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寺庙有什么

| 资料员 |

【www.guakaob.com--资料员】

《到寺庙烧香拜佛有些什么忌讳》
来到寺庙有什么 第一篇

到寺庙烧香拜佛有些什么忌讳、禁忌

多人都不知道到寺庙烧香拜佛有些什么忌讳、禁忌,以下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一、香的功用

1、香是菩萨的圣号。我们常常唱念香云盖菩萨,希望菩萨的加被,燃香是我们向菩萨表示敬意与沟通的渠道,使菩萨的福德与我们自相融,扩大心量,使自我的根本心识与山诃大地、宇宙空间融为一体。

2、香是佛菩萨的供品。佛菩萨是宇宙万物的一种自然生命体,法界有无尽的生命存在,依佛经归纳为四圣道、六凡。生命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有的视而不见。每种生命都会有其与之相应的粮食,就如人是以五谷杂粮以及空气、水为自下而上的条件一样。是不是所有的生命都是以与人类相同的食物为自下而上的条件呢?显然不是的,大圣人孔子曾说:食肉者勇,食谷者智,食气者寿,不食者不死。由此证明食气 者确实存在,而寿命特长。在西游记中讲到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不死,就是喝西北风维持生命的。人在辟谷时也可以不食,只通过呼吸空气就能维持生命 。由此可见空气确实含有大量的能量。现在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它为一切生命体提供能量。有的生命体的呼吸功能有着特殊的功用,能把空气中的能量转换成自己需要 的养分。香气之中所含的成分就是佛菩萨所需的能量之一,因此香就成为了佛菩萨的 供品。菩萨自下而上的形式很多,所需要的能量也不一样,而香也是只其供品之一。

3、消除烦恼,净化环境。我们生活在这娑婆世界,每人都有许多的烦恼: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以及家庭等等,皆不断的给人带来因扰与烦恼,难得清净片刻。人们在拜佛时按照一定的规范仪式烧香,用自己虔诚的恭敬心成佛菩萨沟通,心境就会平和下来,整个身心就会沐浴在一种庄严、圣洁、清净祥和的无量光明之中,就能消除烦恼,有益身心健康。另外,香还有消毒、清洁空气的功用,因为空气之中有许多的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细菌,诸如感冒细菌、流行病毒等,燃适当的香就能消除这类病菌,净化空气。但是如果不懂和烧香的规范,以为是越多越好,就拼命的大把地烧香,反而会把清新的空气染污,甚至引起火灾,造成无边罪过。

二、烧香拜佛时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寺庙烧香拜佛有些什么忌讳、禁忌,以下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进门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

香烧三支是表恭敬佛、法、僧三宝,又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的德香,让世界充满爱香。 一般进到寺院需按寺规上三炷香,拜完要将三炷香按顺序插入香炉,并且严禁擅自燃烧大香,以免伤人并造成环境污染。

民俗中的烧香,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烧香,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烧香后再叩头。

顶礼(及俗语“叩头”)

虔诚顶礼十方诸佛菩萨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向佛陀圣像行礼,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佛足。又称头顶礼敬、头面礼足、头面礼。

“顶礼”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示头触佛足,恭敬至诚。

民俗中,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开光

【来到寺庙有什么】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三、上香的动作都有哪些?

1、拜佛时,信众取香三枝,在灯火中点燃,拿在手里,走到拜凳之前;

2、面对佛像,恭敬站立,两手举香;

3、举香时,手如问讯状:两手之食指及中指夹着香脚,两大拇指抵住香脚之尾端;

4、将香平举至眉间,与眉平齐,双目净观佛像庄严,观想与佛相应,眼观鼻,鼻观心;

5、将香放下,右手拿香脚,左手插香,两香间距离为五分。

香的表法(注)

1、香是表示美好的、完善的品质。道德好的就称为德香,道德不好的当然就臭了。以香敬佛,就是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2、敬香时,香要举平,表示对一切众生以平等心来看待。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3、香烧三支是表恭敬佛、法、僧三宝,又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的德香,让世界充满爱香。

4、三支香插在香炉里,刚好一寸的距离,表示人的寸心。人的确良寸心能体现人的道德品质,我们要用寸心来报答佛恩、众生恩、国土恩、父母恩。也就是要四恩善报,三者均资(三有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的意思)。

注:表法就是用物质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意识--法。

四、佛教圣地应该怎样上香?

1、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

我们在拜佛之前,应当先洗净身体及双手,最好不吃蒜、葱、鱼、肉、酒,及嚼槟榔、吸烟草,口污臭,对佛菩萨祷告是相当不敬的,纵使与人说话,满嘴臭腥味亦是不礼貌的。更何况是拜佛呢!

2、入寺庙,服装要整洁朴素

女人到寺庙拜佛,千万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礼仪,勿让小孩到佛堂内奔跑嘻戏。

3、进佛寺,不得由中门入,当从旁门入,依左臂而行。

入寺内不踏门槛(门底下隔板),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即作礼拜,更不得溜达作观赏,东张西望,若要观佛面,应站立于堂外丈远而观之,方合乎礼制。于佛堂内不得大声谈话、喊叫、跑跳,勿随地吐痰或随地擤鼻涕。

4、勿将寺庙当观光地区

【来到寺庙有什么】

踏进佛寺内为礼拜佛菩萨,消除业障,需心存恭敬虔诚,方得感应,万不可在佛 寺内随便大笑或嘻皮笑脸,非但不能消业障,反犯了不敬三宝之罪矣!应保持威 仪庄严之相,以示对诸佛菩萨之恭敬,方得感应,若欲笑之,应保持小声,并以 袖口掩之。切勿将清净庄严之佛门圣地,当作观光圣地,其因果可大矣!【来到寺庙有什么】

5、入佛堂拜佛之前,应将随身物、衣、帽、手提袋放于地上,而后再行顶礼拜佛 ,千万不可将皮包、衣、帽、手饰随便放置于桌上。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礼拜, 佛堂中央位置,是住持礼拜位置,一般人请勿站立或礼拜。

6、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合掌空心,十指并拢,朝天,不可倾斜指【来到寺庙有什么】

拜佛的禁忌 多人都不知道到寺庙烧香拜佛有些什么忌讳、禁忌,以下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进门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心诚,三注香足以,还有多带点零钱。还有佛顶山的慧济寺一般都是去烧早香的(7点前)

切忌勿用杀生手点香(右手,左撇子相反)

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

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

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

进出出影响大众。

(二)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进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

大海,

勿使人践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

。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

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

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三)如何礼佛(拜佛):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是

故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

《寺庙的讲解》
来到寺庙有什么 第二篇

寺庙的讲解

说起寺庙简单说一下佛教传入中国的由来,众所周知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具体是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7年汉明帝刘庄在位期间,汉明帝曾经“夜梦金人”,大臣解答为“西方有国,国中有佛”,佛为得道者,于是汉明派遣使者西行,寻求佛法。直到公元 67年使臣协同两位印度的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同时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官方佛教寺院,就是今天的白马寺,据说是为了纪念当时白马驮经的功劳。

在当时中国大多官方机构都叫做“寺”,例如主掌刑律审判的大理寺,负责外交,接待贵宾的鸿胪寺,当时佛教徒由鸿胪寺专门招待,从这里不难看出,佛教传入中国虽不始于汉明帝,而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得到了政府的承认崇信,在中国初步建立了它的基础和规模,可以说是始于汉明帝年代,也正是这个时期产生了寺庙,被作为一个官方机构承认了下来,一直传承到今天。

寺庙的一般布局沿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一般左钟楼右鼓楼,有晨钟暮鼓之说)、大雄宝殿、藏经阁这些建筑。

首先简单说一下山门,山门最早是区别于世俗间的“门”,门内为修行的人,是为了区分闹市与清修处而言的,也正是大多数名山古刹都位于深山之中,很少有处于闹市之中。山门又谓之“三门”,分别是无相门、空门、无作门,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意为“三解脱”并非必有三门才称“三门”。佛家有云:“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只要有一个慈悲之心,佛门都会对你敞开。山门两侧通常塑有哼哈二将,以

此来守卫寺院,当然山门的大小也能从直观上体现寺庙的大小。

进入山门当中的第一重建筑叫做天王殿,天王殿主要是守卫寺庙安全的,大殿正中通常供奉着大肚弥勒佛,它也被称作未来佛,据说在56.7亿年后会转生取代释迦牟尼佛的地位成为佛祖来教化众生,关于弥勒佛早在五代时期浙江宁波奉化有一位契此和尚,也叫做布袋和尚,他圆寂时曾说过一句佛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我本身是拥有大智慧的人,但是却不为凡人所知。眼前的大肚弥勒呢,笑口常开笑迎八方来客,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生慈悲心,呈喜悦相”,大肚弥勒佛塑于此处似乎再告诫人们什么人有资格进入佛教寺院,第一是要有一颗慈悲之心,第二是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佛家的礼拜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大拜,即五体投地大礼,它要求大家的额、肘、膝着地,这是最高的一种礼拜方式;第二种是中拜,即双手合十,掌心为空,跪于蒲团之上礼拜;第三种是小拜,即双掌合十弯腰鞠躬三下,意为对佛菩萨的尊重,当然入乡随俗,既然来到佛教寺院,必要的礼节还是应该有的,“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大殿四周供奉着四大天王,即

一、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持国里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负责尽本分”。也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尽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

中庸之道。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处。

二、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增长”是告诫人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增长天王手上拿的宝剑,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烦杂事情,统统都解决掉。

三、西方广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条龙,或者有的时候造像造的是蛇。龙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人心、社会、世界,非常非常复杂,而左手拿的是一颗珠子,珠子是不变的东西,也是告诫人们看事物要看到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四、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伞,代表什么呢?伞是遮盖,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既要多看、多听,又要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不被诱惑,不受污染。

如果说前两位天王是告诉我们做人的目标,那么后两位就是在解释如何可以达成目标,即多听多看,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方是最好的方法。同时四大天王也代表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弥勒佛背后通常为护法韦陀神像(披金甲三洲感应,执玉杵万国安宁),他是佛教的护法神,他始终是正对着佛祖释迦牟尼,是佛祖本身的一尊守护神,一般在寺庙看到的韦陀主要有三种形象,第一种是杵尖朝地,它代表的是子孙庙,庙的面积也比较小,不接待

外来游云僧人,同时这类庙宇中的主持选举都是从本寺弟子中选出;第二种是金刚杵立于肘尖,说明它是一座十方庙,同时也接待外来的游云僧人,也说明庙的面积比较大,可以接纳很多僧人,再者这些庙中的主持选举是能者居之,更像今天的选贤制,更利于佛教文化的发展;第三种韦陀形象是手中的降魔金刚杵杵尖朝天,说明这座寺庙是皇家寺庙,同时也不接待外来的游云僧人。

在天王殿前方的左右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说起“钟”,对于佛家而言是很重要的,钟用于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闻钟声、烦恼轻、菩提长、智慧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可见钟声在佛家有特殊的含义,既然钟声的意义非凡,那么敲钟人的选择也是很严格的,必须是修行数十年的师傅,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所以人们现在常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一种曲解。

【来到寺庙有什么】

天王殿正对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也是寺庙的主体建筑,“大雄”是对释迦牟尼佛祖的尊称,意为一切无畏的大勇士。大殿正中通常供奉着横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您拜一下可以为您的家人朋友驱病除灾,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右边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家拜一下可为您逝去的亲人祈福。大殿两侧有时会

供奉十八罗汉的塑像,人们通常都是拜佛拜菩萨,但罗汉同样也值得参拜,因为佛是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境界,菩萨也达到了“自觉、觉他”的境界,而罗汉达到了自觉,更贴近人们的修行,所以拜罗汉学罗汉也是很有必要的。

藏经阁,又称法堂,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

同时师傅们吃饭的地方呢叫做五观堂,何为五观呢?它指的是僧人吃饭前的五种思想,并不是人面部的五官,五观,即,愿做世间一切善事;去除世间一切恶事;愿普度众生;珍惜粮食来之不易(佛家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思考自己今天有资格吃这顿饭么;可见师傅们吃饭也是一种修行!

《如何记住寺庙神名字》
来到寺庙有什么 第三篇

如何记住寺庙神名字

某日与同事去红螺寺游玩,同事见神就拜,回来时我问:“你知道那些神的名字和管什么吗?”她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到寺庙就烧香拜佛。”我对烧香拜佛既不迷信也不反对,但总觉得什么都不知道就拜,有点怪怪的,而且,中国是个佛教国家,很多旅游景点都和寺庙有关,稍微知道一点这方面的常识,也可以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露一手,有人说那些神太多了,记起来太麻烦了,其实什么都有规律,按规律去记就不难了。

北方的寺庙,大体上近似,一般进门的地方叫山门,有的地方利用山门卖票,大

多数寺庙这里没有神像,有一些特殊的大寺

庙(比如香山碧云寺),山门外塑有两位门

神,有的是在山门里边画在墙壁上的壁画,

这就是“哼哈二将”,从他们的口型能看出

哪位是“哼将”,哪位是“哈将”,他们两

位原来都是佛国里的金刚力士,据《大宝积

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是一种十

分坚固而又锋利的古代作战武器),本是保

卫佛国的夜叉神,中国的寺庙则多用明代小

说《封神演义》里描写的两个有法术的督粮

官代替:

哼将,原名郑伦,原是商纣王的大将,只要【来到寺庙有什么】

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

道白光,可吸敌人魂魄;

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只要

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

过了山门,第一个殿就是天王殿,天王殿里正面供奉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的后面是韦陀菩萨(也有叫韦陀天王的),两侧是四大天王。

弥勒佛:原是弥勒菩萨,本名阿逸多尊者,又称慈氏,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的下一位佛,就是未来佛。

中国大肚弥勒佛的原型是一个名叫契此的和尚,据《宋高僧传》载,契此是五代明州 (今宁波)人,号长汀子。他体态肥胖大腹便便,常常锡杖上挂着布袋游方化缘。故称“布袋和尚”。圆寂前留下一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

人自不识。”后人以为他是弥勒转世,所以在

以后的寺庙中大多都有大肚弥勒的佛像。

韦陀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

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手中的金刚杵怎么

放很有讲究,一般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手

握杵柄,杵尖着地,像拄拐杖似的,代表此寺庙

非接待寺庙,可以接待香客,但不允许留宿,一

种是双手合什,杵放在两臂弯曲的地方,代表

此寺庙是接待寺,可以供云游僧人食宿,还有

一种比较少见,杵尖向上,这是皇家寺院,一

般僧众都不接待,比如承德的普宁寺,北京的雍和宫。

四大天王:比较好记的是四大天王各管一方,分管东南西北,手中的法器代表的是风调雨顺,可是哪位天王管哪一方,手中又持哪种法器,天王的名字又是什么呢?这就难记一些了,我告诉大家一种办法来记忆,我们把东南西北反过来记,也就是按北西南东来记,对应的含义则是雨顺风调,对应的法器就清楚了,雨—雨伞;顺—蛇(顺溜的意思);风—宝剑(锋利的谐音);调—琵琶(取调弦之意),天王的名字是多闻、广目、增长和持国,也是按北西南东的顺序记,先要多听(北方多闻天王),然后多看(西方广目天王),然后知识增长(南方增长天王),最后达到持国(东方持国天王),这样是不是好记了呢?

大雄宝殿:再往后走,就来到了大雄宝殿,这里是供奉佛祖的地方,一般是三尊佛像,有的供横三世佛,即西方阿弥陀佛、中间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我们只要记住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另外就是信徒总是念阿弥陀佛,这样就记住了西方阿弥陀佛,中间的释迦牟尼佛不会忘记,剩下东方药师佛也就好记了;有的寺庙里供奉的是纵三世佛,也就是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前面我们说过了,未来佛是弥勒佛,剩下要记住的是过去佛,

过去佛是谁呢?

是燃灯佛,

先由燃灯

佛点燃了

佛法之灯,

然后才有

释迦牟尼

佛,再然后

才是弥勒

佛。

上图为北京大觉寺大雄宝殿横三世佛,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居中,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居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居左。

北京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供奉铜像竖三世佛(清1747年),释迦牟尼佛居中,燃灯佛居释迦佛左,弥勒佛居右。

《描写寺庙的句子》
来到寺庙有什么 第四篇

1、来到了寺庙的中央,一座“大雄宝殿”我情不自禁进了大门,一位头戴黑珠、伸手张指,的“如来佛祖”呈现在我的眼前。旁边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等。

2、走出建筑物,立马就看见了一座旧得不能再旧的寺庙,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满了尘土,看起来十分阴森,在傍晚霞光的照射下它就像一栋“鬼屋”。

3、走进寺庙,我看见一尊巨大的佛。描写寺庙的句子。走出寺庙,就看见一个池塘叫放生池,放生池里有一只乌龟,它游得可真“快”,可称“游泳健将”了。

4、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5、寺院周围,那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峦,像正在开屏的孔雀,那艳丽迷人的尾巴环抱着孔雀头——潭柘寺。

6、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

7、张飞庙是长江上游的一颗明珠,它位于云阳县城南岸,号称巴蜀第一胜景。

8、走进寺门,跨过门槛,在前面有一尊释迦牟尼的塑像,样子不好看,我便朝他做了个鬼脸。旁边有几个和尚一边念经,一边打坐。描写寺庙的句子。妙果寺墙上还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一看就知道有一些年头。这些建筑物的木桩经过时间的侵蚀,有一些外皮已经剥落,显得十分破旧。

9、离杭州西湖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听不到念经诵佛之声,也听不到悠扬钟声的寺庙,它,就是岳王庙。

10、走到大院中央,抬头便是一望无际的天空,寺虽小,却有一种不衰的感觉。寺里若无他人,寂静的空气中,几只鸟儿唱歌,听着就十分悠然。这时,一个老和尚走了过来,向我们问好,我们也向他一拜。刚拜完,老和尚便疾步离开。我有一点好奇,想出跟踪一计,偷偷跟着老和尚前行。

11、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这时香烟缭绕,络绎不绝的朝拜者赶到这里,他们双手合十,举过胸、额、头,然后平扑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许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12、抬头望庙顶,令人眼花缭乱。那一个个佛爷凸起的脸也宛如夏季夜空数不清的星斗,它们神态各异,千姿百态。

13、寺庙一定藏在深山中,我画了一步步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顶,路上,有挑水的和尚,有络绎不绝的香客,他们手提篮子,篮子里装了水果、食物、香……他们一直往前走,看起来非常虔诚。

14、恒山悬空寺,全寺紧紧贴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上,仅用一柱支撑,十分惊险,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令人望而生畏。

15、远远望去,普先禅寺就像天宫一样。那一排排、一栋栋的建筑物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地跨进大门,啊!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建筑物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颜色鲜艳夺目。

16、比起喧闹的城隍庙,静安寺,则是一个特立于繁华闹市中的佛门净地,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只为在那颗由整木雕琢而成的观世音菩萨像前三叩大拜,以祈求平安别看叫静安寺,但它是上海很繁华的地方。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高三点八七米,宽二点六米,重一万一千公斤,可是中国最大的玉佛像哦!

17、夕阳西下,漫步于寺庙之中,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感受诗人落榜之时之情之景,别有一番意境。

18、古老的司徒庙,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面临碧波万顷、银光闪耀的西太湖,背靠诸峰连绵、重岩叠翠、巍峨高大的邓尉山。园中有相传为汉朝大司徒邓禹亲手栽植的四棵古柏。

19、登上石阶,只见屈子祠就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周围的树木花草为这座雄伟壮丽的祠庙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20、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雕刻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

21、我耳边仿佛回响起了“当、当”的钟声,真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2、大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塑像已残缺不全,壁画因受风雪的侵袭,也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了。

23、古老的寺庙在朦胧夜雾的笼罩下,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24、花寺的院子比较小,更显得院中的几棵菩提树硕大无比。虽然已是深秋了,但它们还是那么挺拔苍翠。

《哲理小故事: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一些》
来到寺庙有什么 第五篇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一座寺院,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哲理小故事: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一些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

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

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只有把自己放低些,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哲理小故事:把自己的杯子放低一些。”

人生感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是因为身处低下,方能成为百谷之王。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应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43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