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九

| 荷兰移民 |

【www.guakaob.com--荷兰移民】

篇一:《论语子罕第九(9.2)详解及学习体会》

【原文】: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

(1) 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2) 哉:相当于啊!

(3) 博学而无所成名:①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②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

(4) 成:成就(动词)

(5) 无所: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

(6) 执:专执。

(7) 御:驾车。

【译文一】: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评析】

达巷党人很是夸奖了孔子,认为他很博学,不能以某一专长来称道他。就是说,如果称孔子为礼学家,那是不够的,因为他还是音乐大家;称礼乐专家?那也还不够,孔子“礼乐射御书术”这六艺都很精通,此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政治军论语第九

事……都是行家。所以说几乎就没法来称呼他。而孔子回答的这段话,很明显是孔子的一点幽默:要给我一个专家的头衔么?我选哪个头衔合适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当驾车专家吧。孔子选了两个离他的形象最远的来说,显然是个玩笑话。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解释的通畅无碍。

【译文二】:

达巷党的人说:博大的孔子,博闻多学,但是却没有使他成名的专长。孔子听说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学生说:我拿什么成名?拿驾车?拿射箭?我拿驾车成名好了。

【评析】

这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即为“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学生说:我拿什么成名?拿驾车?拿射箭?我拿驾车成名好了。孔子在这里是说,达巷党的人不理解他治国安邦的大略,只看到驾车、射箭的小技巧,实际上是在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暗示了达巷党人的目光短浅。

【朱熹解析】: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传。博学无所成名,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艺之名也。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执,专执也。射御皆一艺,而御为人仆,所执尤卑。言欲使我何所执以成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闻人誉己,承之以谦也。尹氏曰:“圣人道全而德备,不可以偏长目之也。达巷党人见孔子之大,意其所学者博,而惜其不以一善得名于世,盖慕圣人而不知者也。故孔子曰,欲使我何所执而得为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

【张居正解析】: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达街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学问广博,可惜没有足以树立名声的专长。” 五百家叫做一党,达巷是党名。孔子道全德备,其学无所不通,当时无有知之者。有个达巷党人曾私议说:“凡人知识有限,常患于狭小,今观孔子大矣哉,其学之博乎!大而道德性命之

奥,细而礼乐名物之微,靡不究其旨归,析其条理。今虽欲指其一事而名之,但见其无所不通,无所不能。诚不可以一善之成名者目之

也,何其大矣哉!”夫党人以大哉称孔子,盖庶几乎知言,而其所以为大者,乃徒以博

学之,则亦非深知圣人者矣。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孔子听到达街的人说的话以后,就对弟子们说:“我干什么呢?赶马车呢?当射击手呢?我去赶马车好了。” 执是专执。御是御车。孔子闻党人之言,乃对门弟子谦逊说道:“党人称我之博学,以吾之多能鄙事也。其谓我无所成名是欲我专执一艺以自见也。然则吾将何所执乎?夫六艺之中有所谓御与射者,守着一件,皆足以成名。我将执御者之事乎?抑将执射者之事乎?就这两样较来,则御乃卑贱之役,执守尤易。然则,我将执御以成名矣。”盖闻人誉己,承之以谦也。夫孔子之圣,生而知之,其道以一贯之。固不待于博学,而亦非有意于求名者,惜乎党人不足以语此!若夫观人之法,则不可以概求,或全德之士可以大受,或偏长之士可以小知。随才善用,此又为治者之先务也。

【网友版】: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第九

程树德按:《秦策》(《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新序》、《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实知篇》皆同。„„《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诗注》引嵇康《高士传》:“孔子问项橐曰:‘居何在?’曰:‘万流屋。’” 注曰:“言与万物同流匹也。”未知何据。秦汉即有“项橐为孔子师”之说,而注疏者有坐实其人之倾向,以项橐为达巷党人。

[集解] 郑曰:“达巷者,党名也,五百家为党。此党之人美孔子博学道艺,不成一名而已。闻人美之,承之以谦。吾执御,欲名六艺之卑也。”

[皇疏] 五百家为党。党各有名,此党名达巷。达巷党中人美孔子道大,故曰大哉也。博,广也。言大哉孔子,广学道艺周遍,不可一一而称,故云无所成名也,犹如尧徳荡荡民无能名也。故王弼曰:“譬犹和乐出乎八音乎,然八音非其名也。”江熙曰:“言其弥贯六流,不可以一艺取名焉,故曰大也。” tuó

孔子闻达巷人美己,故呼弟子而语之也。彼既美我之博学,而我于道艺何所持执乎,欲自谦也。执御乎?执射乎?既欲谦己之不多。故陈六艺之下者以自许也。言吾所执。执于御及射乎。御御车者也。向欲合以射御自许,又嫌太多,故又减射而云吾执御者也。郑玄曰至卑也。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也。今云执御,御比礼乐射为卑也。

[邢疏]以为人仆御,是六艺之卑者,孔子欲名六艺之卑,故云“吾执御矣。”谦之甚矣。

[朱子集注]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传。博学无所成名,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艺之名也。执,专执也。射御皆一艺,而御为人仆,所执尤卑。言欲使我何所执以成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闻人誉己,承之以谦也。尹氏曰:“圣人道全而德备,不可以偏长目之也。达巷党人见孔子之大,意其所学者博,而惜其不以一善得名于世,盖慕圣人而不知者也。故孔子曰,欲使我何所执而得为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按:“巷党”为名,或如“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礼记曾子问),作为一集合名词,《论语后录》即认为“达者,巷党名”;《翟氏考异》则引《礼记曾子问》注“巷党,党名”,以为达巷党即巷党;古来注家所说“达巷,党名”,难于确证。一说以为赞美,“美孔子博学道艺不成一名”;一说以为惋惜,朱注谓“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艺之名”。从孔子的辩解看,朱注较胜。如此则郑注、朱注皆以为承以谦,则是“民无能名”之义,所以谦也。据孔子辩解看,则似乎有贬损孔子之义,当是自辩而非谦辞。李光地《论语札记》以为“圣人或默或语,无非教者。如此章答语,非姑以谦辞塞党人之言。„„六艺莫粗于射御,而御较射又粗,学无精粗,而必由粗者始。„„闻人言而思所执,一则虚受反己,二则教弟子守约务近,非苟为谦而已也。”

晚近已经没有“圣”的笼罩,因此以为叹息、以为讥讽的说法占主流。 杨伯峻主叹息说,以为是说孔子博学然可惜没有足以树立名声的专长;林语堂以为是讥讽,是说孔子博学、可惜样样都通、件件稀松。

李零则从李光地的虚受反己、守约务近的思路下来,认为是孔子拿马车夫和射手做比方。射击手是只盯着一个目标,马车夫是到处跑。孔子选择马车夫,就是选择广博,不选择精专,也不在乎能不能当“专家”。

射、御应该作为六艺之二来理解,当无疑义。近日,见一新说,以为说的是

战车之事,射者目的明确,一心一意,而御者则不然,到处跑,专注于道路。然一乘战车,配备者御、射、右三人,何专以御射为言。以孔子不陈战阵之事言,则与孔子素行不合。

或者这一章的核心问题,在“执”的理解,达巷党人所说而孔子以执辩,何也?他处有执鞭之说!或者孔子仅仅是从达巷党人的言辞而推衍的自嘲,“有所成名”则必有所执„„,因而孔子以六艺之二言“执”,云执射、执御,并进而以执御为言,或者是有自嘲的意思吧!恐怕还有“少也贱多能鄙事”的一段身世心曲。

此章孔子应答之辞,言简意约,为解释制造了麻烦。达巷党人恐非俗流,其评论孔子的言论传到了孔子那里,孔子谓门弟子者正是说着手门径,“博学而无所成名”则是没有门径,如此则不知所由。“博学而无所成名”,或者是说孔子在政治上的建树、或者说孔子具体的成就问题,或者达巷党人语含讥刺,孔子只应该落在一个“执”字上,执者有守,或者可循,孔子于时所谓六艺,举其具体之“执”者如射、御言,而有自嘲之意吧。

李泽厚氏所谓“思想告退而学问方滋”云云则是说自家块垒,而道艺问题在孔子有不同的意蕴。《孟子·滕文公下》也有一段御射之说——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後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达巷党人】

近读美国汉学家牟复礼(Frederich Mote)评史华慈(Benjamin L.Schwartz)所撰《古代中国思想世界》(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一文。

篇二:《论语.子罕篇第九》

论语·子罕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论语·子罕篇第九》“子曰:我自卫反鲁——夫何远之有?”部分,理解精选句子的基本意思。

2.引导学生懂得时光在不停流逝,学会珍惜时间; 在品读中领会什么是“智者、仁者、勇者”。

3.感受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学会做一个有志气的、坚贞的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罕篇》中精选语句的深刻含义。知道什么是才是“智者、仁者、勇者”。

【教学难点】

感受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学会做一个有志气的、坚贞的人。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评点、质疑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文字的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们都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它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谁能来背几句关于时间的名言呢?(生积极回忆,自主发言。)

2.课件出示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光阴。②今日事,今日毕。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④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生齐读名言。

3.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咱们的孔老夫子也曾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播放课件:出示滚滚东流的河水。)

二、诵读原文,自主理解

1.课件出示子罕篇中“子曰:吾自卫反鲁”——“„„夫何远之有?”要求学生读通读顺。(生自由读,组长带读,全班齐读。)

2.生借助师给出的部分难解字意思,自主理解原文。

3.生交流学习成果,师相机指导补充。

4.生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配乐诵读原文,感受古人的语言美。

三、品读感悟,领会精髓(品读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感受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1、品读第一句。

课件出示:【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孩子们,孔子在河边大声的感慨:“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的流淌”不仅表明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其实他还想告诉我们另一个更深层的含义,谁来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分小组谈谈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2)教师讲述古今中外名人是如何珍惜时间的故事。

惜时故事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

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3)生听完故事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平时的不足,充分汲取古今中外名人惜时的美好品德。)

2.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夺志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指名情感朗诵。

(2)孩子们,你在孔子的这几句话中又明白了什么呢?(生分组交流讨论,师指名谈感受。)

(3)师小结:是的,孩子们说得真好,孔子的这几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智者仁者、勇者,还教导了我们要做一个有志气,坚贞的人。

四、检查背诵。

(1)指名背(会背的同学举手,比谁背得好,背对的同学要表扬)。

(2)比男生、女生谁背得好。

(3)比哪一组背得好。

(4)全班齐背课文。

五、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孔子的《子罕篇》中的四句。深刻地体会到了孔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引导、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懂得了其中的深刻道理,也相信我们的《国学》精髓会一直陪伴你们健康茁壮成长!论语第九

六、课后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论语第九

【板书设计】

《论语·子罕篇》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篇三:《读《论语.子罕第九》之30》

读《论语.子罕第九》之30 农后2

2013年06月24日

一、原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

二、试探原文大意:

夫子说:

“人可共同学习,未必道合志同;虽有共同信仰, 同心同德未定;心同能共创业,难于共享其成” 三、读后随想:

1、有感于同学

学校如同摆渡船,学子乘船奔前程。上船目的在过河, 过河鸿志不尽同。志同道合寻常见,仁德高度非一层。 也许有人共创业,同享其成未可定。

2、有感于共同创业

合作创业者,修养不尽同,内中出小人,其缺仁义情: 背地搞诡计,钱装私囊中。年终一结帐,库中一个零。 小人肚前鼓,君子腹中空。此等难堪事,世上非一宗。 合作搞企业,制度必先定,拿出君子心,制度严执行。 若有违规者,按规必严惩,丑话说在前,免伤朋友情。

3、遐想

三人如若真一心,黄土定能变黄金。众人拾柴火焰高, 十指抱拳力千斤。小河流水大河满,多人载树树成林。 大伙拧成一股绳,能拉泰山到海中。

篇四:《论语子罕篇第九》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篇第九。”

[译文]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文]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译文]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7)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居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27、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31、“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篇五:《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则阅读答案》

原文
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则阅读答案。”(<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则阅读答案。”(<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26383.html

    上一篇:殊途桐华

    下一篇:最有个性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