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闷痛

| 造价员考试 |

【www.guakaob.com--造价员考试】

心理闷痛篇一
《疼痛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Vol. 19, No. 10, 1493–150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1.01493

疼痛对心理的影响及其机制*

孟 景1 沈 林2 Todd Jackson1 陈 红1

(1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400715) (2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重庆 401331)

摘 要 疼痛对个体的认知、情绪等心理过程有消极影响。疼痛会干扰个体的选择性和持续性注意, 损害其记忆功能。长期疼痛还会诱发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目前疼痛的机制主要有闸门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 分别从脊髓水平和大脑水平解释疼痛与心理的交互作用。大脑对疼痛信息的编码方式包括特异化理论、模块化理论和中枢整合机制学说。未来研究应注意实验室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差异, 区分急、慢性疼痛的特有机制, 进一步探讨疼痛理论的合理性。

关键词 疼痛; 疼痛机制; 闸门控制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 编码 分类号

B845

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 已有大量的研究发现, 疼痛可能会导致个体认知和情绪障碍。因此, 探索疼痛对心理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有助于人们多方位地了解疼痛带给人们的消极作用, 提高对疼痛的重视程度, 促进对疼痛的诊断并采取适当的对策。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指出,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Merskey & Bogduk, 1994)。疼痛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日渐受到重视, 美国106次国会已将2001~2010年认定为“疼痛控制和研究的十年”。疼痛现象十分普遍, 慢性疼痛(疼痛时间持续3月以上)已成为当今社会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来自欧洲和美国的调查发现, 成年人患广泛性慢性疼痛的比率在10%以上(Hardt, Jacobsen, Goldberg, Nickel, & Buchwald, 2008; Macfarlane et al., 2009)。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由于不了解疼痛的原理和影响, 只把疼痛看做是疾病或组织损伤的提示信号, 忽视了其对个体生理、心理乃至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消极影响。例如, 有些疼痛病人持着“受伤了能不痛吗?”、“止痛药会成瘾不能用”、“疼痛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等观念, 一味忍痛, 其身心健康受到了诸多不良影响(Moriarty, McGuire, & Finn, 2011)。广大慢性疼痛患者精神

收稿日期:2011-03-01

* 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211基金项目(NSKD11005)资助。

通讯作者:陈红, E-mail: chenhg@swu.edu.cn

Todd Jackson,E-mail:todd.jackson@hotmail.com

1493

1 疼痛对认知的影响

疼痛对个体心理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认知功能上。慢性疼痛病人常伴随认知能力的下降(Lee et al., 2010), 其中, 注意和记忆两种认知能力受疼痛影响较大。 1.1 注意

当个体经受疼痛刺激时, 其注意的选择性和持续性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疼痛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疼痛使个体更加偏向注意与疼痛有关的刺激。例如, 对正常人身体的某一部位施加疼痛刺激后, 相对于非疼痛部位, 他们会对呈现在疼痛部位的视觉刺激信号投入更多的注意(Van Damme, Crombez, & Lorenz, 2007)。如果将慢性疼痛病人与正常人进行比较, 会发现慢性疼痛病人对疼痛刺激有更多的注意偏向。当慢性疼痛病人进行面孔点探测任务时, 他们对积极情绪面孔的加工与正常人相同; 但是对疼痛面孔的加工存在差异, 正常人倾向于回避疼痛面孔, 而慢性疼痛病人则倾向于注意疼痛面孔(Khatibi,

1494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19卷

Dehghani, Sharpe, Asmundson, & Pouretemad, 是临床疼痛还是实验室疼痛都会损害个体的记忆2009)。进一步研究发现, 慢性疼痛病人对疼痛的感知觉成分比情绪成分有更多的注意偏向(Dehghani, Sharpe, & Nicholas, 2003; Sharpe, Dear, & Schrleber, 2009)。疼痛对个体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可能源于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自我保护的本能, 疼痛作为一种潜在伤害信号, 会吸引个体的注意并促使其产生回避反应(Asmundson, Norton, & Norton, 1999; Vlaeyen & Linton, 2000)。由于长期经受疼痛的折磨, 慢性疼痛病人对疼痛感到恐惧, 形成了一种对疼痛尤其是对疼痛的感知觉成分的敏感化倾向, 因而比正常人更加注意疼痛线索(Khatibi et al., 2009)。

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观察都发现疼痛会对个体的持续性注意产生干扰(Buffington, Hanlon, & McKeown, 2005; Eccleston & Crombez, 1999)。动物实验证实疼痛对持续性注意具有消极作用。研究者诱发大鼠的疼痛后对其进行5选择反应时测验(5-CSRTT), 发现不论是急性疼痛(Boyette- Davis, Thompson, & Fuchs, 2008)还是慢性疼痛(Pais-Vieira, Lima, & Galhardo, 2009)都会使大鼠对任务持续注意的时间减少。以往研究大多根据注意资源有限模型解释导致疼痛影响持续性注意的原因, 认为感知觉的信号(包括疼痛信号)都是需要注意资源的, 由于疼痛对个体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因此疼痛会抢占注意资源、干扰其他注意任务(Legrain et al., 2009)。该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急性疼痛对任务造成的注意分散现象。

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倾向于从神经机制的层面上来理解该现象, 认为由疼痛诱发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变化有可能是导致个体注意加工进程变化的重要原因(Pais-Vieira, Lima, & Galhardo, 2009)。脑成像研究发现慢性疼痛使个体与注意相关的脑区发生变化, 如背侧前扣带回(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眶额叶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等(Brooks & Tracey, 2005)。Pais-Vieiraa, Mendes-Pinto, Lima和Galhardo (2009)研究发现慢性疼痛使大鼠在执行注意相关任务时眶额叶皮层的多巴胺、3,4-羟苯基乙酸和5-羟吲哚乙酸减少。 1.2 记忆

慢性疼痛病人经常抱怨他们的记忆力下降(Leavitt & Katz, 2006)。大量的研究也证实, 无论

功能(Kuhajda, Thorn, Klinger, & Rubin, 2002)。Nikendei等人(2009)给疼痛病人和正常人呈现身体词汇、社会心理词汇和中性词汇, 并要求被试对这些词汇分别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结果发现疼痛病人对这三种词汇的记忆成绩都比正常人差, 说明疼痛病人的自由回忆和再认两种记忆功能都受到损害。并且, 疼痛病人的工作记忆也比正常人差(Park, Glass, Minear, & Crofford, 2001)。

疼痛病人对疼痛相关词汇存在记忆偏向。Pincus, Pearce和Perrott (1996)先让疼痛病人和正常人听一组同音异形词, 然后自由回忆, 发现疼痛病人回忆起更多的疼痛相关词汇。Edwards和Pearce (1994)采用词干补笔测验研究慢性疼痛病人的内隐记忆, 也发现慢性疼痛病人比正常人有更多的疼痛相关词汇的内隐记忆。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 个体会选择性注意、编码和提取与自己情绪状态一致的刺激(Bower, 1987)。因此, 疼痛病人对疼痛相关词汇的记忆偏向, 可能是由于疼痛带来的情绪和感知觉的变化使其对疼痛相关词汇更加敏感(Edwards, Pearce, Collett, & Pugh, 1992)。

疼痛病人的记忆改变也可能与其注意变化相关。Grisart, Van der Linden和Bastin (2007)对比了慢性疼痛病人和正常人在再认测验中的成绩, 并把再认分为“记得”和“知晓”两种水平(Remember/ Know)。发现相对于正常人, 慢性疼痛病人的“记得”成绩降低, 但“知晓”成绩上升。由于“记得”需要注意参与, 是受控制的记忆加工, 因此受损。而“知晓”是不需要注意参与的, 是自动的记忆加工, 因此没有受损。说明注意受损可能是慢性疼痛病人记忆损害的重要原因(Grisart et al., 2007)。

2 疼痛对情绪的影响

作为一种复杂的个体主观感受, 疼痛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反应。大量的消极情绪与疼痛相伴而生(Gatchel, Peng, Peters, Fuchs, & Turk, 2007), 其中, 抑郁和焦虑最具代表性(Demyttenaere et al., 2007)。 2.1 焦虑

焦虑是一种包含心理和生理成分的情绪状态, 是对压力情境的普遍反映, 当个体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时就有可能诱发焦虑(Oei &

第10期 孟 景等: 疼痛对心理的影响及其机制 1495

Boschen, 2009)。临床上, 疼痛常与焦虑同时出现。44%~51%的慢性纤维肌痛病人有焦虑症状(Wolfe et al., 1990)。相对于正常人, 周期性腹痛病人更加焦虑(Campo et al., 2004)。但疼痛与焦虑之间谁为因果, 是该领域争论的热点之一, 目前尚无定论。

Banik, Kouya和Iqbala (2010)在实验室内诱发大鼠的急性疼痛, 发现疼痛大鼠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14天后, 疼痛大鼠恢复正常, 其焦虑水平也恢复到控制组水平。该研究同时发现对疼痛大鼠注射吗啡止痛, 也可以显著降低大鼠的焦虑水平。这说明, 疼痛可能是导致焦虑的原因。Schellinck, Stanford和Darrah (2003)对婴儿期小鼠的研究发现, 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对小鼠成年后的焦虑水平的作用是不同的。急性疼痛不会影响小鼠成年后的焦虑水平, 而慢性疼痛则使其成年后的焦虑水平显著上升。这可能缘于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对个体神经中枢作用的差异。由于持续时间较长, 慢性疼痛更有可能导致个体脑功能和脑结构的改变, 从而影响其心理功能(Schellinck et al., 2003)。

焦虑也可能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因素。焦虑者倾向于担心其身体状况, 对压力反应过度且较难从压力事件中恢复(Pallegama, Ranasinghe, Weerasinghe, & Sitheeque, 2005)。因此, 他们会对疼痛更加敏感, 从而导致其疼痛水平上升(Bement, Weyer, Keller, Harkins, & Hunter, 2010; Ciancaglini & Radaelli, 2001)。Maggirias和Locker (2002)发现病人先前的疼痛经历会使其在接受治疗时出现焦虑, 这种焦虑又会促使其日后治疗过程中疼痛感的增强, 疼痛与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Vassend, Røysamb, & Nielsen, 2011)。因此, 疼痛与焦虑可能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Gatchel et al., 2007)。 2.2 抑郁

大量研究发现疼痛也与抑郁相关(如Possley, Budiman-Mak, O'Connell, Jelinek, & Collins, 2009)。并且, 疼痛与抑郁的关系比疼痛与焦虑的关系更加密切(Dersh, Gatchel, Mayer, Polatin, & Temple, 2006)。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慢性疼痛病人抑郁症的发病率是52%, 并且有65%的抑郁症患者有疼痛症状(Bair, Robinson, Katon, & Kroenke, 2003)。一项基层医疗调查显示, 69.1%的抑郁症患者有中度疼痛症状, 而只有38.6%的非抑郁症患者有中度疼痛症状(Dersh et al., 2006)。

对于疼痛与抑郁的关系目前也存在着诸多争论。一些研究者认为, 疼痛可能是造成个体抑郁的原因。对骨关节痛病人进行的为期1年的纵向研究发现, 抑郁水平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armelee, Harralson, Smith, & Schumacher, 2007)。另一项针对50岁以上人群的为期3年的纵向研究表明, 疼痛是诱发3年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在研究初始阶段的基线测试中报告疼痛的被试, 3年后抑郁的发生率比非疼痛被试多, 比值比(odds ratio)为2.47(Arola, Nicholls, Mallen, & Thomas, 2010)。这些研究都说明, 疼痛可能是诱发个体抑郁的原因。

为什么疼痛会导致抑郁?Turk, Okifuji和Scharff (1995)提出了认知-行为调节模型(cognitive-behavioral mediation model)用来解释疼痛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图1)。该模型认为疼痛本身不会直接诱发抑郁, 对疼痛危害的感知(perceived pain impact)以及对生活的控制感(ability to control life)是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因此, 只有当疼痛病人对疼痛有一定的消极认知(如认为“疼痛是重大疾病的标志”或“疼痛会干扰未来的生活”)时, 疼痛才有可能引起抑郁。

图1 疼痛影响抑郁的路径分析图(Turk et al., 1995)

疼痛与抑郁并非单向关系, 很多研究发现抑郁也可能会诱发疼痛。如在Arola等人(2010)的纵向研究中, 有抑郁症状的被试3年后疼痛的发生率比非抑郁被试高, 比值比为2.42; 有疼痛症状的被试3年后抑郁的发生率比非疼痛被试高, 比值比为2.47。另一项纵向研究则发现, 2年前的疼痛水平能够预测2年后的抑郁水平; 同样地, 2年前的抑郁水平也可以预测2年后的疼痛水平(Chou, 2007)。这说明疼痛和抑郁可能互为因果, 相互促进。慢性疼痛和抑郁可能通过反复的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疼痛增加不愉快感, 促使个体记忆起不愉快的事情; 反过来, 这些不愉快的事情

1496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19卷

又加重不愉快的情感, 从而加重疼痛。

理论(Neuromatrix Theory, NT)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痛觉机制。 3.1 闸门控制理论

闸门控制理论(Gate Control Theory, GCT)是Melzack和Wall (1965)在感觉交互作用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它将疼痛的生理学特性、中枢总合模式以及心理因素对传入信息的调节等理论巧妙地融为一体(图2)。

3 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

疼痛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机制比较复杂, 有些研究者认为疼痛是复杂的神经网络交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疼痛与认知、情绪等心理活动的交互作用可能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痛觉的闸门控制理论(Gate Control Theory, GCT)和神经网络

图2 GCT机制示意图。“+”=兴奋, “-”=抑制

GCT的核心内容是, 脊髓各个节段都存在一个“闸门”, 当来自外界的伤害性刺激激活了外周感受器时, 神经冲动会同时通过粗、细纤维传入脊髓系统, 此时将由“闸门”控制该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能否成功通过“闸门”, 一方面取决于粗、细纤维中神经冲动的力量对比, 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大脑的下行控制。具体来说, 当伤害性刺激激活了传入神经时, 神经冲动上传入3种脊髓系统:背角中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 SG)细胞、向大脑传导信号的背柱神经、背角中的中枢传导细胞(central transmission cell, T) 。GCT认为:①胶状质的功能如同一个“闸门”, “闸门”可影响背柱神经系统中疼痛信息的传入模式。②该传入模式影响大脑对信息的加工, 这种加工进程反过来又调节“闸门”的开闭。③“闸门”的状态影响T细胞, 进而决定个体的感觉和反应。GCT认为疼痛现象是由这三种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的脊髓系统除传导和加工疼痛信号外还负责处理其他外来信息, 这就为认知、情绪等心理因素与痛觉加工的相互影响提供了可能性。GCT的提出有助于人们理解心理因素激活下行控制系统和调节痛觉感受的机制, 同时也为深入研究疼痛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提供了思路。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 大多数的生理学和医学教科书中都引入了GCT。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经皮电刺激TENS (Melzack, 1999)等一系列疼痛治疗方法和技术。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研究者发现GCT对幻肢痛等疼痛现象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幻肢痛是因截肢或外伤而使人失去部分肢体后仍可感知那部分肢体存在并感到疼痛的现象。由于患者在没有任何疼痛信号传入的情况下仍感觉到疼痛, 因此疼痛的原因可能并非来自伤害性刺激而是来自大脑的神经网络本身(Melzack, 1999)。因此, 一种基于脑神经的新的

第10期 孟 景等: 疼痛对心理的影响及其机制 1497

疼痛理论—— 疼痛的神经网络理论应运而生。 3.2 疼痛的神经网络理论

疼痛的神经网络理论(Neuromatrix Theory of Pain)认为疼痛是由一个特殊的、广泛分散式的脑神经网络—— 身体-自我”神经网络(body-self neuromatirx)—— 发出的神经信号所决定的多维的经验(Melzack, 2001, 2005)。 因此, 疼痛是脑神经网络信号输出的结果, 而不是个体对组织伤害、发炎等疼痛刺激的直接反应, 外界疼痛刺激仅仅起到“触发”疼痛神经网络的作用(Melzack, 2001)。该神经网络近期也常被称为“pain matrix” (Peyron, Laurent, & Garcia-Larrea, 2000; Rainville, 2002; von Leupoldt et al., 2009)

疼痛相关的神经网络主要包括丘脑(thalamus)、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1)、次级躯体感觉皮层(S2)、脑岛(IC)、扣带前回(ACC)、前额皮质(PFC)等脑区(Apkarian, Bushnell, Treede, & Zubieta, 2005; Zhang et al., 2003)。这些脑区有些参与认知加工(如前额皮质), 有些也参与情绪加工(如丘脑、扣带前回等) (Ushicla et al., 2008; von Leupoldt et al., 2009; 王锦琰, 罗非, 韩济生, 2004)。

因此, 慢性疼痛对认知、情绪等心理过程的影响, 可能是由于慢性疼痛改变了个体相关脑区的功能或结构, 进而影响了这些脑区的其他功能(Aguggia, 2003)。可能正是由于因疼痛导致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诱发的心理疾病与一般心理疾病的机制有所不同, 临床治疗常发现普通的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对疼痛症病人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疗效不佳(Max et al., 2006)。因此, 不能将疼痛诱发的心理疾病与一般心理疾病等同视之, 应探索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4 疼痛的编码方式

虽然疼痛的闸门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在该领域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它们也有不足之处, 并未详细地对疼痛与其他心理活动的交互作用进行阐述, 也未就大脑对疼痛信号的编码方式作出解释。

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编码存在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和模块化理论(pattern theory)两种理论。前者认为不同的感觉是由完全不同的神经元激活产生的(Doetsch, 2000); 后者则认为不

同的感觉是由同一组神经元独特的激活模式表征的, 这些神经元可以加工多种感觉(Erickson, 2000)。这两种理论在疼痛领域也同样存在。随着研究的深入, 大脑对疼痛编码的模块化理论得到一些研究的支持。如Wang, Mouraux, Liang和Iannetti (2008)的ERP研究发现听觉刺激和痛觉刺激诱发相似的N1反应, 表明不同的感觉系统间有部分相同的生理特性, 从而支持了模块化理论。

此外, 痛觉编码的中枢整合机制学说认为, 疼痛信号的编码基于皮层-丘脑神经环路的某种同步放电模式。当组织受到潜在的伤害时, 该环路的感觉神经元的同步活动失去控制, 神经细胞会放电过度, 从而导致疼痛(参见 罗非, 王锦琰, 2006, 2009)。Wang等人(2004)对大鼠的研究验证了该假设, 疼痛刺激使内、外侧两个通路内丘脑和皮层之间神经元放电的相关性显著加强。并且, 在疼痛持续1个小时之后, 大鼠丘脑皮层的兴奋性反应消失, 丘脑皮层各区域出现大量抑制性反应(Huang et al., 2006)。

大脑在加工疼痛信息的过程中, 丘脑和皮层的领先关系并非始终保持不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 丘脑领先优势会逐渐被皮层领先优势所替代(Wang et al., 2004)。即大脑皮层会主动编码和解释疼痛的意义。这也为慢性疼痛病人在认知和情绪上的变化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5 评价与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 疼痛并非仅仅是潜在组织损伤的信号和副产物, 疼痛本身对个体的认知、情绪等心理活动都有消极作用, 甚至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我们需要提高对疼痛的重视程度, 认清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加大对疼痛的研究力度。 5.1 实验室研究与临床研究存在差异

对疼痛病人与实验室诱发疼痛的正常人的研究结果常存在不一致之处。例如, 多数研究发现慢性疼痛病人的认知能力受损(如Nikendei et al., 2009), 但是对正常人的研究结论则不尽相同。有的发现实验室疼痛使正常人的某些认知能力降低(Lee et al., 2010); 另一些则发现, 只有当被试预期疼痛时, 其认知能力才会受到疼痛的显著影响(Van Damme, Crombez, & Eccleston, 2002; Ziv,

心理闷痛篇二
《什么是心理性疼痛》

心理闷痛篇三
《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及其心理治疗_钟瑶》

第24卷 第5期Vo.l2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

2008年5月

May.2008

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及其心理治疗

钟 瑶,李万龙,刘瑞芳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宁 810008)*

摘 要:传统观点认为,疼痛感觉是人体神经系统对机体遭受损伤或外界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但很多研究表明,疼痛感觉与刺激的强度并不是对等的关系,还有很多因素影响个体的痛觉,比如心理学的因素。文章重点介绍疼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其特点,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并据此提出心理治疗及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疼痛;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疼痛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RelationshipbetweenPainandPsychologyandItsPsychologicalTreatment

Abstract:Traditionalviewpointsbelievethatthefeelingofpainisthereactionofthenervoussystemfromphysicalinjuryorexternalstimulation.Howevermanystudiessuggestthattherelationshipbetweenpainandthestrengthofstimulationisnotreciproca.lTherearemanyotherfactorsaffectingindividualpain,forexample,psychologicalfactors.Thispaperfocusesonthephysiologicalmechanismofpainanditscharacteristics,therelationshipbetweenpainandpsychology,andproposespsychologicaltreatmentandnursing,inordertoreducethepainofpatientsand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

Keywords:pain;relationshipbetweenpainandpsychology;psychologicaltreatmentandnursingofpain

中图分类号:B8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757(2008)05-0026-03

事实上,我们的肤觉)))触觉、压觉、温觉及痛觉)))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痛觉可能是我们研究最为广泛的肤觉中的一种:/闸门控制学说0创始人Melzack和Wall指出:/疼痛问题是头等重要的诸多问题,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像解除疼痛和痛苦那样值得人们去奋斗了。疼痛是损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机体的防卫反应。各种损害导致机体产生痛觉,促使机体迅速避开或除去这些伤害,因而痛觉是机体避免或除去损害的一种信号。国际疼痛研究学会把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挫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

[1]

上的体验0。

神经核,然后经丘脑发出纤维至大脑皮层。用猫进行的实验表明,切断脊髓-丘脑束,动物便对一般的疼痛刺激不起

[2]

反应。Melzack和Wall(1965)在总结过去特异性学说、型

式学说和情感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闸门控制学说(TheGateControlTheoryofPain)。该学说设想在脊髓后角存在一种神经调节机制,使神经信息冲动流在诱发痛知觉和痛反应前就受到闸门控制。闸门增加或减弱神经冲动流传递,其作用及其程度取决于粗神经纤维(C纤维)和细神经纤维(As纤维)之间的相对活动状态以及来自大脑的下行性影响。该学说强调兴奋性和抑制性影响的动态平衡包括脊髓水平和脑水平的相互反馈作用,认为疼痛的控制是通过加强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实现的;主要是通过激活抑制系

[3]统控制疼痛。

一、疼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其特点

疼痛是对各种各样不同刺激的反应,强光能诱发疼痛,高音能产生疼痛等等。其中一个解释是:疼痛是细胞损伤的结果。当细胞受到破坏时,痛觉的感受器即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将刺激冲动传到脊髓后根,到达后角的灰质,在这里交换神经元,然后沿脊髓)丘脑侧束止于丘脑

但是,疼痛经历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对特殊刺激的生理反应。比如,根据对一些妇女的调查,她们在生产的剧烈疼痛过程中同时感到兴奋和高兴。相反,当人处在某种焦虑中(如在牙医诊所)甚至一点微弱的刺激也会感到强烈的疼痛感。所以,很明显,疼痛是强烈依赖于情感和思想的知

*

收稿日期:2008-03-18

作者简介:钟 瑶(1982)),女,成都人,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李万龙(1982)),男,甘肃古浪人,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刘瑞芳(1978)),女,河南三门峡人,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24卷(总第181期) 钟 瑶,李万龙,刘瑞芳: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及其心理治疗觉反应。

二、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

研究表明,痛知觉的质和量除与感觉传人有关外,还由许多心理学变量所决定。比如,有极少数人生来就没有感知疼痛的能力,有些人得知因身体受到损害会帮助其逃避更大劫难(如死亡)时,其疼痛感会顿然减轻许多;相反,有些人得知因身体受到损伤使其前景颇受影响(如失去工作等)就会万念俱灰。在临床上,常有一些慢性疼痛疾患者,却查不出明显的损伤。有些癌症患者,疾病早期可能不感觉到疼痛,直到癌症晚期,疼痛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有些患者在损伤痊愈后,疼痛却仍持续存在,如幻肢痛及破坏神经系统的外科手术都不能解除的顽固性痛等。这提示疼痛和损伤之间的联系具有高度可变性:有损伤可以无疼痛,

有疼痛不一定伴有损伤。因而,疼痛具有很大的心理学差异。

心理性成分对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问、空间的感知、分辨和反映程度均产生影响,并反映在疼痛各个环节上。疼痛因人而异,因文化程度不同而异,对足以引起难以忍受的痛刺激,而有人则可默不作声地承受。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痛冲动的传递过程:疼痛信号可在任何传递水平和环节上受到心理因素的调控,其中以中枢的调控效应最为显著,尤其对慢性疼痛的影响更引人注目。2,影响痛反应过程:在注意、暗示和情绪等心理条件下,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过程可产生明显影响,注意力分散、良性暗示、欣悦情绪可降低痛反应,反之则增强。3,影响镇痛效应,病人对医药的信任度:医药知识水平和对暗示接应的程度,均直接影响镇痛效果。有人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单纯暗示镇痛可使35%的病人缓解疼痛;不加任何暗示,只使用强烈镇痛药显效者只占54%;凡对安慰剂起效的病人对标准的吗啡镇痛产生效应者达35%,凡对医药失信的病人镇痛效果均不满意。

除上述外,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与疼痛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不论是源于心理的疼痛或源于躯体伤害的疼痛,其痛知觉和痛反应都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有关。1,心理素质:主要指个体心理负荷能力,心理的应激强度或情感上的承受值,这些条件将对疼痛的发生和疼痛的过程产生影响。生活事件的性质和频度是对心理素质的挑战和检验。Hoiimes将一些重大生活事件编为心理应激的测量单位(LCU)。当一个人在1年内的心理应激超过200U时,即超出了一般人的心理负荷,将会发生心理、生理疾患。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应激阈和心理承受度偏低,即使生活事件在临界值以下也会出现心身变故,发生慢性疼痛的机率甚高。2,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由先天素质和后天条件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形成对客观世界特有的理解、认识和行为方式。Dunbar经过调查研究,确定了骨折、冠

状动脉栓塞、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等八个疾病的个性特征。并提出了疾病的人格特征理论。如高血压病人常是追求尽善尽美者及具有强迫素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则多为文静而敏感的人。其中外向者显而易见,而内向者较为隐蔽。

同样,文化背景和境遇对疼痛的影响:1,文化背景:一些民族在特有的礼仪、习俗、信仰、宗教仪式等影响下,人们对疼痛产生明显不同的行为。最明显的差异是对疼痛的耐受。2,境遇对疼痛的调节:境遇也影响疼痛的性质及程度。我们曾观察多次施行手术患者,如果第一次手术时患者未感到剧痛及由此引起的恐惧,那么二次手术时患者对疼痛的担心和疑问明显少于首次手术时。相反,如果首次手术曾引起过难

[4]

以忍受的疼痛,二次手术时就会对疼痛极度恐惧。

三、疼痛的心理治疗

疼痛,无论是哪种性质,都是一种你不能忽视的感觉。对很多人来说,疼痛是无休止的)))据美国疼痛基金会调查,约有50,000,000人患有慢性疼痛。

为了抗争疼痛,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发现了很多种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如下:

(一)药物.

止痛药是日常最为普遍的用于对付疼痛的方法。常用止痛药物可分为:1,非阿片类:(1)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水杨酸类药物(阿司匹林)和非水杨酸类药物(布洛芬);(2)扑热息痛。2,阿片类:(1)弱阿片类:以可待因为代表,还有右旋丙氧酚和羟考酮;(2)强阿片类:以吗啡为代表,常用的有口服吗啡普通片和控释片,以及丁丙诺菲、芬太尼、美散痛、度冷丁等。

(二)神经及大脑的刺激

我国生理学家韩济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神经科学研究,以阐明电针频率与激活各种阿片肽之间的关系及这些联系的神经通路。结果提示,低频(2Hz)或高频(100Hz)电针均引起镇痛作用,但其机理不同:低频电针激活下丘脑弓状核中的R一内啡肤神经元,其神经末梢在PAG释放R一内啡肤,再经过下行通路在脊髓释放脑啡肤,结合s和协受体产生镇痛作用;高频电针的信息则通过桥脑的臂旁核,到达中脑PAG,经过下行通路在脊髓中释放强啡肤,作用于K受体产生镇痛。如应用交替的疏密波,则三种阿片受体均被释放出来,产生作用,从而引起强的镇痛效应。这些发现在人体进行的研究中获得证实,为针刺疗法首次提供了神经

[3]

化学机制。

(三)光线治疗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暴露在一定波长的红光或红外线中,会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这是因为某些性质的光线,能增加机体内酶的产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

(四)催眠

对于那些能被催眠的患者来说,催眠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的疼痛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5月

(五)生物反馈缓解技术

借助生物反馈,人们懂得去控制一些不受意识支配的功能,如心跳和呼吸。当处于头痛或后背疼痛时,可以借助生物反馈的方法有系统地缓解疼痛。

(六)外科手术

治疗疼痛的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法就是采取外科手术,切断像大脑皮层传导疼痛感觉的神经纤维。当然,由于切断神经纤维会影响到机体的其他功能,外科手术是最后才考虑的方法,一般都是用于治疗垂死患者的疼痛感。

(七)认知重建

当患者不停在心里对自己说:/痛感永远不会消失0、/疼痛破坏了我的生活0、/我再也不能忍受它了0时,他的疼痛感就会更强烈。如果患者改变自己的想法,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生理上的疼痛感,觉得自身有控制疼痛的能力,对疼痛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就会减轻他们的疼痛感。

(八)行为疗法

疼痛行为受许多心理及环境因索的影响。周围人的过分关注,会使病人把疼痛行为当作逃避不满环境,摆脱困难或达到某种欲望的手段。对这种病人在去除器质性病因后,总的治疗原则是消除与疼痛相联系的有关因素,强化正常行为,鼓励病人参加活动,帮助病人制订力所能及的活动计划。对因病痛而患有焦虑、恐惧症的患者,可采用精神松弛的办法,即/以情胜情0,对某些患者的不良行为,采用使其产生厌恶的办法去改变不良行为。

四、疼痛的心理护理(一)语言

良好的语言能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有助于疼痛缓解。如病人由于对所患疾病的性质缺乏认识和了解。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和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则应态度诚恳、耐心细致、表情和蔼、语气温和、及时向病人讲清疾病的性质、规律及预后等,帮助病人解除顾虑。医务人员应避免语言暗示的消极影响,用其积极的一面使病人明了事理,安定情绪,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二)避免情绪波动由于病痛的折磨,病人情绪很易于波动。一般表现为抑郁和焦虑,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关心病人,对其困难和需要,尽可能给予解决,避免情绪超限度波动,情绪稳定则有利于气血通畅,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可抑制或削弱创伤引起的疼痛强度,消极、恐惧、焦虑的情绪可增强疼痛刺激的强度。医务人员提供给病人良好的情绪,无疑也是一剂良药。

(三)音乐疗法

音乐是/心灵的医生0,对疼痛敏感者,可选自己喜爱的乐曲,采取随声哼唱、打拍子等手段,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调理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达到音乐止痛的目的。还有那些旋律优美、节奏明朗、声音和谐的乐曲,对

[2]

病人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如轻松愉快的乐曲,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悠扬舒展的乐曲,能使产妇情绪安定,促使胎儿顺利娩出;对情绪忧郁者,可选欢快、兴奋、旋律流畅的乐曲;情绪不安,焦虑烦者,可选情调优美、风格典雅的古曲。

(四)创建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生活起居环境,能使病人从心理伤感到舒适,有利于减缓病痛。病人居住的房间,须陈设简单、整齐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病房内宜燃点香料或置鲜花,保持房内馨香馥郁之气。环境的颜色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若房间为白色,病人会有种平静、洁净的心理状态;若为绿色,病人心理会产生一种安抚的良好感觉;蓝色环境可以解除紧张心理状态,有镇静作用。因此,良好的周围环境对疼痛患

[5]

者的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

(五)呼吸止痛

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中。

(六)自我暗示

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医护人员向病人讲清楚,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0反应,说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疼痛感是暂时的,鼓励患者增强同病魔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通过患者的自我暗示,心理上的疼痛即/减轻0了。

(七)松弛止痛

松弛肌肉就会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松弛肌肉的方法很多,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

(八)转移止痛

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相互交谈、读书看报等。

(九)刺激健侧皮肤

疼痛时,可以刺激痛区对侧的健康皮肤,以分散患者对患处疼痛的注意,如左臂痛,可以刺激右臂,刺激的方法如

[6]按摩、捏挤、冷敷、涂清凉油等。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1普通心理学[M]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1RobertS.

Feldman:EssentialsofUnderstandingPsy-chology.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

[3] 王福根.疼痛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22)1

[4] 黄秀娟.心理学、社会伦理学与疼痛的关系[J].中国

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1

[5] 吴英,聂发传,陈金梅.疼痛的评估与心理护理措施

[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2)1

[6] 李丹丹.浅谈疼痛感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

学杂志,2005,(21)1

(责任编辑:郝丹立 责任校对:李 舒)

心理闷痛篇四
《疼痛的心理学治疗方法》

·670·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7月第44卷第7期ChinJNurs,July2009,Vol44,No.7

·专题研究进展·

疼痛的心理学治疗方法

王宁

【关键词】

疼痛;

心理学

史妙王锦琰罗非

【Keywords】Pain;Psychology

导他们改变这些因素(如调节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和运动)。医生可以指导患者如何使用特殊的认知方式控制疼痛,如注意和分散注意、引导想象、自我催眠等,作为对药理学方法的补充。

已经证实,CBT对于多种类型的急、慢性疼痛都有显著疗效,包括术后痛、腰背痛、烧灼痛、风湿性关节炎痛、肌纤维痛、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癌症痛、坐骨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痛、头痛、镰状细胞贫血病性疼痛和治疗性疼痛等[4]。

疼痛严重危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常常伴有心理或精神改变,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因此,一旦通过评估手段确诊了疼痛,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疼痛的治疗可以分为药理学和非药理学两种。非药理学方法中的心理干预是目前疼痛治疗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常规的镇痛药并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在此,我们将对急、慢性疼痛治疗中常用的一些心理干预手段进行简要阐述。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下,慢性疼痛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病理症状。当时对疼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使疼痛的病理改变局限化,二是采用适当的治疗消除引起疼痛的病理改变。然而,在没有组织损伤的情况下,这种思路就会让人很困惑。上世纪七十年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日渐明显,而Melzack和Wall的“闸门控制学说”则为心理学因素影响疼痛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1]。在该理论的引导下,各种生物心理学模型依次诞生,心理学渐渐被应用于疼痛的临床治疗。当时的行为理论学家提出了一些术语来定义疼痛相关的行为,包括“应答式”行为,即个体对刺激产生的被动反应;“操作式”行为,即个体的痛行为会因某些因素而得到强化,如经济上的补偿、逃避责任、获得别人的关心等。后来,认知因素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在疼痛治疗过程中,适当的心理学干预方法将有助于疼痛的缓解。

[2]

2支持心理疗法(supportivepsychotherapy)

支持心理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用去分析患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支持心理疗法是心理医生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采取劝导、启发、鼓励、支持、同情、说服、消除疑虑、保证等方式,来帮助和指导患者分析认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使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心理压力,以渡过心理危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5]。

支持疗法在慢性痛中应用的第一步是让患者产生被理解的体验,可以通过向有同情心的聆听者讲述他们的故事而实现。患者最迫切希望讨论的问题是疼痛在他们的社会生活、情感及行为这几方面的影响。患者需要别人认同并且重视他的痛苦。一旦患者开始产生信任感,也就产生了支持的效果。支持疗法的特点在于它将患者从单纯机械理解自身困境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康复和复原中活跃的角色。

1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

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包括抑郁和焦虑。顾名思义,认知行为疗法包含“认知”和“行为”两种成分。认知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患者对自身疼痛的负面认识,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控制感。而行为疗法的依据是: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方法来消退、抑制、改变和替代原来的不良行为[3]。认知行为疗法是两者的结合,重点在于改变患者的信仰、期望和应对能力。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可能加剧疼痛的环境因素,并且指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09.07.040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编号:30700223,30770688)作者单位:100101实验室

通讯作者:罗非,E-mail:luof@psych.ac.cn

王宁:女,博士研究生,E-mail:bonny_1984@163.com

北京市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

3操作行为疗法(operantbehavioraltherapy,OBT)

操作行为疗法基于操作式条件反射,是Skinner在上世纪

三、四十年代的工作中探索到的一种现象。纯粹的操作式条件反射范式假设:当强化维持的时候,行为的频率增加;当没有奖赏或者惩罚的时候,行为的频率降低。

操作行为疗法理论在慢性痛的应用首先由Fordyce在上世纪60年代末开创。Fordyce的方法关注于通过调节明显的疼痛行为来改变功能。与之相一致,操作行为疗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识别出需要进行调节的疼痛行为;找到出现在这些行为之前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刺激;确定针对这些行为的强化刺激与惩罚方式。目标在于移除疼痛行为的强化因素,并且提供对好的行为的奖赏。在操作行为疗法的早期,要求患者、配偶及家庭成员集中学习操作行为疗法的模型,并忽视疼痛行为(如抱怨、休息等),用言语夸奖或者患者喜欢的其他奖赏方式强化其正性行为(如坚持运动、锻炼及自信的表情等)[6]。

2009-04-05收稿

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7月第44卷第7期ChinJNurs,July2009,Vol44,No.7·671·

4催眠疗法

催眠治疗有3个基本要素:诱导、治疗性暗示和终止催眠

慢性痛的认知进程[11]。

EMDR由心理学家FrancineShapiro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定义,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眼睛的快速来回转动可以减少消极的想法和感受,经过一系列实验之后,提出了

体验的暗示[7]。

诱导是促使患者的意识发生改变的过程,即从平常的清醒状态变为一种有利于暗示发挥作用的想象性投入状态。诱导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分离的能力。在诱导过程中,医生的首要目的是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其次是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减少注意范围,然后将注意力引向内在事物,最后一步就是分离。分离性感受是使催眠区别于非催眠体验的关键。分离是指从意识中主动划分出某些方面的感受。在疼痛治疗中,催眠激发了患者从意识中分离出痛苦的能力。

一旦患者体验到了分离,便可以对他们实施治疗性暗示,即分离疼痛症状。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治疗性沟通。对医生来讲,了解患者对暗示是否有反应是很重要的,因为镇痛反应仅仅发生在患者的想象中,对医生来说是看不到的,所以提供另外的提示使反应表现在外在的举止行为上,有助于评价患者的反应性。

在经历了治疗性暗示后,催眠体验趋于尾声。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暗示患者在催眠之后将感到神志清爽,精力充沛,并惊讶于症状的改善。但是这一步并不是所有疼痛患者都需要,例如烧伤患者,他们处于制动状态,不需要回复到机敏的活动状态。

催眠疗法可以用于多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在急性疼痛中,对于正在遭受疼痛折磨、接受术后护理或因疾病和外伤而丧失能力的患者,分离性暗示可以使重度疼痛患者从疼痛及伴随疼痛的不愉快感中解脱出来,并产生高度的舒适感。术后痛、烧伤痛、牙科痛、分娩痛及其他医疗操作造成的急性疼痛都可以通过催眠干预得到缓解。

另外,在慢性疼痛综合征中也可以应用催眠。在癌症痛的临床治疗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首先临床医生必须了解,癌症痛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疼痛对患者的意义。癌症痛威胁到患者的安全感,常常源于焦虑和恐惧。因此,减轻癌症痛需要以患者自身的痛感觉为中心来实施催眠暗示,同时治疗其他的伴随症状。在头痛的催眠治疗中需要注意,头痛常常比其他部位的疼痛更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它对于清醒和自我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在头痛没有发作的时候进行治疗比较好,例如偏头痛患者,由于痛苦难耐,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无法承受催眠治疗。此外,催眠也适用于神经源性痛及骨骼肌肉痛的急性发作,缓解患者急性痛,并且提高患者对于非催眠治疗的顺应性。催眠治疗用于幻肢痛也会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将幻肢痛变为舒适的感觉。控制疼痛后,接下来的暗示会使患者意识不到幻肢的存在

[9-10]

[8]

EMDR疗法。EMDR疗法在1998年正式被美国心理学会认可,

其要素包括冥想、暴露、双焦点注意、放松和认知。这些元素大多是传统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而EMDR特征之一就是将这些治疗元素进行整合[12]。

在EMDR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识别出能够让其感觉更好的问题或条件,并且指出与负性感受和想法相关的问题。然后,患者被指示关注消极的想象、感觉和想法,同时进行快速眼动,通过患者追踪治疗师双手的运动来实现。之后,患者被指示放松并注意他们是否感觉到任何的不同。有很多人都会报告产生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这一过程会重复,直到患者感觉改善。EMDR既能够改变疼痛的强度,也能够改变痛觉记忆的方式。

6介入性治疗中减少痛苦和担忧的心理学手段

在一些介入性治疗过程中,如静脉穿刺和腰椎穿刺等,

患者往往会承受到一定程度的痛苦,由此产生的忧虑和抗拒会造成患者对治疗的不配合。一些心理干预方法能够减轻这种状况。首先使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使其清楚即将做什么,第二步是强调患者可能体验的感觉的性质,如冷、麻刺感、压迫感等,使患者能够注意到自己的真实感觉,而不仅仅注意疼痛。另外,使用注意、分散注意力、放松和引导想象等策略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和担忧,引导患者参与治疗的不同阶段。在此过程中具体选用何种方式视患者喜好而定。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控制和预期非常重要,尤其对孩子,应该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选择,如选择哪只胳膊注射,是否眼睛看着注射,用什么样的止痛工具等。

综上所述,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学界对疼痛的心理学治疗越来越重视,目前认为最佳的疼痛治疗方案应针对疼痛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传统的疼痛治疗基础上结合心理学治疗将起到更好的作用。大量西方国家的研究描述了心理学手段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而我国的疼痛心理治疗则刚刚起步,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实践均不成熟,尚未达到广泛应用及专业化的程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疼痛治疗的社会需求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研究者需要提供科学依据来支持和验证当前心理学治疗手段的有效性,而作为医务工作者则需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多的关注疼痛患者的心理问题,加强疼痛心理治疗的理论学习,采用适当的疼痛心理治疗方法,将治疗效果发挥到最好。

5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

参考文献

[1][2][3]

andreprocessing,EMDR)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又称为眼动心身重建法,属于行为疗法中暴露疗法的一种形式。它是最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促使消极想法和负性情绪快速而稳固地缓解。由于对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EMDR被推广应用于很多的临床治疗中,如成瘾、抑郁和疼痛。EMDR是对疼痛心理治疗的全套方法的补充,它可以推动心理和情感创伤起源的

MelzackR,WallPD.Painmechanisms:anewtheory[J].Science,1965,150(669):971-979.

VlaeyenJW,MorleyS.Cognitive-behavioraltreatmentsforchronicpain:whatworksforwhom?[J].ClinJPain,2005,21(1):1-8.

TurkDC.Cognitive-behavioralapproachtothetreatmentofchronicpainpatients[J].RegAnesthPainMed,2003,28(6):573-579.

·672·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7月第44卷第7期ChinJNurs,July2009,Vol44,No.7

《中华护理杂志》稿约

11.11.21.3

来稿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以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名

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

著录起止页。

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规范。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

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历、职称、职务、电子信箱及联系电话。有通讯作者的文章,还应该附上通讯作者的姓名和电子信箱。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

1.10论文所涉及的资助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

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在首页作者单位前加脚注,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如已有专利,请附专利证书复印件。

1.11标题层次: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标题层

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

1.41.5

摘要:论著、临床护理研究、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手术关键词:所有文章须标引3-5个关键词。尽量使用美国国

22.1

特别说明

来稿请用Word格式、小四号字打印在A4纸上寄至本刊

室护理栏目的文章须附中、英文摘要。

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的词,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采用自由词。

编辑部。同时请将文章的电子版发至:nursing@263.net。本刊尚不受理单独的电子版投稿的文章。稿件的回执与退稿信或退修信、校样也将发至作者的电子信箱中。

2.22.3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无一稿凡投寄本刊的稿件,3个月内(以稿件回执日期计算)给

1.6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予回复。对不采用稿件,允许作者提出不同意见。本刊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凡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理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学科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200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7图表: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题目。要合理安排表的纵、2.4作者投稿时须从邮局汇20元稿件处理费,请勿在稿件

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图不宜过大,高与宽的比例应在5∶7左右。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的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中夹寄。稿件确认刊载后,将按标准收取版面费,出具正式收据。凡收取版面费后因作者原因撤稿的文章,版面费不予退回。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稿件及汇款请勿寄给个人。

1.81.9

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参考文献:按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

2.5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联系,稿费和赠阅

法定计量单位》书写,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杂志寄给第一作者。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光盘和网络版形式同时出版。所付作者稿酬中已包含上述各项。

##############################################

[4]

DriessenE,VanHL,SchoeversRA,etal.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versusshortpsychodynamicsupportivepsychotherapyintheoutpatienttreatmentofdepression: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BMCPsychi-atry,2007,7:58.

[10]

initsclinicalmanagement:anintensiveexaminationoftwopatients[J].IntJClinExpHypn,2001,49(1):38-55.

OakleyDA,WhitmanLG,HalliganPW.Hypnoticimageryasatreat-mentforphantomlimbpain:twocasereportsandareview[J].ClinRehabil,2002,16(4):368-377.

[11][12]

[5]GoodM,AndersonGC,Stanton-HicksM,etal.Relaxationandmusicreducepainaftergynecologicsurgery[J].PainManagNurs,2002,3

(2):61-70.

StickgoldR.EMDR:aputativeneurobiologicalmechanismofaction

[J].JClinPsychol,2002,58(1):61-75.

[6]MoltonIR,GrahamC,StoelbBL,etal.Currentpsychologicalapproachestothemanagementofchronicpain[J].CurrOpinAnaesthesiol,2007,20

(5):485-489.

GrantM.EMDR:anewtreatmentfortraumaandchronicpain[J].ComplementTherNursMidwifery,2000,6(2):91-94.

!!!!!"

[7][8]

BarberJ.Hypnosisandsuggestioninthetreatmentofpain:aclinicalguide[M].NewYork:Norton,1996.

SyrjalaKL,CummingsC,DonaldsonGW.Hypnosisorcognitivebehav-ioraltrainingforthereductionofpainandnauseaduringcancertreat-ment:acontrolledclinicaltrial[J].Pain,1992,48(2):137-146.

!!!!!!!!!!!!!!!!!!!!!"

!!!!!"

思考题

1.疼痛治疗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手段有哪些?

2.介入性治疗中应采取怎样的心理学手段减少患者

的痛苦和担忧?

(本文编辑

[9]RosenG,WillochF,BartensteinP,etal.Neurophysiologicalprocessesunderlyingthephantomlimbpainexperienceandtheuseofhypnosisi

!!!!!!!!!!!!!!!!!!!!!"

马云会)

心理闷痛篇五
《疼痛干预、心理干预Microsoft Word 文档 (3)》

疼痛是个体对有害刺激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两个方面:痛觉(painperception)和疼痛的反应(pain reaction)。痛觉是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它受人的性别、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等的影响,表现为痛苦和焦虑。疼痛反应是指对有害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表现为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出汗、骨骼肌收缩等。所以,疼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现象,大部分外科疾病常常会因为疾病的过程、诊断性的检查或治疗方式而伴随着疼痛的问题。

1 疼痛的定义及特征

1986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对疼痛的定义是“躯体组织有实际或潜在损伤时产生的不适等情绪和情感性体验,并可以对该损伤进行描述”。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对疼痛所下的定义是:“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受”。迈哈特和麦卡弗瑞(Meinhart and Mccaffery)给疼痛下了更为广泛的定义“无论如何,一个人感觉到痛,就是痛;无论何时,一个人诉说疼痛,就是痛,包括语言上或非语言上的行为表现”。它提醒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对疼痛的体验和反应。所以,疼痛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疼痛是一种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疼痛常伴随有生理、行为和情绪的反应。

2 影响疼痛的因素及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2.1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人对疼痛的感受、耐受力和表达都有所不同。在推崇勇敢和忍耐精神的文化氛围中,人更善于耐受疼痛,并尽量避免报怨,避免引起别人的同情。在社会文化中,如肛门、生殖器等引起的疼痛被认为是“令人难堪”或“难以启齿”的,人们一般不愿意表达。

2.2 以往的经历

过去曾经反复经受疼痛折磨的人会对疼痛产生恐惧心理,当再次面临疼痛时,对疼痛的敏感性会增强,可出现呕吐、虚脱等身心反应。例如:粘连性肠梗阻的反复发作、慢性阑尾炎的急性反作等。他人的疼痛经历也对人有一定作用。例如,同一病室的人在术后疼痛十分严重,还未进行手术的患者会预感自己术后也会如此,从而使其对术后疼痛的反应增强。儿童对疼痛的经验影响其成人后对疼痛的感知,如当孩子摔跤受轻伤时,父母表现得大惊小怪,孩子会觉得很疼,而哇哇大哭,日后对疼痛的耐受性差,反之,父母对其受伤不过分在意表现镇静,孩子会自己爬起,继续玩耍,该儿童成人后,对疼痛的耐受性强,经研究证明疼痛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早期经验影响日后对疼痛的态度。

2.3 情绪因素

情绪状况会改变个人对疼痛的反应、恐惧、焦虑、悲伤、失望或不耐烦,往往能加剧疼痛的程度。而疼痛感加重的结果又使情绪恶化,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了恶性循环。反之,愉快、兴奋、有信心时疼痛感会减轻。

2.4 个人心理因素

个人的气质、性格可深刻影响其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达。性格外向、开朗、稳定的人,疼痛阈较高,耐受性较强。性格内向、抑郁、胆小、较神经质的人则对疼痛较不耐受。而癔病性格的人易受其他疼痛者的暗示。Bond通过研究子宫癌患者性格特征和疼痛的相关性发现:疼痛的体验与神经质强度相关,神经质强度越高,越容易产生疼痛体验;痛疼的行为则与内外向强度相关,外向性格的患者易产生疼痛行为,如服用镇痛药等。

2.5 种族、性别、年龄因素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不仅已能感受到疼痛,而且对疼痛刺激是敏感的。儿童期对疼痛发生的原因不能够正确理解,因而疼痛经历会激起他们恐惧和愤怒情绪。同时,较小的儿童常不能很好地表达疼痛的感受,医护人员应对他们的疼痛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老年期痛阈又升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有关。男性较女性对疼痛的耐受性强。男性一般不希望诉说疼痛,且尽量耐受疼痛。而女性更容易报怨疼痛,对疼痛比男性敏感。不同种族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据报道北欧人、爱尔兰天主教、英格兰新教徒痛阈高,白人比黑人对疼痛的耐受性高,而黑人又比亚洲人对疼痛的耐受性要强。种族间对疼痛感受的差异可能与遗传、文化、观念有关。

2.6 注意力的影响

当注意力集中于疼痛时,可加重疼痛,而增强后的痛觉又会进一步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到疼痛上,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若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问题或活动上,如聊天、听音乐、看电视,则可缓解疼痛。注意力对疼痛的影响是痛觉必须在大脑意识清醒时才会感受到。当注意力集中在疼痛时,通过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上传的注意信号激动和提高全皮层的感觉性和兴奋性,从而降低痛阈,使疼痛加剧。若注意力转移到疼痛以外的事物上时,新的刺激在皮层产生的朝向反射兴奋灶,通过交互抑制,而抑制疼痛感受的皮层代表区,从而减轻疼痛。

2.7 暗示

以某种信息,如语言、文字、手势、动作、药物等来影响他人心理活动的特殊方式称为暗示。Melzack用低温作为疼痛刺激,研究语言暗示对减轻疼痛的作用,结果表明:语言暗示可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接受催眠术的人凭借适当的暗示,对于创伤、烧伤的手毫不感到疼痛,临床上医护人员的表情、语言也有暗示作用,影响患者的疼痛的认知及行为。安慰剂是一种药物暗示,Beecher曾对100名术后要求用止痛药物的患者,给予安慰剂,结果有35%的患者消除疼痛,认为这主要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临床研究证明,当人进入催眠状态时,大脑处于非清醒又非睡眠的中间状态,意识活动范围变的非常局限,出现痛觉缺失、木僵状态、幻觉等行为变化。这可能是催眠暗示提高痛阈的原因之一。另外,暗示、安慰剂可通过

意识的变化,刺激人脑镇痛系统神经元合成脑啡肽的作用,后者增多后作用于脑神经元突轴后膜上的吗啡受体,起到镇痛作用。

3 外科常用疼痛测量方法[1]

术后疼痛程度分级法:根据WHO标准及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术后疼痛程度分为4级:无痛,患者咳嗽时,切口无痛;轻度疼痛,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咳嗽时感到切口轻度疼痛,但仍能有效的咳嗽;中度疼痛,中度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需用镇痛药、不敢咳嗽,怕轻微振动,切口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持续剧烈疼痛,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评分分别为0分~3分。PrinceHenry评分法适用于胸腹部大手术后疼痛程度的测量,对于气管切开或保留气管导管不能说话的患者,应在术前训练患者用手势表达疼痛程度的级别。评分方法为:0分,咳嗽时无疼痛;1分,咳嗽时才有疼痛发生;2分,深度呼吸时即有疼痛发生,安静时无疼痛;3分,静息状态下即有疼痛,但较轻,可以忍受;4分,静息状态下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4 护理评估

护理人员需全面收集患者资料,对疼痛做出客观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的制订疼痛的护理计划,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最终达到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的目的,患者是唯一有权力描述其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性质的人,当护士所观察到的疼痛表现与患者自己的描述有差异时,应分析原因,并与患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4.1 评估方法

包括[2]:访谈和倾听,即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获得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疼痛的有关情况;观察和体格检查,注意发现患者疼痛时的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检查疼痛的部位;阅读和回顾既往病史,了解患者以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

4.2 评估内容

4.2.1 健康史

一般资料:详细了解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宗教信仰等。疼痛史:疼痛的时间和规律,疼痛的开始时间,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两次间隔的时间多长,发作的频率如何;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仔细了解疼痛所在的具体部位、深浅程度;性质为锐痛还是钝痛,胀痛还是跳痛,针刺样还是刀割样;有无牵涉痛;程度为轻度还是重度;疼痛的原因、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疼痛的诱发因素,疼痛加重的原因,止痛措施的效果如何;疼痛的伴随症状,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耳鸣、鼻塞、心悸气短、烦躁、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颈部疼痛时,是否有手麻、腿软、眩晕等;腰腿疼痛是否伴有腿麻、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4.2.2 症状与体征

轻、中度的疼痛或浅表痛,一般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可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出汗、面色苍白、瞳孔扩大、骨骼肌紧张等。重度疼痛或深部痛,一般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减慢、恶心、呕吐、瞳孔缩小、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甚至意识丧失、突然昏倒等。

5 护理措施

疼痛是机体有损伤的一种警告,一旦患者经历疼痛,应积极处理原发病,而不仅仅是解除患者的疼痛,所以,疼痛的处理原则为:去除病因,减轻疼痛接受器的反应,阻断疼痛冲动的传导,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

5.1 按摩

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主要作用是矫正骨关节位置的异常,松弛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5.2 冷热疗法

冷疗法能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炎症和水肿,对急性疼痛效果较好,热疗法临床常用方法有:热水袋、电热毯、红外线和紫外线、烤灯、热浴等,其作用机制是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松弛局部肌肉,减轻疼痛。

5.3 经皮神经电刺激

应用电脉冲刺激治疗,通过放置在身体相应部位皮肤上的电解板,将低压的低频或高频脉冲电流透过皮肤刺激神经,达到提高痛阈,缓解疼痛的目的。适用于慢性疼痛及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

5.4 暗示疗法

常用安慰剂治疗,配合护士的言语暗示,强调止痛方法的镇痛时间及镇痛作用可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5.5 松弛技术

通过有规律的收缩及放松全身肌肉,将注意力集中于肌肉收缩,放松的过程及感觉,缓解血管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也可引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疼痛以外的刺激,忽视疼痛的感觉。

5.6 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如外伤引起的疼痛应给予止血、包扎、固定处理伤口等措施,胸腹部手术后,患者常因咳嗽或呼吸引起伤口疼痛,手术前应进行健康教育,学会术后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方法,手术后协助患者按压伤口后,再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

5.7 药物治疗

是疼痛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护理时需注意:动态观察呼吸功能、血压神志变化。预防便秘,阿片类药物抑制肠蠕动并使腺体分泌减少,易使患者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必要时应用缓泻剂。恶心、呕吐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必要时使用止呕药。尿潴留,积极诱导排尿,必要时予以导尿。

5.8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教育内容。一般包括:疼痛的机制、疼痛的原因、如何面对疼痛、减轻或解除疼痛的自理技巧。

术后疼痛

术后切口疼痛可引起机体明显的应激反应,加剧组织分解代谢,可影响伤口愈合及康复;术后镇痛能有效地控制术后应激反应,使致痛物质ACTH、儿茶酚胺、皮质醇等下降,既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利于伤口愈合。但据报道 [1,2] ,术后病人的疼痛没有及时治疗普遍存在。我们以我院术后第1天病人的疼痛控制情况作了咨询调查,发现50%以上的病人术后有重度的疼痛,导致活动、咳嗽、深呼吸障碍。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原因,找出术后疼痛护理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术后病人疼痛的情况得到缓解。

1 术后疼痛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1 害怕成瘾 [3] 麻醉药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护士不愿给病人用止痛药,病人尽可能地不用或少用。临床研究证明,以镇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常规剂量下产生成瘾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全美的一项调查显示 [4] :1万余例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数周至数月的病人中,仅22例产生成瘾,而这些产生成瘾的病人都曾经有药物滥用史。另外11882例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住院病人中,仅有4例产生成隐。但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仍然担心麻醉药用的次数多了会引起病人成瘾,并且认为临床实际发生率超过1%。当进一步分析临床护士如何判断病人成瘾时,发现护士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了。从而使护士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 疼痛评估不准确、不及时

1.2.1 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 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据对手术后疼痛问题调查表明,30%的病人没有记录术后疼痛情况,从记录上统计有20%病人有“主诉疼痛”,而没有疼痛程度,但据咨询调查统计40%病人的疼痛是剧烈的。可见术后疼痛评估还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心理闷痛篇六
《千奇百怪的“心理痛”》

心理闷痛篇七
《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及其心理治疗》

第24卷第5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Vol。24

JOU王lNAL0FSlCHUA粼COLLEGE0F

EDUC蒯ON

2008年5月

蠢垂ay.2008

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及其心理治疗

钟瑶,李万龙,刘瑞芳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宁810008)+

摘要:传统境点认为,疼痛感觉是人体神经系统对机体遭受赣伤或外界刺激而虫琨酌反应,但很多研究表

明,疼痛感觉与刺激的强度并不是对等的关系,还有很多因素影响个体的痛觉,比如心理学的因素。文章重点介

绍疼痛产童的生理机制及英特点,疼痛与心联学的关系并据此提出・心理治疗及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

善患者的囊活质量。

关键词:疼痛;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疼煽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RelationshipbetweenPainandPsychologyandItsPsychologicalTreatment

Abstract:Traditionalviewpoints

believethatthefeelingof

pain

isthereactionofthe

nervous

system

fromphysical

injury

or

external

stimlllation.However

many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relationshipbetweenpainandthestrengthofstimulationis

not

reciprocal.There

81"o

manyotherfactorsaffectingindividualpain。forexample,psychologicalfactors.Thispaperfocuses

Oil

thephysiological

mechanism锺叫n

andits

characteristics,therelationshipbetween

pain

and

psychology,andproposes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ndnursing,inordertoreduce

the

pain

ofpatientsand

improve

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

Keywords:pain;relationship

between删nandpsychology;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ndnursingof

vain

中网分类号:B8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757(2008)05-0026-03

事实上,我们豹肤觉——魑觉、蘧爨、溢觉及癀觉——

襻经核,然震经丘脑发懑绔维至大藏皮层。鼷獾送行戆实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痛觉可能是我们

验表明,切断脊髓一丘脑柬,动物便对一般的疼痛刺激不起研究最为广泛的肤觉中的一种:“闸门控制学说”创始人反应。旧oMelzack和wan(1965)在总结过去特笄性学说、型

Melzack稷Wall攒塞:“疼癀阕题是头等重要的诸多阕题,

式学说和戆感学说的基础上,提凄了阕门控裁学说(The

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像解豫疼痛和痛苦那样值得人们去奋斗GateControlTheoryof

Pain)。该学说设想在脊髓后角存在

了。疼痛是损密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一种神经调节机制,使神经信息冲动流在诱发痛知觉和痛

感觉,常锌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机体的防卫反应。各种

反应前就受到闻门控铡。阀门增加或减弱裤经i孛动流传

损警导致机体产生痛觉,促使机体迅速避开或除去这些伤

递,其作用及其程度取决于粗神经纤维(e纤维)和缨裤缝害,因而痛觉魁机体避免或除去损害的一种信号。国际疼纤维(As纤维)之间的相对活动状态以及来自大脑的下行痛研究学会把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挫伤相关性影响。该学说强调兴奋性和抑制性影响的动态平衡包括

联,或者可敬用缀织损镄撼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秘情绪脊髓承平穰癌承乎鹄撩互反馈律鼷,认为疼痛的控裁是逶

上的体验”。【1】

过加强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实现的;主要是通过激活抑制系一、疼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其特点

统控制疼痛。H1

疼痛是对各释各样不溺裁激豹反疲,强竞麓诱发疼痛,

徨是,疼瘸经历誉仅纹只是攀鲢懿对特殊裁激熬生遴嵩音能产生疼痛等等。其中一个解释怒:疼痛是细胞损伤反应。比如,根据对一嫂妇女的调旋,她们在生产的剧烈疼的结果。当细胞受到破坏时,痛觉的感受器即皮肤下各层

痛过程中间时感到兴奁和高兴。相反,当人处在某种焦虑孛的自塞狰经寒壤将刺激跨动传舞脊髓震擐,到达惹受懿孛(磐在牙医诊掰)甚至一点徽弱戆裁激氇会感爨强烈的灰质,在这里交换神经元,然后沿脊髓一丘脑侧柬止子丘脑

疼痛感。所以,很明显,疼痛是强烈依赖于情感和思想的知

-渡穗日期:2008-03—18

作者简介:钟瑶(1982一),女,成都人,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夺万龙(1982一),男,甘肃古浪人,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鲻瑞芳(1978一),女,河惫五门峡人,2006级研究生,掰宠方向:发鼹与教育心理擘。

26

万 

方数据

第24卷(总第181凝)钟瑶,李万戈,刘臻芳:疼瘸与心理学鳇关系及其心疆治疗觉反应。

二、疼癌与心瑗学的关系

研究表睨,痛知觉的质和量除与感觉传人有关外,还由许多心理学变量所决定。比如,有极少数人生来就没有感絮疼痛的毙力,有黧入得知因身体受到损簿会帮助其逃避更大劫难(如死亡)时,其疼痛感会顿然减轻许多;楣及,有些人得知因身体受到损伤使其前景颇受影响(如失去工作等)就会万念俱灰。在临床上,常有一些慢性疼痛疾患者,

却查不蹴冁显的损伤。有些癌癜患者,痰瘸翠期胃黥不感

觉到疼痛,直到癌症晚期,疼痛才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瘸苦。

有些患卷在损伤痊愈后,疼痛却仍持续存在,如幻肢痛及破

坏神经系统鹃矫科举术都不能辫除憨顽露健癔等。这掇示疼痛和损伤之间的联系具有高度可变性:有损伤可以蠢疼痛,

有疼瘫不一定襻骞损臻。嚣薅,疼痛爨有缀大麓, 理学差异。

心理性成分对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问、奄间的感知、分辨霰反映程度垮产燕影嚷,并及淡在疼癔务个瘿节上。疼痛因人而异,因文化程度不同而羿,对足以弓f起难以忍受的痛刺激,而有人则可默不作声地承受。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霹瑷表现在以下足个方瑟:

l,影响痛冲动的传递过程:疼痛信号W在任何传递水

平和环节上受到心理因素的调控,其中以中枢的调控效应最力显落,龙其对慢性疼痛的影响更弓1人淀目。2,影囔癌反应过程:在注意、瞬示和情绪等心理条件下,对伤害瞧刺激的痛反应过程可产生明显影响,注意力分散、良性暗示、欣悦情绪可降低痛凝应,反之则增强。3,影响镇痛效应,病人对罴药的信任度:医药知识水平和对暗永接应的程度,烤直接影响镇痛效果。有人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单纯暗永镇痛可使35%的病人缓鹪疼痛;不加任何暗示,只使用强烈

镇痛薮鼗效者哭占54%;趸对安慰裁莛效豹病人对标礁熬

吗啡镇痛产生效应者达35%,凡对医药失信的病人镇痛效果均不满意。

除上述矮,心襄素质程人格特薤与疼痛也有稷密臻戆关系:不论是源于心理的疼痛或源于躯体伤害的疼痛,葳痛知觉和痛反应都与个体的心理滚质和人格特征有关。l,心

理素质:生要撂个体,◇理受蕊能力,心理憨波激强度或惨感

上的承受值,这些条件将对疼痛的发生和疼痛的过程产生影响。嫩活事件的性质和频度是对心理索质的挑战和检

验。Hoiimes将一些囊太生溪事佟编为心理应激鳇测爨单

位(LCU)。当一个人在1年内的心理应激越过200U时,郾超出了一般人的心理负荷,将会发生心理、嫩理疾患。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应激嬲秘心理承受度偏低,即使生活事件在临界德以下也会盘琥心身交故,发生慢往疼痛的槐率葚离。2,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由先天素质和后天条件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形成对客观世界特有的理解、

认识称行必方式。Dunbar经避溺查疆究,确定了骨辑、蘧

万 

方数据状动脉栓塞、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等八个疾病的个性特征。并提出’7痰痣戆人格懿征理论。翔舞盎压瘸入鬻是追求尽善尽美者及具有强遭索质;类风澡性关节炎瘸人则多为义静而敏感的人。其中外向者显而易见,而内向者较为隐蔽。

同样,文化背景和境遇对疼痛的影响:I,文化背景:一些民族在特有的礼仪、习俗、信仰、宗教仪式等影响下,人们对疼痛产生盟显零圊的行为。最臻显的差筹是对疼痛的耐受。2,境遇对疼痛斡调节:境逐墩影响疼痛的性质及程度。我们曾观察多次施行手术患者,如果第一次乎术时患者涞感到剧痛及由此引起的恐惧,那么二次手术B寸患者对疼痛的担心和疑阏秘显少予嚣次手零爵。襁反,如果蓉次手术营孳l超过难以忍受的疼痛,二次手术时就会对疼痛极度恐惧。【41

三、疼痛的心理治疗

疼瘫,无论是舞释性震,都是一静称不能忽褫戆感觉。对很多人来说,疼痛是无休止的——据美国疼痛憨金会调

查,约有50,000,000人患有慢性疼痛。

为了蕊争疼瘭,心理学家翻医学家发瑷了缀多狰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如下:

(一)药物.

止痛药是疆常最势善遍的耀予对纣疼癔酶方法。常用止痛药物可分必:l,非阿符类:(1)非掰体类抗炎胬:包括水杨酸类药物(阿司匹林)和非水杨酸类药物(布洛芬);(2)孝}热怠痛。2,阿片类:(1)弱阿片类:以可待因为代表,还蠢右旋丙氧酚和羟考酮;(2)强阿琦类:以吗啡势代表,常用的有口服喝啡普通片和控释片,以及丁丙诺菲、芬太尼、美数痛、度冷丁等。

(二)神经及大脑的裁激

我国生理学家韩济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神经科学研究,

以阐明电针频率与激活各种阿片肽之间的关系及这些联系懿榉经逶路。结皋提示,低频(2Hz)或舞菝(100Hz)电铮均引起镇痛作用,但其机理不间:低频电针激活下丘脑弓状核中的R一内啡肤神经元,其神经末梢在PAG释放R一内啡默,嚣经蓬下愆遴路在脊髓释教藏毽}默,结合S稷协受俸产生镇痛作用;高频电针的信息则通过桥脑的臂旁核,到达中脑PAG,经过下行通路在脊髓中释放强啡肤,作用于K受体产生镇瘫。始应爰交巷懿琉密渡,剃三静阿只受热均被释放出来,产生作用,从而弓l起强的镇痛效应。这魑发现在人体进行的研究中获得证燕,为针刺疗法首次提供了神经化学枧捌。}31

(三)光线治疗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暴露在一定波长的级光或红孙线中,会减少患者的疼瘸感。这是送为某些性质的光线,能增加橇体内酶的产生镌键迸伤滔的愈合。

(四)催眠

对于那些能被催眠的患者来说,催眠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艳锅酶疼瘸感。

27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5月

(压)生物反馈缓解技术

病人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如轻松愉快的乐曲,鹰降低血借助生物反馈,入们懂得去控制一些不受意识支配的压的作用;悠扬舒展的乐曲,熊使产妇情绪安定,促使胎儿顺功能,如心跳和呼吸。当处子头痛或后背疼痛时,可以借助利娩出;对情绪忧郁者,可选欢快、兴奋、旋律流畅的乐曲;情生物掇馈的方法有系统地缓解疼痛。

绪不安,焦虑烦者,可选情调优美、风格典雅的古曲。

(六)外科手术

(暇)创建良好的环境

治疗疼痛的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法就怒采取外科手术,良好的生活起居环境,能使病人从心理伤感到舒适,有切断像大脑皮层传导疼痛感觉的神经纤维。当然,由予切利于减缓病瘭。病人居住的房闻,须陈设笼单、整齐清法、断神经纤维会影响到机体的其他功能,外科手术是最后才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病房内宜燃点香料或置鲜花,保持房考虑的方法,一般都是用于淤疗垂死患者的疼攥感。

内馨香馥郁之气。臻境的颜色也会对心璎产生影响,若房

(七)认知重建

间为白色,病人会有种平静、洁净的心理状态;若为绿色,病

当患者不停在心里对嶷己说:“癔感永远不会消失”、人心理会产生一种安抚的良好感觉;蓝色环境可以惩除紧

“疼痛破坏了我的生活”、“我再也不能忍受它了”时,他的

张心理状态,有镇静作用。因此,良好的周围环境对疼痛患

疼痛感就会更强烈。如果患者改变皂己黢想法,从积极憋

者的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j

角度看待生理上的疼痛感,觉得自舟有控制疼痛的能力,对(溉)呼吸止痛

疼痛蠢一个耋毅鳇认识,就会减轻他翻的疼痰感。

疼瘫酵深吸一盛气,然骺慢慢磐出,嚣后慢吸蠖唾,呼(Jk)行为疗法

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中。

疼痛行为受诲多心理及环境送索豹影睫。髑霭人懿过(六)囊我暗示

分关注,会使瘸人把疼痛行为当作逃避不满环境,摆脱困难

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医护人员向病人讲清楚,疼痛是机

或达裂菜耪欲望的手段。对这耱瘸人在去除器获性病因

练懿“保护性”反应,说冀辊体歪处在调整状态,疼痛感楚后,总的治疗原则是消除与疼痛相联系的有关因素,强化正暂时的,鼓励患者增强同病魔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通过患

磐行必,鼓摩痰人参赧活婺,帮爱}疯入裁订力所巍及熬活动者熬自我瞎承,心瑾上熬疼癀箨“藏轻”了。

计划。对因病痛而患有焦虑、恐惧癜的患者,可采用精神松(七)松弛止痛

楚懿办法,鼯“泼情黢情”,对菜些患者的举莛行为,采臻使松弛腿岗靛会减轻或阻麟疼痛反应,怒强垂瘫作用。松其产生厌恶的办法去改变不良行为。

弛肌肉的方法很多,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冀思等。

嚣、疼瘸的心疆护建(八)转移止痛

(一)语言

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良好麓语言能使悫者心情舒畅,精神振奋,鸯韵子疼痛

盼作爱,翔看电视、讲敬事、耩互交谈、读书褥报等。

缓解。如病人由于对所患疾病的性质缺乏认识和了解。容(九)刺激健侧皮肤

易产釜焦虑不安和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刚应态度诚恳、耐疼痛对,可以煎激痛区对侧的懿藤皮肤,以分数患者对心细致、表情和蔼、语气温和、及时向病人讲清疾病的性质、

患处疼痛的注意,如左臂痛,可以刺激右臂,刺激的方法如规律及预看等,帮助瘸入解除顾虑。医务入员应避免语言

按摩、援挤、冷敷、涂清凉涵等。强1

暗示的消极影响,用其积极的一面使病人明了事理,安定情参考文献:绪,交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1】

影聃龄.普通心理学[M].托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二)避免情绪波动由予病痛的折磨,病人情绪很易予社,2001。波动。一般表现为撺郁和焦虑,这就要求医务入员关心病[2]

Robea

S.Feldman:EssentialsofUnderstandingPsy-

人,对其困难和霈要,尽可熊给予篇决,避兔情绪超限度波chology.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动,情绪稳定剡有利予气血通畅,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乐观、[3]

王福根.疼痛研究进展[J].中华陵学信息导报,愉快的情绪可抑制或削弱创伤引起的疼癜强度,消极、恐2004,(22).

惧、焦虑的情绪可增强疼痛刺激的强度。医务入贸提供给[4]

赞秀娟.心理学、社会伦理学与疼痛的关系[J].中豳病人良好的情缝,无疑也是一剡良药。

社区医魉:综合版,2006,(8)。(三)音乐疗法

[5]

必英,聂发传,陈金梅.疼痛的评估与心理护理措施

音乐是“心灵的医生”,对疼痛敏感者,霹选垒您喜爱的[J】。局然手术学杂志,2006,(2).

乐曲,采取随声哼唱、打拍子等手段,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6]

夸丹丹.浅谈疼痛感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力,调理心理状态,提离规体对疼痛的耐受力,达到密乐止痛学杂志,2005,(21).

的目的。还有那些旋律优美、节奏明朗、声音和谐的乐曲,对

(责任编辑:郝丹立责任校对:李舒)

万 

方数据

疼痛与心理学的关系及其心理治疗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钟瑶, 李万龙, 刘瑞芳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宁,810008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2008,24(5)3次

参考文献(6条)

1.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2001

2.Robert S Feldman:Essentials of understanding Psychology 20043.王福根 疼痛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4(22)4.黄秀娟 心理学、社会伦理学与疼痛的关系 2006(08)

5.吴英;聂发传;陈金梅 疼痛的评估与心理护理措施[期刊论文]-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02)6.李丹丹 浅谈疼痛感的心理护理 2005(2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温秀芬.侯美凤.骆如香 心理干预对全麻后留置尿管病人在复苏期间不良反应的影响[期刊论文]-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

2. 李怀虎 时间信息对痛觉的影响[学位论文]20083. 张达颖 疼痛科管理经验与体会[会议论文]-2008

4. 周漫 喉切除术后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6)

5. 王颀.吴开丽.张利 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

6. 许天英.宁红梅.李凡.马英梅.于溪森.毕文思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期刊论文]-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

7. 陈传玲 人性化护理在改善高龄骨折患者情绪状态方面的效果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8. 陈正华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比较[期刊论文]-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9. 徐锡琴 对机械通气患者正确适时吸痰的经验体会[期刊论文]-现代医学2002,30(2)

10. 顾雅娟 脑电双频指数在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3)

引证文献(3条)

1.陈天飞 调查分析脊柱手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期刊论文]-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6)2.田甜.周双燕.王松竹.倪燕 影响脊柱手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因素的调查[期刊论文]-现代临床护理 2012(12)3.杨彤飚.蒋玲莉.杨民正.黄娆姿 阿霉素与无水乙醇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海南医学 2009(4)

本文链接:

心理闷痛篇八
《疼痛患者心理调适》

心理闷痛篇九
《第十章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十章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 疼痛概述

简单运用:结合实际说明疼痛的文化意义P251

人对疼痛的耐受性还受到学习、文化和社会角色的影响

领会:

1. 被看作生物医学的疼痛(P250 待补)

在面对受伤的病人时,人们通常会在生物或医学的层面上来理解疼痛。在这个层面上,尽快治愈伤痛是最主要的目标。

2. 疼痛的维度Melzack和Torgersen提出的疼痛的三维度

1) 感觉的维度:在感觉维度上,按照不同的感受性质,疼痛被分为阵痛、刺痛、灼痛等不同类型。

2) 情感的维度:在情感维度上,对疼痛的描述反应了人对疼痛感的情感反应。

3) 程度评价维度:程度评价维度则描述了疼痛的轻重程度、从轻微到剧烈的。

3. 疼痛的种类

1) 急性疼痛

2) 慢性疼痛(可分为①慢性难治性良性疼痛;②慢性进行性疼痛。)

3) 不容易归为某一类的疼痛(①神经痛;②灼痛等)

4. 疼痛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影响生活质量一个重要因素

★ 疼痛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影响生活质量一个重要因素,当一个

人感到的疼痛越多,他的生活质量很有可能就越低。同时疼痛往往伴随着抑郁、失眠、易惹怒以及丧失工作能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 在心理学的层面上,疼痛不仅仅意味着神经回路和中枢神经之间的生化过程,它拥有

了更加复杂的机制,与认知、情绪、意志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此外,人对疼痛的耐受性还受到学习、文化和社会角色的影响。

5. 疼痛的文化意义

识记:

1. 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与现实的或可能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性和情绪性体验。

2. 急性疼痛

急性疼痛是指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的疼痛。

3. 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了三个月的疼痛,包括创伤痊愈后依然持续的疼痛。

(二) 疼痛的测量

领会:

1. 直接测量疼痛感觉的方法

直接测量疼痛感觉的方法是通过一些无创或微创手段诱发被试的疼痛感,然后要求被试报告是否感觉的疼痛,或感觉到的疼痛感的程度。

2. 使用直接方法测量痛觉的要点

1) 被试需要经过训练,能够分辨可察觉的痛觉差异;

2) 采取诱发疼痛的方法不能给被试造成严重的、持久的伤害;

3) 在进行重复试验时,要考虑到人的自然生理周期变化。

3. 诱发疼痛的方法

1) 化学刺激法:(皮下注射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疼痛,通过注射量来控制疼痛程度。)

2) 机械刺激法:(机械压力产生疼痛感,压力大小改变疼痛感的程度。)

3) 温度刺激法:(控制强度的激光照射到被试的皮肤上引起的疼痛。)

4) 电刺激法:(方波脉冲电流引起被试的疼痛感,用电流强度控制疼痛感。)

5) 止血法:(通过压迫肢体血管导致肢体远端缺血而引起的疼痛。)

4. 间接测量疼痛的方法(P254 待补)

这是用疼痛导致的生理反应指标来衡量被试的疼痛体验,其优点是比较客观,有可测量的标准,但生理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疼痛的主观体验。

测量方法:

1) 植物神经功能测量

2) 脑诱发点位

3) 疼痛行为分析

4) 药物定量评估

识记:疼痛测量的方法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三) 疼痛理论

领会:疼痛的三种理论解释

1) 特异学说:疼痛感觉来源于皮肤和大脑之间的一条特异性通道,它认为疼痛是专一、

固然感觉通道的结果,物理刺激和心理感受一一对应。

2) 型式学说:认为刺激的强度和到达中枢的刺激信号的累加是产生疼痛感觉的感觉。

所有皮肤感觉的性质都是有神经冲动的时空型式决定的,而并不是特定感受器和专门的感觉通道所产生的结果。

3) 闸门学说:在脊髓背角中存在一种控制疼痛感觉的“闸门”机制,即第一级传导细

胞T细胞。T细胞是脊髓中伤害性刺激传递的中继站,当它的输出到达并超过某一临界水平时,就能触发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反应,如产生痛觉。而是否产生痛觉取决于被刺激激发而兴奋起来的传入神经纤维的种类以及“闸门”的开合状态。

(四) 疼痛的行为解释

领会:三种疼痛心理模型对疼痛的解释(P258~P260 待补)

条件反射有两种,一是经典条件反射;二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1) 经典条件反射:强调要避免情景刺激和疼痛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相反,尽量在情景

刺激和镇痛反应之间建立条件反射。

2)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了病人预先的主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重视通过强化和惩罚

来对疼痛病人进行行为治疗

3)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非直接刺激对机体习得某一反应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间接

强化,或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还强调个体的自我期待和自我效能感对于疼痛治疗的影响。

(五) 影响疼痛的心理因素

简单运用:结合实际说明社会心理因素对疼痛体验的影响

领会:社会心理因素对疼痛体验痛的影响

1) 情绪:疼痛除了表现为一种躯体症状外,还伴随着情绪反应。一般而言,躯体的疼

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也会反过来影响对躯体疼痛感的认知。与疼痛相关的情绪主要以负面的为主,常见的有抑郁和焦虑

2) 人格:不同的人格特质可能改变疼痛程度的主观体验和疼痛持续的时间

3) 认知:认知可以通过影响情绪和行为而影响对疼痛的感觉。

4) 自我效能感和预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减轻抑郁,消除应激,解除疼痛,降低

残疾程度。

5) 应对技能:病人所掌握的应对方式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会影响到病人对疼痛的感觉、

耐受疼痛的能力以及维持生活的水平

6) 错误认知:错误认知会直接影响患者抑郁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