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诗歌

| 建筑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筑师考试】

心灵诗歌篇一
《建筑是她心灵诗歌》

建筑是她心灵诗歌

作者:梁从诫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3年第04期

1925年,林徽因去美国留学的时候,入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一年后,却打破了当时这所大学相当保守的常规:以一名年仅22岁的中国女学生身份隔系应聘,当上了建筑系设计课的兼职助教,不久又升为兼职讲师。她选择建筑作为专业并非偶然。在她16岁随父亲林长民暂居英国时,受到一位建筑师的启示,就决心要以这个“把艺术创造与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还说服了她后来的丈夫梁思成也学了建筑。

1949年以后,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委员。五十年代初,她在建筑教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方面,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1955年她去世时,“碑建会”决定把她亲手设计的纪念碑基座花圈浮雕的刻样作为她自己的墓碑,以铭记她的贡献。

然而,在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人们应当知道的,也许还不只是她的成功,而更是她的那些重大的失败。是她,当年和梁思成一道,耗尽了自己最后的心血,想要把北京城,这“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作为当时全世界仅存的完整古城保存下来,成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留给后人。然而,他们却抵不过当时那种要“从天安门上看下去,到处都是烟囱”以示“现代化”的权威意志,而节节败退。在后来关于北京古城墙存废问题的“急诊”中,他们又彻底失败。其结果是,北平解放时炮口下得以幸存的五百年完整的古城墙,却在“和平建设”中被当作封建遗孽而彻底铲除了。当年她在顽强抗争之后留下的一句话:“有一天,他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如今不是言中了吗?

林徽因什么时候开始其文学活动,这不太容易说得清。她的文艺细胞当然首先来自她的书香世家……然而,直接把她领入现代文学之门的,却是她前半生一位最亲密的朋友徐志摩。毫无疑问,林徽因后来的文学审美观,她作品的风格,乃至诗的格律,都受过徐志摩的深刻影响,其中有一些大概可以追溯到伦敦时期。1924年印度诗翁泰戈尔访华时,林徽因与张歆海、徐志摩、林长民等同台用英语演出泰翁诗剧《吉德拉》,在当时的北京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也可算是她登上文坛之前的一次即兴的彩排吧。

林徽因大概只能算是个“低产作家”,她的存世文学作品——几十首诗,几篇散文,三个短篇,再加半出话剧,合在一起也不过10来万字,小小一册而已。然而,使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她这仅有的一点东西,尽管略有参差,但总的说来,却几乎是篇篇珠玉。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遗憾的是,林徽因没能看到她为之付出了生命最后一息的这座建筑物的完成,便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了。现在,她自己也许应该感到欣慰:在她出生90年后的今天,她的诗

还活在许多与她素不相识,乃至隔了几代的读者心里,也确实还有许多人仍然相信,在她那空灵的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1993年4月 北京

心灵物语

梁从诫先生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子,这是梁先生回忆自己母亲的一篇小短文,篇幅虽短小,却已是将自己母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项事业都囊括了——建筑与文学。或许,此前我们对于林徽因的了解和喜爱,是源于那首《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诗,也或许是她别的动人心弦的文字,我们一直以为她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诗人、女作家。但从梁先生的这篇短文中,我们才知“建筑是她心灵诗歌”,学建筑、为建筑事业奉献自己不仅是林徽因最初的梦想,更是她为之践行一生、百折不挠的人生追求。

心灵诗歌篇二
《心灵诗语》

心灵诗歌篇三
《103、心灵的诗歌》

心灵诗歌篇四
《心灵与诗歌》

心灵与诗歌

心灵影响诗歌,诗歌也影响着心灵,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所以,每一首诗歌都影响着每一个读者的心,每一首诗歌也都已他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读忆明珠的《那不是我的天堂》,“那不是我的天堂, 如果那里没有风花雪月,天堂,也不是我的向往”,忆明珠用含蓄而婉转的语言表达出他内心对天堂、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这热切的渴望,是来自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如同岩浆,在漫长的孤寂与压抑后瞬间爆发,融化了一切。当我们沉浸入他的世界,我们内心的情感也会被它融化,我们在他如此热切的渴望的影响下也开始渴望着“天堂”,渴望一切积极向上的力量。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则是另一种感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的诗是含蓄隽永的,感情也是含蓄隽永的;读这首诗,你会发现他对康桥的深深四年如同河畔金柳的枝叶,如同河底油油的青荇,如同柔波里的浮躁,一点点,一丝丝地缠着你,缠进你的心里,密密麻麻的织成一张网,把你网进他的感情世界里。

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又是另一种感觉。《热爱生命》是直白的,没有繁繁复复的修饰词,也没有婉转悠扬的长韵,

汪国真就用最直白的语言把内心呈现在你面前,直接击中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这样的语言,大胆而真切,如同当年划舟而行的越女,大胆地唱起《越女歌》,向心爱的人诉说衷肠。

食指的《相信未来》却仿佛是厚重云彩下的一抹极亮的希望,在压抑暗沉的氛围里越发显得浓墨重彩。“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语言如同大红大紫的色彩,在灰白的宣纸上带出一抹浓烈的鲜艳,给那个灰白的时代带来希望,也给我们平静的内心带来大的冲击;我们在这种冲击里感受他对现实的灰暗的厌弃、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光明的追逐。

这四首诗,代表着四个诗人,四种诗歌风格,如果说《那不是天堂》是江南的竹叶青,绵密浓洌,如果说《再别康桥》是陈酿的女儿红,韵味十足,那么《热爱生命》就如同北方的烫酒,温热激烈,而《相信未来》就是那带着高粱红一样色彩的高粱红,醇厚而色泽明亮。读这些诗,如同饮不同的酒,或绵密,或浓洌,或甘醇,酒香四溢,溢进心灵深处。

心灵创造诗歌,诗歌涤荡心灵。

心灵诗歌篇五
《赞美心灵的诗歌》

赞美心灵的诗歌

篇一:心灵曲

踏上那条小路

临近那片杨树林

走过那间小屋

寻觅着久违了的熟悉

天空依旧那么的蓝

只是有些凄美

多了几分寂寥

风儿袭来

不知打扰了谁的心弦

空寂的老树是那样的安详

唱着小曲儿的鸟儿

依旧谱写着风儿的乐章

那些飘零的叶子

轻轻扯动的舞姿

那无人能懂的季节

早就早就注定了沉寂

也许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

最后的谢幕

只是那优美的弧迹

秋叶欲离

飘满柔情一地

夜雨缠绵

流连相思满怀

蜷缩起来的的孤影

抹不掉的心伤

苍白了的等待

品一杯清茶

风轻轻兮曲扬扬

一字成殇戏心语

徘徊无依返清寒

唯有逝水流光叙

篇二:致你一种心灵的礼赞

夜晚八九点的境遇,

宛若白昼八九点的朝阳,

给人以希望、憧憬。

天外飞来一个精灵,

你的话语像清晨的钟声,

我的心灵获得开释。

你的一句温馨问候,

让我化去无数遐想思绪,

幸福或许在无意中。

你的容貌清新脱俗,

你的双眸闪射着真善美,

我沉醉其中再沉醉。

你的才华超然物外,

你是我生命冬日的暖阳,

融化了冰冻的路途。

你的步态轻盈婀娜,

你是天真,尊贵,庄严,

在人生的高台舞动。

你是风雨后的彩虹,

你是空旷而深远的火种,

燃亮了灵魂的苍穹。

你是浩瀚天际的星,

是冬月绽放的高洁腊梅,

长久在大地上存活。

你是现实产生的梦

来自远古去往未来的梦,

却遗落在沧海一角。

午夜那冰冷的凌晨,

犹如太阳光直射的响午,

那样令人难以面对。

篇三:追寻心灵自由的课堂

追寻心灵自由的课堂,

才有心灵自由的梦想。

心灵自由的老师,

才有教育创造,

心灵自由的学生

才有崇高理想。

心灵自由的老师,

会坚守岗位,坚守信念,

会勤奋进取,蓄积能量。

心灵自由的学生,

会兴致勃勃,孜孜不倦,

会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心灵自由的老师,

爱心是他们永恒的渴望,

学习是他们不懈的追求,

教育是他们持久的担当,

渴望,追求,担当,

才坚信身正为范,教学相长。

心灵自由的学生,

敢说,敢做,敢想。

敢说,说昨天,说今天,说明天,

说时间把生命拉长;

心灵诗歌篇六
《心灵诗语》

心灵诗歌篇七
《自由心灵与诗歌的力量——读张烈鹏的诗歌》

心灵诗歌篇八
《浸入心灵深处的诗歌》

大唐山东发电公司第三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专题报道 浸入心灵深处的诗歌

作者:程晓军 来源: 点击:74

从冀入鲁,从太行山脚到黄海之滨,屈指数来转眼已经历了五个寒暑!在岁月的轮回中,天天忙碌于工作和琐碎的生活,难以让心静下来慢慢地思考,更难以守在父母的身边略尽孝道,只是闲暇的时候抽空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远方的亲人!我一直以为,经历了人生路上的坎坷,我的心已经疲惫。以为自己的心境已经为繁忙的事务和杂乱的情绪充满,难有其它的空余!

这次,有幸参加了省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一个很偶然的点,触动到我心灵的深处。这个点就是李永春老

师在课间放得一首墨铭朗诵的诗歌《生命的列车》,在悠扬委婉,浸人心窍的口哨伴奏中,朴实的语句如同清

泉一样,一句句自然流淌进心灵的深处,情难自禁地被感染。

不知是白天的课程安排太饱满,学习过于紧张,还是体育锻炼强度高,晚上入眠后,很久没有的梦竟然不期而至了。梦境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亲切的面容和殷勤的叮嘱,突然画面跳跃式的转变,母亲离开了我。那一瞬间,感觉天地都崩溃了,自己的心纠纠地疼!疼醒了,哦!原来是大梦一场啊,可摸摸自己的眼角,却全是眼泪。梦境虽是虚幻,可我的心却是真实的啊!或许在睡梦中,我的魂魄已经飘飞千万里,回到了心灵的家园,见到了慈爱的父母。

下面是这首诗歌《生命的列车》,与君共享之。 如果把一个人的降生 会伴随我们走完一生。 现实并不是这样 比作登上了生命的列车 那么我们就开始了生命之旅, 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和我们的旅伴

共同经历旅途中的各种时刻 我们是多么幸运

能为这辆列车增加一点点重量

有幸在这辆列车上品尝人生的喜,怒,哀,乐 有幸和我们的旅伴共同度过一段人生之旅。 当我们来到人世

总以为带我们来的那两个人——父亲和母亲

他们会出其不意的

在我们还没适应人生列车的时候 便独自下车 留下无助的我们 迷茫不知所措。

我们会想念他们的爱和他们无可替代的陪伴他们的情和他们无法复制的关怀…… 旅途中,也许会有很多人中途下车 有的人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因为他(她)曾帮助过我们 有的未曾留下痕迹

因为我们从未相识

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我都会祝福他们,一路走

好……

我喜欢这趟旅行 我想多为大家做点事 可是我的能力很小 小到我总是自责 我拿什么来报答你的恩情 生命就是这样的一个谜 我们执着的寻找着 又恋恋不舍的希望着

发布日期:2012-12-12

心灵诗歌篇九
《让诗歌造成不死的心灵》

让诗歌造成不死的心灵——诗歌教学手记

诗歌,是永不老去的树。

少年时光如诗。

8月,阳光灿灿,开课第一篇自然是诗。

什么是诗歌?

有学生回答:可以唱得歌。说完窃笑,明显在调侃。

有学生附和,甚至大笑。

什么是可以唱的歌呢?

有学生回答:诗。

有意思。可以用来唱的文句是诗。

诗是一种文学样式。

“文学样式”除了诗歌以外还有别的吗?

小说、童话、寓言、散文、戏剧……

“童话、寓言”大家都比较喜欢,从我们读到的童话、寓言故事,想想看,写的内容是不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故事?

不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作者头脑里“想象出来的”,那就是虚构的。

以此类推,虚构出来的一类文章,我们统统可以把它们叫做文学作品。

“虚构”,并不是指胡编乱造,是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通过合理想象、拼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又在情理中的人事景物。

诗歌是文学作品,是作者结合生活实际心路历程在头脑里通过想象、加工、拼接出来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诗歌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听老师诵读,体味作者是怎样依据生活实际去想象的。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议之后回答:这首诗歌中的生活实际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想象加工的?

小时候离家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对别妻的眷恋;后来与母亲生离死别的怀念;现在对祖国分离的愁绪,这些都是生活实际,把这些别情离异,想象成一个个可感知的事物:“一枚小小的邮票” “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诗歌中这种具体可感的事物我们把它称为“具象”。简单地说,具象就是具体的形象。

谁能说清楚什么是“形象”呢?

沉默。

再朗诵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

咏鹅(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唐朝骆宾王七岁时写成的《咏鹅》诗,读了之后,脑子里浮现出鹅在碧绿的水中嬉戏的情态,这个就是形象了。从“鹅”这个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出儿童见鹅水中嬉戏的欢愉之情,这便是意境了。

那么,《乡愁》这首诗用“具象”来表达什么意思呢?

诗人用“具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情感,借物寓情,物情结合,这个就是叫做“意象”。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这种具象与意象的完美结合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就是“意境”了。

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诗歌的一些特点。我们再进一步的了解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与小说、童话、散文等文学样式外在的呈现形式有什么不同? 沉默。

选读诗歌片段,再随意选读小说、散文章节,十多分钟过去,终于有学生开口: 诗歌是一排一排的,小说等是一段一段连起写的。

找到了突破口。

为学生鼓掌。

诗歌是分行的,分节的,小说是分段的。这是诗歌最基本的外在形式。

前面,我们有同学说诗是可以唱的。同学们爱唱歌,唱出来的歌词有什么感觉? 有学生说,好唱呗。

有人窃笑。

“好唱”的感觉是什么呢?

“上口”,“流畅”……

这种“朗朗上口”晓畅如“行云流水”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押韵”。这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又一个基本特点。

如: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xi)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ji)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di)

带点字音节韵母相同,这样读起来就产生了一种韵律美,这就是押韵。押韵的方式有不同的变化,在今后的诗歌学习中,逐步的了解,把握。

诗如歌,那么诗还有如歌的一些特点。

比如我们的校歌:第一节开头“苍翠的林海连接云天”结尾“放飞如梦的心愿”,这两句三段都相同。我们来看看舒婷的《祖国啊我的母亲》:

我是……/我是……/祖国啊//我是……/我是……/祖国啊//我是……/我是……/祖国啊//我是……/我是……/祖国啊

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愿意/谁愿意……

通过比较,自然总结出诗歌语言“反复”的特点。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诗歌总是以独特的构思方式,丰富的想象来表现的。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写沦陷区在日寇的铁蹄蹂躏下国土的荒凉民不聊生,解放区的温暖希望光明,虚实结合,用幻想一般手法想象和构思,不着一字日寇罪行,日寇烧杀抢掠的罪行暴露无遗,激起读者对日寇的愤恨;不着一字解放区如何美好,却激起读者对解放区的无比向往和对光明、美好未来的无限追求。这就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的构思方式。

为其独特的构思和想象,语言的表达也就格外别致新颖。

《我用残损的手掌》写对解放区的爱,对解放区的无限向往:“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雨来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

诗歌的语言,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凝练,最优美的语言。多读诗,多累积诗歌语言,就会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般,可以造成我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气质。

正如著名学者叶嘉莹所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

愿我们多读诗,读好诗!

读写结合,是学好现代诗的重要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独特的想象力、构思技巧,和新鲜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形式意象练起。

写诗的开始确实是不易的,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来自心灵的畏难情绪,和诗歌创作的神秘感。

“诗歌是属于少男少女的。你们本身就是诗。”“来吧,表现自己的诗情画意。” 分行。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

思考,你要表达的意思跟什么具体事物有什么联系,试着用这一具体的物象来代替你要表达的意思……

诗歌写作,跟其他作文一样,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练习要循序渐进。

每上一课,写一首小诗。从仿写到原创。创设情境,张开想象的翅膀。

学习了叶赛宁的《夜》,一天晚自习,让学生屏息静听3分钟,然后走出教室观察夜色10分钟,再回到教室进行创作。从创设情境到完成原创,一节课。

夜【原创】

九(1)杨坤梅

枫叶在窃窃私语

数着夏夜的秘密

蝈蝈在草丛中

倾诉着彼此的情意

月娘羞红了脸

躲进黄晕的云里

暖暖的晚风缠绵着大地

柳条儿轻歌曼舞

激起湖面

心灵诗歌篇十
《朗诵诗歌、触摸心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16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