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旗

| 韩国留学 |

【www.guakaob.com--韩国留学】

八卦旗(一)
《图说太极八卦(一)》

图说太极八卦(之一):你是不是很八卦

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概念,指乾、坤、震、坎、艮、巽、离、兑八个卦象。后世借用八卦的推演意思,形成了该词新的用法,即目前使用普遍的“八卦新闻”,主要指娱乐界的各种花边新闻(即逸闻趣事的新闻)、绯闻等娱乐消息,也指其它领域里名人的隐私性消息和绯闻。如果说某某人“很八卦”,就是说这个人喜欢探听和谈论八卦新闻,老说别人长短,听风就是雨!

有一种说法,说“八卦”一词最初应来源于粤语,指一种不无烦琐主义的生活态度,凡事都要卜卦,故“八卦”在粤语中的全称是“诸事八卦”。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说是非、饶舌。娱乐新闻和狗仔队为了吸引读者,到处挖掘明星的隐私广而告之,所以,这样挖出来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八卦新闻”,则由“八卦”直接衍生而来,相当于英语之Gossip或Fluffy News。台湾演艺圈以“八卦”表示外国的gossip一词,应该是由台湾艺人曹启泰开始。当时他用这个词应该是“八婆”一词的演变。

此外,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上世纪70年代,香港报刊争相刊登美女裸照,因受制于法律和社会道德,不得不在极其清凉养眼的裸照的“三点”位置贴上一个“八卦”图案,相当于后来的“马赛克”,“八卦新闻”遂由此而得名。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杂志。

1

(人体太极八卦)

由此联想到了韩国国旗(又名太极旗):韩国国旗由4个卦组成,分别是(按照顺时针,从左上角开始)乾、坎、坤、离。乾,那3个实心横杠代表阳;坤,那3个中断横杠代表阴(以下以阳表示实心横杠,阴代表中断横杠);坎,两阴夹一阳,代表水;离,两阳夹一阴代表火。至于中间的太极双鱼图,中国本土的是黑白二色,中间还有小鱼眼睛;而韩国国旗是上红下蓝,没有眼睛。韩国官方解释:红色代表火、日、动或者陆地,蓝色代表水、月、静或者海洋。

按照64卦象组合韩国国旗所代表的6个卦:(依然是从左上角开始顺时针)讼、否、同人、比、既济、晋。第一卦乾上坤下,在64卦里面,称为“否”;

2

第二卦右上对左下,称为“既济”;第三卦是国旗上部的乾卦和坎卦组成,所谓乾上坎下谓之“讼”;第四卦是由国旗下半部的离和坤组成,离上坤下为“晋”;第五卦是韩国国旗左边上下两个卦组成,称为“同人”;第六卦是韩国国旗右边上下两个卦组成的卦,这个卦叫“比”。其实,还有最后一卦。有人奇怪了,不是说好6卦,怎幺又多出来了一卦呢?其实这个才是大秘密。大家看见中间那个红上蓝下的半吊子双鱼图了吧?中国太极图中有两个点,分别点在黑白最多的地方,这个很有讲究。黑为阴,白为阳。至阴之处有阳,至阳之处有阴,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是辨证的统一。不过,韩国人把那对至关重要的小鱼眼睛给去掉了,只能代表“无眼”。那幺这个半吊子双鱼图又是什么意思呢?韩国官方解释已经在前面了,那么中间这个首先代表“否”,其次就是另外一个卦“未济”。至于上述7卦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可以从汉字的基本意思去理解,更可以从64卦的相互关联中去理解。由此可知“韩国国旗”的意思了。“韩国国旗”与“中国太极八卦图”有很大不同:前者是4卦,后者是八卦;前者是逆时针,后者是顺时针;前者是红蓝二色,后者是黑白二色;前者双“鱼”无眼,后者双鱼有眼;前者是左右结构,后者是上下结构。韩国的太极旗是怎么来的呢?1882年,朝鲜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即将出使日本,临行前向中国清朝北洋政府请求将中国的龙旗作为国旗使用,北洋政府回复称藩属国不能用五爪龙旗只能用四爪龙旗。由于当时朝鲜当局对日渐没落的清廷已经有些不买账了,所以不接受清廷的要求。其时奉李鸿章之命出使朝鲜的中国使节马建忠(中国近代大语言学家,当时和其兄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一起出使朝鲜)建议朝鲜政府采用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旗作为国旗使用,这个建议得到了朝鲜政府的采纳,所以,最早的李氏朝鲜国旗是一面不折不扣的白底黑色图案的太极八卦旗。后来,一名英国驻朝鲜的使节用西方美学的角度为这面太极八卦旗做了修改,去掉了八卦中的四卦,把剩下的四卦斜向对称拉伸,使整个国旗图案呈长方形 ,把阴阳鱼图案改为红蓝两色,这样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韩国太极旗。严格来讲,韩国国旗不能算是太极旗,而应该是“无眼四卦旗”;安哥拉的空军机徽属于同一类型。相比之下,蒙古国的国旗与新加坡的空军机徽,虽然没有八卦,但其使用的太极则是“比较正宗”的。

(安哥拉空军机徽)

3

(蒙古国国旗)

(新加坡空军机徽)

所以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不要事事“八卦”,更不能“无眼四卦”。万物瞬变,每时每刻处于变化之中,唯有心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是为太极八卦之精髓!

4

八卦旗(二)
《太极旗》

《太极旗飘扬》影评

《太极旗飘扬》它是关于50年代朝鲜内战的。我喜欢读中国近现代史,对朝鲜内战史本无特别兴趣,但当年出乎国际预料的中国军队参战彻底改变了朝鲜战局,当时感觉这部片子挺好看的。此外,我也想看看韩国的战争片是什么样子。

在表现南韩军队的战争动员与战场表现上,《太极旗飘扬》值得尊敬,不文丑,不隐恶。哥哥振泰放弃学业当了修鞋匠,供弟弟振硕念大学。战争爆发,一家人逃难途中,振硕被军队骗至开往前线的火车,哥哥振泰为寻找弟弟也登上火车,结果兄弟二人双双上了战场。相信如果自己军功优异就可以让弟弟返家继续学业的振泰作战勇猛,但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被问及为何在一家只征兆一个壮丁的前提下兄弟都参战时,他服从军队意志,答道:“为了国家。”战争扭曲人性,至少是暂时的。振泰变的冷酷好斗,以两天不许吃饭为威胁,让北韩俘虏互相厮打以供取乐。在后方的振泰未婚妻为了获得食物,在不知后果的情况下参加了共产党组织,之后草草遭到清算而被杀害。这些不甚光彩的战争描述绝不会出现在一个国家的形象宣传中,甚至可能不会出现在一个国家自己的历史记录里,但这部电影采用了它们,残酷而又真实。

不止于此,电影的主人公,战斗英雄、叛国士兵振泰的行为线索,很难称得上是出于爱国热情的指引,也不是战功的诱惑,而是出于保护弟弟、存续家庭的一己私心。登上开往前线的火车是为了从军队手中救回弟弟,和朝鲜人民军英勇作战是为了能以军功换弟弟回

家,误以为弟弟被烧死、自己被人民军俘虏之后作叛徒,无疑也是为了家庭。电影丝毫没有把振泰刻画成一个传统的优秀军人。导演姜帝圭并非没有照顾国民情绪,但在振泰这根主线上,导演的镜头很冷静。驱使新兵振泰屡立战功的原因,只是兄弟之情,以及生死激发的屠戮本能。

战争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总会减弱它的说服力,我以为这是一条定理。观影时我必须承认,振泰几乎是刀枪不入的,作为一名新兵,他的枪法也过于精准了些。

在涉及到意识形态时,电影的叙述也失之于单一、粗线条。美军仁川登陆之后,朝鲜人民军是否在李承晚军队北进必经村庄中屠杀居民?这也许只是我自己的历史知识盲点。但弟弟在战场上见到叛逃后的哥哥振泰时,振泰那副魔鬼降临般的外形特写,即使是出于导演描绘红色政权洗脑之深的用意,也难免过于偏颇。

小角色阿勇的经历,稍微弥补了这一缺陷,阿勇本来也是修鞋匠,是振泰的“小弟”,但再次与振泰见面时,却穿着人民军制服。阿勇说:”如果我不加入人民军,他们就要枪毙我。“振泰表示不认识他,要杀死他,遭振硕拼死阻拦。但中共参战、李承晚军北线败退、人民军俘虏乘势作乱时,振泰还是枪杀了阿勇。此等小人物之遭际,比起直接的意识形态渲染,要真实得多,可惜电影中着笔甚少。 回到我观影的那一点私心,那可以说是十足的失望——表现志愿军参战的画面只有一幕,不到十秒。战争中的北方军队也只看到朝鲜人民军,没看到中国人。电影中也几乎没有出现美国人。联想到之

前看的一些花边消息,说是朝鲜历史教科书中,对中国军队参战的作用一笔带过。可能南韩和北韩人民都认为,这场战争,完全是兄弟之间的事情吧。——既然如此,那它的确可以拍的更好些。

八卦旗(三)
《中国近代以来国旗大全》

中国近代以来国旗大全

19世纪晚期,清朝政府才开始颁布正式的、现代意义的国旗。此后中国政府又历经变迁,是以国旗多有变更。清代以来我国也有一些割据政权或傀儡政权,也称本身是中国中央政府,亦设有各自的中国国旗,本文试将这些国旗一一列出。

使用时间:1862-1888。李鸿章在外交活动中,看到列国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经慈禧同意,李鸿章多方征集图案,上呈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1862年慈禧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旗,三角形,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面国旗。

使用时间:1888-1912。1881年(光绪七年)9月,清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并于1888年(光绪14年)将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定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使用时间:1911年10月-1912年1月。铁血十八星旗,原是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的会旗。1911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俗称“湖北军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并使用十八星旗作为其政府代表旗帜。1912年1月10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决议,以五色共和旗(即“五色旗”)为国旗,十八星旗改为陆军旗。

五色旗,使用时间:1912-1928。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因此五色旗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认同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因此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称五色旗)作为国旗,含“五族共和”之义。同时通过的还有十八星旗为陆军旗,1913年,青天白日满地红被定为海军旗。

中华帝国国旗,使用时间:1915.12-1916.3。1915年12月,袁世凯将中华民国更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将民国五年(即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废五色旗,改为中华帝国旗。此举遭到国人反对,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八卦旗(四)
《中国第一面国旗是“被逼出来的”黄龙旗》

中国第一面国旗是“被逼出来的”黄龙旗

2012年11月5日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作者:纪彭

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历史从古代走入近代,不得不开始适应近代的国际社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国际化”。国际化不是全盘西化,但从器物、制度到文化都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比如,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国旗。

古代中国旗帜不少,皇家有御旗,一般为金黄色,上面绣黄龙、金凤、麒麟、虎豹代表皇帝或亲王;战场上有“旌旗”,旗上绘有军队将领的姓氏,表明军为我有;许多大的商号有自己的“旗帜”,上面写着商号的名称。无论是大清朝还是以往的中国王朝都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也就没有国旗。近代以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加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总理衙门的设立,清政府终于在1862年10月17日推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黄龙旗。 英国人差点越俎代庖

依照十九世纪的海上国际惯例,商船需悬挂国旗方能进行贸易,否则将被视为海盗船。因为清朝尚未制定国旗,许多中国商船悬挂外国国旗,有时会引起其他国家商人的误解,加之语言不通、观念不同,这种误解往往酿成事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之一的亚罗号事件,就是因为一艘中国商船悬挂英国国旗,引发误会和纠纷,最终演变为外交事件。亚罗号事件后,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和一些商人建议清政府“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尊用。”然而清政府后来仅在《华商买用洋商火轮夹板等项船只章程》中规定,禁止中国商船悬挂外国旗。清政府并未设计本国旗帜,更谈不上设计国旗。就这样,国旗的事情就拖了下来。

清政府此时忙着剿灭太平天国,急需有力的水上打击力量。西方列强纷纷提出派军舰“助剿”,并建议清政府购买船炮。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和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很快订购了7艘舰船组成“英中联合海军舰队”,阿思本还招募了600名海军官兵,派到各舰任职。为了使兵船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船只,李泰国和阿思本为船队设计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国———长方形,绿底,黄色对角线交叉,中心嵌黄龙图案。李泰国解释说:“之所以选用绿色乃其罕为欧洲列强采用,故不致与任何其他国家之旗帜混淆。”最终因舰队指挥权的问题,阿思本舰队胎死腹中,那个中西合璧的绿底“龙旗”也不了了之。

一场误会催生“中国旗式”

在否决了阿思本舰队的同时,清政府也认识到必须建立自己的舰队,并且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志。但是,催生中国第一面国旗却是因为一次事故。

1862年,在湖北境内的长江江面上,中国兵船与英国海军发生了一起斗殴事件,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志,英国海军拒绝承认其为中国兵船,清政府面对自己完全陌生的国际惯例吃

了个哑巴亏。这次事件发生后,恭亲王奕写道:“适因湖北江南,皆有英人与我兵勇斗殴,焚毁兵船等事,屡向理论,而该国词穷,则以不能识别强辩,如我处师船亦一律竖立黄色龙旗,外国果能望而知为官船,不敢轻举妄动,未始非豫事队维之一法。”同时,法国公使哥士耆也向奕提及外国船只通常会悬挂船旗,中国方面应当仿行。随后奕联系时任两江总督、督办四省军务的曾国藩询问悬挂龙旗事宜,曾国藩随即复信:“各处师船,仿照外国竖立旗号之例,概用黄色龙旗,使彼一望即知,不敢妄动,且于行军无碍。嗣后除各营旗帜照常竖立外,应分饬各营另添龙旗一面,拟用三角尖旗,均用黄色画龙,龙头向上。”

黄色龙旗传统上在清朝军旗中起统率作用,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奕在最初的提议中,建议船旗的方案为“黄色龙旗”。曾国藩考虑到方形龙旗与八旗中正黄旗接近,因此削去一角为三角形以避免僭越。奕和曾国藩的折子递上去之后,总理衙门又向慈禧提交了很多备选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也有一面与李泰国设计相仿的黄龙旗。

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议,并委托总理衙门发表照会:“希即行知贵国各路水师及各船只。嗣后遇有前项黄龙旗帜,即系中国官船,应照外国之例,不准擅动。倘有移动,即照犯禁办理。”之后,中国所有水师船舰均悬挂三角形黄色龙旗,并以黄龙旗作为中国官船旗号。

1872年,总理衙门扩大了三角黄龙旗的使用范围,制定了具体的样式规范。1872年12月3日的《申报》上曾刊登对三角形黄龙旗的说明:北京总理衙门照会各西国官员,谓中国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黄,中画龙,用蓝色。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关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标认识。随后在一些外交场合和博览会中政府使团和外国机构有时也会用三角形黄龙旗作为代国旗。然而这面三角形黄龙旗仅被称呼为“中国旗式”,在使用时“系为雇船捕盗而用,并未奏明定为万年国旗”。

三角旗变长方形

1881年9月,北洋水师从英国订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形。同时,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他上奏慈禧太后:“今中国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时与各国交接,自应重定旗式,以祟体制。”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旗。黄龙旗旗式一律照长方,照旧用正黄色羽纱制造。旗中青色飞龙,仍用羽纱照旧制镶嵌,龙头向上,五爪。此方案被清政府批准并“照会东西洋各国一体知照”。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确定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从此,中国有了第一面正式的国旗。

梁启超曾总结中国人认识西方的三个阶段:即先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但器物、制度到文化从来不是孤立的。国旗看上去只是一块布,没什么科技含量,几千年前的中国人

就会制作。可国旗中蕴含的制度与观念,却是中国所无。国旗背后的制度与文化,国旗所代表的观念与精神,我们是不是真能理解?

八卦旗(五)
《大清国国旗:黄龙旗》

大清帝国国旗、国徽

1862.10.17-1889.5 大清帝国国旗

1873-1890年的中国国旗

国旗:李鸿章呈送,原为海军军旗,慈禧太后钦定。国旗是代表国家的旗帜。古代

的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却一直没有国旗。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 强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 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 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黄底蓝龙抢赤珠)为大清国国旗。黄龙旗最初为海关总税务司的官职旗,后于创建海 军时,充做海军旗,随后再充当国旗使用,是中国的第一面国旗。含义是:龙是至尊无上的神圣之物,象征皇帝,按照五行之说,中央属土,土为黄色,亦为满清之 色。

1862年(同治元年)10月17日,清廷批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旗帜方案:所有水师船舰均悬挂三角形黄色龙旗,以龙旗作为中国官船旗号。1872年10月4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重申:中国轮船桅梢常挂之主旗式样为三角形龙旗;旗用黄羽纱制,龙身用蓝羽纱制,龙头向上。并要求11月1日 所有旗帜一律更换。这次,对国旗的质地、图案提出了

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规定所有中国轮船必须按时用统一的国旗更换旧旗。12月3日,上海《申报》载: "北京总理衙门照会各西国官员,谓中国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黄,中画龙,用蓝色……1881年(光绪七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为和国际接轨,全力 经营北洋海军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1888年9月,《北洋海军章程》定稿上奏(该章程明确大清国旗为长方形),获慈禧太后批准。1889年3月,两广总督张之洞要求善后局按照新规定绘制国旗:兵船国旗改为长方形,黄色,中嵌青色飞龙。5月,出使美国大臣张荫桓奏请按《北洋海军章程》,以长方形龙旗为国旗,斜幅龙旗为商旗。是年,新样式的国旗正式启用。从1862年到1889年,中国近代第一面国旗从雏形到定型历时将近三十年。

于同年5月4日宣布放弃,但要中国以白银3000万两将其“赎回”。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

然而,三国干涉还辽对日本来说仍然是飞来横祸,它使日本藉由甲午中日战争获胜之机侵占满洲(中国东北)的企图遭到粉碎,也使俄国增强其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在朝鲜的扩张。为了实现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二步(吞并朝鲜)和第三步(进军满蒙),日本重新整军备战,决定于十年后发动对俄罗斯的战争。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签订,台湾已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偷安的卖国嘴脸。

八卦旗(六)
《中国国旗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 五星红旗

目前中国台湾使用的中华民国国旗 -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中国国旗是指经中国中央政府承认,代表中国的旗帜。

由于中国中央政府历经变迁,是以中国历代的国旗不同。某时期中国分裂,一些割据政权或傀儡政权亦称己方是中国中央,也设有各自的中国国旗。

狭义的中国国旗。是指中国历代的正统中国国旗。而更狭义的中国国旗,是指1949年至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

广义的中国国旗。包括历代那些称己方为中国中央或地方的割据政权所承认之国旗。其中包括1949年到至今为止台湾地区仍使用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某些在中国领土上建国,但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中央或地方的割据政权,其"国旗",即非外国国旗亦非中国国旗,列入去中国化割据政权国旗中。

除了割据政权,近代在中国领土上也有各种由列强扶持的傀儡政权。这些傀儡政权所承认的国旗列入中国化傀儡政权国旗及去中国化傀儡政权国旗二种。

(注:中国领土也历代不同,这条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为准)

(注:依定义,去中国化割据政权国旗,中国化傀儡政权国旗,及去中国化傀儡政权国旗三者并非中国国旗,列入其他与中国有关的国旗中。)

依以上定义,条目内的国旗包括五类

正统中国国旗

割据政权国旗

中国割据政权国旗

去中国化割据政权国旗

傀儡政权国旗

中国化傀儡政权国旗

去中国化傀儡政权国旗

1.中国古代旗帜

古代的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但一般都是战争时用的旌旗或是皇室用的御旗。这些旗一般是三角形或

矩形的。最常见的旌旗上会绘有军队将领的姓氏,边缘有波浪形的镶边。皇室用的御旗旗色一般呈金黄色,上面通常绘有一些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如:黄龙(皇帝的象征)、金凤(皇后的象征)、麒麟(吉祥的象征)、虎豹(武的象征)、八卦等等,边缘缝有金黄色的锦边。金黄色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贵的颜色,后来又成了皇帝的专用之色。“龙”,本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却被封建君主视为自己的化身。

由于古代中国人一向认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主权国家的概念。是以历代皇朝一直没有确立过国旗。而代表主权国家的国旗,是近代西方主权国家出现后的产物,迟至晚清,中国在西方影响下才有国旗。

2.正统中国国旗

正统中国国旗,指的是被大多数中国人民承认,实际掌握大多数中国领土主权,声称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其所指定代表中国的国旗。

正统中国国旗只包括清朝的黄龙旗,中华民国的五色旗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

2.1 清朝确立的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黄龙旗

2.1.1 黄龙旗历史

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是在清朝晚期出现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并于1888年(光绪14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黄龙旗在1912年1月10日,清朝政府被推翻后由五色旗取代。

而在1917年7月1日,发生“张勋复辟”事件。张勋、康有为等迎清朝末帝溥仪出御太和殿,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张勋受命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黄龙旗又在北京城出现。此次复辟仅历时十二天即告结束。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率军入京,张勋遁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退位。黄龙旗又被废除。

2.1.2 黄龙旗从三角形到长方形的转变

由于军舰必须悬有政府的旗号以供辨识。清廷于1862年(同治元年)以"三角黄龙旗" 做为官船的旗号(注:有说黄龙旗的设计概念来自于满清八旗中正黄旗的旗帜)。 到了1881年(光绪七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1丈5尺6寸,宽1丈6寸5分;二号横长1丈3尺9寸,宽9尺5寸;三号横长1丈1尺5寸,宽7尺6寸;四号横长9尺6寸,宽6尺三寸。军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上角饰以锚形。

2.1.3 黄龙旗意义

黄色及龙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征,以黄龙旗做为国旗有“朕即国家”的意思。而据五行学说,认为中央属土,黄色。以黄色代表中国。

2.2 中华民国的国旗

2.2.1五色旗

2.2.1.1 五色旗历史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倡导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但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因此五色旗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认同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则被订为海军旗。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称五色旗)作为国旗,含五族共和之义。同时通过的还有十八星旗为陆军旗。1913年(民国二年),青天白日满地红被订为海军旗。除了上述三种使用上较普遍的旗帜外,其他地区亦使用其他的旗帜。此时五色旗亦被用作海军舰艏旗。

五色旗由于产生于革命时期,对当时民众影响很大,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正是因为这样,它又被当时各军阀所利用,托革命之名,成为笼络人心的工具。

最后其中国国旗的地位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17日,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

在民国政府废除五色旗后,五色旗变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亲日政府的代表旗帜,满洲国旗(见后文)就是由五色旗衍生设计外,其他像所谓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前身)或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等伪政权都采用五色旗为基本元素。

2.2.1.2 五色旗意义

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 (注:有说五色旗是根据清朝的五色官旗改变而成。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

2.2.2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2.2.2.1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历史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亦是创立同盟会后的第二年的冬天,孙中山在会议中提议将青天白日旗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但黄兴认为,青天白日旗与日本国旗类似,且色彩过于单调。于是孙中山有了加入红色的构想。当时同盟会南洋分会副会长张永福之妻陈淑字(一说淑宗)依此构想缝制了四种国旗,分别为下列的草案一至草案四。其中草案三的旗帜于同盟会广东历次起义中普遍采用,故1925年(民国十四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改编所属各军为国民革命军时,特选该旗为军旗。

草案一

草案二

草案三(1925年成为中华民国陆军旗)

草案四(1925年成为中华民国国旗〕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倡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但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因此五色旗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认同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则在1913年(民国二年)被订为海军旗。

五色旗初期虽获各界普遍认同,但北洋政府当权后政局混乱,其中不乏许多丧权辱国的作为,致使五色旗声望由盛转衰,日趋低落。这间接导致 1925年(民国十四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广州成立时明令废止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成为南方政府的国旗.随后国民党北伐成功统一全中国,于 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17日立法通过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国的正式国旗,颁行全中国使用,全面取代五色旗和十八星旗。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抗日战争时期附日汉奸的傀儡政权之外)。此后,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一直在中华民国的实际统治地区(现中国台湾地区),沿用至今。

2.2.2.2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意义

采用蓝、白、红三色。

“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蓝色代表自由,同时也代表民族主义。

“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指示人们要有光明洁白、毫无污点的纯正心地与思想;白色代表平等,同时也代表民权主义。

“红地”象征革命党的热血,指示人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红色象征博爱,同时也代表民生主义。

三角龙旗 清

五色旗 中华民国(北洋时期,日本侵华时期部分伪政权

国旗)

国旗 中华帝国

中华民国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立宪时期【包括日

本侵华时期迁至重庆】和日本侵华时期

南京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后期旗帜)

中华民国 抗日时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guoliuxue/26626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