间,曾经帮电信、联通、淘宝、滴露等品牌供过稿,好的稿子一篇能给到几千块,而且都发在一些门户的内页,可见很有效。但今天这种需求正在逐步消失。

我在流量思维已死,互动和内容营销永生一文中提到,早期的流量红利,取决于用户对信息的渴求和市场竞争的不激烈。

在过去的长达12年PC互联网和6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用户先后经历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社交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搜索,再到自行生产的过程,媒介对用户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但在早期,由于用户对信息的渴求,流量正处于红利。就像当公众号刚出现时,不管你的内容好不好,用户都会关注你。

当用户处于信息渴求期时,品牌似乎正在失效。举个例子,当你搜索为什么后脑壳疼时,就可能进入一个小医院的营销网站,但你并不知道这是广告,通过咨询最后选择了就诊。即使你通过百度知道百科等方式去了解这家医院的实力,对早期的大部分人,很难辨认出好坏。

在这个基础上,大品牌和小品牌在互联网流量的转化上差距不大,或者说,这个时期,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CAC都还远低于ARPU值,可以操作的空间还很多。

这个时间段,谁快速的砸钱抢流量,谁就赢了。像早期的58同城,去哪儿,汽车之家,晚一点的土巴兔,金斧子,包括像一条,潮生活等公众号,都是在流量红利期快速砸流量,比如潮生活在早期获取一个粉丝的成本只要1~5元,但一个粉丝可以贡献几十元。

总的来说,最长的一段流量红利期是搜索引擎红利期,SEO和SEM从业者远胜过任何其他流量运营人员,其薪资也远高过其他,虽然现在不行了,但在2011年拿月薪5万的竞价或SEO很多。这也充分反应了,这个时间段,做内容,搞互动,远不如粗暴的买流量。

当越来越多的APP涌入,传统品牌加速触网,媒体方不断涨价,CPC开始达到历史高峰;比如医疗行业的关键词最高出价999元,依然有人在买。而另一方面,随着用户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用户注意力碎片化,媒介的信任力下降,而用户对广告的辨识度越来越高,对硬广越来越反感,转化力下降到历史冰点。

一个数据可以表明,互联网流量的转化率(点击到付费)从早期的千分之三,下降到了千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一千个点击,才有可能带来一个用户。按平均点击成本0.5元,单个用户获取成本为500元。【创业那么难】

线上的成本如此之高,一大批新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重视品牌和市场,而不是单纯购买流量。比如人人车,瓜子,拉勾网,都重金投放分众传媒或地铁,原因在于线下的曝光虽然贵,但转化好,最终CAC可能低于互联网。更重要的是,由于品牌广告有较好的信任促进,能提升用户留存。这和ov在线下开门店效果好一样,从流量成本上来说,线下肯定高,除

了铺租还有人工,但小姑娘一对一的解说,加上实体购物带来体验,转化率高,最终CAC可能比线上还低。

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在流量红利消失后,大品牌正在决定流量的临界价格。传统品牌和互联网品牌由于其积累的知名度,使得其转化率更高,这样他们就可以以更高的CPC或CPM去抢占流量。以信息流为例,若CPC为1元,千分之2的转化率,CAC=500.若大品牌的转化率为千分之4,则其可以出价到2元,则流量像大品牌倾斜。

总的来说,流量红利消失后,互联网创业者正陷入CAC高于ARPU值的尴尬境地。只能在资本的补贴中,忍痛前行。但互联网创业的基础是海量用户,缺少了海量用户,就无法降低边际成本,也无法实现盈利,只能面临倒闭。

对于互联网创业者的启示

对于互联网创业倒闭加速的解释很多,比如一群不合格的创业者,在机会不多的红海里厮杀,死掉一多半理所当然。

从机会来说,纯互联网的坑都满了,即便有,屌丝也进不去,或者进去了也可能沦为炮灰,如直播。纯互联网的坑基本属于BAT,人家流量多呀,你像腾讯,视频做得晚,但腾讯视频前列;天天快报也晚,也成了第二,正在赶超第一;还有应用宝更晚,也是前几名。

那只剩下互联网+了。比如互联网家装,很多互联网家装创业公司居然在做流量的事情,APP只是做流量匹配的事情,对家装的脏活累活,都交给第三方来做。这样肯定不行,如果我们只圈用户,不提供服务,就成了流量贩子,而流量贩子就会面临上述的问题,CAC过高。

所以对于互联网+的项目,一定不能太轻,尽量重,脏活苦活累活都要做,只有深入到产业链,解决用户痛点,才能重塑用户信任和口碑,并降低用户获取成本,以及提高ARPU值。

除了互联网+,还可以赚一些小钱。比如做一个互联网社群,像大熊老师的社群就做得很不错。比如做网红经纪人,孵化网红,然后变现。虽然这些模式不能成长为十亿市值的公司,但成功概率就高很多。

在互联网创业越来越难的2016,海量用户也许不是你的菜,活着才是关键。

龙帝(龙之大帝之不死)说,活着是关键,但有流量你才有转化的机会,才能赚钱,也才能活着。难不难,不能光听别人说,特别是一些不知道底细的人说的话,就算难,也不见得是都难,除非你是照搬人家的,而有自己的独立创意,想法的人或公司不会如此难。难是为了更

好的筛选,为更好的公司清除“野草”,创造更大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篇六 创业那么难
浅谈为何创业如此艰难

1. 谁在误导我们 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工作几年后,萌生创业的年头,进过多年的积累,信心满满的投入市场,却遍体鳞伤的被冲上岸边。而哪些学历不高,毕业出来后找不到好的饭碗,被迫创业的人,往往能够成功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这是为啥? 因为创业者会犯3个无法避免的纠结,专业技术,创业经验,入门资金。无法配平这3个要素、创业者会把自己导入了错误的开始。 2. 创业经验 创业经验是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的,所以创业者只能从最底层,如个体户,小饭店,皮包公司做起,慢慢积累经验。没有一家商学院能培养出一家跨国公司的创业者,他们最多培养出跨国公司的初级管理者。 一个IT或者金融公司的中高层,怀有丰富的知识和管理经验,但让他们创立一个100人的大饭店,其竞争力绝不会有一个高中肆业的,经营过10人小餐厅的小业主强。而让他们自己创立一家IT或金融公司却又会遇到资金的问题。 3. 资金是个入门问题 纠结与项目的创业者,实质是一个入门资金的问题,创业的资金只宝贵决定着创业者最终能走多远。一般个人创业者能凑出的起动资金在10~30万左右,这个太少,所以会有合伙制度,2个人能凑出60万的话,就能有个较宽广的起步空间。当然这是指无产阶级创业者。 由于创业的魅力,市场上实质的创业参与者很多,所以10W~30W起步的小本生意,很快饱和,开个小餐厅,开个服装店,开个理发店这种适合10~30W投资的项目之饱和度,使得这些领域缺乏吸引力,而更高一级的未饱和项目却需要较大的入门资金,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无法进入。这对有实力的资产阶级创业者是一道很不错的屏障。但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于是很多人满怀热情寻找者合适的项目,其实是在寻找和自己资金匹配的项目。 4. 专业技术 每个人都有资金的专业实力,有创业想法的人多是专业水平很不错的人,他们觉得预期用自己的技术为老板服务,不如为自己服务。 怀着这个错觉的创业起步者,是失败最多的,因为,对创业来说,创业经验和资金必须配合你的专业技术。而往往,后2者是很难与自己的技术匹配的,你的技术越好,技术经验越丰富,你的创业经验和资金就越跟不上你的技术实力。 5. 一步一步爬楼梯 了解了创业的3要素后,我们就应该知道,创业是需要平衡个项指标后,才会开门成功的。 木桶的容积取决与你最短的那款板。 如果你是一个汽车工程师,你只有10万存款,那你之能从一家小饭店起步,等你存到了30W,你可以开已经汽车修理行,等你存够了50W

,你能成立已经汽车配件贸易代理皮包公司,等你存够了100W,你可以开家小的起配制造厂。 你无法跳过其中的任何一环,即使你作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你贷款了100W,你也不能一开始就开汽车配件厂,这样同样是失败。何况无产者融资100W是不可能的。你没有这种一步登天的信用。 从以上事例,大家应该能看出,为何有才能的人,会迟迟不能动手创业。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Banking accessory,一个IT。他们是不肖与从小卖部开始创业的。 他们几个高手凑在一起,拿出辛苦存下的钱,自己推举个年纪大的做经理,就开始创业了。这种经典模式是重技术,轻创业经验的脚重头轻的模式。100%失败。 那些手握大笔资金,拥有丰富创业经验,但轻视技术,依然投入内需服务业等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领域,自己下去瞎指导,同样结果是头重脚轻,80%失败。 而最最最最普遍的创业企划,可谓悲剧中的悲剧。 一群高级知识分子,来自五湖四海,拼命凑起了一笔不大的资金,进入一个没有人涉足过的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业。然后在大家的争吵声中不欢而撒。 创业经验,专业技术,资金3者必须配平方可起步,然后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步,成功只有这条路,没有捷径。 你是一个IT高手,但只有30万存款,没有创业经验。 你唯一能取胜的模式就是拿出15万本钱,开个皮包工作室,雇佣1个人,一步一步把公司作大。 6. 创业是否盈利 以下介绍一个创业的财务明细,让大家更感性的了解一下创业的利润,希望大家拥有的热情投入自己真正感觉值得的地方: 开一家民工幼儿员 收入: 创立集资 150w 预计招收100名学生,月收费1500元(很高了) 月入15W 支出: 容纳的100人的乡下小房子,1500平,带草场。 月租金15000元 20个孩子一班,5个教师,月薪4000元*1.21*5=24200元 一个院长8000 *1.21= 9680元 2个生活老师 2200* 2 =4400元 100个孩子1月伙食费 30000元 水电煤 10000元一月 月总支出93280元 固定支出: 装修+家具+校车=100W 每月盈余56720元,一年盈利510480元。税收17%,税后423698.4元 校舍每3年需装修一次,每年需要装备年金15w。 实际利润273698.4元。 年投资回报率18.24% 这还是各项指标都配平后的创业业绩。 罗教授的意思是创业能存活的其实都是找不到啥好工作的,学历不高的,不过的确是,创业除了开出特别成功的公司的,或者是有背景的公司的,基本都是被逼无奈,这点是不错的。因为知道自己有很大的短处,比如逻辑分析能力很低,智商很低,所以才会比较努力的弥补,打一份工天

【创业那么难】

资好的人可以在里面充分把握机会,但是天资不好的人可能很容易混不下去,而自己开公司即使犯了很多原则性的错误,很多时候还不致毙命。所以我一直觉得天分好的人应该在最好的公司里面打工,拼命搏击,而天分不好的人适合在社会游走,普遍撒网。。。 照我看 这个叫 课后自习所,100万,按半年计算投入即可 一上来就铺开4--8个点,约针对市区内10--20所小学,每个点可以容纳10--20人, 按3房公寓计算,20人基本极限 会员费制度,单接送管点心可以参照保姆按小时收费15每小时 或者统一加辅导,按家教计费,30每小时 营收就算得出来了 问题来了,中间环节怎么增收? 有什么可以加? 解决不了,上不去流水 1)一个班配一个老师是不够的,还有司机等费用 2)广告、年检、应付主管部门等费用还没算 3)奖金没有算入,逢年过节不能视而不见

篇七 创业那么难
创业最难最难的时候你是怎么过来的

创业最难最难的时候你是怎么过来的?”浙江精神,,创业江西

【创业那么难】

2007年08月17日10:25 大江网

大江网讯[记者 朱正]报道:“每个人的创业都有最困难的时候,当你遇到最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16日上午,江西电视台400平米演播厅坐无虚席,在由省委宣传部、江西日报,省广电局等8家省直单位主办的“学习浙江精神 建设创业江西”专家学者与电视互动论坛上,各路专家学者以及现场的观众朋友都纷纷畅所欲言各自的创业体会,并再次深刻理解浙江人创业的理念所在。

在“怎么办?”中找到创业之路

"下岗时上有老下有小,没活干是最难的时候"。当主持人问到嘉宾江西老蔡糖果公司总经理蔡尔萍和江西恒心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鸣芳创业中最难最难的一件事时,蔡尔萍意味深长的说到,自己在创业起点遇到的事是最困难的。而嘉宾周鸣芳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了自己在创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事,“出于农村、没有阅历、没有资金、是困难的时候。但现在最困难的事情是缺乏人才”。

创业中的“第一桶金”是怎样挖到的?

每个有创业梦想的人,在由梦想向现实转变的过程中,都会去感慨其中的艰辛,而创业的“第一桶金”往往是每个创业人走出梦想的第一步。嘉宾周鸣芳在挖“第一桶金”时也走过了这样一段艰辛的路。第一次走出家门就带了几百元钱,坐车去了武汉,批发了很多袜子开始创业,后来不但没有卖出去,还血本无归,最终只好承认失败。之后几经周折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发现家乡的煤矿资源丰富,便回家谋求新的发展,这一次终于挖到了创业的原始资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假如有5万元创业你会怎么做?

在论坛上,主持人向在场观众提出“假如有5万元资金创业,你会怎么做?“的问题,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讨论。一位大三学生发现九江市目前下岗职工较多,用5万元在

九江投资”满意早餐点“可以有40个,这样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又帮助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得了大家的认可。而另两位现场观众则认为5万元已经是一个非常足够的启动资金,他们创业时都是在万元以内起家,如果他们当时有5万元一定会做出更出色的业绩。

整个论坛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纷纷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创业愿望,使本次创业论坛热潮不断。

另外,本网对整个论坛进行了现场录播,欢迎各位网友届时收看。

(大江网)

“精神脱贫”——中国企业家成长现在时关键词

2003-05-15 00:00:00

特约作者 张玉利

张玉利:您的研究方向之一是中国商业活动,您接触过很多中国企业家,那么您认为与美国企业家相比,中国的企业家是否缺乏企业家精神?为什么?

伍健民:据2002年GEM(全球创业观察)项目对世界上37个国家企业家精神国际比较研究调查显示:在创业人口比率上,中国与美国没有太大的差别。事实上,在中国100个人中有12人从事创业活动,而在美国100个人中有9人从事创业活动。但是,中国的创业家与美国的创业家相比又怎么样呢?两个国家的企业家精神比较只有在系统的框架下才有意义。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列一个简单的架构。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创业家,进而创业是成功还是失败,大体上取决于两类因素:个人性格特质与外部环境条件。

百森商学院的杰弗里·蒂蒙斯教授指出,成功创业家的性格特质包括六个方面: ◎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定的信心

◎领导才能

◎创造或者寻找机遇的执着

◎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受力

◎创新能力

◎超越自我的动力

没有任何研究从这六个方面对中国与美国的创业家进行过比较。但是,基于我与中国创业家们的多年接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家没有差别。

◎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定的信心

◎领导才能

◎超越自我的动力

但是中国创业家缺乏另外三个特性。

◎创造或者寻找机遇的执着

◎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受力

◎创新能力【创业那么难】

2002年GEM研究表明,中国几乎半数的创业活动属于生存型,也就是说,创业是因为没有

更好的工作选择。而在美国,只有10%的创业活动是生存型,90%属于机遇型,创业是因为洞察到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高额的潜在回报。

中国的创业家总是寻求一种改善现状的方式,而美国的创业家更具有冒险精神,他们为了高额回报更愿意也更有准备去承担风险,承受不确定性。

为什么会存在着这样的差异呢?有很多解释。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

◎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制

◎中国长期计划经济环境下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传授如何分析、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方面,中国的教育体制很优秀,特别是在科学领域。但是,对于传授如何在商业领域中进行独立的创新性的思考上还很欠缺。

我认为,中国多年来经济上的艰辛使得大部分人对于承担现代经济环境中的金融风险持一种保守态度;中国近50年历史的计划经济,没有给人们创造一种环境:激励人们寻找能够带来巨大财富的商机;加之中国鼓励成功但不许失败的价值观,让人们失去了承担巨大风险的信心,尽管高风险伴随着高回报。举例来说,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公司,它奖励那些尝试风险项目但失败的员工,而在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

张玉利:环境对企业家精神有重要的影响,您如何评价中国的创业环境?

伍健民:在GEM项目中,我们通过六个要素来评测创业环境,它们是:资金、政府、教育、技术、供应链、市场和基础设施。

这些要素的组合营造了创业型企业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初创、成长和退出)的或好或坏的环境。总的来说,中国的创业环境在不断改善,但目前还不够完善。

初创期的环境比较好。基本体现在政府、技术和市场方面。毫无疑问,在过去几年里,中央、省市、乡镇政府的政策(例如税率、注册程序等)有力地支持了新企业的创建和成长。从技术上看,中国具有提供创新性产品和服务的巨大潜力。随着整体经济的增长,中国东部企业与消费品的市场潜力也已变得日益强大。

成长期的创业环境不是很好。资金、教育、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等存在问题。资金的可得性难题存在于创业活动的所有阶段,但在成长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许多新创企业来说,通过家庭、朋友和商业伙伴等非正式渠道获取的资金已经足够。但在成长阶段,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而正式的融资渠道如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等并不支持成长中的创业型企业。另外,成长需要良好的管理技能,特别是在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开拓新市场,资本运营管理也开始成为关键问题。除了东部地区,中国能够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物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很少。基础设施(如道路、空中运输等)的落后使成长型创业企业很难向西部和中原地区拓展。 在西方国家,退出战略是创业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若没有退出机制,投资者就不能充分地实现投资收益。现在,中国支持全面退出战略的技能和资源(如将企业出售、合并或者IPO等)还不成熟。例如,在经历数年的传言和研讨之后,中国的二板市场依旧没有出现。 张玉利:您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在中国促进企业家精神? 伍健民: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产生于:

◎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机会;

◎抓住机会,而不管目前可利用的资源是否充足;

◎在实现机会的同时为别人创造了价值;

◎建立了一个能够产生持续现金流的企业。

实现成功创业的企业家通常会清楚地知道,机会完全是市场需求、竞争者劣势与优势的奇妙组合,他们比别人更能进行创新性思考。

成功创业需要很强的商业技能。只拥有创意和愿景而没有能力发展获利性企业以实现愿景的人不是真正的企业家。好的企业家必须构建获利模式来捕捉机会。他们一旦决定抓住机会,就去获取所需的资源,例如资金和高技能的管理者。

成功的企业家并不忙于迅速致富。迅速致富很容易,但很多研究都表明,真正的企业家并不把个人财富作为衡量其成功的首要标准。真正的企业家(例如比尔·盖茨)总是追求改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并且与员工共享财富。

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成就一个企业,而不仅仅是开发一两个有利可图的产品。

有两个基本因素可以促进成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一是教育体制,一是能够树立创业典范的权威组织。目前中国缺少创业典范可供新的创业家参考。尽管某些商业人士所取得的成就已获得一些奖励和认可,但奖励不是来自以企业家精神著称的组织。如果能够建立这种可信的组织,并且评选适当的创业典范,那么评选过程本身就是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促进。 张玉利:社会企业家精神和文化企业家精神也是当前新的研究方向之一。您认为牞我们应该如何开发中国人的创业潜能以塑造一个企业家型社会?

伍健民:一个企业家型的社会必须由这样的人组成,他们有持续的“梦想”实现即刻而且巨大的个人进步;相信实现“梦想”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坚信“梦想”可以通过艰苦的工作来实现;实现目标使别人受益,并使自身获得满意。

一个企业家型的社会是那些人们意识到物质生活的改进要和社会生活的改进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家庭和教育体系必须使人们认识到个人财富是好的,但它必须通过创造对社会有真正价值的东西来实现。鼓励人们单纯的创造物质财富而不能向社会传递价值并不能创造一个企业家型的社会。相反,它以别人为代价创造了一个富裕阶层而已。

我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塑造一个企业家型社会的关键阶段,只有一代人的距离而已。1982年以后出生的人在历史上任何国家都不能超越的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中成长。这些人所渴望的东西,他们的父母已经全部都提供了。他们没有亲身目睹或经历中国的经济困难时期。当他们成熟以后,直接开始享受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生活水平。所以他们最大的追求只能是个人进步。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应该进行改革,训练年轻人从小学就开始“梦想”并勇敢的行动。同样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在追求创业机会的同时对社会创造价值。

(作者张玉利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ML/2003-5-15/9793.html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3042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