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中谈组成成语

| 结构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篇一:《试谈成语的结构》

试谈成语的结构、功能及其入句后的关涉作用

试谈成语的结构、功能及其入句后的关涉作用

作者:姚鹏慈

2005-07-05

0 引 言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应用的定型词组。由于广大语言工作者的努力,汉语成语的研究已经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不过,人们在论述成语的结构与运用时,不免失之偏颇,往往并不重视这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文试图在承继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揭示成语的语法结构入手,对成语的语法结构同它的句法功能及其入句后的关涉作用之间的内在规律,作一个综合性的描写与探索。

1 成语的语法结构

1.1.成语内部语素的组合是有一定的语序,也是有一定的层次的。汉语语法的各种结构格局,几乎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成语的结构类型概括起来,有以下九种:

①主谓式:风云变幻 木已成舟 青出于蓝

②述宾式:蹉跎岁月 饱经风霜 扣人心弦

③述补式:运筹帷幄 狼狈不堪 问道于盲

④状中式:傲然屹立 豁然开朗 半途而废

⑤定中式:百年大计 锦绣前程 赤子之心

⑥连动式:见异思迁 胶柱鼓瑟 剜肉补疮

⑦兼语式:发人深省 调虎离山 请君入瓮

⑧紧缩式:脍炙人口 落井下石 人云亦云

⑨联合式:家喻户晓 跋山涉水 千真万确

1.2.联合式成语数量相当可观,而且绝大多数前后两截存在着对应的陈述、支配、补充、修饰等关系。仅从第一层次把它切划分归为联合式,未免失之笼统,而且也不能显示其句法功能,因此我们还有必要对联合式成语进行下一层次的语法分析。联合式成语大致又有这样六种格式:

a 单一型联合式:

由名词性语素组成 海市蜃楼 风花雪月

由动词性语素组成 敲诈勒索 起承转合

由形容词性语素组成 缠绵悱恻 彰明较著

b 主谓型联合式:手舞足蹈 瓜熟蒂落 貌合神离

c 述宾型联合式:捕风捉影 好逸恶劳 拔苗助长

d 述补型联合式:赶尽杀绝 得心应手 出尔反尔

e 状中型联合式:兼收并蓄 先斩后奏 阳奉阴违

f 定中型联合式:百孔千疮 来龙去脉 圆凿方枘

2 成语的句法功能

2.1.从成语内部语素之间组合关系来考察,大体上可分为上述九种结构类型(联合式这一大类又有六种格式),揭示的是成语内在的语法关系。我们还可以根据成语入句后能够充当何种句子成分,来归纳成语的性质类别,这就是成语的功能分类。而结构与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换言之,成语内部的固有结构规定着该成语的句法功能,同时,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促进结构的变更。我们在探索成语结构的基础上,进而探求成语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2.2.成语的句法功能可分为谓词性与体词性两大类。所谓的谓词性功能,指的是该类成语的句法功能相当于谓词;体词性功能,指的是该类成语的句法功能相当于体词。谓词性成语包括动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它们在句子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状语;体词性成语在句子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主语、宾语。

2.3.成语的内部语法结构和它的外部句法功能的内在对应关系是显豁的,我们列表如下: 结构类型 功 能 类别

① 主谓式 谓词性

② 述宾式 谓词性

③ 述补式 谓词性

④ 状中式 谓词性

⑤ 定中式 或体词性 或兼有谓词性和体词性

⑥ 连动式 谓词性

⑦ 兼语式 谓词性

⑧ 紧缩式 谓词性

⑨ 联合式

a 单一型

由名词性语素组成 体词性

由动词性语素组成 谓词性

由形容词性语素组成 谓词性

b 主谓型 谓词性

c 述宾型 谓词性

d 述补型 谓词性

e 状中型 谓词性

f 定中型 或谓词性 或体词性 或兼有谓词性和体词性

从上面的对照可以得知,成语内部结构和它的外部功能大体上存在着对应规律。而某些成语论著认为,重要的不是给成语确定“词性”,而是考察它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因而只强调“在句子中,不论成语本身结构如何,都可以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这种见解,笔者不敢苟同。既然成语的句法功能(即“词性”)同它的语法结构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我们就应当把这些规律揭示出来。

2.4.关于谓词性成语和体词性成语的惯常用法,都跟一般的谓词与体词的用法相当,不再赘述。下面就成语在句法功能上较为特异之处及有关问题,逐一作些探讨。实中谈组成成语

2.4.1.以名词性语素为主体成分的定中型联合式成语的句法功能比较特殊,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剖析。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指出:“主体成分为名词的四字语常常不当名词

用:你们不要七嘴八舌,等他一个人说(像动词)∣这个人长得粗眉大眼(像形容词)。” 这个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定中型联合式成语的句法功能,有下列三种情况。

第一,和它自身的语法结构形式相吻合,只具有体词性功能。例如:

例1. 可是此时的情况相反,两座楼几十扇窗子后边都有一双双眼睛,直勾勾盯这“岗楼”有何异样,有何变化和供猜测的蛛丝马迹。(冯骥才《走进暴风雨》)

例1 “蛛丝马迹”用作宾语,它只具有体词性功能。再如“铜墙铁壁、金科玉律、明枪暗箭、灵丹妙药、残编断简、明效大验、民脂民膏、冗词赘句”等,都是只具有体词性功能的。

第二,和它自身的语法结构形式相背离,只具有谓词性功能。例如:

例2. 对重要的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秦牧《学习牛和鲸的吃法》)

例2“浮光掠影”第一层用作渭语,它只具有谓词性功能。再如“落花流水、大模大样、紧锣密鼓、盘根错节、奴颜婢膝、七手八脚、虎头蛇尾、人面兽心”等,也都是只具有谓词性功能的。

第三,在语言实践中,兼有谓词性与体词性两种功能,而谓词性功能的用例往往更为常见。例如:

例3. 我觉得这地方好。陈设既古色古香,而窗外一丛半绿半黄的修竹,和窗外隐约可听的响潭之水,越衬托得舒适恬静。(吴组缃《菉竹山房》)

例4. 以步代车了,他才惊讶地发现,在他的周围,还典雅地保存着小城的古色古香。(谷洪《春夏之交》)

“古色古香”在例3中用作谓语,谓词性的,形容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而在例4中用作宾语,体词性的,指古雅的色彩和情调。这条成语兼有谓词性和体词性两种功能。再如“天经地义、千方百计、生龙活虎、粗枝大叶、真心实意、乌烟瘴气、花天酒地、赤胆忠心”等,也都是兼有谓词性和体词性两种功能的。

2.4.2. 有少许以名词性语素为主体成分的定中式成语,除了具有体词性功能外,还兼有谓词性功能。例如:

例5.他自以为这信措词凄婉,打得动铁石心肠。(钱钟书《围城》)

例6. 女人都富有怜悯和同情心,但是这种同情是有条件的,一旦威胁到她的爱情的时候,她会比男人们还要铁石心肠。(张锐《盗马贼的故事》)

“铁石心肠”,定中式,在例5中作宾语,是体词性的,指像铁石一样的、不为感情所动的心地;而在例6中作谓语,是谓词性的,形容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这类兼有体词性与谓词性两种句法功能的定中式成语,还如“一衣带水、家常便饭、奄奄一息、一马平川、怒目金刚、恒河沙数、一盘散沙、鼎鼎大名”等。

2.4.3. 汉语中还有少数成语的核心语素本身兼属于谓词和体词,因而决定了这类成语具有和其结构类型相对应的两种句法功能。这类成语我们称之为双形结构成语。这从另一侧面证明成语语法结构类型和它的句法功能的一致关系。例如:

例7. 我告诉你,不管你多厚颜无耻,也不管你会花言巧语,在我这儿没有你站的地方。(司马文森《风雨桐江》)

例8. 然而他每次在外面耽搁的时间并不长,好像还用花言巧语骗得五婶在家中一声不响。(巴金《谈《〈憩园〉》)

“花言巧语”的核心语素“言”和“语”都含有“说”和“话”两个意思。当它们以“说”这一义项出现时,“花言巧语”是状中型联合式,谓词性的,如在例7中用作谓语;而以“话”这一义项出现时,“花言巧

语”是定中型联合式,体词性的,如在例8中用作宾语。

例9. 我猜他的儿子和女儿也未必肯听他的。我猜他也未必会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老生常谈……。(梁晓声《又是中秋》)

例10. 我懒得应酬,说来说去,全是听腻了的老生常谈。(夏衍《心防》)

“老生常谈”的核心语素“谈”,一是谓词,“说话或讨论”;二是体词,“所说的话”。显然,它是谓词时,“老生常谈”是主谓式,谓词性的,如在例9中第一层用作谓语;它是体词时,“老生常谈”是定中式,体词性的,如在例10中用作宾语。

常见的双形结构成语,还如“甜言蜜语、街谈巷议、高谈阔论、深谋远虑、长篇大论、痴心妄想、窃窃私语、谆谆教导”等。

2.4.4. 有些成语是出于同一个语源(如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作品名句)的。由于成语的结构直接规定着它的句法功能,为适应语言交际的需要,不少来源相同的成语具有句法功能不同的两种结构类型:一种结构类型是谓词性的,一种结构类型是体词性的。例如: 例11. 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阿比西尼亚的覆辙,前车可鉴。(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例12. 蒋介石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依赖外援,这是“前车之鉴”。(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均源自《 荀子·成相》。而“前车可鉴”是主谓式,谓词性的,在例11中用作谓语;“前车之鉴”是定中式,体词性的,在例12中用作宾语,二者结构类型不同,句法功能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当然语义也有差异,从略,下同)。

例13. 不过,他们今天并不是伏枥的老骥,而是正在奔走的老骥。老马识途,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已经或正在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的。(张锲《热流》)

例14. 蔡画师原是识途老马,正很热情地在帮助他的画友,共求精进。(周瘦鹃《苏州游踪》) “老马识途”、“识途老马”都源自《韩非子·说林》。而“老马识途”是主谓式,谓词性的,在例13中用作分句;“识途老马”是定中式,体词性的,在例14中用作宾语。

这类同源成语,常见的还有“杞人忧天/杞天之忧、不平则鸣/不平之鸣、祸起萧墙/萧墙之祸、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忠言逆耳/逆耳忠言、砥柱中流/中流砥柱、江郎才尽/失笔江郎、笔下生花/ 生花妙笔”等。

这些语源相同,而因结构关系不同而具有不同功能的同源成语,不仅进一步说明了成语内部结构制约着它的外部功能,而且也说明了句法功能的需求还可促进内部结构的变更(关于这一点,还可从下文 3.3.4. “功能性易位”中得到证实)。

2.5. 综上所述,成语的内部结构与它的句法功能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成语的全局看,语法结构制约着句法功能;而从一部分定中型联合式及少许定中式成语看,句法功能有时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汉语中绝大多数成语与自由词组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结构类型规定了它的功能类别,只不过是成语这种词组是定型的(尤其是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 罢了;而成语中的一部分定中型联合式及少许定中式更接近于汉语中的合成词,因为汉语中的合成词的结构类型与它的功能类别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它们的句法功能更带有约定俗成的色彩。

3 成语入句后的关涉作用

3.1.成语内部的语法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到它的句法功能,而且当它入句之后,对其前后的组合成分也常常起着一定的关涉作用。对此,本节将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一是成语的常规用法,一是成语的变通用法。

3.2.成语在常规用法中的关涉作用

成语的常规用法,指的是成语入句后保持其意义和结构的稳定。这里,成语入句后的关涉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一个成语倘若本身已经带有宾语,那么作句子的谓语时,一般就不能再带宾语了。如果遇到意念上的宾语,要用介词提前。例如:

例1.我请先生给我三天的期限,……一网打尽她!(茅盾《子夜》)

例2.……各大村镇虽都办有自卫团,但是并不能真的把些土匪斩草除根。(吴组缃《官官的补品》)

“一网打尽”、“斩草除根”是同义成语。但“一网打尽”是状中式,可以带宾语,如在例1中用作谓语,后边带有宾语“她”;而“斩草除根”是述宾型联合式,本身带有宾语,后边不能再带宾语,如在例2中用作谓语,意念上的宾语“(些)土匪”,由介词“把”提前。

类似这种情况的同义成语,还如“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一语道破/一语破的、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恶语中伤/恶语伤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苦心经营/煞费苦心”等。

还有些成语本身带有潜在的宾语,那么作谓语时,也同样不能再带宾语了。如“自暴自弃”是主谓型联合式,但两个“自”兼受动者,整个成语是“自己损害自己,自己鄙弃自己”的意思,已带有潜在的宾语,所以不能再带宾语了。而其同义成语“妄自菲薄”,状中式,后边可以带有宾语。

3.2.2.谓词性成语带趋向补语的情况与一般谓词不同。一般谓词可以带有多种多样的趋向动词,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而谓词性成语一般只带趋向动词“起来”,表示行为的开始。例如:

例3.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唐诗,自己在小院子里浇花种竹,率性连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起来。(冰心《斯人独憔悴》)

例3“不闻不问”带趋向补语“起来”。不过,偶尔也用“下来”、“下去”作趋向补语,表示行为的完成或继续。例如:

例4.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孙犁《山地回忆》)

例5.如果你一意孤行下去,恐怕轮不着你动政工机构的念头,自己倒又想靠边了吧! (江流《进退》)

例4“心平气和”和例5 “一意孤行”,分别带有趋向补语“下来”和“下去”。

谓词性成语所带的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除外),一般必须由介词结构来充当。例如: 例6.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实中谈组成成语

例7.孔子是一个热心的政治活动家,……只要三个月找不到赏识他的主子,就会失魂落魄到好像丧家之犬一样。(王西彦《肢节和全人》)

例6“津津有味”带有介词结构充当的补语“于……方法”;例7“失魂落魄”带有介词结构充当的补语“到……一样”。

3.2.3.成语作定语时,一般都得带助词“的”。例如:

例8.……总得听听郑永红的想法,就算她没有起死回生的仙丹妙药,也能给一口救急的水喝呀。(浩然《山水情》)

例8“起死回生”作定语,后边带有“的”。

成语作状语时,也以带助词 “地”(或“的”)为常。例如:

例9.从群众的队伍里,千百朵气球飞上天空,五光十色地拖着长长的标语彩带,顺风徐徐

篇二:《关于诚实守信的成语》

1、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2、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3、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4、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5、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zhi)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6、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7、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8、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

一定办到。

9、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10、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11、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12、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

有信用。

13、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14、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15、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yu)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

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16、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1.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 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

名。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

2.言而有信

成语发音: yán ãr yǒu xìn

成语释疑: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成语出处: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实中谈组成成语

成语示例: 则要你言而有信,休担阁了少年人。(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

3.说一不二

说一不二 ( shuō yī bù âr )

解 释 形容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改变。

出 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 例 《草地晚餐》:“警卫中知道总司令是~的。”

4.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ãi dìng )

解 释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指说话算数

示 例 浩然《艳阳天》第122章:“'我就求你不嫌弃我了,我还嫌弃你?''好,~!'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词 目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实中谈组成成语

发 音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

释 义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 处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指说话算数

示 例 大丈夫~,岂有翻悔之理!(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6.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

解 释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出 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用 法 复句式;作状语、分句;含褒义

7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篇三:《正确推断和理解成语含义》

正确推断和理解成语含义

成语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它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后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特征,堪称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要想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就必须了解成语“背后”的知识。

一.了解一词多义现象,依据语言环境进行正确推断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这是因为古代汉语词汇量比较少,同一个词,不仅有好几个解释,而且可能分属不同的词类。成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并不鲜见。例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而应解作“削除”;“文不加点”中的“点”不能理解为“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的意思;“不易之论”中的“易”不可理解为“容易”,而应解作“更改”;“不足为训”中的“训”应理解为“法则”,跟“教训”无关,“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座名,不能误解为“烈火”;“不速之客”中的“速”应解作“邀请”,不能理解为“迅速”;“言归于好”中的“言”,“羌如故实”中的“羌”都是语首助词,与“语言”“羌族”无关等等。了解了一词多义现象,我们要辨别成语的正误就比较容易了。如: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能理解成语“危言危行”中的“危”是“正直”的意思,而非“危险”之义,就不难判断这一成语的使用是不合语境的。

二.抓住古今异义词语,紧扣关键语素进行合理推断

成语中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相同的词也大量存在,这就给我们理解和运用成语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抓住古今异义的词是我们正确把握这类成语的一个关键。例如:“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而今义只是指“一般行走”;“感激涕零”中的“涕”应理解为“眼泪”,而今义是指“鼻涕”;“兵不血刃”中的“兵”应解作“兵器”,而今义是指“士兵”;“苟且偷安”中的“偷”是“苟且”之义,今指

“盗窃”;“如汤沃雪”中的“汤”应解作“热水”,今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细大不捐”中的“捐”是“舍弃”义,今义是指“捐助”。等等。

三.弄清活用词语用法,根据内部结构进行有效推断

成语中不仅有词类活用现象,而且还比较复杂。下面试举数例加以说明。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粉墨登场”中的“粉墨”,“袖手旁观”中的“袖”,“百年树人”中的“树”,“生灵涂炭”中的“涂炭”,“一鼓作气”中的“鼓”,“不衫不履”中的“衫”和“履”,“衣锦还乡”中的“衣”,“苗而不秀”中的“苗”等,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如“洞若观火”中的“洞”应理解为“透彻”。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驾轻就熟”中的“轻”和“熟”,“去伪存真”中的“伪”和“真”,“除暴安良”中“暴”和“良”,“乘坚策肥”中“坚”和“肥”等,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坚壁清野”中的“坚”和“清”等。

5.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本义为“逃跑”“败逃”,这里应解作“败逃的敌人”。

6.使动用法。如:“生死肉骨”中的“生”是指“使……复生”,“肉”是指“使……长肉”;“沉鱼落雁”中的“沉”和“落”分别是指“使……沉”,“使……落”;“闭月羞花”中“闭”和“羞”也是这种用法;“息事宁人”中的“息”和“宁”分别是指“使……平息”,“使……安定”;“汗牛充栋”中“汗”是指“使……出汗”。等等。

7.意动用法。如“行百里者半九十”中的“半”,“鱼肉百姓”中的“鱼肉”,“幕天席地”中的“幕”和“席”等。

8.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成语中非常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例如:“狼奔豕突”中的“狼”和“豕”是指“像狼那样”,“像猪那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

征状态,类似的还有“蚕食鲸吞”“狼吞虎咽”“雷厉风行”“鳞次栉比”“风驰电掣”等成语。“风餐露宿”中的“风”“露”则是指“在风里”“在露天里”,“风雨同舟”中的“风雨”是指“在暴风雨中”,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旁敲侧击”中的“旁”“侧”是指“从旁边”“从侧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活用的现象,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把握文言句式特点,联系语法功能进行恰当推断

有不少成语中含有特殊的文言句式,如果搞错了就会直接影响对成语的理解。因此,把握文言句式特点,对正确理解一些成语的含义是大有裨益的。

特殊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文言句式在成语中都不难找到实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为判断句式;“兄弟阋墙”“折冲尊俎”为省略句式,都省略了介词“于”;“不足与谋”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金石为开”是被动句式。倒装句式在成语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下面重点谈谈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在成语中的运用。

1.“唯…是…”是成语中常见的提宾格式。如“唯命是从”“唯才是举”“唯利是图”等成语中的“唯”是表示范围的副词,“是”是提宾标志。“从”的宾语是“命”,“举”的宾语是“才”,“图”的宾语是“利”。

2.单用一个“是”字提宾。如“马首是瞻”中的“是”即为这种用法。

3.表示否定的成语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中的宾语“我”即放到了动词谓语“待”之前,“人莫予毒”正常语序应为“人莫毒予”。

4.疑问代词作宾语的成语中,宾语往往前置。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的“焉”即为“附”的宾语。

5.用“之”字作为提宾标志。如“不此之图”即“不图此”,不打算做这件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6.“饱以老拳”即“以老拳饱(之)”,“嗤之以鼻”即“以鼻嗤之”,都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式。

五.关注各种修辞手法,回归已读文本进行准确推断

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对正确理解成语颇有帮助。比如,李清照《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句子,其中的“绿”“红”并不生僻,意思也不难懂,但如果把全句连贯起来读,初接触古代汉语的人就可能会感到不可理解。然而,如果懂得一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知道有一种以事物的性状代替事物的用法,就可以受到启发,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绿”“红”在这里分别是指代叶和花。如今,常用“绿肥红瘦”这一成语形容暮春景色。成语“红粉青蛾”中的“红粉”与“青蛾”都是以事物的特征代替事物,借代美女;“行将就木”中的“木”是以原料代成品,借代棺木。等等。

又如,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句子,以“泰山”“鸿毛”与“死”来比轻重,已经足够夸张,而比较的结果是死比泰山还重,比鸿毛还轻,夸张的色彩就更浓了。同样,在成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例子。如“投鞭断流”“一日三秋”“黑云压城城欲摧”“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等。

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成语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只要我们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特点,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举一反三,就能准确理解与之有关的成语的含义。

篇四:《市场分析报告怎么写》

[篇一:市场分析报告怎么写]

当一切调查和分析工作结束之后,必须将这些工作成果展示给客户。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报告应采取什么样的结构体系?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数据的涵义?

报告的结构体系应包括,调研目的、调研方法、调研范围以及数据分析在内的一系列内容。这种体系基本上在每个同类型的报告中都适用,因此,此处不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下内容主要针对数据分析结论的表现方法。

关于数据分析的部分,通常情况下是采用图表表示的。市场分析报告怎么写。图表是最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它能非常直观的将研究成果表示出来。在将调研的分析结果变成令人信服的图表之前,首先要谨记,它只是一种传递和表达信息的工具,使用它的重要原则是“简单、直接、清晰、明了”。每个图表只包含一个信息,图表越复杂,传递信息的效果就越差。

在实际操作中,各种表格、组织图表、流动图表、矩阵等都被大量的运用到报告中,说话。它所采用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没有任何虚假和歪曲,不允许似是而非、道听途说的成份加入其中。一句话,事实是市场分析报告的基础。

3、揭示规律,具有评析性

通过市场调查所得的各种事实、现象,在写作中必须作出简明扼要的评论和剖析。市场分析报告,不能离开基本事实和主要现象,但也不能只是事实的叙述和现象的堆砌,而是要通过系统的、全面的对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调研分析和评论,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性。所以说,市场分析报告的写作既是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又是准确地评析客观现象。

4、注重调研,具有科学性

市场分析报告是用来说明市场调查的情况和结果的,所以,以调查研究作为撰写的基础,乃是它的主要特点。被说明的情况和结果来自何处?“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的末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好比‘十月怀胎’,解决问题犹似一朝分娩”。这是毛泽东同志有关调查研究的至理名言。如果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作周密细致的调查了解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是不可能撰写出真正符合客观实际的市场分析报告来的。

我们是在一个严格规定的意义上来讲调研是撰写市场分析报告的基础和前提的。首先,需要有一个市场分析报告提纲,实际的市场调查工作就依照它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市场分析报告提纲应当包括市场调查对象各个方面的情况,以便弄清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其次,调查市场调查要沿着一个完整的程序进行。大体说来,这个程序有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明确市场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调查阶段——关键是掌握有关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分析阶段——要对调查到的材料加以分析综合,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应当特别尽力做好的工作。总之,只有花了力气,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市场调查分析工作,对客观实际形成了完整的印象和正确的概念之后,才能水到渠成,撰写出比较理想的市场分析报告

(二)市场分析报告的作用

商业银行市场分析报告的作用主要有四点:对本级行、本单位的决策参谋作用;对上级行的参考作用;对基层行的指导作用;对外宣传报道、理论研究的信息资料作用。如当市场分析报告在单位内部或单位之间传布时,其主要作用是:

(1)、给单位领导、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提供有关市场开发的参考材料,以利于准确地把握市场,作出比较正确的决策。

(2)、在单位或部门之间沟通市场情况,交流信息。

(3)、反映市场开发工作中的问题、隐患或失误,以引起本单位或上级有关部门的注意,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消除隐患或纠正失误。

市场分析报告除了具有上述重要作用外,还是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客户经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客户经理政策、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客户经理文字综合水平;有利于提高客户经理组织管理能力。

(四)市场分析报告的种类

市场分析报告种类很多,规范不一。这里介绍几种供大家参考。

1、按市场分析的目的分类,可分为提供政策咨询和提供情况、揭示经营状况的市场分析报告。

(1)提供政策咨询的市场分析报告

这类报告具有较强的政策咨询性。在经济、金融改革过程中,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随时需要决策,以便制定出相应的市场开发政策来。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事物还不能马上被人们认可和推广,有的政策也不能过早制定出台。这就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以便积累资料,摸索经验,作为制定有关政策的依据。

(2)提供情况和揭示经营状况的市场分析报告

这类报告的用途很广。人们了解了市场环境和银行经营状况,既可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也可以开展工作、打开局面,还可以作为制定某种方针、政策的依据,有时又能够将其作为金融研究的资料。这种市场分析报告,无论是综合性质的,还是专题性质的,都要反映市场环境和银行经营状况的真实面貌及其发展趋势,总结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它要列举大量的实例,更必须重视经济指标、经济数据的运用。因为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实际情形,主要从经济指标中表现,靠经济数据来描述。这类报告尤其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既说明事物的性质,又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程度。所以,在写作时,往往先由数学分析形成概念,然后再用经济范畴加以概括。

二、市场分析报告基本结构

市场分析报告的结构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组成。

1、标题

市场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公文式,如<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市场环境分析报告>。另一种是新闻报道式。它又分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单标题,如<从对鄂州市分行客户结构调查分析看我省农行市场开发的战略选择>;双标题是指既有正题,又有副题。正题揭示市场分析报告的主旨,副题标明进行市场分析的对象、内容等,如<县级金融市场开发大有可为——对公安县金融市场潜力的调查分析>。标题的词句应反复琢磨,要概括精练,一般只用一句话,至多两句为宜。

2、导语

导语也称前言、总述、开头。市场分析报告一般都要写一段导语,以此来说明这次市场分析的目的、对象、范围、经过情况、收获、基本经验等,这些方面应有侧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或侧重于市场分析的目的、时间、方法、对象、经过的说明,或侧重于主观情况,或侧重于收获、基本经验,或对领导所关注和市场分析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重点说明。如果是几个部门共同调查分析的,还可在导语中写上参加调查分析的单位、人员等。总之,导语应文字精练,概括性强。应按市场分析主旨来写,扣住中心内容,使读者对调查分析内容获得总体认识,或提出领导所关注和调查分析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引人注目,唤起读者重视。

3、主体

主体是市场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一般是写调查分析的主要情况、做法、经验或问题。如果内容多、篇幅长,最好把它分成若干部分,各加上一个小标题;难以用文字概括其内容的,可用序码来标明顺序。主体部分有以下四种基本构筑形式。

(1)分述式。这种结构多用来描述对事物作多角度、多侧面分析的结果,是多向思维在谋篇布局中的反映。其特点是反映业务范围宽、概括面广。

(2)层进式。这种结构主要用来表现对事物的逐层深化的认识,是收敛性思维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反映。其特点是概括业务面虽然不广,开掘却很深。

(3)三段式。主体部分由三个段落组成:现状;原因;对策。如此三段,是三个层次,故称三段结构。

(4)综合式。主体部分将上述各种结构形式融为一体,加以综合运用,即为综合式。例如,用“分述结构”来写“三段结构”中的“现状”;用“三段结构”来写“层进结构”中的一个层次;用“总分结构”来写“分述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内容,等等。

4、结尾

结尾的写法灵活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

(1)自然结尾。如果主体部分已把观点阐述清楚,作出了明确结论,就不必再硬加一条尾巴。

(2)总结性结尾。为加深读者的印象,深化主旨,概括前文,把调查分析后对事物的看法再一次强调,作出结论性的收尾。

(3)启示性结尾。在写完主要事实和分析结论之后,如果还有些问题或情况需要指出,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探讨,或为了展示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出努力方向,就可以写一个富有启示性的结尾。

(4)预测性结语。有的报告在提出调查分析情况和问题之后,又写出作者的预测,说明发展的趋向,指出可能引起的后果和影响。这是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深化主题。

此外,依作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还可以用号召或警诫语来结尾。

总之,结尾要富于启发性、教育性,给人以信心和鼓舞力量,文字要简洁有力、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市场分析报告的结尾,是作者对问题作了调查后,经过充分的研究、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性意见,应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结束全篇。

三、写市场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明确市场分析的目的,提倡服务决策,指导工作

我们搞市场分析,要提倡为领导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服务,为领导机关了解基层情况、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具体问题服务。因此必须围绕“服务决策,指导工作”这个根本目的开展市场分析,向领导提供观念正确、事实准确、分析科学、结论可靠的分析报告,以便领导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进而作出正确决策,更有效地指导工作。以决策调研为重点,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当好“事前诸葛亮”,做好决策前调研;二是协调各方关系,做好决策过程中的调研;三是抓好落实,做好决策后的调研。

(二)选择市场分析课题,提倡联系实际,有针对性。

选择和确定市场分析课题,必须坚持对现实工作有针对性和对解决问题有指导性两条原则,做到务准唯需,适销对路。坚持从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全行工作中心,针对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选取哪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关键性的问题,作为市场分析选题,要特别注意从领导最头疼、最担心、最期盼而又亟待解决的全面性、方向性、疑难性问题中选取课题,从市场开发如何抢抓机遇中选择课题,从同业竟争的热点、焦点中选取课题。

(三)改进市场分析的工作作风,提倡深入调查,精心研究。

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结论,只能产生于社会实践之中。市场分析贵在求是,要获得真知灼见,就必须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深入调查、精心研究,做到务真唯实,自觉克服主观臆断和闭门造车的不良倾向。一是要深入调查,敢于求是。二是要详细占有材料,特别是要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实中求是;三是要精心研究,深中求是。要把调查研究的大部分功夫下在研究上,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全面系统地了解客观实际,从中发现和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产生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市场分析报告的主旨,不是主观既定,而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无材料,就无从提炼主旨,揭示规律;没有主旨,材料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主旨形成于材料,统帅材料,材料表现主旨,为主旨服务。但不是将调查中所得来的材料统统编织进去,不是材料越多越好,而要精心分析与研究材料的优劣,再考虑好这次应从什么角度去取材,写好的市场分析报告让人们从哪一点、哪一方面受到教育,得到启迪。那种主观臆断、闭门造车,靠“剪刀加浆糊”,抄录人家现成的数据材料,抄袭人家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甚至原封不动地剽窃人家成果的调研,是切切不可取的。

(四)运用市场分析的方法,要提倡科学性、客观性

市场分析的方法是否运用得当,直接影响着市场分析报告的质量。在市场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要提倡科学性、客观性,反对片面性、局限性。一是调查点的选择要科学,要有代表和典型性,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市场的基本面貌;二是调查的面要宽要广,要有全局性和系统性,力求准确地把握整个市场的特点;三是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赞成的意见和反对的意见,顺耳的意见和逆耳的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反面意见,使认识更充分更全面更完整;四是研究方法要科学。既要注意定性分析,也要搞好定量研究,既要总结历史,也要预测未来;五是要运用多种调研方法。既要继承和发扬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直接向客户进行面对面调查等传统调研方法,也要学会运用统计分析、预测研究、社会调查、计算机处理等先进的调研方法和科学的分析手段。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分析具有科学性和客观准确性,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

(五)把握市场分析报告的写作文风,提倡实事求是、朴素严谨真实,是市场分析报告赖以存身立命的前提,也是市场分析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市场分析报告是市场调查分析结果的文字表达,是对调查分析结果的综合反映。无论是记载调查情况,综合调研内容,还是形成分析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都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和朴素严谨的调研文风。首先,在市场分析报告内容的选定上,必须保证真实性。市场分析报告中提到的情况和事实、引用的数据和资料,引证的事例和观点,都应当客观真实,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事物”,具有典型性。同时,这些事实还必须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不是脱离整体的孤零零的个别例证。建立在上述基础上的分析、说明、议论、评价和总结,也都应当是真实可信的。其次,在市场分析报告文字的表述上,必须朴素严谨、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叙述事实不添枝加叶、总结成绩不夸大不拔高,揭露问题不歪曲不缩小,不文过饰非、粉饰太平。既要注意纠正那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恶劣文风,更要坚决反对掺杂使假、曲意逢迎的不良影响。第三,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市场分析报告的语言除了具有公文的准确、通俗、简洁等特点之外,还力求生动活泼。但生动、活泼并不借助于描写手法,而常常得力于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和某些修辞手法。市场分析报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引用、设问、反问、排比、对偶、比喻。采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说服力。可以把事实叙述得更清楚,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使读者很快领悟到主旨,它还可以讲清事物的发展过程,使之脉络清淅。

(六)应用市场分析报告的成果,提倡积极负责、主动服务市场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市场分析报告的成果来源于市场,反过来又应用于指导开发市场,帮助人们了解市场、认识市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进而起到“服务决策、指导工作”的预期效应。客户经理对自己呕心沥血得来的市场分析报告成果,要有积极负责的态度和主动服务的热忱,敢于向领导者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要敢于提供揭露本行在市场竟争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分析报告,不搞“话到口边留半句”,也不搞报喜不报忧、栽花不栽刺。还要敢于把自己的市场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市场开发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分析研究成果的正确与否。在市场分析研究成果的应用上,要反对假题假做。所谓假题假做,主要是指一些人为分析而分析,为了发表文章而分析,为了评职称需要而分析,选定的研究课题本身没有什么实践价值,其市场调查过程纯属花拳绣腿,写作则是文字游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毫无意义可言。对市场分析报告成果的应用还要反对束之高阁。再好的市场分析报告成果,如果束之高阁而不应用于实践中,也只能是废纸一堆、一文不值。因此,一定要注意市场分析报告成果的转化,务转唯效,少投入,多产出,不搞无效调查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283206.html

    上一篇:东和阁组成语

    下一篇:带银饰会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