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怎么写星星

| 造价员考试 |

【www.guakaob.com--造价员考试】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一
《the Star诗歌小星星》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二
《诗歌朗诵1星星》

Module 2 Poetry Reading and English Songs (诗朗诵和英文歌曲)

Period One The Star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When the blazing sun is gone,

When he nothing shines upon,

Then you show your little light,

Twinkle, twinkle all the night.

The dark blue sky you keep,

And often through my curtains peep, For you never shut your eye,

Till the sun is in the sky.

It is your bright and tiny spark

Lights the traveler in the dark,

Though I know not what you are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星星

闪耀,闪耀,小星星! 我想知道你是谁, 高高挂在天空中, 就像天上的钻石。

灿烂太阳已西沉, 它已不再照万物, 你就显露些微光, 整个晚上眨眼睛。

留恋漆黑的天空 穿过窗帘向我望, 永不闭上你眼睛 直到太阳又现形。

你这微亮的火星, 黑夜照耀着游人, 虽我不知你是谁, 闪耀,闪耀,小星星!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三
《诗歌创作》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四
《《你是我的星星》观后诗歌》

《你是我的星星》观后诗歌

《你是我的星星》 1.《初始》 开启>故事的新页 前世今生的味儿缭绕指尖 你的眼神幽微 被明亮隔绝 天空初露星夜迷蒙 那微醺迷醉的双眼洞悉烟火俗尘 世界的初始在荒野星空 生发了爱情 2.《星星》 那一大片靛青色的星空 空阔辽远 那一堆堆忽闪忽暗的星星 覆没森林海洋草原沙漠 每一片空域与下方土地完美结合 像一个>孤独的人半夜临窗抽烟 寂静得没有一个字的吞吐 我在星空之下哭泣 3.《杯子》

看对面巨大的广告牌 你们在通透敞亮的星空之下对话 言语散落在灯火闪耀的街道上 你们各自手握一个瓷质杯子 夜风吹过来穿透冰凉的杯体 无数的委屈与安稳 记录在你们手中的杯子里 4.《存在》 悲凉的存在 不是他来自星星 被宇宙恒河生吞活剥之后 你爱他,却被时空分隔 爱情是什么 是你所擅长的荒凉等待 还是他在异域的星空 硬要回来的朴素努力 5.《消失》 走在仓促布景的回忆 泥土温热河道拥挤 之下的草木虫鱼 尽数消失在河道尽头

无法顺利抵达他的怀抱 而消失于阳台上的他 在虫洞里修复爱你的能力 6.《成长》 长大的好处就是看着别人耍赖 笑着明白那些尺度的隐秘性 想得到某种意外的恩承 却日渐觉得独自去做更干净 失意给了黑夜一大波悲凉美感 艳羡之心蒙蔽在困境之中 凄楚与置身其外的冷漠相较 是想要的比能要的多,而悲凉 7.《旅行》 你们在深夜凌晨出发 去一个四面是墙的房间旅行 你们在电梯里牵了手 生发了源自心骨的意义 你在不远处,远远看她 在雪地里四处呼喊你的名字 那晚,在那场雪夜的旅行 你将生命让位于爱情

一场旷世千古的爱恋 被时间横刀夺爱 独自一人的四百年里 你已习惯时间剥离饭食的孤独 在偌大的房间吃饭、睡觉、看书 写日记,偶尔你也蜷缩在床一侧 之前不紧不慢的时间 在你给她买炸鸡和啤酒时飞越 9.《想你》 昨晚入睡前忘记了关灯 独想世界清凉而孤独 空灵遁世的乐声出现又淡远 分明是哀伤的 我在清晨六点醒来 一切景象清凉而孤独 枕头是凉的,窗户外进来的晨风是凉的 这时候的太阳也是凉的 10.《口水》 你们之间清淡得容不下一道口水 形成一条抗拒她的恒河 你在墙体的另一边叹息

你低声回应了她的呜咽 平静接收了依赖的讯号 你在沉默里不经意吞下口水 而这,冲击了星河之上的点点繁茂 11.《蓝色》 星空沉重得碧蓝闪脆 一片干净纯粹的静域 敏感细致的蓝色性格 在冰天雪地里回绝了红色告白 忧郁不足以撑起一个国度 摆渡落泪之人横过河面 你的眼泪也是蓝色河流 凝冻的江水将爱情深埋河底 12.《爱情》 出产于冬天的爱情 横穿了波涛汹涌的蓝河 潜藏在静穆的表情之下 是一捧历久弥新的圣洁 飞越在冰天雪地 一半烈焰一半寒冰旁人 终究只羡慕故事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五
《沉默的星星--小学四年级诗歌》

《沉默的星星》

沉默的星星,你昨天出现了吗?

我只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夜空,

和皎洁的月亮。

我在梦中找到了你,可你却什么也不说。

为什么? 为什么?

沉默的星星,你还会来吗?

我只看见了沉默和绝望。

我在梦中徘徊,却怎么也找不到你。

为什么? 为什么?

是闪耀的霓虹灯代替了你?

是城市污染让你吸不了新鲜空气?

还是……

请求你,再次出现在我眼里!

苏州平直实验小学校 四(5)班 朱子凌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六
《我是一颗小星星(诗歌)》

我是一颗小星星

我是班级的小星星, 在班级里每个角落, 都有我的身影。

瞧,那黑板上, 有我勤劳的双手, 勾出美丽的图案。

瞧,那干净的地面, 整齐的桌椅,

有我播洒辛劳的汗水。

瞧,在讲台上, 我幽默的话语, 给同学们带来微笑。

瞧,墙壁上排列整齐, 图案精巧的作品, 有我制作的痕迹。 瞧,那厚厚, 整齐的作业, 有我手上的温度。

这些付出, 让我感到光荣。 我是班级里,

不起眼但负责任的小星星。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七
《现代诗歌写作研究教学范文》

1

4

5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八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高中作文备考教案

(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解析: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满分作文例文1 距离的眼睛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至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

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喜爱需要有一定空间来彼此放松。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它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名师点评]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标题《距离的眼睛》,很是引人注目,会吸引我们带着悬念去读文章。这样,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完文章,我们知道作者说的是距离产生美。作者时时处处紧扣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谈,谈充分了,谈透彻了,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结尾段中的“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我们读到这里也就能够知道标题原来是来自这里,我们也就知道标题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想一想,整条龙都已经画好,再给其点上眼睛,焉有不飞之理?

例文2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二、(2007年广州一模作文)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本诗原题《境遇》,命题人将其删除。

一、审题

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珠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所有立意,应该紧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表明是材料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表明重在把握材料的主题、含意,材料不一定要引在文中。 立意过程呈现: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看作对比:

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不看作对比:

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

成绩、风采) ,都能焕发光彩

从枫叶荷花角度

看作对比:

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不看作对比:

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第二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 ,可以推出: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第四种

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没有冲突反作用

可以立意:

立意10: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

判断立意对否关键是看能否基于三者之间关系(露珠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来立意,抓住了就切合,未抓住,就偏离。立意上的主要问题:

1.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含意,仅从诗句里摘取“露珠”“红红的枫叶”“苍白的荷花”这些意象,或歌颂像露珠般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或谈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话题,或赞扬枫叶经霜更显品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或谈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2.得出的观点与材料缺乏内在的联系,仅凭主观臆断,生硬地套上材料:如由露珠衬出枫叶、荷花的美,进而赞颂露珠的奉献精神;由露珠在枫叶上、在荷花上,推测露珠一会在枫叶一会在荷花上,进而想到人们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由露珠停与枫叶、露珠与荷花,推理出不同的事物相结合,会有不同的意境、感受等等„„

3.立意自相矛盾。对露珠的看法不鲜明,如先说露珠晶莹透明,所以才能呈现各种光彩,后面又说做人不要像露珠这样随着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情形。

4.不能理解这是一首哲理诗,没有提炼观点。如:写自己散步发现露珠在枫叶上如何如何,在莲花上如何如何,在小草上如何如何;或编写一个故事,主人公就叫“露珠”,而故事与材料全然无关。

5.生搬硬套曾经写过的观点。如:和谐,创新,美,平凡,奉献等。

立意要注意什么:

1、一定要真正全面理解材料,抓住材料的主旨、核心

读懂材料的以下方面:

(1)人:有哪些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2)物:哪些物,重要的物,次要的物

(3)事:主要事件,起因、经过、发展、结果

(4)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5)中心:想反映的中心是什么

(6)作者的议论:看作者的议论提示,看材料有无倾向性

2、立意时可以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但不可断章取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不等于“一个字一个词”。

3、注意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的要求是“不脱离话题的范围”,材料作文的要求是“不脱离(材料)及材料的含义”,两者差别相当大。

二、表达上的主要问题:

1.

不善于处理命题人提供的材料。命题者的要求是“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那么行文应该紧紧围绕此来写作。阅卷时发现许多同学撇开材料,一上来就提出如“和谐,创新,美,平凡”等立意,行文时也不提及材料,更不用说在结尾时点题、扣题了,结果导致完全偏离题意。

2.

不善于分析。罗列事例,所列举的事例之间没有相应的过渡语句,“材料+观点”现象严重。列举的事例不典型,常常是张三、李四、某某人、我自己。引述事例方法不当,叙述过于详尽。

3.

套作严重。一种情形:很多文章几乎是以前高考作文“位置与价值”“乌鸦与老鹰”“材与非材”的翻版。第二种情形:大量使用半成品段落。有的学生背了很多万能开头,万能结尾,作文时直接往上搬用,而且这些开头结尾与文章主题毫无关系。故而本次出现了很多开头结尾完全一样的作文。第三种情形:对例子的使用从模式到语言惊人地相似。甚至有的同学的文章全部由“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颁奖词构成。

4. 文体选择上偏向了议论文,记叙文极少。

5. 总体书写不够工整,书写潦草,字迹难辨。错别字比较严重。

6. 没有完卷的情况比较普遍。

三、作文备考建议

1.加强思维的训练。后期可精选一些材料让学生思考,要求能深入分析材料的思维走向,引导学生全面、多角度地分析具体问题。

2.各种材料要全面训练:包括寓言材料、现实材料、哲理性诗歌名言等。

3.研究怎样审题、怎样引出观点、怎样评材料、怎样广泛展开议论等。

例文1 展现自我

露珠大枫叶上,便显示了红红的光芒/露珠在荷花上,便展现了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它在不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九
《五四诗歌》

我们的中国梦

顺平县实验中学

教师:

每个人都有梦,每个民族也都有梦,

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是国家富强之梦,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梦想?

男: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女:

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同学齐读:

梦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教师:

那,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同学齐读:

我们的梦想就是 努力学习,快乐生活,

时刻准备着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男:

平凡的人因有梦想而伟大;

有梦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女: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梦想,

梦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教师:

亲爱的同学们,请记住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

总有坎坷在你的左右

总有些许的不如意出现在你的面前

学生齐读: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

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困难面前,勇于面对!

重任在肩,敢于担当!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教师:

同学们还记得地震中最美的队礼吗?

那是感恩,更是坚强,让多少人泪眼汪汪;

还记得地震中最美的微笑吗?

那是乐观,更是向上,又让多少人寸断柔肠;

男:

全国各地,爱心如潮,鲜艳的团徽在闪光;

还记得那一枚枚硬币吗?

那是奉献,是真情,更是一个个懵懂的少年在成长;

女:

烛光中,双眼泛红,手贴心口,诚挚祈愿;

呐喊时,目光如炬,紧握双拳,歌声嘹亮;

学生齐读:

我们不再是温室中弱不禁风的花朵,我们要做戈壁上笔直的白杨;

风沙吹不倒,艳阳灼不伤,历经风雨茁壮,再茁壮!顽强再顽强!

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教师:

听,一句豪迈誓言在空中回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中国梦更辉煌”

学生齐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中国梦更辉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中国梦更辉煌”

附:

教师:刘炜

学生:张天杰

选手名单 高梓源 李 进 苑启哲 宋楚瑜 李子建 焦 竞 陈江涛 王 阳 高 阔 于潇峰 刘少华 郭 泰 张 浩 赵佳琪 刘思佳 杨 柳 魏平柯 滕尽欣 王嘉环 石楠 李千一

现代诗怎么写星星篇十
《《现代诗歌》教案》

校本选修 《现代诗歌》教案

校本选修 现代诗歌 第一节 一、导入:没有了诗歌,就等于没有了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记忆;冷落了诗歌,就等于冷落了一个民族鲜活的热情和激荡的血液;剥夺了诗歌,就等于剥夺了我们民族走入一个新的文明进程的权利没有诗歌,我们堵塞了自己的耳朵,我们听不到文明拔节的巨大回声,我们成了一枝无法思考的芦苇

二、什么是现代诗(新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诗草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现代诗的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三、现代诗主要流派

1.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2.九叶派:九叶派特点之一注重现实1948年在诗坛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由于曹辛之与臧克家组成"星群"社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他与辛笛、陈敬容、唐祈、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经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派流派"中国新诗派"(后因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派》称为"九叶诗派")

“九叶派”则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另一风格趋向的诗人群(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

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他们大都是校园诗人出身,从战乱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视诗人对社会、历史现象的独特体验;他们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陶冶,力求突破传统的主观抒情的方式,追求现实性、象征性与哲理性的结合,探索诗歌表达的“戏剧性”(主要指诗歌的情思展开以及语言表现都要有矛盾张力,而不是直抒胸臆),让诗歌更深入表现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生活的复杂性文学史通常认为“九叶诗派”的艺术探求很有价值,拥有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人诗作,对新诗的表达方式以及诗学观念都有大的突破

3.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一次历时数年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这类诗歌在创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征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文学意义充满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朦胧诗人们在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位置,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人提供历史的见证,因此,“提供历史的见证”也就成了“朦胧诗”的最终主题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一词的来源之一,又因为相当一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朦胧派被陆续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开始,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入“后朦胧派”发展阶段代表诗人:食指、北岛、杨炼、多多、根子、舒婷、芒克、顾城、黄翔、江河、梁小斌、严力、王小妮、林莽、方含、田晓青、哑默、傅天琳

校本选修 现代诗歌 第二节

一、现代诗的特点

1.形式是自由的,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2.内涵是开放的,要写出动人的情意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例1:卓文君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二、经典现代诗

1.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2.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一一北岛《回答》

3.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一一食指《相信未来》

4.宁静的地平线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从星星的弹洞里/将流出血红的黎明一一北岛

5.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一一席慕容《禅意》

6.与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忧伤,与水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一一余秋雨

7.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一雪莱《西风颂》

8.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一一席慕容《乡愁》

9.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一一顾成《远和近》

10.流血的创口总有复合的盼望,而在心中永不痊愈的是那不流血的创伤一一席慕容《囚》

11.“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强烈的光线感;2. 危险的现实感;3.巨大的空白感) 顾城《一代人》

校本选修 现代诗歌 第三节

一、现代诗的重要元素

1.真情——诗歌作品的生命 诗歌必须有真实的情感,否则无论怎么写,只能是干巴巴的烙饼,不可能成为透着灵气的一湾湖水《忆菊》便是最好的例证,如果闻一多对故土没有炽热的爱恋,又怎能细腻地描绘出千姿百态的菊花?又怎能让它成为赋情表意的载体呢?正所谓“作文在乎真,唯真能达情”

2.意象——情感寄托的载体

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比较特殊,大多借助特定的意象来传达,如《忆菊》中的菊花,《原野》中的谷粒、野花、小溪、香稻、泥沙,《我与长城合影》中的长城、群楼、花树,《相信未来》中的蜘蛛网、雪花、紫葡萄、枯藤、排浪、太阳、大海、眼睛、睫毛、瞳孔等,都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

3、想象——诗意飞翔的翅膀 诗歌创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能力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一瞬间,也不能局限于特定空间,让思维到情感的海洋去打捞灵感意象的选择要有想象力,情感的表达也要有想象力,而借助修辞来体现想象力是绝妙的方法,《忆菊》就是巧妙运用修辞表情达意的作品

4、语言——诗情流淌的河床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最终借助语言传达出来,因此,诗歌的语言是不容忽视的细节诗歌语言不讲究句子的完整,具有跳跃性和节奏感,追求诗意的空白与联想的空间,意图通过最经济的语言传达最深刻的情感或哲理因此,诗歌不是分行的散文、议论文或记叙文,而是别有风格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现代诗的三美主张

(一)音乐美——诗歌语言的节奏 闻一多提出的音乐美,在当时是针对新诗的韵律问题提出的在当时,由于对文言文学过于左倾的抵触和颠覆,以至于一概与文言文学有重合的内容都被尽量的回避,如韵脚就被许多的诗歌创作者所忽略20年代,冰心根据日本绯句而创立的冰心体,在带动小诗风潮的同时,更加把诗歌的音乐感这一问题丢进了历史的灰尘堆里当时的诗歌,如最初刘半农沈尹默的诗、如郭沫若的《女神》、如湖畔诗社汪静之的《蕙的风》等,皆不在意诗歌的韵律一方面固然是考虑新文学运动提出的颠覆文言文学,另一方面也因为新文学在创造社、文研会等领导下,倡导人文的回归,诗人们要求打碎一切的枷锁,尤其是限制其创作的格律的限制 在这里我们要顺便提一下,正如萍姐上期所说,文言诗对于格律的要求很严,几近苛刻,对于新生的白话文学而言,如果要求其平仄对仗,严格按照平水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新诗创作的初期,诗人们多以破坏格律为荣到了二三十年代,经过了十年创作热潮的新诗越发随意,几乎是随便说上两句话,就能冠以诗歌的名义在这种情况下,闻一多提出了“三美”中的音乐美,并以新月社的诗歌创作,严格按照其执行如他的《死水》,每节皆隔行押韵,节节换韵与当时的诗歌创作情况相比较,可以说是非常的严谨

到了今天,尤其是经过了文革之后的诗歌创作热潮,现代诗的创作对于韵脚已经不做要求,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又要回归到20年代那样几乎混乱而随意的诗歌创作状态相反,我们更应该学习“音乐美”的理论,并在另一个方面将之体现出来,这就是诗歌语言的节奏感换句话说,就是诗歌语言内部的旋律,也即语脉 我们看文革后的现代诗佳作,甚至看之前二三十年代现代诗的佳作,即使是在最为混乱的创作时期,优秀的作品依旧是节奏感相当强的作品如胡适的《鸽子》:

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只鸽子

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

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这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一首诗歌我们自己朗诵一遍,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在这首诗中,有一跟很鲜明的语脉线索,不管是从情绪的抒发上,还是在语法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出,始终都有二字或四字一落的节奏,经过划分,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晰: 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只鸽子

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

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在这里可以看出,从第一行开始,就形成了占全诗主题的四字一顿的节奏我们知道,四字一顿相对于阅读来说,是最容易接受的节奏如千字文的四字一顿、如骈文的四六句式,又如许多词牌中,也会采用四字一顿的节奏,这都是为了在便于阅读的同时便于朗诵就如这首《鸽子》,相信现在就有很多朋友能够背出来了如果全诗的节奏不一,或者变化很大、没有一个固定而有迹可循的规律,那么这首诗在语脉上就会显得破碎,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的意图、情绪的抒发也不容易体现出来 要培养优秀的节奏感,语感很重要,这个可以从平日的阅读中训练出来,大家可以多读多看,结合作者在语言中赋予的情感从古诗文开始,然后扩展到经典的现代诗歌诗朗诵是一个很不错的练习方法诗歌是最难的,也是最精华的文体,如果诗歌能写的很棒,那么其他的文体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 至于我们在写作中如何做到节奏感,我想如果刻意的在字数或者语法上进行要求,那样不但会中断诗意,也会显得很呆板就我的经验,在创作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感情完完全全地融入语言当中去,倘若你拥有之前提到的语感,在写作的同时,你的感情会浮上来,覆盖在语言的表面,指引大家寻找到语言内部的节奏 好的诗歌,并不仅仅停留在语言表面,并不是说有华丽的辞藻和严整的韵律就是一首好诗创作一首诗歌,就好像女娲造人,把泥人捏的再怎么栩栩如生,也是一只泥人,要想脱胎换骨成为人,需要赋予灵魂而我们赋予诗歌的灵魂,就是我们创作时的情感,这情感不是很玄的东西,而是有形有质的,依附在诗歌语言的节奏感上,伴随着语脉流淌出来,感染读者能让人感动的,就是好诗而感动人,就靠这语感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我对于《鸽子》节奏感的划分,去划分一下海子的《四姐妹》,如果你能被这首诗感动,那么你就找到了诗歌的灵魂

(二)绘画美——诗歌的意象和语言 闻一多提出绘画美,是针对当时某些诗歌语言粗糙鄙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口水诗、垃圾诗或下半身诗歌诗歌是最精炼、最精华的文体,这一点我们都知道诗歌的语言,自然要求也更高不能冗赘是一点,炼词炼句也是一点那么如何把我们笔下的语言变成诗歌的语言呢?

意象的使用 我们知道,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意象的运用,讲究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即不求客观、外形的逼真准确,而求内在神韵的暗合的默契当然,这一切最好在公众思维能接受的范围内;或者说,除非是情绪的需要,尽量避免一些哗众取宠的意象,比如说下半身诗歌和垃圾派这里不深究 如闻一多的《口供》: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我们把文中加点的几组意象串联起来,可以看出后面的“苍蝇”“垃圾桶”和前面的几组意象是不和谐的,再联系题目,不难体味出作者在表白心理、自我解剖的复杂的爱国情感 意象的运用在某些流派中还会走向两个极端,即没有意象或者晦涩艰辛的元素化写作,没有意象的诗歌,如梨花体的部分,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而元素化写作的诗歌,一般出现在长诗中,比如说海子的太阳七部书其实元素化写作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完全附庸风雅,乱写一气,有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还有一种,就如海子一样,拥有自己完整的、清晰地世界观体系,并且意象元素有明确的、固定的指示这样的诗人,对于自己的作品往往会有注释,或者有了解改诗人的人员进行解读比如说艾略特的《荒原》,诗人本身就加了许多注解;又比如海子的《诗学:一份提纲》,以他的《太阳&8226;土地篇》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注释我们在诗歌创作中,目前还不需要刻意去达到这样的程度,因为功力的问题,很容易就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注意的是,先从选择意象做起,尽量选用合适的、准确地、拥有美感的意象,避免哗众取宠越是日常的,就越能感动人心这里说的很简单,但是需要各位在日常的创作中,努力将之付诸实践

语言的组织

我们知道,诗歌是最精炼的一种文体,讲究用最短的篇幅表达最深刻的情感或思想许多诗人能够把诗歌的语言艺术发挥到极致,短短几个字就能给出无限的思维空间我们作为诗歌的初学者,不要求能够达到超过语言篇幅的内涵,但至少浪费在文本表面的空间应该减少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从语法的角度来看 一首优秀的诗,至少应该做到每个字都不可删减诗歌有限的篇幅决定了每个字都有出现在它现在位置上的理由,而没有理由的字词绝对不能保留 体现在语法上首先,除非是蕴含深意,尽量避免使用连接词,如:因为、所以、于是、后来、故而„„之类诗歌是跳跃的,如果你跳跃不起来,就删去所有的连接词,那么就可以飞起来了

其次,可要可不要的词句一律不要诗歌不同于其它文体(当然,其它文体也是这个原则),对于篇幅和字句的锤炼要求很高,没有存在意义,或者可以被更短的词句所替代的句子就是累赘,只能够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淡化感情的抒发如果不知道诗歌的语言需要精简和凝练到什么程度的话,可以看看北岛的《太阳城札记》当然,对于初学者,不会要求那么严格,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下笔就是很大的进步,足够区分日志心情和诗歌的界限 当然,也有一些诗人惯用长句,行数也很多,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优秀的诗歌大部分虽然很长,但是可以删改的部分却很少,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长句在推动感情的发展上与语脉相契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长句在成分的安排上很合理

再次,少用人称词、少用副词;多使用名词和形容词其实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我们看到,一首好诗,尤其是80年代之后的好诗,很少会长篇累牍地出现“你我他”这些人称词,也很少用很、非常、特别、极其这一类的副词如诗人南岩告诉我的,“我爱你”和“我非常爱你”,哪一个更能打动人心,就不须赘言了 至于多用名词和形容词,是说用客观的手法表述出这首诗想给读者传达的画面或场景客观不是说不带入感情,相反,在这个场景或画面在脑中出现前,创作者的感情就应该先行融入其中,并在感情的参与下,在脑海里形成最初的印象在表述的过程中,不是企图通过文本动人,而是通过画面感,情节感,节奏感动人,通篇无情,却能动人,这是很高的理想可能我这样说比较笼统和抽象,我们看看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中的第七首:

俯视着黄昏,我把悲伤的网

撒向你海洋般的眼睛

那里,在最高的篝火上燃烧、蔓延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002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