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组织面临“自然消亡”危险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

| 建设项目管理 |

【www.guakaob.com--建设项目管理】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入党申请书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农村党组织面临“自然消亡”危险——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笔者于七·一前后徒步考察了湘潭县青山桥、石鼓镇的11个自然村的党组织建设情况,重点解剖了霞岭、石塘2个村,同时走访了镇政府有关领导和机关有关部门。通过考察,本人感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势堪忧,在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零项目村”(即没有任何企业)党支部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党员队伍严重老龄化,后继无人,任其发展,若干年后党组织可能自然消亡。

 

基本现状——部分支部面临“自然消亡”

 

年龄结构越来越老化,“胡子党员”占多数。6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80%,其中80岁以上约占30%,个别村即将出现100岁“寿星”党员,党员队伍严重青黄不接,而且只“出”不进。霞岭管区雷建良主任告诉笔者:村一级支部书记很难选出一个像样的,因为不像村委会主任可以从全村几百几千人当中“海选”,而书记只能从二三十人的支部产生,所以支部书记“超期服役”现象很严重,有些村实在选不出合适的,不得不由上级下派,青山桥镇41个支部中有5个支部书记是由上级下派的,占12.2%。他本人就是一个身兼几职的“下派书记”。

入党愿望越来越淡化,请人入党难凑数。除了极个别人在当兵或者招工之前突击主动要求入党外,其余基本没有自己主动要求入党的,你不去动员,他不会写申请。之所以出现“动员入党”的现象,是因为上面下达了每个村党支部“3年要发展1名党员”的指标,完不成任务要“扣积分”。即便这样,完成起来仍然很困难,石塘村现有的21名党员中80%以上是当兵退伍、嫁入和挂靠等“外来党员”,实际由本支部直接发展的党员历史以来才4名。而且即便发展了也有凑数之嫌。

组织生活越来越简化,“一年一会”是常态。村党支部平时根本没有过组织生活这一说,有位支部书记风趣地说:“以‘自学’为主。”大多数党支部是一年一次支部总结大会,每人发10、20、30元“工资”不等,吃一顿饭,到会率一般80%左右,通知8点钟开会10点半钟能到就不错了,支部书记有什么话要说还得抓紧时间。个别支部个别年份一次会都不开。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恰逢换届选举和建党90周年,所以大部分党支部已经开了1-2次会。霞岭村支部书记肖建平告诉笔者:不是不想开会,而是开不起会,因为要发“工资”,还要“办伙食”,而村支部没有一分钱经费来源,每个党员最低每人每月5角钱党费还得一分不拉上缴。

 

原因分析——经济利益压倒一切

 

心往“实处”想,“入党有啥用?”所到之处,每当笔者问到为什么要求入党的人越来越少时,回答的第一句话几乎是异口同声:“入党有啥用?”一位当过10多年党小组长、6年村党支部书记的老党员告诉笔者:“如今的年轻人根本不朝这方面想,不走这条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所以大多数人首先考虑的是入了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很多人这么说:我入了党,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得自己种,不仅得不到半点好处,还得交党费,每逢救灾捐款还得带头……所以大家认为入党是“务虚”,赚钱才是“务实”。

人往外面走,找谁发展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青年初中、高中毕业后都想着法子往城里跑,人们说“稍微有点出息的都出去了”,留下来的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人称“386199部队”(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随着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的放宽,这支“部队”正在逐步缩编为“99部队”,已经找不着几个年轻人了,找谁发展去呢?即便个别在外务工的青年写了入党申请书,但是长时间不在家,支委对其表现不了解,其先进性无法得到认可,所以往往也很难通过。还有一些现任的村领导也没有长远打算,他们的子女在城里发展事业,自己迟早要去到儿女身边养老,所以工作上难免存在临时观念和应付差事的现象,对组织建设没有很用心。

眼往地里看,哪个是党员?老支书肖经桂告诉笔者:过去出集体工时,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总是出工在前,收工在后,重活脏活抢着干,群众觉得我的模范带头作用好,就选我当生产队长,后来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现如今各家种各家的地,党员没有了表现先进性的机会,也没有了被提拔当干部的盼头,所以缺乏入党的直接动力,也失去了党员的荣誉感。同时,笔者认为,现有党员队伍形象比较差也是造成党组织失去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一部分党员缺乏自律意识,偷鸡摸狗的事常常与党员沾边,前不久一位退休党员干部偷别人山里的竹子卖给竹制品厂,被抓了个正着,使得党员脸面扫地,让群众寒心。

 

几点建议——栓心留人是关键

 

从教育入手,夯实基础。这些年来,学校出来的青年很大一部分缺乏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追名逐利,不择手段,凸显出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师最敢说”所谓的“真话”,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某高校一教授对学生的毕业寄语——“没有四千万别回来见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院校尤其是中小学,应当重视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一个做什么样的人、成什么样的才的问题,使年轻一代成为一支党的“后备队伍”。

从政策入手,栓心留人。年轻人为什么想着法子往外跑?根本原因就是种地又苦又累又没有钱赚,而如今壮劳力外出打一天工就可以赚回“一担谷”(当地行情50公斤稻谷100~120元),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占比由过去的平均80%下降到现在的10%左右。按理说现在的粮价不算低了,而且国家还给予种粮直补,但是生产资料跟着涨,实际上国家给农民的一点好处都被别人从他们口袋里掏走了。什么时候农民能够通过种地赚到钱甚至致富,农村就可以留住人才了。同时应当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些问题必须从政策层面入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农民收入不断增长,这不仅事关共产党的农村阵地的得失问题,也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计,地总得有人种!

从管理入手,强化素质。笔者觉得,现如今农村社会风气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走到哪里不是一桌麻将,就是一桌纸牌(跑胡子),而且搞点“小意思”,党员干部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了。笔者考察沿途50里,看到在地里干活的不足10人。我一方面羡慕现在的农民舒服了,不用纳税缴公粮,国家还有得补贴,年满60岁还享受“新农保”;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农民朋友也确实懒散了,种地没有了“精耕细作”一说,够吃就行;家庭养殖业基本没有了,过去该地区是生猪出口基地,多的时候人均3头猪,如今平均4人1头猪,而且都是中大型养猪场养殖的。由于家庭养殖业几乎为零,所以国家扶持的沼气项目也因为原料缺乏而无法大面积推广……

要改善社会风气,应当从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入手。首先,应拨给村党支部一定的活动经费,开辟活动场所,订阅一些报刊杂志,组织一些专题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其次,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农村文化娱乐建设,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业余生活;再次,与时俱进制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标准,可以考虑分行业制定细则,把不参与打牌赌博等不健康文娱活动和带头发家致富、帮助群众发家致富等内容纳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范畴。如果把党员队伍管理好了,党的形象和威信会提升,党组织的吸引力会增强,农村的社会风气也会好起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449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