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意大利移民】
篇一:《佛教十大经典语录》
佛教十大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篇二:《佛教10大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佛教感情语句。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佛教感情语句。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篇三:《佛家谈爱情48句》
1 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
2 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3 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两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4 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佛教感情语句。
5 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6 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7 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
8 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9 凡夫的爱情,这个爱里面不平等,这个爱里面没有真诚。为什么没有真诚?那个爱会变的,靠不住。
10 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1 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12 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13 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14 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
15 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16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17 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18 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19 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
20 许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过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21 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22 古人结婚是为道义,为人伦,为家族幸福,不是为爱情。
23 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是脆弱的,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
24 有一些人不懂佛法,听说佛法要永断情爱,于是乎他就反对了。他说人与人之间要没有爱情,那还有什么意思?
25 佛是不是情与爱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晓得,他这个“断”实在是转变,把情爱转变成智慧。
26 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
27 般若智慧里面有没有爱呢?有。那个爱不叫做爱情,叫慈悲。
28 世间人所讲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不是真的;转变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恒不变。
29 一定要转烦恼成菩提,你才能够悟入佛法,你才能脱离六道轮回。 30 你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的文学作品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情与爱,所以他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31 佛法讲“慈悲”,佛菩萨是真正爱世人,他是真正有爱有情。 32 慈悲是真正的爱情,永恒不变。
33 慈悲是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它那个根源不变,所以流出来的作用、现相也不变。佛教感情语句。
34 六道凡夫都没有真心,都没有真情,也没有真爱。
35 凡夫那个心靠不住,全是虚情假意,不能相信。
36 你如果相信别人会对你好,那你是糊涂,你是迷惑颠倒。
37 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说的话都靠不住,不要当真,你要当真,决定要上当。
38 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感情都会变化。
39 今天我对这个人好,明天我又对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别人吗?
40 佛给我们讲,没证得阿罗汉以前,别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
41 这个世间人,全都是虚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当真,你亏可吃大了!
42 世间种种的境缘,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愈淡愈好,不要认为看得这么淡,好像这个人绝情寡义,但是往生容易。
43 你爱情太重,往生就发生障碍。
44 你爱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轮回,就要搞三恶道。
45 爱情不是好东西,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这个样子,还舍不得离开它,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觉悟。
46 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当然要把爱情放下,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47 这个事实的真相,你要看破,你从此以后,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舍弃。 48 不要想爱情,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就好。
篇四:《佛说爱情句子》
1、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佛说爱情句子。
3、佛说: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4、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5、佛说:轮回中,心若一动,便已千年。既然我再也无法感受到心动的感觉,6、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佛说爱情句子。
7、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
8、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9、佛说: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10、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11、佛说: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2、佛说: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佛说: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4、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5、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6、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7、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18、佛说: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19、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20、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21、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22、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3、佛说:缘是前世修来的因果,于是,相识是缘至,相忘是缘散。
24、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25、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
26、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27、佛说: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28、佛说:大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29、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30、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篇五:《佛教的经典语句》
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佛教的经典语句。
5、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6、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佛教的经典语句。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9、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0、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
11、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12、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13、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4、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5、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7、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1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9、反复叮咛无相形,觉时恋梦梦恋醒。()慈悲空洒常啼泪,沉醉心扉依旧扃。
20、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21、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22、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23、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25、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6、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7、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28、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9、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0、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