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以轻心的意思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一
《成语解释》

如释重负【解释】: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近义词】:轻装上阵

【反义词】:如牛负重

集思广益【解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近义词】: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沧海一粟【解释】: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近义词】:九牛一毛、太仓一粟、微不足道

【反义词】:恒河沙数

车水马龙【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近义词】: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车载斗量【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近义词】: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万籁俱寂【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近义词】:万籁无声、鸦雀无声

【反义词】:人声鼎沸、沸沸扬扬

孑然一身【解释】: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近义词】:孤苦伶仃

【反义词】:成群结队 穷奢极侈【解释】: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极度腐化。

饮水思源【解释】: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匪夷所思【解释】: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近义词】:异想天开、胡思乱想

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近义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反义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泰然自若【解释】: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近义词】:安之若素、若无其事 【反义词】:忐忑不安、心惊肉跳

唇亡齿寒【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近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反义词】: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同仇敌忾【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顾名思义【解释】: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近义词】:望文生义

茅塞顿开【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反义词】:冥顽不灵

大智若愚【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象愚笨。

【近义词】:大巧若拙、虚怀若谷、不露锋芒、深藏若谷

【反义词】: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八面玲珑【解释】: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近义词】:八面见光、见风使舵

【反义词】:刚直不阿、心口如一

百废俱兴【解释】: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近义词】:万象更新、蒸蒸日上、百废俱举

【反义词】:百废不举、每况愈下

百感交集【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近义词】: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反义词】:无动于衷、铁石心肠

斑驳陆离【解释】: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近义词】: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大言不惭【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近义词】:大吹大擂、自卖自夸、出言不逊

【反义词】:不露锋芒、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解释】: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近义词】:自惭形秽、自轻自贱 【反义词】:目中无人、目空一切

等闲视之【解释】: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近义词】:满不在乎、淡然置之 【反义词】:非同小可、刮目相看、小题大作、郑重其事

郑重其事【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近义词】:一丝不苟、一板一眼 【反义词】:掉以轻心、视若等闲、敷衍了事

门庭若市【解释】: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近义词】:车水马龙

【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

门可罗雀【解释】:罗:张网捕捉。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近义词】:门庭冷落

【反义词】:门庭若市 人琴俱亡【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 人弃我取【解释】: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深藏若虚【解释】: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象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深谋远虑【解释】: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近义词】:深思熟虑、老谋深算

【反义词】:少不更事、掉以轻心

声泪俱下【解释】: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近义词】:痛哭流涕

【反义词】:笑容可掬、兴高采烈

声色俱厉【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近义词】:疾言厉色、正言厉色

【反义词】:和颜悦色

受宠若惊【解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近义词】:大喜过望 【反义词】:麻木不仁

守口如瓶【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近义词】:讳莫如深、秘而不宣

【反义词】:信口开河、口若悬河

束手无策【解释】: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近义词】:无能为力、一筹莫展

【反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近义词】: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望穿秋水【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近义词】:望眼欲穿

望尘莫及【解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近义词】:不可企及、瞠乎其后

【反义词】:后来居上

聊胜于无【解释】: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近义词】:微乎其微、屈指可数

【反义词】:不胜枚举、不计其数

前车之鉴【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近义词】:前车可鉴、殷鉴不远

【反义词】:重蹈覆辙

牵一发而动全身【解释】: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删繁就简【解释】: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近义词】: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反义词】:拖泥带水、连篇累牍

老骥伏枥【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近义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老态龙钟【解释】: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近义词】:老气横秋

【反义词】:返老还童、老当益壮、生气勃勃

令人发指【解释】: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近义词】:怒气冲冲、怒不可遏、怒形于色

【反义词】:喜形于色、兴高采烈、欢欣鼓舞

趋炎附势【解释】: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曲高和寡【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步步为营【解释】: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近义词】:稳扎稳打、谨言慎行、小心谨慎

【反义词】:轻举妄动

轻举妄动【解释】: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近义词】:草率行事、随心所欲

【反义词】:谨言慎行、谨小慎微

大势所趋【解释】:大势:指整个局势。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近义词】:势在必行、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刻画无盐【解释】:无盐:传说中的古代丑女。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比喻以丑比美,引喻比拟得不恰当。

不落窠臼【解释】: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近义词】: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别具匠心、不落俗套

【反义词】:依样葫芦、千篇一律、如法炮制

如法炮制【解释】: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近义词】:依样葫芦

【反义词】:独树一帜、别出心裁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二
《文本解读 意义的发现》

文本解读:意义的发现

李安全

发表于《名作欣赏》鉴赏版2009年第2期。

诗人在描写客观物象的时候,总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创造意象和意境,诗人的追求都是达到尽可能完美的情景交融,也就是王夫之所说的“妙合无垠”的境界。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体味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周先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和读者的接受》《古诗文的艺术世界》第2~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如果我们从“诗”扩大到所有的文学文本,或者说我们把所有的文学文本都当作“诗”,就会发现,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它必然借助意象、意境、故事、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段来“寄寓”作家“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为读者,解读文本,也就是要倒过来,通过阅读文本,通过想象和联想,通过体味和领悟,“发现”隐含在文本中的“意义”。换言之,读者对文本进行解读,从本质上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揭示。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本所包含的意义是空灵的,深邃的,丰富的,甚至是“无限”的,开掘不尽的;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也都会选择一种特别的角度和方法来“感悟”并“发掘”文本的意义;而且随着读者阅读情境的变化,读者常常会有“新的发现的喜悦”。

自然,我们要真正“发现”文本中的深厚的“意义”,就必须从文本之中去感悟,去发掘。新批评强调细读文本,就是要“仅仅面对文本”,与文本对话,在“反复阅读”中发掘文本中多蕴含的“多面的全体的意义”(袁可嘉《诗与义》原载1947年11月北平《文学杂志》第2卷第6期,转引自孙玉石《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第18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对文本作出“丰沛的阐释”。这说明,我们解读文本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回到语言本身,发掘文本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意义;解析“意象”和“故事”,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深厚内蕴;寻找文本的隐秘处,发掘其中隐藏的深刻意义。

一、回到语言本身,发掘文本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金圣叹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虽《国策》《史记》,都作事迹搬过去,何况《水浒传》。”(《读第五才子书法》)新批评理论认为,解读文本,首先就要面对文本,要回到语言本身。这与中国阅读传统所强调的“潜心会文”、“切己体察”、“虚心涵泳”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就是仔细地读,咬文嚼字,悉心琢磨,潜入文本,全身心地跟文本去接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文本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可见,“阅读文学作品就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阅读文学语言,理解作品,即是理解作为文学语言存在的基础的语言,文学阅读与欣赏需要从文学语言中找到根据。” (陈太胜《作品与阐释:文学教学引论》第2页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1版) 解读文学作品,首先要注意准确地理解字词的词汇意义(或概念意义)。一般说来,这是从字典上能够查到的,似乎根本就不是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却常常因为“掉以轻心”或者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一个字词的意思而把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搞错。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应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文本。“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从语言上看,清新明朗,似乎很是简单,但事实上却并不是很容易完全解透。比如“醉

里吴音相媚好”一句,就有人理解为“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相互夸赞对方的好”。其实,这里关键就是一个“相”字,很简单,这个“相”是一个副词,但意思并不是“互相”,而是但“指单方面的动作”,这样理解的话,这“吴音相媚好”其实就是下文的“白发翁媪”在唧唧姑姑细声软语地话家常。这应该是春末夏初了,“白发翁媪”悠闲自在地在吹凉风,独享清逸,而不是“相互夸赞对方的好”。这比陶渊明的“桃花源”更真切更温馨,更亲切,似乎有点《孟子》中所描绘的“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康乐之世的味道。自然,这“醉里”的“醉”也就不是那“白发翁媪”,而是词人辛弃疾自己了。当然联系全词,我们可以发现,此人“醉”的原因似乎并不仅仅只是这悠闲安泰的“白发翁媪”,还有开篇所写的乡村景色“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与陶渊明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是一样的质朴自然,甚至古朴原始。再有下阕所写到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三个儿子的“作为”给人很多的联想,需要我们去“补充”和“还原”其中的丰富的细节,才能领略其中的滋味。大儿是成了家里的脊梁了,耕种园田;二儿也很勤劳,“正织鸡笼”;惟有小儿“无赖”,什么是“无赖”呢?在现代汉语里是“泼皮放刁,不讲道理”,显然在这里是讲不通的,或者说不可以这样讲的。从语境来说,本句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则是“无赖”的注脚;恰是因为小儿“溪头卧剥莲蓬”才显得“无赖”,也恰是因为“无赖”才“最喜”;可见,这“无赖”绝对不是贬词。再从文言词汇的特点来说,这“无赖”是两个单音节词“无”和“赖”,“无”是“没有”,“赖”则如“百无聊赖”之“赖”同义,是“依靠”的意思,所以“无赖”在这里就是“没有依靠”(还是不准确,应当是“没有什么事可做”,“没有什么事可忙”之类)的意思了。上下贯通起来,就有点《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那种味道了。这才是辛弃疾“醉”的真正原因了。自然,这里也就纠正了另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人们总以为是“白发翁媪”“醉”了。往深一点想,其实辛弃疾的“醉”也好像不应当是“醉酒”或者说最主要的不是“醉酒”,而是被田园的风情和农家的幸福所“醉”了。尽管也可能像“桃花源”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但是,至少辛弃疾这“醉翁之意不全在酒”。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而言,它使用的语言的真正意义往往要在‘言外之意’中寻找。这种‘言外之意’恰恰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可以将这种意义称为‘意蕴’。”(陈太胜著《作品与阐释:文学教学引论》第21页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1版)文学语言最主要的特点还是“言外之意”。也就是说,我们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理解,更重要的也是更困难的则是要通过想“象”来琢磨其“言外之意”。通常文学语言的“言外之意”是因为特定的语境而产生,也常常与修辞的使用有关联。或者说,文学语言之所以富有“言外之意”,最本质的原因在于,文学语言的功能就是“立象”,而所立之“象”所包含的“意蕴”就超越了“言”,含蓄得多,也丰富得多。

比如《木兰诗》的结尾突然写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简直仿佛就是“画蛇添足”,因为“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谢榛《四凕诗话》却说:“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我们到底应当怎样来理解这四句诗呢?一般的论者大多认为,这是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而作者之所以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其“出奇”之妙在于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还可以将这四句话看作是

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俏皮风趣,表现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然后得出结论自然是:这四句诗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样的“分析”也是比较严谨细密的。但是,我们总会有一点“隔”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关于“兔子”的描绘,应当是一个含蓄隽永的“象征”。本来“故事”已经讲完,但最后再写一个情景,以象征的手法来增加一点“诗”的味道。(从韵律的角度看,这四句单独为一韵,就相当一首完整的哲理诗!)而这诗的“味道”细细琢磨起来,似乎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以富有象征意义的生活化的细节,渲染一种浓烈的喜剧的氛围,蕴含着一种乐观主义的情调;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无疑是“神来妙笔”,在戛然而止之际,再非常浪漫地描绘两只兔子,仿佛给一个主旋律添加了一个副旋律,增加了内涵和回味,颇有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从刻画形象的角度说,这还是象征,用意显然在于含蓄地表现木兰的温情,娇羞,乖顺,活泼,显然是烘托了木兰娇媚、机智的一面。

二、解析“意象”和“故事”,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深厚内蕴

从本质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凝结。但是,这种思想情感不是直接地说出来,而是要有意识地运用艺术的形象来表现,这“艺术表现”的最基本的手法就是暗示、影射和象征,也就是说,文学作品是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所以,我们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切不可把文本中所描绘的“生活与情境”“故事与景象”当作作者的真实生活,尤其需要透过语言来领悟其中的“含义”,尤其需要透过“意象和故事”来领悟“意象”中所蕴含的“意”和“故事”之中所潜藏着的“意义”。如果,我们把文学文本中的“意象和故事”当作寻常的写实的真实的物象和事实来理解,那就不是文学的眼光,或者说那样的解读根本就不是文学欣赏,而是阅读“说明文”。这应当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一个常识。然而,这又是我们在解读文学作品中极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解读者发生了困惑:这么冷的天,老翁为什么在那里钓鱼?进而就产生了种种有趣的猜测:或者是他很穷困,或者是他对钓鱼有兴趣,或者是他是在排遣心中的郁闷,或者是说他是比较喜欢清静„„其实,这样的解读显然是缺乏文学性的。在这里,这“孤舟蓑笠翁”其实很可能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为的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什么感情或意愿呢?与世隔绝,远离世俗,清洁孤寂。这是一种超脱了凡俗的高远与纯净,甚至还有一种沉静的期待,或许我们“知人论世”之后还会发现这其中包含着诗人的“孤愤”与“寂寞”。所以,这里的“孤舟蓑笠翁”其实不过是诗歌的一个“意象”,一个“符号”,一个虚构的“情境”,其中所包蕴的是作者所要寄托的那种清寂之感,孤独之感,高远之感,远离人世之感,以及一种并非绝望又似乎没有太多希望的永恒的精神期待。如果我们再联系到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荷笠”与“蓑笠”都是一个“借代”,代的是一种“隐士”的形象。柳宗元也好,刘长卿也好,并不是“写实”,而是要“写意”,表达的是对清寂与幽独的境界的向往。退一万步说,即使有“写实”的成分,但诗人的“主意”不在“写实”。这种“虚”“实”交融相生的境界,恰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虚实相生的“意境”。

一般说来,抒情诗通常是以“意象”来抒发感情;叙事诗、小说和文学剧本通常是用“故事”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对于人生宇宙的见解”(柯可(金克木)《伦中国新诗的新途径》载1937年1月10日《新盾》第4期转引自孙玉石《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第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庄周可以幻化为蝴蝶(《锦瑟》有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梁祝也可以死后变成“两只蝴蝶”,焦仲卿和刘兰芝则是变成了鸟儿(《孔雀东南飞》),成名之子则是魂化为蟋蟀(《聊斋志异·促织》)„„在卡夫卡的《变形记》里,格里高尔·萨姆沙则是在“有一天”变成了“巨大的甲虫”。这

“故事”是荒诞的,其中所蕴含的意涵却是现实的,也是深厚而沉重的。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失去了“人形”,但是他却保持着或坚守着正常的美好的“人性”。具体地说,小说中的人物作为“表意之象”,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格里高尔代表的是善良,坚韧,宽容;格里高尔母亲萨姆沙太太代表的是软弱,庸俗;格里高尔父亲萨姆沙先生代表的是自私,偏执,狡诈;葛蕾特小姐代表的是乖巧,自私,冷漠,虚伪;秘书主任代表的是冷酷,奸巧;格里高尔的老板则代表的是虚伪,奸猾,专断,冷漠。而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最终死亡这一荒唐怪诞的“故事”作为“表意之象”,也象征着一种深刻的主题——现代社会中金钱对人性的戕害,是现代人难以摆脱的困境;人性的丧失与变异,是现代人的精神的沉沦与衰落。还要补充说明的是,这样的“解读”只是一种阐释,文本内蕴的丰富多义决定我们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将可能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像《变形记》这样的较为深邃晦涩的文本,我们常常会因为读不懂而变得格外的小心谨慎,从而总是努力地从文本中去发掘深义,对于那些看起来“通俗易懂”的文本,我们就常常自以为一读就懂而掉以轻心甚至轻视文本。其实,那些看起来很“通俗易懂”的文本中也常常隐藏着很丰厚的意义。比如《聊斋志异》,大多是记述“花妖狐魅”的“故事”,多有“异趣”,似乎特别地适合大众阅读。其实,真正地读进去了,我们自然会发现,这“花妖狐魅”其实正是“人世间”的象征或反射或对比。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透过“故事”读出作者的“别有用心”和深刻的悲痛。《促织》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最主要的原因似乎是它讲述的历史故事,针对的是现实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批判性。这一深刻的“主旨”也是读者很容易读懂的。其实,透过这现实性和批判性的一面,我们还可以从“故事”中发掘更为丰富的“意义”。比如,我们可以从文本中对“成名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的叙说中“发现”作者对科举制度对人的身体与灵魂的毒害的揭露与批判;我们可以从文本对三只“促织”的形貌和异能的描写中“感觉”其中隐含了蒲松龄的“人才观”,外貌的“修伟”并非才德的卓异,我们在判定人才时,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其才德与秉性;我们可以从游侠儿与成名的命运的对比中领悟到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里,弱势群体往往就是被欺压的对象,从而隐约地感觉到作者对现实的控诉中也含蓄地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三、寻找文本的隐秘处,发掘其中隐藏的深刻意义

按照文学的理念,如果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思想直接地“说”出来,虽然明了且突出,但是,因为这是直露的表达,通常反而会降低其艺术的价值,因为这种直露的表白使读者的解读缺少了“猜测”的趣味和“再创造”的快乐,自然也使文本的价值显得干瘪而贫乏。所以,聪明的作者常常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常常并不把自己的要表达的“意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要用形象的方式来暗示或隐喻,将自己的“意义”隐藏起来,或者是在最隐秘的地方略微显示一点点,以引导或者说是诱惑读者去发现,去琢磨。所以,作为读者,尤其需要在反复地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努力地发现文本的隐秘处,(这隐秘处也就是最紧要之处,最“含糊”之处,)进而从此发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意”。也正是基于文本解读的这种特点,新批评主张从“罅隙”中去发掘深意,黄子平则提出了“边缘阅读”的策略。

我们仍然以较为简短的文本为例来分析。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如果我们从文本的主要内容上来看,这似乎纯粹是“多余”的,因为全文所写的内容与郭橐驼的“籍贯”似乎是毫无瓜葛的。但是,如果我们联系文章的最后一段来分析就会发现,这看似多余的文句其实别有深意。最后一段曰:“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养人术”就是“养民术”,这里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显然,文章的主旨最终落到了“政治”上,落到了“养民”上。可见,橐驼种树“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为政者只有真正地做到了顺“民”之天以致其性就可以使“民”寿且孳也,就可以使老百姓“丰乐”也。而这恰

好与文章所写的“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恰如陶渊明的桃花源一样,这“丰乐”二字,隐含着作者的政治理想:“丰”者,丰衣足食,物质丰盛;“乐”者,民生安乐,其乐融融。这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精神上恰是一脉贯通的。这样的阐释似乎是脱离了文本的“主意”,但恰好是揭示了文本所隐含着的最隐秘的也是最深刻的“意蕴”。

当然,这样的“隐秘处”恰恰是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容易忽略的,所以需要我们格外地小心,才可能成为一个“理想的读者”,真正地发掘出文本中所隐藏着的深刻意义。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极为精粹的散文,表达的哲理也较为直白:“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里包含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但是,如果我们反复地阅读几次,我们就可能发现文章最隐秘处似乎并不在结尾的议论,而在文章的中间好似不经意地插入的那一句话:“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悲痛”,“生死谜”,“手足情”,作者似乎在竭力地隐藏她的真实地情感,但是又实在不能抑制自己的内心的“焦虑和悲痛”,所以,较为隐秘地流露了出来。原来宗璞就是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冯友兰,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张奚若、吴晗、季羡林等学者齐名。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宗璞一家深受迫害。在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的宗璞也因为她的父亲而戴上了“冯友兰的女儿”的帽子,遭受批斗。冯友兰的儿子冯钟越当时在沈阳航空研究所工作,也因其父而受害。本文作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之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1982年10月,冯钟越身患绝症,年届87岁高龄的冯友兰强忍悲痛,为儿子撰了一副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泪洒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可见,文中所隐含着的是作者内心那“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深沉而强烈的情感,很隐秘的情感在文中也是很隐秘地流露。

“我回到了江南”,这是隐藏在郭枫《空山鸟语》中的一个句子。细细嚼来,这也是作者内心最幽深的情感最隐秘的表达。“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看起来,这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一句话。其实,细细品味,我们才会感觉到,这是作者的匠心之所在。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听到鹧鸪的叫声呢?为什么听到鹧鸪叫就这样的“心潮澎湃”呢?——“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浴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啦!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啦!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啦!‘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这是诗人的“回答”。显然,诗人表达的是乡思之情,是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所以,如果我们从仅仅从《空山鸟语》中读出了爱情,读出了自由,读出了欢乐,读出了对生命的热爱,那还不够,甚至可以说,那还没有读出文本中所隐含的最深刻最诡秘的情怀。

2008年8月6日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三
《爱宠国试题答案》

下页 上页登录 | 注册 | 发新帖 | 搜索电脑上WAP社区 >> 更多游戏 >> 爱宠国爱宠国答案(1W道题)南生 2010-5-9 09:48 21 楼成语“达()知变”指“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括号中应填?【1】1.权;2.命;3.人成语“大呼小喝”的“喝”的意思是?【2】1.喝彩;2.吵闹;3.斥责;4.喝水成语“大呼小喝”的“喝”和下面哪个选项的字读音相同?【1】1.喝彩;2.喝水;3.口渴成语“大模大样”的“模”和哪个选项的读音相同?【2】1.模型;2.模子;3.模特;4.模范成语“大难不死”的“难”的意思是?【2】1.困难;2.灾难;3.混乱;4.不舒服成语“大难临头”的“难”和哪个选项的读音相同?【2】1.难过;2.灾难;3.难受;4.艰难成语“大书特书”的“书”的意思是?【2】1.书本;2.记述;3.出书;4.文学气息成语“大兴土木”的“兴”和哪个选项的读音相同?【2】1.兴高采烈;2.兴盛;3.高兴;4.兴致成语“殚精竭虑”的“虑”的意思是?【2】1.忧愁;2.心思;3.快乐;4.考虑成语“得天独厚”的“独”的意思是?【2】1.独自;2.独具;3.孤独;4狠心成语“敌不可假”的“假”和下面哪一个选项读音相同?【2】1.放假;2.真假;3.假期;4.休假成语“地主之谊”的“地主”指的是?【2】1.土财主;2.主人;3.客人;4.地方官成语“掉以轻心”的“轻”的意思是?【1】1.轻率;2.轻巧;3.重量小成语“东()事发”指“阴谋败露”,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窗;2.床;3.门成语“东施效颦”的“颦”指的是?【1】1.眉毛;2.眼睛;3.嘴巴成语“东征西讨”的“讨”的意思是?【1】1.讨伐;2.讨要;3.逃亡成语“斗量车载”的“量”和下面哪个选项的字读音一样?【1】1.量体裁衣;2.打量;3.重量成语“豆蔻年华”的“蔻”和哪个字读音相同?【1】1.扣;2.冠;3.口成语“独树一帜”的“帜”的意思是?【1】1.旗子;2.标记;3.记录成语“独占()头”指“占首位或居第一名”,括号中应填?【1】1.鳌;2.傲;3.敖成语“笃学不倦”的“笃”和哪个字读音相同?【4】1.牟;2.马;3.度;4.睹成语“断编残简”的“简”指的是什么?【4】1.简洁;2.简单;3.古迹;4.古籍成语“囤积居奇”的“居”是什么意思?【1】1.积累;2.居住成语“多此一举”的“举”是什么意思?【4】1.成功;2.举起;3.举行;4.行动成语“恶贯满盈”的“恶”和哪个选项的字读音相同?【1】1.罪恶;2.厌恶;3.恶心成语“耳顺之年”指的是?【4】1.三十岁;2.四十岁;3.五十岁;4.六十岁成语“发愤图强”的“图”

是什么意思?【4】1.突破;2.路途;3.图画;4.谋求成语“罚当其罪”的“当”是什么意思?【4】1.当心;2.当然;3.阻挡;4.相称成语“法无可贷”的“贷”是什么意思?【4】1.替代;2.待罪;3.贷款;4.宽恕成语“反求()己”指“反過來要求自己”,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诸;2.猪;3.自成语“犯上作乱”的“犯”是什么意思?【4】1.违心;2.犯人;3.犯罪;4.违抗成语“飞()走壁”形容“武功高强”,括号中应填的字是?【4】1.舞;2.燕;3.岩;4.檐成语“非意相干”的“干”的意思是?【4】1.干劲;2.枯竭;3.干净;4.冒犯成语“分()治之”指的是“分别治理”,括号中应填的字是?【4】1.离;2.别;3.开;4.而成语“粉面朱唇”的“朱”指的是?【4】1.黑色;2.黄色;3.诸位;4.红色成语“风驰电掣”的“掣”应读做?【4】1.第一声;2.第二声;3.第三声;4.第四声成语“风吹()动”比喻“微小的变动”,括号中应填的字是?【4】1.心;2.湖;3.花;4.草成语“风吹()动”比喻“微小的变动”,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心;2.湖;3.花;4.草成语“风刀()剑”形容“气候极其恶劣”,括号中应填的字是?【4】1.磨;2.利;3.雪;4.霜成语“风流倜傥”的“傥”应读做?【1】1.第三声;2.第二声;3.第一声成语“风云()会”指“君臣遇合”,括号中应填的字是?【4】1.相;2.示;3.寄;4.际成语“凤冠霞帔”的“帔”和哪个字读音相同?【1】1.配;2.批;3.被成语“狗尾续貂”的“续”的意思是?【2】1.继续;2.连接;3.接替;4.代替成语“红日三()”意思是“时光已晚”,括号中应填的字是?【4】1.心;2.时;3.杆;4.竿成语“呼天抢地”的“抢”和下面哪个字读音相同?【1】1.枪;2.仓;3.墙成语“怙恶不悛”的“怙”和哪个字读音相同呢?【1】1.枯;2.厌;3.湖成语“华而不实”的“华”是什么意思?【4】1.花香;2.华侨;3.华山;4.开花成语“化()为整”指把“分散的部分集中成整体”,括号中的字应是?【1】1.零;2.蝶;3.小成语“化腐成奇”的“成”是什么意思?【1】1.变成;2.成就;3.城府成语“画饼充饥”和哪个成语意思相近呢?【1】1.望梅止渴;2.出神入化;3.画蛇添足成语“还()返本”指“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原;2.缘;3.前成语“会逢其适”的“会”是什么意思?【1】1.恰巧;2.开会;3.会意成语“昏头转向”的“向”是什么意思?【1】1.方向;2.志向;3.向上成语“浑身()数”指的是“全身本领”,

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解;2.懈;3.之成语“魂不守()”指的是“灵魂离开了躯壳”,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舍;2.房;3.体成语“魂飞魄()”形容“惊恐万分”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散;2.飞;3.颤成语“火妻灰子”和那个成语意思相近?【1】1.抛妻弃子;2.摇摇欲坠;3.火上浇油成语“祸起萧()”指的是“祸乱发生在内部”,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墙;2.杀;3.索成语“鸡飞蛋打”和哪个成语意思相近?【1】1.两败俱伤;2.鸡零狗碎;3.鸡飞狗跳成语“鸡毛蒜()”指“无关紧要的小事”,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皮;2.沫;3.白成语“吉()片羽”用来指“残存的艺术珍品”,括号中应填字是?【1】1.光;2.日;3.时成语“极()世界”指佛教中的“西天”,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乐;2.其;3.致成语“极本()源”指“彻底的推究本源”,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穷;2.极;3.本成语“举()齐眉”指“婚姻美满,夫妻和睦”,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案;2.安;3.剑成语“两小无猜”的“猜”是什么意思?【1】1.猜忌;2.猜谜;3.才华成语“量力而行”的“量”和哪个选项的字读音相同?【1】1.量入为出;2.计量;3.打量成语“屡见不鲜”的“鲜”的意思是?【1】1.新奇;2.明亮;3.鲜美成语“名实相符”的“名”指的是?【1】1.名声;2.姓名;3.名人成语“明察秋毫”的“毫”指的是?【4】1.距离单位;2.毛笔;3.茅草;4.细毛成语“命途多舛”的“舛”和哪个字读音相同呢?【2】1.端;2.喘;3.船;4.卯成语“七()生烟”形容“极度气愤”,括号中的字是?【2】1.寇;2.窍;3.巧成语“人心叵测”的“叵”是什么意思?【4】1.测量;2.恐惧;3.危险;4.不可成语“日削月朘”的“朘”是什么意思?【2】1.反复;2.减少;3.俊秀成语“容头过()”意思是“得过且过”,括号中的字是?【2】1.目;2.身;3.体成语“融会贯通”的“会”的意思是?【2】1.会议;2.领会;3.交汇;4.汇合成语“如丧考妣”的“妣”和哪个字读音相同呢?【2】1.指;2.比;3.此成语“如坐()毡”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括号中应填?【2】1.尖;2.针;3.毛成语“茹毛饮血”的“茹”是什么意思?【2】1.打;2.吃;3.割成语“入情入理”的“入”是什么意思?【2】1.超过;2.合乎;3.进入成语“三顾茅庐”的“顾”是什么意思?【2】1.照顾;2.拜访;3.建造成语“三过其门而不入”描写的是哪个人?【2】1.盘古;2.大禹;3.女娲成语“三年之艾”的“艾”

指的是什么?【2】1.情感;2.艾草;3.沉寂成语“杀鸡儆猴”的“儆”应该读作?【2】1.第一声;2.第三声;3.第二声;4.第四声成语“杀一儆百”的“儆”是什么意思?【2】1.低头;2.警告;3.尊敬成语“歃血为盟”的“歃”和哪个字读音相同呢?【2】1.戈;2.煞;3.插成语“善罢甘()”指“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括号中的字是?【2】1.苦;2.休;3.心成语“少不()事”指“经验不多”,括号中应填?【2】1.做;2.更;3.厉成语“设身处地”和哪个成语意思相近呢?【1】1.推己及人;2.宅心仁厚;3.爱才若渴;4.想方设法成语“探()止矣”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括号中应填?【1】1.观;2.看成语“探囊胠箧”形容的是哪一种人?【1】1.小偷;2.工匠成语“韬光养()”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晦;2.汇;3.悔成语“同仇敌忾”的“敌”是什么意思?【2】1.敌人;2.对抗;3.争吵;4.分离成语“同流()污”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括号中的字是?【1】1.合;2.和成语“同室操()”泛指“内部斗争”,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戈;2.刀成语“图穷匕见”的“图”意思是?【1】1.地图;2.图谋成语“兔死()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括号中应填?【1】1.狐;2.狗成语“外合里差”和哪个词组的字读音相同?【2】1.差强人意;2.差不多;3.参差不齐成语“外强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干;2.软成语“玩兵黩武”的“黩”和哪个字读音相同呢?【1】1.读;2.卖成语“王后卢前”中的“王”指的是?【1】1.王勃;2.王安石南生 2010-5-9 09:48 22 楼成语“望穿秋水”的“秋水”指的是?【1】1.人的眼睛;2.人的脸成语“威迫利()”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括号中应填?【1】1.诱;2.导成语“微过细()”指的是“微小的过失或意外”,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故;2.行成语“微为繁富”的“微”的意思是?【1】1.稍微;2.微小成语“为恶不悛”的“恶”和哪个词组的字读音相同?【1】1.恶人;2.厌恶成语“为恶不悛”的“悛”指的是?【1】1.悔改;2.严峻成语“尾大不()”比喻“机构庞大,调动不灵”,括号中的字是?【1】1.掉;2.甩成语“尾生抱柱”的“尾生”是?【1】1.人的名字;2.珍奇宝物成语“委肉虎蹊”的“委”是什么意思?【1】1.抛弃;2.委托成语“委重投艰”的“委”是什么意思?【1】1.委托;2.委屈成语“未()之志”指“

没有完成的志向”,括号中应填?【1】1.竟;2.竞成语“未焚徙薪”的“徙”跟那个字读音相同?【1】1.洗;2.移成语“畏难苟安”的“难”和下面哪个选项的字读音相同呢?【1】1.困难;2.发难成语“温凊定省”的“省”和下面哪个词组的字读音相同?【1】1.省份;2.反省成语“温凊定省”和哪个成语意思相近?【1】1.慈乌返哺;2.礼贤下士成语“文过()实”意思是“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括号中的字是?【1】1.其;2.不成语“文人相()”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括号中应填?【1】1.轻;2.亲成语“文人相轻”的“轻”是什么意思?【1】1.轻视;2.轻易成语“文修武偃”的“偃”和哪个字读音相同呢?【1】1.演;2.燕成语“问道于()”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盲;2.聋成语“问心无()”指“扪心自问,从容自然”,括号中的字是?【1】1.愧;2.悔成语“我心如()”表示“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秤;2.尺成语“我行我素”的“素”是什么意思?【1】1.本来的;2.朴素的成语“卧雪眠()”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括号中的字是?【1】1.霜;2.冰成语“乌烟瘴气”的“瘴”和哪个字读音相同呢?【1】1.帐;2.章成语“无()复加”的意思是指“程度达到了极点”,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以;2.已成语“无()轻重”的意思是“没有什么要紧的”,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1.足;2.量成语“无的放矢”的“的”指的是什么?【1】1.箭靶;2.土地成语“无冬历()”指“一年到头”,括号中应填的字是?【2】1.春;2.夏;3.秋成语“无方之民”的“方”的意思是?【2】1.距离单位;2.礼法规矩;3.公正成语“无功受()”意思是“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括号中应填?【2】1.气;2.禄;3.贿成语“无计可()”指“没有办法可用”,括号中应填的字是?【2】1.发;2.施;3.实成语“无可非()”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括号中的字应是?【2】1.论;2.议;3.义成语“无可救()”比喻“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括号中的字是?【2】1.补;2.药;3.济成语“无穷无尽”的“穷”是什么意思?【1】1.完;2.贫穷成语“无征不信”的“征”是什么意思?【2】1.蒸发;2.证据;3.征求成语“毋庸赘述”的“毋庸”是什么意思呢?【1】1.不用;2.无能成语“五()万钟”的意思是“高官厚禄”,括号中的字是?【2】1.金;2.鼎;3.石成语“五羖大夫”的“羖”指的是什么?【2】1.公鸡;2.公羊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四
《趣味语文题及答案》

趣味语文题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答案来了: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指鹿为马(点石成金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 精雕细刻( 粗制滥造)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 笨嘴拙舌)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三、 数字俗语: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焦若愚( 大智若愚)

五、 成语填空:(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微(乎)(其)微

六、 宝塔诗如何读?开山满桃山杏山好景山来山客看山里山僧山客山山中山路转山崖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杏山桃满山开.) 七、 怪体诗如何读?龙虎虎望山山山湖湖湖湖湖海海海海会仙仙仙仙仙仙仙仙万国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掉川川川川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万国九州掉四川.)

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2、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十、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粗茶淡饭( ) 流芳百世( )

井然有序( ) 指鹿为马( )

固若金汤( ) 精雕细刻( )

雪中送炭( ) 伶牙利齿( )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 ) 形容说话轻薄( )

形容能说会道( ) 形容惊诧无言( )

形容不善辞令( ) 形容随声附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

表示差不多时用( )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

表示把握大时用( )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

表示距离远时用( )

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 ) 陈残云( ) 王任重( )

刘海粟( ) 丁慧中( ) 甘如饴( )

焦若愚( )

五、 成语填空:

()服()服 ()德()德 ()讹()讹

()牙()牙 ()老()老 ()计()计

神()()神 精()()精 痛()()痛

欺()()欺 将()()将 日()()日

微()()微

六、 宝塔诗如何读?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七、 怪体诗如何读?

虎虎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

川川川川

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

十、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七零八落 ) 1256789( 丢三落四)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 不三不四)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附答案) 3、 巧填人名,补全歇后语 ( )审案 ---- 铁面无私 半路上杀出个

( ) -- 出了岔;措手不及;突如其来 ( )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 )当皇帝 ---- 软弱无能 ( ) 倒茶 ---- 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 )上梁山 ---- 官逼民反

( )的斧子 ---- 头三下 ( )借荆州 ---- 有借无还 ( )借东风 ---- 巧用天时 ( )进曹营 ---- 一言不

( )打宋江----过后赔礼 ( )进京 ---- 不怀好意 ( )喊冤 ---- 怨天怨地 ( )焚稿 ---- 忍痛割爱 ( )炸碉堡 ---- 视死如归 ( )摇头 ---- 没救了 ( )出家 ---- 一去不复返 ( )穿针 ---- 粗中有细 ( )的扁担 ---- 有名有姓 ( )穿龙袍 ---- 改朝换代 ( )砸锅 ---- 破釜没舟 4、 在括号里填上省市名称组成成语,然后把你的发现写在横线上。 重于泰( )( )山再起 同舟共( )( )征北战 人山人( )( )辕北辙 五湖四( )( )是心非 跃然纸( )( )阔天空 人定胜( )( )津乐道 掌上明( )( )市蜃楼 5、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圣人”: 诗圣 --------- 杜甫 茶圣 --------- 陆羽 酒圣 --------- 杜康 书圣 --------- 王羲之 游圣 --------- 徐霞客 史圣 --------- 司马迁 文圣 --------- 孔丘 草圣 --------- 张旭 医圣 --------- 张仲景 武圣 --------- 关羽 画圣 --------- 吴道子 兵圣

--------- 孙武 药圣 --------- 孙思邈 科圣(木圣)---- 张衡 谋圣 --------- 张良 6、 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用所填的字组成语文中常用的术语: 甜言蜜—— ——质彬彬 无恶不—— ——过饰非 生花妙—— ——蛇添足 死里逃—— ——斟句酌 不择手—— ——气风发 物极必—— ——不容辞 (甜言蜜语 文质彬彬 无恶不作文过饰非

生花妙笔 画蛇添足 死里逃生 字斟句酌

不择手段 意气风发 物极必反 义不容辞 语文 笔画 作文 生字 段意 反义) 7、 “回文句”是一种句型。一个句子如果正着读与倒着读的意思一样,就可以称为"回文句".如:蜜蜂酿蜂蜜 风扇能扇风 奶牛挤牛奶。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吗?聪明的你,快试一试吧! 8、 在括号里填上省市名称组成成语,然后把你的发现写在横线上。 重于泰( )( )山再起 同舟共( )( )征北战 人山人( )( )辕北辙 五湖四( )( )是心非 跃然纸( )( )阔天空 人定胜( )( )津乐道 掌上明( )( )市蜃楼 (重于泰山 东山再起 同舟共济南征北战

人山人海 南辕北辙 五湖四海 口是心非

跃然纸上 海阔天空 人定胜天 津津乐道

掌上名珠 海市蜃楼

山东 济南 海南 海口 上海 天津 珠海

每个的最后一个字和第二个第一个字能组成一个地名.) 9、 八个字的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0、成 语 接 龙 劳燕分飞+飞蛾扑火+火海刀山+山高水低+低声下气+气象万千+千金一笑+笑里藏刀+刀光剑影+影灭迹绝|绝无仅有+有备无患+患难之交+交头接耳——耳目一新——新来乍到 入木三分+分工合作+(作)做贼心虚 +虚有其表+表里如一+一丝不苟+苟且偷生+生龙活虎+虎头蛇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神不定+心乱如麻+麻木不仁+仁至义尽+尽心尽力+ 叶公好龙+龙马精神+神魂颠倒+倒海翻江+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移山倒海+海底捞针+针锋相对+对答如流+流芳千古+古色古香+香气袭人+人心所向 年富力强+强人所难+难解难分+分秒必争+争强好胜+胜友如云+云开日出+出头之日+日落西山+山崩地裂 三更半夜+夜长梦多+多才多艺+艺不压身+身心交病+病从口入+入情入理+理直气壮+壮志凌云+云开日出+出人头地+地广人稀 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得寸进尺+尺短寸长+长命百岁+岁月如流+流连忘返返老还童+童言无忌+疾贤妒能+能说会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面八方+方寸已乱+乱七八糟 身体力行+行云流水+水泄不通+通力合作+作威作福+福如东海+海底捞月+月落星沉+沉默不语+语惊四座+座无虚席+席地而坐+坐失良机+机不可失+失败为成功之母 11、我来给广告词改错 例: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 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 ) 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 ) 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 ) 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 ) 12、写作谚语 人不学要落后, 刀不磨要生锈。

天才在于勤奋,

知识在于积累。

要学蜜蜂采蜜,

不学蜻蜓点水。

笔勤能使手快,

多练能使手巧。

思想模糊不清,

文章中心不明。

宁写一句实话,

不凑百言浮夸。

实话三言两语,

胜过虚话千句。

百遍锤炼成字,

千遍推敲成句。

树木不剪不成材, 文章不改不精练。 千金难买回头看,

写稿不厌反复改。 13、成语游戏 1.说说含有数字开头的成语,看谁说得多。

一( ) 二( ) 三() 四( ) 五( ) 七( ) 九( ) 十( ) 百( ) 千( ) 万( ) 2.们人体部分,巧说成语。例如:点着自己的手掌,可以说一成语:“掌上明珠”。

(身体某部分可以说:口、眼、鼻、牙、耳、手、胸、肝、肚、指足……) 3.出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鼠目寸光 龙腾虎跃……)

4.在三分钟内写出含有意思相反语的词语。例如(出生入死 三长两短恩将仇报 大惊小怪……)

5.看动作说成语。

一个人根据成语设计一个动作(例如:目不转睛 气势汹汹张牙舞爪东张西望一目十行……),另一个人根据他设计的动作要能说出这个成语是什么。

6.成语接龙。 A:一心一﹙﹚气风﹙﹚扬光﹙﹚有作﹙﹚富不﹙﹚至义﹙﹚善尽﹙﹚不胜﹙﹚ B:一手遮﹙﹚经地﹙﹚无返﹙﹚盼自﹙﹚心壮﹙﹚同道﹙﹚久必()

C:一马当﹙﹚见之﹙﹚目张﹙﹚战心﹙﹚天动﹙﹚大物﹙﹚学多()

D: 一字千﹙﹚石良﹙﹚外之﹙﹚气用﹙﹚倍功﹙﹚斤八﹙﹚全

巧填人名,补全歇后语(9分)

( 包公 )审案 ---- 铁面无私

半路上杀出个( 程咬金 ) --措手不及(或“突如其来”)

( 猪八戒 )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 阿斗 )当皇帝 ---- 软弱无能

( 林冲 )上梁山 ---- 官逼民反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五
《请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

请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

1、 基础薄弱型 学生在平时背诵、记忆或解题以及考试的过程当中,错误率比较高,有时

到达50%以上。这类学生即属于基础薄弱型的,他们可能因为没有掌握上学年、上学期或前几个月的课程,具体问题还需要专业测评。

2、 动力不足型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楚,学了之后到底干什么,学习与自己的未来有什

么样的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考试缺乏一种热情和强大的动力。

3、 情绪波动型 情绪波动型一般表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考了高分后,表现出傲慢、自满

甚至自负、激动、清高等等一些激情高亢的心理状态;另一种是如果考了低分,他表现出焦虑、急躁不安、自卑、迷茫甚至惶恐等等情绪状态。

4、 苦学无效型 主要体现在看到试题后不知道怎么下手,或者说不知道从哪里动笔,不

知道从题目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审题,不知道怎么运用知识点,不知道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更不知道如何切入出题者的思路。知行分离,往往感觉学会了,但一考试就蒙了。

5、 缺少思路型 是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主要是学习的时间比较多,时间抓

得非常紧,但是成绩往往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比较低。

6、 一做就错型

一做就错型分为三种情况

1、 对于简单的题掉以轻心,漏题丢分。

2、 对于中档题,分析不清楚,是是非非,模棱两可,可能错、可能对。

3、 对于复杂题,自身知识结构掌握不到位,缺乏分解能力。

7、粗心大意型 这类同学的知识结构和脉络还是比较成熟,也能够找到解题的要领和方式,但是往往疏忽了题目的意思,掉以轻心,错题丢分。或者是解题的过程都是正确的。但烦运算量太大,不能坚持下去。

8、知识生疏型 通过统计发现,对教材上的知识点70%都不熟或都不懂。或是因为学习时间原因,或是因为各种心理问题无心学习。

大班上课的七大弊端

1、 个别同学感觉自己上大班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不情愿被老师点名站起来回答问题,因

而显得较为松懈,不能专心听讲;

2、 个别学生因不能提前到教室,“抢占”前几排座位而感觉不舒服;

3、 同学们认为在大班上不能进行师生双向交流,总是缺少操练的机会;

4、 不少学生认为大班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5、 大班教学的成本低,就像工厂一样大规模生产,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的差异。而对大班

学生,老师最终要的是维持秩序,并不是鼓励学生提问和答题,避免太嘈杂,因为互动很难实行。

6、 大班教学时,单向灌输知识的方法,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上课变得非常的沉闷枯燥,

这是一种注重记忆的做法,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7、 大班里的学生,都有各自的能力、兴趣,各有各的基础,按照大班的开课进度,有些觉

得太慢,感到沉闷。有些感觉教的太快,未能跟上,老师更是变的有心无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去老师家补习及上门家教五大弊病

1、 去老师家补习,形式缺乏约束力,没有时间保障,老师过度劳动,时间、精力无法到位。

2、 去老师家补习,一般都是:“做卷子,改一改”教学方式、方法没有任何的改变,教学

内容是课堂内容的重复,不是真正的一对一,没有针对性。花了钱,浪费了时间。

3、 大部分上门的老师都是大学生或是非教育专业人士,一个真正的在职一线教师或名师,

是不会随意上门的。

4、 对上门家教没有一个考核和评价,上门家教作为一个个人行为,对孩子成绩提高,没有

保障。

5、 无论是去老师家补习,还是上门家教,都是在家里上课,没有学习氛围。导致时间利用

率低,学习效率低。教师教学随意性大,没有个性化教学系统方案,没有监管测评体系,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问题所在。

弘文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总之,课外补习班是学校班级授课的重复,而“一对一”教学才是班级授课的补充,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快速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六
《稳中求进的含义》

“稳中求进”具有三个方面的深层含义

时间: 2011-12-15 10:50: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谭浩俊 发表评论>>

关键词: 稳 稳中求进 求 进 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在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同时,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明确认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虽然不是什么新概念,以前也曾多次使用这一概念。但是,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下,这一概念的内容和含义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中央再一次提出“稳中求进”的要求,并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不仅是过去经济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基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作出的一次战略决策,至少,具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以“稳”促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欧债危机的不断发酵,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严重的动荡不安之中。受此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增速放慢的问题。经济不稳,社会不安,政治不宁。从希腊罢工到英国骚乱再到占领华尔街,以及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动乱、军事冲突,无不与经济状况的恶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温州等地的金融混乱以及中小企业关停现象增多、经济增速明显放慢,也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密不可分。

相反,如果经济环境好、经济发展稳、经济增长快,就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如何“稳”住经济,“稳”住增长,自然是当前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当然,要“稳”住经济、“稳”住增长,就必须首先“稳”住政策、“稳”住调控手段,使其不要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与此同时,针对去年以来价格出现的大幅波动现象,“稳”住价格也是必须继续高度重视的问题。切不可因为当前的价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房价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就掉以轻心,放松警惕,甚至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显然也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经济“稳”了、价格“稳”了、就业“稳”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也“稳”了,老百姓的心理就会“稳”了,社会也就会“稳”了。所以,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方针,不仅仅是简单的“稳”,而是以“稳”促稳、以“稳”保稳。

第二,以“求”争取主动。一般情况下,“求”在“稳中求进”中都是以连接词的含义出现,但是,这里所说的“求”,显然不只是连接那么简单。因为,从会议提出的“一个主

题”、“一条主线”、“一个基点”、“一个基础”、“一个动力”、“一个目的”来看,都是主动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和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要知道,这些问题不仅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和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改革、扩大开放等都会面临严重障碍和阻力。

也正因为如此,用“求”的方式争取主动,或主动“求”变、主动“求”矛盾和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是“稳中求进”之“求”的更深含义。如何在工作中增强主动性、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以“求”争取主动,以“求”化解矛盾,我们的工作才不会被动,才能少付出代价。

第三,以“进”促变。会议在分析“稳中求进”时认为,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这也意味着,“稳中求进”并不是简单的“进”,而是必须有根本改变和转变的“进”,经济发展必须有“新的进展”,深改革开放必须有“新的突破”,改善民生必须有“新的成效”,没有“新”的进展、突破和成效,这样的“进”是不符合要求的,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和要求,“稳中求进”必须突出“变”字,能够在“变”字上做好文章,能够在“变”字上得到充分体现,能够在“变”字上让广大人民群体有所体会和感受。 那么,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都要以“进”促变,以“变”促进,“进”不能简单的进,“变”也不能简单的变,而必须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而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也已经到了必须向纵深推“进”和改“变”的时候了。不然,许多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所以,对“稳中求进”的要求,必须从更深层次研究和思考,从更广角度分析和判断,从而用更宽阔的视野、更独特的思维和更智慧的思路去提出措施和办法。

人民日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 2012年03月31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正文 (54887人参与)

  打印 字号

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科学发展,中国一定能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两会闭幕以来,5000多名代表委员和13亿人民带着这样的共识踏上新的发展征程。集中精力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稳中求进既是工作总基调,也是工作总要求。所谓“稳”,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

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所谓“进”,就是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历史地看,稳才能更科学地发展、更持久地前进。过去30多年里,正是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才积小成为大成,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航船不断向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态和情绪,也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眼未来,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才能坚定地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在今年各项工作中做到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政策稳”;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使“增长稳”;继续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物价走势反弹,使“物价稳”;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社会稳”。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呈现的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越是形势复杂多变,就越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还是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稳”既为当前攻坚克难提供基础,更为长远乘势而上创造条件。在多种的思潮中,思想无定力,难以凝聚发展力量;在错杂的环境下,心若有旁骛,极易错失发展良机。只有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才能扎扎实实地稳中求进,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稳中求进,考验智慧能力,考验决心勇气。在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就能够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将中央的科学决策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更好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办好实事,更好地增进活力、促进发展、推进事业。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加快改革创新的力量,以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稳中求进”的含义是什么?应该怎样把握这一经济工作基调

今年中央再一次提出“稳中求进”的要求,并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不仅是过去经济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基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作出的一次战略决策,至少,具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以“稳”促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欧债危机的不断发酵,整个世界经济都处于严重的动荡不安之中。受此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增速放慢的问题。经济不稳,社会不安,政治不宁。从希腊罢工到英国骚乱再到占领华尔街,以及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动乱、军事冲突,无不与经济状况的恶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温州等地的金融混乱以及中小企业关停现象增多、经济增速明显放慢,也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密不可分。

相反,如果经济环境好、经济发展稳、经济增长快,就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所以,如何“稳”住经济,“稳”住增长,自然是当前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当然,要“稳”住经济、“稳”住增长,就必须首先“稳”住政策、“稳”住调控手段,使其不要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与此同时,针对去年以来价格出现的大幅波动现象,“稳”住价格也是必须继续高度重视的问题。切不可因为当前的价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房价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就掉以轻心,放松警惕,甚至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这显然也是不可取的,甚至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经济“稳”了、价格“稳”了、就业“稳”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也“稳”了,老百姓的心理就会“稳”了,社会也就会“稳”了。所以,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方针,不仅仅是简单的“稳”,而是以“稳”促稳、以“稳”保稳。

第二,以“求”争取主动。一般情况下,“求”在“稳中求进”中都是以连接词的含义出现,但是,这里所说的“求”,显然不只是连接那么简单。因为,从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个基点”、“一个基础”、“一个动力”、“一个目的”来看,都是主动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和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要知道,这些问题不仅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和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改革、扩大开放等都会面临严重障碍和阻力。

也正因为如此,用“求”的方式争取主动,或主动“求”变、主动“求”矛盾和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是“稳中求进”之“求”的更深含义。如何在工作中增强主动性、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以“求”争取主动,以“求”化解矛盾,我们的工作才不会被动,才能少付出代价。

第三,以“进”促变。会议在分析“稳中求进”时认为,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这也意味着,“稳中求进”并不是简单的“进”,而是必须有根本改变和转变的“进”,经济发展必须有“新的进展”,深改革开放必须有“新的突破”,改善民生必须有“新的成效”,没有“新”的进展、突破和成效,这样的“进”是不符合要求的,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和要求,“稳中求进”必须突出“变”字,能够在“变”字上做好文章,能够在“变”字上得到充分体现,能够在“变”字上让广大人民群体有所体会和感受。

那么,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都要以“进”促变,以“变”促进,“进”不能简单的进,“变”也不能简单的变,而必须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而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也已经到了必须向纵深推“进”和改“变”的时候了。不然,许多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所以,对“稳中求进”的要求,必须从更深层次研究和思考,从更广角度分析和判断,从而用更宽阔的视野、更独特的思维和更智慧的思路去提出措施和办法。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七
《雅思口语易犯错误,不可掉以轻心》

雅思口语易犯错误,不可掉以轻心

雅思口语易犯错误,不可掉以轻心。所以小编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以下五大点烤鸭常犯错误,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每一个问题都足以让你与雅思口语高分失之交臂。

一.脱离语境

很多烤鸭们喜欢大批量的记单词,以为只有单词记的多,雅思口语和雅思写作就迎刃而解,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学习雅思不能单纯背单词,词汇并不是越多越好,学生应该注重读与写的双向能力。同时,雅思考试重在考查考生的真实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只有结合文意与语境才能突破瓶颈。 一味 的死记硬背不会提高口语能力,反而会让自己的懵懵懂懂,以至于浪费时间,一定要在一定的语句中掌握单词的意思及用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死记硬背

在以往考试中,不乏大量因为生搬硬套被严重扣分的例子,口语考试可以背,但要灵活,考生一定要糅合自己的背景,不可生套模版,短语词汇是别人的但点子必须是自己的,也就是所谓的要有自己的一套东西。雅思题目有时会在老题的基础上对关键词稍加修改,有些考生依然按背诵范文来回答,与题目要求相去甚远,失分惨重。所以,雅思考试的时候即使你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是也要学会变通的使用。

三.盲目做题

很多学生以为大量的刷题就能达到一个号的分数,但其实很多时候并非如此。准备工作必然要做细做足,打牢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举一反三,避免做过多的题浪费时间。复习旧题时,也要仔细推敲琢磨。要把精力放在把握雅思考试的方向性上。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制敌。

四.妄自揣测

很多学生看到有押题押中的,然后便心生念头,要自己押题。猜测口语话题是可以染自己更加充分的准备材料,但如果过度依赖,便会产生投机取巧的心态。雅思考试具有稳定性,出现变动会在一年前通知,所以贸然猜测反而会给备考带来负担。考生应关心时事,注重平时的信息积累。尤其针对part2,要把题目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素材搜集,细细准备,这样才能让自己有出奇制胜的把握。

五.发音模糊

1.辅音不准确

首当其冲的是th的发音,凡是遇到th我们都要咬舌头,比如the, think, this, mother, both, three, through, month, maths。

绝大多数学生在遇到th时,都用s或z来替代,没有伸出舌尖。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说得很舒服,听的人很不舒服。说英语时th和s不分相当于说普通话时十和四不分,是相当严重的错误,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

另外介绍两组常见的辅音错误,l和n以及w和v

2.长元音和双元音不饱满

英文的元音有长短之分,而中文则没有,学生们很容易把长的读成短的。

比如meal和mill, sheep和ship, been和bin。试着读一下这几组单词,如果听起来一样的话就说明你出现这个问题了。

中文和英文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中文的字都是一个辅音加上一个元音(生母和韵母),而英文中可能有n个元音n个辅音的各种排列组合。中国学生经常把双元音发成单元音。比如same说成seem,coin说成corn。

3.单词重音位置错误

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背单词时没有记重音的习惯。英文的重音就像中文的四声,和单词的发音是不可分割的。

重音位置错了听起来会有非常的奇怪的声调。最常见的重音被放错的单词是interesting,它的重音在最前面,而不是在t的前面。其他容易被读错重音的单词还有comfortable, contact, recommend,有趣的是,它们的重音都在最前面。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雅思口语易犯错误,不可掉以轻心的详细内容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最后,祝愿广大考生备考成功取得满意的雅思成绩!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前程百利雅思站。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八
《不可掉以轻心的合同风险防范常识》

不可掉以轻心的合同风险防范常识

张生贵

一、莫名的案件:

2002年初内蒙A公司与北京B公司订立一份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签约起因是A公司所在地的政府某领导的亲属牛某在京联系到了一处工程项目,但牛某没有建筑资质,政府领导出面安排A公司借资质给牛某,合同订立后由牛某具体施工,A公司从未履行过,实际包工干活的是牛某,2002年12月15日合同终结。事后得知2004年1月13日牛某个人向B公司借款,A公司在京办事处的孙某为牛某提供担保。B公司向牛某及A公司一并主张要债,2005年初A公司接到B公司的起诉,北京某区法院传票开庭,A公司接到传票按期进京应诉,经了解B公司起诉事项为牛某个人借款要求企业偿还,后A公司提出庭审延期,申请留出时间找牛某核实,法院未明确。2005年7月份A公司接到了缺席判决A公司承担全部借款的责任,A公司提上诉,因外地企业接到邮件的时间已错过上诉期,A公司向法院申请再审被两级法院驳回,无耐又向检方申请抗诉。经检察院审查,认为担保合同签订人未得到公司的授权,属于自始无效的合同,A公司不能承担保证责任,法院审理及判决违法,向法院提出抗诉。

二、突来的风险:

经申诉查卷方知北京B公司在原审时提交法庭标注时间为2004年1月13日借款合同既没有A公司的公章,也没有A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签名,B公司与牛某的借款合同第一条明确记载系“牛某个人借款”;第八条约定是互负债务的附条件偿债。依据合同法关于债权相对性原则及所附条件,北京B公司要求A公司承担偿债责任的事实及理由不足。北京B公司无证据证明A公司对牛某的借款提供担保。借款合同上有孙某的担保签名,法院据此将孙某行为认定为A公

司的担保行为错误,孙某并非A公司职员,担保栏既无法人公章又无法定代表人签名,法院称孙某电话征求法定代表人同意担保,A公司法定代表人否认电话担保,原审判理“电话担保”缺乏法律依据。

从北京B公司提交的材料看,是北京B公司将公司应付账户“河北邯郸市XX建筑工程劳务分包有限公司”、“安徽省铜陵市XX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XX建材装饰有限责任公司”的记账凭证说成牛的借款,尽而向A公司主张债款,所有应收款票据标注付款义务人均系“北京B公司”,票款流向、时间、金额等关键要素体现不出北京B公司给刘借款的事实。A公司主张追加牛某为被告,未获法院支持。在同一法院曾审理过的2005调解案卷认定的事实是,2002年12月5日后牛某以北京B公司第八项目部的名义承建,北京B公司提交的两份证据明确记载2003年7月20日牛某是其第八项目部工作人员。2004年1月13日的借款概与A公司没有任何法律关系。

三、可查的问题:

原审未经传票传唤并分别给原告与被告开庭的方式做出缺席判决,发生非纠不可的错误,再审超出结案审限庭外为B公司及原审补搜曾强性证言,程序违法。

1、原审给A公司安排的开庭日期是2005年4月11日上午十点,A公司派人到庭时未能开庭,法院安排B公司开庭时间在五天后的2005年4月15日,这个时间没有通知A公司,外地的A公司不知,原审按缺席判决。“原告开庭”与“被告开庭”时间相差五天形成庭审差,此举违背民事诉讼法关于公开审理的相关规定,是必须撤销改判的情形之一,原审庭审时间为2005年4月15日10时30分,在(2005)民初字第XXX号民事判决卷内庭审笔录第2页上标第7行记录了B公司提交的第四号证据“证明二份”,“证明二份”的落款时间是2005年4月25

日和4月26日,“二份证明”的形成时间晚于庭审时间十五天,且两份证明的笔迹完全一致,有人为制造事后塞入案卷之嫌。重审查清此事后称“证据出具时间在庭审之后,传票载明开庭时间、公章与实际不符等经查属实。原审程序确有瑕疵”。“未经传票开庭、闭庭后再将证据入卷、私刻公章之事”均系十分严重的违法行为,再审一错再错降格为“瑕疵”,A公司十分不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瑕疵”解释仅限于与案件无关紧要的或不影响案件实体判决的程序性问题,十分严肃而又神圣的审判被司法前沿的法院搞的莫明其妙。再审判文“公章系伪造”一节,因A公司未要求进行鉴定对该证据本院不予采用,“原告未提鉴定”是因曾原审未依法开庭造成,A公司不可得知伪造公章一事,对未知情事无法提出鉴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债权人向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的,除保证合同明确约定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外,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北京B公司与牛某签定的借款合同第八条约定从决算中结账,这是附条件偿债。合同自2002年12月15日终结,牛某与B公司之间的借款发生在合同终结后两年时间,这与A公司已无任何关系。B公司与牛某始终未做过决算,从民事调解案卷中查知2003年7月20日起牛某即以北京B公司第八项目部的人员对外采购,与B公司的债事只能是内部结算问题。

3、将担保人孙某的行为认定为A公司的担保行为违背担保法规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当事人举证),第二条(举证义务)、第五条(举证责任分配)、第十五条(法院调证范围)、第五十五条(证人出庭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担保法》第十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再审判决关于“原审被告A公司对于该

借款合同的担保成立”的判理违背担保法。普通民事案件中法院依职权为本地当事人提取证人证言,此作法先当代理人后当裁判员,明显违法违背司法中立基本原则。《担保法》规定公司企业对外担保,法定要件必须是加盖公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名,除此以外均属无效,法律并无电话承诺的担保方式。

4、原审认定孙某提供担保系职务行为,此认定明显违背担保法规定。司法审判的基本功能是依据法律规范民事担保行为,将不合法的行为予以纠正或否决,并非将不合法的行为上升为合法,原审及再审错将违法行为变通为合法行为,不是依法审判而是弃司法迎违法。《担保法》

第十条规定,法定代表人以外的人员无权以公司名义提供担保。公司或部门对外提供担保必须有法定代表人签名、公司加盖公章或持有授权委托。孙某并非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没有授权委托书,不具备以公司名义对外提供担保的权利,原审关于孙某系职务行为的认定违背法律规定,将其他组织的负责人行为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所实施的行为混淆,造成实践中的混乱,使交易秩序无法维持。

5、B公司同牛某孙某订立合同的时候,主观上明知这些人不是A公司法定代表人,没有法人授权委托书,B公司没有索要或验明孙某有授权担保的委托书及委托权限和时限,B公司为建筑公司类法人,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履行谨慎审查义务,未经审查订立合同,表明B公司有重大过失,B公司放任法定义务就无权将其过失转嫁到A公司头上。再审关于“北京B公司有理由相信A公司的担保行为是真实意思表示”的推论缺乏事实基础,违背《担保法》第十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

6、判决发生“案由、定性、效力”方面的错误,《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关于再审程序中适用判决处理的几个问题,符合下列情形的应予改

判:原判定性明显错误的、民事案由错误、认定合同效力错误、认定责任错误导致错判的、违反法定责任种类的、民事案件错判承担民事责任、错划民事责任的。

四、明析的理据:

1、司法解释意见对基本事实错误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对原判决的结果有实质影响,用以确定当事人主体资格、案件性质、具体权利义务和民事责任等主要内容所依据的事实,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

(二)项规定的基本事实。

2、适用法律错误的质量规定:《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原判决适用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一)适用法律与案件性质明显不符的;(二)确定民事责任明显违背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五)违反法律适用规则的;(六)明显违背立法本意。

3、审判剥夺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质量控制性规定:《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 原审开庭过程中审判人员不允许当事人行使辩论权利,或者以不送达起诉状副本或上诉状副本等其他方式,致使当事人无法行使辩论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民事诉讼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十)项规定的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

4、再审改判的法定条件:《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第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再审案件,发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认定事实不清的,应当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但原审人民法院便于查清事实,化解纠纷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原审程序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且无法达成调解协议,以及其他违反法定程序不宜在再审程序中直接作出实体处理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九
《高起专语文》

成人高考语文考前辅导

一、语音。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2、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4、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5、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抠唆 讴歌 怄气 呕心沥血 并驾齐驱

D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友情提醒】成人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形似)同音(近音)字三种。

1、 比如 “提防”“重听”“咬文嚼字”“少不更事”等词中的加点字,对这些多音字,该读甲音而读了乙音,这便是多音字的误读了。针对这种误读现象,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① 音义相关。古人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那么,对于多音字来说,往往是由于同一字有了不同的义,从而有了不同的音。所以我们应该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即“因义定音”。例如“屏”字,当它与遮挡的意思相关时,读“píng”,如“屏风”“屏障”“屏蔽”等;当它解作“抑止或除去”的意思时,读“bǐng”,如“屏除”“屏退”“屏声”等。

② 辨明语体。一个字在书面语中可能是一种读音(这时它往往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存在),它在口语中可能是另一读音(这时它往往是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存在的)。例如“血”字,它在“血泊”“贫血”“呕心沥血”等书面语中都读“xuè” ,而在口语“血淋淋”“流了一点儿血”中就读“xiě”。这类字不算多,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类误读,如“给”“薄”“剥”“削”等多音字都属于这一类。

③ 抓住“另类”。特殊之一是古汉语异读的遗留,这在成语中表现明显,例如“虚与委(wēi)蛇(yí)”“一暴(pù)十寒”“暴虎冯(píng)河”“千乘(shèng)之国”等等。特殊之二是不少多音字存在某一读音“少”而另一读音“多”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简便记忆法。例如“遂”字只在“半身不遂”中读“suí”,在其余词语中都读“suì”;“烙”字只在“炮烙”一词中读“luò”,余者读“lào”;又如“辟”字,读“bì”的常见词有“征辟、复辟、辟邪、辟易”四个,余下的就多读“pì”了。

④根据组词决定读音。 有许多多音字的其中一种读音只在一个或几个词语中出现,所以我们可以采取记少不记多,据词定音的方式来记忆一些多音字的读音。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他地方都读mái。另外如“孱、作、估、瘪、伺、缩、嚷、熨、挣、稽、扁、症”等字都有这种现象。

⑤ 根据词性决定读音。有许多多音字在不同的词性中有不同的读音,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词性来判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如:创(创作;创造)、散(散落;散慢、散文)、处(处理;处所)、服、脏、畜等都可以根据词性决定读音。

如 “眩晕、舷梯、炫耀武力”等1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重点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中的加点字都读“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ò、diào”。对形声字,我们一方面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这几个词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的加点字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是相同的。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艰苦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3、 有异形同音的,比如“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一组中加点字都读“qián”;有异形近音的,如“曲肱而枕”的“肱”(gōng)与“一泓清泉、宏观调控、鸿鹄之志”一组中的三个加点字(音“hóng”);有形似音同的,比如“船舷”与“弓弦”,“瞋目”与“嗔怒”;有形似音异的,比如“箴(zhēn)言”与“缄(jiān)默”,而“偌大、诺言、唱喏”一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应该是“ruò、nuò、rě” 。这些字或者字音相同,或者字形相似,是我们最应该细加辨析的对象。

另外,复习中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细节有拼音知识方面的,如声母是否送气要分清,“奴婢、哺育”的声母为“b”,是不送气的,而“媲美、浦口”的声母为“p”,是送气的;又如平舌、翘舌问题,比如“塑、溯”是平舌音,声母为“s”,而“朔”则为翘舌音,声母是“sh”。细节还体现在能否识别认知陷阱方面,例如在“扶老挈(qiè)幼”这个词中,我们很容易受到“扶老携(xié)幼”一词中“携”的影响而将“挈”误读为“xié”,如果我们能够细心一些,就能够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

从复习和解题技巧方面来说,我们首先要树立整体意识,从字不离词、音义相关的角度准确推断;其次我们要注意命题者的思路和倾向性,例如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如“枕藉jiè”)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如“枕藉jí”)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读音”(如“分泌mì”)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读音”(如“分泌bì”)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常读音(如“押解jiě”)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字但不是僻字(如“恚huì恨”)一般很少标错音。第三我们要特别警惕那些“熟悉的”陌生字,对诸如“犄角、商榷、宫阙、揶揄、巨擘、宽宥、忤逆”这一类的考试高频词汇要能切实掌握好。此外,我们要熟悉《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碰到“骑、荫、凿”这一类已经统读的字音就不要再进行异读了。

二、字形。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刻划 嘻戏 暮霭 蹑手蹑脚

B、巅峰 修葺 九洲 贻笑大方

C、寒暄 遗憾 账目 白浪涛天

D、厮杀 坐落 扫描 良辰美景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坐落 起讫 山青水秀 要言不繁 久旱逢干霖

B、欠收 题纲 留恋忘返 针贬时弊 磨刀不误砍柴功

C、鱼船 厮杀 食不果腹 仗义直言 一言既出,四马难追

D、凋蔽 端倪 渊远流长 谈笑风生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邓小平逝世九周年,缅怀一代伟人,凤凰卫视2月17日晚播出了专题片《永远的邓小平》,其中首次批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容。

B、电信体制改革后,手机用户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固定电话,手机也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通迅工具。

C、承载了港城人众多企盼的“东部公交”目前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串联东西金色走廊的快捷高效的便民公交将在下月如期上路。

D、激光武器可以部暑在卫星和太空站上,能干扰、致盲和摧毁对手位于轨道上的军用卫星。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临近高考了,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要合理地安排好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一张一驰。

B、“网上阅卷”改革了传统的阅卷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扫描技术,实现了全程监控,提高了阅卷质量。

C、《西夏用兵史话》中的一些历史资料比较可靠,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它是第一手资料,没有被篡改过。

D、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历来讲究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现代的中学生应当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居 哈蜜瓜 细水常流 以逸待劳 万变不离其中

B、迄今 压轴戏 平心而论 铩羽而归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C、揉合 哥儿仨 不绝如缕 遮天避日 口惠而实不至

D、渲染 沾便宜 绵里藏针 秘而不宣 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友情提醒】一般说来,常见错别字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如“沓”与“杳”,“缀”与“辍”,“徙”与“徒”,“炙”与“灸”,“侯”与“候”等等。这类字字形仅有极小的差别,但读音意义完全不同。要辨别这类错别字,一般说来,只要从读音入手,都可以比较轻松地辨别出来。如“拖沓(tà)”不是“拖杳(yǎo)”,“辍(chuò)学”不是“缀(zhuì)学”,“迁徙(xǐ)不是“迁徒(tú)”,“针灸(jiǔ)不是“针炙(zhì)”,“等候(hòu)”不是“等侯(hóu)”.

“冒天下大不韪”误作“冒天下大不违”、“烦躁”误作“烦燥”(2005年全国卷)。“装帧”误作“装祯”,“辩驳”误作“辨驳”,“味同嚼蜡”误作“味同嚼腊”,“脱颖而出”误作“脱颍而出”等等。这类错别字由于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辨别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根据这类字形旁(义符)的分析,从意义上加以判断。如“装帧”一词的意思是指书画作品或书刊的装饰设计,“帧”指的是字画的幅,应从“巾”旁,而“祯”从“ ”旁,“ ”即“示”,其意义与祭祀有关,这与“装帧”的意义显然不符。 “辩驳”一词意思是争辩驳斥,与人争辩,驳斥对方应该是用言辞,所以应从“ ”旁而不从“卜”。“味同嚼蜡”一词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蜡”有枯燥无味之意,而“腊”意指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当然不能说是“味同嚼腊”。“脱颖而出”一词出自课文《毛遂自荐》,意思是把麦穗放入袋里,麦芒就会很快穿过袋子钻出来,这里的“颖”指的是麦芒,理应从“禾”,而“颍”字从“水”,与麦芒无关。

“意气相投”误作“义气相投”(2005年北京卷),“察言观色”误作“察颜观色”(2005年天津卷),“诬陷”误作“污陷”,“以逸待劳”误作“以逸代劳”,“不计其数”误作“不记其数”,“无耻谰言”误作“无耻滥言”等等。这类错别字的辨别也主要是从词义的角度入手,“诬陷”意思是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诬”侧重于捏造之意,而“污”字则侧重于脏的意思,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以逸待劳”是指作战时采取措施养精蓄锐,等待对手疲劳后乘机出击取胜,“待”应是“等待”的“待”,不应是“代替”的“代”。“不计其数”意为数目多得无法计算,不是无法记忆或记录,当然不可写作“记”。“无耻谰言”中“谰”是诬陷、诬赖之意,而“滥”则是胡乱之意,也不可混写。

“照相”不能写作“照像”,而“画像”“摄像”不能写作“画相”“摄相”,“销声匿迹”不能写作“消声匿迹”,“丰富多彩”不能写作“丰富多采”,“四季常青”不能写作“四季长青”,“理屈词穷”不能写作“理屈辞穷”,“刹那”不能写成“霎那”,同样,“霎时”也不能写成“刹时”。这类字读音相似,意义也相近,有些字如“词”和“辞”、“采”和“彩”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通用。它们之间不能混写的主要原因是约定俗成,很难从道理上讲清为什么只能这样写而不能那样写。好在这类字不是很多,我们尽可能把它们牢牢记住。

别字的辨识除了上述“以音定形”、“字形分析”、“以义定形”外,还可借助“邻里相推”、“重新组词”、“语法分析”等方法,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三、成语。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统领伊拉克盟军的瓦因斯将军警告说,尽管外国极端分子正在离开伊拉克“寻找另一片沃土”,但他们可能会卷土重来。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绞索。

D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

B

C

D“高原现象”,从而登上创造的新台阶。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和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B

C、第21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3

D好的学习习惯。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大。

B“意见不合不影响保持朋友关系。”

C

D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至此,围绕“CHDTV Ready”的商标标识之争尘埃落定。

B、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起高度重视。

C

D续貂。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叨叨的。

B、他妻子饲养这些家畜,,但她劝阻不了他拿它们去换两块所谓有“魔法”的磁铁。

C

D、在刚刚结束的“劳模”“劳模”。

【友情提醒】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如:

“万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文不加点”(2004年高考北京卷),“别无长物”(2004年高考浙江卷)等。

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成语的含义有所侧重,适用对象范围也就不同。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豆蔻年华”语出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句中用来形容十八岁以上的“大学生”,显然不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

(1999年),“汗牛充栋”“左右逢源”(2000年),“车水马龙”(2001年), “蓬荜生辉”(2001年),“偃旗息鼓”(2002年),“蔚为大观”(2003年春季),“鳞次栉比”(2004年高考湖北卷)。

三.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考生的错误判断。如: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违情背理,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的使用更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 第一句中的“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句中要么把“对”改为“把”,要么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而第二句中的“莘莘学子”,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 (2001年)、“七手八脚”(2004年)。

五.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在运用成语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却故意用反。如: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该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雨后春笋”“有口皆碑”(2002年),“弹冠相庆”等。

六.叠床架屋,语义重复。

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七.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高考题)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多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光怪陆离”(2002年),“短小精悍”(2004年广东卷)等。

四、病句。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这次两岸经贸论坛以两岸经贸交流和直接通航的主题,必将对深化两岸经贸合作、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掉以轻心的意思篇十
《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