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

| 建设项目管理 |

【www.guakaob.com--建设项目管理】

《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制度建设 第一篇

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

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一个组织或团体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这个组织或团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组织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按照制度的刚性程度和作用范围,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制度简单分为5种:

1、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保证管理秩序的根本性的管理制度。

2、管理规定:对某专项的涉及到全组织或某一个专业系统内的工作所做出的具体要求。

3、管理办法:对于一项具体工作、操作步骤或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的管理所做出的要求。

4、实施细则:对于组织管理系统内某一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5、工作条例:组织内部局部性的、或阶段性的工作所做出的系列化规定。

以我们知识产权局工作所涉及的制度为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廉洁从政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等属于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财务管理办法》、《青岛市知识产权局档案管理办法》等属于管理办法,《政务公开实施细则》、《》等属于实施细则,《请假制度》、《会议制度》等属于工作条例。目前来看,以上各项制度都在良好运行当

中,着力解决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想”腐败的问题,逐步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通过组织行为改进原有规程或建立新规程,以追求一种更高的效益,其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制定公共规则,二是保证规则执行,三是坚持公平原则。一个组织或团体内部的制度建设水平和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组织或团体的发展水平,适恰的制度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局正在执行的制度有数十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日常办公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干部纪律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其它工作制度。如何做好制度的系统化与有机整合呢?我们认为:

一.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大推进工作制度化的力度。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由于行为主体存在人性弱点、行为能力差异以及行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规范和约束的功能指向往往侧重于消解人性弱点、增强行为能力和克服客观环境不利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康芒斯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则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规范和约束”的机理。制度经济学中常常引用“分粥”的案例来说明制度的功能:在一个僧多粥少的庙里,人们发现掌勺和尚分粥有多有少,因人而异,很不公平,于是掌勺和尚改由大家推选。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方法也行不通,因为谁都有私心,大家推选的掌勺和尚其实也亲疏有别,难以公平。经商量,决定轮流掌勺,一人分一顿,情况虽一时有所好转,但时间一长,发现问题更多,因为个别和尚不仅分亲疏贵贱,轮到自己时还又吃又藏。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在轮流掌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规矩:分粥者必须最后拿剩下的那一份。这样,问题最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制度的功能和力量重视不够,更多地强调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这是对制度及制度功能的深层次把握和运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应当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实现制度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按系统论的观点,机制就是系统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过程。在若干制度构成的系统中,制度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运行就构成了机制。小平同志讲“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同样,好的机制能事半功倍,坏的机制却使坏者更坏并造成恶性循环。坏机制的典型是“补偿性反馈”。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故事:西绪福斯背叛了宙斯,死后被打入地狱受惩罚。每天清晨,他都必须将一块沉重的巨石从平地搬到山顶上去。每当他自以为已经搬到山顶时,石头就突然顺着山坡滚下去。这样西绪福斯必须重新回头搬动石头,艰难地挪步爬上山去。对这个故事加以引申,我们可以发现,西绪福斯把这个石头搬得越高,石头就会掉得越低,他就必须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完成任务,这就是“补偿性反馈”。这个例子从反面说明了建立良性机制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也在研究制度、制定制度,但常常由于没有从完善机制的角度对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使制度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相反的运作。比如,由于缺乏机制的约束, 有制度而不执行或不能执行,往往比没有制度所产生的效果更坏,因为制度的权威受到了嘲弄。

三.加强制度建设应当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背景中考察就会发现,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还需要构建一个闭合的、关联的、科学的制度系统,这个制度系统中各部分既各有分工、互不冲突又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结构、功能和功效的缺失。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就需要日常办公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等加以配合执行;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就需要干部纪律工作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等制度来加以约束。在某种意义上,制度建设所追求的已不是某一项制度的创新,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强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良性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全局的各项制度之间应当协调一致,如果各部门的制度互相不能够协调一致,遵守制度的人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建立完整统一的制度体系,应当将各个部门制定的内容相似的制度进行统一设置。

四.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制度建设关键是要管用、可行。制度都是人订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组织或团体的发展而不断修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果一项制度的出台得到了全体组织成员的支持,这样的制度肯定不能出台,因为这样的制度,肯定直接或间接地牺牲了组织结构中某一方的利益;如果都反对,这样的制度也不能强制推行,因为不仅法不治众,更重要的

是会造成组织结构不同利益群体的失衡,这和组织成员都赞成所产生的问题是一致的。但凡好的制度,肯定是有一部分人反对,有一部分人赞成。好的制度,肯定是考虑到了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关联成员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并经过严谨周详的论证才能出台。因此,制度应该尽可能全面,同时组织中每一业务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节以及利益可能波及到细小方面都要有制度的身影,也就是说制度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入到组织的各个环节角落。不然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缝隙、制度本身的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投机事情发生。如果制度与制度之间矛盾交叉,更会导致有关部分无法执行,该制度效力的减弱,进而导致整个组织制度效用的减弱。制定制度与修改不合时宜的制度可采取干部职工论证、横向交流论证、研讨论证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保障被大多数人接受,建立制度激励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对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管理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地进行修订,将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规定予以废止,重新制定、完善适合管理需要的、统一的制度。

《(二)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 第二篇

(二)加强制度建设

1、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树立制度的权威性。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首先,判别是非,制度具有明确的规范作用。有了制度就有了明确、具体的标尺。有了这样的标尺,既便于衡量,也便于检查监督,有利于防止和及时纠正各种形式的不当行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对有关的职责、权限、权利、义务、程序等,或是作质的界定,或是作量的界定,对于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怎样去做,规定得清清楚楚,使人一目了然。

第二,纠正错误,制度具有强制作用。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强制作用。制度一经颁布,就产生强制性、约束力,并有一定的机构保证其实行。

第三,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制度制定之后到其修改之前,始终保持其应有的效力,它不会因领导者的更迭而废止,也不会因领导者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可长期发挥作用

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但要有制度,还要有对制度的

信仰和尊崇。没有制度的无上权威,制度就可能成为强权的附庸或道具。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的行为已经严重削弱了法制的权威,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2、要把握住制度完善的重点。听证制度、问责制度、综合协调机制、政绩考核机制、环境评价制度、专家咨询制度、行政管理体制、财税管理体制。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

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依照

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发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加强制度创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要按照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原则的要求,对已有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必须大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制度建设,以创新的精神做好制度建设。对***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形成的经验要及时总结,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4、抓好制度落实。温家宝总理有这样一句名言:“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因此必须狠抓制度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而政府有没有执行力和公信力,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要健全执法体制机制,提高执法效能效能,降低执法成本,创新执法方式,增强执法理透明度,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其次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完善执法协调网络,实行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捆绑式执法,形成部门联动机制,构筑执法合力。加大对于违法违

【加强制度建设】

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再次要强化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对于错位、越位、缺位等不当行为,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最后要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包括,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积极出庭应诉、答辩。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行政机关应当自觉履行。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工作,形成监督合力。强化社会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举报的处理工作,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

(三)加强监管

对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要加强监管。划分监管权限,明确监管责任,实现权责一致、权责统一,避免权责脱节,避免重复监管、交叉监管,避免监管的错位甚至缺位,避免监管出现盲点和空白点,影响监管的整体效率。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 第三篇

加强制度建设 提供履职服务

努力推进新时期人大机关的各项工作【加强制度建设】

尹 武

新时期如何提高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次全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就针对当前的实际提出了“如何加强新时期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制度建设”为主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我们从事人大办公室的同志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认真、科学地学习和掌握制度,修订和完善制度,执行和落实制度,通过学习、修订和完善制度,使人大常委会机关各项工作都能按步骤、按程序展开,更好地发挥人大常委会的特点和优势,为人大及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服务。

一、发挥好人大职权,必须增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制度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保障,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评判人们工作好坏优劣的重要标尺,是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工作目标的有效手段。制定的制度若不够严密、规范,或者大而化之、笼统模糊,缺少系统和衔接,操作就十分不便,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有的制度虽然制定了,但由于执行乏力,形同虚设。还有的制度给干部行为留下不少随意的空间。因此,人大常委会机关要更好地“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代表服务”,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

(一)要充分认识制度的科学性。制度是科学严谨的,而不是杂乱无序的;是系统连贯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是工作急需的,而不是无关紧要的;是长期有效的,而不是临时应付的。制度要经过组织的提出,干部职工的讨论,反复修改形成共识后才能出台,还要经过同样的组织程序和会议研究后才能修改或废除。它不因领导者的更迭而废止,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异同而改变。因此,制定制度决不能草率行事,随意而为,必须统筹考虑,慎重稳妥,认真操作。对人大常委会机关制度建设,要有明确的要求,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努力把贯彻上级精神与机关实际结合起来。认真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制定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各项制度,保障和推进人大常委会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充分认识制度的规范性。制度既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也要符合客观实际,让一定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程序化、规范化的办事规则、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它有着自己明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不允许随意发挥、任意猜测和作出模棱两可的解释。因此,人大常委会机关一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在道德的约束下制定和修改制度,切实形成有理有据、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规范的制度体系,真正为人大常委会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大家都知道,常委会机关的工作人员时有变动,而新进入人大工作的同志以前大都未从事人大工作,对人大工作不是十分熟悉。要尽快进入角色,防止无所适从,要做到有章法可循,有规则可依,在学习中缩短工作适应期,在遵循中实现履职规范化,使人大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转。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

(三)要充分认识制度的导向性。制度体现着党的意图,体现着常委会及机关工作的运行程序,体现着对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它给我们树立了清晰的工作标准和目标,使大家明确应当干什么,不应当干什么,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干好了会得到什么样的表彰和奖励,干不好会受到什么样的批评和惩罚。同时,通过舆论传播和社会评判,使人们懂得怎样做是先进,怎样做是后进,从而更好地指导好每位工作人员的行

为,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激发每位工作人员的热情。比如,红河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制定的“创先争优”和“评选优秀工委(室)主任、优秀科长、优秀工作人员、优秀工勤人员”的制度,就起到了学、比、赶、超的作用,增强了常委会及机关的号召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先进更先进、中间争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积极进取氛围。体现了制度的导向性。

(四)要充分认识制度的约束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机关职责不清,没有约束,办事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必然会出现工作失控、秩序混乱的局面;如果一个机关奖惩不明,没有压力,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必然会造成得过且过、混天度日的现象。因此,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有约束的明确内容、具体标准和详细措施,防止搞成一般原则、抽象概念、空洞口号式的花架子。必须保证各项制度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真正做到靠刚性的制度去管权、去管人、去管物、去管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遵守制度好的给予奖励,对违反制度的给予惩处,从而使人人自觉遵守制度,人人愿意受其约束,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工作有序运转的目的。

二、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必须加强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人大常委会机关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机构、服务机关。常委会机关各工委(室)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权服务。其服务的态度、服务的理念、服务的水平、服务的能力、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否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否能够依法履职,民主履职,科学履职,高效履职;是否能够巩固人大地位,增强人大权威;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推动红河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人大常委会机关制度建设十分重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制度是为了加强管理,规范和促进工作,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因此,制定工作制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008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制定和修定出台了19项机关工作制度和相关的管理办法,达56000余字的制度汇编,明确了机关各工委(室)的职责、任务、范围、责任和权力,进一步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防止了因职责不明造成互相推诿、搪塞、扯皮现象的发生,使机关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

(一)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办文办会水平。加强学习,提高办文办会质量,关系到整个机关的形象和水平。因此,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建立了科学、规范、严谨、高效的学习制度和会议制度,一是科学制定了《学习制度》、《关于建设学习研究型机关的实施意见》,除州委、常委会党组规定的学习外,还制定了机关党委每季度组织学习一次,各工委(室)每月组织学习一次,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同时,为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了《红河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文件签批程序,把好文稿审核关,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对各工委报送的文稿,程序不规范、存在明显问题和错误的,一律返回重新核对、修改,避免了“倒流文”和滥行文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行文的严肃性。从而提高了整个机关的文稿质量。二是严格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制度,严格明确了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及各种会议的材料报送时间,会议议题的安排,会前会后的服务工作及各项决定、决议或审议意见的督办落实。保证了整个机关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人事管理,理顺人事关系。在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机关结合人大常委会新时期工作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人事管理制度》、《外出考察学习制度》,加强人事工作,规定了科级提拔、年度考核、工资调整、办理调动、专业培训等内容。从而理顺了关系,规范了程序,尽可能的做到人与事的有机统一。建成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干部职工队伍。

(三)强化后勤管理,做好服务工作。后勤保障工作是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一个窗口。这项工作对内对外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形象。因此,我们一直把服务质量作为行政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按照“管理上水平,服务上质量”的要求,把勤俭节约和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修订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接待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公区域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财经纪律,完善了接待工作,加强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了办公区域卫生环境清洁,确保了整个机关的正常运转,树立了机关的良好形象。

(四)强化老干工作,落实老干待遇。结合老干部的特点,机关对离退休人员的政治学习、文体活动、医疗保健、走访慰问以及其他日常工作进行了规范,修改和完善了《老干工作制度》,认真落实老干部目标责任制,关心和重视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问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竭力帮助老干部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了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五)强化信访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接待来信来访是国家权力机关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机关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一直把信访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设置了专门的信访机构和人员,修改和完善了《信访工作制度》、《常委会领导接待信访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人大信访工作程序,明确信访工作职责和任务,促进了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这些年来,通过努力,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帮助上访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人大信任度在群众中越来越高。

(六)强化车队管理,保证行驶安全。针对领导多,办公室用车多,老干部用车多的实际,制定出台了《车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机关驾驶员的岗位责任,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行车教育,合理调度车辆,尽量保证工作用车和领导用车。同时加强对汽车的维修管理,坚持维修申报制度,实行定点维修,节约维修费用,实现安全行车无事故,保证了工作的需要。

同时,我们还制定和完善了《各工委(室)工作职责》、《新闻宣传制度》、《党建工作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六项制度》、《工会工作制度》、《妇女委员会制度》、《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制度》、《六比六看制度》、《常用语规定》、《请销假制度》、《两学两合格制度》、《工作纪律》、《“创先争优”,“评选优秀工委(室)主任、优秀科长、优秀工作人员、优秀工勤人员”的制度》等等。另外,我们还加强人大常委会有关制度的学习,按照中央、省、州的有关精神,适时提出需修改常委会制度的建议。通过各项制度建设,强化了管理,规范和促进了工作。

三、提高人大履职实效,必须加强制度的学习和贯彻

建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管理,规范和促进工作。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在修定和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严格执行,检查落实、认真总结,扎扎实实地推进制度建设,为人大及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服务。

(一)学深吃透,掌握制度内容。为使机关的各项制度变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我们要求干部职工掌握制度的内容,逐条、逐项、逐句地弄懂弄通,时刻牢记制度的各项规定。去年,机关对已制定和修改完善的20余项制度,印制成小册子,发到全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和本机关干部职工,大多数同志都对制度做到了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并严格遵守,自觉执行,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还拿出一定的时间,采取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制度?”、“怎样执行这些制度?”、“目前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行改进?”等问题进行讨论,使之更加详细,了解更加透彻,把握更加准确。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是加强自身建设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有力杠杆,

是履行职责的重要保障。

(二)严格执行,保证制度实效。制度是机关工作人员共同遵守的程序化、规范化的履职规程和行为准则。制度执行得如何,直接体现出人大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形象和威望。通过几年的实践表明,一些制度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执行不力、落实不够。有些同志缺乏按制度办事的观念,习惯于凭经验、走老路,导致不少好的制度形同虚设。我们为防止只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的行为,加大执行力度,避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问题,就束之高阁、半途而废的现象。坚持健全制度是基础、确保落实是关键、保持长效是根本的原则,真正做到了执行制度不变通、不走样,切实用制度整合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工作的程序,推动各项工作向更科学、更严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加大督查,确保制度落实。对制度执行情况经常地、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进行督促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堵塞工作的漏洞,推动制度的实施。因此,我们机关每一项制度出台后,都认真督促检查,并坚持客观性、全面性、目的性和经常性的原则,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的方式,随时掌握制度执行的进程,及时进行必要的控制,尽快纠正偏离制度的行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制度实施情况,反过来分析制度本身还存在什么缺陷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四)认真总结,完善各项制度。总结是对制度建设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基本估价,找出新时期制度建设的特点,总结出经验和教训。通过认真总结,对执行制度好的,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激励人们争当遵守制度的模范;对执行制度差的,要采取个别谈话、通报批评等多种形式帮助其改进不足,督促其以后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同时,还注意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准确地把握制度建设的规律性东西,不断地丰富、完善和补充、修订各项制度,以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加强人大常委会机关制度建设,是规范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机关将齐心协力,只争朝夕,奋发进取,真正把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努力使常委会机关制度建设跃上新台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 第四篇

[篇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是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的制定和制度的执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不去制定制度,执行就没有依据;没有执行力,制定的制度就没有生命力,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可以说,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

制定出好的制度是制度建设的前提。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在建章立制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制度制定的科学化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三性”上:一是全面性。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各项制度,力求覆盖反腐倡廉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构筑全方位的制度防线。二是针对性。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呼声最高、最为关切的地方抓起,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环节突破,围绕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核心,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解决住房问题,累计面积达166、8502万平方米。全市新增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97个,增加缴存职工人数2789人。目前,全市已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单位达到1871个,缴存职工达到20、51万人,全市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达到95、22%,缴存率达到97、08%。为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1、46亿元,同比增长55、84%。累计提取金额7、43亿元。

三、接受监督,注重长效,提升亲和力

抓好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任务。为此,中心通过向各单位发放征求意见函、在业务大厅的醒目位置设立意见簿、意见箱、大屏幕、公开受理投诉部门和受理投诉电话、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诚恳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与监督。中心接到群众提出意见和投诉后,将立即进行调查核实,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问题棘手的在月例会中讨论解决,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出现矛盾的,将立即整改,由于中心职工个人出现问题的,将严肃处理,做到矛盾不推委、不怠慢,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待。

各项制度重在落实,只有将每一项规定落实到职工具体行动中,才能发挥具体的实际作用。为了使广大职工进一步熟悉了解和自觉遵守,我们多次组织学习,以不定期检查形式进行了必要的督查促进,并专门进行了全员参加的规章制度知识考试。现在,“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已成为前台工作人员的基本服务理念。“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工作环境整洁优美,服务设施便民利民,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各项公积金工作正在公开、文明、高效、有序地进行。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制度建设 第五篇

[篇一:浅谈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

按照制度的刚性程度和作用范围,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制度简单分为5种,管理制度、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及工作条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我集团图书发行工作所涉及的制度为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廉洁从政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等属于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新华发行集团财务管理办法>、<新华发行集团业务管理办法>等属于管理办法,<企政务公开实施细则>等属于实施细则,<请假制度>、<会议制度>等属于工作条例。目前来看,以上各项制度都在良好运行当中。从反腐廉政方面看,着力解决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想”腐败的问题,的喜气,对学生成长的潜能和对他们充满期待的内心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赞赏,把阳光和爱心洒向你的每一位学生。

读后感:我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学校规章制度是对教师员工的一种束缚,教师和学校本身,都不可能从制度执行中获得发展,最后提出要通过执行制度把制度文化转为员工的习惯,真正实现由制度管理到人文管理的转变。对此我认为上面的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解释,刚性制度和人文管理师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健全的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刚性的制度,采用柔性管理才是王道。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一)

到处都是公司,到处都是厂家,到处都是商家,商家、厂家、单位和消费者之间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的对象,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角色转换十分频繁。

然而,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怪现象,在有些单位,业务开展的时间久了,就会走向受制于人的死胡同。

我分析,受制于人,走进死胡同的原因,主要是单位往往把某项业务全权委托给某一个人,由某一个个人包揽或者垄断某一项业务,使这个人专业化、集权化。除了他,其他人根本就插不上手,不明白其中的流程原委,不明白其中的明规则或者潜规则。

如果执行和垄断这个业务的员工忠诚度不高,那么他借职务之便做小动作的机率和给企业制造隐患和危险的机率就很难预测。

在这个业务中,垄断者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便领导有疑问,也没有精力追究。别的同志有疑问,又会碍于同僚的面子,甚至会主观猜测这个人与某领导的关系不一般(这是我们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损失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

一旦有“不识眼色者”提出异议,或者提出更换服务商的建议,垄断者就会以种种理由,特别是“如果更换服务商就会影响到单位某某利益,人家就会在某方面制裁我们”为由百般阻挠,这就是个人已经从中牟利的主要征兆。

然而,没有人认真,没有人认为集体的损失其实就是个人的损失。人们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的意识不强,或者根本就没有,更谈不上维护集体的利益了。这种情况,即便是在股份制企业,甚至私营企业也会发生。

为此,我认为,任何单位的业务人员都不能长期专业化、集权化,更不能垄断化,业务人员之间,应该建立定期换岗的制度,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某人请假或外出就会使某项业务停滞的被动局面,就不会使自制力不强的同志走上犯错误甚至犯罪的道路,就不会出现垄断者借助业务专业化、集权化的资本要挟上司、不服管理、形成类似封建割据挑战中央权威的现象,更不会使单位蒙受意料之外的损失。

制度建设,非常重要,个人集权,应当削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431811.html

    上一篇:xuexidangzhang

    下一篇:农村医疗制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