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造价员考试】
被抛弃的诗句篇一
《被抛弃的命运_读王粲_七哀诗_之一》
2008年第2期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总第126期
被抛弃的命运
)))读王粲5七哀诗6之一
李 雁 周鹏生
1
2
(1.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 山东 济南 250013;2.滕州第二中学, 山东 滕州 277500)
摘要:十六岁的王粲被迫告别故土而身历不测之蛮乡,就如同未成人的孩子脱离了母亲的怀抱。5七哀诗6中所描写的荒
草间号泣的婴儿释放出诗人被国家抛弃的悲痛和对荒蛮未知世界的恐惧。而那位母亲/未知身死处0的预言则更象是对其将来命运的一种暗示。汉末诗人笔下出现的大量的弃儿形象都是一种/隐喻0,以此抒写对人生被命运所支配的普遍感受。
关键词:王粲;建安诗歌;七哀诗;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08)02)0054)03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
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0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5下泉6人,喟然
[1](365)
伤心肝。
本诗写王粲为避战乱而远去异国它乡,途中恰遇一饥
艺术创作中本体对喻体的选择是以一种同构性为基础的,它启发我们发现/复弃中国去0与/抱子弃草间0之间的联系。王粲本系山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由洛阳至长安、又由长安再到荆州,一次次的迁徙表面看似乎是主动避祸,实质却是国家动荡、不保其民,是身不由己地被战乱所驱使。从洛阳到长安尚同属中原,如今却又要离开中原远去蛮荒之地,这不能不使他产生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受。感受最深的最易引起当事人的注意,因此决定了诗人在一路诸多见闻中唯独对弃子之事留下强烈印象。那个被弃的婴儿正是作者朦胧体验到的这种被抛弃感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它将诗人自身的命运同那弃婴紧紧叠印在了一起;未成人的孩子脱离了唯一可以依赖的温暖的母亲怀抱,年仅十六岁的王粲也被迫告别了生养他的中原故土而身历不测之蛮乡。大地母亲的意象是我们历来所熟悉的,与此相适应,弃儿所处的草莽也正是诗人心目中荆蛮之地的表象。与其说作者/看到0了饥妇弃子,不如说诗人自身深藏着的潜意识被/改换成0了那个弃儿出现在诗歌中。荒草间号泣的婴儿是在为委身荆蛮的诗人挥涕,释放出诗人被国家抛弃的悲痛和对荒蛮未知世界的恐惧。而那位母亲/未知身死处0的预言此时让作者听来又何尝不是对其将来命运的一种暗示呢?/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0就是他对这一暗示的本能反应,这里出现的第三个/弃0字,写尽了诗人在遭受到最为沉重的精神棒喝之后那难以承受的心理状态。他极力想摆脱命运的捉弄,如同孩子的哭声唤不回那个贫困饥饿的母亲一样,挣扎或者回避都将是徒劳的。
就这样,在这首不并算太长的诗篇中,依次出现的三个/弃0字有序地再现了诗人一段完整的心理过程。5文选6李翰周注说/此诗哀汉乱也0,乃皮相之论。吴淇5六朝诗定
妇弃子,因思汉文之治,感伤不已。以往的解读一般多注重于诗中所描述的离乱场景的社会意义,认为白骨蔽野,饥妇弃子是汉末现实的真实写照,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给
[2](133-138)
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类阐释基本等同于一种复述,如同读了山水诗便说其中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好一样,不过是用现时的话语重复古诗的内容而已,它忽略了该诗以特殊的抒情手法所透露的更深刻的内涵。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尽焚洛阳宫室,逼汉献帝迁都,并驱使吏民数百万入关。王粲时年十四,亦转至长安。仅隔两年,李、郭汜复又作乱西京,他只得再远徙荆州,往依刘表。/复弃0二字既写诗人的屡次迁移,也暗示了诗人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尖锐对立。此处本该引发性情敏感细腻的作者的万端慨叹,然而诗中却只写亲朋情状,于自家感受并无片言只语。随后便出现了/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0的场景,并且以/号泣0、/挥涕0极写母子分离惨状,突出弃子之事的令人悲痛,将诗歌突然引入强烈的感情漩涡,使情绪达到高潮。显然,诗人在饥妇弃子这一眼前景象上发现了其与自身情感的可对应性。即诗中弃儿已不仅仅是现实意义的弃儿,作为诗歌意象,他应具备某种隐喻和象征意味。那么,他究竟意味着什么?换句话说,是什么促使王粲在诗里着力描写饥妇弃子这一场面呢?
收稿日期:2008)01)21
(,,
总第126期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 55 # 论6就此又添了一句:/哀汉实自哀也。0颇有见地,惜乎为何/自哀0语焉不详。国家抛弃了民,母亲丢弃婴儿,卑微的个人和无助的孩子注定任人宰割,显然,这是对人生悲剧的觉悟,也是觉悟者的悲剧。
这种觉悟不仅属于某个人,王粲在当时也绝非唯一为社会所弃的不幸者。同时的蔡琰就被战乱驱至匈奴,有5悲愤诗6二首叙其身世遭遇。其中骚体一篇的结构和手法与王粲此作极为接近: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
西关,历险阻兮之荆蛮,,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
[1](200)
捐所生。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此诗今人或以为非蔡琰之作,然以其始载于5后汉书6推之,它产生的时间当与王粲、蔡琰所处时代相去不远。与此同时,阮的5驾出北郭门行6也是写孤儿遭遇的名篇。日本学者伊藤正文认为这或许是受到了蔡邕的影响:/这三首被抛弃的子女和孤儿为题材来使用,可以说是奇妙的暗合。0[3](32)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却没有找准其中的原因。这绝不是/奇妙的暗合0,而是有深刻的内在依据。即便为一世之雄的曹操,兵权在握,似乎能左右一切,但其5善哉行6也借一个孤儿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忧虑:
自惜身薄怙,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
语。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守穷者贫贱,惋叹泪
[1](352)
如雨。泣涕于悲复,乞活安能睹。
稍前汉乐府中有5孤儿行6、5病妇行6等,均属同类作品。汉末的寓言诗5乌生八九子65蛱蝶行6也均属此类。子女被弃的原因各有不同,或以病、或以饥、或以战乱、死亡,然而对于被弃者本身说来其命运却都是一样的。
孤儿弃婴每个时代都有,为什么单单到了此时其悲惨的命运才引起诗人们的广泛关注呢?
作家心灵对某一刺激的反应从来都不单纯是这个刺激本身的结果,而是此前所遇一系列同类刺激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每个诗人心理结构中必然积淀着群体意识,它既是属于个人的,同时也属于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在上述诗作中反复出现的那一群弃儿们凝聚着苦难的面庞上,我看到的是时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验。伴随着个体意识的逐步觉醒,汉末以来大规模的非自然死亡给人们带来了难以消弥的心灵创作;或者可以说正是那时连绵不断的战乱、瘟疫、蝗灾以及大旱大涝等促成和加快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悟。生命难以持久,人生无法信赖,死亡像一个遮天蔽日的巨大阴影笼罩在人们心头。阮5佚题6比较直接地说出了这种感受: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
[1](381)
身?犹获婴凶祸,流若恒苦辛。
触目惊心的残酷现实使人自感卑微渺小,在无情的命运面
十九首6中的慨叹生命短暂到建安诗歌追求建功立业以永垂不朽都基于此。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必须吐之而后快的普遍情绪终于凝聚成一些相对稳定的原型意象反复出现在诗歌创作中,从而逐渐形成某种传统题材,例如游子思妇、秋虫离兽、飞蓬漂萍、浮云轻尘以及朝露、寡妇(包括弃妇)、孤儿(包括弃婴)等等。这类意象共同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命运均为异己的外部力量所支配,个体本身难以自持而无所依托。
比较此前的作品更能说明问题。5诗#大雅#生民6叙写后稷始生即屡遭遗弃,被置于平林、隘巷及寒冰之上,但几经曲折而成长为周人部族的首领。尽管他也是个弃儿,然而/吉人自有天相0,通过个人努力奋斗,最终为社会所接受并获得极大的成功。同类形象还有大舜、鲧之遗子大禹(包括后来5西游记6中那个无父无母、历经八十一难而修成正果的石猴)等。在这些文本里,被弃仅作为一种前提而存在,一如西洋寓言里的丑小鸭和灰姑娘,其受尽磨难的过程实际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0的必要准备阶段,目的却在于迎接那个人人皆知的乐观主义的结局。因其带有人们幼稚时期对未来充满幻想、憧憬的浪漫色彩,故此类模式多见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英雄传奇中。这与汉末诗人笔下的弃儿有本质上的区别:王粲所关注的恰恰是孩子被弃后的痛苦经历!这已不再是幸运女神对成功者的考验,而是死神对孤立无援的弱者的无情打击,是活生生的真实存在。他被置于困境而且无法解脱,结局注定只有一个)那就是走向死亡。正如汉末古诗所描写的一样,他们/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孤魂游穷暮,飘安所依0,最后被葬于/孤坟0。(5古文苑6卷四作孔融5杂诗6)当时诗人下笔常爱用/孤0字,如/孤兽0、/孤鸿0、/孤生竹0、/孤生柳0等,原因正在于此。也正是由于王粲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淋漓尽致地抒写了时人对人生社会的普遍感受,5七哀诗6遂成为建安文学中的力作而得以广泛流传。
顺便说一下,俞绍初5王粲年谱6[4](97)、余冠英5汉魏六朝诗选6等均将此诗系于初平三年,显然这是把作品的写作时间与作品所写之事的发生时间混同了。如上所述,以本诗之深沉痛切和其体现出的对人生悲剧刻骨铭心的感悟,绝非十五、六岁少年所能发。张玉毂5古诗欣赏6卷八推断为诗人后来追述/赴荆时事0所作比较妥当,只是失之宽泛。窃以为本诗当是王粲历经颠沛流离,至荆州又长期不为重用之后,归附曹操作丞相掾属之后所作(按,王粲建安十二年始归曹,时年三十二岁)。他在/而立0之年仍前途未卜,在人生有了归属之后,追思往事,痛感命运不公、人生无常,因有此作。木斋先生从诗歌形制的发展上推定此诗作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10年)之后,其所得出的结论正与本文相契合,自可相互发明。另外,王粲的5七哀诗6一组共三首,学术界一般以其吟咏的内容不同而认为作于不同的时期。假如这首/西京乱无象0果作于建安十四年之后,那么,无论是从当时同题唱和的写作习惯(当时曹植、阮等人也写过6,),前生命脆弱得犹如毫无自立能力的婴儿,随时可能夭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人们愈加珍重生命,留恋和平,热爱哪怕是转瞬即逝的生活。于是抒发生命意识与铺写死亡主,种时代,5
# 56 # 李雁等:被抛弃的命运 2008年第2期 格上看,我认为这三首5七哀诗6当为同时之作。当然这一推论尚需证实,姑作一家之言。参考文献:
[1] 逯钦立1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王气中1王粲5七哀诗西京乱无象6赏析[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5.
[3] 伊藤正文1王粲5七哀诗6考[J].北京:中华文史论丛,1982,
(2).
[4] 俞绍初1王粲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TheFateofBeingAbandoned
)))OneofWangCan.QiAipoems
LiYan ZhangPengsheng
1
2
(1.ChieseDepartment,ShandongInstitueeofEducation,Jinan250013,China;
2.TengzhouSecondSchool,Tengzhou277500,China)
Abstract:WangCanhadtoleavehishometownandcometothedesertedlandwhenhewassixteenyearsold,asiftheunderagechildhadbeenseparatedfromhismother.embrace.InQiAiPoems,Thedescriptionofthesryingbabyinthegrasslandreleasedthegriefwhichthepoetwasabandonedbythestate,andthefearfromtheunknownworld.Andthatmother.swords,/Idon.tknowwherehewilldie,0evenpredictedthefateofhisfutureasahint.InthelateHanDynasty,theimageofabandonedchildrenwasa/metaphor0,bythisthepoetex-pressedtheuniversalfeelingwhichwascontrolledbythedestiny.Keywords:WangCan;Jian.anPoems;QiAiPoems;Lifeexperience
(上接第50页) 文化大门,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吸取西方文化先进内核,并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优秀部分互融共生,孕育出启民智、聚民心、凝民力、体民意、强国体、富民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参考文献:
[1] 王彦智.不同文化和谐互构的哲学思考[J].江汉论坛.2007,
(6).
[2] 斯坦因.斯坦因西域考古记[M].向达译.上海:中华书局,上
海书店联合出版,1987.
[3] 利奇温.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9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OntheHistoricalArteryoftheChineseandWesternConflicts
WangYanzhi
(DepartmentofChineseandLaw,YantaiVocationalCollege,Yantai264670,China)
Abstract:TheconflictshistorybetweenChineseandWesternculturehavebeenforalongtime.Duringthe2000yearssinceQinandHanDynasty,theChinese-Westerncultureconflictshasexperiencedthreemainperiods:earlyexchange;totalconflictandmutualintegrata-tion,asopposedtothatfivedevelopingperiodsof/one-wayoutputymutualexchangeyexternalconflictyone-wayinputydouble-win0.HavingclearideasofhistoricalarteryofChinese-westerncultureconflictsandmasteringtheircharacteristicsindifferentperiodsarebeneficialtofindoutexactlytheconnectingpointsbetweenthetwoculturesonbasisofacompleteandscientificacknowledgementaboutthedifferencesandsimilaritiesbetweenthem.ThatwillbeaguidetobuildChinawithsocialistcharacteristics.Keywords:Chinese-westernculture;Conflict;Differentperiod;Historicalartery
被抛弃的诗句篇二
《弃妇诗是抒写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的感受的诗歌》
弃妇诗是抒写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的感受的诗歌。这个定义要求弃妇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弃妇婚后被弃,二是弃妇离开夫家。这两个条件排除了描写婚前情郎变心离开女子和婚后妻子被丈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这两种情形的诗。
因此笔者归纳的弃妇诗有:《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然而,《小雅·白华》是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申后被废当属弃妇,但因其地位高贵,对分析弃妇形象没有普遍意义,故本文不作分析。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在持家和睦邻等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女主人公是温柔多情的。这首先表现在她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上,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不能忘记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以前的日子你都忘记了吗?你以前也曾经是爱过我的呀!)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其次表现在她为自己被弃的辩白。丈夫喜新厌旧,怪她年长色衰、容颜不美,她执着地为自己辩解。诗用泾浊渭清作比,泾水浊,是因为和渭水相比较,如果泾水止而不流,也会是清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非不美,在容颜上也不见得比新妇差到哪儿去,只是丈夫迷恋新婚宴尔的美人,再也不愿接近她罢了(“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女主人公是自信自强的。女主人公虽然留恋旧情,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但必定恼怒丈夫的绝情,然而,她并没有斥责丈夫,也没有哭天喊地、低三下四地哀求,“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暗示出女主人公柔中带强的特征,这种自信,一则来自对自己的肯定(“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二则来自在于她有谋生的能力,“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勤劳善良、温柔多情、自信自强的的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另一面,那就是她的软弱。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故意走得很慢,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这种软弱不禁使读者在哀其不幸之余几欲怒其不争了。
这篇作品把女主人公的复杂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坚毅耐劳、温柔多情的动人形象。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决绝,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安命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知礼守礼的。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主人公是温顺多情的。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路上女子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在被丈夫无情地抛弃后,女子还留恋当初和丈夫两小无猜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爱的誓言(“及尔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劳的。她没有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主人公自信自强也知天安命。“女也不爽”乃是她对自我的肯定,她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丈夫遗弃她没有道理。她对于丈夫的绝情悲伤之极,“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是她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行径。但她对于被丈夫抛弃,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女主人公自知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和可能,只能独自伤心悔恨当初嫁错郎(“躬自悼矣”),既然如此就只能认命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对于自己的不幸只能默然从之。
邶风·谷风》的女主人公与《卫风·氓》的女主人公相比,更加自信自强一些。她不但认为自己还很美丽,而且还有一定的谋生能力,这就是她希望丈夫回心转意的资本,所以全诗怨而不怒,怨中有望。而《卫风·氓》的女主人公自认已经年老色衰,不再可能让丈夫回心转意,所以只能沉痛自悔,不存幻想。而自信最差的要算《王风·中谷有蓷》和《郑风·遵大路》中的两个女主人公,不同的是一个内向一个外向,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就是一个独自哀伤,怨责自悔,一个哭天喊地,哀怜求告。
通过对弃妇形象的分析,我们对上古时代已婚女子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她们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品德都可窥见一斑。
1.吃苦耐劳。如:《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 ;《卫风·氓》“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温顺多情。如:《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自我肯定。如:《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卫风·氓》:“女也不爽”。
4.感情专一,留恋旧情。如:《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郑风·遵大路》“无我恶兮,不寁故也”、“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5.软弱,认命。如:《卫风·氓》“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风·中谷有蓷》“嘅其叹矣”、“条其啸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王
被抛弃的诗句篇三
《青少年最喜欢的诗话妙语经典_《一颗被遗弃的泪滴》》
作者:韩雪霏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迦毗罗太子乔达摩。悉达多最后一次凝望着沉睡中的妻儿,然后毅然离去,走向极乐。
转身的霎那,他抬手拂去了眼角的一滴泪。
我,就是那一颗被遗弃的泪滴。
这是一滴情泪,注定了我在滚滚红尘中辗转颠簸,无论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找不到可以停留的栖所。
曾经,有个人走来,于茫茫天海之中将我拾起,捧在掌心,久久地凝视,忧伤的唇角发出一声低低的叹息。
佛说:他本是我座前的一朵莲,暂离去,必归来。
因而,他不属于我。
我在佛前跪下,祈求明示,佛于是低眉浅笑:俗世红尘,必有另一颗如你一般的水晶,藏着真爱,寻得寻不得,要看你的修行。
如今,三千年已过。
我从西天寻到东海,又从地藏寻到凌宵,从一个黄昏走到另一个黄昏,从一个冬季走到另一个冬季,始终不能与我的水晶相逢。
其实,四季都一样的孤寂。
我的水晶在哪里?那如我一般的藏着真爱的水晶,在哪里?
被抛弃的诗句篇四
《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作业答案》
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作业答案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一)已完成
1 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A、 迅速逃走
B、 少,好之貌
C、 繁盛
D、 鲜艳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3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A、 《尚书》
B、 《诗经?毛诗序》
C、 《论语》
D、 《春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话出自《论语》这部著作。()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诗词是抒情写景的韵文。()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二)已完成
1古代(上古)的雅乐结构工整,灵动活泼。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写景抒情
B、作者显意的活动
C、没有配乐
D、来源于现实生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3词这种文体产生的背景是:
A、现实生活
B、歌台舞榭(饮宴的场所)
C、劳动
D、祭祀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4“词”这种文体的本意就是配乐的歌词。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词”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三)已完成
1《花间集》是五代十国的()编辑成书的。
A、温庭筠
B、韦庄
C、李煜
D、赵崇祚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属于市井俗曲的特点是:
A、言辞高雅
B、词采富丽
C、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D、韵律整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赵崇祚是()时期后蜀人。
A、春秋
B、战国
C、隋唐
D、五代十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著名汉学家()曾写过一本前为佛经后为流行歌曲的敦煌曲子。陈寅恪、饶宗颐、王国维、赵元任
A、陈寅恪
B、饶宗颐
C、王国维
D、赵元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在词中,贯串连接曲首、曲尾和句、逗之间唱腔中段处的器乐伴奏叫做()。
A、间调
B、中奏
C、连曲
D、过门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四)已完成
1庄姜夫人的父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A、楚庄王
B、齐庄公
C、齐桓公
D、卫庄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2弄妆梳洗迟中的“弄”是
A、玩弄
B、摆弄
C、赏弄
D、反复描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3诗经中《卫风?硕人》所赞美的庄姜夫人是
A、卫庄公的母亲
B、卫庄公的夫人
C、卫庄公的女儿
D、齐庄公的夫人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4古人的屏风都位于客厅中间位置。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感士不遇也”是清朝()提出的对《卫风?硕人》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A、韦庄
B、李煜
C、张惠言
D、温庭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五)已完成
1“思妇”是中国诗词特有的题材之一。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古诗词中常提到的“思妇”指的是被抛弃的女子。()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怨妇诗的产生根源于()。
A、丈夫外出
B、始乱终弃
C、封建压迫
D、中国的性别文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4劳伦斯Lipking说“在众多写被抛弃的诗歌作者中,除少数女性诗人外,多数
是男性诗人,并且是成就较高的著名男性诗人”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出自
A、《西厢记》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据记载,《长门赋》写成于()时期。
A、汉景帝
B、汉武帝
C、汉献帝
D、汉高祖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三纲”之一的是()。
A、君为臣纲
B、兄为弟纲
C、父为子纲
D、夫为妻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长门赋》最早见于下列哪本古籍?
A、《四库全书》
B、《文心雕龙》
C、《昭明文选》
D、《古文观止》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长门赋》中描写的被抛弃的妇人是?
A、梅妃
B、卫子夫
被抛弃的诗句篇五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40,共 50 分)
1
以下哪项不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代表作?
1.0 分
A、 《爱莲说》
B、 《四书集注》
C、 《太极图说》
D、 《通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2
以下哪项不是形成宴乐的音乐形式?()
1.0 分
A、 法曲
B、 胡乐
C、 雅乐
D、 清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3
宋朝管理音乐的机构是?
1.0 分
A、 乐府
B、 大理寺
C、 教坊
D、 大晟府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4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的诗。
1.0 分
A、 李煜
B、 李璟
D、 冯延巳
温庭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5
和词相比,曲的表达相对比较()。
1.0 分
A、 晦暗
B、 朴拙
C、 直白
D、 隐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6
以下哪篇著作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所作?
1.0 分
A、 《九歌》
B、
《九辨 》
C、 《九章》
D、 《离骚》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7
据记载,《长门赋》写成于()时期。
1.0 分
A、 汉景帝
B、 汉武帝
C、 汉献帝
D、 汉高祖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8
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1.0 分
写景抒情
B、 作者显意的活动
C、 没有配乐
D、 来源于现实生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9
最早的词学是从哪里发展来的?()
1.0 分
A、 《草堂诗余》
B、 《和清真词》
C、 宋人笔记
D、 《人间词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0
《花间集》里作品绝大多数描写的是()。
1.0 分
A、 美女和爱情
B、 志向理想
C、 山河美景
D、 闲适生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1
《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叹是由词中哪句引起的?()
1.0 分
A、 问君能有几多愁
B、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往事知多少
D、 小楼昨夜又东风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12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是哪位诗人的诗?()
1.0 分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13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庸”是()的诗。
1.0 分
A、 杜荀鹤
B、 杜牧
C、 杜甫
D、 杜审言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4
下列哪一项对王国维《人间词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
A、 王国维认为李后主所作的词的眼界气象远胜于温韦
B、 王国维认为词有境界,则自成名句
C、 王国维由晏殊《蝶恋花》词联想到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境界。
D、
王国维对“境界”有明确的定义和论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15
叶嘉莹的《咏莲》写于()夏。
1.0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6
从“师尝谓鲁直曰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中可以看出词的地位是()的。 1.0 分
A、 和诗平等
B、 和文平等
C、 较高
D、 较低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17
下列哪项不是词的别称?()
1.0 分
A、 曲子词
B、 歌诗
C、 长短句
D、 诗余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18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语出自()。
1.0 分
A、 欧阳修
B、 李清照
C、 辛弃疾
D、 陶渊明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19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出自()。
1.0 分
被抛弃的诗句篇六
《中华诗词之美答案(网络课程)》
1
《诗经·十五国风》的作品大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写作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杜甫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的“致”是个及物动词,意思为:
A、到
B、使
C、上书
D、盼望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诗言志”最早出自以下哪一本书?()
A、《论语》
B、《诗经》
C、《易经》
D、《尚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古代社会,各种职业的统称为()。
A、工行
B、百工
C、数工
D、千行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四书”?()
A、《孟子》
B、《中庸》
C、《大学》
D、《礼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
儒家经典《周礼》是西周时周公旦所著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以下哪项不是形成宴乐的音乐形式?
A、法曲
B、胡乐
C、雅乐
D、清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书经》(《尚书》)的英文翻译是?
A、Book of Songs
B、Book of Rites
C、Book of Change
D、Book of Documents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词和诗经一样,都能配合音乐来歌唱,都是先有显意的歌词作品,再配上音乐歌唱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华严经》属于()的经典。
A、基督教
B、天主教
C、道教
D、佛教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
赵崇祚是()时期后蜀人。
A、春秋
B、战国
C、隋唐
D、五代十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花间词序》中,将《花间词》中的词作者们称为()。
A、英哲
B、文士
C、雅贤
D、圣士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
著名汉学家()曾写过一本前为佛经后为流行歌曲的敦煌曲子。陈寅恪、饶宗颐、王国维、赵元任
A、陈寅恪
B、饶宗颐
C、王国维
D、赵元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敦煌曲子中记载的是当时哪种音乐的歌词?
A、清乐
B、雅乐
C、宴乐
D、法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小词的发生,源于当时()的流行。
A、宫廷音乐
B、宴乐
C、法曲
D、胡乐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
“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实际指的是()。
A、山屏
B、眉
C、枕头
D、发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庄姜夫人的父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A、楚庄王
B、齐庄公
C、齐桓公
D、卫庄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双双金鹧鸪”中的“鹧鸪”象征的是()。
A、爱情
B、仇恨
C、孤独
D、幸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古人的屏风都位于客厅中间位置。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古代性别文化中,女子跟男子一样是要有名有姓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
“思妇”是中国诗词特有的题材之一。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古诗词中常提到的“思妇”指的是被抛弃的女子。()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怨妇诗的产生根源于()。
A、丈夫外出
B、始乱终弃
C、封建压迫
D、中国的性别文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4
劳伦斯Lipking说“在众多写被抛弃的诗歌作者中,除少数女性诗人外,多数是男性诗人,并且是成就较高的著名男性诗人”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5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出自
A、《西厢记》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据记载,《长门赋》写成于()时期。
A、汉景帝
B、汉武帝
C、汉献帝
D、汉高祖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三纲”之一的是()。
A、君为臣纲
B、兄为弟纲
C、父为子纲
D、夫为妻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长门赋》最早见于下列哪本古籍?
A、《四库全书》
B、《文心雕龙》
C、《昭明文选》
D、《古文观止》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
《长门赋》中描写的被抛弃的妇人是?
A、梅妃
B、卫子夫
C、陈阿娇
D、班婕妤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
温庭筠一生只写过5首描写思妇的《菩萨蛮》。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
《昭明文选》的编撰者是?
A、刘勰
B、萧衍
C、赵崇祚
D、萧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
中国古代诗词中所描写的“闺中妇”大多是思妇和怨妇。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3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节自()的诗作。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杜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4
《长门赋》的作者是()。
A、司马相如
B、温庭筠
C、白居易
D、李清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
1
下列选项中,与佛教教义无关的是()。
A、因果报应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兰因絮果
D、有因无果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诗词中女子以美女自比,使自己的妆容和衣服保持清洁美好,代表对于美好品格的追求,这延袭了()的传统。
被抛弃的诗句篇七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40,共 50 分) 1 以下哪项不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代表作?
0.0 分
A、
《爱莲说》
B、
《四书集注》
C、
《太极图说》
D、
《通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2
以下哪项不是形成宴乐的音乐形式?
1.0 分
法曲 A、
胡乐 B、
雅乐 C、
清乐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宋朝管理音乐的机构是?
1.0 分
乐府 A、
大理寺 B、
教坊 C、
大晟府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作者是谁? 1.0 分
李煜 A、
李璟 B、
冯延巳 C、
温庭筠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论词的第一篇文章是谁写的?
1.0 分
张惠言 A、
李之仪 B、
李清照 C、
王国维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以下哪篇著作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所作?
1.0 分
A、
《九歌》
B、
《九辨 》
C、
《九章》
D、
《离骚》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诗歌传统中众多著名诗人都喜欢写 1.0 分
A、
恋爱中的女子
B、
被抛弃的女子
C、
被宠爱的女子
D、
美丽的女子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1.0 分
A、
被抛弃的诗句篇八
《中华诗词之美 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40,共 50 分)1以下哪项不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代表作?A、《爱莲说》B、《四书集注》C、《太极图说》D、《通书》我的答案 :B2以下哪项不是形成宴乐的音乐形式?()A、法曲B、胡乐C、雅乐D、清乐我的答案 :C3宋朝管理音乐的机构是?A、乐府B、大理寺C、教坊D、大晟府我的答案 :D4“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的诗。A、李煜B、李璟C、冯延巳D、温庭筠我的答案 :B5和词相比,曲的表达相对比较()。A、晦暗B、朴拙C、直白D、隐晦我的答案 :C6以下哪篇著作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所作?A、《九歌》B、《九辨 》C、《九章》D、《离骚》我的答案 :B7据记载,《长门赋》写成于()时期。A、汉景帝B、汉武帝C、汉献帝D、汉高祖我的答案 :B8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写景抒情B、作者显意的活动C、没有配乐D、来源于现实生活我的答案 :C9最早的词学是从哪里发展来的?()A、《草堂诗余》B、《和清真词》C、宋人笔记D、《人间词话》我的答案 :C10《花间集》里作品绝大多数描写的是()。A、美女和爱情B、志向理想C、山河美景D、闲适生活我的答案 :A11《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叹是由词中哪句引起的?()A、问君能有几多愁B、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往事知多少D、小楼昨夜又东风我的答案 :D12“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是哪位诗人的诗?()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我的答案 :B13“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庸”是()的诗。A、杜荀鹤B、杜牧C、杜甫D、杜审言我的答案 :A14下列哪一项对王国维《人间词话》描述不正确的是?A、王国维认为李后主所作的词的眼界气象远胜于温韦B、王国维认为词有境界,则自成名句C、王国维由晏殊《蝶恋花》词联想到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境界。D、王国维对“境界”有明确的定义和论述我的
答案 :D15叶嘉莹的《咏莲》写于()夏。A、1962年B、1956年C、1940年D、1938年我的答案 :C16从“师尝谓鲁直曰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中可以看出词的地位是()的。A、和诗平等B、和文平等C、较高D、较低我的答案 :D17下列哪项不是词的别称?()A、曲子词B、歌诗C、长短句D、诗余我的答案 :B18“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语出自()。A、欧阳修B、李清照C、辛弃疾D、陶渊明我的答案 :D19“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出自()。A、《古诗十九首》(其五)B、《古诗十九首》(其一)C、《古诗十九首》(其三)D、《古诗十九首》(其九)我的答案 :B2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节自()的《江城子》。A、柳永B、李白C、苏轼D、李清照我的答案 :C21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不包括:A、平仄B、破读C、单音四声D、独体单音我的答案 :A22《菩萨蛮》属于词的哪个种类?A、长调B、慢词C、小令D、短调我的答案 :C23下列词语中,与“举头西北浮云”无关的是()。A、西夏B、曹丕《杂诗》C、南宋D、蒙古我的答案 :D24苏东坡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他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写作的?()A、汴京B、岷峨C、黄州D、海南我的答案 :C25“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实际指的是()。A、山屏B、眉C、枕头D、发髻我的答案 :A26古人称三十年为()。A、一甲子B、一代C、一生D、一世我的答案 :D27下列选项中,不在佛经“六根”之列的是()。A、眼耳B、手口C、身意D、鼻舌我的答案 :B2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五代、北宋之词之所以能成“独绝者”在于()。A、境界B、辞藻C、音律平仄D、用典我的答案 :A29在古人眼中,“杨花”代表着()。A、出发B、离别C、春心D、友谊我的答案 :B30“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翠叶”指的是()。
A、柳叶B、苇叶C、荷叶D、枫叶我的答案 :C31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是一首()。A、小赋B、长诗C、小词D、长调我的答案 :D32下列诗句中,与荷花无关的是()。A、出淤泥而不染B、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C、植本出蓬瀛D、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生平我的答案 :B33《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的“山”象征:A、敌国B、景仰C、威严D、束缚我的答案 :D34下列选项中,属于市井俗曲的特点的是()。A、言辞高雅B、词采富丽C、言辞低俗,错字百出D、韵律整齐我的答案 :C35“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出自下列哪本著作?A、《尚书》B、《诗经·毛诗序》C、《论语》D、《春秋》我的答案 :B3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男子的“三不朽”?A、立言B、立功C、立行D、立德我的答案 :C37创立了“临桂词派”,被称作“岭表词宗”的是()。A、王鹏运B、郑文焯C、况周颐D、朱祖谋我的答案 :A38“上不侵诗,下不堕曲”说的是()。A、乐府B、小令C、词D、传奇我的答案 :C39周邦彦的号是什么?A、青莲居士B、稼轩居士C、六一居士D、清真居士我的答案 :D40下列苏东坡的哪首词兼具诗和词的美感?A、《江城子·密州出猎》B、《满庭芳·蜗角虚名》C、《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D、《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我的答案 :D41“摊破浣溪沙”之“摊破”意思是()。A、换韵B、转调C、添字D、拗救我的答案 :C4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中的“雪”在这句诗中属于()字。A、平声B、上声C、去声D、入声我的答案 :D43以下不属于《诗经》的表现手法的是:A、风B、赋C、比D、兴我的答案 :A44下列选项中,没有经历过亡国的词人是()。A、韦庄B、温庭筠C、李煜D、陶渊明我的答案 :B45《蕙风词话》的作者是()。A、张惠言B、王国维C、况周颐D、
饶宗颐我的答案 :C46“雅乐”是在宗庙朝堂之上演奏的音乐,下面不属于“雅乐”的是()。A、颂B、雅C、卿云歌D、菩萨蛮我的答案 :D47“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中“间道”的意思是()。A、走小路B、走大路C、中间的路D、离开我的答案 :A48《东轩笔记》的作者是()。A、缪钺B、叶梦得C、释惠洪D、魏泰我的答案 :D49“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A、迅速逃走B、少,好之貌C、繁盛D、鲜艳我的答案 :B50“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出自()的《菩萨蛮》。A、温庭筠B、冯延巳C、李璟D、韦庄我的答案 :D二、 判断题(题数:40,共 50 分)1辛弃疾出生在北方的沦陷区,是山东人。()我的答案 : √2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有关政府或者祭祀的歌诗,反映了当地的风情民俗。()我的答案 : ×3王鹏运是临桂词派的代表。()我的答案 : √4对于南唐李璟的《山花子》,王国维最推崇的是其中“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我的答案 : ×5传说中鲛珠是海底鲛人眼泪所化成的。我的答案 : √6西方文学理论认为语言和文字都是一种符号。()我的答案 : √7冯延巳的出生时代,出生国家,出生家庭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我的答案 : √8温庭筠一生只写过5首描写思妇的《菩萨蛮》。()我的答案 : ×9《蝶恋花》,《菩萨蛮》,《柳梢青》等都是词的题目。我的答案 : ×10抑扬顿挫是稼轩词的特点,也体现在词句的一波三折上。我的答案 : √11《花间集》是晚唐时期的词集。我的答案 : ×12最早的歌词是诗人文士写给年轻的歌女的。()我的答案 : √13王国维认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我的答案 : √14欧阳炯的《南乡子·二八花钿》中的“钿”有平仄两个读音,在这里音“diàn”,是仄声。我的答案 : ×15《鹧鸪天·一瓣心香万卷经》中的词句“秋莲摇落果何成”化自《妙法莲华经》。我的答案 : √16能写长调的词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我的答案 : √17叶嘉莹先生所作的《咏荷》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我的答案 : ×18词的音阶对表现词的美感很重要。()我的答案
: √19“离骚”的意思是离别的悲伤。()我的答案 : ×20“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是陈廷焯对周邦彦词的评价。()我的答案 : √21周邦彦在《兰陵王》里写“梨花榆火催寒食”,说明寒食节是可以点火的。我的答案 : ×22儒家经典《周礼》是西周时周公旦所著的。()我的答案 : √23苏东坡是第一个有心用写诗的笔法写词的人。()我的答案 : √2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境界是什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的答案 : ×25在众多写被抛弃的诗歌作者中,除少数女性诗人外,多数是男性诗人,并且是成就较高的著名男性诗人。()我的答案 : √26《花间集》中的词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我的答案 : ×27“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田田”二字用以形容荷叶茂盛。我的答案 : √28古代诗词中“画娥眉”常常代表了追求美好的品德。()我的答案 : √29“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古体诗。我的答案 : ×30《离骚》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单独的诗人所作的长诗,对后来的诗歌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我的答案 : √31新兴事物与旧体格律诗两者绝对是格格不入的。()我的答案 : ×32张惠言认为,小词的妙处,其实就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我的答案 : √33《曲江二首·其一》中的诗句“莫厌伤多酒入唇”是说不要有太多的厌倦忧伤,姑且对花饮酒就好了。()我的答案 : ×34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的“莲”常常通“怜”字,即为爱的意思。我的答案 : √35周邦彦是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兰陵王·柳阴直》押的是入声韵。我的答案 : ×36词人所写的词能引起人的众多联想,都是词人写作时就能预料到的。()我的答案 : ×37“欲寄彩笺兼尺素”中,“彩笺”和“尺素”都指书信。我的答案 : √38“词”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的。()我的答案 : √39词与诗不同,形式不同,音节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会不同。()我的答案 : √40“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与“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形成了递进关系。我的答案 : ×41冯延巳词中“鲛绡掩泪思量遍”中的“鲛绡”传说为海底鲛人所织出来的绡。()我的答案 : √42叶嘉莹认为,诗的文学创作不论言志还是抒情,都属于显意识表达。()我的答案 : √43《尔雅》中称荷花的“华”为“菡萏”。()我的答案 : √44“暖酥消,腻云亸,
被抛弃的诗句篇九
《2015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
1以下哪项不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代表作?
A、《爱莲说》
B、《四书集注》
C、《太极图说》
D、《通书》
2以下哪项不是形成宴乐的音乐形式?
A、法曲
B、胡乐
C、雅乐
D、清乐
3宋朝管理音乐的机构是?
A、乐府
B、大理寺
C、教坊
D、大晟府
4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作者是谁?
A、李煜
B、李璟
C、冯延巳
D、温庭筠
我的答案 :B
5
论词的第一篇文章是谁写的?
A、
张惠言
B、
李之仪
C、
李清照
D、
王国维
我的答案 :C
6
以下哪篇著作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所作?
A、
《九歌》
B、
《九辨 》
C、
《九章》
D、
《离骚》
我的答案 :B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诗歌传统中众多著名诗人都喜欢写
A、
恋爱中的女子
B、
被抛弃的女子
C、
被宠爱的女子
D、
美丽的女子
我的答案 :B
8
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写景抒情
B、
作者显意的活动
C、
没有配乐
D、
来源于现实生活
我的答案 :C
9
最早的词学是从哪里发展来的?
A、
《草堂诗余》
B、
《和清真词》
C、
宋人笔记
D、
《人间词话》
我的答案 :C
10
《花间集》里作品绝大多数描写的是?
A、
美女和爱情
B、
志向理想
C、
山河美景
D、
闲适生活
我的答案 :A
《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叹是由词中哪句引起的
A、
问君能有几多愁
B、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往事知多少
D、
小楼昨夜又东风
我的答案 :D
12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出自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我的答案 :B
13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庸”,这首《春宫怨》的作者是?
A、
杜荀鹤
B、
杜牧
C、
杜甫
D、
杜审言
我的答案 :A
14
下列哪一项对王国维《人间词话》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王国维认为李后主所作的词的眼界气象远胜于温韦
B、
王国维认为词有境界,则自成名句
C、
王国维由晏殊《蝶恋花》词联想到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境界。
D、
王国维对“境界”有明确的定义和论述
我的答案 :D
阴历六月又被称作?
A、
兰月
B、
榴月
C、
荷月
D、
槐月
我的答案 :C
16
从“师尝谓鲁直曰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中可以看出词的地位--------
A、
和诗平等
B、
和文平等
C、
较高
D、
较低
我的答案 :D
17
下列哪项不是词的别称?
A、
曲子词
B、
歌诗
C、
长短句
D、
诗余
我的答案 :B
18
诗词中语言符号的联想来自于哪里?
A、
作者的比喻
B、
读者的才智
C、
读者对作者的理解
D、
读者的读书背景
我的答案 :D
菡萏香销翠叶残中的“菡萏”是以下那种花的别名
A、
兰花
B、
荷花
C、
菊花
D、
梅花
我的答案 :B
20
古典诗词里的“蛾眉”常代指:
A、
柳叶
B、
离别
C、
才德
D、
谄媚
我的答案 :C
21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不包括:
A、
平仄
B、
破读
C、
单音四声
D、
独体单音
我的答案 :A
22
《菩萨蛮》属于词的哪个种类?
A、
长调
B、
慢词
C、
小令
D、
短调
我的答案 :C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1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