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荔枝的诗词

| 造价员考试 |

【www.guakaob.com--造价员考试】

描写荔枝的诗词篇一
《关于荔枝的诗词》

关于荔枝的诗词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品评】

杜牧写华清宫诗有五排《华清宫三十韵》一首、七绝 《华清宫》一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这一首流传最广。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误国,杜甫以来的不少诗人已作过充分反映。此诗也表现了这一主题,却选取了新鲜角 度,收到了独特效果。杨贵妃喜吃鲜荔枝,唐明皇命蜀中、南海并献。驿骑传 送,六、七日间飞驰数千里,送到长安,色味未变。此诗即从此处切入,以 “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 妙,令人叹服。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解此诗者或避而不谈,或说作者已“过” 华清而进入长安,又回头遥望。其实,这是从“一骑”方面设想的。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样句句讲荔枝,寻就太平淡了。读前三句,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患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描写荔枝的诗词篇二
《描写荔枝的诗句》

描写荔枝的诗词篇三
《写荔枝的诗》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杆。 (明.陈辉《荔枝》)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唐白居易《种荔枝》)巧裁霞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 应是仙人金掌露,结

成冰入茜罗囊。 (唐韩渥《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参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唐薛能《荔枝诗》) 年年驿使走红尘,贡入骊宫色尚新。 妃子因名犹未改,一笼丹实寄闲人。 (宋韩维《谢送妃子园荔枝》) 一点臙脂染蔕旁,忽然红遍绿衣裳。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掌上冰丸那忍触,樽前风味独难忘。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宋杨万里《四月八日尝新荔枝》) 果然仙品如图谱,晶莹尚湿枫亭露。 映彻玉壶冰,守宫纱一层。 碧桃争比得,鹤顶真珠液。 好在宋家香,刚逢十八娘。 (清顾贞观《菩萨蛮》) 顾贞观《金缕曲》全诗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 深恩负尽 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 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 夜郎潺愁   薄命长辞知己别 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 从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些时 冰霜摧折 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 留取心魂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 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 观顿首顾贞观《断序令》   断红兼雨梦,当归身世,等闲蕉鹿。再枕凉生冰簟滑,石鼎声中幽独。活火泉甘松涛嫩,乳香候,龙团熟。地偏丛桂枝阴,又吐丛菊。花时约过柴桑。白衣寒蚤,体负深杯绿。青镜流光,看逝水银波,漂残落木。瓜蔓连钱,草虫吟细,辛苦惊髀肉。从容乌兔,丝丝短发难续。   【评解】   这首《断续令》实为一首藏头词。这首《断续令》又可称为药名词。顾贞观巧将中药名当归、鹿角、滑石、独活、甘松、乳香、熟地、桂枝、菊花、桑白皮、蚤休、绿青、水银、木瓜、连钱草、细辛、肉从容(苁蓉)、菟丝、断续嵌入词中,读来恰到好处。   尤其是“断续”这味中药名,顾贞观将其分嵌于词的首尾,一般人难以觅见,且读来觉得整首药名词连环复始,回味无穷。

描写荔枝的诗词篇四
《有关荔枝的诗句》

第十八课 :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

[明]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栏杆。

2、看荔枝

[北宋]邓肃

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东。

我来方秀发,红云几万重。

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

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

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

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

谓是为非实,真饱亦何从。

虚实两无有,楼高雨溕溕。

过清华宫绝句(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惠州一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宣和殿荔枝

赵佶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徐勃《咏荔枝膜》:

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

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新荔篇 并序

[明]文征明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

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

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香亦萌孽。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荔枝图序

[唐]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帏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热。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者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描写荔枝的诗词篇五
《有关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描写荔枝的诗词篇六
《谢中元:“讽荔”之外: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的诗美价值10.13》

“讽荔”之外: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的诗美价值 摘要:荔枝作为岭南佳果,在中国古代曾流行于北方。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荔枝意象不多,只是因唐贵妃嗜荔被诗人屡次抒咏,使“讽荔”成为古典咏荔诗一个典型模式。清代广府诗人谭莹的《岭南荔枝词》在“讽荔”模式之外,将荔枝当作独立的审美意象,特别是围绕民俗风情、荔枝本体、借荔喻事三个方面,对岭南荔枝进行诗意呈现,对荔枝风情给予深切凝视,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诗性空间,具有独特的诗美价值。

关键词:咏荔;谭莹;岭南;荔枝词;诗美

荔枝是岭南佳果毋庸置疑,宋人蔡襄《荔枝谱》载:“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1](P644)又《本草纲目》云:“荔枝始传汉世,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

[2]荔枝因其独特的生理性和幽远的地域性,成为历代诗家的抒咏对象,富有诗性特质的荔枝意象散存于各类诗词当中。其中唐代杜甫、白居易、杜牧、韩偓、徐夤、薛涛,宋代曾巩、苏轼、陆游、杨万里、黄庭坚等,都有咏荔诗传世。明清两代由于岭南种荔产业发达,以荔枝为题材的作品骤然增多。如广州荔枝湾唐荔园落成,举行结社征诗,便有咏荔诗1000多首。本文拟从咏荔诗的流变切入,着重评析清代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的诗美价值。

一、从北方诗人对荔枝的审美想象说起

荔枝原产于华南等地,直到“秦皇汉武”不断开发岭南,它才逐渐为中原人所知。自称“蛮夷大长老臣佗”南越王赵佗归汉,以鲛鱼、荔枝作贡品献给汉高祖,荔枝正式打入北方市场。汉皇对荔枝很青睐,曾试图移种荔枝,据载:“汉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宫。扶荔者,以荔枝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3](P195-196)可见最终徒劳,荔枝自汉代被作为贡物运至北方始,就开始被文人注意,开始进入文学作品的书写中。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首开咏荔先河,如“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4](P182),此篇没有专写荔枝,仅将离支(即荔枝)与其他果品铺排而列,用以赋陈上林苑的华丽。王逸的《荔枝赋》是

最早对荔枝作审美关注的文本,“皮似丹罽,肤如明珰,润侔和璧,奇逾五黄。仰叹丽表,俯尝佳味,口含甘液,腹受芳气。兼五滋而无常主,不知百和之所出;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5](P683)可谓极尽具象描摹之能事,呈现了一个北国诗人对荔枝的审美想象与赞美。

荔枝作为岭南果品,虽时被文人笔墨青睐,堪称水果中的翘楚,但在古典咏物诗意象中并不是大面积被普及的。水月花鸟、梅兰竹菊,举凡可视可听之物,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或被作为纯粹审美意象,或被当做美刺比德之物,或被用作抒情遣怀的媒介,多被叙写得意象成熟、情境圆融。以《全唐诗》[6]的检索为例,“梅”字出现1122处,“兰”1837处,“竹”3510处,“菊”780处,“四君子”因其绵延的比德传统和人格意蕴得到了诗人广泛偏爱,水、月、花、鸟意象出现的频率就更加惊人。相对来说,“荔枝”(又名荔支)在《全唐诗》中出现仅67处,“荔”字出现129处,绝大部分关于荔枝的诗都是北方诗人亲历或送友人到蜀、福州、连州、广西等荔枝产地的灵感之作,有的仅提名而已。

这表明在唐代之前,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荔诗意象书写偏少,不外乎如下缘由:第一,荔枝此时是口腹之欲的对象,作为与欲望相勾连的水果种类,对它的食物性印象是一种无法逾越、先验潜在的集体记忆,其内涵被剥夺了向纵深拓展的诗性可能和空间,因此导致荔枝未能被完全纳入精神视野下的诗性筑造。即使倾尽力量描述也不能消尽形而下的物质性功能,上升到纯粹审美领域。第二,是因为荔枝为岭南佳果,成熟之后“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7],不易保存。古时因空间距离和交通障碍,荔枝注定只能在北方上流社会和权贵阶层中流行,无法作为南北通行的水果被大众共享,能享受荔枝真味的北方诗人是极少数的。唐玄宗朝名相、广东韶关籍诗人张九龄曾在《荔枝赋》中言“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实乃熟,状甚瑰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但“余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固未之信。”[8]很有一部分北方人竟不知晓,实在遗憾。由此,荔枝未能被广大文人采撷为咏物诗的写作对象。

二、“讽荔”:古典诗词中“荔枝”意象书写模式

唐贵妃嗜荔与荔贡是中国文人所共知的史实,这段历史典故却开辟了荔枝纳入文学书写的一种主流模式。《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云:“妃(杨贵妃)欲得生荔枝,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比至长安,色味不变。”[9](P1990)同样《二十六史·新唐书》云:“妃嗜荔

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10](P7932)唐玄宗为迎合杨贵妃喜食荔枝之嗜好,密诏岭南及涪州进贡荔枝,好色而远德。荔枝的命运与这段历史发生重要瓜葛,或者说因为这段典故,咏荔诗骤然增多。在诸多文人的想象中,荔枝被借用于讽喻时政,使得“讽荔”诗在中国古典咏物诗中占有一隅地位。

荔枝口感美妙,晋身宫廷珍果,杨贵妃嗜荔常被文人们当作安史之乱的一段教训予以描写。杜甫、杜牧、苏轼等诗人都有借荔讽史的诗歌存世。杜甫的《解闷》组诗(有四首专咏荔枝)对此曾反复咏叹: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第九首) 忆昔沪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通巡。京华应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第十首)

翠瓜碧李沉玉瓷,赤梨蒲桃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第十一首) 侧生野岸及江浦,不熟丹宫满玉壶。云壑布衣始背死,劳人害马翠眉须。 (第十二首)[11] 四首诗植根于贵妃与祸乱有关的史实,由杨贵妃食荔生发联想,将荔枝风味系于国家治乱,直抵唐代致乱之由,称得上借助荔枝表达讽谕的经典之作。明人王嗣爽认为杜甫“因解闷而及荔枝,不过一首足矣,一首之中,其正言止‘荔枝还复入长安’一句,正言不足,又微言以讽之。微言不足,又深言以刺之。盖伤明皇以贵妃召祸,则子孙于其所酿祸者,宜扫而更之,以亟苏民困。”[12]杜甫在咏荔中注入历史深怀,附加政治评判,显得意蕴深挚,内义宏富。此后,荔枝作为祸乱之源的意象被不断重复和强化,张祜、钱珝、杜牧等都有诗助阵。张祜的《马嵬坡》“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钱珝的《蜀国偶题》“佩兰应语宫臣道,莫向金盘进荔枝”,均承袭杨妃故事,或寄寓慨叹,或针砭时政,这成为唐诗咏荔的主流取向。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是发自肺腑的沉重批判,呼应着杜甫的幽幽愤懑。

自唐之后,荔枝和皇权、岁贡、政治的捆绑进入诗歌记忆。北宋的贡灾较唐代更甚,《三山志》曾如是记载:“大中祥符二年,岁贡荔枝干六万颗,元丰年间,贡数大体相同于大中祥符年间;元祐元年定为常贡,数亦如之;崇宁年间又增加一万三千颗;大观

[13](P1418)元年又增加三千颗;政和年间又增贡一万;宣和于祥符数外进八万三千四百颗。”

因荔枝导致的贡灾劳民伤财,触发了宋代诗家的集体讽谕。不过由于“词为艳科”的原因,《全宋词》[14]中书写荔枝的仅有二十八阙,除了李纲的《减字木兰花》:“华清赐浴,宝甃温泉浇腻玉。笑靥开时,一骑红尘献荔枝。明珠乍剖,自擘轻红香满手。锦袜罗囊,犹瘗当年驿路旁”,承袭旧史,颇有恍如隔世之叹。其余词作均为柔风丽语,不乏无病呻吟、空洞之语。

相比宋词,宋诗的荔枝书写最有可观之处,如北宋韩维的《谢送妃子园荔枝》、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范成大的《新荔枝》均取用“岁贡荔枝”史实,寄意颇深。将咏荔诗拔升到美刺高度的当属苏轼,苏轼承续杜甫《解闷》诗的精义,把讽谏之意浓聚于《荔支叹》中,全诗为:

十里一臵飞尘灰,五里一堆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米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15](P159)

诗人胸怀苍生,看透乱世之由,斥荔枝为尤物、填充欲壑之物,将杜甫的咏荔旨意继续推进,显得更加辛辣直接,力透纸背。清纪昀评价此诗 “貌不袭杜,而神似之,出没开合,纯乎杜法。”

杜甫、苏轼的咏荔诗借物言志,寄寓讽谕,开启了讽荔诗的深度模式,这与中国儒家崇尚美刺的诗教观息息相关,也是诗人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体现。直到清代,此种咏荔风格延绵未绝。清代诗人魏源有诮荔枝七绝:“文非甜俗不名彰,果谏居然逊果娟。北地葡桃南橘袖,何曾万里贡沉香。”将荔枝斥为果娟,无非是在变相批评岁贡之事。经以上所析,荔枝是他们释放愤懑、表述史识的触媒,虽为咏荔,实为讽荔,使得荔枝附加了一层类似“红颜祸水”的原罪。

三、谭莹《岭南荔枝词》的诗美呈现与岭南风情

荔枝本为中性之物,以它呈现何种风情取决于感物主体的兴思方式。在“讽荔”之外,岭南诗人笔下的荔枝书写却别有一番风情,他们做到了对于荔枝美的原真呈现。如清代顺德籍诗人陈恭尹的《广州荔枝词》云:“谱中诸品遍曾尝,晚熟增红久未忘。快比哀梨那得滓,清如甘露不成浆。已知忱至良勘解,见说颜衰可复光。更有新州香荔好,端溪能隔几城墙。”全诗尽情拥抱荔枝美味,毫无北方诗人的拘谨和深沉。福建莆田的徐夤有《荔枝二首》,其一为“朱弹星丸粲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近代诗人丘逢甲曾干脆推荔枝为果中王,如“紫琼肤孕碧瑶浆,色味双佳更带香。若援牡丹花史例,荔枝原是果中王。天生尤物本消魂,更取增城挂绿论。

一种天然好风格,西施初出苎萝村。”这些南方诗人没有了地域距离、历史负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故能激情灿烂。

广府诗人谭莹的《岭南荔枝词》(60首)[16]是一本专门写荔枝的集子,以岭南人的视野写岭南荔枝,将其当作独立的审美意象给予刻画,营造出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诗性空间,在岭南诗人的荔枝创作中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谭莹是清代道(光)同(治)年间的广东南海籍诗人,与熊景星、徐良琛、徐荣等结西园吟社,享誉粤中。他自云“幼耽吟咏,夙嗜讴歈”[17](P450),荔枝、南濠、采桑、花市、珠市等岭南风物民俗均为他笔下常现的吟咏对象。特别是《岭南荔枝词》以七言绝句组诗形式吟咏荔枝,风格清丽俊逸,朗然可诵。《岭南荔枝词》原题《岭南荔枝词百首》,刻集时删定为60首。

谭莹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南海人,一生浸染岭南风情,所以能将咏荔诗写得自由恣肆,辞彩迸发。《岭南荔枝词》单涉荔枝品名就有25种之多,表现手法上既非放大镜似的“近描”,又非登高望远似的“远视”,写出了多数唐宋诗人无法体味的风致。今人钟贤培曾论他:“最为世所推重的是《岭南荔枝词》”,“可以作为岭南荔枝的发展历史来读,很有史料价值”[18](P148)除此之外,谭诗的最大价值在于跳出了单纯赞荔、讽荔的模式,独辟蹊径,贴近地域,尽情释放了荔枝意象的诗美价值。

第一、以荔枝来写岭南田园民俗风情是谭莹组诗的最重要部分,极具地域情调和清新自然风格。这类诗达21首之多,刻画了荔枝的果熟叶繁图、街头叫卖荔枝的欢乐、朦胧月色下的荔果飘香、湖江水上的荔枝夜市,浓郁的南国风情如同素描得到尽情呈现。这种题材又可分为两小类:

一类是写岭南荔林风光。比如“霞村珠林今若何,岭南从古荔枝多。凭君载酒村村去,绿叶蓬蓬隔一河。”直接描写树在河边、过河入林的岭南荔林原貌,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出郭先经晚景园,半塘南岸果皆繁。三山大石红相望,熟到陈村又李村。”则描述了荔枝熟遍半塘南岸的丰收情景,口语化增添了素朴的欣喜之情。组诗还写到了身处荔林之中的快乐祥和,如“丰湖处处荔枝肥,明月湾头锦绣围。戏摘虬珠偸打鸭,鸳鸯六六各惊飞。”俨然一副人与自然生态相亲相乐的和谐图。另“罗浮树树似冬青,锦作峰峦绣作屏。疑是玎珰红翠下。风翻蛮果落经庭。”选择用长镜头与聚焦的方式,刻画林与果的自然之美。诗人尤其对对荔乡人的生活颇多赞语,用“峡下人停水市舟,丹林蓊郁隔山楼。谁家占尽园婷美,不羡人封万户侯。”表达了农人以荔枝为依托的自适自乐的价值观。“朦胧月色照山红,飞鼠飞来国易空。几处竹寮敲竹夹,家家看果月明中。”即便写到月下照看荔林等农事,用笔仍然活泼清新,具有一种诗画立体的质感,

描写荔枝的诗词篇七
《描写荔枝的正能量句子:有一些等待不能太漫长》

描写荔枝的诗词篇八
《荔枝》

荔枝

荔枝——品种篇(一)

荔枝,以其鲜亮的外型、诗质的内蕴、绝佳的口感,闻名中外。它吃起来甘甜爽口、味浓香清,让人百尝不厌、回味无穷。因而被称为果中之王、岭南佳果。人们对于荔枝只知其形、味鲜,不知其品种特点、历史由来,颂咏名句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撰专文,把相关荔枝的所有知识搜集如下,以飨读者:

一、荔枝的别名

荔枝,在古代有不同的叫法和写法,曾有离枝、离子、荔子、荔支等写法。因左思在《蜀都赋》中有“旁挺龙木,侧生荔枝”的话,故后人又以“侧生”来指代荔枝。荔枝色红,故又称之为“丹荔”。唐朝诗圣杜甫在流落巴蜀期间,曾写过《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诗中有“轻红擘荔支”的话,所以不少人也以“轻红”来代称荔枝。

这样,荔枝这种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尤物,由于得到古今文人墨客的关注而成为他们行诸笔下歌咏的对象,而具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荔枝的品种及其特点

茂名被称为“荔乡”,据考种植荔枝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以其品种多,质量优,产量大而闻名全国(茂名荔枝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特以茂名地区的荔枝品种作介绍,以示正宗。

茂名地区的荔枝主要品种有黑叶、白腊、白糖罂、妃子笑、桂味、三月红、糯米糍、鉴江红糯 等8种。它们的外形及肉质特点分别是:

1、黑叶荔枝

黑叶又名乌叶,是茂名市普遍栽培的品种,茂名市几百年老树很多,其粗生,叶色浓绿近黑,故称黑叶。一般植后3年开始挂果,3月上中旬开花,6月上中旬成熟上市,较丰产稳产。花穗长而大,花枝疏散,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6.1--23.0克,卵园形或歪心形,果顶浑园或钝,果肩平或微耸,果梗较大。果皮暗红色,薄而韧。果肉乳白色,肉质软滑多汁,甜香可口。种核大而满, 100ml果汁中含维生素C 22.31--45.76毫克,酸0.37--0.39克,品质中上。可鲜食,干制和制罐头,是较适合加工的荔枝品种,也是茂名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之一 。

2、白腊荔枝

白腊又名电白白腊,是广东省早熟的名优品种,主产茂名的高州、电白等地,叶面有光泽,有蜡层,叶脉明显。在3月上旬开花,花序较大,花朵密集,6月上中旬成熟上市。一般植后三年挂果,较丰产,平均单果重19.3--29.8克,近心形或卵园形,果顶钝,果肩平而一边斜,果皮鲜红色,薄而软,龟裂片突起,裂纹明暗显,果肉白腊色,肉质清甜,汁多,肉厚核小,有特殊香,种子中等大。 100ml果汁中含维生素C 39.29克,酸 0.49克,品质中等。是茂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之一。在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银牌。

3、白糖罂荔枝

白糖罂白糖罂又名蜂糖罂,主产广东省茂名市,是广东省早熟的优质品种。叶片薄,边缘有皱纹,叶色较淡,2月中旬开花,5月下旬成熟上市。一般植后3年可挂果,较丰产稳产。果穗成球,单果重21--34克,果歪形或短歪心形,果顶浑园,果肩一边平一边斜,果皮薄,鲜红色,龟裂片部份平滑,果肉白腊色,肉质清甜,汁多,肉厚核小,种子中大,也有小核, 100ml果汁中含维生素

C 17.7毫克,酸 0.05克,品质上等。是茂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之一。白糖罂在第三届农业博览会荣获“优质名牌产品”称号。

4、妃子笑荔枝

妃子笑又名落塘蒲,为广东著名的荔枝品种之一,茂名、高州栽培历史悠久。花枝细小,果大,平均单果重28.0--31.1克,近园形或倒卵形,果形整齐美观,果顶浑园或钝,果肩一边高,一边平阔,果梗粗直。果皮薄,色淡红,果肉厚,白腊色,清甜多汁,种子较小。100ml果汁中含维生素C 45.5--60.3毫克,酸0.159--0.34克,品质优良,6月上旬成熟。妃子笑荔枝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二次花期,当第一次花抽齐,从花穗基部剪去,又可抽第二次花穗,且比第一次更好,可避开不良的天气,仍能夺得高产。

5、 桂味荔枝

桂味又名桂枝,是优质的中熟品种,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水果。果近园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20.2--22.0克,果顶浑园,果肩平,果梗细。果皮鲜红,果肩有墨绿色斑,果肉乳白色,肉厚质实,清甜多汁,有桂花形香味,多为小核,100ml果汁中含维生素C 26.84--29.48毫克,酸0.15--0.21克,品质风味极优,6月下旬成熟。对土壤适应性强,耐旱适宜山地种植。

6、三月红

三月红的产地在茂名各地零星分布,高州石龙居多。它的特点是果心形或歪心形,果大;果皮鲜红,肉厚而脆,果肉蜡白色,质粗韧,果汁多,味甜带酸,果核大。三月红是所有荔枝中成熟最早的,它一般在2至3朋开花,它在5月中下旬成熟。

7、糯米糍

糯米糍,其外形特点是:果为扁心脏形,属大型果,肉质爽而软滑,汁多,味多甘甜,有香味,品质上等。在6月下旬成熟,为广东省最著名晚熟品种,但有大小年结果现象。曾获中国十大优质荔枝品种称号。

8、鉴江红糯

鉴江红糯 ,种植地为在茂名的信宜、高州各地均有分布,以信宜最多。其 特点是果皮暗红色,较厚,肉质爽脆,汁较少,浓甜,品质极优。 珍贵的迟熟优质品种,在信宜6月底至7月上旬成熟。产量高,但有大小年结果现象。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牌奖等。

荔枝——文化篇(二)

荔枝不是虚有其表的,它不仅果靓味美、营养丰富,而且有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还有许多古今文人墨客的咏荔诗词歌赋,它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唐代开始,诗人就对荔枝眷顾有加,吟咏不绝。

一、有关荔枝的诗词歌赋

荔枝有着如火如荼的性格,古今文人赞美它的诗文如同漫天的繁星。

(一)古代诗赞(古吟)

古代文人对于荔枝诗赞有:

1、 最脍炙人口的荔枝诗当属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既印证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也揭露封建帝王、王妃的奢侈生活,其深刻的讽刺之意,使千百年来的读者为知动容!

2、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被贬至惠州,在其蹉跎岁月中,荔枝曾是他心灵的良药。在他品尝了荔枝后,脱口赞曰: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砂中单白玉肤。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3、宋朝皇帝宋徽宗赵佶也在他的《宣和殿荔枝》中发出一声声的赞美: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4、白居易评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桔得襦。”并在《荔枝图序》中对荔枝作了细致描写:“朵如蒲桃(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5、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还有“飞焰欲横天”(郭明章《荔枝》)、“红云几万重”(邓肃《看荔枝》)等诗句将荔枝的色泽描写得淋漓尽致。

6、东汉文学家王逸为了向世人介绍岭南荔枝而写了《荔枝赋》,盛赞荔枝是“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

7、唐人张九龄在《荔枝赋。序》中直言:“百果之中,无一可比。„„甘美之极也。”

8、到了明朝,诗人徐勃饱享荔枝后,作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9、明朝陈辉所作的《荔枝》亦十分有味道: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杆。

10、清代樊增祥写诗回赠好友时提到了茂名(高凉古郡)的丹荔,诗云:

荔枝六月熟高凉,七日飙轮达建康。拾得环妃牙后惠,拈来玉局指头香。

平章色味骄樱颗,商兑温寒有蔗浆。欲报洞庭丹橘子,书题须待满林霜。

11、清代两广总督阮元诗云:

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

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

明确地肯定了岭南荔枝为贡品,而且清楚地说明了杨贵妃和高力士这两个人,在贡荔问题上的密切关系。

12、此外还有对荔枝的古评:

荔枝之于果,仙也,佛也,实无一物得拟。——宋珏

荔枝之味,果中之至珍,盖有不可名言者。——严有翼《艺苑雌黄》

以杨梅为公、葡萄为伯,而推荔枝为王,“至尊无上”。——李渔《荔枝赋》

(二)今咏

1、江泽民同志曾于2000年2月间亲临高州根子镇柏桥村委会(唐时为潘州毛山县地),参观荔枝基地,高兴之余在观荔亭下亲手植上一棵白糖罂荔枝树苗,并命名为中华红。如此中外名流同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都盛赞中华红荔枝品质优良。该荔枝1988年被广东省果树研究所评为早熟组第一名。确认高州(唐时潘州)荔枝品质最优名不虚传。

2、现代作家杨朔的《荔枝蜜》,便能从精神上对荔枝有更多的了解,口舌间因为那些精妙的描写而生出许多渴盼。

3、当代书法大家沈鹏先生在畅游茂名荔枝贡园后,有《茂名荔园得句》:“荔实生成荔树枝,实沉啖实正当时;殷红一颗谁人摘,留着高枝便是诗。”把荔枝喻为一首众人称颂的诗,真可谓喻意贴切。

4、茂名文化名人吴兆奇老先生也多次登上高州元坝的红荔阁上,直抒胸臆,作过《红荔阁》诗一首:“红檐高阁峙元坝,远眺云山一线开;不尽荔林深浅处,心心向往白楼台。”

5、若说要全面了解茂名的荔枝文化,当数囊括大量荔枝作品、凝聚众多文人心血的《茂名市荔枝文化史话》一书,人们从《史话》中可以欣赏到155篇有关茂名荔枝的诗文,形式包括了随笔、通讯、散文、特写、故事、诗词(包括律诗、自由诗)、歌曲以及杂谈、论文等,读了《史话》的每一篇诗文,都会让读者的思绪骑上骏马跨越千山万水,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今古时空。像茂名作者张光的《茂名荔枝古今漫语》,纵论千年,横贯万里,在翔实的基础上闪现束束文学火花,读罢仿佛有一股爽甜沁入肺腑;黄刚的《荔乡行》用白描手法描出荔乡的美景;湍流的《茂名荔枝》行云流水般历数了荔枝的趣闻;张永梅的《盛友如云荔乡来》从外乡人游荔乡的角度抒发了喜悦心情;柯焕德的《偷荔枝》,回忆了儿时的荔园趣事„„

(三)俗唱

不仅是诗词歌赋,人民群众留下的荔枝歌谣也很多。茂名的民间艺术渊源久远,体现了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二千多年前,茂名的先民开始种植了荔枝。荔枝将熟时,先民们敲起铜鼓唱起《拜荔歌》:“铜鼓隆隆,果满树丛。螃蟹红红,荔大灯笼。蜜蜂嗡嗡,花繁情浓。踏歌咚咚,侬乐农丰„„”跳起了拜荔铜鼓舞。

待到荔熟飘香时,在荔林穿梭的人们还隐约听闻:“妹是荔花迎风开,哥是蜜蜂把蜜采,开花采蜜为结果,果红肉嫩你我爱„„”的民歌小调,歌声悠扬,情意绵绵。这边方唱罢,那边又传来原汁原味的荔乡山歌,听者不禁心旷神怡:(男)种荔就望荔结果,写曲就望人唱歌;(女)三月春风轻盈盈,哥在荔林把水淋;„„(男)名声已经扬四方,妹把真情拿出来:(女)一颗荔枝一颗心,妹心只有情哥哥„„

有趣的是,有这样一首判定是否是广东人的歌谣,把荔枝作为拗口之词填进去:“阿四阿四,?条锁匙,开个夹万,?两毫子,买斤荔枝,唔爱黑叶,要爱槐枝。”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村乡姑们也将

描写荔枝的诗词篇九
《5荔枝图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