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难自堪意思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情难自堪意思篇一
《情难却》

情难却

话语无伴向谁说

流水无情花竟落

难得相思无奈何

无缘再续难相合

情难自堪意思篇二
《2015苏锡常二模语文》

情难自堪意思篇三
《宛陵集》

哀国子黄助教

儒者务欲博,诵说穷各秋。

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见求。

闽称黄夫子,常恐学不流。

有徒如浮萍,匝匝围刳舟。

聚书将万卷,载行无马牛。

去年来京师,满箧分寄投。

半在吴楚间,半入赵卫陬。

昨日大官荐,青袍变绨裘。

今朝为异物,寸禄与命雠。

独闻邯郸公,哀之使敛收。

曷其禀赋薄,安得被王侯。

旅殡欲焉托,定将葬何州。

生为四方游,死当不择丘。

岂必归故乡,万里过山头。

哀马

瘠彼单于马,赠我信都侯。

信都恶顽恶,不使服车輈。

我从南土归,涉河假扁舟。

将趋未央朝,无乘谁可求。

信都固朋义,百乏能以周。

遗此燕山骏,买鞯安辔头。

朝斩一束刍,夕煮一盎麰。

渐平峥嵘骨,幸骑历冬秋。

自春锁礼闱,既出被轻囚。

饱秣不复驾,狂跃如生虬。

更番一老卒,湔刷常预愁。

前欲往城东,始跨人立侔。

首落而尾掷,衰躯几坠投。

迩者将赠金,行当谒冕旒。

私呼贵邻兵,言调变驯柔。

晨往及暮还,踣地气不收。

彼兵隶天厩,国马皆仰驺。

其能量马力,国马安得稠。

以吾穷使然,尔能亦可羞。

哀石昌言舍人

朔日望颜色,衣冠朝帝阍。

西灵未生魄,东岱已收魂。

吊哭新居启,封题旧箧存。

善人吾不见,何可问乾坤。

圣贤无不死,寿夭复何云。

唯有名常在,其余理莫分。

朝荣金玉宝,暮殒蕙兰焚。

今日寝门哭,绪言长绝君。

贾谊过秦毕,相如谕蜀归。

二人名既大,一日命何微。

痟似乌常渴,灾成鵩不飞。

百年今已矣,冰结泪沾衣。

哀王孙

泗水赤龙将欲飞,瘦蛟在泥云未归。 冰茧煮灰寒水击,长大王孙抱饥色。 谁知谪自下乡来,日昃可哀犹未食。 菰饭白浆持与君,王孙王孙何复云。

爱月

终夜每爱月,见月常苦稀。

不雨即云晦,何能揽光辉。

傥有一夕明,岂畏露湿衣。

素娥领玉兔,孤寡命亦微。

堂堂罕开耀,多是半掩扉。

曾负万家望,空是随人归。

一岁复一岁,白发思钓矶。

岸贫

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裩。

八日就湖上会饮呈晏相公

明当是重九,黄菊还开不。

先将掇其英,秋迳未能有。

颓龄无以制,但不负此酒。

红颊谁使歌,公怜牛马走。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

不见沙上双飞鸟,莫取波中出目鱼。 重过三沟特惆怅,西风满眼是秋蕖。

八月二十七日梦与宋侍读同赋泛伊水诗觉而录之 遨游非昔时,轻舸偶同泛。

山水心有慕,屡往如有欠。

平生共好尚,饮食未尝厌。

兹日不言多,醉如春酒酽。

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 飞乌先日出,谁知彼雌雄。 岂无腐鼠食,来啄秽厕虫。 饱腹上高树,跋觜噪西风。 吉凶非予闻,臭恶在尔躬。 物灵必自絜,可以推始终。

八月七日始见白髭一茎

昔见白髭惊,今见白髭喜。 人将拔去之,我独不然耳。 拔之既更生,留之何所耻。 白日傥日拔,日拔讵能已。 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 道德保於中,任从髭发齿。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 秋蠹无完叶,疏丛有瘁茎。 偶来庭树下,重看露葩荣。 众自守常理,独开偏见情。 从今数霜月,结子尚能成。

八月十三日观长星

情难自堪意思篇四
《美文》

有太多的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见我们遗憾深重。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怎样的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来的原罪。

小时候听故事,喜欢听故事遥遥的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个地方,有某个人,在某一天,他怎么样...一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都很是美好。

初见,在杭州的西湖。一个叫白素贞的蛇妖看上了一个叫许仙的少年。淡烟急雨中,借伞同船,凝眸深处,是心波微漾,我对你的情是小荷透了尖尖角。

初见,在清静的书院。一个叫祝英台的女子轻轻坐在一个叫梁山伯的书生身边,她叫他:“梁兄。”三载同窗,一朝诀别,楼台相会,你终省得,我就是许你的九妹,可是,此刻知晓,花期已误,我们之间是否太迟?

初见。在大汉的未央宫。她身姿曼妙,体无瑕疵,更胜她姐姐飞燕三分,合德,她美得让人脱口而出“红颜祸水”。刘骜,她是命中的魔星。有了飞燕和合德,你是否还会记得,当日从黄金辇上伸出手来,柔情似水,邀我同车的情形。

初见,是在骊山的行宫。一次皇家拜见,稚气明朗的玉环给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武惠妃死后,大唐皇帝需要一个新的女人了。无法抑制的爱恋,促使他设法纳了自己的儿媳。容若是在白居易写下《长恨歌》的千年之后,说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的。想起千年前初见的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宠爱在一身”该是惹人赞叹的。

初见,我是蒙昧的孩童,天真无邪,兼被初遇的光彩迷惑了双眼,看不见世上的峥嵘。投向你,如从断崖上纵身扑入大海。如此义无反顾。我也知道情深不寿,天妒红颜。可还是心存侥幸,希望和你是例外。

可是后来的故事总是那么凄惨:许仙背叛了白娘子,使她心如死灰,永镇雷峰塔;祝英台成了马家妇,梁山伯呕血而亡,最后的相守,也不过是化成彩蝶一双,算不得成全;曾经的宠冠后宫,被人赞许的贤妃班婕妤,在长信宫中银牙咬碎,泪水滴破脸颊也改不了秋扇见捐的命运;玄宗回马杨妃死,马嵬坡上三郎终是背弃了玉环,生死诀别。南方荔枝的鲜甜怎化得尽黄花满地无情死的苦涩。于是就有了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叹息,也便有了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无奈。

盛衰开谢,悲欢离合是轮回之道,你共我,怎么躲得过?

爱情用来遗忘,感情用来摧毁,忠诚用来背叛,在时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经不住世事熬煮。一切都存在变数。猜得着故事开头,却往往料不到最后结局。我们躲不开。尘世后那只翻云覆雨的手。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炸断了多少故事尾巴。无论是词还是人生,这后面都该是.... 初见即是收梢,不用惋惜,不要落泪。留得住初见时心花无涯的惊艳,才耐得住寂寞终老。 千年恍惚如一梦,刹那却已成永劫。

1.

【爱是愁,恨是愁,爱恨何时方止休,泪眼点点愁。】

注释:爱情之苦。有爱必有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出处:《长相思》郭森

2.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在这高高城楼上,来来往往张眼望。 一天不见你的面, 好像已有三月长

3.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注释:我的心里积聚着千丝万缕的相思深意,偌大的人间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排这些愁绪。

出处:李冠《蝶恋花》

4.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注释:兽形的香炉中烟水沉沉,满是翠绿落叶的泥地上残花片片,这景色一行行都写入相思中把情思传。

出处:张可久 《塞鸿秋》

5.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月色虽美,却不能捧了它去赠给你啊;倒不如回卧室去,在梦中得到和亲人的欢会。

出处:望月怀远 张九龄

1.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注释:下辈子不要做多情的人,在人世间相思之苦是难以承受的

出处: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2.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释: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出处:李白《春思》

3.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注释: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日子,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寸断的时候

出处:李白《春思》

4.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注释:花开花落,转瞬即逝,而情郎的情意就如花开花落般迅速;而我内心的哀怨和惆怅却如流水一样,连绵不段。

出处:刘禹锡《竹枝词》

5.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出处:《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1.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注解:海尚且有边际可循,相思的情愫飘渺无际。

出处:玉楼春 欧阳修

2.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

注释: 跟(不明白老天为什么给她那样楚楚动人的她)她那像春风十里暖怀的一夜柔情欢愉 我又怎么能够忘记呢?

出处:《八六子》 秦观

3.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注释:还给你大量的后悔的眼泪,只恨自己在没出家的时候遇到你。

【一个和尚和一个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出处:苏曼殊 《本事诗》

4.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注释:就算眼泪被风吹干还是会有痕迹,有太多话想要说,欲寄锦书时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出处:陈端生《寄外》

5.

{哪信身在情难自,长问少君一寸思。}

注释:哪里知道我现在是身在情网,情难自已,常常自问能不能做到对他少一分思念,不要爱的那么深.

出处:陈端生《寄外》

1.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注释:表示思念对方,可不知道对方魂都断了,但是每天还是能梦见对方,可是他却不知道,知道我难过的只有那天边的月亮,

出处:韦庄 《女冠子》

2.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解:绵长的思念,绵长的恨(由爱生恨),等到回来时这个恨才可以停止.人靠在楼上看明月

出处:白居易《长相思》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

注释:丈夫出去打仗在边关,但已经死去了很长时间了,都成白骨了,但是远在家中的妻子的梦中还时时出现丈夫的样子,还在苦苦地期盼着.

出处:陈陶 《陇西行》

4.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多情的行人得不到回应,不由感到沮丧,为佳人的无情所懊恼。

出处:苏轼《蝶恋花》

5.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注解:过往的船子成千上万,却始终等不到自己喜欢的人。夕阳斜斜地照射着江面,唯有断肠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思恋与哀怨。

出处:温庭筠《梦江南》

1.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注释:落去的花对流水有情意,可是流水却对落花没有这份爱恋

出处:《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2.

{不遇天人不目成,藐姑相对便移情。}

注释:如果不遇到惊为天人的那人,则不可能有目成的一刻;如果遇到藐姑射山上的仙子,相对之时则一定会魂追情移。

情难自堪意思篇五
《大学语文》

1.说说《张中丞传后叙》中补叙的史料有哪几种来源?

答:(1)李翰所写的《张巡传》(2)在汴州,徐州之间双庙的当地老人所说(3)张巡听于嵩所述

2.“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简述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 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和义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

3、《庄子钓于濮水》这则寓言表现了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在这篇文章中,集中体现了庄子这一思想:拒绝到楚国做高官,宁可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高官厚禄束缚了自己,让凡俗政务让自己身心疲惫。庄子淡泊名利,主张无为,具有浓厚的避世思想。通过设喻展现了庄子遗世独立、傲视名利的形象,他不愿从事政治,也是为了安于自然、全身远害。

4.结合《过河》一文,说说你对周涛散文所着力表现的“西部精神”的理解。

周涛散文的艺术价值在整个当代散文领域中是相当独特的,这种独特性就在于其传达出一种真正的西部精神。这种西部精神是一种既奔放热烈又坚忍沉默的游牧生存方式,以及有这种生存方式所呈现的那种生命哲学: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就在于生命的野性、独立与静寂的完美结合。所以在《过河》一文中,我们看到了那个“身躯枯瘦衰老”、至少有80岁、连站起来几乎都有困难的哈萨克族老太太竟然征服了连“我”这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都无法驾驭的“劣马”!这一举动中所包孕的生命力度与光辉,足以使那种蝇营狗苟、庸庸碌碌的人生黯然失色!

5.结合《故乡的野菜》,说说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他所提倡的小品散文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像很笨拙,其实却是滑稽。《故乡的野菜》表面上看,写的很平淡、笨拙,无非介绍了老家常见的几种野菜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然而,仔细阅读却发现作者貌似轻描淡写、枯涩生冷实则隐藏一种十分浓烈的情感。作者的散文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句句含有分量,充满了趣味性与知识性。

6、结合《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古训,说说你对品格修养的理解。

答:《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意思是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我们不是“神”,人人都会有固执的时候,有时候是他人造成你的固执,请你不要愤怒,请你心平气和的和他沟通,换个角度去思考:有时却是我们自己的错误,我们要勇于承担其责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以宽容之心对待旁人,我们应当不唯我独是,为他人着想,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8.结合《神的一滴》,谈谈梭罗对大自然的理解。

通过学习《神的一滴》,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在远离尘世的喧嚣,作者的心灵在大自然面前获得了自由,对工业文明造成的对自然的侵害与破坏则感到无比痛惜。作者通过对自然万物的精细观察,启发人摆脱物欲的枷锁,探索内心的宇宙世界,体验生命本身作为奇迹的激情,过一种更为合理的返朴归真的生活,无疑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壮举。

9、如何理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孔子肯定古代人的学习,所谓“为己”是说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真正的人,为了自己德行的提升。所谓“为人”是指学习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取悦于人或追名逐利。

就像近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孔子这句话还有很强的时代意义,这一语道 尽当今许多学习的人身心俱疲的根源。应该为读书而读书,不迎合不功利,读书是为了自我提升,自我娱乐,自建筑心灵自由长堤。

1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用“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君子修养自己的德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

答: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体会: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

11、简要分析《大铁椎传》用什么艺术手法写出了“大铁椎”的奇特形象?

答:运用了伏笔照应和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表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行事敢做敢当、不连累他人的大丈夫气慨。

12、《张中丞传后叙》中,描写张巡“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和“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等细节,对表现张巡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答:表现出张巡具有从容镇定的气度,视死如归的品质,博闻强记的品格。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个个生动传神。用细节描写,如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以及操笔立书,未尝起草等细节,极其生动地刻画了张巡博文强记与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

13.结合《黄金国的发现》,谈谈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理解。 在文中奥古斯特 苏特尔一开始因为一贫如洗然后在自己的努力下改变自己成为富佬,有因为成功使他失败,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这就是命运的浮沉。

14.《论语》十二章中体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

答: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善于发现学生各自在性格和学业上的特点,主张因材施教。孔子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因材施教”。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孔子还对以执政者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克己”的要求孝悌是修己的又一基本内容。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中国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

15.说说对《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句话的理解。

“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现代诗歌批评所津津乐道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实际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17.《秋水》三则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展现了庄子什么样的认识论。

答:①“以道观之”的认识视觉②认识客体的多变性③主体认识的有限性④认识工具的局限性⑤相对主义人认识倾向。

18.杜甫赞美公孙大娘舞蹈的文字寄托了他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诗人对开元、天宝以来国家兴亡的感慨,当年,国力强盛,玄宗英明潇洒,亲自建立了梨园教坊,八千舞者,鼎鼎繁荣。转眼安史之乱,国势大衰,五十年间,梨园弟子烟消云散,玄宗之墓乔木已拱。冬风寒冷,草木萧瑟,歌舞罢后,乐极哀来,诗人抚今思昔,情难以堪,百端交集之下茫然四顾,不知所往。

晋灵公不君

4.翻译课文

(1)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大,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了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2)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 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1.解释加点词语。

(1)晋灵公不君 君:君道。

(2)寘诸畚 “诸”是之于的合音词

(3)使鉏麑贼之 贼:杀。

(4) 其右提弥明知之 右:车 右。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患:厌恶。

(7)宣子田于首山 田:打猎。

(8)晋侯饮赵盾酒 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9)既而与为公介 介:甲 指甲士。

(10)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诒:同„贻”,留下。

2.多项选择

(1)“晋灵公不君”的行为有( ABCD )

A. 厚敛以雕墙 B.从台上弹人 C.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 D.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2)甲士鉏麑不忍刺杀赵盾的这段描写对刻画赵盾的形象来说,这里运用的表现方法是(BD)

A.心理描写 B.行为描写 C.正面描写 D.侧面描写

(3)赵盾弑君的意义在于( ABD)

A.捍卫了道德与正义 B.挑战了礼制与秩序 C.承受了史官的责难 D.承受了孔子的责难

3.问答题

(1)说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的意思?

答: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2)文中列举了晋灵公不行君道的哪些事例?

答晋灵公之“不君”反映在如下几件事上:(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来装饰宫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即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把他给杀了。杀了以后,还让女人拿着畚箕走过朝堂。(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嗾夫獒焉”。即不听赵盾等大臣的劝谏,反而屡次想杀掉赵盾,甚至不惜动用猛犬。以上这些事,说明晋灵公贪婪、荒唐、残暴,完全不行君道。

(3)这段历史叙述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答:提示:紧张动人的情节赋予本文以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其中士季与赵盾商议进谏所预示的危险,鉏麑行刺一段对鉏麑心理矛盾的刻画,提弥明搏獒场面之惊险,赵盾身背弑君之名的无力辩解等等,这些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有悬念,有虚实,有动感。或令人惊悚,动人心魄;或诱人体味,发人深省。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耐人寻味。确有变化莫测,情趣横生之妙。此种曲折踪跌宕,还体现在叙事笔法的灵动上,正如清人文章学家章学诚在《章氏遗书》中所概括的:“盖其为法则有以顺叙者,以逆叙者,以类叙者,以次叙者,以牵连而叙者,断续者,错综叙者,假议论以叙者,夹议论而叙者,先叙后断,先断后叙,且叙且断,以叙作断。预提于前,补缀于后。两事合一,一事合两,对叙插叙,明叙暗叙,颠叙倒叙,回环叙,离合变化,奇正相生,如孙吴用兵,扁仓用药。神妙不测,几于化工。其法莫备于《左氏》。”细读本文,虽不能一一对号,但也要窥其一斑,领略其叙述的笔走龙蛇,变化万千之一了。

行板如歌答案

1.结合前后文分析“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及“我喜欢——应该说是崇拜与沉醉这种风格”两句话中加点词的具体内涵。(4分)

①“哲学”: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或:悲与美共生、冲撞、互补。 ②“这种风格”:洋溢着深挚的感情,既有悲怆,又蕴涵着美,催人泪下。

2.从文中看,“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应怎样理解?(4分)

答:真正的音乐虽然有无法摆脱的深沉的悲怆,但又能不断以美照耀并抚慰人生苦难,以求自解。

3.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且分点概括作答。(6分)

答:.①他以流畅优美的旋律给我的人生增添了色彩与欢乐;②他以洋溢着悲与美的感情给我以安慰,让我懂得自我解脱和超越;③他以珍贵的才华教我懂得珍惜;④他使我在年轻时体会到生活、爱情、痛苦、艺术的滋味;⑤他使我心灵净化,即使历经沧桑也不会麻木

再别康桥答案

1.《再别康桥》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绪?试加分析。

答:表达徐志摩含着淡淡忧愁的离别惜情。此诗以他离别康桥时恋恋不舍为主线,抒发了他依依惜别的深情。

2.简析《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

答:(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建筑美 明确(2)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 明确(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明确

3.读这首诗的感受像( D )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领略白居易笔下琵琶女的弹唱 D.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1.说说张中丞后叙中补叙的史料有哪几种来源?

张中丞后叙答案

3.翻译

(1)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答: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方!像张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

(2)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答: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

1解释加点字词

(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通晓

(2).因拔所佩刀,断一指. 因:于是

(3).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 且:表递进关系不译

(4).将斩之;又降霁云. 降 :投降

(5).虽至愚者不忍为. 虽:即使

(6).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 诚:果真

(7).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感激:感动

(8).此矢所以志也. 志:标记

情难自堪意思篇六
《浙江省衢州市2015年高三二模试卷及答案 语文》

浙江省衢州市2015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5.4)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打夯(hāng) 处(chǔ)暑 手动挡(dǎng) 锱(zhī)铢必较 ....

B.褶(zhě)皱 哄(hǒng)骗 喝(hè)倒彩 大放厥(jué)词 ....

C.贮(chǔ)藏 蹿(cuān)红 败血(xuè)症 萍(pín)水相逢 ....

D.门框(kuàng) 鸡肫(zhēn) 闷(mēn)葫芦 碧波万顷(qǐng)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历时三年,铜雀台终于落成,兴致勃勃的曹操命儿子们各写一篇赋,曹丕还在皱眉头咬笔管搜肠挂肚,曹植已经落笔成章了。

B.汪伦生性豪爽,经常仗义输财,一掷千金而不惜,尤其喜欢结交名士,李白来到桃花潭时,汪伦钦慕不已,以美酒佳肴盛情款待,与李白结下了深厚情谊。

C.商业短信的滥发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是滚滚财源,所以“治”商业短信滥发的“病”就要防止电信运营商的阳奉阴为,并在经济上予以重罚。

D.雨后,忙里偷闲奔颐和园拍荷花,岂料大失所望,没见到一朵盛开的荷花,所幸拍到了晚霞映衬下的万寿山,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齐白石的印谱我读过不少,虽然我非印人,只是个写作者,故对他的印语特别感..

兴趣,他的印语有的表现浓烈的乡思乡情,有的抒发平生志向,有的体现他的勤勉向学。

B.贺岁档每年都是新片扎堆,而今年却在经典旧片轮番“轰炸”下显出一些疲态,从《一代宗师》《功夫》到《甲方乙方》《甜蜜蜜》,大银幕似乎掀起了一股炒冷饭之风。 ...

C.为了提醒学弟学妹珍惜大学时光,大四学生姜新花数月时间写就一份长达万字的“悔过书”,希望学弟学妹都能吸取自己的教训,切莫马齿徒增,一事无成。 ....

D.据《经济学人》杂志,2014年9月全球股市暴跌时,欧美日股市暴跌了5%-9%,而中国股市却风平浪静,显得特立独行。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乡下待了八年,见识了各种民谣,我从这些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苦中作乐中感受到的是质朴、顽强的生命诉求。

B.虽然2014年匆匆而过,但那些既有意义又充满着正能量的故事与片段一定会给自己、家人甚至陌生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C.以学籍信息管理为基础,探索建立教育经费可携带管理办法,可以从根本上建立起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

D.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作为追求目标,又用道家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

5.下面是有关元宵节的对联,请任选一副拟写下联。(3分)

(1)万户当门观瑞雪,

(2)雪月梅柳开春景,

6.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4分)

(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2分)

(2)你如何看待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2分)

7.下周六上午9点,学校将在操场举行18岁成人仪式。请你给父母写一封信,邀请父母参加你的成人仪式。(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不超过100字)(5分)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健康!

儿子(女儿):××× 2015年4月7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起点:挣扎着走向终点

在网文世界里,最大的字号是盛大文学,而盛大文学里贡献最大的要数起点中文网。在过去十年里,起点中文网的每一小步,几乎都是网文发展的一大步。起点中文网的每条新闻,几乎都能进入当代网文发展史。但是2014年12月5日,“起点”和“创世”同时发布公告,互为第三方渠道,稿酬在扣除渠道费之后再五五分成,正式确认了之前腾讯通过第三方资本运作收购起点的传言。如此看来,起点中文网被收购已是板上钉钉,只等宣布了。

近年来,从PC端走向移动端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起点中文网的发展依赖于PC端,已经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据分析,盛大文学移动化难以发展的关键就是“全版权”经营、内部资源整合不力。2014年7月就有消息说起点中文网要以两亿到三亿元收购在移动端阅读市场排名第三的塔读,结果也不了了之。

从年底百度和腾讯的一系列动作和大会上打出的口号可以看出,网络巨头将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运营当作发力点。行内人已经清晰看到,IP运营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盛大没有搞大、搞活IP的能力。起点将IP委托给开发商进行开发,游戏则由起点中文网在自己的平台中运营,在外部平台上,由起点、开发方,或者游戏发行方发行,而在内外部平台上,各方都主要依赖分成获得利益。

网文发展至今,小说类型日渐稳定,这对于商业化来说并非坏事,但是对于文学而言,创新停滞,不进则退。过于依赖“大神”的起点,跟风问题仍然突出,什么好卖就写什么。类型方面,过去一年的变化也只是细微的调整。内容生产的不足也将起点逼入绝境。

虽然起点中文网整体经营陷入困境,但也出现了一些新路径的探索。众筹就是作者借助网络平台经营自己的粉丝读者的新途径。众筹,这两年新兴起的一个词汇,是指缺乏资金的发起人通过“团购+预购”的形式,在网上向网友筹集资金,开发项目,而投资支持的网友将获得股权、实物、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回报。这种形式今年来也在写手圈火起来,不是每一个作者的作品都有机会出版或者适合出版,这时候一些作者就会发起众筹,让读者集资出书。

2014年众筹显示出新的动向,年初由于游戏制作资金问题,“发飙的蜗牛”与起点中文网签订了“对赌协议”,即以25天为限,在此期间能筹集100万以上的资金,起点将追加同等数额的资金用于推广游戏;如果失败,作者将与起点签订十年写作协议。结果粉丝们相当买账,短短20几天内已经筹集资金超过10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这次众筹活动,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是真正意义上“网游的第一次众筹”,也是网游厂商绑定作者的一次合作行为——作家依靠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的产品筹集推广资金,再以有形无形的方式回报粉丝,厂商则与作家对赌。在这之前,绝大部分的版权合作就是作者与厂商的一次性买卖。厂商拿到版权后,随意加工,完全与作品脱离。众筹使厂商与作家绑定在一起,直接影响到作家作品出版和游戏影视改编。如果引导得当,众筹将给网文的生产传播机制带来新的变革。 (《名作欣赏》2015年第三期,有删改)

8.下列各项有关“众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众筹”是指网络写手向网友筹集资金出版作品,并向投资的网友提供一定形式的回报的一种行为。

B.一旦作品没有机会出版,作者就会发起众筹,让读者集资出书。

C.“发飙的蜗牛”发起的众筹就是作者借助网络平台经营自己的粉丝读者的新途径。

D.有了一系列成功的先例,众筹一定会给网文的生产传播机制带来新的变革。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过去十年里,起点中文网的每一点进步,都标志着中国网文发展的新高度。它的每条新闻,几乎都可写入历史。

B.因为盛大文学 “全版权”经营、内部资源整合不力,收购在移动端阅读市场排名第三的塔读的行为宣告失败。

C.网文发展至今,小说类型日渐稳定,这对于商业化来说并非坏事,但是对于文学而言则不然。

D.在“众筹”出现之前,绝大部分的版权合作就是作者与厂商的一次性买卖,厂商拿到版权后,可以随意加工。

10.概括起点中文网陷入困境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放 生

秦锦丽

高原落日的步子迈得迟缓,留给我足够的时间目送,就如我们是一对久爱的恋人。目光,追随着它渐行渐远的身影。眼看就要翻过那座山头了,一跃的刹那,它跌进山坳里。正惊慌着,它又精灵一般从山背后闪现。这一闪,把黄河第一弯照得金光拂面,灿若袈裟。逆流望去,一河碎金,微波不澜,一副富可敌国的淡定自若。这是九曲黄河之首曲——甘南玛曲黄河岸边,是黄河长长征途的起步,似乎它料及沿途多舛,胸有成竹却又心事重重。当从青海出发,面向东南,慢行慢思,及至甘南玛曲时仍搁置不下,左拐右旋,漫出片片丰美草滩。终是悔情难断,便执意回返青海,诀别后,最终毅然决然一路东去,任凭关隘狭窄,峰回路转,不歇不休,归奔大海。如此,才造就首曲恢宏、淡定的气势。似流非流,似水若金,偶有风来,吹皱一河绫罗锦缎。逆光中,连绵起伏的山峦像黛青色的版画,充满沉浑之美。山下河岸,葱茏宁静的玛曲大草原芳草连天,白帐点点,一派和谐安祥。清清草香,携裹着绿氧离子,醉了这河,这山,这落日,这时空,还有我。

这是今夏我去玛曲之机,傍晚独自在离县城20公里远的黄河第一弯撞见的大美。一个人静静地看,贪婪地闻,安闲地呼吸,屏蔽思绪,愁烦不涉,爱恨不及。渐渐地,这副肉体像拆了篱笆的院落,无遮无掩,无拘无禁,无边无形。一任风穿过,流星划过,吹落浊腐,照彻了黑暗。小小的我恍惚成了风中的一粒尘埃,光亮中的一个分子。

物我两空,神奇曼妙的感觉,突然被一阵摩托车的引擎声搅散。扭头望向河堤,一个藏族男士从摩托车上下来,长袍裹肩,怀抱物件,脚步咚咚径直从十米长的石阶上走了下来。这么晚了,什么人?心倏忽回腑,怦怦直跳。跑吧,漫漫河畔,无路可择。不跑吧,头皮

阵阵发紧。据说藏族人可是随时别着腰刀呢。两腿不觉开始打颤,机警地盯着。他走向岸边,哗啦一声,把什么倒向河里。啪、啪,河里响起一阵击水声。我的心提到嗓子眼,难道?那样的话,他发现我在场,会不会……不敢往下想。盼望他快速离开,逃之夭夭。可他既没有看我,也没有离开,而是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叩了一头。懂得敬仰,才可下跪,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一下。他做这一连串动作时,旁若无人,他不会没看见六七米之遥的这个大活人吧?就在站起之际,他转向我,平和地看了一眼。我微微笑着,算是回应。好奇心驱使,轻声道:“请问你刚才给河里倒了什么?”“放生鱼。”他懂得汉语。“从哪来的鱼?”“市场买的。”“为什么?”“放生嘛。”“这鱼多少钱?”“27元。”语言多少有些障碍,只能用简短句子。交流几句后,我才明白,放生,是藏族地区的习惯。没有约定,没有规章,只随心愿。这位22岁的名叫多杰的小伙子,家住阿尼玛山那边,在县城皮毛市场打工,心有感动时,收工后就到市场鱼摊买一条鱼,回家时顺道河边放生。今天这条鱼是他当天工资除去午饭后仅剩的27元买来的。

没上过多少学,却懂得怜悯;没有多少文化,却有信仰。只要有信仰,人不分种族、民族,都会释放出人性中的良善、慈悲情怀。年轻的多杰,在傍晚回家的路上,也送一条鱼回家,多好。我立刻感觉胸前背后温暖厚实。我向多杰竖起大拇指,代替了想说的话。多杰抱拳说:“扎西得勒。”随后跳上台阶,发动摩托车,轰地一声跨上黄河大桥。

铺满月光的河面上,噼噼啪啪溅起朵朵浪花,鱼儿们在欢腾雀跃呢。兴许,那条放生鱼的亲朋四邻闻讯前来庆贺,一河的浪花正是他们欢喜感恩的鱼语。

元代赵孟頫诗云:“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但如此美好的情境下,我实在不想,也不愿忆起人类活吃猴脑时猴子的眼泪、活剥貂皮时貂的哀嚎。我祈祷一切的罪愆能获得赦免,人类能在草绳布衣下,珍藏一颗回归善的原点的心。

这晚,母亲河第一弯的月光下,宛似谁放生了我,我放生了谁。

(《散文百家》2014年第八期)

11.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3.请概括多杰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情难自堪意思篇七
《大学语文(三)》

第三单元 有情天地篇——爱的奉献

《诗经》四篇

《周南·汉广》 译 文

南有大树枝叶高, 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江有个漫游女, 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 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 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 砍柴就要砍荆条。 那个女子如嫁我, 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 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 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 割下蒌蒿作柴薪。 那个女子如嫁我, 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广, 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 不能摆渡空忧伤。 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这首是江边男子咏唱的情歌,抒发男子单恋的痴情。首章连用四个比喻,说明意中人无法追求;第二、三章假想所爱的女子将嫁,自己喂饱马儿去迎亲。诗中情与景水乳交融,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与江汉浩渺、烟水茫茫的景色,浑然一体,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汉因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虑及无可奈何的心境。含而不露,韵味无穷。

诗经中的情爱诗,有的是男女相互倾慕,有的纯是一片私心的慕恋。而诗经中的《汉广》就是慕恋之歌,一句"汉有游女,不可求思"道出了这种心情。《诗》中的这一类女子,我们是不知道伊之归宿的,我们只看到慕恋者在绵密的情思中建筑起一个实实在在的希望。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从外部结构看,《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

游女虽然不是神女,却是神女一样的可望而不可即。"不可求思",不是怨恨也不是遗憾,然而无怨无憾的"不可求思",却正是诗情起处。 此篇由"不可求思",生出"汉之广矣"四句来,比拟咏叹,情致无穷。 "楚,薪中之高耸者。 翘翘者刈之,以喻游女之高洁,欲追其高洁游女。汉女不可求,而我欲求之,想象中 "之子于归",凭空突想,妙哉妙哉。再以汉广、江永反复咏叹,以见其求之之诚且难。"汉广"四句乃深情流连之语,非绝望之言。""凭空而想"、"深情流连",所见透彻。江永、汉广,全是为"不可求思"设景,刈楚、刈蒌,秣马、秣驹,自然也都是为思而设事。

从全诗的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心不甘、情难拔,于

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二、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汉广》对景物描写都是写实的,因此有人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它是《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

《鄘风·载驰》

许穆夫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穆夫人堪称第一位名著于册的女诗人了。《载驰》就是她写下的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不朽诗章。

许穆夫人是卫宣姜的女儿,许国国君穆公的妻子,故称许穆夫人。宋桓公连夜率师将卫败亡之众五千人接过黄河,居于漕邑,立卫懿公之子戴公为君。第二年,戴公死,文公即位。他的同母姊妹许穆夫人,在祖国风雨飘摇的危亡时刻,不顾许国君臣的阻挠,毅然返卫,吊唁卫君,并向同情卫国的大邦呼吁救援。《载驰》一诗,即作于许穆夫人返回漕邑吊唁卫文公期间。这首悲愤动人的爱国主义诗作,在当时就被广为传诵,并收入了诗经《鄘风》。西汉末年,刘向编《古列女传》,又专为许穆夫人立传,盛推其“慈惠而远识”。

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如果读者有看过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经验,便不难想像此刻的情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指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自指。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朱熹《诗集传》释此章云:“言大夫既至,而果不以我归为善,则我亦不能旋反而济,以至于卫矣。虽视尔不以我为善,然我之所思终不能自已也。”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朱熹分析此章云:“又言以其既不适卫而思终不止也,故其在涂,或升高以舒忧想之情;或采蝱以疗郁结之疾。”(《诗集传》)也就是

说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细细玩索,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此刻诗人“涉芃芃之麦,又自伤许国之小而力不能救,故思欲为之控告于大邦,而又未知其将何所因而何所至乎?”(《诗集传》)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这四句当是承前而言,谓夫人归途中一边想向齐国求救,求救不成,又对劝阻她的许大夫心怀愤懑。此处《诗集传》释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谓许国之众人也。”“大夫君子,无以我为有过,虽尔所以处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尽其心之为愈

也。”照此解释则与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前后呼应。字面上虽是“无我有尤”,实质上应是她对许大夫不让她适卫赴齐产生怨尤,正话反说,语气委婉,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之旨。末二句,表现了夫人的自信心,意为:那些大夫君子纵有千条妙计,总不如我的救卫之策高明。“我所之”的“之”字,若作动词解,便是往卫国或齐国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训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却留下无穷的诗意让读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语尽而意不尽,令人一唱而三叹。

《小雅·鹿鸣之什.常棣》 【译文】

常棣花开朵朵, 花儿光灿鲜明。 凡今天下之人, 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 兄弟最为关心。 丧命埋葬荒野, 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 兄弟赶来救难。 虽有良朋好友, 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 同心抗御外侮。 每有良朋好友, 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 生活安定宁静。 此时同胞兄弟, 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 宴饮意足心欢。 兄弟今日团聚, 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 恰如琴瑟协奏。 兄弟今日相会, 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 妻儿快乐欢喜。 请你深思熟虑, 此话是否在理。

【赏析】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

全诗八章,可分五层。首章为第一层,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常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他们看来,“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因而,比之良朋、妻孥,他们更重兄弟亲情。钱钟书论及《常棣》时也指出:“盖初民重„血族‟之遗意也。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观《小雅·常棣》,„兄弟‟之先于„妻子‟,较然可识”()。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更深刻揭示了《常棣》主题的历史文化根源。

二、三、四章为第二层。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

情难自堪意思篇八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又„„。 .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甚。 .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同“披”。 (2)、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遗(wèi):赠、送。 (3)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晏:同“晚”。孰:谁。 (4)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离:同“罹”,遭受。

《春江花月夜》思考练习题 (一)、如何看待这首诗的思想价值? 主要通过对春江花月之夜优美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哲理感慨,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情。离愁别情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主题,但诗人将其置于优美环境中表现,以人生哲理探求开掘深意,使这首诗感伤而又不过于消沉,诗中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更多地流露出健康向上的情调。与以往同题诗歌不同,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魅力。 (二)、分析这首诗的烘托与铺垫手法。 诗的开篇将“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反衬着春的忧愁。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这种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感伤情调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正是在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哲理议论的铺垫基础上,后面的抒情达到高潮,月圆而人情难圆的慨叹、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感伤具有了更加动人的感染力。 (三)、找出诗中有暗示意义的写景句,并说明其暗示意义。 诗中有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例如“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长恨歌》思考练习 1、仔细吟诵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歌主题的观点。 这首诗的主题具有双重性: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对李杨荒淫误国的讽刺批判,同时也有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对李杨真挚和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形成了批判与同情并存、讽刺与惋惜兼容的复杂主题。 2、诗的最后四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合全诗说说“此恨”的含义。 “此恨”之义直接关乎全诗主题的解释。单就这四句诗的局部来看,“此恨”的意思明显带有对李杨爱情深感惋惜的意思: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真挚爱情却不得不长期面对生离死别,“此恨”乃为“长恨”。但是,联系诗前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从此君王不早朝”、“尽日君王看不足”等一系列因宠杨而导致唐明皇疏远朝政的交待来看,最后的“此恨”还含有主人公对以往荒淫误国进而导致国家和个人爱情走向悲剧的自责和悔恨。 3、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被人看作是荒淫误国的典型,理应受到大家的谴责,可为什么这首中的李杨爱情还能得到许多人的同情? 原因有以下方面:(1)诗中的李杨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坚贞态度本身是非常优美感人的。 (2)尽管作者主观上对唐玄宗荒淫误国有批判讽刺之意,但客观上却以同情之心和绚丽之笔加以表现,因而使作品具有突出的赞美爱情倾向。 (3)爱情对每一个人都是美好的。对读者而言,相对于唐玄宗的政治过失,他和杨贵妃真挚动人的爱情更容易打动读者,占据读者的心灵。 西风颂思考练习 1、诗人极力描绘西风的威力是为了说明什么? 诗人歌唱西风,极力描绘西风的威力,也是在描绘和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他歌唱革命运动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横扫旧世界一切黑暗反动势力。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顶顶皇冠随风落地,一群群妖魔鬼怪望风逃遁,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 2、“西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西风”象征着扫荡腐朽、反动、落后旧势力的革命力量。 3、谈谈“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一诗句的深刻哲理。 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郑伯克段于鄢》思考练习 1、《郑伯克段于鄢》中的细节描写十分成功。请一一找出来,说说其在本文中的表达作用。 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十分成功。例如:“庄公寤生”使姜氏受惊,由此厌之,表现了姜氏的乖戾偏狭;颍考叔“食舍肉”,既写出了其纯孝,更突出了其聪慧机敏;“隧而相见”则表现了庄公与统治阶级宣扬的孝道的虚伪可笑。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巨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亦,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里揭示了共叔段怎样的性格? 贪婪狂妄,愚昧无知。(如共叔段的野心勃勃、有恃无恐,因急于篡位而不免浮躁;)。 2.郑庄公对共叔段的扩张置若罔闻的背后包藏着什么用心? 庄公表面上一忍再忍,实际上是等待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 3.这里体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其性格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阴险狡诈、怂弟作恶、胸有城府、老谋深算;是通过其语言表现出来的。(郑庄公沉着冷静、以守为攻、坐待时机,有勇有谋的国君。)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亟请于武公。屡次。 .2.都城过百雉。指城墙。 .3.无庸,将自及。庸,用;及,招来(灾祸)。 ..4.请以遗之。赠给,送给。 .5.爱其母,施及庄公。延,扩展。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姜氏何厌之有? 有什么能使姜氏满足呢? 2.多行不义必自毙。 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3.君将若之何? 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

4.其是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谏逐客书》思考练习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驱逐客卿是错误的;摆事实、作对比、设比喻、重铺叙,言辞有力,说理透彻。 (二)找出文的中排比句和对偶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排比句:“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对偶句:“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排比句可以多方面列举论据,反复陈说,增强文章说服力和论辩的气势;对偶句则使文章的语言排列整齐,文字讲究变化,抑扬顿挫,韵律和谐,具有节奏感和对称美,富于文采,因而该文曾被文学史家称为“骈体之祖”。 (三)作者用“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作比喻来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广采博取的道理。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使……来,招来。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同“纵”,合纵,联合; 向西。 3.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夺取; 安定。 4.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用来 5.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用来。 6.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借给; 赠送。 《垓下之围》思考练习 (一)本文主要描述了哪三个场面?这三个场面描写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项羽悲剧性的英雄性格是通过三个场面描写表现出来的: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霸王别姬,悲歌慷慨,表现了英雄末路之际儿女情长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展露了他勇猛无比的英姿;乌江边上,他拒绝乌江亭长“愿大王急渡”的请求,发出了“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的感慨。最终乌江自刎,宁死不辱,表现了他知耻、重义的性格。 (二)项羽是英雄吗?谈谈你对项羽功过及其失败原因的看法。 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课文中,司马迁对项羽一生的是非功过做了客观的评价。既肯定了项羽起陇亩之中,率五诸侯灭秦的伟大历史业绩,也指出了其勇而寡谋、恃勇自负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弱点,以及他缺乏政治远见“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这些致命错误也正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 (三)在项羽身上既有重义、知耻的一面,又有恃勇自负的性格弱点。请在课文中找出表现项羽这些性格特点的句子。 东城快战,当项羽“自度不得脱”之后,连连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写出了他信输而不服气、自负的性格。项羽战败,当乌江亭长想要载他渡江时,他笑着说:“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自惭无颜见江东父老,写出了项羽的知耻、重义的性格纯朴一面。 (四)“矜”字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其中,1.读“jīn”时有“挥动”、“竦动”、“激奋”、“夸耀”、“骄傲”、“崇尚”、“庄重”、“敬重”、“注重”、“同情”、“贫苦”和“危险”等多个义项;读“qín”时意为“矛、戟等武器的柄。”;读“guān”通“鳏”,意为“年老无妻的人”。 请据此判定下列句中“矜”字的读音及意思。 1.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读“jīn”夸耀。 2.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读“guān”通“鳏”,意为“年老无妻的人”。 《前赤壁赋》思考练习 1、本文第一段是如何描写江水、明月、清风的?这段景物描写在文章抒情和议论方面有什么作用?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采用的是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手法,达到了写景、抒情、说理的统一。为下面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2、作为一篇文赋,《前赤壁赋》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主客对话的实质是什么? 完全按照时间顺序一路写来。而且以“月出”起,以“月落”收,在起结安排上也突出了时间因素。但在时间线索之外,还有一条情感的内在脉络,以人物的感情变化所经历的“乐一悲一喜”的过程来写;这里的客,不必确指某人,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方面,主客驳难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 3、作品是如何描绘箫声的?箫声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正当主客陶然其中正感到一个“乐”字时,扣舷而歌却又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向了莫名的惆怅。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观;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内涵。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脱离尘世。" ..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 ..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忧愁。 .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 .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渺小。 .《奕喻》思考练习 1、作者从下棋中得出了怎样的启示? 作者以下棋作喻,得出启示,即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警戒那些主观臆断、盲目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正确道理。 2、本文在论事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 由事入理,以小见大,议论切实中肯。 3、背诵本文的第二自然段。 4、布置作业。 写一段自身经历,并借事说理,要求要有说服力。

《人间词话》思考练习 1、 谈谈你对“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含义的理解,并用以前学过的古诗词的例句予以阐释。 所谓“有我之境”,就是在作品中体现出较为浓厚的作者的主观色彩的这样一种艺术境界,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而“无我之境”,就是在作品中作者的主观色彩较为隐晦,创作主体和客体完美地统一、融汇在作品里的这样一种艺术境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你对“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是怎样理解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搂,望尽天涯路”的第一境界,应该是指寻求确立理想的目标的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境界,应该是指为实现理想的不懈努力的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应该是指理想目标的获得,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阶段。想想人生事业,都应该有这种感受。 3、什么是意境?请举例分析说明。 所谓“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境”,就是诗人所描绘的人、事、景、物。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又是一年芳草绿》思考练习 1、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老舍是怎样一个人?试加以概括说明。 谦虚而自信,踏实而勤奋,不自以为是,不趋炎附势,不哗众取宠,不拒绝批评,客观看待自己,和气友善待人,率真自然,达观乐观。 2、文章中说:“世界确是更„文明‟了,小孩也懂事懂得早了,可是我还是愿意大家傻一点”。作者为什么愿意“大家傻一点”? “傻一点”并不是真傻,而是指要单纯一点,不要过早地象成年人那样老成、世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渴望童心、希望保持年轻的心态。 3、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 一是寓庄于谐,构思巧妙;二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 4、模仿该文的风格,写一篇介绍自己的短文。(略) 《听听那冷雨》思考练习 一、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抒发了一个远离大陆多年的游子对久别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切眷恋之情。 二、本文在艺术构思上有何独特之处? 本文一反前人多以暖色调描绘春雨的写法,而是以“冷雨”来写春雨,不仅写了冷雨的可嗅、可观,而且更突出描写了冷雨的可听,从听觉上来表现作者思乡欲归而不能的抑郁感伤之情。这在以往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构思的新颖还体现在叙述的角度上,作者没有采用一般文章通常使用的第一人称,而是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人物的情感流露仿佛一个个蒙太奇镜头,使读者尽收眼底,一切都象读者自己发现的一般真切自然。并且,这种人称叙述方法能够使抒情主人公更好地融入景物、背景之中,人景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极为相似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试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大量使用重叠的手法,有的叠字,有的叠词,有的叠句;有的对偶重叠,有的排比重叠,有的则反复重叠。句式上采用长句和短句结合的方式,短句少则二三字,长句多则超过20个字,有的句子甚至中间不加标点有意形成长句,如“雨是阴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等。长短错落的句式与叠字叠句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回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语势和耐人寻味的效果。 四、文中哪些地方是采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抒情表达效果的? 第4自然段通过“雨”与“rain”、“pluie”的对比,说明“雨”字视觉上的美感。第6自然段通过溪头山与丹佛山的对比,表现中国山水所独有的诗的意境和韵味。第13自然段通过七十年代“公寓的时代”与过去的时代、“没有音韵的雨季”与“瓦的音乐”的雨季对比,表现作者昔日熟悉的生活场景已荡然无存,而只能从历史的记忆中追寻的伤感。最后两自然段通过白发者徒自“听那冷雨打在伞上”与一对年轻恋人在伞下“美丽的合作”对比,表现作者岁月无情、思乡欲归而不能的无奈与感慨。 《怀念萧珊》思考练习 一、本文是如何于个人不幸中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的? 文中突出写了萧珊的普通,正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善良女性却无辜受到牵连、身心备受折磨。同时,文中还写了周信芳的妻子等无辜遭受迫害的人们,这一切都是文革时代悲剧所造成的,从而揭示出萧珊悲剧同时也是社会悲剧。 二、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萧珊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眷恋和无限怀念之情 三、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萧珊的个性特征。 萧珊是一个心地善良、形象美丽、普普通通的女性,一位家庭中的贤妻良母。 四、作者在本文开头说:“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这是为什么? 这点明了萧珊去世的特殊岁月──“文革”期间。那时,作者被强行剥夺了写作的权利,还没有表达自己感情的自由,甚至连自己的思想感情都不敢有了。 《红楼梦》思考练习 1、概括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征,并做具体分析。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典型形象。 2、宝、黛二人互为知己而又彼此钟情,为什么会发生口角之争? 在当时社会的礼教束缚下,感情不能直接表露,导致彼此之间的猜疑、试探,以至言语相激、误会顿生。表面上的口角之争,实则透露出宝、黛二人内心的深情。 3、本文是如何来成功地刻画人物的?试举例加以说明。 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情态、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复杂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4、鲁迅在评论《红楼梦》的价值时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

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鲁迅在这里强调《红楼梦》人物刻画的两方面特点:一是“敢于如实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二是和“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突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与“好人叙好,坏人叙坏”、注重类型化塑造人物的中国传统小说相比较,《红楼梦》在这两方面的确超越前人而取得很高的成就。 《围城》思考练习题答案 1、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描写了方鸿渐等人初到三闾大学应聘任教时的经过,作者通过他们到校后与校长、同事之间的接触与交往片断,形象地展示了各色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对旧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身上所存在的人格虚伪、鄙俗、丑陋的劣根性与官场中的权诈、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在小说《围城》中,这一部分是最具有典型意义、最具有批判力度和思想性、而且描写也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 2、方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结合课文分析其性格特征。 本文对人物个性的描写非常突出,小说《围城》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在这里都有精彩表现。如高松年的虚伪狡诈、老于世故、善于钻营、玩弄权术;李梅亭的喜好炫耀、看重名利而又善于权变;韩学愈的外表木讷却又工于心计、擅长于骗术;顾尔谦的低三下四、谄言献媚;陆子潇的打探消息、通风报信等。与这些人物相比较,方鸿渐的身上则更多地体现出诚实、单纯、正直、善良的个性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与周围人的周旋中才常常会遭受愚弄和欺骗,才会不被见容于当时的社会。 3、试分析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 答案见【艺术特色举要】 。 4、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分别写出了高松年和方鸿渐怎样的性格特点? 高松年是虚伪狡诈、老谋深算;方鸿渐则是诚实、善良、单纯。 (2)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写方鸿渐主要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而写高松年则主要使用带有夸张性的细节描写。 (3)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与夸张。 4)这段文字是如何产生讽刺效果的? 主要是通过人物表情的细节夸张,以及人物与人物间的强烈对比产生讽刺效果。 《春之声》思考练习 1、这篇小说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小说通过描写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回家探亲途中的车上见闻及联想,热情歌颂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呈现出的新的气象和转机,表达了对祖国春天的深情呼唤。 2、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创作? 意识流手法。 3、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采用放射性的心理结构方式,打破了历史时序和空间界限,按照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心理流程组织材料,具有节奏快,跨度大,容量大,富有开阔的空间感和纵深的历史感的鲜明特色。作品将国内国外,车内车外,历史、现实与未来,城市与乡村,方言、北京话与德语,政治的经济的,陆地的海洋的天空的,耳闻目睹的与所思所想的,生活的旋律与音乐的旋律等等大量的材料,随着意识的流动而随意地快速地剪切组接,形成了意识流小说独有的特点。 4、“春之声”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象征着新时期祖国的春天,新生活的春天。这样,祖国之春也伴着自然之春而来。当然,“春之声”又有着更广的象征意义。作品中说:“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房里,在猎户星座和仙后星座里,在每一颗原子核,每一个质子、中子、介子里,不都包含着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吗?”春之声,又是美好的象征,生机和力量的象征。 风波思考练习题 一、小说写的是一场什么风波?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场风波? 小说通过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辫子风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农民们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 二、作者是怎样塑造赵七爷、七斤这两个人物的?简要概括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当时农村不同人们真实的存在状态。如七斤是一个愚昧麻木、胆小怕事、缺乏觉悟的落后农民典型;赵七爷是一个顽固守旧、不学无术、装腔作势、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典型;七斤嫂愚昧无知而又刁蛮泼辣,八一嫂心地善良,九斤老太则是永远都不满现实、总是怀恋过去的不平家典型。 三、九斤老太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她? 九斤老太是个永远都不满现实、怀恋过去的不平家。作者主要用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来刻画她。无论什么时候,她总是重复着“一代不如一代”这一句话。 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 环境描写。小说开头有段江南水乡的环境描写,渐渐落山的太阳、靠边的乌桕树叶、几个花脚蚊子、农家的烟突、以及农家晚饭所用的小桌子和矮凳等,共同组成了一幅“田家乐”的风景图。这些描写,正表现出当时落后封闭、传统守旧的农村现状,而且与结尾相呼应,对辫子风波起到了以静衬动的作用。 五、小说的结尾有何巧妙之处? 小说结尾多处使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如九斤老太“仍然不平而且康健”,象征着保守复旧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六斤“新近裹了脚”,象征着封建传统的束缚仍在下一代身上继续;六斤“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象征着中国社会仍在痛苦中重复着老路。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结尾含蓄巧妙,大大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题。 《哈姆雷特》思考练习 1、《哈姆雷特》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主要冲突是哈姆莱特与他的叔父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它深刻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尖锐的矛盾。

情难自堪意思篇九
《领格字浅语》

不少作者写的好多古体词,有一个很容易、也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在一些词牌中,有好多是格律规定用领格句式的,但作者往往把它忽略了。

“领字”是词中的一个特别概念。所谓领字,即句中出现的某一个字或词,单独使用不能构成意义,必须带动下文,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领格字以第一个字领本字后面的几个字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或兼领以下一句或几句。这一字的领格字一般称“一字豆”,照前人的解释,整句为句,半句为读,“读”音“豆”,故借用“豆”字。读时梢作停顿。这些领字,多为虚字,也有动词。

领字多用于慢词长调,在短调小令中很少见但也有。它们大多出现在词中意思转折处,使上下文自然结合,起过渡或者联系的作用,一般多用去声字担任。

领字有一个字的,叫“一字领”或“一字豆”。常见的有:

正、但、基、任、况、更、奈、叹、对、想、料、嗟、惜、尚、 且、乍、又、渐、纵、方、看、恨、怕、怅、问、便、恰、望、 念、算、漫、早、莫、记、把、等字

如刘过《醉太平?闺情》: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

领字是两个字的叫“二字领”或“二字豆”,常见的有:

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 却忆、却又、恰又、恰是、恰似、绝似、犹还、又还、忘却、纵把、 拼把、哪知、哪番、哪堪、堪羡、何自、何奈、谁料、漫道、怎奈、 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 多少、怎禁、等词

三个字的叫“三字领”或“三字豆”,常见的有:

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 最难禁、更何堪、更那堪、更那知、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 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 倩何人、怎禁得、且消受、都附与、空负了、嗟多少、更能消、 待行到、待从头、便有人等等。

了解了领格,就千万不能把它忽略了,我们填词,不是简单地按照词牌的格律用同样的平仄字填上去,而是要认真地研究这词牌的格律,在某个句式中要用领格字的,就一定要用!

(资料来自中国文联出版社钱明锵编著的《快速填词手册》)

填词技巧(三):领字

一、领字及其作用

领字——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

一般领字大都用去声字。因为词是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清人万树《词律·发凡》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读者如果细心,就会发现:长调词特别讲究铺叙展衍,更讲究艺术,为使词不亢不碎,疏密有致,神韵天然,常用去声字进行转承。我们可以感受到:凡词在对偶处,结构都比较密,读时有一气呵成之感。而用领格字处,都较疏,读时便觉有自然的顿挫。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妙。使整个词如织锦般,经纬错落,花叶扶疏,浑然天成。极备声情之美!

由此,我们归纳领字有三个主要作用;

1、承上启下。常用其进行转承。

2、使意境更进一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

3、顿挫分明,声情并茂,铿锵有力!

二、领字的形式和应用

为了使词摇曳生姿、婉转达意,在词中需要安排一些虚字来或递进或转折。尤其是慢词长调,更不能缺少虚字衬逗,以使全词通体灵活,文采斐然。尤其是一些词牌中,某些位置指定要领字格,更需要衬逗之字。如《洞仙歌》中上片第二句、下片第七句与第八句的第一字均为领字;《满江红》下片第五句第一字为领字;《暗香》上片第五字、下片第六字,均为领字;《琐窗寒》下片第六字为领字;《新雁过妆楼》下片第二句、第七句、第十句的第一字均为领字;《八声甘州》中上

片第一句为八字句时及第三句、下片第四句的首字为领字;《好事近》上下片最后一句首字为领字。

领字格是词句中一种特殊语句结构,领字就是一个去声或者入声的重读音字。举例而言,领字格多出现在五字句中,如王安石《桂枝香》中开始的“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其中第二句的“正”便是领字,这样的句子格式为上一下四。此外,八字句中领格必然为上一领下七的结构,第一个字为领字,如柳永《八声甘州》的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领下面的“潇潇暮雨洒江天”是经典的一领七的八字句式。九字句领格则为上二领下七格式,如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是这种领格的经典句式。 说到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五字至六七八字,若一味堆垛实字,势必读之不通,须用虚字呼唤。因此,在填词中,不可不知虚词领字之法。长调之词,篇幅较大,如无领字以衬,则读不成文,也不能使词通体灵动。而短令词中,则要加以审慎而用。领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现将常见领字分列如下:

一字类:一般常用的虚词有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纵、且、莫、待、任、奈、便、似、恰、尽、应。动词有:念、记、问、想、算、料、怕、问、看、想、漫。

二字类: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

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但知。

三字类: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

举些例子以作借鉴,除特别说明外,以下词牌在相应处宜用的领字。

正:姜夔《齐天乐》“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高观国《齐天乐》“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辛弃疾《瑞鹤仙》“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齐天乐》“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婆罗门引》“正碧云不破,素月微行”,《高阳台》“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苏轼《八声甘州》“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哨遍》“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

但:陆游《好事近》“回首旧曾游处,但山川城郭”;张孝祥《木兰花慢》“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秦观《望海潮》“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韩元吉《满江红》“但春风春雨,古人愁绝”;朱敦儒《水龙吟》“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沈蔚《满庭芳》“何处是,云深路杳,不念刘郎。但画桥流水,依旧垂杨”。

待:辛弃疾《最高楼》“待重寻,居士谱,谪仙诗”(非领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0306.html

    【情难自堪意思】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