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因为造句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不是是因为造句篇一
《不是 就是 造句》

不是 就是 造句

1.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2.小刚总是很粗心,不是忘记带钢笔,就是忘记戴红领巾.

用只要就造句 1.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收获回报。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3.只要自己辛勤努力学习,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4.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变成得很轻松。

5.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就一定能有不小的收获。 用 既。。。又。。。造句

像他这样有效率地做作业,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促进学习。 使用电饭煲用热水煮饭既省时间又省电。

阅读名著既可以丰富情感,又能够陶冶情操。

春天既美丽又可爱,既温馨又多彩

造句:只有····才····

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只有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只有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才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

只有平时积累好词好句,才能写出生动活泼的作文

只有认真观察身边事物;才能写出意真情切的作文

虽然…可是…的造句

虽然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点难,可是我还是非常乐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它全部完成

用尽管...还是造句

尽管风雨交加,但是同学们还是坚持按时到校上课。

尽管他今天没帮我忙,但他还是我朋友;

尽管爸爸今天没有接我,但我还是按时回家了;

尽管老师自习课没有来,但教室里还是很安静的。

不是是因为造句篇二
《用“不是...就不..”造句》

用“不是...就不..”造句

1、夸利亚雷拉:不是高难度动作,就不进球

2、阿森纳:不是争四时刻,就不爆发

3、因扎吉:不是欧冠赛场,就不进球

4、利物浦:不是本土球员,就不爱买

5、巴萨:不传到禁区里面,就不射门

6、佩德罗:不是代表国家队,就不进球

7、小豌豆:不是替补上场,就不进球

8、本泽马:不是代表俱乐部,就不进球

9、巴拉克:不是亚军,就不罢休

10、托雷斯;不是决赛,就不进球

11、泰国:不是中国队,就不赢球

不是是因为造句篇三
《日语口语不是重新造句,而是再利用》

日语口语不是重新造句,而是再利用

教好日语起首要懂得一句话:“进修日语没有是从新制句,而是再应用。”懂得那句话起首借要理解:一小我要道出一句日语,必定是已经用过那句日语,出有效过的句型他是弗成能道出去的。以是日自己他们之以是道得流畅,便是由于他们每天道,一些句子曾经用过不计其数遍,下次再道的时刻只需拿出去再道一遍,最多换换几个单词罢了。以是我们教好日语也是如许的,设想我们年夜脑里有一个年夜堆栈,外面放着本身倒背如流的语句,当要用哪句话的时刻,间接拿出去用便可以了,而没有是依据书上的语法往套。 许多语法句型您简直没有会碰到,或许是能够用别的罕见语法取代,那您往记它干甚么?您会100个日语语法,但只能闇练应用10个,战您会20个语法,但您能闇练应用20个,您道哪一个更强呢?您所要做的便是把您须要的器械拿出去背得倒背如流,放到您的年夜脑的堆栈中便可以了。固然我没有是道语法单词没有主要,那些固然主要,那些是您白话的基本,我所要夸大的是进修的思绪。道到那里,年夜家应当能懂得“进修日语没有是从新制句,而是再应用”那句话的意义了吧。 别的许多日语气力没有雅的人,却正在现实表示中被以为教得欠好。请看上面一个例子:一小我往口试时道了那么一句话:“公の兴趣は読書です”。但他却一时记没有起読書那个词,或许忘却那个词的收音。成果道得吞吞吐吐,半天道没有浑。效果不可思议,口试民会念那小我连念书那个词皆没有会道,日语程度确定没有怎样样,可让他回家

等告诉了。但假如他不消読書,而流畅应用简略的句型:“公の兴趣は本を読むことです”。口试民会认为此人借没有错,他其实不晓得那小我实在连読書皆没有会道。由于道是由措辞人本身掌握的,听的人只能依据您道出的器械去断定您的白话才能。是以您只需把您须要的句子用比拟罕见的句型背生就好了,应用您最熟习最流畅的句子。但我其实不是道其他的便没有主要,其他的也至多要听得懂,由于您听他人措辞时,没法猜测对圆要道甚么。

不是是因为造句篇四
《不会造句是因为没学过“宏观语法”》

老师您好: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时英语语法的考试基本都得高分,但写作时却十分困难,有时想说的词都在脑海里,可怎么说出来就是不知道,不会造句,请你给我指教指教!曲刚答复: 不会造句,是因为英语语法没学会造成的。英语语法是什么,就是造句的法则,就是用英语单词正确组装英语句子的法则。因此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要会造句,学会造句了才算真正学会了语法。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学过英语语法书却不会造句呢?这是因为中国人过去所学的英语语法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即缺少了英语“宏观语法”的学习。按照快步英语的新观点,英语语法分“宏观语法”和“微观语法”两大块,宏观语法研究句子的宏观结构,即造句的组成法则,即研究一个英语句子由哪几部分组成,谁放在前面,谁放在后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学习了宏观语法后,学习者对英语句子的宏观结构就会一清二楚,造句时就会得心应手,给他一些单词,他就会快速组装出一个句子。相反,微观语法研究句子中一个具体的单词如何使用,研究句子的用词细节,如名词是用单数还是用复数,形容词是用比较级还是最高级,动词用哪个时态等等。微观语法学得再好,也难以学会造句,因为它只研究句子的细节,给你一堆单词,让你组合出一个句子,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目前的语法书中虽然也有句法的讲解,但它讲的主要是英语句子的常见句型,而不是英语句子的组成零件和组合规则。这样的句法没有讲到根本上,列举了大量句型还是讲不清英语造句。人在讲话时很难去照搬照抄一个现成的句型,除了使用背诵过的句子外,大部分句子是靠自己边说边创造的。学会造句的方法不是去浏览和背诵多少个常见句型,而是要发现英语句子的根本组成规律。  曲刚英语发现了组成英语句子的18个句子零件,并把这18个句子零件的组合规则称之为“宏观语法”,它使学习者从源头上看清英语句子的组成方法,从而学会英语造句。  学会了18个句子零件的组合规则后,英语阅读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因为掌握了复杂句子的组成方法后,就能看懂复杂句子的语法关系,看懂别人写出来的复杂句子。  曲刚英语从宏观语法的角度讲解英语语法,使语法的整体感十分清楚,不仅语法的细节井井有条,总框架也历历在目。从宏观的角度讲解英语语法,也使语法的讲解变得简单,用一张“语法大表”就可以讲清英语语法,而且老少皆宜,人人都可学会。  中国同学不会英语造句,就因为不知道英语的宏观语法,学了多年语法都是在微观

语法上打转转,在英语用词上打转转,在句子的细节上打转转。有学生曾问我:“老师,我的英语语法考试都得了满分,可为什么还是不会造句?”,我的回答是,目前的英语考试,考得都是微观语法,考得都是句子用词的细节,整天研究句子的细节,当然就不会英语造句了。请大家想一想,目前的英语语法考试是不是这样的,拿来一个句子,去掉其中的一个词,给你四个词,让你从中选一个正确的词填上,这不就是语法考试吗,做这样的语法考试题时,你从头到尾考虑的都是选哪个词合适,而不是如何造句,当然就考了高分而不会造句了。  中国学生只学微观语法而不学宏观语法的状态,还可以用“蚂蚁上树”的例子来比喻。一棵大树的宏观结构本来很简单,有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很容易就可以看清楚。但若让一只蚂蚁来看清一棵大树就不容易了,因为蚂蚁看不见大树的整体结构,它只能看见大树的微观细节。若让一只蚂蚁去看清一棵大树,它便只好去爬上大树,去查看大树的每一个细节。可是不管这只蚂蚁在大树上怎样费力地爬,怎样费力地寻找大树的每一个角落,怎样努力地研究大树的每一个细节,它还是不知道大树的样子,因为它每天只在细节上打转转,怎能看到大树的整体?若给它树枝、树叶、树干、树根,让它连接成一棵大树,它肯定做不到,因为它不知道大树的宏观结构。  英语单词就像是树枝、树叶、树干、树根,英语句子就像是一棵大树,造句就像是把树枝、树叶、树干、树根连接成大树,中国学生不会英语造句,不会将英语单词连接成句子,就因为像蚂蚁上树一样,只学过英语语法这棵大树的细节,没见过大树的结构。要想学会造句,就要学宏观语法,要研究英语句子的整体结构。  关于宏观语法和英语造句,请看《曲刚英语培训实况》中的“语法培训班”。写作考试过于简单网友提问:我准备考四级考试了,感到最苦恼的部分还是写作,老师在押题中教了几个写作的模式往里套,可我觉得好像也不那么容易,有没有办法快速提高写作?曲刚答复:说起大学生的写作,真让人不能乐观,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都是大学生了,英语写作考试居然简单得让人可怜,半个小时写120个字,几乎就是一个留言条,难道这也叫“写作”?难道这就是十几年学英语的答卷?写作是任何语言中最难的一部分,也是真实地考察一个人英语水平的最无情办法,不管学生们在完型填空上得多少分,哪怕得满分,一到写作部分,学生们十分低的真实英语水平就暴露得一览无遗。我觉得学了十几年英语

的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应该是半小时写120个字,而应该是写1200个字,这才对得起十几年的英语学习。面对这么低要求的英语写作考试,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我们英语教学怎么这么失败。现在有好多关于英语考试写作的书,告诉人们怎么写开头、写论点、写论据、写结尾…… 要我看什么也别写了,120个字也就是几句话,连开个头都不够,能写出什么论点论据?因此我真的没有办法告诉你怎样用可怜的120个字写作,只想说别在这种低水平的写作上下功夫了,也别研究可笑的120个字的写作模式和押题了,赶快想办法提高英语水平吧。大学生都是有思想的成年人,大学生学英语写作,根本就不需要教他们如何写论点论据,而要教他们英语造句,一旦他们学会了用英语造句,他们写出的论点论据没准比老师的水平都高。因此大学生学英语写作,就是学造句。

不是是因为造句篇五
《日语口语不是重新造句,而是再利用》

现在有一种现象,很多十分勤奋的同学付出很多却收效很少。他们在面试或实战中往往不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日语。有的甚至过了日语一级,但却不能正常交流。我想可能是他们在学习日语的思路上出了点问题。   学好日语首先要理解一句话:“学习日语不是重新造句,而是再利用。”理解这句话首先还要懂得:一个人要说出一句日语,必然是曾经用过这句日语,没有用过的句型他是不可能说出来的。所以日本人他们之所以说得流利,就是因为他们天天说,一些句子已经用过成千上万遍,下次再说的时候只要拿出来再说一遍,最多换换几个单词而已。所以我们学好日语也是这样的,想象我们大脑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放着自己滚瓜烂熟的语句,当要用哪句话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用就可以了,而不是根据书上的语法去套。如果说你先根据动词规则去变动词的形态,再去想语法造句,那岂不是太慢了?哪怕你思维很快,但每说一句话都要先去想语法,这也太累了吧?很多勤奋的同学喜欢把书上的单词和语法钻研透彻,笔试从来都是高分,但口语却很差。这是为什么?因为教科书是为了老师教学的方便而编排的,并不是为了你的需要而编排的。很多单词也许你一辈子也用不上,或者很少用上,那去背这些单词干什么?当你真正到了日本,你只要会说:“これは日本語で何ですか”,可能比你多背1000个单词还有用。很多语法句型你几乎不会遇到,或者是可以用其它常见语法代替,那你去记它干什么?你会100个语法,但只能熟练运用10个,和你会20个语法,但你能熟练运用20个,你说哪个更强呢?你所要做的就是把你需要的东西拿出来背得滚瓜烂熟,放到你的大脑的仓库中就可以了。当然我不是说语法单词不重要,这些当然重要,这些是你口语的基础,我所要强调的是学习的思路。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理解“学习日语不是重新造句,而是再利用”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另外很多日语实力不俗的人,却在实际表现中被认为学得不好。请看下面一个例子:一个人去面试时说了这么一句话:“私の趣味は読書です”。但他却一时记不起読書这个词,或者忘记这个词的发音。结果说得结结巴巴,半天说不清。后果可想而知,面试官会想这个人连读书这个词都不会说,日语水品肯定不怎么样,可以让他回家等通知了。但如果他不用読書,而流利使用简单的句型:“私の趣味は本を読むことです”。面试官会觉得这人还不错,他并不知道这个人其实连読書都不会说。因为说是由说话人自己把握的,听的人只能根据你说出的东西来判断你的口语能

力。因此你只要把你需要的句子用比较常见的句型背熟就行了,使用你最熟悉最流利的句子。但我并不是说其他的就不重要,其他的也至少要听得懂,因为你听别人说话时,无法预测对方要说什么。  熟背语句是件很枯燥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惊人的毅力和疯子般方式。我这人比较笨,幼儿园升小学花了2万块钱才进去的^_^。我当初为了熟记时间日期的语句,每天早上起来要对着自己问:“今日は何月何日ですか。”每天至少问自己10次“今何時です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我就可以脱口而出了。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对日语学习方法的理解:“不断丰富你头脑中的仓库,另外了解所有常用或比较常用的句法和单词”。  最后补充一点,用日语输入法打字很重要,趁早练习。以后工作中常常需要用日语发邮件,写文档,不会打字很吃亏。  日本語が大すきですから、一生懸命頑張ります。

不是是因为造句篇六
《现代汉语2作业答案》

现代汉语2作业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1.是组词造句必须遵循的规律,即用不同的语言单位组成新的结构单位的规则。如:在现代汉语里,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顺序,就是语法规律。“我吃饭”符合规律,“我饭吃”不符合规律。2.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在语法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比如:名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动词多做谓语,形容词多做定语或状语。

3.是意义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不同于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虚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都是实词。

4.是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如:连词,助词,介词,叹词就是虚词。

5.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可以按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努力学习就是短语。

二、填空1.语法,语义上2.概括性,稳定性3.结构功能,组合能力。4.实词,虚词

5.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6.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其他助词;其他助词,结构助词,时态助词。7.内部结构,外部功能。8.从大到小逐层切分

9.述补;形容词性10.主语,谓语,谓语,述语,宾语。

三、单选1.B 2.B 3.A 4.C 5.C 6.C 7.B 8.A(理发,站岗) 9。C

10。A

四、综合分析1、①形容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最伟大的诗人”和否定副词修饰“不伟大”。 ②、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③、形容词④、副词,详见教材295页。

⑤、动词,多接动词性宾语,如:进行处罚。可受|“不”修饰,如:不进行处罚。

2.①状中,形容词性;②主谓,动词性;③述补,动词性④连述,动词性;⑤同位,名词性

3.①三班的同学们/正在打扫计算机实验室 (主谓)三班的/同学们(定中) 正在打扫/计算机实验室(述宾) 正在/打扫(状中) 计算机/实验室(定中)②这个堆放垃圾的场所/非常肮脏(主谓)

这个/堆放垃圾的场所(定中) 非常/肮脏(状中) 堆放垃圾的/场所(定中) 堆放/垃圾(述宾)

4.①句法关系交叉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述宾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定中

②层次关系交叉

两个/朋友送的书包 定中

两个朋友送的/书包 定中

五、问答题1.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也是划分词类的依据。语法功能主要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表现在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与实词和虚词组合的能力上。可根据能否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是否实在先划分出实词和虚词,再根据与其他词的组合功能和形态,即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成分,处于不同的位置等,再划出不同的词类。如:动词可受“不”修饰,音节动词重叠式为“AA”双音节为“ABAB”。

2.实词意义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如:名词,动词,数词等实词都能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充当主语,宾语,谓语,补语等句子成分。

虚词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如:连词,助词,介词,叹词等虚词没有实在意义,起着附着在实词上,或连接实词的作用。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

3.本教材认为副词应归实词。副词的意义并不虚,可以表程度,表情状,表范围,表时间,表频率,表肯定和否定。另外,副词能充当句法成分,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可做状语。举例从略。教材P277

4.不是。层次分析的原则是(从略):教材P307----308“我们伟大”1,与“十分热爱”的搭配为“状中短语+主谓短语”汉语中没有这样的组合形式,2,热爱的是祖国,并不是我们伟大,不符合原意,故不是。

5.主谓短语可归入名词性短语,如:两元一斤(名词+名词)

还可归入动性短语,如:红旗飘扬(名词+动词)

还可归入形容词性短语,如;工作繁忙(名词+形容词)

作业2一、名词解释1、句子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可以由短语或词构成,是有完整语调,与客观事物发生联系又能表达主观意图的有表述性的语言单位,。如;举例略。

2、根据语气区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就是句类。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举例略。

3.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又可分为。。。。。。。略教材P317

4.语气是说话人根据需要采取的一定的说话的方式。语气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举例略。

5.有完整的语气和意义,在结构上独立,句子成分之间有主谓,述宾,状中等句法关系。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举例略。

6.是单句是最常见的句型,分为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和形容词性谓语句三种。举例略。

7.是句子的一种特殊成分。它在句子里的位置不固定。。。。。。。略,教材P328。

8.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直接成分类似单句的分句构成的句子。举例略。

9.语义是在语法结构中体现出的意义,主要是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含义。语义通常包括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等。举例略。

10.语用学上的概念。语句中的新信息的重点叫做焦点,表达的重心一般在焦点上,一般在句子末尾的实词上。(直陈句所传递的新信息的核心重点。)

二、填空1.语气2.句类,结构3.单句,复句4.主语,述语,宾语,补语。5.主谓句,非主谓句6.联合复句,偏正复句;偏正复句,联合复句。7.事理关系,逻辑关系,心理关系。8.关联词语

三、单选1.A 2。D 3。B 4。D 5。C 6。A 7。A 8。BD 9。

D 10。 C

四、综合分析1.①陈述句 我们/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蛮干了 主谓

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蛮干了 述宾

为/什么 述宾 /不能这样蛮干了 状中

不能/这样蛮干了 状中

这样/蛮干 状中

②陈述句 谁/都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主谓

都/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状中

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述宾

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主谓

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述宾

一个/热心肠的人 定中

热心肠的/人 定中

③疑问句 这本书/他过去肯定看过吗 主谓

这本/书 定中 他/过去肯定看过吗 主谓

过去/肯定看过 状中

肯定/看过 状中

看/过 述补

④祈使句 请把那支笔递给我吧 把字句语 述宾谓语

⑤感叹句 他/跑得多么快呀 主谓

跑得/多么快 述补

多么/快 状中

⑥祈使 你/过去看看情况再说 主谓

过去看看情况再说 连谓

2.①动词性述宾短语谓语句

②动词性述补短语谓语句

③动词性主谓短语谓语句

④动词性连述短语谓语句

⑤形容词性形容词谓语句

⑥动词性述补短语谓语句

3.①前一句的衣服是不定指,后一句的衣服是定指。

②前一句表因果;后一句表假设条件。

③前一句的情况未实现,后一句的情况已实现。

4.①思索,/那么 第一层 假设条件

机器,既 第二层 并列

②连贯

5.①主谓搭配不当 应为“偶然” 偶尔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②谓词使用错误,把改为让

③语序不当造成歧义,应改为:大家都在议论小王的意见。

④句式杂糅,应为:我们终于解决了职工的午饭问题,或: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职工午饭问题的方法。

⑤状语,中心语不搭,多么大改为那么大。

⑥定中不搭配,主要改为重要。或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途径。

五、问答1.表述性:(1)表达客观现实,即对客观实际有所说明;(2)陈述主观意图,即表达发话人的主观态度。因为句子是交际的最基本单位,只有句子才起交际作用,表述性是交际的需要,所以只有句子才有表述性。举例略。

2.因为,用于解释原因。因此,用于得出结果。举例略。

3.教材P326-P327

4.不一定相同。句类是从语气角度划分的句子的种类,句型是从结构角度划分的句子的种类。句型的种类比句类丰富,相同的语气类型的句子,结构不一定相同。举例略。

5.见学习指导书P180。

作业3名词解释1.教材P403

2.出于修辞的需要, 改变句子成分的性质地位的方式叫做变位,用以保证适应句子话题化的需要,或突出焦点,或适应句子艺术化(押韵等)的需求. 如:我们祈盼天空的蔚蓝.(通常用形容词"蔚蓝"形容"天空",而此处把"蔚蓝"放在句末,这种变位是突出了环境.)教材P414。

3.形式整齐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匀称和谐,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举例略。

4. 教材P430

5.教材P435

二、填空1.尚未有2.统括,列举3.你做错了没有理;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4.排除式,总括式。5.变位,易序。6.西瓜,苹果,戏剧7.强调;匀称和谐。8.旧信息,新信息。9.变位,易序。10.长句11.比喻,夸张。

三、单选1.C 2。A 3。D 4。B 5。C 6。C 7。B 8.B

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D

四、综合分析

1.①轻衬托了闹,闹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把枝头红杏充满生机的样子充分展示出来,于平实中见新奇,非常惊警动人,使得全诗境界不同凡响。

②这里使用了双关,是一种机智含蓄的辞格。莫洛托夫不可能如实回答原子弹的数量,也不能不回答这个问题。足够既指数量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又指核力量足以对抗美国。这样的回答含蓄中透出自信和威慑力,同时又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回避。

2.运用了排比,同时也有层递的效果,在句子形式上使用了整句。用几个结构相同的主谓句,描写了模范售货员工作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将她工作的场景生动地刻划出来,真实而具体。3.运用了比喻,排比,整句,反复,分析略

4.①不慎可删去,惊惶失措与不慎意思有重叠,亡妻应改为其妻。

②浑身与头破血流意思重叠,可删去其中之一。

③景色迷人与前几个分句有重复,可删去。

④违规与作弊同意,多余,删去其一。

⑤基本没问题,可把做出解释改为道歉。

⑥明月与除夕不合,可改为别的或删去。

⑦应为:不舍小钱或吝惜小钱。

⑧填房与没成家不符,可改为成亲或别的。

⑨图书、练习册不是文具,可把文具去掉,或把顺序调换一下。

⑩无问题

11.无问题

12.未尾或时期后加上“的故事”

五、问答1.绿本来是形容词,通过转类的手法临时活用做动词,显得格外生动,有动态感,有强烈的视觉想像空间,有新意。

2.有问题,对仗不工整,结构不对称,说起来不上口。可以改为投资一次。

3.不会。双关的表里两种意思其实都是明确的,只是里层意思没有明示,是通过表层意思来含蓄的表现。歧义则会产生出让人不期待得到的错误理解。

4.应注意与常识相符,尊重事实。夸张是用夸大失实而又合乎情理的言辞使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深刻有力的一种修辞。夸大与夸张的区别就在于夸张是合乎情理的,夸大是没有现实根据,无限扩大,使人觉得不可信。见教材P429,见学习指导P225。

5.见学习指导P223

作业4名词解释

1. 见教材P446

2. 见教材P453

3. 见教材P466

4. 见教材P468

5. 见教材P469

二、填空1.事务语体2.语内环境,语外环境。3.身分,地位。4.指称意义5.三月不应该下雪,二十岁的人不应该像孩子,深秋的天气不应该热。6.交际角色的言语,语境。7.交际类型,书面型,会语型。8.语外环境。9.科技语体。10.语汇11.口头型,会话型。

12.定指信息(有定信息)

三、单选1.D 2。A 3。A 4。B 5。AC 6。B 7。B 8---10。CCC

四、综合分析1、①量的准则,暗示小李表现不好。

②关系准则,回避问题,暗示不想告诉对方自己的号码。

③方式准则,双关的隐晦,暗示计算机系将打败历史系。

2、①乱字使用不当,会造成预设的歧义,可以理解为可以扔,但不能乱扔。应删去此字。 ②文化语境使用不当,喜马拉雅山与中朝友谊关系不大,可改为其他。如中朝交界处的其他山。③一位是不定指,王大江是定指,二者矛盾,删去其一即可。

④常识性错误,回首看的一般是面后而不是四周。应改为环顾四周。

⑤红娘在中国文化中有媒人的含义,此处只是强调红色,与媒人之意没关系,可改为红姑娘。

五、问答1.是变化的,详见教材P446

2.详见教材P463

3.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具体概念及影响见教材P449---P451

4.详见教材P470-----472

5.1.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之人。

2.狡猾奸诈

3.两面派,没有坚定立场的人。

4.爱情或婚姻中,男性一方被背叛

5.洁身自好,品格高尚。

不是是因为造句篇七
《关联词造句大全》

关联词造句大全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 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 一边……一边……

一方面……一方面…… 有时……有时…… 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

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光……也…… 不仅……还…… 虽然……但…… 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 是……还是……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不是是因为造句篇八
《用关联词造句》

用关联词造句

一、并列关系:

1、是……不是……我们到学校是来学知识的,不是为了来玩的。

2、一边……一边…… 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3、有时(候)……有时(候)……池塘里的小鱼有时在捉迷藏,有时潜在水里睡大觉。

4、一会儿……一会儿……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像小羊,一会儿像小鱼,真有趣!

5、既……又…… 例:①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②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

6、也…… 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7、有的……有的...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的像羽毛,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鱼鳞。

8、一方面…一方面... 作为班长的他,一方面要顾及同学们的感受,另一方面还要对老师负责。

9、 那么……那么... ①她是那么美丽,那么善良。 ②天那么高,那么蓝,真是太美了。

10、不是…而是 ①这不是失败的经历,而是人生的经验。② 这件事不是你的错,而是我没说清楚。

二、 承接关系

1、一……就(便)…… 例:我一做好功课, 就(便)到球场踢球。

2、……才…… 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3、首先……然后……作为一个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然后再教知识技能。

4、……于是……考试中,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我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三、 递进关系: 1、…不但……而且…… 例:①王师傅不但会开车,而且会修车。

②我考试失败了,妈妈不但没有责备我,而且还鼓励我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的成功。 ③这道菜不但好看而且好吃. ④ 这个苹果不但很大,而且很甜。

2、…不仅……还…… 例:孙杨在奥运会上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3、…不但不……反而……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更加无理取闹了.

4、…连……也……你怎么连基本的文明礼仪也不懂?

四、 选择关系:

1…不是……就是…… 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2…宁可……也不…… 例: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3…还是…… 例: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果好?

4…与其……不如…… 例:①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②我们与其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还不如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来投入到学习当中。 . ③犯错后你与其坐在地上哭,还不如吃一堑长一智。

④与其做绿洲中的一棵小草,还不如做灌木丛中的一棵橡树

⑤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⑥与其烧香拜佛地去求人,还不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⑦你与其用零用钱买玩具,还不如用来救助山区的孩子。

5、是……还是... 那个人是我慈祥的父亲,还是我奶奶的孝顺儿子

6、或者……或者... 这次考试的第一名或者是他,或者是我。

7、不是……就是...小明最近不知怎么了,上课不是走神,就是睡觉,看来,老师得找他谈话了.

8、要么……要么...这个邀请你要么欣然接受,要么断然拒绝

五、 转折关系:

1、尽管……可是…… 例: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2、虽然……但是…… 例:①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却却很难。 ② 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③虽然雨很大,但是我还是会去上学。

④虽然我很累,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去。

⑤虽然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骄傲。

⑥虽然题目难,但是我还是做出来了。

3、……却…… 例: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4、……然而……我们都认为这一支球队会赢,然而他们输了。

六、 假设关系:

1、 如果……就…… 例:①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举行升旗仪式。

②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2、即使……也…… 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3、要是……那么…… 例:要是你处在他的位置,那么你会怎么办?

七、 条件关系:

1、只要……就…… 例: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2、只有……才…… 例: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3、无论(不论、不管)……都 ... 例:无论风吹雨打,我们都坚持到学校学习。

4、不管……也…… 例: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

八、 因果关系:

1、因为……所以…… 例: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 因为电视坏了,所以我不能看电视了。

因为时间不等人,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2、既然……就…… 例:①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②你既然来了,就陪我玩一会吧。

3、由于……(因此、因而)......由于人类不保护环境,地球的环境已经被破坏了

4、之所以……是因为......①他之所以成绩不好,是因为他平时不努力学习。 ②我之所以不出来玩,是因为今天下雨; ③我之所以不去上学,是因为今天我生病了。

不是是因为造句篇九
《关联词造句大全》

关联词造句大全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第一,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

第三,说话时很容易发现必须带有的一到二个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连在一起无论是说还是听都觉得很舒服。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

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论……都…… 、管……也…… 、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无不即所

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还……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

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目的是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也)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注意辨别非关联词的连续语: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连成的词语。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常见关联词:

1.因为……所以、2.不但……而且、3.与其……不如、4.宁可……也不、5.宁可……也、6.之所以……是因为、7.如果……就、8.只要……就、9.既然……就、10.即使……也、11.无论……都、12.不管……都、13.不仅……还、14.不仅……而且、15.不但……还、16.虽然……但是、

17.不是……而是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5176.html

    【不是是因为造句】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