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又......

| 造价员考试 |

【www.guakaob.com--造价员考试】

既......又......篇一
《既....,又.....,造句》

春天既美丽又可爱春天既美丽又可爱,既温馨又多彩

对未来我们总是既畏惧又企盼,既拒斥又憧憬。

他既胖又肥,既懒又馋.

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树木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制造出新鲜空气,既能平衡生态环境,又能保护地球。可爱,既温馨又多彩。

知识堂既好玩又有趣,既增长知识又能得礼物.

对未来我们总是既畏惧又企盼,既拒斥又憧憬。

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树木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制造出新鲜空气,既能平衡生态环境,又能保护地球 这个西瓜既新鲜又便宜,既大又甜

我经常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既丰富课外生活又起到锻炼的效果,既可以认识有同样爱好的朋友又可以愉悦心情。

夏天既是一个酷热难耐的季节,又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既让人们汗如雨下,又让草木们的枝叶越发地郁郁葱葱。

场景剧本既具体又粗糙,既切实又灵活

树木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制造出新鲜空气,既能平衡生态环境,又能保护地球。 法赫米这个人既开朗又含蓄,既善于交际而又喜欢磨人。

春天既美丽又可爱,既温馨又多彩

对未来我们总是既畏惧又企盼,既拒斥又憧憬。

他既胖又肥,既懒又馋.

它的和声显得既严峻又柔和,既忧伤又委婉。

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既省钱,又环保,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树木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制造出新鲜空气,既能平衡生态环境,又能保护地球。 我们班长既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又是最勤奋的;既是最口才最好的,又是最乐于助人的学生。

对一个干部的考察,既要看原地,又要看异地;既要看一岗,又要看多岗:既要看官意,又要看民意;既要看成绩,又要看败绩;既要看近期,又要看长期;既要看作为,又要看不为;既要看顺境,又要看逆境。

既......又......篇二
《既又》

既……又……

不是……而是……

一方面……一方面……

因为……所以……

既然……就……

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总……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

不仅……还……

1 我们( )把轮船停在港口,( )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2 ( )从小学好本领,( )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3 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4 ( )今天下雨了,我们( )要去探望李老师。

5 ( )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 )吸引了很多游客。

6 一滴水( )很小很小,( )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10.(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12.(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13.(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14.(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15.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17.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8.(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19.他( )牺牲自己,( )暴露党的组织。

20.同学们( )走着,( )谈论着。

21.(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22.小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是(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3.( )风浪再大,我( )要把你送过河去。

24.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25.(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26.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27.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 )有了提高,( )还要注意节约。

28.(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9.(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30.(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1.(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32.凡卡( )在城里受罪,( )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3.邱少云( )牺牲自己,( )暴露潜伏部队。

34.( )工作再忙,他每天晚上( )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

35.每天上学,( )王洁来找我,( )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36.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 )紧紧地抱着一个纸箱子。

37.( )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 )没有成功。

38.( )困难再大,我们( )要按时完成任务。

39.( )明天下雨,我们( )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

40.( )石块有多重,小草( )要从下面钻出来。

42.王平和我同桌三年,( )我很了解他。

43.我们一定要把京张铁路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 )会是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44.他干的活计( )速度快,( )质量好。

45.( )这种草,( )是坚韧的草。

46.这艘轮船( )载客多,( )速度非常快。

47.江涛( )刻苦学习,( )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48.(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少年儿童( )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49.一场大雪过后,孩子们在雪地上( )堆雪人,( )打雪仗。

50.他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 )那么谦虚。

51.( )他真正下了苦功,( )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52.他( )学习和品德都很好,( )身体也很好。

53.( )我的身体不好,( )我要参加体育锻炼。

54.( )刻苦地钻研,( )能掌握科学技术。

55.弟弟( )年纪小,( )很懂事。

56.( )风吹雨打,我们( )要坚持到校学习。

57.李老师( )身体不好,( )一直坚持给我们上课。

最佳答案

1 我们(与其)把轮船停在港口,(不如)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2 (只有)从小学好本领,(才)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3 鲁迅(不仅 )是伟大的文学家,( 还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4 (尽管 )今天下雨了,我们( 还是 )要去探望李老师。

5 (因为 )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所以 )吸引了很多游客。

6 一滴水(虽然 )很小很小,(但是 )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10.( 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只要 )多读多写,作文(就 )会有进步。

12.(无论 )困难有多大,我们(都 )能克服。

13.(因为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所以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14.(如果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就 )应该准时去找他。

15.刘胡兰( 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不)说出党的机密。

17.我( 虽然)知道这件事情,( 但是)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8.( 要么)你去,( 要么)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19.他(宁可)牺牲自己,( 也不)暴露党的组织。

20.同学们( 一边)走着,( 一边)谈论着。

21.(不管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 )行。

22.小李在学习上(之所以 )有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3.(不管 )风浪再大,我( 都)要把你送过河去。

24.王老师(不但 )关心我们的学习,(而且 )关心我们的身体。

25.( 只要)多读多练,(就 )会提高作文水平。

26.我们的教室(不但 )宽敞(而且 )明亮。

27.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虽然 )有了提高,( 但是)还要注意节约。

28.( 如果)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9.(虽然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但是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30.(只要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1.(不管 )走到天涯海角,我( 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32.凡卡(宁可 )在城里受罪,(也不 )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3.邱少云(宁可 )牺牲自己,(也不 )暴露潜伏部队。

34.( 即使)工作再忙,他每天晚上( 也)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

35.每天上学,(要么 )王洁来找我,( 要么)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36.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 仍然)紧紧地抱着一个纸箱子。

37.( 虽然)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但是 )没有成功。

38.(即使 )困难再大,我们(也 )要按时完成任务。

39.(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 )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

40.(不管 )石块有多重,小草( 都)要从下面钻出来。

42.王平和我同桌三年,(因此)我很了解他。

43.我们一定要把京张铁路修好,否则(如果 )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 就)会是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44.他干的活计(不但 )速度快,( 而且)质量好。

45.(因为 )这种草,( 所以)是坚韧的草。

46.这艘轮船(不但 )载客多,(而且 )速度非常快。

47.江涛(因为 )刻苦学习,(所以 )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48.(只要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少年儿童(就 )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49.一场大雪过后,孩子们在雪地上(一边 )堆雪人,(一边 )打雪仗。

50.他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而且 )那么谦虚。

51.(因为 )他真正下了苦功,( 所以)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52.他(不但 )学习和品德都很好,(而且 )身体也很好。

53.(因为 )我的身体不好,( 所以)我要参加体育锻炼。

54.(只要 )刻苦地钻研,(就 )能掌握科学技术。

55.弟弟(虽然 )年纪小,( 但)很懂事。

既......又......篇三
《_既A又B_既A也B_的异同分析》

既......又......篇四
《浅析_既_又__又_又_的异同》

第28卷Vol.28第1期No.1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

2012年2月Feb.2012

“既……又……”“又……又……”浅析的异同

姚云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桂林541006)

[摘。“既……又……”、要]留学生在现代汉语的学习中,经常会对一些形式相似、意义相近的关联词组感到困惑

“又……又……”“既……又……”“又……又……”格式就是其中的一组。传统的分析认为前后两项有轻重之别,而没有轻重之别。本文通过典型例句,结合上下文语义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这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两点:一是对表达离析或者融合效果的选择;二是对语体和使用环境的选择。同时,本文简单描述了这组关联词在表述多于两项时的形式特点。

[关键词]既……又……;又……又……;对外汉语

[5823(2012)01-0044-03[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收稿日期]2011-11-13

在给留学生讲关联词“既……又……”时,有些“又……又……”学生会问它和的区别,我们还是先看一下邢福义和卢福波对这组关联词的分析吧。

邢先生认为它们之间,其中有一点区别是用“又……又……”显得集中、紧凑,用“既……又

[1]

……”则显得相对松弛。用邢先生的标准,留学生“紧”,,很难把握,究竟什么算是什么算是“松”难道连接成分短、语速快就是紧吗?在《现代汉语八百“既生动又活泼∕应该做到既会工作又会词》中,有

[2]。“松———紧”休息”因此,给留学生讲不太合适。

A、B两个分句卢福波认为:在“既A又B”中,[3]

A轻B重。在意义上有轻有重,在“又A又B”中,

A、B两个分句在意义上不分轻重,位置有时可以互换。书中有几个例子:

(1)这里的饭菜既经济,又实惠。

(2)他们既有措施,又有要求,所以任务完成得很好。

(3)他又会写诗,又会写小说,本事大着呢!(4)屋里又闷又热,叫人喘不过气来。卢福波的标准比较容易掌握,简单理解为并列的两个方面,如果不强调说明,就用“又……又……”,,如果强调说明就用“既……又……”但是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句子:

(5)世界的课堂里既不许生活进去,又收不下广大的大众,又不许人动一动,又只许人向后退,不许人向前进,那末,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我们唯一的学校了。

,一个句子中,一连出现了三个“又”究竟哪个“又”后面是强调的,还是所有的都是强调?所以,

“既……又……”把和“又……又……”放在一起比

对一下十分必要。

一、形式方面的比较

,“既……又……”“又……又……”表面看和的,差别只是一字之差,前者连接A项的是“既”后者

。这样看来,“既A又B”格式连接A项的是“又”

A、B两项内容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中,而“又A又

B”,B两项内格式因为有两个对称的“又”感觉A、容应该是可以互换的。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看如下句子:

(6)可以设想,如此重大的题材和如此丰富的内容,艺术家们所面临的任务并不轻松,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使观众觉得不真、不像、散漫和松懈;然而演出的效果并不如此,而是既丰富又单纯,既多样又统一,既激昂又和谐,既有雄伟的气魄,又有精细的描绘。

(7)爱,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既有不合理性,又有合理性;既有自我扩张,又有自我克服;既有自我满足,又有自我战胜。

(8)这种能量才是既经济又先进呢,又无污染,又没有干扰,再好没有了。(9)毛主席一贯倡导,要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中又有民主,

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10)我们要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努力造成一个又有集

(。

第1期“既……又……”“又……又……”姚云:浅析的异同

45

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

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1)大提琴的音色又深厚,又明亮,又温暖,又

演奏宽广的歌唱性旋律或者朗诵式的宣叙调,热情,

都很有感染力。

,“既A又B”A、B两个分很多学者也认为中,

A轻B重。“又A又B”句在意义上有轻有重,中,A、B两个分句在意义上不分轻重,位置有时可以互

[4]

B换。但是,从(6)到(8)可以看出,所描述的A、

两项并没有轻重之分,因为如果有轻重,当遇到多于

怎样反映了基础,又怎样起积极作用于基础的。

(15)这响声听起来又苦涩,又美妙。(16)一到夏季,讨厌的痱子、热疖头,使人又疼伤透脑筋,特别是婴幼儿,不会讲只会抓,白天又痒,

夜里睡不宁。吃不好,

(17)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矛盾对立双方又同一又斗争的过程,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例(12)(13)(14)这三个小段落中都是用了

“既……又……”,关联词同时,又包含了分述为什B两方面的特征;而在例(15)(16)(17)这么有A、

“又……又……”三句中都包含了格式,通常在其后不需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所陈述对象兼有这些特

,“既……又……”征。所以重点在分述、离析;而“又……又……”重在渗透、融合。如果我们这样解

、“又……又释这两个格式,对于“既……又……”……”格式连用或者重复“又”以增加说明项的情

自然就不用重新定义了。况,

三、语用特征对比

,“既……又……”很多学者认为格式和“又……又……”:“又……又……”格式的区别就是格

式中前后两项都是表达重点,而“既……又……”格式前后两项是前轻后重的。但是,我认为,这两个格式最重要的区别并不是说明哪一项更重要,而是如果要表达的是分析、在于语言使用者要表达什么,论证,那就会用“既……又……”格式,如果要表达。进而,的是综合描述,就会用“又……又……”我

“又……又……”为什么格式是个口们就可以理解,

语色彩比较浓厚的格式,大部分例句来自对话情境,

以对话情境、描写情境和叙述情景为主;而“既……又……”格式主要分布在含有说明性、议论性的书面语体里。

现在,我们再看看(1)至(4)句,其实,把“既……又……”和“又……又……”互换一下,感觉也没什么不妥,但是似乎其中还是有些差别的,这个差别就是句子所表达的效果不同。如果用“既……又……”,很明显,就有分析说明的意味,如果要接着续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具有这几方面的特性;如果“又……又……”用只是简单描述,如果要续写,内容多半就不是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征了。

四、小结

“既……又……”、“又……又……”通过对格式:([6]

A、B两项的情况时就更难分析说明了,而语法本身要求规则尽可能的简单明晰。

同时,在今后的分析中,我认为要考虑到,当说明成分多于两项的时候,格式又分为两种:如例(6)(7)(9)(10)是一种情况,“既……又……”格式连“又……又……”用,或是格式连用;(8)和(11)是另外一种情况,通过在格式后面,重复使用“又”来连接更多的成分。

二、语义特征对比

“既……又……”进入和“又……又……”格式的成分主要是形容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表示同

[5]

,“既……又时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或情况。但是

……”B两项的内容可以是同一事物正反两格式A、

个方面,也可以是不相关的几个方面,还可以是有隐

格式通含递进关系的几个方面;而“又……又……”常用来说明同一事物柔和在一起的、难以截然分开

,“既……又……”的几个方面。简而言之格式重点而“又……又……”格式重点在于交融。在于离析,

例如:

(12)作家都是既多情也无情的吧?若不多情,不可能会爱上写作,却也因为无情,所以才会不停抛弃昨日的自己,希望每一本书也跟以前的不一样。我一直都在探索和改变,从来就不喜欢跟着固定的路线走。

(13)爱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人最苦恼最无助的时候,只要爱人来到了,无论事情有多么的烦躁,也会抛到脑后的。会和心爱的人沉浸在甜蜜之中,有了忘我的精神呢!然而相反的是,如果爱情遇到了问题,那么也是人这一生当中最苦恼的问题,无论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大家都会觉得很不

……所以爱情既苦又甜,愉快,不是吗!(14)因此,在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中,既需切实地研究经济基础,又需切实地研究上层建筑,即研究“、、

48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调、夸张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四、利用修辞方式表程度

第28卷

闻喜方言中用大量重叠式表示程度,其中以形

容词、动词和副词重叠为主,双音形容词、动词重叠在口语中常用,例如:

(1)杠红杠红

她今儿穿了件杠红杠红的袄。(她今天穿了件很红的衣服)

(2)稀薄稀薄

她盖的被子稀薄稀薄的。(她盖的被子很薄)(3)焦黄焦黄

麦子成熟了,焦黄焦黄的。(麦子成熟了,很黄)

(1)(2)(3)例,是形容词双音节的重叠形式,这些词可以单说,也可以重叠,如例(1)也可以说成“她今儿穿了件杠红的袄。”“杠红杠红”只是表达的

“杠红”程度要比所表示的程度更深、更高,也进一步的表达了说话者的情感、态度。(4)安置安置

他娃毕业了,你给安置安置。(5)拾掇拾掇

你赶紧拾掇拾掇东西,我们出发了。(4)(5)例,是动词双音节的重叠形式,重叠后的词表示动词程度的加深,状态的持续。(6)实实

我实实走不动啦!(我实在是走不动了)(7)回回

地里干活,回回看不见他。(8)真真

这娃真真不听话!(这个孩子很不听话)(6)(7)(8)三例,是副词的重叠形式,具有强

闻喜方言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修辞方式表示

以打比方为主。值得注意的是,闻喜方言中的程度,

、“似的”。而是用方不同于普通话中的“像”喻词,

“号[xau55]”言词语表示。如:

(1)他奈屋脏得号猪窝一样。(他家很脏,像猪)圈。

(2)你看你外样,号憨憨一样。(你看他那个

)样,和傻子一样。这种用比喻方式表示程度,多用于消极面,表达

说话者厌恶、不满的感情色彩,多有夸张的成分。

五、小结

闻喜方言中,多在形容词、动词前后加谓词性成分来表示程度的加深。有时也会用重叠和修辞方式来表示程度的加深。这与当地人的说话习惯和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语言发展的简练性原则,使得利用重叠和修辞表示程度加深的方式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也是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的。

[参

献]

[1]J].西北成人教育学莫超.甘肃临夏方言的程度表示法[2007,(4).报,

[2].河北师范大学学唐健雄.河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J]2000,(4).报,

[3]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4]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

[责任编辑:白彩霞]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上接第45页)

的成分多于两项时,这两种格式各有其特点,或者反

复使用这两个简单格式,或者用“又”引出其他成分。

第二,从语义特征方面看,如果要离析一个事

;如果物,强调事物的各个方面,用“既……又……”要综合描述一个事物,并不打算强调各个方面,用

“又……又……”。,“又……又……”第三,从语用方面看格式是

;“既……又……”个口语色彩比较浓厚的格式格式主要分布在含有说明性、议论性的书以评论占优势,

面语体中。

[参

献]

[1]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2]M].北京:商务印书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999.馆,

[3]M].北京:北京语言大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1996.学出版社,

[4]M].北京:商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2001.务印书馆,

[5]武氏清平.“既……又……”格式的语义和语用特征[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99.

[6]“又……又……”D].上海:翁颖萍.现代汉语格式研究[[:

既......又......篇五
《既是连系动词又是及物与不及物动词》

既是连系动词又是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词及例句 连系动词,它本身有词义,但不能单独用作谓语,后边必须跟表语(亦称补语),构成系表结构说明主语的状况、性质、特征等情况。表语通常由名词、形容词,或相当于名词或形容词的词或短语等充当,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不及物动词就是一个动作不能施加到另一个物体上,也就是后面不能加宾语。

1.smell

及物动词 vt.闻出,嗅到,察觉出 [+v-ing][+(that)][+wh-]

He smelled trouble. 他察觉到会有麻烦。

不及物动词 vi.嗅,闻[(+at)]

She smelled at the flower. 她闻闻那朵花。

连系动词: the fish smells awful.

2.become

不及物动词 vi. 变成,成为;变得,开始变得

Phil became acquainted with them. 菲尔和他们熟识起来。

及物动词 vt. 适合;同...相称

This color becomes you. 这颜色适合你。

连系动词:He became mad after that. 自那之后,他疯了。

3.Prove

及物动词 vt. 证明,证实[+(that)]

I'll prove to the world that he was right. 我将向世人证明他是对的。

不及物动词 vi. 证明是;原来是

The rumor proved true. 这谣传结果是真的。

连系动词:On the long journey, Peter proved to be a most interesting guide. We all had a wonderful time.

4.Taste

及物动词 vt. 尝,辨(味)

He tasted both cakes and decided neither was good.

他两块蛋糕都尝了尝,觉得都不好吃。

不及物动词 vi.吃起来;尝起来

The medicine tastes bitter. 这药有苦味。

连系动词:The mooncake tastes sour.这月饼尝起来酸了

5.stay

不及物动词 vi. 停留;留下;暂住

He stayed with a friend while he was in Paris.

他在巴黎时住在一位朋友家里。

及物动词 vt. 阻止;抑制

The government took no step to stay the rise in prices.

政府未采取措施抑制物价上涨。

连系动词:He stayed single. 他仍然是单身。

既......又......篇六
《让员工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

让员工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

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是企业赢得竞争、保持基业常青的根本所在。然而,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使得企业在人才投资方面缺乏决心和信心。如何才能让员工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成为企业无可回避的历史命题。

忠诚度是一个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尤其对于成长型企业或者知识型企业而言,人才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产,保持人员的稳定性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然而,事实却并不乐观。在如今“80后”主军职场的今天,他们大多崇尚自我,在工作中要求能体现个人的价值意愿及人生观,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频繁地更换工作单位对他们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但这是否就证明他们更愿意忠于自己的职业,而非所服务的企业呢?在国企里面,“老人”现象比比皆是,但这就代表他们是为了忠于企业才一直坚持下来的吗?

显然,忠诚度不能和流动率划等号。那么,员工到底要忠于什么?能否让员工既忠于企业又忠于职业,具体又该怎样做呢?

员工职业发展的三种状况

要想弄清楚员工到底该忠于什么?最重要的是理解员工职业发展所要面对的状况。

员工在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一般会面对三种状况:一是自己想干什么,二是自己能干什么,三是企业需要自己干什么。员工想干什么是从员工兴趣出发,代表员工的个人发展意愿;员工能干什么是从员工现实能力出发,代表员工个人技能的拓展;企业需要员工干什么是从企业的需要出发,代表企业希望员工贡献的价值。

一般而言,从员工踏入社会开始,其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已经是相对固定的状态了,而可变的是企业需要员工干什么。通过企业需要员工干什么的机制构建可以反过来去影响员工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状态。一般会存在如图1所示的转化。

从图1可见,三方的交集达到完美的结合,或者说成为同心圆的状态,是企业和个人追求的目标,此时的员工也就实现了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的目的。在此间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努力,也包括员工个人的努力。

企业应怎样做

构建适合企业特点的职业发展体系

企业如今都知道,要使得员工既忠于企业又忠于职业,核心手段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统一起来,协同发展。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做职业规划和不做职业规划对于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区别。

如同交通建设一样,职业生涯的管理最终落实为职业发展体系的构建,企业只有构建了合适的职业发展体系,才能真正地帮助员工达成职业兴趣和企业发展的统一。构建职业发展体系需要做实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铺路。所谓铺路也就是构建职业通道。目前很多企业开始职业通道的建设,比如在传统的管理通道之外,根据岗位的属性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划分了不同的通道,比如营销通道、研发通道、管理通道等,甚至会根据企业的发展细化出人力资源管理通道、财务管理通道等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通道的建设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就跟修路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扩建和完善的过程。

第二步:画线。路修好了,就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给道路画线,也就是制定职业发展通道的资格标准,比如从研发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设立首席设计师、高级设计师、中级设计师等这样的阶梯,在每个阶梯上建立资格认证标准。这样,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评价标准,员工看到这个标准后,也会知道未来自己在公司的发展是一个怎样的路径。

第三步:选人。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道路上行驶,或者说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道路,就需要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客观公正地选人、评人。在帮多家企业进行职业技能评定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误区。比如,将职业技能评定与外部的职业评定等同,拿外部标准作为企业的标准,这样评定的结果无疑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造成员工只一心做好外部考试的错误导向。再如,职业技能评定程序过繁,为了不到十个人的评定结果绞尽脑汁、费劲心力去设计考试、评定、面试环节,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员工也叫苦不迭。相反,有的企业职业技能评定程序又过于简单,只是走走形式和过场,人为主观评定情况严重,最终导致员工轻视职业生涯的管理,该来的会来,该走的还是要走,没有达到共赢的目的。

强化人才选、育、用、留各环节员工职业兴趣与企业忠诚度的匹配

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是留住员工,促进员工职业兴趣,强化员工企业忠诚度的核心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在企业人才的选、育、用、留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强化对员工职业兴趣与企业忠诚度的匹配,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机制真正运转起来,达到“唯我独用、唯才能用”的境地。

首先,在人才招聘环节,要寻找员工的兴趣契合点以及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从源头上保证员工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特别是对于技术型人才或知识型人才,非常注重候选者的专业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适配性,尤其是在校园招聘的时候,几乎无法参考实际工作经验,于是就只看专业,其实更重要的应该看员工在职业兴趣上所关注的职位倾向。同时,要关注员工的稳定性和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尤其是越往高层的管理者的招聘更应关注与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的匹配程度。比如说企业如果追求的是稳健发展的步伐,在企业文化上就会趋于保守,而若选择一位性格激进、做事比较爱较劲的中层管理者,即使他专业技能再好,也是与企业文化不匹配的,不仅他很难在企业内获得长足的发展,甚至会使自己和企业都受伤害。

其次,在人才培养环节,要保证企业的培训要求与员工的培训需求尽可能趋于一致。通常每年年底企业都会向员工征询来年的培训需求,事实上,员工未必能够完全清晰定义出自己在企业中应该接受的培训,或者说如何将培训收益最大化。从员工所处职业生涯的四个阶段来看,每个阶段对培训的需求是不同的,这一点企业需要多加关注,并对处在相应阶段的员工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

安排。比如,第一阶段是从进入企业到28岁左右,对这个阶段的员工,企业可采取准备教育、现场实习、集体教育等方法使之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第二阶段是30岁左右,对该阶段的员工可实行“骨干阶段普遍继续提高的进修”;第三阶段是35岁至40岁上下,这一阶段的很多员工已经在担任管理职务,对他们需实行新任管理职务的进修,一年后实行函授教育,三年后实施管理、发展、计划方面的教育,并为进入第四阶段创造条件;第四阶段是45岁以上的员工,企业要进一步对其进行评价,确定其到底适合当经理还是当专家,对适合当经理的人员实行骨干经理进修和高级经理进修,对专业人员则可送到大学进修专业知识或到对口的研究所做专题研究。以上四个阶段是一种相对普遍的分法,但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员工的平均年龄都较低,相应的阶段划分也应适当降低年龄门槛。

当然,在确定培训需求的时候,也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需要,人力资源终究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比如在现阶段强化销售,扩大市场份额,相应的销售培训就要增多。

再次,在用人上,要构建对能力和业绩进行管理与评定的双向体系,帮助员工有效定位其未来的发展。如何让员工愿意为企业贡献技能,不仅仅是通过现有的考评制度去解决,因为现有的绩效考评,通常都是基于过去的业绩进行判断的,而未能对未来的能力发展进行预判,这就很难帮助企业进行人员的精确定位和判定,因此,要构建能力和业绩管理与评定的双向体系,帮助员工有效定位其未来的发展(如图3所示)。

当员工不断发展超出能力要求时,就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兴趣做出引导。一是建立员工职业发展档案,记录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的职业路线图、受训情况、奖惩情况、岗位变动情况等,为员工营造较好的职业发展氛围,并且人力资源工作者在此期间还应充当辅导者的角色,帮助其成长。二是根据企业的现状,明确定出员工岗位、技能晋升及岗位转换、通道转换的机制,使员工能够灵活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岗位。

最后,在留人上,要讲求用薪酬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三管齐下,保证做技术的人员在自己的通道内有一个相应的提升空间。有时候,薪酬往往会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或企业中的身份认可,不能否认,将薪酬机制与职业发展体系的建设结合对提升员工职业兴趣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有

相互促进的作用。

此外,当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相互需要程度下降时,企业也要能够认识到这一状况,认识到这并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失败,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此时,企业已不能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个人对企业的贡献也开始下降,这种情况大致有这样几种征兆:员工对所做的工作不感兴趣、提升受阻;组织管理不善,正在丢失市场份额;劳动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无法实现梦想,等等。当出现这些征兆时,企业可与员工沟通,了解其目前的想法和意向,并发挥企业在本行业及市场中的影响力,为员工提供外部职业介绍,支持其为实现自我价值而作出的决定。

营造有利于员工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笔者进行的关于企业文化氛围的调查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员工在对“从感觉上,您觉得企业更像是一个什么”的问题回答中都会将“家”摆在第一位,或者说员工希望企业有一种“家”文化。

这说明员工在潜意识中是不希望频繁地更换企业的,也希望企业能够呈现一种宽松、和谐的状态,促进双方的利益共生。但是企业是不是家?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老板和员工把企业看成家都麻烦。没有了职场的习惯和规范,员工无法从不良的习惯中突围,最终是双方利益受损,只能说企业里面有家庭的因素,或者把家里亲情的因素用于企业管理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有制度化和法治的要求,如何让员工习惯并适应,最终保障员工的职业兴趣发展,需要企业高层和人力资源工作者进行不断的协调和调整。

员工该做些什么

正如前面所述,要想做到既忠于职业又忠于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努力,也包括员工个人的努力。当然,员工方面也不能完全靠自觉,还需要企业通过种种沟通方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引导。

保持踏实、向上的积极心态

既......又......篇七
《既……又 既……也 练习》

既……也…… 既……又……

同: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异:表示两种情况并列(多+长句)(否定词)

既……也……

例:1.您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

2.要完成这项任务,( )要有周密的计划,也要有切实的措施。

3.这个机器人( )可以招待客人,( )可以和人谈话。

既……又…… 表示两种情况并列(多+短词组)

例:1.这只神鸟( ),( )伶俐。

2这棵老槐树( )高大,( )粗壮。

既......又......篇八
《“既A又B”和“又A又B”格式分析》

“既A又B”和“又A又B”格式分析

【摘 要】“既„„又„„”和“又„„又„„”是一对同中有异的句法框架格式。文章分析了“既a又b”和“又a又b”两种格式的语法意义,考察了格式中a、b的语法性质及语义范畴属性,并阐述了两种格式的异同。

【关键词】范畴层级;格式;语法意义;语用

“既„„又„„”和“又„„又„„”是一对同中有异的句法框架格式,为了论述方便,文章将这两个格式概括为“既a又b”和“又a又b”,其中x是词或短语,不讨论x是分句的情况,同时“a≠b”。

一、格式的语法意义

1.1 格式语法意义的不同说法

1.1.1 “既a又b”

(1)表示并列。《现代汉语八百词》:“表示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或情况。”又《实用现代汉语》: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彼此是并列平行并列,没有其他特殊关系”。

(2)表示递进或并列。《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连接的两项在意义上不是相对的而是同一个范畴的,而且后一项意义往往是更重要,是被强调的”。又《现代汉语虚词使用常识》:“所表示的几种情况或性质在意义上往往是递进的,有时也可以相反或相对。”“相反或相对”的语法意义实际上相当于并列。

1.1.2 “又a又b”

(1)表示承接或并列。《现代汉语八百词》:“表示几个动作、状态、情况相继发生或累计在一起”。“累计”是加合关系,可看成并列。

(2)表示并列。《现代汉语虚词使用常识》:“所表示的几种情况或性质在意义上往往是并列的,有时也可以相反或相对。”

上述观点概括如下:两种格式的相同点是,都可表并列;不同点是,“既a又b”可以表递进,“又a又b”可以表承接。

考察这两个格式的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

(1)a、b能否相反或相对?事实证明能。此类用法很常见,如: 他们既是毁灭者,又是拯救者。

她晚上又哭又笑的,弄的大家都不安。

(2)a、b的语法性质如何?一般来说,a、b语法性质是一致的:都是形容词性成分或都是动词性成分。但通过考察语料发现,a、b的语法性质可以不同,且用例所占比例远不低于20%。

(3)《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指出:连接的“两项在意义上不是相对的而是属于同一范畴”的,“同一范畴”就一定不是相对的吗?这里对此格式的同一范畴界定得过于狭义。若a、b是不同语法性质的成分时,那么同一范畴又该如何定义?

1.2 格式的语法意义分析

1.2.1 “既a又b”

⑴平行并列。a、b两项意义地位是平等的,用来阐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种性质或者是两个动作行为的同时存在。如:

许多金矿既产金又产银。

他对待朋友既诚恳又大方。

⑵递进为主并列为次。b的意义比a的意义更深一层、更重要,也兼有并列的意味。a、b可以是ap,也可以是表结果的vp。如: 那场武打戏,演员打碎的全是仿制的古董,既不伤人体,又效果逼真。

这个商店里的衣服既不新潮又很昂贵。

⑶承接递进。a、b一般是为vp,递进的前后项也往往遵偱时间顺序原则和时间范围原则。如:这样既推动了生产又加强了战斗力。

1.2.2“又a又b”

⑴平行并列。a、b是ap或vp。如:

人们高兴的又是唱歌又是跳舞。

这场男双半决赛打得又激烈又好看。

⑵平列承接。a、b的意义是平等的,但是在排序顺序上也遵循时间相似原则和距离相似原则,a、b的顺序不能自由调换。如: 她临走在班上又是要照片,又是道别,弄的大家都知道了。 通往湖南城步县的“省道”又陡又险,路面凸凹不平。

前例a、b之间遵循时间顺序,后例遵循距离相似原则,“陡”是“险”的基础,所以二者距离比较近,因果承接意味比较浓。 ⑶承接递进。承接的后项往往可以递进。a、b二者的性质或行为结果影响既遵循时间顺序关系,又b项意义更带强调性质。如: 当笔者赶来采访时,排在后面的农民呼啦围拢过来,又是递烟又

是套近乎。

⑷承接累计。表示几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有时也表示动作行为的杂乱。如:

来了客人,她热情的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又是做饭的。

她像个野兽般的又抓又咬又踢又踹,反正有你给她撑腰!

二、格式的辨析

2.1 两种格式的相同点

(1)a、b都可以同时是ap或vp,也可以前面是vp后面是ap,或前面是ap后面是vp,这里强调一下,a、b为形容词时,因为是说事物性质,所以一般是相对性质形容词。

(2)a、b不管是(1)中的何种形式,a、b都要属于同一范畴。同一范畴可以包含两种形式,对立和非对立。

(3)表示并列时,a、b都可以是同一范畴下的任意vp或ap;表示动作或事物性质时,有递进关系或承接关系时,两种格式都需要注意a、b的位置问题。

2.2 两种格式的不同点

2.2.1 a、b是vp的结构

(1)a、b节律不同。“既a又b”一般连接的是双音节的,或者是多音节,甚至是小句。连接单音节的动词频率很低。其中,连接单音节、双音节词语或者经常成对出现的词组时,往往前后的音节数相等。但是连接比较松散的结构或小句时往往音节数不同,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结构的近似(常常是述宾结构),如:“他既不热爱

学习也不专心工作。”而“又a又b”更多的是连接两个单音节的动词,其次是双音节词,连接多音节的频率很低。连接单音节时,前后一定音节数相等,但是连接多音节的词语时很自由,比“既a又b”自由,对音节数没有要求。

(2)语义重心不同。“既a又b”连接动词时更侧重于两个动作同时并存(包括时间段的并存,也包含时间点的并存),而“又a又b”侧重于表示两个动作的相继发生。比方说,可以说“又哭又笑”,但是我们不能说“既哭又笑”,因为哭和笑不可能同时并存。“既爱又恨”表示一种“怜惜”的感情,但是“又爱又恨”更多的是在强调“有时候很喜欢,有时候又很伤心,很伤脑筋。”

(3)扩展式不同。“既a又b”格式不能扩展a,而“又a又b”可以扩展b。如:

*a这些记者既参观既采访又吃饭。

b这些记者又参观又采访又吃饭。

此外,“又a又b”中的a、b可以是名词,但“既a有b”不可以。实质上是“又”后隐含了存现动词“是”或“有”。这种说法在书面语中例子很少,但是在当代年轻人的口语和网络语言中很普遍,也是一种语言的“求简”。如:

你是徐老的外孙女,现在又是周副主席的“女儿”,又徐又周,就叫徐周吧。《再到红岩》

这种又敌又我,正反难分的折腾胡闹,也十足是当时“天下大乱”的写照。《“样板”笑泪录》

既......又......篇九
《如何既快又准答好选择题》

如何既快又准答好选择题

付厚党

中考试卷中开始一般都为选择题,答好选择题是中考成败的关键。做好选择题不仅仅靠的是扎实的基础,还要注意做题方法。所以如何既快又准地答好选择题,为自己赢得时间,是每个老师和同学考前必定研究的问题。下面以06年中考化学选择题为例谈谈如何答好中考选择题。

一、铭刻在心,方能解答

例1、(06,福州)2006卡。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石墨

B、金刚石

C、二氧化锰

D、铅

痕迹,所以其可与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制成铅笔芯。质和用途是无法解答的。 答案:A

二、浅尝辄止,节省时间

例2、(06 )。 AB、石油、煤、天然气

C D

A(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D(纯B(煤是混合物)。从而快速解答。

三、多重约束,考虑全面

中考选择题中有的题目约束条件很多,切忌考虑片面。只有将题目所给的约束条件都用上,才能保证准确。

例3、(06,沈阳)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Fe

C、N2

D、H2O

版权所有: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第 1 页 共 4 页

解析:表示一种元素的有H、Fe,所以C、D就可以排除。而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就只有B(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答案:B

四、能变不能,逐一排除

选择题中有的题目要求让考生选出能符合要求的选项。我们可反其道而行之,变为选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将它们逐一排除,留下正确答案。

例4、(06,甘肃)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一组是( A、H2、O2、CO C、H2、SO2、CO

B、H2、O2、HCl

D、O2、CO、CO2

体。因B中的HCl、C中的SO2、D中的CO2有A项符合。 答案:A

五、记忆常识,运用规律

们判断其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如:一般氢为+1、氧为-2、钙为+2、钾为+12、氢氧根为-1、碳酸根为-20。 例5、(06对有害气体的监测。SnO

A、-4

2

D、+2

中Sn )。

+3

B、解析:2,从而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出Sn 答案:B

六、细细查找,步步为营

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2)反应条件是否写上,是否有催化剂;(3)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4)生成物中是否需要标上气体或沉淀符号;(5)符号是否写上。 例6、(06,广州)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加热分解:HgO

HgO

2

点燃

Fe3O4 B、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C、铝片投入稀硫酸中:AlH2SO

4

AlSO

4

H

2

版权所有: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第 2 页 共 4 页

D、碳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解析:A项氧化汞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项中生成物应为Al2(SO4)3,D项中没有写反应条件。 答案:B

七、善于总结,中考无忧

在平时做题时,就要善于积累总结规律。比如一些反应规律、常见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时

50g98%(x50g)20%,解得x=195g。 答案:B

九、写清条件,逐一分析

在选择题中,有的叙述抽象复杂,所涉及的反应或变量较多。此时我们应写清条件,逐一分析。

例9、(06,河南)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原来

版权所有: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第 3 页 共 4 页

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减少 B、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解析:因为变化前溶液是饱和石灰水,加入生石灰存在CaOH2OCa(OH)2的反应,要消耗水(溶剂),饱和石灰水加上生石灰后不但溶质质量不会增加,而且会减少溶剂量。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溶解度都不变。 答案:A

十、改编问题,降低难度

有的选择题问题与答案之间有“较远的距离” 例10、(06( )。 ①锌和稀硫酸 ③氯化钠和水 A、①②③

②石灰石和盐 ④氧化钙和水

C

D、①③④

B、①②④

即我们改编后的问

版权所有: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第 4 页 共 4 页

既......又......篇十
《师爱既是给予,同时又是获得》

孟子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而又平凡细致的工作;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我们,同时,我们也能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我曾经教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女生,刚入学,就表现出是一位“女汉子”。她课下打架,课上不听讲,不遵守纪律,经常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很让人头疼。每次找她交流时,总是被她排斥,难以和她深入交流。当与其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得知:该同学从小性格倔强、顽皮,像一个男孩子。她父母对其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个字“打”。导致她长成今天这样子。

我想用爱才能赢得爱,用爱心让她感受温暖。此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给予她关心,使她在点滴的关心中感受到温暖,增强她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如:每当她上课没说话,就及时当众表扬;她偶尔作业写的较好(和自己比),就及时给她加分;当她记笔记是笔没水了,及时递一只过去.......在一件件的日常小事中,让她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她在慢慢转变。

真正触动她的还是“养蚕”一事。为了生物课上便于观察昆虫变态发育,班里养了十几只蚕,五一节期间放假需要把蚕带回家。她积极主动的要求带蚕回家,好多同学不同意,但又不敢直说,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我想她这么积极,正是一个为集体做贡献的机会,就同意了。没成想三天后回来,一只蚕也没带回来,她还理直气壮地说“蚕全死了”。这下同学们都炸锅了,纷纷来告状,指责她害死了大家辛辛苦苦养的蚕。当时我也很心疼,也很生气。但冷静一想,这样的孩子更不能轻易就批评,要爱护她那颗脆弱的心。我找到养蚕有经验的老师了解原因:可能是吃的桑叶有问题。又到别的班的了解蚕的情况,此时有同学和我反映:她们小区桑树打了药液,这个同学家的蚕也死了(他俩住一个小区)。

课上我先就此事作了解释,最后我说:“蚕死了,大家很心疼,可以理解。但大家想过没有,我们这个同学当初的出发点是好的,她把蚕盒子抱回家,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采桑叶,还要照顾蚕。只有爱班集体的同学才能这么做啊........”。当时她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气势,低着头,用手偷偷摸眼睛。

在她的期末考试作文里写道:老师,你对我真的是太好了,我会用心学习的。简单的话语却深深地感动着我。

从学生的笑脸上,我收获了欣慰;从学生的进步中,我收获了成功的快乐。所以说,师爱既是给予又是获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5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