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

| 造价员考试 |

【www.guakaob.com--造价员考试】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一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试 题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

A.1979年

B.1952年

C.1984年

D.1956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这体现了民族自治机关的

①立法自治权 ②变通执行权 ③经济自治权 ④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

A.124个

B.155个

C.125个

D.145个

4.构成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顺序一般是

A.族名、地名、行政级别名

B.地名、族名、行政级别名

C.族名、行政级别名、地名

D.地名、行政级别名、族名

5.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有

A.44个

B.45个

C.46个

D.47个

6.下列行政建制中,属于国家法律明确界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是

A.民族乡

B.民族镇

C.自治县

D.自治市

7.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8.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10.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联邦制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多项选择

1.我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各项法规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有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行政法规

D.地方性的自治法规

2.《民族区域自治法》调整的对象是

A.统一与自治的关系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

D.各自治地方之间的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宗旨是

A.在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当家作主

B.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民族发展繁荣

C.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普遍建立自治地方

4.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单位的级别包括

A.盟旗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县

5.确定各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主要根据是

A.民族成份

B.民族分布

C.民族关系

D.历史状况

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有

A.区域因素和民族因素的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

C.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的结合

D.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

7.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

C.自治地方的统战部

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8.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

A.理论依据

B.实践依据

C.国情依据

D.民族特点

9.中国在选择保证少数民族实现自我管理的制度上,没有走前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道路,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在下面哪些方面的国情不

同?

A.两国历史不同

B.两国经济基础不同

C.民族分布不同

D.革命发展模式不同

10.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基于人口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

A.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

B.在一个较大的自治区内辖有一个或几个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

C.在民族自治区内辖有的民族乡

D.以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11.下面哪些权利属于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A.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自治民族事务的权利

B.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C.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的,有民族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权利。

D.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外,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税收,经自治区或省批准,自治机关可实行减税或免税。

三、判断题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3.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4.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的非自治少数民族,享受不了自治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地位。

5.自治机关只能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

6.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 汉族公民可以担任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职务。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容动摇。

9. 目前我国共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目前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64%左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自治地方人口大约占全国的13%。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制度规范仅限于确立各民族自治地方与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

四、辨析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基本政治制度。

五、材料分析

材料:某民族自治地方修建较大型水力发电站,定于上午9点召开竣工及发电仪式。临近上午9点,各方来宾和有关领导到齐。届时发现,大会会标只用汉文书写,没有用自治民族的文字书写。在场有关领导决定,大会会标一定要用自治民族文字和汉文书写。为此,竣工及发电仪式约推迟1小时举行。大会结束后,有关人员提出这1小时经济损失不小,不能为形式上的自治权利而影响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六、简答题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含义?

2.民族区域自治应遵循和体现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地位?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二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民族原则和政策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民族区域自治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二,我国民族以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重点突破: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我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具体表现为: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实质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其他行政地方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既不是在汉族居住区实行,也不是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就实行的,而是指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即聚居)实行。这有三种情况:一是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二是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又包

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三是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作为统一国家中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具有二重性特点:既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权机关,行使同级一般寺方国家机关的职权的机关,又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利的机关。

2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与我国其他地方行政区域的司法机关一样,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行使职权时不享有任何特权。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尊严和统一,体现法律的权威。因为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务大小、地位高低都必须受法律约束,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法行为都要受法律制裁,不存在特殊公民。

关系比较:

1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和基本民族政策不是一回事。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但两者又相互联系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民族政策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点

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有相同点,即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都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两者也有不同点,主要是:①二者设置的出发点不同。民族自治地方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②自治程度不同。民族自治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当然,“自治”不是“独立”,自治权不是主权,自治权要服从国家主权。③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3民族自治区与联邦制的区别

1、含义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联邦制国家,是指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联盟国家。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同。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联邦制国家与组成部分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权限不同的中央之间的关系。

3、权限不同。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享受中央赋予的自治权,在对外关系上,不行使外交权。联邦制国家除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外,各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对外关系上,享有某些外交权。

4、公民的国籍归属不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民只拥有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而联邦制下的公民除有自己的国籍外,同时还拥有自己的联邦国籍。

5、拥有的宪法不同。只有一部宪法,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守宪法和自治法。联邦制国家除有联邦制宪法外,名成员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

典型例题: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该题是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考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治地区充分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不是消除民族差别。民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各民族必然存在着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经济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应尊重各民族的这种差异,而不可以消除。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三
《浅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提要: 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的现实国情、民族的分布和发展状况是这一制度得以发挥作用的现实土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键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条件 形成过程 重要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①。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新中国作出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历史抉择,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把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祖国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少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共同繁荣和发展;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发展。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

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从历史情况来说,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长期存在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它的统一性,二是中央集权。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繁的中国,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则国力强盛、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民族分争、人民困苦。我国在解放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现实情况来说,首先,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大物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种情况决定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复杂,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显著,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与其经济、政治条件相称的不同规模的自治地方,才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各民族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只有在统一国家中采用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各民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中,不但建立了工人阶级同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也使我国各民族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萌芽于中共“二大”以后到“九·一八”事变前这一时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期。其要点是帮助各少数民族独立自决。1922年2月的中共“二大”文件提出:“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为民主自治邦;在自由联邦制原则上,联合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最初阶段,基本观点是帮助各少数民族独立自决,建立联邦制国家。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此时的政策立足点从“民族自决”、建立联邦制等观念发展为在统一国家内建立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47年,我国的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它的成立在形式上确立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便加大了实施民族自治工作的力度,至1952年,我国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30个省、专区、县和县辖区等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1952年8月我国第一个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专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出台,它的颁布实施在法律角度上确立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此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文革”期间,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破坏,民族区域制度也难以幸免。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的权利遭到侵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名存实亡,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以恢复,“八二宪法”继承并发展了“五四宪法”中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落到实处,民族自治地方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各民族的繁荣和稳定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崭新的时期。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的现实国情、民族的分布和发展状况是这一制度得以发挥作用的现实土壤,二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证明了在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这方面,中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于我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各民族人民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选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同时,各少数民族还通过选出本民族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截至 2003 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条例133个、单行条例 384 个,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对婚姻法、继承法、选举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作出的变通和补充规定有 68 件①。

3、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的正常宗教活动。

4、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2003 年底,我国有 22 个少数民族使用 28 种本民族文字。在我国,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 ①数据来自:百度文库,佚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取得的成就,

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事业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形式。这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另外,《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与修订不仅是民族区域自治有效贯彻落实的有力保障,同时,它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

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其中,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 2003 年,民族自治地方有各级各类学校 83726 所,在校学生 2943 万人,比 1952 年增加了5倍。13个少数民族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治机关把管理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拥有发展经济的自主权,民族自治地方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用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发展生产,这给了自治地方行使权利、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极大空间。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这是国家经济建设和民族地区或的发展的物质基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管理本地方的自然资源,并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规划,优先合理的开发利用。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进行资源开发是,要对该自治地方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

3、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民族自治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民族文化荟萃的地方,所以,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功能之一历史文化典籍,保护民。自治机关负责组织、支持有关部门和单位,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三)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

解放前,由于历代统治阶级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民族之间的歧视、隔阂、斗争十分严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疏通改善民族关系,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仅要保障自治民族的自治权利,同时又保障本地区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要帮助本地区其他民族建立相应的自治县、自治乡。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对策建议

在当今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进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是促进民族自治意志的提升、自治能力的提高的基础性条件。加大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的发展力度,缩小与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距离,才能更加有利于的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第二,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人才机构,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重中之重。以人才带动经济文明的发展,促进政治文明的进步,还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有关机构要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及时发现矛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关专家学者也要做到学有所用,研有所用,将理论与实践做到较好的结合,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推动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逐步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同时也要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族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2. 金炳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概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王铁志、沙伯力主编.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出版社,2002年

4、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5、陈国新,杜玉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6、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7、丁龙召、李晶主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设计人: 审定人: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五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题附答案》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或延边)成立60周年。据此回答1~4题。

1.国家在延边设立朝鲜族自治州,不能表明( )

A.我国的朝鲜族人民对祖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B.延边是我国朝鲜族群众聚居的地方

C.我国的朝鲜族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已形成相互依存关系

D.延边朝鲜族群众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D中“高度的自治权”的说法错误,入选。

答案: D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人民通过自治州的________行使自治权。( )

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法院和检察院 ③人民政府 ④村委会和居委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①③正确,选A。

答案: A

3.为帮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快速发展,吉林省在项目建设和财政支出上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兴边富民”政策,重视发展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教育,延边州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这说明( )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我国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推动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国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这说明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才能推动解决民族问题,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证,③④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权,①错误。民族地区发展从根本上要靠民族地区人民自身的努力,国家的扶持只是外部条件,②排除。 答案: D

4.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延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延边州GDP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4.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6%,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制度依据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④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②在题中没有体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制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①排除。③④正确,选D。

答案: D

5.2010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翻了一番。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 )

①实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促进和谐稳定 ②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发展 ③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政治平等 ④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自治地方有宪法规定的自治权,但不是高度自治权,①说法错误;③中“消除”的说法错误。②④正确,选B。 答案: B

6.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举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在政治上实行高度自治

B.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在经济上享有独立权

C.以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前提,在政治上赋予其特权

D.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具有极大优越性

答案: D

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新疆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各项事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表明( )

①新疆的发展和建设应当主要依靠国家支持 ②新疆地区的发展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民族平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障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①错在“主要依靠”。④错在“根本保障”。

答案: B

8.(2011•贵州模拟)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战胜国内外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表明( )

A.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C.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D.我国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已经消除

解析: A、C不是材料表明的内容。D表述错误。

答案: B

9.(2011•南通模拟)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全体人民积极参与。要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使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提出上述要求主要是基于( )

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B.民族团结可以消除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

C.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D.我国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解析: B、C观点错误。D不是其依据。

答案: A

10.(2011•南京检测)近年来,我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 ①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需要 ②是开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需要 ③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A.①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201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据此完成11~12题。

11.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是为了( )

①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②使宗教信徒树立唯物主义思想 ③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使宗教本质发生彻底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②④观点错误。

答案: B

12.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宗教界( ) ①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 ②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③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④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④与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符。

答案: A

13.201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切实做好宗教工作,需要( )

①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大力发展宗教事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民族和谐始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相关知识,完成14~15题。

14.要促进民族和谐,必须( )

①坚持民族平等,夯实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②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创造前提条件 ③消除民族差异,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提供物质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我国各民族各具特色,消除民族差异是错误的,故③不选。

答案: C

15.要促进民族和谐,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因为,这一制度( ) ①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 ③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③排除。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北疆铁路等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建成;自1954年起,新疆相继建立了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并于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截至2007年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207件,法规性决议决定119件,批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78件,单行条例18件;自1982年起,自治区连续5次开展大规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全疆现有各级爱国宗教团体100个,信教群众l 000多万人,宗教活动场所24 400多座。

材料二 2010年3月29日至30日,国家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确定19个发达省市承担为期10年的对口支援新疆任务。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援疆新战略,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5月17日至19日,中央举行新疆工作座谈会,研究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并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新疆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9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在新形势下加大援疆力度,做好新疆工作的政治意义。(9分)

解析: 回答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把握中共中央政治局、民族团结、民族自治、宗教等方面的信息,调用党的领导、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公民政治义务等知识进行说明。回答第(2)问,要注意“政治意义”这一设问指向,要从材料二中把握援疆新战略、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等关键信息,调用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的关系、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从对新疆、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意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新疆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公民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义务。(9分)

(2)在新形势下加大援疆力度,做好新疆工作,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可以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和实现新疆人民的基本权益;有利于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9分)

17. 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这“三个不容”,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强决心和信心。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不断发挥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

业新局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优越性?(6分)

(2)如何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16分)

答案: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6分)

(2)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增进民族团结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②要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让少数民族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为增进民族团结提供政治基础。③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让各族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要大力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舆论环境,奠定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16分)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六
《第八章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带答案的导学案》

同繁荣原则;国家在投资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斗,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等。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的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3)因此,笼统地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能实现民族繁荣是不科学的。 理的相关题目,在预习的同时熟记基础知识。 三、当堂检测 2、在熟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认真1.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

性变化,经济总量由几十亿元增加到几万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完成当堂检测,提升理解能力。

一、目标 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 1、记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2、了解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必然性、优越性。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内容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 国家统一领导 下, 各少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其背后的原数民族聚居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的制度。 因主要应归功于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当地的各项民族政策,故本题选B为最佳选项,A、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 自治州 、 自治县 三级。民族自治机关是C两项由B引申而来,D项陈述一种客观事实,与题意无关。

2.40多年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指自治地方的 人民代表大会 和 人民政府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自治权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已制定了230多个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自治特点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说明( ) 活各个方面,包括 立法自治 权、 变通执行 权、 经济自治 权、 文化管理自治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权及其他自治权。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由我国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

④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历史特点 和 现实情况 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 的

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 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A.①② B.①③ 族区域自治 具有坚实的 社会 和 政治 基础 C.②③ D.②④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答案:D 1、有利于维护 国家统一 和 安全 ; 解析:①③材料不体现。西藏自治区人大制定了230多个法规和单行条例,充分说明西

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②④正确;①③材料不体现。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 当家作主 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 平等 、 团结 、 互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61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充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4、有利于促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蓬勃发展。 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 )

A.让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治权 课内探究学案

B.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探究:背景材料:2012年9月1日,我国西藏自治区成立47周年;2012年10月1日,

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我国新疆自治区成立57周年。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

D.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了巨大成就。

答案:B 辨析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能实现民族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答案:(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坚实的政治

4.我国推出众多新举措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如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和社会基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繁荣。

源税费改革等,这给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见,新疆的发展和稳(2)要实现民族的繁荣,还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

定( )

1

①是落实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需要 ②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③保证了各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 ④维护了我国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安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与材料无关。

5.2012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4周年。五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的农业、畜牧业、旅游业和能源矿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

①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②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③宁夏人民的自强不息的努力奋斗

④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的限定“主要原因”,①④显然不是主要的原因。

6.2012年7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61周年。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区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担任。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这表明( )

①我国少数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③我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②在材料中不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④错误。故选C。

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1周年。1951年5月23日,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据此回答7~9题。 7.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财政支出共计875.86亿元,其中的94.9%来自中央补贴。近10年来,共计选派各级援藏干部2000多人,援助资金及物资101.66亿元。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的支援( )

2

①是西藏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

②是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物质保证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西藏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靠本地区人民的辛勤劳动走向富裕,中央和其他地区的援助只是西藏走向富裕的外部因素,①错误;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错误。②③说法正确。

8.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宣告正式成立,成为我国最后一个建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西藏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因为( ) ①藏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 ②西藏是我国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 ③西藏人口大多信奉同一种宗教

④藏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②③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9.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是( )

①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在学校中所有藏族和部分其他民族学生都学习藏语文 ②西藏自治区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③西藏自治区确定其自治机关是自治区人民政府

④西藏自治区制定、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旅游条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以及其他自治权。①②④正确,③说法本身不正确。

10.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同于国家在香港、澳门实行的“一国两制”,我们决不允许达赖集团打着“真正的民族自治”旗号制造民族分裂,损害民族团结。我国民族自治地区与“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之间的不同主要是( )

①前者属于内政问题,后者属于外交问题 ②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③前者适合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后者适合港澳台地区

④前者属于高度自治,后者属于完全自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明显错误;在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自治权,④表述错误;准确回答了我国民族自治地区与“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之间的不同。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材料二 2012年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统计,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4246.1亿元,增长14.3%;地方财政总收入2264.1亿元,增长3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642元,分别增长15.3%和20.1%;城镇登记失业率3.8%;节能节水减排完成年度任务。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1)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③民族区域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2)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地区繁荣昌盛的基石;

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政治保证;

3

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八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九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依据篇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0158.html

    上一篇:懂得的句子

    下一篇: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