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图片的成语

| 结构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关于成语
有关图片的成语(一)

关于成语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

一、成语的来源:

1、古代的神话、寓言,比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等。

(1) 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物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三块石头架锅,这三块石头,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有关图片的成语】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可是还是不解渴;于是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 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2) 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

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2、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3、古代的诗文,或是语句的直接引用,或是诗文的节缩,比如学而不厌、一刻

千金等。

(1) 直接引用: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2) 诗文的节缩: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4、民间的口头俗语,如鸡犬升天、青黄不接等。【有关图片的成语】

从它的来源看,现在的成语实际上是一篇短文、一个故事、一段诗文、一两句俗语的浓缩。

二、成语的形式结构

【有关图片的成语】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

三、成语的特征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2.结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3.风格典雅性

成语大都来自古代文献,其语体风格至今仍保留着书面语庄重、典雅的特色。在构成上大都保留着古语词、历史词语和古代语法结构。这与惯用语、歇后语通俗、平易的风格不同。【有关图片的成语】

四、成语辨析

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内的字是别字,括号后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 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有关图片的成语】

5、别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 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14、﹙苍﹚沧海桑田 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18、发﹙奋﹚愤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G

22、甘之如﹙怡﹚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 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夹﹚浃背 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有关图片的成语】

43、﹙厉﹚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关于成语的名言警句
有关图片的成语(二)

关于成语的名言警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关于成语的名言警句。(<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关于成语的名言警句。(元·程端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大巧若拙,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成语名言警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456029.html

    上一篇:屡组成成语

    下一篇:关于经历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