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重点字词和古今义

| 初一 |

【www.guakaob.com--初一】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重点字词和古今义(一)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字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 重点字词复习

(除第5、第6两个文言文单元,即1-4单元)

第1单元

1.发髻(jì ) 2.和蔼 3.瞥( piē )见 4.寒颤(zhàn )

5.喝彩 6.畸形 7.驿站 8.侮( wǔ )辱

9.绯( fē

1

i )红 10.不逊 11.匿( nì )名 13.文绉绉

12.诘(jiã )责

14.长髯( rán ) 15.两颊 16.黝( yǒu )

黑 17.一绺(liǔ ) 18. 滞留 19.可憎 (zēng ) 20.锃(zâng )亮 21.甲胄(zhòu) 22.犀利 23.粲(càn )然 24.广袤(mào ) 25.譬(pì )如

26. 27.坏人坏事。

28. 29. 30. 31.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32.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33.冥思假想

第2单元

1.罄( )口 2.褪尽 3.精粹( ) 4.旋风 5.胭脂 6.凛冽 7.朔( )方 8.脚镣( )

9.污秽 10.迸( )射 11.驰骋( ) 12.罪孽 13.伫

( )立 14.睥睨( · ) 15.稽( )首 16.一撮( ) 17.炽( )热 壑( ) 20.挺身而出

第3单元

1.咫( )尺 2.混淆( ) 3.深邃 4.蓬蒿( ) 5.木讷( ) 6.干涸( ) 7.庇护 8.吞噬 9.啮( )齿 10.收敛

11.媲( )美 15.窥探 19.慷慨

12.挑衅( ) 13.迷惘( ) 14.沼

17.缄( )默 21.哂( )笑

18.牟( )22.履行

22.盛气凌人18.长吁( )短叹 19.千山万

21.拖泥带水2

23.不动声色泽 取

16.寂寥 20.棘手

23.和煦( ) 24.众目睽睽( ) 25.相形见绌

( ) 26.不自量力

29.相形见绌31.浑然一体33.道听途说35.莫衷一是37.胸有成竹39.微不足道

27.沾沾自喜28.喜形于色30.不可思议32.鼠目寸光34.目空一切36.众目睽睽38.雨后春笋

第4单元 1.蹲踞

2.荆( )条

3.矗( )起

4.酬和( )

8.隔阂 13.

炮怔

3

16.发

5.熹微 6.忌讳( ) 9.吹嘘

10.过瘾 11.甘醇

7.招徕( ) 12.斟( )酒

( )制 ( )

14.家醅( )15.发蔫( )

17.引经据典

18.若无其事20.顾名思义22.大书特书24.逢场作戏26.看风使舵28.孤陋寡闻19.一马当先21.如法炮制23.大名鼎鼎25.八面玲珑27.左右逢源

△注: 一起动手写一写吧!像第1单元那样,在括号内注音,在横线上写出成语的意思,边写边记,提高你的效率!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重点字词和古今义(二)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字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字词

十 《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为“亚圣”。

本文选自《四书章句集注》

(1) 舜

2

3

4

5

67

8

9

10

)入则无法11

鱼我所欲也

(1

234

)贤者能勿

5678

焉(91011

)是亦不

十一 岳阳楼记(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本文选自《古文观止》

(1)2(34

(5

6

7

8

9

)连月不101112

13

14

)至若春15

16

17

18

19

)202122

十八 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以下注释为人教版注释

(12345)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重点字词和古今义(三)
陋室铭,爱莲说(八年级上语文22课重点字词整理)

陋室铭

刘禹锡 作者

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字梦德,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称 ‚刘白‛。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陋室铭》的真正作者是崔沔(miǎn)。崔沔,字善冲,唐朝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进士出身。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在这里和我谈笑的都是读书人,来往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官场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字

题目: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 在:在于,在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有灵性,这里作动词。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吾德馨: 惟:只,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散布的远,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碧绿的苔痕长到了阶上;青葱的草色映入了帘里。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上:动词;

(7)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学识渊博的学者。鸿:通‚洪‛,大。儒:有学问的人。

(8)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弹奏,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

(11)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3)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字词活用 1.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乱: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 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 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 今义(形状)

鸿:古义(大,渊博) 今义(书信)

丝、竹:古义(管、弦乐器) 今义(丝,丝绸;竹,竹子)

文言句式

孔子云:“何陋之有?” 应为“有何之陋” (倒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释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异。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 德,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德馨,指品德高尚。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中。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旧指读书人。 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调,调弄,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泛指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官场嘈杂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见《论语〃子罕》篇)

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经典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作者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汉族。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的创始人,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代表作品:《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泥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蔓不长枝,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士;莲花,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注释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词类活用

1.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例句:香远益清

2.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鲜:少 ( 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

直:挺立 (中通外直);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

【文章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谓语 “ 濯 ”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重点字词和古今义(四)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汇总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汇总 第二十一课 与朱元思书

古义:附在整数词后,表示约数

一百许里 许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古义:至,到达。

鸢飞戾天者 鸢

今义:罪过,乖张。

古义: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 经纶

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第二十二课 五柳先生传

古义:往、到。

造饮辄醉 造

今义:创造、制造。【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重点字词和古今义】

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赞曰 赞

今义:赞美、夸赞。

古义:以之为,把它当做

因以为号焉 以为

今义:以为

古义:快步走。

常趋百里外 趋

今义:趋势。

第二十三课 马说【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重点字词和古今义】

古义:有时,有的人。 或尽粟一石 或

今义:或者。

第二十四课 送东阳马生序

古义:跑。

走送之 走

今义:行走。

古义:借

以书假余 假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古义:热水。

持汤沃灌 汤

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汤水。

古义:最终。

卒获有所闻 卒

今义:士兵。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

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 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古义:青年、后生。 崔氏二小生 小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第二十七课 岳阳楼记

古义:第二年。

越明年 明年

作文以记

去国怀乡

去国怀乡

进亦忧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写一篇文章。作文 今义:学生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古义:离开。去 今义;前往。 古义:国都。国 今义:国家。 古义:入朝为官。进 今义:向前移动。

古义:退居乡野。 退亦忧 退

今义:向后移动。

古义:鸟停息在树上。 沙鸥翔集 集

今义:聚集。

古义:没有。

微斯人 微

今义:微小。

古义:景象。

气象万千 气象

今义:指大气的状态和观象。

第二十九课 满井游记

古义;在风中散开。 柔梢披风 披风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重点字词和古今义(五)
八年级下册字词整理

八年级下册

绯红、标致、落第、不逊(xùn)、诘(jié)责、托辞、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物以希为贵、翳、责罚、管束、气量、广漠、

宽恕、质问、文绉绉(zhōu)、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黝(yǒu)黑、滞留、愚钝、器宇、禁(jìn)锢(gù)、轩昂、犀利、侏儒、

酒肆(sì)、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mào)无垠、搓捻、

企盼、繁衍、迁徙、觅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繁花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落英缤纷、冥(míng)思遐想、期期艾艾(ài)、

博识、美艳、消释、褪尽、凛冽、升腾、睥(pì)睨、污秽、迸射、播弄、虐待、雷霆、踌躇、鞭挞、祈祷、罪孽、拖泥带水、苍茫、胆怯、

翡翠、精灵、蜿蜒、执拗(niù)、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镶嵌、酷肖、海誓山盟、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蓬蒿(hāo)、

咫(zhǐ)尺、呐喊、不自量力、相形见绌(chù)、精巧绝伦、美味佳肴、萧瑟、和煦、干涸、吞噬(shì)、裸露(lù)、戈壁滩、沧海桑田、

媲(pì)美、挑衅(xìn)、鼠目寸光、相辅相成、缄(jiān)默、窥探、狩(shîu)猎、顾忌、凋零、滑翔、目空一切、哂笑、牟取、颤颤巍巍、

莫衷一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chún)朴、即物起兴(xìng)、

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huì)、腌、门楣、苋菜、籍贯、肃然起敬、囊萤映雪、囿、招徕(lái)、铁铉(xuàn)、

秫(shú)秸(jiē)秆、(gǎn)、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家醅(pēi)、一马当先、顾名思义、蔫(niān)、怵(chù)、抠(kōu)【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重点字词和古今义】

BAIDU_CLB_fillSlot( '920314' );

BAIDU_CLB_fillSlot( '920966' );

BAIDU_CLB_fillSlot( '920970' );

蹲踞dūn jù :蹲,即两膝如坐,臀部不着地;踞,有蹲或坐之义。 酬和chóu he :以诗文相酬答。

熹微xī wēi:光线淡弱的样子。多指晨光。例句:他们的脚像玫瑰般红。熹微的晨光照在他们脸上。

譬喻pì yù :比喻。例句:我打赌这话也是个譬喻。

淳朴chún pǔ :厚道,朴实。例句: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淳朴。

即物起兴jí wù qǐ xìnɡ :指先言他物起兴抒情。例句: 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真可谓命意新奇, “即物起兴 ” 了。

引经据典yǐn jīnɡ jù diǎn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例句:名著绝不引经据典,艰深难懂,而是通俗易读。

悠游自在yōu yóu zì zài :形容悠闲而舒适。例句:生活中的那一份悠游自在,在每天的梦想里回旋。

龙吟凤哕lóng yín fèng huì :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例句:他蓦地长啸一声,有如龙吟凤哕,划空而起。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

腌 yān :用盐渍食物。例句:我们常用盐腌和熏制来保存猪肉。

门楣mén méi :门框上的横木。例句:没有高大的门楣,没有威严的哨兵。 苋菜xiàn cài :一年生草本植物。 籍贯jí ɡuàn :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庙chénɡ huánɡ miào 肃然起敬sù rán qǐ jìnɡ: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例句:这位老教师是位令人肃然起敬人物。

囊萤映雪nánɡ yínɡ yìnɡ xuě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例句:中国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千古美谈。

第十八课吆喝

囿yòu :拘泥;局限。例句:这个可恶的人被他自己的贪欲所囿。 钹bó :打击乐器。 招徕zhāo lái :招引;招揽。例句:这家公司用广告招徕许多“客户”。 铁铉tiě xuàn

饽饽bō bo :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 秫秸秆shú jiē ɡǎn:指去掉穗的高粱杆。 随机应变suí jī yìnɡ biàn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合辙押韵hé zhé yā yùn :形容非常押韵。例句:有很多人利用合辙押韵的办法来帮助记忆。 油嘴滑舌yóu zuǐ huá shé :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例句:他油嘴滑舌,几乎没有人能说得过他。

第十九课春酒

家醅jiā pēi :自家酿的酒。例句: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一马当先yì mǎ dānɡ xiān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例句:在70年代,美国

在风能领域中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ɡù mínɡ sī yì :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例句: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

第二十课俗世奇人

蔫niān :比喻精神萎靡。例句:这孩子有点蔫, 怕是病了。 怵chù :恐惧,害怕。例句:我们的态度是,我们谁也不怵坏事儿!

抠kōu :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挖。或吝啬。例句:这本书用不着一字一句地抠。

逢场作戏 féng chǎng zuò xì :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例句:我知道你没喜欢过我,也知道你只是逢场作戏。

八面玲珑 bā miàn líng lóng : 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例句:可以说,他是一个八面玲珑的滑头。

看风使舵 kàn fēng shǐ duò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左右逢源 zuǒ yòu féng yuán :比喻办事圆滑。例句:他是一个左右逢源的人。

孤陋寡闻 gū lòu guǎ wén : 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例句: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你说的到底是什么?

人情练达 rén qíng liàn dá :指通晓待人处事的经验。例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

章;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一、重点字词

逾yú约 既加冠guān 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qiè 曳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衾qīn 绮qǐ绣 容臭xiù 烨yē然 缊yùn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完后,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博览群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到了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读书的乐趣,不感到衣食条件不如他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是明朝初期的文学家。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序。 2.《送东阳马生序》从得书之难、求师之难、道路之难、生活之难等四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成就。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一、重点字词 戟jǐ 寥liáo落 宫阙què 潼tóng关

(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山坡羊.渍关怀古》中表达作者对老百姓同情的句子: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5)《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第26课 小石潭记 一、重点字词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坻chí 屿yǔ 嵁kān 佁yí然 翕xī忽 幽邃suì 二、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一段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第27课 岳阳楼记 一、重点字词 滕téng 谪zhé守浩浩汤汤shāng 淫yín雨霏霏fēi 樯qiáng倾楫jí催 岸芷zhǐ汀tīng兰 嗟ji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指的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文中所写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唯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4)范仲淹借写《岳阳楼记》之机,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下这件事。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在水面上)的光如跳跃的碎金,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浙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9)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第28课 醉翁亭记 一、重点字词

滁chú州 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chán 暝míng 伛偻yǔ lǚ 山肴yáo 野蔌sù 弈yì 觥gōng 阴翳y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原文填空。

(1)本文借醉翁亭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描写山间四季的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文中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zhong/648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