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治水感想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苏轼治水感想篇一
《苏轼治水思想述论》

苏轼治水感想篇二
《苏轼的治水地图》

苏轼治水感想篇三
《1苏轼治水亦别有匠心》

苏轼治水亦别有匠心

历史上有一些光芒万丈的人物,他们“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拥有多方面的才华,取得了诸多成就,属于“通才”。可是死后,人们往往只强调他们的一项或几项最主要的成就,有意无意地忽略他们其他方面的才能。比如苏轼,现在的人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已经够“通才”了,可是还不够。其实,在艺术领域之外,作为官员的苏轼还善于兴修水利,在治水上也很有成绩。

最能反映苏轼水利成就的就是他治理西湖一事了。苏轼一生两次在杭州做官,第一次是在1071年,他当时深深地被杭州的迷人风光所吸引,写下了很多吟咏之作,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是,等1089年他第二次到杭州的时候,原来风景如画的西湖已经出现大面积淤塞。由于人们围湖种田现象严重,西湖的“生态环境”已然恶化,春则大雨成灾,夏则大旱成患,水旱灾害又引发疫病流行。苏轼见状,十分痛心。作为杭州太守,他在全力对付饥荒和疾疫两大灾害的同时,还把疏浚西湖作为任内的首要任务。经过调查踏勘,苏轼决定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开掘葑滩,疏浚湖底。他连上几道奏章,申述民意,争取经费。朝廷终于重视且同意治湖了,但所拨款项极少,只给了100道僧人的“度牒”。苏轼没有灰心,他用这些度牒换了一万七千贯钱,又自己写字作画去义卖筹款,最后终于开工。他组织了20万民

工,挖掘淤泥,终于疏浚了西湖。可是,这么多的淤泥又该放在何处呢?苏轼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来了。他废物利用,在西湖上筑起了一道横贯南北的长堤,既处置了淤泥,同时还为西湖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这便是有名的“苏堤”。

拿苏堤与今天的一些政绩工程相比,两者的境界高下立判。今天的一些政绩工程主要是为了作秀和个人升迁而建的,与百姓的福祉无涉,而苏轼治理西湖则是切切实实为民谋利。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很多政绩工程建成没几天就遭人诟病(或者本身就建成了“豆腐渣工程”),而苏堤已经与西湖天然地融为一体,九百多年以来一直造福后代,受世人称道。

更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还写过专门的文章,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治水理念。他在《禹之所以通水之法》一文中说:“治河之要,宜推其理而酌之以人情。河水湍悍,虽亦其性,然非堤防激而作之,其势不至如此。古者,河之侧无居民,弃其地以为水委。今也,堤之而庐民其上,所谓爱尺寸而忘千里也。故曰堤防省而水患衰,其理然也。”意思是说,治水的关键是在“水理”和“人情”之间取得一种和谐,水灾的发生不单纯与水“湍悍”的“理”有关,而且也与人们“爱尺寸而忘千里”的短视行为有关。如果人类的活动过度地压缩了水的活动空间,与水争地,水便会“激而作之”。也就是说,单纯地靠修堤防水是不够的,人们还必须从哲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去认识治水,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应该着眼于长远,着眼于生态整体,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理念饱含智慧,对今人治水显然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苏轼治水感想篇四
《经世济民 兴利除害——谈苏轼的治水功绩及其文学创作》

苏轼治水感想篇五
《有关苏轼感想的散文 高一(一)班吴伟业》

苏东坡实用之引申

这个太想要抓住别人往上爬,再将他人一脚踹下的社会。今如是,古亦此。

苏东坡浅笑,在孤独与宁静中成熟,得来这在欲望世界的生存方式——淡泊、静定、安然致远。于是,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以及前后《赤壁赋》便诞生了,是看破尘世给东坡的最好馈赠。 致了他沦为阶下囚。说得明白些,是他那满腹经纶天赋异禀害了他。在被贬黄州之后,东坡以自虐式的自省一日日解析自己。在这个由民族风化导致的社会风气颓废,从愿意打击别人来显摆自己,黑白颠倒胡说八道的时代里,东坡是牺牲品。于是,小人一日日多起来,东坡也一日日弥足深陷与这混乱不堪,恩仇难分的泥泽深潭。待东坡走出来,所幸他还未老,所幸他还未对这世间丧失希望,所幸他还有一颗孤芳自赏,日渐成熟,日渐丰盈的心。

树大招风,自古便如此。有足以感染天下的机智才华才能,而你生不逢时,何去何从?凭借一己之力努力攀登上万山之巅,你途径坎坷,历经千险,哪怕只是因为你天赋异禀,胜他一筹。而当他人攻击你,用他们值得大众同情与信服的理由攻击你,诽谤你他们乘着满载的嫉妒难以自抑,你能如何?歇斯底里地与其斗争或是自食其果从此默默无闻?你该何去何从? 我们如此庸庸碌碌地活着。为了一己之名,一己之利往上爬。甚至不择手段,尔虞我诈你死我活。我们像一条条冰冷的鱼,冷漠地,狰狞地像是被交待了使命般一刻不停地穿梭在这个用肥皂泡沫构建成的城市中,我们为了那肥皂泡沫一样似真似假的梦想而一刻不停地努力奋斗。我们被人陷害也陷害别人。我们深陷泥潭于是愿意拖更多的人陪葬,我们这短暂的一生终其所有能得到什么。为了那一场大梦使得繁华而你死我活,而这么加速度般地终结自己生命,值得吗?够了吗?

够了吗?

高一(1)吴沁聪

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从竹林深处走来,给人一种悠闲和惬意。夜色摇曳着弥散开来,面对来朝这一轮温婉的月亮,苏轼拨动琴弦,动听的琴声打破了沉寂的爱。

苏轼曾叹“问汝平生功业”。作为一个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才子,在党争等政治斗争中,却曾被诬陷入狱,屡遭贬谪,到过黄州,惠州,儋州。 他饱受了路遥的奔波和岁月的沧桑,面对孤独,凄凉,他能做的可能是提起手中的画笔,沉浸于沙沙的竹林中,品闻悠远的竹香,倾听竹子的肺腑之言,感受竹之精神,然后聚精会神,将竹子在纸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或许面对十分枯燥的旅程,他可以沿途品尝各地的美食,于是自创的东坡肉便是他的最爱。 又或许面对官场的失意和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他会寄情山水。于是《赤壁赋》便载入了中国的文学史。苏轼他与客人在赤壁之下乘船游玩,共赏美景 。怀古吟今,完全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遭贬失意之心情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苏轼,他不甘于消沉,毅然从消极,哀怨的深渊中解脱出来,从新踏上了乐观之路。

面对挫折,苏轼视他为知己,并以“一蓑风雨任平生”的泰然去面对风雨。

面对生活中那些沉重的负荷,苏轼有着大地般的怀抱,地承万物。

面对官场中的人与人的不解以至排挤,苏轼有天空般的胸襟,他相信终有一天会遇到伯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苏轼正是以这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克服人生路上的种种不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并没有像陶渊明一样面对官场的黑暗而避世归隐,而是积极入世,以社稷国家兴亡大事为己任,以忧济天下为大志,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力。

记得苏轼曾在《留侯论》中说道“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怨,此其所挟持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这就是苏轼,积极,乐观,坦然,爱国,志向远大。。。。。。。

高一(3)陈巧梅

“寂然无声”的灵感

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苏东坡哪?面对现实的黑暗,他寂然无声了吗?

“乌台诗狱”何以会发生?批评苏东坡的言论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聚合在一起?我想最简单的回答是他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怆,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些狼狈,引起一部分酸溜溜的嫉妒,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1079年7月28日,东坡被捕入狱。“遥怜北户吴兴守,洉耻通宵不忍闻。”经受不住日复一日,通宵达旦的东坡终于屈打成招了。经受多人的求情,东坡终被免除了死罪,而被贬谪到了黄州。1080年春,他到达黄州,不久便开始了“躬耕”生活。

然而,面对着一个只有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色的大酱缸,他自此沉寂了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奇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他寂寞,孤独。然而,他并未消沉,他在寂寞中反省自己,找到了自己最大的毛病: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他成熟了,更懂得了为人处事,但他并未寂然无声。

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的赤鼻矶游览,望着如画江山如滚滚东逝水,抚仰古今,感慨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于是便有了这个“千古绝唱”的名作 ——《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豪放歌声。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了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由此可见东坡并未寂然无声,他只是成熟了,懂得了锋芒毕露的敝处。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在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将会更闪亮。

浪花淘尽英雄 高一(3)李丹丹

月光,核桃,一轮大宋的明月沿着长江涌起,照耀,那条鱼儿从江中游过,春红柳绿,只有静静的长江如绸,流进汉字的词牌中,汨汨的涛声淹没了多少悲欢离合。这,就是苏轼。

苏轼不停地放逐着自己,从四川到京城,从京城到黄州,从黄州到惠州,怅然北望,在他的腹稿中装满的是赤壁的涛声,一腔属于大宋子民的人间疾苦。然而,遭诬陷,受酷刑,被贬谪、、、、、、这种种痛苦并没有打垮苏轼,他居于穷乡僻壤,尚能寄情山水,怀古抚今,将胸中块垒化作铿锵诗句,将其豪迈之风挥洒得让人钦佩,让人落泪。

泰戈尔说;“没有地狱般的炼狱就上不了天堂,没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的绝唱”,是啊,苏轼正是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砺,才饱含激情书写出旷世难遇的词作。

初识苏轼,是因为他的那篇千古佳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那时我还小,对这首词似懂非懂,只觉得气势磅礴,满怀激情。长大了我终于懂得,苏轼是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表现苏轼在积贫积弱的国事下,有志高报国而壮志难酬的感慨,只得寄这满腔热情于诗中。这是怎样的豪迈旷达啊。

这些天学习了苏轼的《赤壁赋》,恨不得追随左右,与他同游,而且还不免痴心妄想:他乘坐过的那一叶击水空明兮溯流光的轻舟,满载千年岁月,现在该停泊在赤壁之下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抒发了他雄健豪迈的气概;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却平添了几分悲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又写出了他的乐观旷达之风。 乎也不免怦然心动,在拐弯处猛地回眸,远远抛来浮光跃金,隐隐送来几声浩荡!

高一(3)陈巧丽

苏轼治水感想篇六
《《苏轼》观后感》

《苏轼》观后感

《苏轼》观看完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大浪淘沙,在历史的长空中东坡先生这位“不能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永远闪着耀眼的光芒。

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哲学家。。。。。。这些远不是他的全部,高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是他,轻吟 “化退残红清醒小”的是他,能将思念兄弟感情升华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也是他,他豁达,他洒脱,他幽默,他有着“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超脱,来吧,让我们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感受苏门的家教,父亲苏洵对两个儿子因材施教,并分别取名“轼”“辙” 对孩子低调,谦虚的期许,程夫人的“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我们不求培育出梁先生那样九个出色的孩子,但是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总是必要的吧!

走近苏东坡,体味东坡先生的爱情,亲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我们听到了东坡先生思念王弗的锥心裂肺的痛哭之声,“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东坡的《祭亡妻文》感天动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是啊,没有朝云,东坡先生的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去哪寻找知音呢,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位贤内助,东坡先生一生起起伏伏,正是这三位贤惠的妻子给了先生莫大的安慰。苏轼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赠与苏辙,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苏轼身陷囹圄,苏辙百般上疏求助,情愿舍己救兄,是啊,血浓于水,兄弟之情,感动古今。反观今天,因为金钱利益,兄弟反目,夫妻不和的不计其数,这些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呢?

走近苏东坡,学习东坡先生的豁达,苏轼的一生,几起几落,四海为家,但是他从未因为贬谪有过幽怨,在他的人生中豁达乐观已成一种习惯,被贬黄州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呐喊,在被贬岭南后,仍有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心情,看到东坡先生的际遇,有时再想想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些许的困难算什么呢?

走近苏东坡,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用在东坡先生身上最合适不过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是徐州治水,还是在杭州修堤,东坡先生不管身在何处,如何落魄,为官始终都是秉承一个宗旨,为民办事。当代社会的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忙忙碌碌,有谁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现在忙得是否违背了自己初衷。

正如康震老师说的,他超然达观,但从来都不孤芳自赏;他热情好客,但从来都不圆滑世故;他才华横溢,但从来都不自鸣得意,他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圆融的境界,朝云说他一肚子不合时宜,他却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由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轼治水感想篇七
《读《上善若水》有感》

读《上善若水》有感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老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可能是务农吧,这一段没看仔细)。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李”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在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体道之物。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水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里。苏轼也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余秋雨的《都江堰》中也写道: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看似没有造型,却能作为滋润万物的救星而被殷殷期盼……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一切成功的治水方案都是因为人领悟了水,应顺了水,听从了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出现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便是道。

老子讲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实在太难了。除了历史上所标榜的尧、舜以外,几乎难得有一完人。不过,如果我们具备一项这样的美德,也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苏轼治水感想篇八
《感受都江堰》

古代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不仅以悠久的华夏文明令人倾倒,更以其美丽的景色充满无限魅力。两干多年来,都江堰经历和抗御了像“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其他自然

灾害等严峻考验,惠泽成都平原上生生不息的芸芸众生,令世人对中国古代人民及李冰父子的聪明才智和伟大成就充满敬佩,赞叹不已。2007年金秋,有机会游览了千古奇功的都

江堰,面对浩大的工程,我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品味着江泽民同志“创科学治水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的题词,漫步在鱼嘴分水堤上,听导游神采飞扬介绍神话般的传说,体验都江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珠连璧合,更加领悟到了邪雄奇、壮丽、清秀之美……

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于成都附近,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

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干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世界文化遗

产——都江堰旅游区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

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

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

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1【1又阻碍江水东流,造

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

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的目的。另外一条则汇人长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设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应、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鱼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顶端。它将奔腾而来的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原始河床,内江用于引流灌溉,它的巧妙之处体现于两点,其一是它利用内江河床低而枯水季节

万方数据

■陈谋勇

六成引水,外江河床宽,则洪水季节六成泄洪。所谓“分四六,平潦旱”正是这个道理。其二是鱼嘴处于岷江中游第一弯的末端,它巧妙的利用了弯道流体力学的自然法则,即表层水流入凹岸,低层水流入凸岸。于是沙石含量较少的表层水自然涌入内江,而底层水则顺着江弯的凸岸挤向外江,绝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滚动、留沉。所谓“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却是任何工程都无法取代的,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飞沙堰的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

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

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紧急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地巧妙地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和虎头岩的顶拖作用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数百公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宝瓶口是由人工开凿的一通山峡,玉垒山被一分为二,其间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内汀水从百米之宽的河道涌向宅瓶口,平水季节奔流而过,高峰时节则节节升高,不加节制

的水流不断爬升,一涌而人,成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

此间飞沙堰的设讨与宝瓶口相互结合,它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这就意味着当内江水位升高2.15米后,汹涌的波涛将从飞沙堰溢出。宝瓶口入水便始终在一个几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获灌溉又安然无恙,此间的

苦心可谓巧也。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

排沙、控制

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两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

府之国”。都

2008—09

r城乡建设J

77

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干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灌区现已达6个地区40多个县(市),成为2000多万人民生产生活须臾不可离的“母

亲河”。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

“乘势利导、因n,-t韦lj宜”,

“遇湾截角、逢正抽

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川,贺龙司令员指示抢修都江堰,成立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并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整个岁修工程于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此后经多年建设开发利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由20世纪50年代的灌溉19万多公顷发展至1167万多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效益巨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四川能够成为天府之国,全凭都江堰给予了水的保障,

因此,每年清明举办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就成为了与春节媲美的重大民俗活动。它完整地复原了古代的祭祀仪式。一般是先由主祭官司身着古服,朗读祭文,歌颂二王(李冰及其儿子)功德,然后就是举行放水节仪式中一项重要而又别具特色的活动——砍杩槎放水,其场面极为壮观:先用粗缆绳把所有的杩槎后脚串联,最前头的一架杩槎上有人执斧,待良辰一至,三声炮响,执斧者先砍第一根杩槎后脚,岸上的人用力齐拉缆绳,几十根杩槎相继倾倒,临时堤堰霎时崩塌,奔涌的江水顿如脱缰的野马飞泻而下;碧波滚滚、白浪飞溅,直冲宝瓶口。身临其境,就能充分感受到伟大先民的治水功绩带给我们的巨大震J隧。

都江堰山水形胜,风景绝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游客在这里感悟山水魅力,抚摸文化留痕,追思先贤功绩,畅想世纪新篇。都江堰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创造出独特的水工建筑艺术,是多种文化的集中体现,堪称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旷世奇功,司马迁、杜甫、陆游、苏轼、张大干、于右任、郭沫若、赵朴初、金庸等文化名流在此留下了不朽的川行华章,毛泽东、xlj/J,,,qz、江泽民、尼克松等都慕名而来。

我们走在横跨内外两江的长达千米的索桥上,只觉得凌空悠悠晃荡,凭添了无限的惊险和欢乐。突兀而立的离堆临青城山道观等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受损严重,而都江堰水利工

江绝壁,拦住内江滔滔东去的急流,凝目远跳,茫茫西岭雪山和幽幽青城山依稀可见,灵岩观音山、玉垒关、斗犀台、吉

78

r城乡建设J

2008-09

万方数据

城墙、松茂古道、二王庙尽收眼底,掩映在一片林海之中;岷江从万山丛中呼啸而出,一落平川却又像一条飘曳的彩带,缠绕千里平原,翩翩起舞;宽阔的外江时而万马奔腾,一泻千里,时而金沙铺地,白玉满“床”;内江则又恰似妙龄少女,终年春意浓浓,轻歌曼舞,绿水长流,使人顿生万千钟爱之情。集山、

水、林、桥、堰、城为一体的古城,七条江河穿城而过。往东眺

望,成都平原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沃野平畴,一望无际,稻菽桃李花香扑鼻,川两特有的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

收,醉人J心脾。透过都江堰两干多年来滚滚东去的碧波清流,

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活力。

感受都江堰,不由想起赵朴初先生赞颂古堰的诗:“是宜与长城,并耀秦皇代。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

江堰,万世资灌溉。”难怪作家余秋雨也说:“我认为,中

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今年的“5・12”特大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及1000多处文物的安全。处于此次地震中心地带的二王庙、程却完好无恙,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I作jitllt位:江苏省无鼻市毫山区t设■l

苏轼治水感想篇九
《读《苏东坡传》有感》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是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章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孝宗赐予《苏东坡集》的序言就是盛赞他浩然正气的伟大,这种正气就使他的作品不同于那些华丽柔靡之作,并且使他的名气屹立如山,不可动摇。

但是,现在我们不要忘记苏东坡主要是个诗人作家。他当然是以此得名的。他的诗文中有一种特质,实在难以言喻,经过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后,当然更难以琢磨,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就是因为历代的读者都认为“好作品”就是那个样子。归根结底来说,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与读者的快乐上,但谁又能说究竟怎样才可以取悦读者呢?使文学作品有别于一般作品,就在于精神上取悦于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而已。杰作之

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就犹如宝石直不怕试验,真金不怕火炼。苏东坡写信给谢氏师时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论贵贱也”。

可是,使作品经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纯”又为何物?苏东坡对写作与风格所表示的意见,最为清楚。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达于能达则文不可盛用矣。杨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做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过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介、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文章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至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

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中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章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者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位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放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有一次,苏东坡写文章力辩文章使人感到快乐的力量,就是文学本身的报酬。在世的最后一年,他有时曾想抛弃笔墨根本不再写作,因为他一辈子都是以笔买祸。他在给刘沔的回信中说:“轼穷困,本坐文字。盖愿刳形去皮而不得者。然幼子过文更奇。在海外孤寂无聊,过时出一篇见娱,则为数日喜,寝食百味。如此知文章如金玉珠具,未易鄙弃也。”作者自由创作时,能自得其乐,读者阅读时,也觉愉悦欢喜,文学存在人间,也就太有道理了。苏东坡天生聪慧,对佛理一触即通,因此常与僧人往来,他也是第一个将佛理入诗的。他曾猜测月亮上的黑斑是山的阴影。他在中国绘画上创出了新门派,那就是文人画,而使中国艺术增加了独特的优点。他也曾开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他自己寻找草药,在中国医学上他也是公认的权威。他也涉猎炼丹,直到临去世之前,他还对寻求长生不死之药极感兴趣。他曾对神恳求,与妖魔争辩,而且有时他居然获胜。他想摄取宇宙的奥秘。不幸

未竟全功,只成功了一半,乃一笑而逝。

倘若不嫌“民主”一词今日用得太俗滥的话,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因为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的道士,还有比他更穷困的人。他也喜欢官宦的荣耀,可是每当他混迹人群之中没人认识他时,他却最为快乐。他为杭州、广州兴办水利,建立孤儿院与医院,创监狱医师制度,严禁杀婴。在王安石新法的社会改革所留下的恶果遗患之中他只手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不惜与掣时刁难的官场抗争。当时似乎是只有他一个人关心那千里荒旱、流离饿殍。他一直为百姓而抗拒朝廷,为宽免贫民的欠债而向朝廷恳求,必至成功而后已。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然。今天我们确实可以说,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牌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东坡是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世间偶然呈现,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

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治水感想篇十
《读《平凡的人生》有感》

读书札记

费了一番周折,终于在图书馆觅得你的踪影。小心翼翼翻启书页,走进你的世界。

你说,你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别人熟睡时,你却清醒。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你的大作《人生》获奖给你带来了喜悦,但也带来了烦恼。没完没了的应酬,疯狂的读者,亲戚朋友的“趁火打劫”将你湮没。你清醒地告诉自己“眼前这种红火热闹的广场式生活必须很快结束”。你不为声名所累,不与世俗同流。你于大漠中禅悟,决定开始一次以青春抑或生命为赌注的命运的“赌博”。于是,你开始了你人生的孤旅。

然而,你不知道《平凡的世界》竟是你生命的绝唱,你的精神感天动地。你用生命铸就了这栋宏伟大厦。无论是汗流浃背的酷夏,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研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阅览1975—1985十年间的数种报纸合订本。“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令你的手指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你只好改用手的后掌继续翻阅。坚韧和梦想支撑着你继续向目标前进。

为了搜集素材,你深入农村。昨天牛棚裹衣而睡,今天热水澡棉被,完全不会因为条件好差而喜悲,只在乎实际工作的大小。创作期间,你与老鼠为伴,忍受着孤独和饥饿。

本可凭着声誉锦衣玉食,舒适地过生活。你却从一座峰顶走下,去攀越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不随波逐流,不理会别人的不解和嘲笑,你与

文坛渐行渐远,倾听心灵的召唤,痴心于梦之塔的建造。上帝是公平的,当你舍弃了安逸,你也就获得了成功。

舍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哲学。从古至今,人们演绎着这一门哲学,诠释这门哲学。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割舍了家人,获得民众的爱戴和中原的风调雨顺。隋炀帝大兴土木,荒淫无道,无视百姓的疾苦贫寒,终尝亡国之痛。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为新中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全国人名的爱戴。舍得,有所舍才会有所得。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罕有人实践。你做到了,你获得了成功。

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周围充斥着各种诱惑,学会取舍,学会放弃才会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你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苏轼曾说过,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从构思到结稿,历时六年,炼狱般的生活没有消磨你的意志,体力不支无法阻挡你的脚步。珍珠之所以光圆玉润,是因沙粒的磨砺;钻石之所以璀璨夺目,是因千万刀的切割。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著红楼;太史公忍辱负重而作《史记》。你,路遥,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六载著长篇。

平凡的世界,你因舍得,坚持而不平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0493.html

    上一篇:情深的诗

    下一篇:搞笑霸气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