覀湖的诗句

| 环评师 |

【www.guakaob.com--环评师】

覀湖的诗句篇一
《与湖有关的诗句》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写出来农历“八月”,洞庭湖水泛溢时,湖水与湖岸相平,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的景象。

2、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意思是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把西湖比作西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把“西湖六月中”的风光,与“四时”作比较,突出诗人对西湖六月风光的赞美。“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写出作者很喜爱钱塘湖,体现了春游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5、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这句诗写出了镜湖湖水清澄,想象好友人贺知章,一定会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的。 “狂客”一词也突出贺知章的性格。因贺知章晚年曾自号“四明狂客”。

6、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诗人描绘了秋天日暮时分洞庭湖的景象,那一望无垠的水面,辉映着天上的景物,就好像那尚未打磨好的铜镜。写出来了湖面的平静和开阔辽远。

7、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意思是: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了。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写出了夏天西湖天气变化之快。

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覀湖的诗句篇二
《洞庭湖资料和描写洞庭湖诗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辉。 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 不知霜露入秋衣。 岳阳楼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 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 枉是蛟龙解覆舟。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一说因湖面缩减,现次于鄱阳湖和太湖居于第三),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并退居第二。

覀湖的诗句篇三
《滁州西涧 古诗五首》

覀湖的诗句篇四
《西险大塘(名邑诗风)》

苕溪舟次

宋·王 湛

扁舟烟重冷渔蓑,两岸人家浸小河。

芳草自生春自老,落花随雨晚风多。

《江湖后集》卷22

苕溪

宋·杜来

晚立苕溪溪上头,往来无数采菱舟。

采菱归去明朝卖,安识人间乐与愁。

嘉庆《余杭县志》卷10

注:杜来,字子野,号小山,江西抚州人,南宋诗人。

苕溪

宋·杜来

风掠篷窗两鬓秋,生涯无岁不扁舟。

吟诗本欲相消遣,及到吟成字字愁。

嘉庆《余杭县志》

苕溪道中

宋·曹勋

秋日苕溪路,轻舟棹晚霞。梦魂犹畏客,行李乍离家。

细细来凉吹,娟娟有晚花。平生云水兴,老境似难夸。

《全宋诗》卷1887

注:

[1]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招募敢死之士,营救徽宗。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 《北狩见闻录》等。

[2]苕溪,古名苕水,《山海经》:“又东五百里,日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毗„„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太平寰宇记》:“以其两岸多生芦苇,故名苕溪。”

宋·王 湛

六幅蒲帆去似飞,浪翻新涨绿沿堤。

一川水墨王摩诘,十里莺花杜牧之。

云绕楚宫春雨后,烟笼秦树晚晴时。

人生来往情何极,江北江南尽酒卮。

《江湖后集》卷22

注:

王湛,字子信,自号画溪吟客,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能诗’与释绍嵩等多有唱和。著有《潜泉蛙吹集》。

苕溪道中

宋·邵 棠

上苑啼莺春事休,吴中山水暂淹留。

黄梅时候千门雨,老麦郊墟一望秋。

村熟香醪清人腥,庭存修竹旧封侯。

数声牛笛长亭暮,试把羁情问马周。

《全宋诗》卷1827

注:

邵棠,字仲甘,号西坡,江西都昌人。宋宣和六年(1124)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黄门侍郎。有《西坡集》《闲居吟》。

苕 溪

宋·朱继芳

维舟古祠下,野饭就鱼羹。坐听篙人说,行逢纤路平。

居民难问姓,溪鸭自呼名。天目无由到,沿洄更几程。

《静佳乙稿》

注:

朱继芳,字季实,号静佳,福建建瓯人。南宋绍定五年(1232)进士。官桃源知县,调宜州教授未赴。著有《静佳乙稿》一卷。

过苕溪

宋·释文垧

苕溪发源自天目,一溪东之漾寒渌.

岸山续续相照映,原田每每资渗漉.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来往舟航漫相识,到头若个曾知津.

《全宋诗》卷3319

宋·释文垧

苕霅水烟乡,溪风六月凉。家家有船埠,日日听鱼榔。

柳树垂阴密,蘋花入梦香。山人心亦爱,时到咏沧浪。

《全宋诗》卷3319

注:苕霅,苕溪与霅溪。

苕霅歌

宋·释文晌

昔闻两溪水色异,苕清霅浑犹渭泾。

又闻发源自天目,悬高坠峻如建瓴。

日夜滚滚流不止,尽过白蒴红蓼汀。

流人太湖不复辨,挹之但闻鱼鳖腥。

堪笑人生亦如此,百年汲汲劳其形。

到头富贵亦何用,一卧泉下无由醒。

争似渔翁扁舟独往最脱洒,七十二峰相对长青青。

《全宋诗》卷3319

苕溪舟次

宋·斯植

扁舟烟重冷渔蓑,两岸人家浸小河。

芳草自生春自老,落花随雨晚风多。

《采芝续稿》

注:

斯植,字建中,号芳庭,南宋杭州人。曾住南岳寺,晚年筑室天竺,曰水石山居。与胡三省、陈起等多有唱酬。有《采芝集》《采芝续稿》各一卷。

苕溪晚泊

宋·程以南

一笑苕溪上,微茫驻日曛。鹭沙行个字,鱼浪出圆纹。

晚色三家市,秋容几树云。行藏知有分,莫诵北山文。

嘉庆《余杭县志》卷10

注:

程以南,字南仲,号斗山,安徽休宁(今属黄山市)人。理宗朝官秘书校理。有《斗山吟稿》。

苕溪

元·戴表元

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耶。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

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

《剡源集》

苕溪晓涨(二首)

明·夏止善

雨足清溪拂槛流,蒹葭历历散汀洲。

鱼冲雪浪翻银鬣,燕掠芹泥上玉楼。

震泽潮生春渺渺,龟山宅在晚悠悠。

行吟更起濠梁兴,万道飞泉似鉴浮。

杨柳飞花燕子来,河豚初上水如苔。

朱丝彩袖瑶台近,画舫青帘绮席开。

天目西来平望眼,海门东去放诗怀。

桑麻两岸三州接,财赋江南亦壮哉。

嘉庆《余杭县志》卷10

注:

夏止善,明余杭人,洪武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参于文渊阁编礼制兼纂《永乐大典》。永乐二年(1403),奉诏携带诏书前往越南册封越南国王。

夜泛苕溪

明·王 淮

倚棹苕溪上,孤吟思不群。抢珠龙卧月,失侣雁呼云。

楼影依桥见,箫声隔水闻。诗成何处泊,凉露正纷纷。

嘉庆《余杭县志》卷10

注:

王淮,明慈溪人,字伯源,为景泰十才子之一。好作诗歌,造语奇丽,有《大瑰稿》。

苕溪待渡

明·田艺蘅

汤家渡头红日低,雪白苕花飞满溪。

老妇隔岸牵竹筏,横鱼触网翻沙泥。

草连张堰放黄犊,叶落仇山啼锦鸡。

便欲从流归震泽,烟波莫遣子同迷。

《香宇初集》拾遗

注:

田艺蘅(1524-1574),字子艺,号香宇,钱塘人。田汝成之子。嘉靖年间岁贡生,官安徽休宁训导。罢归,筑品岩别墅于寡山(今仓前镇),工诗文,著述宏富,有《香宇集》《留青日扎》等。

寒夜宿苕溪

明·田艺蘅

溪头风雪平茅屋,溪上人家夜弹竹。

孤客冲寒欲鲜装,主人得钱始留宿。

当垆少女酒如泉,红叶为茵呼醉眠。

溪流活活绕虚枕,梦到山中草阁前。

《香宇集》续集卷12

雨夜宿苕溪公馆

明·田艺蘅

空馆寂不眠,松柏秋声响。溪雨湿行装,檐风触兵杖。

葛衣凉已侵,莲漏水应长。侧闻邻鸡呜,令人独抵掌。

《香宇集》续集卷12

重登苕溪毗卢阁用羲伯韵

明·卓明卿

毗卢高阁倚新晴,白髮重登怆昔情。

万井苍茫浮落日,干溪迥合抱孤城。

桑麻绕郭人烟接,鲈绘跳波渔网盈。

拯目向来清远地,台倾草蔓曲池平。

《卓澄甫集》续稿卷中

注:

卓明卿(1538-1597),字澄甫,塘栖人。国子监生,万历中官光禄寺署正。著有《卓光禄集》、《唐诗类苑》、《卓澄甫诗集》等。

菩萨蛮·苕溪雪暮

清·孙 琮

蘋花乱没溪前雪,小炉酒暖幽情叠。何处觅青山,渔翁笠上烟。 夜深闻落雁,肃肃风吹断。剪烛烛花红,残更逗晓钟。

《全清词·顺康卷》第1 2册

注:

孙琮,字执升,一字质声,号寒巢。清嘉善人,原籍安徽黄山。诸生。约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因累毁家,笔耕养亲。居山晓阁,有书数千卷。每评选一书出,人争购之。有《山晓阁词》。

覀湖的诗句篇五
《中西诗歌之比较》

中西诗歌比较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由于中西文学传统、民族心理习惯和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典诗歌在诗歌观念、创作实践等方面的差异。中西诗歌,于巨大处,反映了时代和民族的气质;于细微处,倾吐出个人幽深奥秘的心声。归纳起来,差异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西方诗歌重叙事诗,中国诗歌重抒情。

在西方,最早的诗篇是叙事诗。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圣经。旧约》中的“雅歌”,是西方诗歌的先驱,它们开创了西方叙事诗的传统。西方文学沿着这个传统发展下来,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叙事诗一直处于诗歌的主要地位。强调模仿,侧重故事的情节结构和人物个性的描写,这就成为西方叙事诗传统的重要特征。欧洲封建制度建立以后,出现了歌颂英雄们忠君、爱国、护教的英雄史诗。如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国的《伊戈尔王子远征记》等。十七世纪,伟大的诗人弥尔顿写下了《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三部伟大的史诗。英国诗歌的高潮浪漫主义时期,拜伦写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雪莱写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都是史诗类的诗篇或诗剧。

而中国,中国的诗歌传统是以抒情诗为主。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收的诗几乎全是抒情诗。它开始了重抒情的传统。《楚辞》也是抒情诗,特别是《离骚》:它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抒情诗画幅的天地,表达了诗人悲哀、苦闷、渴望和怨恨的情感。以后的汉魏乐府诗、唐诗、宋词大都是抒情的。在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中,包含着大量的抒情诗,散曲也是抒情诗篇。

二、西方诗歌重宗教情操,追求永恒;中国诗歌重视现世人生,追求实际。

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深远,即便是非宗教题材的诗作,也含有至上的神的意识,透出浓郁的宗教气息。基督教徒认为现世人生充满痛苦,青春韶华与幸福易逝,只有在绝对永恒里灵魂才拥有真幸福,而死亡能达到灵魂的永恒。因此西方许多诗歌重出现了死亡主题,且以超脱平和的心态面对死亡。如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的《因为我不能停止等待死神》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本来狰狞的“死亡”变得像绅士一样慈祥有礼。诗中最后两句“那一天,我初次猜出,马头,朝向永恒——”就说明诗人把死亡看作是永恒,全诗将死亡宁静化、神圣化了。

相比之下,苏轼的悼亡妻的词作《江城子》却显得无限凄凉。在中国人眼里,死亡意味着决绝,虽然佛教声称人死可以转世,道教声称人可以成仙,仍然可以相见。但讲究实际的

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太深,注重现世生活,对死后的情景不感兴趣或觉遥远,逝去的人总会为生者带来无尽的悲痛与伤感,任什么宗教都难以抚平他们心中的创伤,因此,中国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往往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而达不到西方诗歌中对死亡的超脱与平和的境界。

三、西方言情诗铺陈奔放,中国言情诗含蓄精炼。

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西方诗人们从不羞于表达自己的任何感受,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喷薄而出的浓郁情感,令读者为之律动。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倾向于含蓄蕴藉,说话行事委婉曲折,中国诗人推崇备至的境界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讲究的是不露痕迹的含蓄隽永。

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口号。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象隋炀帝、李后主几位风流天子都为世所垢病。我们可以说,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 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中国诗人即使写爱情,多写婚后的惜别与“怨”,中国爱情最善于“怨”,春怨、宫怨、闺怨无一不是表现爱情得不到对等响应的苦闷、怨愤,而这怨愤又与痴情缠绵交织,形成了中国爱情诗在内容主题上的别具一格。

西方的言情诗在艺术表现上,情感表达热情奔放,总是竭尽渲染、夸张之能事,诗人们擅长铺陈,直抒胸臆,倾诉爱慕之情。而中国言情诗无论抒写亲情、友情、爱情都显得委婉含蓄,蕴藉感人,尤其是爱情诗,中国诗人善于细腻含蓄的表达宫闱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较之西诗,显得情感平静,波澜不惊。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四、西方诗歌多透出巨大力量与哲理沉思,中国诗歌多注重自然与情趣的契合。

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事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产生,即人事诗也因

之得到较深广的义蕴。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在中国起于晋、宋之交,约当公元五世纪左右;在西方则起于浪漫运动的初期,在公元十八世纪左右。所以中国自然诗的发生比西方的要早一千三百年光景。一般说诗的人颇鄙视六朝。我以为这是一个最大的误解。六朝是中国自然诗发轫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脱离音乐而在文字本身求音乐的时期。从六朝起,中国诗才有音律的专门研究,才创新形式,才寻新情趣,才有较精妍的意象,才吸哲理来扩大诗的内容。就这几层说,六朝可以说是中国诗的浪漫时期,它对于中国诗的重要亦正不让于浪漫运动之于西方诗。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象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本来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刚性美如高山、大海、狂风、暴雨、沉寂的夜和无垠的沙漠;柔性美如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和媚眼似的湖水。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意境。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姚鼐《复鲁絜非书》已详论过。诗如李杜,词如苏辛,是刚性美的代表,诗如王孟,词如温李,是柔性美的代表。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就其大概说。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但西方诗的柔和中国诗的刚都不是它们的本色特长。

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可分三种。最粗浅的是“感官主义”,爱微风以其凉爽,爱花以其气香色美,爱鸟声泉水声以其对于听官愉快,爱青天碧水以其对于视官愉快。这是健全人所本有的倾向,几乎诗人都不免带有几分“感官主义”。近代西方有一派诗人,叫做“颓废派”的,专重这种感官主义,在诗中尽量铺陈声色臭味。这种嗜好往往出于个人的怪癖,不能算诗的上乘。诗人对于自然爱好的第二种起于情趣的默契欣合。“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诸诗所表现的态度都属于这一类。这是多数中国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第三种是泛神主义,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看出不可思议的妙谛,觉到超于人而时时在支配人的力量。自然的崇拜于是成为一种宗教,它含有极原始的迷信和极神秘的哲学,这是多数西方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中国诗人很少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西方诗人在自然中往往能见出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

中西诗歌的差别正像朱光潜先生所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可谓深得中西诗歌之真谛。

覀湖的诗句篇六
小学语文西师版古诗大全》

悯农 鸟鸣涧 【唐】李绅 【唐】王维 锄禾日当午, 人显桂花落, 汗滴禾下土. 夜静春山空.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惜时 三春花事好, 为学需及早. 花开有落时, 人生容易老.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早发白帝城 杂诗 【唐】李白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危楼高百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手可摘星辰.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直多少.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梅花

【宋】王安实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咏柳 村居 【唐】贺知章 【清】高鼎 碧玉妆成一树高, 草长莺飞二月天 万条垂下绿丝绦. 拂堤杨柳醉春烟. 不知细叶谁裁出, 儿童散学归来早, 二月春风似剪刀.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

【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回乡偶书 夏日绝句 【唐】贺知章 【宋】李清照 少小离家老大回, 生当作人杰, 乡音无改鬓毛衰 死亦为鬼雄. 儿童相见不相识, 至今思项羽,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年级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肯过江东.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小 池 【宋】王安石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望庐山瀑布 枫桥夜泊 【唐】李白 【唐】张继 日照香炉生紫烟, 月落乌啼霜满天, 遥看瀑布挂前川。 江枫渔火对愁眠。 飞流直下三千尺, 姑苏城外寒山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覀湖的诗句篇七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古诗合集》

西师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词

一年级上(3首)

0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02、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03、江南 汉乐府歌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红莲叶东,鱼红莲叶西,鱼红莲叶南,鱼红莲叶北。

一年级下(13首)

0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05、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06、惜时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07、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08、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09、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0、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2、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4、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5、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二年级上(12首)

16、江行无题 [唐]钱珝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1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8、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9、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1、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2、山雨 [宋]契逊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23、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5、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26、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7、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年级下(13首)

2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9、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0、山居杂诗 [金]元好问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31、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4、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5、遗爱诗 [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3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7、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8、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9、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0、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年级上(5首)

4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4、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5、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年级下(6首)

46、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7、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8、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0、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1、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四年级上(4首)

5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3、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5、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年级下(5首)

56、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7、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8、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59、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0、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年级上(7首)

61、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春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2、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3、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4、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5、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6、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五年级下(2首)

6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覀湖的诗句篇八
《笑傲江湖诗句打印》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沧 海 一 声 笑

沧 海 一 声 笑 滔 滔 两 岸 潮 浮 沉 随 浪 只 记 今 朝

苍 天 笑 纷 纷 世 上 潮 谁 负 谁 胜 出 天 知 晓 江 山 笑 烟 雨 遥

涛 浪 汹 尽 红 尘 俗 世 几 多 娇

清 风 笑 竟 惹 寂 寥

豪 情 还 剩 了 一 襟 晚 照 苍 生 笑 不 再 寂 寥

豪 情 仍 在 痴 痴 笑 笑

啦 啦 …… …… ……

任我行: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

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向问天:问天下英雄,谁能真正的笑傲江湖?

覀湖的诗句篇九
《浪花里淘洗的诗句——有感于尚阳湖笔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