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火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形容火篇一
《描写火的成语》

搜索“ 火 ”,找到 200 个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解释 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后院起火

不食人间烟火

自相水火

真金不怕火

远水救不得近火

无名孽火

水流湿,火就燥

势如水火

杀人放火

急如风火

火烛银花

烽火相连

风雷火炮

灯火万家

传风扇火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钻冰取火

钻冰求火

真金烈火

战火纷飞

远水不救近火

油浇火燎

油煎火燎

油干火尽

拥篲救火

银花火树

引风吹火

一家一火

以火止沸 〖解释〗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解释〗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解释〗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解释〗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解释〗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解释〗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解释〗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解释〗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解释〗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解释〗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指边防常抓不懈,比喻战火不断。 〖解释〗形容十分急躁。 〖解释〗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解释〗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解释】指反动统治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示例】~的 见“钻冰求火”。 比喻徒劳无功。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形容焦急。 形容痛苦或焦灼。 形容罄尽。 谓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谓所有家当什物。 见“以汤止沸”。

烟断火绝

雪窗萤火

悬河注火

悬河泻火

性烈如火

心如火焚

心焦如火

心焦火燎

香火姻缘

香火不绝

无明业火

无名火气

窝火憋气

投膏止火

汤烧火热

探汤蹈火

水火无情

水火不兼容

水火不辞

水火不避

束蕴请火

束缊请火

束蕴乞火

束缊举火

十万火速

事火咒龙

石火光阴

石火风烛

石火风灯

烧犀观火

扇火止沸 指人烟灭绝。 同“雪窗萤几”。 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见“悬河注火”。 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 心中好象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 指怒火。 见“无名火”。 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谓生病发高烧。 犹言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 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 见“水火不避”。 谓不避艰险。 见“束缊请火”。 束缊:束一扎乱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比喻求助于人。 同“束缊请火”。 同“束缊请火”。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比喻为时短暂。 见“石火风烛”。 喻洞察事物。 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

入火赴汤

如蹈水火

清灰冷火

敲冰索火

七窍冒火

怒火冲天

明火持杖

履汤蹈火

燎若观火

撩火加油

救火拯溺

井中求火

解衣包火

解衣抱火

饥火烧肠

火树琪花

火上添油

火上加油

火山汤海

火热水深

火妻灰子

火耨刀耕

火灭烟消

火冒三尺

火龙黼黻

火尽薪传

火尽灰冷

火急火燎

火耕水种

狐鸣篝火

黑灯下火 喻不避艰险。 比喻处境艰难。 见“清灰冷灶”。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同“七窍生烟”。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同“明火执仗”。 身入汤火。喻处苦难之境。 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犹言火上加油。 见“救焚拯溺”。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见“解衣包火”。 形容饥饿难忍。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见“火上浇油”。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喻艰难危险。 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焚妻灭子。指毁弃家室。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见“火冒三丈”。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缀百家之衣。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比喻权势消失。 犹火烧火燎。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见“狐鸣鱼书”。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忿火中烧 犹言怒火中烧。

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

反风灭火 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

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

洞如观火

蹈汤赴火

蹈火探汤

蹈火赴汤

刀耕火耘

蹈赴汤火

大动肝火

厝火燎原

春风野火

传风搧火

不食烟火

不避水火

炳若观火

炳如观火

鼻头出火

鼻端生火

鼻端出火

抱火寝薪

抱火厝薪

熬油费火

明火执械

钻火得冰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火烛小心

判若水火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

招风揽火

因风吹火 见“洞若观火”。 比喻不避艰险。 同“蹈汤赴火”。 同“蹈汤赴火”。 犹刀耕火种。 同“蹈汤赴火”。 大怒。 “厝”念cuò。放火燎原,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比喻迅猛之势。 犹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 指不畏凶险。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炳:光明、明亮、显着。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以之形容马行疾速。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解释】: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比喻人多力量大。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比喻招惹是非。 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真金不怕火炼 以火救火 引火烧身 星星之火 心急火燎

烟不出火不进 心急如火 星火燎原 烟消火灭 向火乞儿 薪尽火传 香火因缘 万家灯火 玩火自焚 水火之中 水火无交 石火电光 水深火热 水火不相容 吞刀吐火 顺风吹火 水火兵虫 十万火急 煽风点火 舌锋如火 如火如荼 如火燎原 如蹈汤火 泼油救火 敲冰求火 热火朝天 惹火烧身

披麻救火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气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燎:烧;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烧。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形容火篇二
《描写火的成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抱薪救火 杯水车薪 冰炭不同器 不吃烟火食 不通水火 不因人热 苍生涂炭 趁火打劫 称薪而爨 秤薪而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赤壁鏖兵 赤口毒舌 赤舌烧城 赤心报国 抽薪止沸 炊金馔玉 撮盐入火 厝火积薪 打得火热 刀耕火耨 刀耕火种 刀山火海 灯蛾扑火 灯火辉煌 灯烛辉煌 电光石火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洞若观火 飞蛾赴火 飞蛾投火 焚香礼拜 烽鼓不息 烽火连年 烽火连天 烽火四起 风风火火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釜底抽薪 付之丙丁 付之一炬 负薪救火 赴汤蹈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膏火之费 膏火自煎 槁木死灰 隔岸观火 篝火狐鸣 官法如炉 鬼烂神焦 赫然而怒 黑灯瞎火 轰轰烈烈 洪炉点雪 洪炉燎发 火耕水耨 火光烛天 火海刀山 火冒三丈 火然泉达 火伞高张 火上浇油 火上弄冰 火烧火燎 火烧眉毛 火树银花 火眼金睛 火中取栗 积薪厝火 急如星火 急于星火 交梨火枣 皎阳似火 近火先焦 救火投薪 救火扬沸 救民于水火 踞炉炭上 绝薪止火 狼烟四起 连天烽火 燎原烈火 燎发摧枯 烈火辨日 烈火轰雷 烈火见真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烈烈轰轰 炉火纯青 盲人把烛 明火执杖 明若观火 目光如炬 囊萤照读 囊萤照书 怒火中烧 炮火连天 披麻救火 泼油救火 七窍生烟 敲冰求火 燃眉之急 惹火烧身 热火朝天 如蹈汤火 如火燎原 如火如荼 茹毛饮血 煽风点火 舌锋如火 神焦鬼烂 生灵涂炭 十万火急 石火电光 数米而炊 束缊请火 水火兵虫 水火不相容 水火无交 水火无情 水火之中 水深火热 顺风吹火 四大皆空 吞刀吐火 玩火自焚 万家灯火 万民涂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未卜先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内如焚 夏炉冬扇 香火因缘 向火乞儿 薪尽火传 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 心急如火 星火燎原 星星之火 朽木死灰 烟不出火不进 烟消火灭 一片焦土 以火救火 因风吹火 饮血茹毛 引风吹火 引火烧身 忧心如焚 远水不救近火 招风揽火 真金不怕火炼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炙冰使燥 众人拾柴火焰高

钻火得冰 熬油费火 把薪助火 抱火厝薪 抱火寝薪 抱火卧薪 抱薪救焚 鼻端出火 鼻端生火 鼻头出火 冰炭不相容 炳如观火 炳若观火 不避水火 不避汤火 不食烟火 称柴而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趁火抢劫 城门鱼殃 赤口白舌 传风搧火 传风扇火 春风野火 厝火燎原 大动肝火 刀耕火耘 蹈赴汤火 灯火万家 蹈火赴汤 蹈火探汤 蹈汤赴火 洞如观火 石火风灯 石火风烛 石火光阴 反风灭火 飞蛾赴焰 飞蛾赴烛 飞蛾扑火 放火烧山 风雷火炮 烽火相连 忿火中烧 付诸一炬 覆宗灭祀 狐鸣篝火 火耕流种 黑灯下火 火耕水种 火急火燎 火尽灰冷 火尽薪传 火龙黼黻 火冒三尺 火灭烟消 火耨刀耕 火妻灰子 火热水深 火山汤海 火上加油

形容火篇三
《关于火的文章》

高考满分作文: 薪尽火传

2007年广东卷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绑在藤蔓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一回事,人的骨肉最终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三世乃至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有位革命者写过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对精神传递最好的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烈士们前仆后继?那一串数不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着革命的精魂。我们的眼前似乎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其实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辈的生命之薪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

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需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传递下去,便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有多少个丛飞?多少个焦裕禄?多少个任长霞?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递给我们以及子孙后代。

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为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

薪尽了,火仍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的生命在世界上镌刻的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个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去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暗。

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传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

传递心灵之火

广东考生

微风阵阵,蒲公英的种子漫天纷飞。它不仅在传育后代,更在传递着希望。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最终它们归于尘土。它们不仅在落叶归根,更在传递着生命的延续。 潺潺流水,最终将东流,归于大海。它们不仅是在汇集,更是在传递沿途的风光。

传递,使万事万物绵延不已,生生不息。传递,更使我们的心灵之火永不泯灭。

蒲公英,落叶,流水在四季轮回中传递着它们各自的精神,力量,(。)在那虽然没有思想感情的大自然中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精神魅力。使它们的心灵之火生生不“熄”。然而,在新奇的动物世界中,传递也是依然继续着。

一个农夫想要杀掉山羊给生病的妻子进补,然而,当农夫举起刀时,山羊却突然跪下。农夫觉得奇怪,难道山羊这动物也怕死?后来,农夫才发现原来山羊已经有了山羊宝宝,为了保住孩子才向农夫跪求生的。小山羊出生后,在山羊妈妈喂奶时,它总是跪着吃奶。山羊跪乳,也许就是母子之间爱的传递吧!母山羊为了保住孩子,不惜向农夫下跪求生,这种母爱是伟大的,动人的。也许小山羊知道母亲的关怀,懂得母亲的爱,为了感恩,为了报答,小山羊跪着吃奶,以报

答母亲的爱。小山羊的行为那同样是让人动容的。也许便是母亲山羊这种无私的爱传递给了小山羊,让它也对母亲展现关爱吧!在传递爱的心灵之火时,动物们表现得淋漓尽致,山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便是最好得证明!

在我们目睹这动物界得心灵传递时,别忘记,在人类群中,我们也在传递着心灵之火。

放眼古代,陶渊明向我们传递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使我们面对金钱名利时怀有淡泊情怀;李白向我们传递着“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屈,使我们面对困难时仍能自尊自强;杜甫向我们传递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爱国情怀,使我们中间出现了一位爱国侨领在庄世平,虽然庄老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相信,他那种心系国家,视国家利益为第一位的爱国情怀将在我们中间继续传递。

纵观现代,心灵之火依然传递。感动中国的爱心组织“微尘”,在原来仅有几人的情况下,随着爱心之火 传递,爱心组织迅速壮大,为国家,社会带来了爱心,让我们都沉浸在爱的氤氲里。 峭壁上的苍松传递着它的坚毅,使悬崖边形成了一片绿茵;蜜蜂在花丛中传递着它的辛勤,使整个蜜蜂花丛都为生命努力;人类,在日常交往中,传递着技艺,经验,但也传递着美好的精神,思想,使得这只美好得心灵之火绵延不绝,生生不“熄”。

让生命之火燃烧起来

茫茫荒野,一望无际。当猿人走出森林,踏上征程时,他的心中是否茫然无措?前路漫漫,且不说有猛虎磨牙吮血,且不说有巨蛇贪婪的眼神,单是那寒风冰雨足以让他痛苦不堪。然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带来了生的希望。对,就是它,火!

火就是希望。人类有了火,便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用火驱赶猛兽,用火抵御严寒,人类得以生存;用火开辟土地,营建家园,用火煮熟食物,告别难以下咽的生肉,人类有了火得以发展壮大。不然,怎会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高喊:“人,宇宙之灵长,万物之精华!”怎会有如此文明繁荣的地球?火,是人类的希望。

希望就是火。人生有了希望,便如同有了火的温暖,火的活力,火的气息。没有希望的人生就如一潭没有活力的冰水,冷冷冰冰,没有朝气,终日消沉,因为它没有火的存在。

是什么让司马迁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古迹,搜集资料,还要忍受世俗的冷嘲热讽,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希望,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希望。

是什么让一个矿井工人深埋地下却竭尽全力,求得生存?是希望,是求生的希望,如同一把火,将生命的潜力发挥出来,将人的本能挖掘出来,历经数十天折磨,依然意志坚定,不放弃,不退缩。

是什么让钟南山面对“非典”肆虐的攻击依然沉着?是什么让白衣天使们勇往直前,直面“非典”?是希望,是坚信必胜的希望,才会在激流中,在荆棘丛中不断前行。

希望的魅力在于即使遭遇逆境,也能激起你内在的潜能。

希望的伟大在于即使身遭不幸,也能鼓起你前进的风帆。

希望的力量在于即使失败挫折当前,也能激励你不断向前。

希望就像烈火,点燃你的生命,让生命在燃烧中得以体现,在发光发热中展现真正的价值。 那么,请点起你的生命之火,让燃烧的火光照出真正的自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生命在创造真善美中得到永恒!

火的遐思

清晨,迎着火红的朝阳,沐浴着火红的霞光,我们来到了圆明园展览馆。望着展览馆四周那触目惊心的断石柱,破石桥,我不禁怒火中烧,眼前仿佛看到了那场灭绝人寰的熊熊大火。

满怀悲愤,我走进展览厅,看见那里陈列一块断裂的石碑。碑上记载着:“圆明园占地30多平方公里,园内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罗列国内外名景四十多处,共有建筑物145处„„”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超精堪。馆内最精致的展品是个小巧玲珑的宫殿模型,小宫殿有围屏,绫帐„„十分华丽,我仿佛看到了当时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美丽,多么豪华!它凝聚着中国行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血汗!看着馆内陈列的破碎瓷片和武器,我想到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斗争!想到英法联军是怎样在血泊中疯狂地将圆明园洗劫一空,是怎样点燃罪恶的大火,烧毁了这座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宝库。

亲爱的朋友,您怎么能想象得到那数不胜数的楼台殿阁,亭榭轩馆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花园竟毁于一场大火?那人间仙境般的“武陵春色”“断桥残雪”;那巧夺天工的“西洋楼”“远瀛馆”„„如今却只有废石嶙嶙,杂草丛丛,而造成这一切的是火!是那烧了三天三夜的罪恶的大火!那场大火烧出了帝国主义狰猝面目,烧出了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也烧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华民族。

不是吗?就从那场震惊世界的大火后,短短的一个世纪以来,觉醒的龙的子孙们为祖国奉献了多少抗争的躯体,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春歌!不就是昨天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熊熊烈火。烧红了大江南北,烧亮了长城内外,烧遍神州大地!

我想起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凤凰是由丑陋的火鸟燃烧而成了。”而美丽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不就是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的熊熊大火中诞生的吗?火!革命的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从此屈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华巨龙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腾飞和拼搏!

腾飞呀腾飞,中华巨龙!拼搏呀,拼搏,中华健儿!看!天安门广场点燃亚运圣火,规模空前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在中国胜利举行。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之振奋,无不摩拳擦掌,为迎奥运做贡献。我们要让全世界睁开眼睛看中国!

“东亚病夫”变成了东方雄狮。新中国的史册将由我们这一代来书写!望着展览馆内一件件会说话的展品,我更感到了肩头的沉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交给我们青年一代的革命火炬,我们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帝国主义者早就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党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我们决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我们要让手中的革命火炬越烧越旺,和霸权主义顽强斗争!

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我万分感慨地走出圆明园大门,眼前是一片火红的夕阳,夕阳辉映下那触目惊心暗红色的断壁残垣,将我心中的怒火又一次点燃!龙的传人啊!让我们铭记这条血写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灭亡!我爱圆明园展览馆,因为他牵动我的情思,给我启迪,给我以鞭策!给我以力量!遥望天边火红绚丽的彩霞,遥望镶上红边连绵的远山,我热血沸腾,壮志凌云!朋友们,让我们用火一样的激情去迎接祖国那火红灿烂的明天!

形容火篇四
《关于火施法会的重要开示》

关于火施法会的重要开示

(这是至尊喇嘛色俄仁波切2011年3月25日普贤菩萨圣诞日率众共守八关斋戒及2011年4月5日清明节在安宁组织火施超度法会上的几段开示。)

火施大小的标准是什么

做火施是专门用来超度众生的。烧一些象征性的东西,比如一小块白色的布,素的、没有毒的、味道好闻的一些食物,敲一个法器发出好听的声音等等,用来超度众生。布表示这些众生的衣服,食物是布施给他们吃的意思,香的味道他们喜欢闻,法器的声音他们听得舒服。烧这些布施给那些可怜的众生,味道闻了他就得到了的意思。

做一个大火施,不是指火着的大,东西烧的多,而是指念经念的多,加持力大。拉一卡车的东西用来烧,一个观音心咒也不念,这不是大火施,众生能得到的利益也很少。烧一点象征性的东西,但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念观音心咒,念得心咒很多,这是大的火施。

人们习惯了实有的东西,能看到的才认为是真的。所以觉得烧的东西多、火着的大,这就是大火施。而对念经觉得无所谓。火大就是大火施,那着一场大火算是最大的火施了。很多人不懂,注重外面能看到的东西,其实重要的是修法。火施中布大小、烧的东西多少、火着的大小

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心一意发菩提心念观音心咒。

有时你们心里想,小小的一块布,一点点吃的东西,哪能够那么多的众生吃和用呢?因为有观音菩萨加持,加持后一个东西会变得很多、很大。这些可怜众生闻到自己喜欢的味道,就已经给他们吃到、给他们穿到了,他们能得到很大利益。所以,你们念的时候观想观音菩萨,很多杂乱的想法不能有,心清净一点,观音菩萨一下子加持饿鬼道所有可怜众生都能吃的到。嘴里念、心里想的是另外的东西,大卡车拉东西来烧,他们也吃不到。

活着的人用大卡车拉的东西多,是真正的多。无常以后的众生和活着的人不一样,他能得到什么,必须靠加持。

火施中,真正加持众生的是佛菩萨、是念经超度的人。火施做的大不大,不是指烧的东西多不多,而是指加持力的大小而说的。

火施 火供 荟供 烟供有什么不同

它们烧的东西不一样。火供是上供诸佛菩萨、佛法僧三宝、供护法、超度众生;荟供不烧东西,也是上供下施,主要是供所有佛菩萨的。莲师荟供,不是单一的供莲师,而是供所有的佛菩萨;烟供是专门供护法的;火施是给六道轮回中可怜众生做超度回向用的。

在家人可以做火施。火施仪轨不会念也没事,刚开始拿一点点东西,放在一个器具里烧了,念“嗡啊吽”,用甘露水加持,或者一直念“嗡嘛呢叭咪吽”,然后回向众生。

观音心咒是真正的如意宝。以前观音喇嘛去中阴界,回来后说:印着观音心咒的经旗功德很大。人死了以后和活着的人骑一个马一样,要越过很大的山,也必须过一些很大的河。如果有一面印着观音心咒的嘛呢旗,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亡人能得到很大的利益,顺利越过这些险处。有时候请出家人洒净,当然能请到师父洒净最好,如果请不到师父,你自己念观音心咒七遍,观音菩萨亲自来为你洒净。

凡人,什么都必须自己亲眼看见了才相信,看不见就有点不太信。看不见是因为你业障重,你看不见菩萨,但菩萨真正的过来。

佛菩萨和凡人不一样。你给人吃一个好吃的东西,人家高兴。而佛菩萨,你供的东西好坏,佛菩萨并不会生欢喜心或嫌恨心,他都是一样的。

火施给自身和众生带来怎样的利益

有的人不敢做火施,怕把饿鬼道的众生招来,给自己带来不吉祥。

这个想法没道理。你做火施,饿鬼道的众生都跑到你这里来?这个不可能。你的这个想法如果成立的话,假如同时有十个人做火施,鬼道的众生跑来跑去,还不把他们累坏。而且,今天你做火施,他们跑到你这里。明天他做火施,他们又跑到他那里。后天也还有人做吧,每天都

有人做火施,鬼道的众生跑来跑去,天天饱满,那不叫饿鬼道的众生,比人还活得好呢。吃的、穿的都不用自己出去找,不用做生意,不用上班辛苦,天天等寺庙里做火施就可以了。所以,这是你不懂,自己想出来的。

各大寺院里,每天都有很多成就者上师在做火施,照你的想法,他们都被上师召去了,你刚刚学着做火施,能力小,应该一个也请不到你的“客人”,不是这样的。这些可怜的鬼道众生,在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饱受煎熬,每一个做火施的人,发心并给他们回向,像往一个深坑里填加功德,因此而使他们得到加持的利益。所以,你做火施能不能招来鬼的问题不用想,任何一个修法里,发菩提心都是最重要的

形容火篇五
《百度知道上关于描述火焰的回答》

百度知道上关于描述火焰的回答

描述火焰的成语

1) 后院起火

2) 不食人间烟火

3) 自相水火 :〖解释〗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4) 真金不怕火: 〖解释〗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5) 远水救不得近火: 〖解释〗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6) 无名孽火 〖解释〗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7) 水流湿,火就燥 〖解释〗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8) 势如水火 〖解释〗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9) 杀人放火 〖解释〗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10) 急如风火 〖解释〗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11) 火烛银花 〖解释〗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12) 烽火相连 〖解释〗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指边防常抓不懈,比喻战火不断。

13) 风雷火炮 〖解释〗形容十分急躁。

14) 灯火万家 〖解释〗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15) 传风扇火 〖解释〗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16)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解释】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示例】~的

17) 钻冰取火 见“钻冰求火”。

18) 钻冰求火 比喻徒劳无功。

19) 真金烈火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20) 战火纷飞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21) 远水不救近火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22) 油浇火燎 形容焦急。

23) 油煎火燎 形容痛苦或焦灼。

24) 油干火尽 形容罄尽。

25) 拥彗救火 谓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26) 银花火树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27) 引风吹火 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28) 一家一火 谓所有家当什物。

29) 以火止沸 见“以汤止沸”。势。(此注释来自汉典,编者加)

30) 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31) 烟断火绝 指人烟灭绝。

32) 雪窗萤火 同“雪窗萤几”。

33) 悬河注火 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34) 悬河泻火 见“悬河注火”。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心如火焚 心中好象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心焦如火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心焦火燎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香火姻缘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香火不绝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 无明业火 指怒火。 无名火气 见“无名火”。 窝火憋气 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投膏止火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汤烧火热 谓生病发高烧。 探汤蹈火 犹言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 水火无情 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 水火不兼容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 水火不辞 见“水火不避”。 水火不避 谓不避艰险。 束蕴请火 见“束缊请火”。 束缊请火 束缊:束一扎乱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比喻求助于人。 束蕴乞火 同“束缊请火”。 束缊举火 同“束缊请火”。 十万火速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石火光阴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石火风烛 比喻为时短暂。 石火风灯 见“石火风烛”。 烧犀观火 喻洞察事物。 扇火止沸 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扇风点火 谓进行鼓动或煽动。 入火赴汤 喻不避艰险。 如蹈水火 比喻处境艰难。 清灰冷火 见“清灰冷灶”。 敲冰索火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七窍冒火 同“七窍生烟”。 怒火冲天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明火持杖 同“明火执仗”。 履汤蹈火 身入汤火。喻处苦难之境。 燎若观火 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撩火加油 犹言火上加油。 救火拯溺 见“救焚拯溺”。 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解衣包火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饥火烧肠 形容饥饿难忍。 火树琪花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火上添油 见“火上浇油”。 火上加油 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火山汤海 喻艰难危险。 火热水深 ①犹水深火热。比喻十分困苦的处境。②形容严酷;厉害。 火妻灰子 焚妻灭子。指毁弃家室。 火耨刀耕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火灭烟消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火冒三尺 见“火冒三丈”。 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

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88) 火尽薪传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89) 火尽灰冷 比喻权势消失。

90) 火急火燎 犹火烧火燎。

91) 火耕水种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92) 狐鸣篝火 见“狐鸣鱼书”。

93) 黑灯下火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94) 忿火中烧 犹言怒火中烧。

95) 反风灭火 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为弘农太守。

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

96) 洞如观火 见“洞若观火”。

97) 蹈汤赴火 比喻不避艰险。

98) 蹈火探汤 同“蹈汤赴火”。

99) 蹈火赴汤 同“蹈汤赴火”。

100) 刀耕火耘 犹刀耕火种。

101) 蹈赴汤火 同“蹈汤赴火”。

102) 大动肝火 大怒。

103) 厝火燎原 “厝”念cuò。放火燎原,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

104) 春风野火 比喻迅猛之势。

105) 传风搧火 犹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106) 不食烟火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 107) 不避水火 指不畏凶险。

108) 炳若观火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109) 炳如观火 炳:光明、明亮、显着。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110) 鼻头出火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111) 鼻端生火 以之形容马行疾速。

112) 鼻端出火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113) 抱火寝薪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

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114)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115) 熬油费火 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116) 明火执械 解释】: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117) 钻火得冰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118)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

和衷共济。

119) 火烛小心 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 120) 判若水火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121)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

122)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

也要受到限制。

123) 招风揽火 比喻招惹是非。

124) 因风吹火 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125) 真金不怕火炼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126)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127) 引火烧身 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

家的批评帮助。

128) 星星之火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129) 心急火燎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30) 烟不出火不进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131) 心急如火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32) 星火燎原 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

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

133) 烟消火灭 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134) 向火乞儿 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气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135)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136) 香火因缘 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

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指彼此契合。

137) 万家灯火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138) 玩火自焚 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

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139) 水火之中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140) 水火无交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141) 石火电光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142) 水深火热 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

极端痛苦。

143) 水火不相容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144) 吞刀吐火 古杂剧之一,泛称魔术。

145) 顺风吹火 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146) 水火兵虫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

人祸。

147) 十万火急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148) 煽风点火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149) 舌锋如火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150) 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

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151) 如火燎原 燎:烧;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烧。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 152) 如蹈汤火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153) 泼油救火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154) 敲冰求火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155) 热火朝天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156) 惹火烧身 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157) 披麻救火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158) 炮火连天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159) 明若观火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160) 明火执杖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161) 怒火中烧 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162) 炉火纯青 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

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163) 连天烽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164) 烈火见真金 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

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

165) 烈火烹油 比喻声势气焰很盛。

166) 烈火辨日 在烈火中能辨别玉的好坏。比喻在关键时刻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

167) 燎原烈火 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使人无法接近。比喻不断壮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

量。

168) 烈火轰雷 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169) 救火投薪 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

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170) 救火扬沸 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171) 绝薪止火 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

题。

172) 近火先焦 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173) 救民于水火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174) 皎阳似火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175) 交梨火枣 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

176) 火海刀山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177) 火光烛天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178) 急于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179) 火冒三丈 形容愤怒到极点。

180) 火上弄冰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181) 火伞高张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182) 火眼金睛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

能够识别真伪。

183) 急如星火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184) 火上浇油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185) 火树银花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

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186) 火耕水耨 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形容火篇六
《关于火与光的成语》

出火

鼻端生火 抱火厝薪 抱火寝薪 抱火卧薪 炳如观火

炳若观火 不食烟火 鼻头出火 不通水火 抱薪救火

把薪助火 传风扇火 传风搧火 春风野火 趁火打劫

厝火积薪 厝火燎原 趁火抢劫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撮盐入火 大动肝火 打得火热 灯蛾扑火 蹈赴汤火 刀耕火耨

刀耕火耘 刀耕火种 电光石火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蹈火赴汤 灯火辉煌 蹈火探汤 灯火万家 洞若观火 洞如观火

刀山火海 蹈汤赴火 飞蛾赴火 飞蛾扑火 飞蛾投火

风风火火 反风灭火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烽火连年 烽火连天 烽火四起 放火烧山 烽火相连 忿火中烧 风雷火炮

赴汤蹈火 负薪救火 隔岸观火 干柴烈火 篝火狐鸣

膏火之费 膏火自煎 黑灯瞎火 黑灯下火 火耕流种

火耕水耨 火耕水种 火光烛天 火海刀山 火急火燎

火尽灰冷 火尽薪传 火龙黼黻 狐鸣篝火 火冒三尺

火冒三丈 火灭烟消 火耨刀耕 火妻灰子 火然泉达

火热水深 火伞高张 火烧火燎 火上浇油 火上加油

火烧眉毛 火上弄冰 火树琪花 火山汤海 火上添油

火树银花 火眼金睛 火中取栗 火烛小心 火烛银花

饥火烧肠 救火投薪 近火先焦 救火扬沸 救火拯溺

交梨火枣 救民水火 救民于水火 急如风火 急如星火

积薪厝火 绝薪止火 解衣包火 解衣抱火 皎阳似火

急于星火 井中求火 烈火辨日 炉火纯青 烈火干柴

烈火轰雷 烈火见真金 撩火加油 烈火烹油 烈火真金

燎若观火 燎如观火 履汤蹈火 连天烽火 燎原烈火

明火持杖 明火执械 明火执杖 明火执仗 明若观火

怒火冲天 怒火中烧 炮火连天 披麻救火 判若水火

泼油救火 敲冰求火 敲冰索火 清灰冷火 七窍冒火

如蹈水火 如蹈汤火 热火朝天 入火赴汤 如火燎原

如火如荼 惹火烧身 顺风吹火 煽风点火 扇风点火

舌锋如火 水火不避 水火兵虫 水火不辞 水火不相容

水火不兼容 石火电光 石火风灯 石火风烛 石火光阴

水火无交 水火无情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扇火止沸 事火咒龙 水火之中 水流湿,火就燥 杀人放火 势如水火 水深火热 十万火急 十万火速 烧犀观火 束缊举火 束缊请火

束蕴乞火 束蕴请火 吞刀吐火 投膏止火 汤烧火热

探汤蹈火 窝火憋气 玩火自焚 万家灯火 无名火气

无名孽火 无明业火 雪窗萤火 香火不绝 星火燎原

向火乞儿 悬河泻火 香火因缘 香火姻缘 悬河注火

薪尽火传 心急火燎 心焦火燎 心急如火 心焦如火

性烈如火 心如火焚 星星之火 烟不出火不进 烟断火绝 因风吹火 引风吹火 油干火尽 银花火树 以火救火

拥彗救火 以火去蛾 引火烧身 以火止沸 油煎火燎

油浇火燎 一家一火 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救不得近火 烟消火灭

钻冰取火 钻冰求火 招风揽火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钻火得冰

战火纷飞 真金不怕火炼 真金不怕火 真金烈火 众人拾柴火焰高 自相水火

一、包含“光”的成语共有139个,其中,24个在第一位: 光采夺目、光彩夺目、光彩陆离、光彩耀目、光彩溢目 光车骏马、光风霁月、光复旧物、光怪陆离、光华夺目 光辉灿烂、光可鉴人、光芒万丈、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光前绝后、光前启后、光前裕后、光天化日、光焰万丈 光阴荏苒、光阴如箭、光阴似箭、光宗耀祖

65个在第二位:

波光粼粼、波光鳞鳞、晨光熹微、春光漏泄、春光明媚 刀光剑影、刀光血影、电光朝露、电光石火、风光旖旎 风光月霁、浮光掠影、浮光略影、浮光跃金、和光同尘 湖光山色、晖光日新、辉光日新、回光反照、回光返照 火光烛天、吉光凤羽、吉光片裘、吉光片羽、金光盖地 驹光过隙、零光片羽、流光瞬息、流光易逝、明光烁亮 明光锃亮、明光铮亮、目光炯炯、目光如豆、目光如炬 目光如鼠、片光零羽、奇光异彩、潜光匿曜、潜光隐德 潜光隐耀、容光焕发、山光水色、十光五色、水光山色 韬光晦迹、韬光敛彩、韬光敛迹、韬光灭迹、韬光俟奋

韬光养晦、韬光隐晦、韬光隐迹、韬光用晦、韬光韫玉 五光十色、霞光万道、血光之灾、油光晶亮、油光可鉴 油光水滑、游光扬声、余光分人、重光累洽、珠光宝气

14个在第三位:

阐扬光大、发扬光大、化日光天、霁月光风、绝后光前 磊落光明、鲁灵光殿、陆离光怪、石火光阴、星灭光离 一寸光阴一寸金、一而光、油头光棍、正大光明

36个在第四位:

暗淡无光、黯淡无光、八面见光、扯空砑光、穿壁引光 德厚流光、东壁余光、返照回光、刮垢磨光、赫赫之光 晦迹韬光、浑俗和光、混俗和光、积厚流光、敛锷韬光 漏泄春光、漏泄春光、鲁殿灵光、掠影浮光、满面红光 暮景残光、谦尊而光、日月无光、日月重光、石火电光 鼠目寸光、水色山光、弢迹匿光、韬曜含光、无私之光 煦色韶光、迅电流光、养晦韬光、一扫而光、旖旎风光 凿壁偷光

形容火篇七
《17.生命的壮歌》

形容火篇八
《关于火电厂继电保护的分析》

形容火篇九
《关于火电锅炉风机节能及氮氧化物减排的研究》

关于火电锅炉风机节能及氮氧化物减排的研究

摘要 火力发电厂为人类生活提供大量二次能源,同时也对一次能源进行极大地消耗。火电厂的节能减排要以降低厂用电和污染物排放为重点。火电锅炉风机耗电约占发电厂耗电总量的70%左右,研究风机节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火电厂在运营过程中排放大量氮氧化物,对空气造成危害,对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控制是我国减排政策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火电锅炉风机;氮化物;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k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057-02

0 引言

风机作为从动的流体机械,以空气为介质,将输入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目前,与风机配套的电机占各类机械与电气设备的60%,消耗电能占全国发电量30%。火电锅炉风机是重要的电厂辅助设备,耗电量巨大,因此具有节能的极大潜力。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风机功效,降低能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氮氧化物(nox)是电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其中绝大部分为no,经氧化最终转化为no2。nox不仅对人体器官产生强烈刺激,而且是光化学烟雾和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007年我国火电nox排放量为

838.3万吨,近年来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火电厂氮氧化物的减排迫在眉睫。

1 火电锅炉风机节能主要方法

火电锅炉风机包括一次风机、送风机和吸风机。风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锅炉风机的实际功率选择最大工况值,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实际运行效率仅40%左右。目前常用的调节方式为开关风门和阀门,在启动时产生启动冲击电流,调节速度缓慢,系统不稳定。而通过在锅炉风机上安装变频调速器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能耗。

图1 火电锅炉燃烧系统风机作用

1.1 锅炉风机变频节能改造方式

电厂风机主要分为离心和轴流形式,均由叶片对流体做功提供能量。锅炉风机的流量调节包括:变速调节和非变速调节。变速调节包括液力耦合器、双速电动机、变频调速等,其中变频调速节效果显著、调速范围宽、调节精度高、对电网和电机无冲击等优点。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风机类负载特性如下:

(式中q1、h1、n1、n1为风机在工况1的风量、风压、功率、转速;q2、h2、n2、n2为工况2时的参数,且n1>n2,其中k1、k2、k3为比例系数。)

风机中电机转速的表达公式是如下:

其中f:风机转速的频率,p:电机的级数(通常p取2、4、6、

8...),n:风机的转速。风机在变频的情况下运行,通过变频器来改变风机电机的电压频率,从而对电机的转速进行有效的控制。当需要减少系统风量时,通过调节减少风机转速可以有效降低功率。

1.2 锅炉风机调节输出风量的方法

通过改变锅炉风机管网的特性曲线对锅炉风机的风量进行调节。通过改进,锅炉风机内部的压力发生变化,流量减少时压力上升,风机运行的转换效率降低的同时调节风量。通过改变锅炉风机叶片角度能够实现锅炉风机中的风量调节。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叶片磨损严重,叶片角度的调节需要机器停止运行,部适用于锅炉风机的连续运转。通过改变锅炉风机转速从而实现风量的调节,随着风机转速的降低,风机流量、压力同时减少,达到节能的效果。 2 氮氧化物减排的主要方法

人们开始对氮氧化物的控制已经有20年的历史,我国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2003年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03)中列出了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对氮氧化物进行控制常见有两类:锅炉上安装烟火脱硝装置;改进燃烧技术降低nox排放量。

1)低nox排放量燃烧技术:低nox排放量燃烧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并将这种技术应用到锅炉制造上。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标准推动了低nox燃烧技术的发展。目前,低nox燃烧技术在125-1000mw的燃煤发电锅炉上的应用已经达到300多台。并且研究改进,获得了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如清华大学的船型煤粉燃烧器和双通道低nox燃烧技术等,这些技术已经在现实生产制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分为干法和湿式两种。干式氨接触还原法。在250℃~450℃下向烟气中通入一定量的氨,在特定介

质的条件下使nox分解为n2和h2o,脱销率可以达到90%左右。但这种技术存在介质价格高,周期短的缺点;

nox+nh3+o2→n2+h2o

3)干式氨无介质还原法:此法不需要介质,但反应温度高,一般达到1 000℃以上。优点有:经济、设备运行简单。缺点为:脱硝效果差,当系统中出现so2时有堵塞热交换管和通道的危险;

4)综合还原法:这种方法是干式无介质法与干式介质还原法的综合。首先对烟气进行高温无介质脱硝,然后进行低温介质精脱。着种方法效果最为明显;

5)湿式脱硝:使用臭氧将锅炉排放的no进行氧化,氧化后主要为no2。然后将处理后的烟气排入特定的溶液,进行吸收后排出。或是直接使用有机金属盐直接进行净化处理;

6)烟气再循环技术:将燃烧产生的烟气循环至燃烧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降低炉膛温度,降低nox的生成率。并且烟气中的惰性气体抑制nox的生成。烟气循环至初始燃烧区时减排效果明显,但存在热效率低、花费高等缺点。

3 结论

目前,国内火电锅炉风机节能及氮氧化物减排的研究与先进国家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快速提升节能减排能力,我们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完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节能减排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兆庆,杨宗麟. 我国“十一五”电力市场需求预测需考虑的问题[j].华东电力,2006,34(5).

[2]黄湘.我国火电厂厂用电现状及节电途径[j].中国电力,2006,39(9):7-11.

[3]谭忠富,姜海洋,严菲.我国电力用煤效率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能源,2008,30(l).

形容火篇十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句式特点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进行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1)“主+谓+也”,如:此王业也。 2)“主+者+谓+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主+者+谓”,如:兵者,凶器。

4)“主+谓”,如:兵,凶器。

5)“主+副+谓+(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谓+宾”,如:“余为伯倏。”

4、有些判断句主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而是:

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因果关系。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1、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2、被动句:主事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1)“于”(“乎”)字句。。

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省略“于”字,动+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为”字句。

为+施事者+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

“为+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见”字句。

见+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

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南北朝后,“见+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句。

(4)“为„„所„„”句。

为+施事+所+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为+所+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被字句”。

被+施事者+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复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汉代后至今,“被+及物动词”表示被动意义。

(6)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

1、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2、宾语前置的种类: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需要注意的是:“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臣未之闻也”。

(3)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称之”。

另外,还有两种固定结构:“惟(唯)+宾语+是(之)+动词”,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惟余马首是瞻。”意思是“惟瞻余马首”。

这类前置宾语也可以由代词充任,如“其斯之谓与”。“此(是)之谓„„”,意思是“说这个是„„”。

代词“是”作宾语有时直接置于动词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

(1)表示疑问的句子。如:何哉,尔所谓达者?

(2)表示感叹的句子。如:贤哉,回也!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语的省略:

(1)承上省略:在复句中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如:邴夏曰:“射其御者,( )君子也。”

(2)蒙下省略:前几个分句的主语蒙最后一分句的主语而省。

如:七月( )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宾语的省略:这在古代汉语里是常见的。

有:(1)宾语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宾语就可以省略。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2)介词的宾语也可以省略。如:(项伯)欲呼张良与( )俱去。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如“从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1、动词的活用: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如:“庄公寤生,惊姜氏”,“惊”意为“使„„惊”。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如:“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火大,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的

“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

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3、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腊”原义为“干肉”,动词,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类型有:

表示处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道”意为“在道路上”。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表示对人的态度。如“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奴虏”译为“象对奴虏一样”。

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象蛇一样”。

4、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识别:

(1)名、形、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动用法,动词无意动。

(2)使动是使宾语“做什么、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意念。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两句很相似,但从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观行为,是使动,后句是主观看法,是意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0831.html

    上一篇:彷徨精美段落

    下一篇:提到夕阳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