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交通学”的学习体会

| 规划师考试 |

【www.guakaob.com--规划师考试】

“论城市交通学”的学习体会

  《论城市交通学》一文是汪光焘先生发表在《城市交通》杂志2015年第5期的文章,读之获益良多,结合城市交通规划的本职工作与大家分享以下体会:

  一、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城市交通专业”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当我们以“城市交通”专业人员的身份出现的时候,我们的职业特长或者说我们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一块出门的时候,你必须认路,因为你是搞“交通”的。交通出现拥堵,你必须说得头头是道,因为你是搞交通的。机场选址你得懂,码头建设方案你得懂,高速出入口衔接方案你得懂,公交票价你得懂,停车难你得说出一二三四,专车问题你也得发个声音。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城市交通,确实啥都得懂。

  城市交通领域的声音从来百花齐放,得不到一致的统一:不然就是大家都同意“公交优先”,但是公交一直都不能真正的优先,不然就是专车问题你说我说,就是说不到一块儿。

  这背后就是城市交通的综合性与专业性。每一种出行行为背后代表的社会阶层,怎么可能一致性统一呢。

  如果理解了文中所说的,城市交通应以城市总体效益为目标,或者说,城市交通的目标就是维护城市的高效运转。那么上文中所提到的专业“杂”、意见“多”的问题是很好理解的,我们就是一个“协调”、“总装”的专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平衡各种诉求的专业。

  二、重新理解“城市交通需求”。这一点对城市交通规划专业的意义尤其重要。城市交通规划的工作核心,就是将“城市交通需求”与“城市交通设施供给”两者做匹配。

  说起来简单的事情,操作起来无比复杂:首先是设施资源的有限性,其次是设施资源的投放方向。这其中的匹配逻辑只有理解了上文中所说的“城市高效运转”,以理解“城市交通需求”为手段,才能把规划方案做到点子上。

  举个例子,我们如何看待“电动自行车”问题?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观点,不同的观点背后映射的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出行权益。城市运转需要各个阶层都动起来,所以,交通规划师需要在理解需求的基础上,来平衡各个阶层的出行需求。有时候,我们限购,有时候我们又提高配停车位标准,在不同的城市空间,我们通过这些手段来构筑我们视角中的城市。

  当下,城市交通规划的短板恰恰在对城市交通需求的理解上。第一,交通需求调查的手段和样本总体都不太令人满意,第二,对需求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需求的异化和转移现象研究几乎为空白。电商、老龄化、择校,就医等等现象背后就是被转移的交通需求,但对上述现象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

  如果不能了解需求、不能适应需求,就让它跟设施走。特大城市的交通组织思路当下几乎都是这个套路。这是无奈之举,但绝不会带来一个有品质的城市。

  近来,规划思路多有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提法,这算是很大的进步吗?我觉得不是,非黑即白的思路下,从一面走向另外一面并不算很大的进步。从“重新理解需求”入手,世界恢复多彩的本来面目,这是先生的真意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20189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