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 中药学职称考试 |

【www.guakaob.com--中药学职称考试】

篇一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吃蝎子有什么坏处?什么好处?不要吃蝎子

  蝎子在中药中被称为全蝎、全虫,是“五毒”之首,药用价值很高,有熄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千百年来,用蝎子配成的中药处方达100多种。蝎子是人参再造丸、通心络胶囊、大活络丹、七珍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吃蝎子有什么坏处?吃蝎子有什么好处?近年来,蝎子还被端上了餐桌,把蝎子奉为美食,殊不知,在一饱口福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隐忧和误区,值得大家注意。
  
  蝎子没有补益好处 
  
  一些以蝎子为招牌菜或特色菜的饭馆酒楼为了招徕顾客,把蝎子做成的菜肴奉为滋补佳品。其实不然,蝎子属于平肝熄风药,本身并没有补益作用,并不像人参、虫草等滋补中药,正常人吃了蝎子身体难以受益。
  
  吃蝎子可以引起过敏
  
  蝎子和鱼、虾、蟹等动物性食物一样,含有相当多的蛋白质。但是这种蛋白质与人体内的蛋白质不同,医学称之为异体蛋白质,有一部分人摄入富含异体蛋白质的食物后,会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症状不一,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有人进食后,会立即出现皮肤瘙痒、风疹块或发烧、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以诱发支气管哮喘,导致呼吸困难;也有的人会出现酒醉样表现或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而食物过敏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尤其需要注意。
  
  蝎毒对人体有坏处
  
  在古代中药书上记载蝎子有毒,蝎毒对人体的坏处危害较大。在临床上蝎子的药用量较小,在中药煎剂中一般每天用量为2~5克,研末入丸、散,每次0.5~1克,蝎子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昏、心慌、烦躁不安
  
  一般烹饪方法不能杀灭病毒和细菌
  
  蝎子多为野生,往往带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一般的烹饪加工方法难以彻底杀灭病毒和细菌。并且野生动物身上所带的病菌人类往往是不能免疫的,也就是说人体对野生动物传染的病毒、细菌抵抗能力很差,往往能引起很严重的传染病,难防难治,这也是酷爱蝎宴的人群值得注意的。
  
  蝎子入药经过严格炮制

  
  蝎子入药经过了严格的加工炮制工艺,不仅可以杀灭病毒、细菌,而且能保持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但传统的炮制工艺仍有一些缺陷,如火候的掌握、加盐量等很难规范。

  现代中药使用全蝎采用了更科学、规范的炮制加工工艺,如采用远红外辐射干燥法真空干燥炮制工艺等,不仅不影响蝎子的药用功能,还可以彻底杀灭病毒、细菌,再加上炮制后严格复杂的检验,入药后可以放心服用。

  近年来野生蝎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加之捕捉力度加大,许多幼蝎、种蝎也被捕杀,自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人工饲养蝎子难度较大,人工养殖者极少,未形成大面积养殖态势,目前全国蝎产量仅能满足需要的30%左右。因此,医药界专家呼吁,应尽量把蝎子用于救治患者,不应再上餐桌!
  
  据《中国中医药报》

篇二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蝎子的养殖技术

  一、蝎子概述

  蝎子是食肉性动物,胎生,中药名称为全蝎,又名全虫、茯背虫。隶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蝎子的种类很多,产于我国的有10多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长江以北较多。其中以东亚钳蝎为主要种,又名远东蝎,主要产于河北、山东一带。其他重要种有会全蝎,主产于河南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十条腿蝎,主产于河南西部、浙江、四川;藏蝎,产于西藏、四川西部;以及沁全蝎等。

  蝎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也是出口的重要药材品种之一。性子,味辛,有毒,全体入药。有止痉、镇痛、通络、解毒等功效,可治惊风抽搐、中风、口眼喁斜、风湿痹痛、破伤风、偏头痛、风疹疮肿等,许多中成药都离不开蝎子。我国古籍对蝎子的药用早有记载。《本草纲目》记载:“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本草求真》也有“全蝎,专人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手足搐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蝎子含有蝎毒,经动物实验,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此外,它还含有三甲胺、卵磷脂、甜菜碱等在免疫学上具有意义的化学成分。随着对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也日益广泛,如用白酒泡制蝎子而成的蝎酒,能调节人体免疫作用已引起人们的注目。·

  此外,蝎子营养丰富,在宴会上已受到人们的喜爱,油炸全蝎就是一道名菜。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较强的保健作用。以蝎子为原料或以蝎子为原料之一的菜谱已有几十种之多。

  以往靠捕捉野生蝎子作为药材来源。由于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各地开展人工养殖,养殖技术也已经成熟。实践表明,蝎子人工养殖方法并不复杂,一般通过短期学习,就能掌握养殖技术。饲料来源也比较容易,投资也不多,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全国各地均可饲养。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

  (一)形态结构

  1.外形

  蝎子全身可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3个部分,成蝎体长6厘米左右。前两部分合在一起称躯干部,呈椭圆形,扁平。后腹部即是蝎子的尾巴。头端中央有1对复眼,其前下方有附肢2对。其中1对为螫肢,仅为一节,供取食用。另一对附肢较强大,状似蟹螯,由4节组成,末节为钳肢,较为粗大,用来捕食和探索。胸部有步足4对,用于行走。背部有背甲,呈梯形。腹部黑褐色。雄性蝎子的前腹部较窄而短,雌性蝎子的前腹部较为宽大。后腹部有6节,狭长,可上、下、左、右弯曲转动,且十分灵活。末端有毒刺一个,其上有2个毒腺管,能排出毒液,为御敌自卫和攻击对方的武器。

  2.蝎子的器官

  蝎子体腔内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排泄系统,各系统互相协调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使蝎子能正常生长、繁殖。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

  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野生蝎子喜栖息在背风向阳的崖畦,坡地的缝隙,或砖隙、石隙中,或栖息在瓦砾堆下、树皮内,或土穴中,大多穴居。喜在干燥处栖息,潮湿处活动。喜暗,怕强光,很少在灯光下活动。白天躲在缝隙或洞穴中,傍晚后开始外出活动。蝎子喜静,不爱活动。冬眠时有群居性,常几只、十几只同居于一窝中,不会互相残杀。但在繁殖期间,有大蝎吃小蝎的恶习,个别雌蝎甚至吃自己生的小蝎。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饲养密度过大,或者食物不足,相互间也会发生争窝、争食、自相残杀等现象。

  2.生理特点

  蝎子的视力较差,视觉已基本退化,失去寻找食物的功能,主要靠嗅觉来搜集、追捕食物。’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到11月上中旬气温降到10 ℃以下时,失去活动能力,不吃不动,开始冬眠。到第二年三月底、四月初气温达到lo℃以上出蛰,开始活动。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 —38℃,以27—38℃为最适。这时蝎子活动量大,生长发育也最快。

  人工饲养条件下,蝎子依然保持野生状态下的这些特性。因此,人工饲养应创造适应蝎子生活习性的环境条件,才能使蝎子正常生长、繁殖,养好蝎子。

  3.食性、

  蝎子系肉食性小动物,喜欢吃鲜活食物,如各种软体甲虫、昆虫,人工养殖时爱吃地鳖虫、黄粉虫、米蛾和玉米螟的幼虫,也、可食家禽、家畜的肉。

  有时少量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如谷物类、糠麸类、饲草类等。

  蝎子没有牙齿,靠分泌消化液将捕获的食物消化成浆液后再吸人,因此进食速度较慢,但耐饥能力强。每次饱食后几十天、不吃也不会饿死。

  蝎子也需饮水。野生蝎子常吸吮露水或土壤中的水分。但耐渴能力也很强,二三十天不饮水也不会死亡。野生蝎子的寿命一般为八九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不冬眠,寿命较短,不超过5年。

  (三)繁殖

  1.种源人工养殖蝎子,首先要解决种源。解决种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到野外捕捉野生蝎子后进行驯化;二是向蝎子饲养者购买健壮活泼的蝎子。购买时注意雌雄比例。

  下面着重介绍捕捉。蝎子因栖息地点不同,分为山蝎和家蝎。山蝎和家蝎在种和药性方面没有什么区别,均可用来进行饲养,但捕捉时间有所不同。

  (1)捕捉时间:从5月开始,一直到8月份均可以捕捉。捕捉山蝎一般在5 —6月之间。

  (2)捕捉工具和方法:捕捉野生蝎子的工具非常简单,只要备一双筷子或竹夹和装蝎子的盛器,盛装容器以瓷罐或铁桶较好。如捕捉山蝎,可在惊蛰以后白天到山坡向阳处,翻起石头,可能有蝎子潜伏。雨后放晴,天气温暖,地面升温快,蝎子多在地面石块下,这时捕捉非常有利。如在夜间捕捉,可用灯引诱昆虫,等蝎子出来吃昆虫时即捕捉之。捕家蝎,一般在6—8月天气炎热的夜里,等蝎子出来活动、寻找食物时捕捉。

  (3)捕捉注意事项:捕捉野生蝎子时,要轻捉轻放,切忌用力过猛,以免蝎子被夹死,或受伤。放蝎子的盛器中放一些树叶,把所捕蝎子隔开,以避免互相蜇伤。捕捉回来后,最好对其进行消毒。同时应将不同品种、不同地方的蝎子分开饲养 //创业第一步网 //,并根据大小分开。如捉回来的蝎子有霉菌或寄生虫,不能饲养。在野生蝎子放进饲养池后,尽量不要去翻动栖息窝、不惊扰蝎子,保持安静,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4)如从养蝎场引进,应选个大、健壮的蝎子。引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春末夏初。因在这个时间气温、湿度适宜,便于运输。同时,春末夏初正值蝎子繁殖期,便于当年产小蝎、扩群。在秋季也可引种,气温也较适宜。但已过了繁殖期,当年不能产小蝎。

  2.选种种质优良,能培育出量多、质好的后代。

  选好种蝎是养蝎的基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把同龄期中体型大、健壮、活泼、无伤残、抗病力强的个体挑出来作为预备种源,集中单独饲养。在产第一胎小蝎后挑选产仔早、产仔率高、仔蝎质量好、雌性强的留作种用。对雄蝎,也应选体健、体色光亮、活泼、性欲强的作种用。选种应每年进行,以保持种群的优良性状。长期在同一种群内选种,常因血缘关系、近亲交配,会使原有优良性状衰退,生产性能下降。因此,要不定期地从外地引进血缘关系较远的良种进行交配。当然在引进前应了解该品种的产地、性状等。

  从外地引种要注意两点。一是运输途中要避光、防雨淋。装蝎箱或桶的下面应填填料,如泡沫塑料、海绵等,以防止因颠簸而惊扰蝎子。运到目的地后应把蝎子放在安静的地方稳定4小时以上,不能立即放出。二是从外地引来的蝎种因气味不同,与原有蝎子放养在一起可能会互相斗咬。可在投放时用酒或香烟烟雾熏喷,使气味达到一致,这样就不会争斗了。

篇三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养蝎子需注意的环节

蝎子既是一种名贵药材,又可制作高级菜肴,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近几年来养蝎逐渐成为特养的热门,但许多养蝎者由于对养蝎技术掌握得不好,以致效益不高。要养好蝎子,应掌握如下一些技巧。

1、就近引种远距离引种会由于环境、气温、湿度等方面的差异,蝎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初养者一定要到就近的蝎场去引种。

2、避免惊吓蝎子怕动又识窝,随意翻动它的窝,会使它受惊吓,而四处乱窜不归窝,不吃不喝,慢慢就会死去。

3、食物新鲜蝎子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但如果有足够的鲜活昆虫(如地鳖虫、黄粉虫等)供应,它们就很少互相残食。因而饲料是个关键,一定要先解决好饲料问题。

4、孕期护理蝎子一般在7―8月间产仔,如公母蝎混养在一起,母蝎会因找不到安静的地方产仔而流产,产出的小蝎也会被公蝎吃掉,不能繁殖足量的小蝎。所以孕蝎产仔时一定要单独饲养,保持安静。

5、产期护理孕蝎产仔后,小蝎要爬到母蝎背上呆4―6天才能下来自己走动,小蝎不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是很难生存几天的。如让母蝎和仔蝎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应饲料和水,母蝎饿了、渴了,就会毫不留情地将仔蝎吃掉。

6、幼蝎的饲养小蝎在母蝎背上蜕第一次皮后,食欲大增,一天要吃一只小昆虫。而幼蝎捕食能力差,体力不如作为饲料的大黄粉虫等昆虫,而无法刺死昆虫,幼蝎便会互相残食。如果没有足够的小黄粉虫或其他小昆虫,幼蝎是很难长成成蝎的。

7、防逃措施蝎子不能飞,但极善爬行。因此,无论是盆养、箱养,还是池养、架养,都要在四周用宽边透明胶或玻璃条或塑料布围好贴好,不能让蝎子有机可逃。

8、蝎子怕水浸蝎子的呼吸器官和生殖系统均在身体下部,因而最怕水浸。蝎窝下绝对不能有水沟水窝。平时加水要选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湿润就行。给蝎子提供饮用水,用小盘盛几块吸水海绵或棉花就行,一般4―5天就要换一次新水。如长期让蝎子饮变质的水,蝎子会得病而死。

9、注意防鼠但最可怕的是老鼠,夏天老鼠会抢吃黄粉虫或地鳖虫等饲料。冬天蝎子冬眠无防卫能力,容易被老鼠吃掉,很难防范,因此,防鼠害工作一定要做好。

篇四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蝎子养殖注意事项

蝎子养殖注意事项

提到蝎子,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害怕,蝎子蜇人的功夫可是不小,不过除此之外,更多对蝎子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蝎子的药用价值值得大家关注。下面为大家介绍关于蝎子采毒的注意事项:

哪些蝎子适合采毒?

一般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的成蝎、怀孕早期的孕蝎进行采毒。快产仔蝎的孕蝎和幼蝎不可以采毒,怀孕早期的孕蝎采毒后仍可以正常产仔,约有半数小蝎能挣脱黏液包膜,顺着母蝎的附肢爬到母背上。但存活率远远低于没采过毒的母蝎产仔成活率,有可能是采毒后未补充营养和电击刺激所造成。

每只蝎子的产毒量是多少?

蝎的产毒量很小,一般干毒产量每只蝎不超过1毫克,产毒量最大的是钳蝎属,每只蝎可产2毫克。由此可见,蝎子的种类不同,其产毒量不同。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有更详细的介绍。我国的东亚钳蝎毒量较少,大约3000只成蝎可产湿毒6~7克,可冻成干毒1克,在世界上已知产毒量的蝎种中位于第7位。此外,一般来说,同龄公蝎的个体比母蝎小,其产毒量也比母蝎少。在电脉冲刺激下,1只母蝎3次可产湿毒2.59毫克,1只公蝎3次2.01毫克湿毒(按每隔7天采一次毒计算)。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什么时期适宜提毒?

温度影响蝎子的生长发育,而从蝎子的生理角度来讲,蝎子在25~39℃范围的适宜湿度下,进食多,新陈代谢快,所以合成蝎毒的原料产生快,排毒量大,毒力也强;而气温低时,即使蝎能活动,但进食少,代谢慢,则产毒慢,排毒量小,毒力也弱。25~39℃是采毒的适宜温度,但以25~35℃温度为最佳。人工控温饲养条件下,只要保持上述温度,蝎子一年四季均产毒,而自然条件下,在10月份以后至翌年5月份就几乎不产毒,因此说,秋末、冬天及春初一般都不能提毒,以夏季提毒最适宜。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介绍,如果是人工恒温养殖的蝎子,因为没有了冬眠期,蝎子生长依然很好,则冬季也可以采毒。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采毒周期相隔多久为宜?

蝎毒的再生需要一定时间,因而两次提毒需要相隔一段时间,即采毒周期,关于采毒周期的报道,有的认为7天,有的认为14天。但比较实验证明:两者采毒量没有明显差异,至于成分和毒性是否有差异有待进一步证实。采毒周期最好14天为宜,过于频繁不利于蝎子的健康。

采毒对蝎子有什么影响?

取毒的蝎几乎不会死亡,但采毒对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分组对比实验证明,提毒后蝎的体重有所下降,但不显著。通过观察发现,采过毒的蝎食欲要比未提过毒的蝎大得多,且前者不爱活动,不过当别喂以鲜动物肉时,白天也来吞食,后者则无此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电刺激或惊吓挣扎,造成能量消耗过大,使得新陈代谢水平暂时性提高这故。

篇五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蝎子养殖繁殖注意事项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一。挑选

(1)由临产前母蝎的特征判断

a 背部光泽偏暗 b尾巴根部僵硬,临产前半弯曲露出护崽的一些习性 c 看到发育成熟的卵胎

(2)看腹部 一只只夹住尾巴看蝎子的腹部,蝎子是卵胎生的,卵的形状依次是模糊的一团,圆点,大圆点,胚胎的形状依次是长条,长条带黑点,长条带黑纹(温度32左右,湿度80%以上),夹蝎子要注意方法,因为临产蝎腹部很饱满,一不小心伤了蝎子(有水流出)很可能大小蝎子都要死亡,具体做法是用镊子夹住蝎子尾根二三节处,蝎子自动卷曲,观察其腹部

(3)计算时间 首次的活,卖蝎种的养殖场会告诉大概还有多久要产,养殖户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再次的话,根据交配时间来推断,受精卵在卵巢发育成熟大概需要70天左右,成熟的卵再经过40天的胚胎发育,然后以仔蝎的形态分娩,温度不同时间也不相同,可以几个方法综合使用

二。产杯

1.产杯的规格 主要考虑杯底的直径和高度 底太小蝎子活动不方便,高度太低蝎子容易爬上来

2.土 产杯底部要要有土,匝实,可以缓解湿度,疏松的土蝎子容易扒窝,仔母分离时候比较麻烦

3.管理 加水 保持产房湿度不低于80%,产杯加水要不影响蝎子,不滴到小蝎子身上。

喂食 没有产的母蝎子保证每个杯子有一条虫,产仔后要把虫子挑出来,不影响蝎子

三。产杯归类与蝎子母仔分离

归类有助于减少后期的工作量,将当天产的蝎子收集到一个盒子,这样就分为了待产的和产过的,产过的同一天的收集到一起,后期工作就大大减轻了 母仔分离 小蝎子在母背上蜕第一次皮后由原来的乳白色渐渐变为淡黄至淡褐色,此时将母蝎与仔蝎分离,直接将母蝎子夹出来,恢复一段时间再交配,时间不超过半个月,小蝎子在产杯里喂养几次,保证进塔小蝎子都吃过几次小虫 少,个头大小均匀的小蝎子收集到一块

到此,蝎子繁殖环节基本就结束了,繁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家尽心!

篇六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生吃活蝎

生吃活蝎|1994年07月 - 人民日报1946-2003

生吃活蝎

本报记者孟西安

“长安蝎子宴”及其宴中一绝——生吃活蝎,如今成了古城西安的名宴。

我们怀着好奇之心,登上了大差市的“蝎子酒楼”。曾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任过主厨的刘凯军总经理介绍说,蝎子可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检测,蝎子蛋白质含量高达31.8%,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是难得的营养保健食品。服务员小姐端过来一盘活蝎。精美的雕花玻璃盘中央,用萝卜雕切的双凤或引颈长鸣,或垂头汲水;灰黑色的蝎子,一只只蠕动攀爬在双凤身上,有的前螯不时挥舞,有的蝎尾高翘,有的口在翕动……

“别怕”,刘凯军笑道。“吃时,筷子要夹紧蝎尾,蘸上特制面酱,先将蝎尾的头三截咬掉嚼食,然后再吞嚼蝎头蝎身,动作要快要狠,慢了蝎尾会蜇你的牙龈。活蝎生吃前,已经过净化、消毒等13道工序,蝎尾毒性很小,蝎酒在口中噙一会儿,就会消除麻疼。”

“长安蝎子宴”中样样离不开蝎子,什么“蝎子登山”呀、“蝎子争珠”呀……个个造型独特。油炸的蝎子,外焦内嫩,色鲜味香。据介绍,“蝎子酒楼”的蝎菜,已达260多种。去年10月在全国烹饪大赛中获了金奖,并被编入《中国宴席宴会大典》。

篇七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蝎子的生活习性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第二节 : 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的生活习性即蝎子的生活规律,是人工养蝎的理论基础。只有掌握蝎子的生活规律,才。在网络上和书本上也有很多介绍蝎子的生活习性的知识,根据我了解:很多养蝎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蝎子的生活习性,不能依照蝎子本省的生活习性为蝎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生活条件。人工养蝎是一项细心加耐心的工作,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多留心、多观察、多记录、多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每天定时观察蝎子的活动情况(在不影响蝎子的情况下),记录蝎子的捕食、饮水、蜕皮、产仔、病变、虫害及温度、湿度、死亡等详细情况。定时定量投放饲料;调节温湿度;经常清除死虫;保持饮水的清洁;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总之,人工养蝎是一个很有技术性的特种养殖项目,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蝎的首要要条件。在这里我把蝎子的生活习性细致的讲解一下,希望大家不但要充分掌握性,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更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在讲蝎子的生活习性之前,我先把野生蝎子的生活方式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让大家有个了解。【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因为蝎子属于变温动物,其自身的温度来源于环境温度,所以蝎子在一年四季中会随季节的气温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四种生活方式。

1、 复苏期 (惊蛰到清明:从农历的 3月下旬至4月中旬大约 30 ~ 50 天)

惊蛰以后,气温回升,蛰伏的蝎子陆续复苏出蛰活动。由于早春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蝎子的活动时间不场,活动范围也不大,除了白天外界气温转高时出穴活动外,夜间很少出窝活动。这个时期,蝎子的消化能力很差,凭借书肺孔吸收大气或土壤中少量的水分,利用体内贮积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2、生长期 (清明到白露:农历的 4月中旬至9月上旬约 150-160 天)

清明以后,气温逐渐变暖,蝎子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不断增大,消化能力也随气温升高而不断增强,蝎子的生长发育和交配产仔大都在这个时期进行。每年的6月底至8月底气温较高,蝎子活动最活跃,生命力也最旺盛,这是蝎子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也是蝎子交配产仔的最佳时期。

3、填充期(秋分到霜降:农历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大约40~50天)

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蝎子食量大增,进入捕食高峰期,蝎子尽量吃饱肚子,把获得的营养贮存起来,以便供给休眠和复苏消耗。这个时期,雌蝎刚产过不久,体瘦身弱,应做好育肥复壮工作。

4、休眠期(立冬到雨水:10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下旬约120~130天)

秋末冬初,蝎子停止采食,开始休眠,这个时期。蝎子的生长发育完全停止, 处于蜷伏休眠状态。冬眠时,蝎子不食不动,体内活动微弱,新陈代谢处于很低的水平。

野外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 3 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 4 ~ 5 年,寿命 7 ~ 8 年。每年产一胎,产仔时间一般在 7 ~ 8 月份。恒温养殖的蝎子, 受精卵在卵巢中发育成熟大约需 70 --80 天,成熟的卵再经过 40 天左右的胚胎发育期,继而以仔蝎形态分娩, 母蝎一般每年繁殖两胎,繁殖 3 年后将被淘汰。(恒温繁殖在理论上是 120 可以繁殖一次,但实际生产中,最多两年 5 次,就像人理论上 10 个月能生一胎,实际上不可能每 10 个月就生一胎,是一个道理)

仔蝎刚产出即为 1 龄,蝎子一共蜕皮 6 次,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 7 龄即为成蝎。常温下,野生蝎子一年只蜕两次皮;恒温养殖蝎子,在掌握好温度的情况下,仔蝎 5--7 天左右可长到 2 龄;以后每 50--55 天左右蜕一次皮, 260-- 280 天左右可长到 7 龄。由于每只蝎子的生理状况不一样,另外再加上管理环节上的原因,生长期最多可相差 2 ~ 3 个月。 我们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于区分,把 1 龄蝎称为仔蝎; 2—4 龄蝎称为幼蝎; 5—6 龄蝎称为青年蝎; 7 龄蝎称为成蝎。(注意:很多厂家宣传单 3-5 个月即出成品蝎,那完全是骗人的)。

为了让大家对蝎子的生活习性能充分了解掌握,我把蝎子蝎子的每一个细微的习性都做了总结,蝎子一共有十个明显的生活习性,下面一一讲:

一、 昼伏夜出:通过上节课,大家知道蝎子特殊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其昼伏夜出的生活特性:蝎子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变的视力很差(记得在《生物学报》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在的蝎子起源于四亿年前的海蝎,当时身长达 2 米以上,很像三叶虫,很多学者正在研究蝎子是不是也由三叶虫进化而来)蝎子主要是靠

【吃蝎子要注意什么】

灵敏的嗅觉与触觉进行觅食或防备敌害,因为白天很容易被天敌发现,也难扑捉到食物,白天也呼吸不到潮湿空气,所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蝎子形成了昼伏夜出的特性。(捕捉过野生蝎子人都知道,在夜里上山用紫光灯很容易照到蝎子;白天必须扒开石块等才能捉到少量蝎子。有喜欢捕捉野生蝎子的朋友可以进行私下交流)蝎子的这一特性给我们以下提示:

1、 蝎子的天敌很多:蝎子的天敌我们可以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类:

(1) 鸟禽类:比如麻雀、山鸡、家鸡等。鸟类的眼睛十分敏锐,能很轻易发现活动着的小动物。我也观察过家鸡吃蝎子的过程,一口一个,速度很快,有人说鸡天生就是蝎子的克星(农村还有人给我说蝎子听到鸡叫就会害怕)。

(2) 猫鼠类:比如家猫、野猫、黄鼠狼、刺猬、老鼠 、松鼠等。大家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鼠: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蝎子的毒刺根本蜇不透老鼠的外皮,老鼠完全可以吃掉蝎子,特别是吃冬眠的蝎子。所以我们蝎房内要及时灭鼠,封堵鼠洞;窗户在夏季一定要加纱网,除了防鸟和猫等,还能防止苍蝇、蜘蛛等进入。

(3) 蛇、蜘蛛、壁虎、蟾蜍、大蜈蚣等。这几种动物和蝎子互为天敌,即使吃不掉蝎子,在和蝎子的打斗过程中,也会造成两败俱伤,特别是农村的朋友,在蝎房内发现壁虎、蜘蛛、大个头的蜈蚣等要及时捕捉(特别是在蝎房内同时养黄粉虫的时候;蝎子可以吃体小的蜈蚣,大的蜈蚣捉住后可以掐断再喂蝎子。)

(4) 蚂蚁:在这里只所以重点强调蚂蚁,是因很多人没注意到蚂蚁对蝎子的危害,其实蚂蚁对蝎子(特别是正在蜕皮的蝎子)危害很大,所以大家要防止蚂蚁进入垛体。在这里我不提倡用土,如果非要用养土的话,即使土里没有蚂蚁,也必须在太阳下经过暴晒或杀菌,把蚂蚁、螨虫等类的虫卵和寄生虫消灭。在讲虫害与疾病的时候我们再详细讲预防办法。

2 、夜间经常出来活动的很多小昆虫都是蝎子最好的食物:上节我提到蝎子爱吃无脊椎类软体多汁的小昆虫,有网友说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很广,这样说不够准确;对,准确的说应该是无脊椎、无硬壳类(就是没有骨头和坚硬骨质外壳的)小昆虫。比如蚂蚱(幼虫)、蟋蟀、土元(幼虫)、蜈蚣、鼠妇、蚯蚓、毛毛虫、飞蛾等。这就提示我们在养殖过程中除了主要喂食黄粉虫外,夜间可以利用黑光灯或食饵诱捕这些小昆虫为蝎子补充营养,利于蝎子的生长或者蜕皮。讲蝎子的饲料时我们再细致的讲。

二、喜潮怕湿:关于蝎子吸潮怕湿的说法,大家肯定并不陌生,书上和网上都是千篇一律的说蝎子喜欢高温高湿,在这里高温我先不说,先说一下高湿,湿度主要说一下蝎房的空气湿度和蝎窝的土壤湿度两种:

(一)大气湿度:很多书上都千篇一律的说蝎子喜欢高温高湿,很多人也随和着说蝎房的湿度必须保持在70%-85% ,可是我国作为蝎子主产省的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宁夏等江北地区,在蝎子生长和繁殖最旺盛的夏季有几天的白天空气湿度会超过70%呢?江北地区干旱的夏季一般都是白天的空气湿度只在40%左右甚至更低(下雨天气除外,我国长江以北夏季大都是干燥少雨),只有夜间的空气湿度才会接近70%,可蝎子的生长繁殖照样很旺盛;而梅雨不断的江南昼夜空气湿度大都在70%以上,为什么反而不适合蝎子生存呢?野生蝎子的活动规律告诉我们:蝎子其实只要夜间能呼吸到水分较大的空气,白天即使低于40%的空气湿度,蝎子照样能生长和发育。现在很多人都是死板的按照书上严格控制70%以上的湿度,蝎窝里都是螨虫;蛋托发霉了就说蛋托不能养蝎子,其实是没有真正的了解蝎子。在这里我把长期高湿(所谓长期高湿就是连续一周以上的空气湿度超过70%)的最要危害讲解一下:

知识点:

(1) 蛋托容易发霉:这个问题我在我的空间里已经说过,现在再给大家说一下。首先说明:如果地面潮湿的话,蛋托是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或土上,这个只要有点生活常识的养蝎者肯定都知道 ( 关于蝎子的生长到底能不能离开土,我个人认为一些书上说必须用老墙土、风化土或者的给蝎子喂牛奶、喂水果之类,无非就是想让蝎子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只要在养虫的饲料里添加这些元素就行了,没必要搞的那么复杂,不但容易吸引蚂蚁,而且蝎房里温度那么高,腐烂后蝎子吃了反而还容易得消化不良病、黑腐病。如果有非要用老墙土养蝎子的朋友,也不要为找不到老墙土发愁,只要是无污染的深层土里添加点钙粉或者微量元素就解决了)

对于蛋托发霉的问题:发霉就是微生物(主要是袍子类菌)在作怪,菌类的生长和繁殖必须同时满足温度、湿度、空气、 PH 值。除了以上四个条件外,其实还有个最重要的因素 -- 就是时间,也就是说病毒的滋生需要个时间段。在以上的理论基础上我试验过:把蝎房的温度保持在温度 32-36 摄氏度;空气湿度 70% 以上(我用的是电子温湿度计;准确度还是很高的)每天喷水两次,最短也要在十天左右蛋托才会发霉。如果我们在蛋托发霉之前(比如一周内)我们把湿度降下来或者把湿度控制在 70% 以内或者每天只把 70% 的湿度控制在合理时间内(最好仿照野生蝎子的生活习性,让夜间湿度大一些),再适时适量的喷洒淡盐水(盐水对真菌、细菌、螨虫都起作用,据我试验:只要掌握好喷盐水的时间和浓度等要点。目前还没发现对蝎子有任何不良影响)蛋托发霉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2)温度难以控制:养过蝎子的朋友都知道,蝎房内如果加温的话,温度是和湿度成反比的(即:蝎房内的温度越高湿度就会越小,因为温度和湿度是相互制约的)。很多人都是好不容易把温度提高到三十度以上了,湿度却下来了,于是就想各种法加湿:有的往地上洒水;有的在炉子上加水壶用热气加湿。等好不容易把湿度提高到70%了,温度又降下来了。于是就这样反复折腾,最后好不容易把湿度保持在70%以上了,蛋托也发霉了、蝎子也得病了。

(3)螨虫病:以前只是把螨虫作为预防,现在普遍都把螨虫称为螨虫病,这说明大家充分认识到螨虫对蝎子的危害了。螨虫 的身体大小一般都在 0.5 毫米左

右,有些小到 0.1 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 1 毫米。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 害虫 ,种类很多,目前发现在居室内生活的螨虫有 40 余种,其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有十多种。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寿命较长,而高温低湿则对其生存不利。雌螨最适扩散的温度为 15 ~ 31 ℃ ,有效扩散时限为 1 ~ 6.95 天,在此时限内活动正常并具感染能力(以上对螨虫的描述来自百度百科,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在蝎子身上寄生的螨虫很多人也称为 蝎虱:白色、针尖大小,如果我们仔细辨别的话,用肉眼是完全可以到的,并不是有些人说的蝎子身上的白色小虫不是螨虫,说螨虫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大家不要被误导。 0.5 毫米左右啊肉眼怎么会看不到呢?)螨虫最容易寄生在蝎子的间节膜处,吸收蝎子的血液,会造成蝎子食欲不振、消瘦死亡。螨虫除了危害蝎子还对黄粉虫的危害很大。螨虫最容易在低温高湿、高温高湿(特别是蝎窝里面的湿度过大)时发生,而高温低湿的环境中不利于螨虫生存;另外螨虫的扩算期约为一周左右,所以要想杜绝螨虫必须把高湿状态控制在七天之内,另外每周用 3% 的淡盐水喷洒蝎窝一次,即使有螨虫的寄生卵也会被杀死。(注意:淡盐水对塔式蝎窝里面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淡盐水根本喷不进去,所以塔式蝎窝一旦发生螨虫,必须倒垛。蛋托的密封性相对较小,只要不是很大的垛体,控制住长期高湿再加以喷淡盐水,蝎螨是不会发生的,即使倒垛也比塔式省劲,所以我现在只用蛋托养殖)

( 4 )斑霉病:因窝土湿度过大或潮湿过久,感染真菌所致。此病以雨季和秋季多发,病蝎前足不能紧缩,后腹不能卷曲,全身柔软,行动迟缓, 不食,体前腹面有小黑点。(以上描述是我在网上百度到的,对 斑霉病的定义可以说相当准确。我要补充一点就是黑色的斑点(有时也会是黑色斑块)除了容易发病在腹部;有时在背部也能看到;严重时生殖厣也可能会变黑。另外,此病的症状也会像得关节炎一样,即使病蝎受到惊吓也在蝎窝外缓慢爬行、不归窝)。得此病的蝎子最终也是逐渐消瘦死亡(我个人认为其实此病和关节炎应该都是一种病菌所致,不然症状特征和发病机理怎么会如此相似?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 5 )关节炎:关节炎为蝎子的八大疾病之首,得病的主要原因也和长期高湿有关,第一节里面我把此病的发病原因和两个发病阶段的症状都讲的很详细了,大家可以回头再看看。

( 6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蝎子的八大疾病中,直接因为人为创造的高湿环境得病的就有 螨虫病、 斑霉病和关节炎三种。而且长期高湿还会增加我们提温的难度、致使垛体发霉,可谓利大于弊,所以现在有些蝎子研究者为了引起养殖户的重视把长期高于 70% 的湿度称为死亡湿度。(有人把长期定义为十天,我感觉结合螨病的扩散期等,本着养殖就是以防为主的原则,应该定义为七天最合适,这样更利于我们防祸于未然。另外死亡湿度和死亡温度一样,只所以这么定义是为了指出高于 70% 和低于 25 ℃对人工养蝎的危害性,并不是说蝎子蝎子在此种状态下就必死无疑,蝎子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恶劣的自然环境都能存活到今天,可想而知蝎子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养蝎子就想养孩子一样,在遵循其生活规律的同时,也不能太娇惯。很多人问我说在恒温蝎房内买的蝎种,又不是假的野生的,为什么还会经常死亡呢?我感觉在高温高湿的蝎房内买回的种蝎之所以回家后会大量死亡,就是因为蝎子在高温高湿的蝎房内被娇惯坏了,变得适应能力差了,回家后又不能及时再给蝎子创造高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所以才会大量死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84620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