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心情用言语表达

| 标准员 |

【www.guakaob.com--标准员】

篇一:《唱歌气息练习(很实用)》

多做发音训练;

再有主要的就是做深呼吸,

一般人认为深呼吸就是进行深深的吸气,

但是通常大家做的是不对的,平常做深呼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不经意的耸起双肩,这对于歌手来说是不对的,

对于一个歌手来说标准的深呼吸是将所有的气息,在吸的时候沉在丹田,会感觉到腹部有胀满的感觉,然后再尽量的以最慢的速度呼出来,尽量的让呼气保持更长,试着如果背后有人用手按在腰的两侧的时候会发现腰部变粗了,这样反复的练气息,每天约十五分钟坚持一段时间会发现过一段气息会变得又稳又长。

参考资料:

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儿童表现歌曲的能力,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唱歌的姿势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

二、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

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反之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

三、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

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四、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三

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

歌唱艺术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我们唱好歌曲,不能只讲声音,不讲感情,反之也不行,我们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怎样唱高音

一、人类歌唱本能

你听过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听过快乐的男女山歌对唱吧?这些人从未受过声乐训练,全他们的歌声也同样令你感动,因为他们完全发挥了自然的歌唱本能。我在前面所谈的关于呼吸、发声、共鸣、高音的问题,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条件,连带着一切物理条件,都是根据自然而产生的。遗憾的是,我们却往往摒弃这种自然的条件,而去苦苦地找寻一些“捷径”、“秘诀”,那是很可悲哀的事。

歌唱家在歌唱时,喉头的作用虽属,但心力也可左右它。在歌唱时,喉头的动作完全是自发的,歌唱家歌唱时,想唱什么音,声带张力与振荡次数就会完全与 思想吻合。发声时当然还要用横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快速的力量。一个初生婴儿,根本不知道这些事,却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当他哭的时候,哭得很伤心;他笑时,又会发出悦耳的音调。由此证明,人生本来就有一种天赋的能力,能够自由自在地并带有表情地使用我们的嗓子。

二、先喊出高音来

我们做任何一种运动,比如推铅球,一定要先有举得起铅球的力量。练武术的人为了增加手脚的力量,先练挑水,手脚有了力量后,才可以在舞大刀时不至于脱手飞了出去。 我们的声带,要能够抵抗下面送上来的高压,才能发音。有人问,在高压的情况下,声带发出声音会不会发生喊叫的情况,会不会喊破声带呢?不会的,只要保持正确的呼吸及歌唱姿势,是不会喊破的。至于高音的位置及掩盖问题,你的高音还未喊出来又怎样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们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为止,五个音成一组。开始不要喊太多,因为一上来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势未必对,要边唱边纠正,等各方面都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唱好了以后,a2是另外一种呼吸方式。我们知道唱高音时要把气息用高压的方式压上去,实际上在这时要用到腰部的气(见下节),用腰部的气喊好了a2后,再用同样的气喊降b2。

一般来说,唱高音声部的人的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们不去用它罢了。一个女孩子从未受过声乐训练,一般只能唱到f2,但当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时,他会情不自禁地尖叫起来,而这一声尖叫,可能到达highC的f3,但平时无论如何她也不会发出这么高的音来。所以不要有顾虑,要大胆地喊出高音,多喊是有好处的。

三、呼吸及姿势

我们如果也有机会碰见一件十分令人吃惊的事而失声尖叫,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个喊叫的姿势,再拿来唱高音,那就对了。

唱高音不同于唱低音,是将气压成一条细线,冲击声带。当横膈膜的力量已经用到顶点,

而无法加压时,就须用腰力。前面讲过,肺叶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向外扩张。用腰力,是先用手叉腰(这时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气时它会自然地起作用的),把气吸到腰的四周,感觉到前后腰部膨胀起来,然后把气闭进来(张大口,见图七),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会感觉到压力压住了上颚,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前面讲过,f2--#g2我们用腹肌的收缩来增加压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降b2时,因为只需要少量的气(但是要用高压力的气),只要将上唇照打呵欠的样子张开就行了,要露出少许上面的牙齿,舌尖平放在下面的牙齿上,就能唱出降b2来了。由降b2以上,到highC以上的音,方法与降b2是一样的。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用腰产的力唱高音。

用腰部的力来唱高音,等于将一个长形的气球充满气后,用手将下半部一捏,那上半训就胀满起来,这好比是横膈膜已上升到顶点,不能再上升。我们将腰部吸满了气,然后整个腰部及下面张开的肋骨向内一收,胸部挺出,就好象用手捏气球的作用一样,产生了一股强烈、上升的气流,而这正是我们唱高音要用的。

四、Close及掩盖

从前学唱歌的时候,当唱到高音,就要Close!当时真是“如入五里雾中”。而这个字,中国至今也还有人在用。由于对Close的真正含义搞不清,不知道害了多少男高音,也糟蹋了许多好的声音。

我对Close的见解是:关闭下面的共鸣箱,而打开上面的共鸣箱。我们唱高音时需要头腔共鸣,那就得提高软盖。我们开上唇,目的是提高软盖,同时还要用腰力来顶开软盖。至于今天国内有人用“掩盖”这个名词,我认为比较好,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点掩盖,就好象上面有一只碗,复盖着高音一样。

我曾经向许多老师求教对Close的解释问题,但都得不到结果。后来去意大利,请教了一位老师,回答是:我们意大利从来未听说过这个字。试问:“关闭”了怎样唱歌?至于今天我们用“掩盖”代替“关闭”来解释Close,那是很明智的。当我们唱高音时,我们的上颚向上提,软口盖升高(打呵欠状),气压向上挤,聚到上面,形成一个象教堂那样的圆顶空间,也就是要让气体充满这个空间,这样,才会发出漂亮的高音。如果上面不打开,空气上不去,哪里还有高音呢?所以,用“掩盖”也表示了声音向上集中的意思。我们可以再作一个试验来找到这个感觉:当我们打呵欠的时候,会感觉到上颚部分有凉飕飕的感觉(平时感觉不到的),那就是上面有了一个空间,气息也进去了。

五、越高越容易

当我们练到降b2时,应该说已经突破了高音的困难,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为唱这几个音的方法与唱降b2的方法并无居的分别。唱降b2时喉咙已开得比较小了,因为嘴越是张大喉咙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气来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气,是靠平时的刻苦的气息练习得来的。

六、支点与对抗

如用双手举起一副石担,我们的脚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们的手向上推,而石担又是向下压。于是,这里就有四个方向的力,脚和地面产生了一种对抗,手和

石担又产生了对抗。我们人的身体等于气柱,小腹和声带是气息的两个支点。气息往上走被声带挡住,这里也有“力”的对抗问题。那么,在歌唱时小腹的支点有无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向上,还是向下?关于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

唱歌时,气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气柱越来越短,同时,小腹也向内收进来,帮助压迫肺中的气产一定的流量呼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把“支点”老是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不随着气息的运用向上移动呢?但我们不可忘记,虽然“支点”随着气息的呼出不断地向上移,还是要保持住那向下压的力量。试想,我们如果要拿到高处的东西,伸长了手仍拿不到时,那么就要在脚下垫一个箱子,如果还是拿不着,只能再加一个箱子,这样“支点”不就提高了吗?怎么可能停在下面不动呢?

我在新加坡听过一个女高音独唱,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国作巡回演唱的。但她唱到高音时,脖子拉得长长的,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原来她是专唱德国Lied的,德国派唱法主张“支点”永远在腹部不变。试问唱高音怎么可以把音管拉得那么长呢?

我们再看看前面所述的打气筒原理,活塞柄不断向上推,活塞也随之渐渐地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压力,气息则从筒口喷出。如果将气筒打气比作人体的歌唱活动,即是说,横膈膜和声带的距离越来越短,所以支点也逐渐改变位置,怎么可能老停在固定的地方不动呢?

七、用工具来测验

用一块木板,长度比我们的肩宽一些,宽度比我们的鞋子长度稍宽四角打一个洞,用两根绳子穿过洞,绳子的长度与我们垂下的手指处相齐(参阅图八)。我们站在木板上,吸一口气,然后将气闭住,张大口用力拉绳子,就可以感觉到什么叫对抗了。这时,我们的脚增加了与地面的对抗,同时也了体内的气息与声带的对抗,这样高音更容易出来。我们还可用可口可乐的空铝筒(空啤酒筒),剪成象邮票大小的铝片,将两片铝片合起来(用手将铝片弄得稍弯曲一些),于是合起来的铝片当中就有一个缝。再在铝片的一头夹上一片旧绸布(可叠成三根火柴那样宽),然后用铁丝将铝片绑起来,就成为一个哨子。你试吹一个低音,再吹一个高音,从这一比较中就可以感觉到唱高音的气息和姿势了

怎样唱歌

一、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

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唱歌心情用言语表达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个人认为,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气息在唱歌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二、高音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呵呵!再次补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唱歌心情用言语表达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找找感觉1:如果你是一个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你会怎样?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并且还有“假声”的发声位置。等你平静之后,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数再也“啊”不上去了。为何?因为你收到惊吓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紧张,(想想被惊吓的感觉,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气息),直冲嗓子眼,声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振作”,

篇二:《浅谈歌唱情感的作用》

浅谈歌唱情感的作用

姓名:肖华林 班级:音乐学二班 学号:20115141223 摘要:声乐艺术的特点即在于运用人声来表达、演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发挥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有感情地去唱歌,更能全面完美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

关键词:歌唱;情感;作用

在《心理学大词典》一书中对“情感”一词的解释是:情感从广义而言,是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从狭义而言,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与人交往相关的友谊感,与遵守行为准则规范相关的道德感,与精神文明化需要相关的美感与理智感。歌曲就是精神文明的需要,其中的美感就需要在歌唱中注意情感的表达。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的形式,它是人的内心印象、认识、感情、愿望以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抒发或信息的输出,这种表达、抒发和信息输出使得歌唱主体取得一定程度的精神满足,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心理平衡使得客体的同类感情升起、高涨,也产生表达和行动的要求。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表现最佳效果的体现,只有当“声”与“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即“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达到歌曲中的“声情并茂”。但往往由于像我们这样对声乐技巧掌握运用还不够熟练的学习者,在歌唱时或许更多的是注意到发声的技巧问题,所以在歌曲演唱时如果能随着歌曲的内容激发我们的感情,使我们产生了一种想演唱的积极状态,不再拘泥于发声方法的运用,而会自觉地进入演唱状态,进行歌唱。这种感情上的激动和强烈的演唱愿望,可以诱使发声机体在总的协调状态下趋向积极和兴奋。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与表达效果,拟补了声乐方面的瑕疵。尽管在一定条件下感情是可以带动声音的,歌唱者良好的感情因素可以带动声音技术,可以使在进行单纯技术性发声训练时尚未能克服的技术难点得以发挥,但是,不能把这种情况理解为凡是在发声练习中遇到的技术性困难,都可以在有感情的歌唱中得到解决。声音技巧的提高主要还是通过持久不断的技术性发声训练来获得的,而不是灵感式地指望由“情”把“声”带出来。情感只是使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把精力集中到歌曲的完整表达,使其不必要死硬注意在自己的发声技巧方面,这样可以让演唱者减少由于发声技巧的欠缺而带来的紧张影响到正常发声。在日常的练习中还是要注重发声技巧的训练,只有在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后再充分与情感表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我们不难发现在上声乐课练声时老师叫我们两眼平视前方,能看多远就看多远,仿佛前面就是一望无际的美丽风景。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把注意力陶醉于感情当中,找到最好的发声状态。还有就是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当我们歌唱时如果真正能把感情投入进去,那种歌唱的感觉就是和平时练习时没带什么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平时唱时感觉憋气,吃力,高音扯喉咙等问题存在比较明显,当我们在台上演唱时被那中氛围感染就有一种强烈的表演欲望,把感情充分投入,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亲身感受是有一次班级小舞台时由于时间太紧准备不够充分我打算演唱的《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在练习时就感觉力不从心,低音出不来,高音扯喉咙,真的没什么信心会在舞蹈上把它唱好。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当我站在讲台时下面的同学的热情欢呼和个别同学的挑逗让我忘记了紧张的情绪,甚至和同学用眼神挑逗,把自己当成了歌词中所描述的男主角,置身于那个无语无悔的军人感情当中,下台后才惊奇发觉高音部分好像也没想象中那么扯喉咙了,给我伴奏的同学也说比以前哪一次练习的时候唱得都好呢!可见,感情在歌唱中有这如此巨大的魅力!

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以情带声“用你的心去歌唱”是德国著名女歌唱家汉姆波尔在一次访谈时说的。所以说情感是一切音乐作品的审美特征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正如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所言:“音乐的特有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歌唱是对自身心情的宣泄和情感表达。《尚书·尧典》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衣永,律和声”《乐记》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可见歌唱即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所在。我们想要在歌唱时表达出歌曲中的灵魂,就要充分结合歌唱的感情。著名的彝族歌手白秀珍演唱的《哭调》之所以能让方园百十里的的人都专程赶来听她唱《哭调.》是因为她自身经历了歌曲中情感故事:1940年,年时14岁的白秀珍同本乡一农民结了婚。丈夫老实厚道,却是个种庄家的好手。婚后日子虽然清贫却十分恩爱。不料灾难从天而降,一天,当长工的丈夫正在地主家干活,竟被一群土匪绑走,并惨遭杀害。年轻的白秀珍遭此不测天祸,万分悲痛,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失去亲人的满腔冤情却无处诉说只能以哀婉凄缠的《哭调》来抒发对黑暗势力的悲愤之情,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所以她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爱恨情仇,能把

整个身心投入到《哭调》的凄美旋律中去,把歌曲的感情挥发得淋漓尽致,富有感染力!让听者感同身受。再如现在众所周知的著名歌唱家刘和刚演唱的《父亲》感动了无数观观众甚至连评委都为之落泪,其中除了刘和刚出色的歌唱技巧外,他的歌唱情感是不可忽略的最大重要因素。据说创作《父亲》这首歌的背景是刘和刚上艺校后,。一想为多耕种几亩地给儿子攒学费,和老乡合买了一台拖拉机。由于过度劳累,父亲耕地时不小心被“起垄犁”轧断了左手小指。医生说断指再植需要几千元手术费刘父在一想到求学的儿子,刘父一咬牙:“不植了,少个指头也不耽误干活儿。”这么伟大的父爱,这么真挚的感情怎么不让听者感动?所以感情不仅仅有利于歌唱者对歌曲更完整地演绎,而且无形地促成歌唱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更容易去感受歌唱者的感情基调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这样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显然是非常成功的。每一位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能使到听众为之倾倒,除了他们良好的嗓音我高超的技巧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把握了歌曲的感情基调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给予了观众享受情绪的渲染。

掌握好感情在歌唱中作用,对我们歌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等于画龙点睛一样。首先我们要具备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全面的歌唱技巧,这样才有了艺术的表现手段。要了解歌曲的风格,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生活经历,个人特点等和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然后把作品的风格与自己的演唱风格完美结合。演唱时要把握好情绪的适度运用,主要是做到感情的自然流露,不要刻意去做作,正确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在正确的发声技巧上做到声情并茂,才能把歌曲诠释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1.《心理学大词典》

2.《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周海宏著

3.《学周刊》.B2010年第八期

篇三:《论声乐歌唱的情感表达》

题 目: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声乐歌唱的情感表达 专业代码: 050401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30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