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博物馆有感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观博物馆有感篇一
《观博物馆有感》

观省博物馆有感

今天,我们全体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省博物馆参观了著名的曾侯乙墓。虽说省博我已经有过好几次的参观经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程度的不同,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触和体会。

参观了博物馆内珍藏的每一件历史文物,我认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无一不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聪颖与智慧,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与进步,甚至有些历史文物还凸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超越时代的睿智。我在叹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慧的同时,更为她们伟大的创造引以为骄傲和自豪。

我在那些雕琢精致的青铜器前驻足良久,她们的精美、精细、精湛令我折服。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雕琢精致的青铜器就是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今天仍然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品。

当然,所有这些历史文物对于我们现代普通人来说可能仅仅是观赏,但想当初这每一件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从这些青铜器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古人们日常生活的轨迹,仿佛追述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虽是那么平凡却又是那么华丽。

“曾侯乙”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中国古代曾国的一个名字叫做乙的君主。因为是位君王,所以他的墓穴中出土的文物自然也都散发着古代君王应有的奢华气势。按照古代的习惯,君王入殓前会有

许多随葬品一起放入,更有甚者,有的还将活生生的下人、侍女随同君王一同陪葬,真可谓惨不忍睹啊!曾侯乙的墓在建造格局上都是按照他生前的居室设计布局的,没想到古人们连生后也念念不忘自己生前所拥有、所享有的一切。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古人们没有将这些随葬品入土陪葬,并完整地保护下来,恐怕她们早就消逝在战火纷飞、时代的变迁与变革之中了,那么我们今天也就看不到这些精美的历史文物,更无从追溯、考证那个时代的政治、科技、人文、历史、地理等的发生和发展的印记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还应该感谢古代的这位君王了。

在参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还是这次出土文物中最庞大、最华丽的曾侯乙编钟了。我仔细地观察并倾听了编钟的演奏音律,它的上层音律清脆悦耳,中层音律干净实在,底层音律雄浑厚重,所有的音阶也极符合现代音律的基础。因此,也可以用它来演奏一些现代音乐。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这样奢侈华丽的乐器,也让我们可以更肯定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因为,她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素养,可以让我们更确切地体味到另一种抽象的美。音乐是一种心境,音乐是一味良药,音乐是一位朋友,人们应该细细地去体会、去欣赏、去倾听。

这次参观省博物馆给我的感想颇深,一下也难以说尽。相信下一次去,我又会有更深一层的观感和体会。

观博物馆有感篇二
《观博物馆有感》

观博物馆有感

初到博物馆我被它的雄伟壮丽所折服,古老式的建筑,蓬勃的气势让我们体会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走进去,感觉就像进了一个的小宫殿。雄浑的建筑、古典的装饰、历史的沉淀、庄严的气势,让我油然而生一种兴奋与自豪之情,感觉自己不再是渺小的,是个存在,是个可以承载文明,承载过去和未来的一个存在,我想一定是因为这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顺着参观的人流,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参观,这个博物馆是湖北省最大的博物馆,占地四万多平方米,主楼分上下三层,主楼的两边是两层且程对称式的,楼的建筑就是楚国的建筑风格.各类陈列展览近百个,主要有《湖北省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展览》、《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湖北战国秦汉漆器展览》、《董必武同志纪念展览》、《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斗争史展览》等。其中《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陈列了从该墓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中挑选的青铜器、漆器、兵器、乐器等精品600件。

举世闻名的,堪称无价之宝的要数越王钩践剑,编钟和青花四爱梅瓶了.

郭沫若曾有诗赞曰:“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镂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越王勾践剑在地下埋藏二千四百多年,但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此剑的出土,震动了海内外史学界与考古学界,其铸造精良,纹饰流畅,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早在春秋时期,就具有相当高的金属冶炼工艺和防蚀技术水平。 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瓷器因其玉石般温润的质感,自发明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华民族创造的绚烂辉煌的陶瓷文化,成为古代中国象征。此馆中有一只青花四爱图梅瓶,它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他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陶渊明爱菊,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传。周敦颐爱莲,其名篇《爱莲说》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脍炙人口。林和靖爱梅鹤,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青花四爱图梅瓶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我们很遗憾没有听到穿越千年的编钟声。曾侯乙编钟。它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

钟。它出土时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立即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编钟是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位于一楼的正中央,它气势磅礴,是我们此次参观的焦点。据解说员说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组编钟,也是最精美的一组,我站在它面前时,看到它那宏伟的外观,耳边似乎已响起了那乐声,古代人民在音乐方面的造诣简直创造了我们难以相信的奇迹

参观完博物馆,我不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充满敬佩之情,并对自己作为一名中华儿女而自豪。一件件精致的历史文物,见证着一段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置身其中,思绪穿越时空,想象着古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情景。也许,他们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大相径庭,但却有着一种精神传承着,那便是勤劳、朴素、智慧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的,中国人自古以来是勤劳的,所以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文明,并延续至今,所以古代中国不论各方面一直处在世界顶尖地位,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承载祖国未来希望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是的,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是智慧的,所以才有了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天文地理、数学医学、诗歌文化等成就,才有了造福于近代社会的“四大发明”,才有了一批批旷古铄今

的大科学家,在历史的天空上熠熠生辉,光耀后世。此次博物馆之行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文明成果和我们伟大祖国昔日的灿烂文化,更让我意识到我们应以此为动力,运用我们所学到的先进文化知识,创造又一个现代文明。

观博物馆有感篇三
《观博物馆后感》

省博物馆观后感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博物馆,是反映该国、该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它也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校外“辅导课堂”。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博物馆折射着前人的脚步,预示着未来的远景,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像一部部百科全书,向人们展示着祖国在每个时空一步一步前进的脚印。

这次去湖北省博物馆让我对中国,对湖北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惊叹于前人的智慧,惊叹于中国的博大精深!

湖北省博物馆馆舍位于风景修理的武昌东湖之滨,筹建于1953年,占地面积达到123亩,近5万平方米。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征集与收藏、陈列展览与宣传教育的机构,同时也是全省考古勘探、发觉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中心。目前拥有各类馆藏文物20万余件,含一级文物812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其中以出土文物为主,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在近20万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 料。

进入博物馆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古典气息,仿佛自己穿越进古代,看着这些文物我不仅闻到了古人物质生活的芬芳,而且仿佛触摸到了她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首先,我叹服于我们华夏民族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水平。当曾侯乙编钟完完整整的屹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不得不为2400年前

的人们的创造精神和冶铸水平所折服曾侯乙编钟。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它出土时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立即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此外,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干扰。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当注意到越王勾践剑静静地躺在那儿时,仍然可以感受其寒光四射慑人心魄。其工艺之精美,造型之奇特,制作只精良,无与伦比。勾践剑为青铜铸造,其主要成分是铜、锡、铅、铁等。它是一把采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制作的青铜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合金冶炼技术的突出代表。

当土陶的斑驳、青白瓷的素雅、釉瓷的灵巧、漆器的完整、竹简的细致、玉的精致透明、铜的厚重沧桑一个个呈现在眼前时,我除了惊叹,更多的是为自己是中华儿女感到自豪。

然后,在这些精彩的工艺品背后我看到了更多古人精神方面的东西,也深深为中华名族以及楚精神所震惊。中华名族是一个智慧的名

族。看着一套套青铜编钟,我体会到了古人高雅而又朴质的艺术生活,他们喜欢艺术,他们热爱诗词歌赋,这些东西至今都沐浴着我们,这些东西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看着越王剑,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萦绕耳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隐忍和坚毅。看着种种精美工艺品,我明白艰苦奋斗从不会被遗忘。

然而,在赞美古代时,对比如今,竟有些悲凉。现如今,人们内心开始浮躁,快餐文化无处不在,科技是发达了,可是有时候做出来的东西保存期还不如古时的东西,因为人们惨假了。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古人,尊重历史,保护我们的文物、文化。我们还应该向他们学习,继承她们的一些优良品德,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我希望,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人会如现在的我一样惊叹于我们的智慧。回顾历史,朝向未来!

观博物馆有感篇四
《观博物馆有感》

博物馆观后感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也是古代交通要道,是历史上各种民族、种族迁徙、交汇融合的地方。由于新疆的气候极其干燥,降雨稀少等众多的特殊自然环境,使新疆成为世界上拥有人种古尸最多,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这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也是我们今天考古研究者不断研究的珍贵的资

料。

《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通过近千件文物、大量的图片,结合沙盘、互动装置等现代化陈列设计手段,较系统的反映了从2万年前

楼兰美女的旧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新疆的历史面貌。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流行的区域。同时,又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世界文明的交融荟萃处。

《新疆民族风情陈列》,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文物上千件,通过蜡像、民族生活场景复原等陈列设计手段,较全面的展现了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达斡尔、满、塔塔尔、俄罗斯等12个兄弟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让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绮丽的瑰宝再放异彩。

《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展览》,展出面积700平方米,通过近百余件文物、大量场景复原及蜡像等陈列设计手段,较全面的介绍了生活在新疆的古代先民既有欧罗巴人种,也有蒙古人种,还有二者的混血型。展出的干尸和文物,是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和医学的珍贵资料。

《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展出面积700平方米,革命文物200多件、图片200多幅,分为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民主运动的一部分——三区革命、新疆和平解放和亲切的关怀巨大的支持四部分,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建设新疆而流血牺牲的史实和我党三代领导人对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这里展出的文物有石器、陶器、木器、文书、毛、棉、丝织品、青铜器、铁器、玉器、各类雕塑、绘画、岩画、金银器、货币、食品等种类齐全,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并散发着浓浓的中原文化的气息。这些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证明,早在公元前,新疆就列入了中国版图,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利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新疆地处亚洲腹地,丝绸之路中段,被称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汇

聚古代中原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古代波斯文化、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古代美索布达米亚等文化的地方,外加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新疆成为了文化类型多、文物资源丰富、文物种类多的一块宝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就是这一历史现象。

例如:丰富多彩的毛、棉、丝织物是新疆出土文物的一大特色。距今约3000年的纺织品色泽艳丽,品种丰富、图案精美向人们诉说着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先民们高超的纺织技术。尤其是丝织品大多来自中原,这也充分证明了当时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新疆各地出土的各类汉文、龟兹文、焉耆文、回鹘文等各民族文字简牍、文书、信件、经文等重要文物不仅是直接研究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对中亚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展厅里陈列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各类货币,它们造型各异,种类齐全,是丝绸古道经济贸易繁荣景象的见证。

《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古代历史文物陈列》是新疆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系统的写照,又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碰撞时擦出的绚丽火花。充分表明,新疆各

族人民在创造和发展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有益成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并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姓 名 :

学 号:

采矿系,工程测量,12-21班

2013年4月13日

观博物馆有感篇五
《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观博物馆有感篇六
《观广东省博物馆有感》

法学 08(3)班0802010100观广东省博物馆有感 今天是 2010 年 12 月 19 日,寒流过后,天气晴朗,很适合户外 活动, 我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跟着法学院党支部和班集体一起去参观 省博物馆, 了解学习我们广东独有的岭南文化的同时也随便放松一下 六级考试后的心情,就暂且把其当做是一次愉快的集体旅游活动吧。 省博物馆新馆址位于举办今次亚运会的海心沙, 在宽阔的广场上 还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亚运会举办后的情景,绿树红花,环境优美,博 物馆左手边便是著名的“小蛮腰” 。博物馆西面是广州歌剧院和广州 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 海心沙旅游公园相望,所处位置十分具有人文气息。 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总体来说呈现长方体,墙面用的 是凝重的墨灰色, 在白天里给人一种古朴、 冷静、 沉稳、 久远的感觉, 就像经久不衰的历史一样。外墙上随处可见霓虹的装饰,虽然在早晨 显得不那么的明显, 不过我可以想像其在晚上将会展现如何的一种光 彩, 因为有霓虹的映衬必定会使得黑色的博物馆不至于隐退于黑夜之 中,它依然散发着自己应有的活力,就像我们广东文化一样,不会因 为黑夜而失去其本身应有的光华。 馆内的设计宽广而大方,预示着包容与海纳百川,色泽依然选择 有色凝重、悠久的朱红色木质颜色,也像历史一样庄重而沉稳。馆内 常设展览分为三篇——艺术篇、历史篇、自然篇。 艺术篇又分为一、 《翰墨流芳: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览》二、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三、 《紫石凝英――馆藏端砚精 品展览》四、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历史篇又分为一、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第一篇“南粤源流”第 二篇“扬帆世界” 第三篇“继往开来”第四篇“粤海烽火” 自然篇又分为一、 《自然资源展览》 第一篇“我们的家园——地 质地貌馆” 第二篇“我们的宝藏——矿产资源馆” 第三篇“石之精 灵——宝石馆” 第四篇“岭南本草——中草药馆” 第六篇“陆生的 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 第七篇“海洋动物世界——海洋 馆” 第八篇“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 法学 08(3)班0802010100虽然艺术篇与历史篇都让我沉浸于我们广东省深厚的人文气息 当中,但是真正让我着迷的是自然篇的景象,我承认我高中时是以地 理为专业科的,我对自然与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沉浸于美丽诱人 的矿产资源馆以及宝石馆当中, 那些被精雕细琢过的抑或是最原始的 石头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也沉浸于虚拟的陆生野生动物馆当中,即 使

那些都不是真的,甚至连标本都算不上,但是却引来了很多人的驻 足逗留, 细细观看逐一评论, 其次海洋馆与古生物馆也同样地吸引人, 因为虽然不知道那些大型的动物骨架是真是假, 但是真的有被壮观和 震撼到。 最后这次参观真是收获良多,获益匪浅,以后也要多参加这些活 动,开开眼界增进自己的见识。08 法学(3)班 ——晨向阳光

观博物馆有感篇七
《观抗日战争博物馆有感》

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今天我来到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寒冷的季节回顾历史大抵是再好不过的,此时的温度令人最为理智与冷静,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进门时那宽阔的台阶,走上去感觉到一种神圣和庄严。

进入馆后,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我的感觉“宏伟”,眼前的巨大塑像给人一种威武但又亲切的感觉。明亮宏伟的大厅使我的精神为之一震,开始参观欣赏。最先看到的是旧时物品展,

放在同一个展柜中的是几架长枪与几把锈迹斑驳的砍刀。这长枪是日本所用武器,而另一边不言而喻。我常在想,我们常提到的小米加步枪是否有多少夸张的成分,现今看确实当真如此。物质上的差距不言而喻,而这差距又确确实实是前日所积累下来的。当真如此,被别人用枪炮强制打开大门,是何等的屈辱。而当时已然落后的我们又是在用什么样的武器与对方相抗衡,其艰辛不言而喻。我国与任何一个国家皆不同。

从1937年7月7日,伴随着卢沟桥畔的第一声枪响,中华民族开始了抗日救国战争,到1945年9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这场历时8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沉重代价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场展览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更为心痛的是日方使用化学武器的作为。如若说毫无人性,不足以概括。展出物品中有这样一件特殊的物品,不是人用,而是马用。防毒面具,其周全之至直至马蹄。对马,如此保护。而无情的化学药剂的目标,确是活生生的中国人。每每想至这里,便不禁感叹,人性何在,人心何在,如此做法,是否可以坦然的称之为人?

接下来,看到当年南京大屠杀照片的我心里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日本侵略者就是禽兽,杀了我们30多万同胞,他们甚至连小孩都不放过,他们不是人,就是禽兽。参观时,我看到了一个老人,驼着背,当他看到一些武器的展品时,我看到他的眼中泛起了泪花,我想他要么是一个老军人要么就是一个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我本想去询问,但是还是忍住了,因为我不想打断他的回忆。我想,现今但凡一个存有良知的中国人,对日本人所作之事早已了然于心。一切,都早已重重写到历史上。我常在想,日本人如何可以红口白牙的说自己,从未做过。如何可以对历史篡改至此呢?这时我才看出这些展品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们背后的故事。我觉得我们可以抵制日货,支持国货以示我们的愤怒。

走出展览馆,踏在卢沟桥上,大家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因为,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观博物馆有感篇八
《观合肥新博物馆有感》

观合肥新博物馆有感

10级市场营销本科(1)班 王娇娇 1006161

12月14日那天下午,我们乘着校车去参观合肥新博物馆。刚下车,走到博物馆门口,李自健,人性与爱的简介就映入了眼帘。进入博物馆内,一种浓郁的艺术气息便笼罩着我。我们走进一楼展厅,大量精美的油画陈列在展厅内。这些油画每一幅都栩栩如生,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一幅名为《南京大屠杀》的巨画,这幅画蕴藏这画家的深刻感悟与人类对于和平的呼唤。根据作者李自健的简介,因为创作这幅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并且顶住日本右翼势力的百般阻挠、威胁,勇敢坚持在全球间展出,为历史代言,李自健于2006年荣获了“南京国际和平特别贡献奖章”。这幅画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当年南京大屠杀中那些受难者所遭受的苦难。

走上二楼,进入另一个展厅,那里展览着很多从安徽各地区所出土的文物,有各种青铜器皿、历史文献等等。刚开始时感觉没有什么意思,平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但渐渐地,又被它们神秘的色彩吸引了,会思考从五千年前至今的人类文明的演进,从青铜时代到如今的现代文明,人类所付出的努力,感叹人类的智慧。如此近距离的观察了解,收获颇丰,让我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博物馆的三楼和四楼,摆放着许多具有安徽特色的建筑模型和笔墨纸砚等等。西递宏村是安徽有名的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它独特的建筑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为一个安徽人,感到非常的自豪。

参观完四楼,我们走上五楼,这里有大量的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独立发展的绘画学派,在我看来,水墨画只有中国的大师才能画好。

时间飞逝,很快就到了要离开博物馆的时间了,我们每个人都流连忘返,离开时都约定下次再来。

这次的博物馆之行很有意义,让我在学习之余,对安徽、对中国的艺术、文化、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里的所见所闻,是我从书本里所学不到的。这个有着博大精深文化的安徽是我生长的地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是我的祖国。愿我的家乡与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2011年12月20日

观博物馆有感篇九
《观三明博物馆有感》

观三明博物馆有感

为了让学生党员更好的了解三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对传统文化艺术有更深认识,管理学院开展“感受三明历史,弘扬福建精神”系列活动,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参观三明市博物馆和规划馆。

三明市博物馆位于三明市梅列区贵溪洋市体育中心北侧,是隶属于三明市文化与出版局,机构规格为正科级,该馆承担对三明地区的收藏、研究、展示、宣传和交流等功能,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顺庙为依托,利用遗留的古代寺庙建筑和仿古现代建筑,向人们宣传、展示悠久灿烂的南方传统文化,是融科学、历史研究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中的红色三明主题展馆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通过历史实物、模拟场景、主题沙盘等形象逼真地再现当年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场面;客家祖地展馆回顾了汉晋时期,随着中原汉族人民大规模南迁与闽越等原住民相融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客家民系,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三明境域深沉的历史根基,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系方言、奇异的乡土民俗。规划馆则运用现代数码、3D、动漫以及多媒体技术,将三明发展理念逐一呈现在学生眼前。参观活动中,大学生们积极与博物馆人员交流。通过展厅讲解、学员讨论及现场交流等形式,学子们对三明这片土地有了别样的热爱,表示要学好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第二故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我深刻的了解了三明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充分体现了三明人民的聪明才智。特别到“红色三明”的时候感触颇深,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他们留下来的物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震撼。烈士的一生,就是一篇无比壮丽伟大的史诗。他们坚定的信仰,光辉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不朽的业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做人的楷模。我们应该多学习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紧紧围绕在党的旗帜下,更好的为祖国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参观完三明博物馆,我的心里不停地想着:我在三明博物馆,看到的是作品,领略到的是历史,感受到的是革命精神。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以怎样的决心来改造现实,以及用怎样的理想去憧憬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可贵的精神风貌,努力学习践行科学实践发展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身心投入国家的建设中去,发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美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477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