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 质量工程师 |

【www.guakaob.com--质量工程师】

海城市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第一篇

2012年海城市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和流程,改进决策气象服务质量,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全力做好2012年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2012年中国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方案的通知》(气减函„2012‟14号)和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关于印发2012年省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的通知》(气减函„2012‟28号),特制订本方案。

一、决策气象服务产品

按照“产品归类、出口统一”的原则,我局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主要从内容综合性和服务时效进行划分,分为呈阅件、重要天气预报、气象信息专报、气象服务快报、人工影响天气简报、雨情、气象信息周报和其他八大类。

1.呈阅件。用于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相关部门提供综合性气象分析、预报预测、评估和对策建议的服务材料,较其他服务材料正式但时效性差,较局发文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包括重大气象工作情况和建议、冬小麦产量预测等。

2.重要天气预报。用于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重要天气的监测、预报以及简要对策建议,时效性最强,内容言简意赅,必要时配图。内容包括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重要天气过程预报、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等。

3.气象信息专报。用于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

— 1 —

相关部门就某一专题提供较为综合的气象服务信息,涉及气象业务的单方面或几个方面,时效性较强,内容紧扣专题。内容包括短期气候趋势预测、粮棉产量预测、农业农时服务信息、卫星遥感及土壤测墒监测信息等。

4.(××专题)气象服务快报。重大社会活动(国庆等)、重要服务时段(春运、高考等)和重大事件保障(抗旱、防汛、救灾等)等,根据相关服务方案、应急预案和临时服务需求等,侧重某些专题、专项,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及相关部门提供快速、简明、直观的气象服务信息。

5.人工增雨防雹简报。用于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相关部门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效果分析等信息。既能在气象部门内部发布,也能以市政府名义对外发布。

6.雨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赋予的“适时发布基本气象探测资料”职责,及时汇总、订正过程降水情况,编发简报并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及相关部门提供。

7.气象信息周报。用于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相关部门提供较为综合的气象服务信息,涉及气象业务的几个方面,每周一次。内容包括前期天气概况、未来一周天气展望、对策建议等。

8.其他。与其他部门合作发布或按照有关规定、专项方案制作的服务材料,名称按照既定协议或方案执行。内容包括全市月度、年度气候影响评价和全年气候公报等。

— 2 —

表一: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分类表

— 3 —

【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 4 —

2.签发人若不在岗,可由上级、同级代为签发或向下授权签发。 3.不涉密的公共信息,同时通过气象网站发布。【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 5 —

20120531_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组织实施工作指南
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第二篇

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组织实施工作指南

目 录

1. 总则 ............................................... 1

1.1 目的意义 ........................................... 1

1.2 指导思想 ........................................... 1

1.3 基本原则 ........................................... 2

1.4 适用范围 ........................................... 3

2. 组织实施阶段与主要环节 .............................. 4

2.1 组织实施阶段 ....................................... 4

【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2.2 主要环节 ........................................... 5

3. 筹备期工作重点 ..................................... 8

3.1 组织建设 ........................................... 8

3.1.1管理机构 ........................................... 8

3.1.2预报服务团队 ....................................... 9

3.1.3运行机制 .......................................... 10

3.2 服务需求调研 ...................................... 11

3.3 气候背景分析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 12

3.3.1重大活动举办期气候背景分析 ........................ 12

3.3.2关键节点高影响天气影响评估 ........................ 13

3.4 方案编制 .......................................... 13

3.4.1总体方案 .......................................... 14

3.4.2实施方案 .......................................... 14

3.4.3专项方案 .......................................... 14

3.4.4应急预案 .......................................... 15【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3.4.5演练方案 .......................................... 15

3.5 科技攻关与业务系统建设 ............................. 16

3.5.1科技攻关 .......................................... 16

3.5.2业务系统建设 ...................................... 16

3.6 编制气象服务手册 ................................... 19

4. 运行准备期工作重点 ................................. 21

4.1 测试与演练 ........................................ 21

4.2 冻结业务系统 ...................................... 21

5. 运行期工作重点 .................................... 23

5.1 活动气象服务 ...................................... 23

5.1.1加密观测 .......................................... 23

5.1.2监测预报类产品制作 ................................ 24

5.1.3服务类产品制作 .................................... 25

5.1.4现场气象服务 ...................................... 26

5.1.5天气气候联合会商 .................................. 26

5.1.6指导产品制作 ...................................... 27

5.1.7监测预报服务信息共享 .............................. 27

5.1.8通信网络及各种装备的安全运行 ...................... 28

5.1.9重大活动关键节点气象服务 .......................... 28

5.2 决策气象服务 ...................................... 33

5.3 公众气象服务 ...................................... 33

5.4 城市运行气象服务 ................................... 34

5.5 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手段及主要载体 ..................... 34 6.

7. 新闻宣传及舆情跟踪 ................................. 36 气象服务评估与工作总结 ............................. 37

7.1 质量考核 .......................................... 37

7.1.1 加密观测数据传输质量考核 ........................... 37

7.1.2 预报服务产品传输质量考核 ........................... 37

7.1.3 预报质量考核 ...................................... 37

7.2 服务效益评估 ...................................... 38

7.2.1 调查用户分类 ...................................... 39

7.2.2 调查评估方法 ...................................... 39

7.2.3 组织实施步骤 ...................................... 42

7.3 工作总结 .......................................... 43

7.3.1 庆典仪式气象服务总结 ............................... 43

7.3.2 全过程气象服务总结 ................................. 44

8. 附录 .............................................. 45

8.1 2011年西安世园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调查问卷案例 ......... 45

8.2 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参考目录 ........................... 47

1. 总则

1.1 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举办或承办国际性、全国性的经济、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增多。气象条件是重大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气象服务已成为重大活动组织实施和运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重大活动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促进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规范化、常态化,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益,树立服务品牌,有必要编制《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组织实施工作指南》。

近年来,全国气象部门经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1年西安世园会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实践,在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组织、管理和运行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指南的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本指南借鉴2010年新技术推广重点项目《北京奥运会气象成果推广应用》成果,按照筹备、运行准备、运行、总结等四个阶段,总结和凝练了历次重大活动气象服务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对推进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建设,增强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1.2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需求为引领,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牢固树立“以人为

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以高密度、立体化、综合性的气象观测系统和精细化、高准确率、多时效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和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创新为抓手,以强化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途径,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和满意率为突破,以创建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效益、展现大国形象为目标,举气象之力、集气象之智,为各项重大活动提供全方位、全程性和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1.3 基本原则

大局性原则。举办或承办国际性、全国性的经济、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从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全面设计和规划好重大活动气象服务工作。

需求牵引原则。密切与活动组织部门的联系与联动,全面细致掌握活动计划安排,科学分析研判天气影响及服务需求,重点围绕活动举办时期和举办地区的季节性、地方性重大灾害性天气,以及庆典仪式和重要活动安排等需求,做好精细化预报服务。

公益性原则。重大活动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保持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的公益性。紧紧依靠重大活动举办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将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融入地方政府总体工作中部署安排。

“平战结合”原则。通过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实践,已积累了一些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经验。应根据重大活动气象服务需求,将重大活动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纳入气象现代化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将重大活动对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等方面的精细化需求融入日常业务服务中,逐步实现通过调整日常业务

2016市气象为农服务实施方案
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第三篇

气象为农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明确要求,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通知》(镇政办发58号文),为贯彻落实市政府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特编制2016年市气象为农服务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监测网

1、完善气象灾害观测系统

新建、改建代表乡镇的区域自动站41个,其中新建19个,改建22个,实现气象灾害监测覆盖全部乡镇。新建、改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中小河流流域加密观测自动气象站34个,其中新建12个,改建22个,形成能有效监测短时强降水等气象灾害的监测站网系统。

2、建设新型农业气象观测网络

在全市完成20个气象为农服务示范镇建设;在全市省级和市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建设特色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实景监测站和监测调控一体化的物联网观测系统;在主要作物地段建设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购置叶面积仪、冠层分析仪等分析设备,建设新型农业气象监测网络。升级改造市农业气象试验站,推动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

二、建立健全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网络

1、优化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农村气象信息

建设农村有线广播农网信息与农业气象实时播发系统,升级改造气象警报发射系统,在农业生产基地、重点村及单位安装信息接收机;在2/3以上的村建设气象预警大喇叭,全市电子显示屏乡镇覆盖率达100%;与电视、广播和手机短信运营商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与电视、广播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即时插播制度。

2、推进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

采取多站合一方式,推进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在全市所有乡镇、20%的行政村建成气象信息站。

3、推进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把气象灾害科普工作纳入当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内组织2-3次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农村(社区)、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发放两卡,每个县创建1个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1个气象科普示范村。与组织部门合作,至少开展1次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

4、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

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员、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和气象协理员、农村中小学校校长、气象信息员纳入免费气象信息手机短信用户,建立县、乡、村各级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推动建立县、镇、乡、村信息传递机制,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协理员通过手机、固定电话、对讲机通知村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通过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等方式向居民广播气象预警信息。

三、建立健全粮食增产保障系统

1、与农业部门共建调查和会商制度

与农业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农情、灾情、墒情联合调查制度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制度。

2、加强高产增效创建气象服务示范点建设

开发有针对性服务产品,向万亩示范片建设县提供气象服务,优化气象服务,促进粮食增产。

3、组建专家联盟,开通“直通车”服务

联合农业部门,建立特色农业专家联盟,定期会商,提供专业建议,定期和在关键农时深入田间,到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直通车式气象服务开展农业气象“直通车”服务。

四、建立健全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各辖市区要针对当地特色农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种植或养殖品种,制订特色作物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指标、标准和规范,规范服务产品用语、格式和内容;建设小气候观测站,完成特色农业气候区划以及特色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制作发布产量预报、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报等服务产品。

五、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

建设市丘陵山区人工影响天气实验基地。各辖市区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或更新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设备和专用运输车辆,完成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基地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充分发挥人工增雨在防御干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增产等方面的作用。

六、强化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合作

1、各辖市区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文件,将“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规划,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的目标考核中。

2、利用民政、农业部门已有资源,开展合作,共建为农服务网站和气象信息服务站。

3、与相关部门共建信息员队伍、联合开展科普宣传

1)与民政共建共享灾害信息员队伍;

2)与组织部门合作,吸纳大学生村官等加入气象信息员队伍,大学生村官气象信息员数量在2016年基础翻一番;

3)开展气象信息员轮训工作;

4)联合外部门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七、深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

推动政府发文成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机构和人工影响天气组织领导机构,乡镇明确1名负责人分管并配备兼职气象协理员,基层单位明确1名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和气象信息员,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

2、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平台

建设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建立基于农业气象观测预报资料库,现代农业气象多元化业务产品库、农村社会经济背景信息数据库、农业气象灾情数据库等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综合数据库,能够对农业气象各种业务产品和信息进行加工、集成制作和发布的为农服务制作平台和实现气象监测数据资料及全方位多种类服务产品实时共享,为涉农人员提供科普交流平台的气象为农服务网站。

3、推进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工作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工作,引导参保农户科学防灾,减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4、推进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

各辖市区要积极组织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当地的气象灾害数据库,完成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做好气象灾害应急认证准备工作。

各辖市、区气象局,市局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根据市及各辖市、区工作实际,市局制定了2016年气象为农服务方案,现予下发,请各单位结合文件要求,及时向地方政府做好汇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确保圆满完成2016年全市气象为农服务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6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按照建设“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七个体系”即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科学管理体系和气象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到2016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实施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建设功能先进的综合气象监测体系

优化气象观测系统布局。统筹建设农业、城市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在26个乡(镇)分别建设一个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在重点区域建设全要素自动站1个。

提高专业气象观测网自动化水平。按照全省交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规划,建设区行政区域内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

强化高效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建设新型农业气象观测网。根据气候资源特点和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建设我区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和农业气象移动观测设备,建成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1个,配备农业气象移动观测设备1套。在航运航道或生态区建设1个5要素自动站。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省级水产养殖产业园区建设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站。

(二)建设城乡全覆盖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

建成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中心,建立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和气象预警服务平台,健全现代预报业务体制,开展定量降水预报、乡镇及重点区域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延伸期天气预报等业务,开展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等研发,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度。加强监测预警,利用上级预报指导产品,加工制作服务产品,并开展气象服务。

(三)健全多部门配合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建成1个气象科普基地,加大气象科普宣传的力度,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城乡一体”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编制城乡一体化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贯彻实施气象灾害评估、气候可行性认证制度,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网络,协调区应急办、广播电视、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部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通道,实现公众气象服务全覆盖。

采取合作式、融入式、共建式方法,推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建设,完善区、乡镇和村级气象灾害防御网络,完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成乡(镇)级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各乡(镇)政府要明确1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负责人。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增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并增设“气象”兼职岗位(气象协理员)1-2个,负责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工作。结合村村通工程、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建设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加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担任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气象信息员在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农情、灾情、墒情联合调查制度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制度,积极组建专业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开展农业气象“直通车”服务,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我区种植大户提供农险气象服务,对各类农合组织(农场主)提供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提升公共气象为农服务的层次。建设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做到100%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00%的村建有气象电子屏或数字化气象信息预警大喇叭。

建成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管理中心,成立作业队伍,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设备和车载雷达,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抗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增产等方面的作用。

(四)建成职能完备的气象科学管理体系

加强气象事业科学管理。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积极完善与气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推进区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优化机构配置,明晰职能职责,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气象科学管理水平。

进一步强化区级气象机构作为同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的地位,行使气象基础业务、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全面融入政府的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设立地方气象灾害防御机构,落实相应的编制和经费,气象列户经费高于苏北平均水平。【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做好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发改、规划、经信、国土资源、环保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气象主管机构会同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城乡自动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到2016年,全区城乡气象观测环境依法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发改、住建、规划、法制、安监、公安等部门要支持气象部门对气象防灾减灾社会管理工作,确保人员密集小区、场所建筑物(构筑物)雷电监管措施全覆盖,易燃易爆等重点行业防雷装置安全检测、重点行业防雷设施检测率达到100%;对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依法实施气候论证管理,将气候论证程序纳入规划、建设审批流程;依法保障全区雷电等气象灾害评估工作开展。

(五)建设规模配套的新型气象台站体系

根据“功能适用、规模适度、建设集约”原则,按照国务院《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继续完善和加强与现代气象业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新型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100%。加强台站气象文化建设,注重用先进气象文化凝聚气象队伍,激发干事热情,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改善我区气象业务工作条件,不断提升综合功能。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2016年8月底之前)

【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区政府成立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区气象部门开展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调研;制定下发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以及《区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部署启动实施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各乡镇及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全面组织实施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根据《关于印发<2016年县(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考评办法>的通知》(办发〔2016〕69号)文件精神,各乡镇及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关于印发《2016年度区气象现代化“七个体系”建设量化考核指标的通知》(办发〔2016〕48号)文件要求,强化领导,确保完成2016年度气象现代化考核指标。

2016年10月—12月,区气象部门将组织对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0月—12月)

区气象部门组织做好区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总结与评估,并形成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提请省统计和气象部门对我区气象现代化工作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结论和气象现代化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机制,制订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各乡镇和区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措施,统筹推进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

区政府继续全力支持气象事业全面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与上级气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健全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向上争取、财政预算列支、气象服务产品市场化运作、部门项目合作等多种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切实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资金需求。加强统筹集约,强化监督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效益,以项目实施带动气象现代化建设。

(三)加强合作、共建共享

组织、农业、民政、财政、发改、规划、水利、国土、住建、交通、科技、广电、安监、气象、保险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为农服务网络和防灾减灾网络建设,共享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信息,将农村气象信息建设纳入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内容,充分发挥“两个体系”建设的综合效益。

(四)强化督查考核

对照《市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考核指标》的文件要求,及时制订全区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考核办法,将气象现代化建设列入各乡镇及区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区气象部门会同区相关部门建立跟踪监督、动态考核评估等制度,切实加强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推进,按时间、项目节点要求,定期组织评估,准确把握实施进程,及时进行总结修正,确保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2016年如期实现气象现代化。

2016气象部门服务机关效能实施方案
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以“部门服务创星级,机关效能再跃升”为主题,以“服务品牌大升级、机关作风大转变、行政行为大规范、效能问责大强化、基层服务大提质”为主要内容,以促进部门服务优质高效为目标,全面提升气象服务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提升气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绿色崛起、跨越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工作内容

(一)服务品牌大升级。一是深化服务品牌创建。认真总结分析2016年以来的品牌创建活动,对“气象服务伴你行”服务品牌的标识、内涵、服务举措等进行再完善再升级,同时进一步强化对服务品牌各项服务承诺兑现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加强对服务品牌的宣传、实施、调研、督查的力度,努力争创市“五星级”服务品牌。二是落实效能建设制度。按照相关要求,认真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各项效能建设制度。严格执行机关作风建设“十个严禁”、效能建设“五个严禁”和优化发展软环境建设“十条禁令”,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二)机关作风大转变。一是深化专项治理。根据市委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庸懒散、“八小时外”行为规范、严控公款消费等的专项治理,切实解决机关作风建设中的一系列“顽症”和“硬伤”。二是加强监督考评。针对效能建设制度执行情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全局范围内通报,同时将通报结果纳入部门和个人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实效。三是开展大练兵活动。继续开展以“气象服务技术争先进,气象服务效能创优质”为主题、以岗位练兵为载体的“五比五看”活动,通过比服务技能、比服务质量、比服务态度、比服务效率、比服务效益的“五比”来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行政行为大规范。着力抓好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施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和局务公开。

(四)效能问责大强化。一是严格效能问责。认真贯彻执行《市行政机关效能监察办法》,加强对各项效能建设制度执行情况的日常监察和专项督查,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敷衍塞责、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事件,以及违反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效能建设制度,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社会影响的事件等实施严格问责,及时在全局进行通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着力解决执行不力、落实不快、效率不高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是实施信访责任追究。根据《关于开展信访督查及责任追究的意见》(溧委办〔2016〕77号)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处理、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对违反责任追究相关情形的行为,实施责任追究。

(五)基层服务大提质。一是开展“五亮五比五创”活动。在天气预报服务、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及气象科技服务过程中开展“五亮五比五创”活动。“五亮”,即: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亮评议、亮结果;“五比”,即:比思想、比作风、比技能、比创新、比业绩;“五创”,即:创一流服务窗口、创一流服务平台、创一流服务品牌、创一流服务机制、创一流服务团队。二是开展“服务企业关爱有加、支持企业克难求进”活动。对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服务工作,始终保持快节奏、高效率、满负荷的工作状态,提倡“5+2”、“白+黑”工作模式,对项目推进、工作协调、问题处置做到迅速、及时、有效,,必要时做好跟踪服务。

三、实施步骤

活动从2016年2月开始,到12月底,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广泛动员,提高认识(3月底前)。3月中旬召开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学习市委“部门服务创星级,机关效能再跃升”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精神,对全局活动开展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切实践行活动要求,全面提升部门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健全领导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落实措施,推进工作(4月-11月)。落实本单位“部门服务创星级,机关效能再跃升”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全力优化发展环境,争创服务发展星级单位。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巩固成果(12月)。各科室做好年度“部门服务创星级,机关效能再跃升”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并于12月底前报局办公室,局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检查评比,评选出年度示范科室和服务之星并予以表彰。

四、工作要求

1、完善机构,明确职责。活动由局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局办公室负责活动组织及日常事务,负责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职责,并把工作职责分解到各个科室、人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对于主题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有效举措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营造浓厚活动氛围。

3、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全力打造“气象服务伴你行”五星级服务品牌这一重点工作,努力做到“服务品牌大升级、机关作风大转变、行政行为大规范、效能问责大强化、基层服务大提质”,把真功花在抓落实、办实事上,力争取得实效。局办公室要加强对本次主题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动态,协调解决问题,推广好的经验。

2016市气象局工作报告
城市气象服务方案 第六篇

市气象局工作报告

**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着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贯彻落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省政府关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各项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机构全覆盖,市、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均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市、县气象防灾减灾经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市、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到社区、到乡,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到村。市局、**、**县局完成政府颁布“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提高预报准确率。建立市县一体化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实现气象信息资料和预报服务产品市县共享,研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气象服务终端,提升服务手段和技术,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更加便捷的气象服务。推广应用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试点成果,开展乡镇精细化预报服务工作。推进城市综合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制作交通、城市积涝、雾霾等大城市精细化预警预报产品。配合省局优化省市县三级预报集约化流程,提高短临预报预警时效性。

做好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重点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加强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特别是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与信息发布工作。加强水务、农业、交通、环境、卫生、电力等部门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认真做好各项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持续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粮食生产“三大行动”计划,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政策和配套资金。依托各级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机构,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农业气象服务专业队伍,加强“直通式”服务。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意见”,根据省局要求和部署,落实市、县人工影响天气机构、编制,规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管理。肥西县局全面完成“三农”试点工作任务。

加强生态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认真做好 “生态合肥”建设气象保障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充分发挥气象作为基础性科技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生态和环境气象服务,组织开展水上交通安全气象服务,开展**蓝藻监测预警。根据需要开展生态、用水、森林防火、改善空气质量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工作,做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部署和政策制定的决策咨询。

(二)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推进合肥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工作。争取省局与合肥市政府召开局市联席会议,签署《共同推进合肥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市政府印发《关于**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的实施意见》,提请市政府主持召开**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领导小组座谈会,细化工程项目,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由领导小组制定下发《**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行动计划》;落实省局布置的各项试点任务,努力在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上取得明显突破,在公共服务、基础业务、科技人才、科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定示范成果。

建立适应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市气象台开展城市积涝预警预报服务,开展地质灾害落区预警预报服务;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与市政府应急办等相关部门的联动联防。有序推进合肥都市圈人工增雨作业基地建设。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功能,争取市政府下发规范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的文件,建立健全气象等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防御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市级水文气象和山洪地质灾害市县一体化气象服务系统并实现业务化。建立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完善气象信息员互动平台。

强化基层台站基础业务管理。建立业务工作奖惩机制,强化基础业务管理。市局业务单位和各县局全年开展常态化业务工作岗位练兵活动不少于4次,组织人员参加第二轮全省气象观测员轮训。积极配合省局完成国家级台站新型自动气象站、能见度仪和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建设。各县局配合市局开展乡镇自动气象站选址,推进乡镇自动站建设和单雨量站迁移工作。

推进“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基础工程、城市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工程、气象为农服务保障工程等合肥气象“十二五”重点工程建设,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做好“合肥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的设计招标和工程招标工作,加强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在市区增加25套四要素区域自动站,在高速公路沿线增加30套含能见度的六要素自动站,在环巢湖沿岸增加18套四要素自动站,在巢湖水面建设1套综合观测平台。完成合肥城市气象观测场的功能布局、仪器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综合管理工作。加快合肥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站址勘选工作和搬迁项目的落实;研发“合肥市县一体化业务服务平台”、“**大城市积涝预报预警系统”等并投入使用,开展城市渍涝积水点预警服务;完成“**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质量检验系统”建设。积极备战今年预报业务竞赛,争取榜上有名。

加快推进气象装备和信息网络业务发展。统筹协调市、县两级气象装备保障业务,推进分级分类气象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市级气象装备保障中心工作职能,组建由市气象装备保障中心为核心、各县局一名业务骨干参与的合肥市气象装备保障团队。鼓励有条件的县局开展区域气象站社会化保障。完成市县通信电路升级。在全市台站推广使用历史实时资料一体化业务流程。积极参与省局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自动化试点工作。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和服务中的安全、保密管理。

(三)加强工作创新

完善科研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省局及省台、人影办等相关单位的人才和技术合作,建立业务研发、技术研究、综合管理等不同类型的创新团队。根据需要聘请专家担任指导老师,指导课题项目的研发工作。着手组建合肥市气象学会,加强气象学术交流工作。

加强创新项目的管理。市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和各县局,都要结合发展需求和工作实际,每年提出1-2项创新项目,由市局办公室汇总建立创新工作项目库,集中凝练出市局的创新工作。每年对创新项目实行滚动管理,组织开展创新工作研讨,做到人人重创新、年度有重点、后续有储备。

建立创新工作激励机制。实行创新工作奖励制度,有效激发全局职工创新热情,职工凡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被市局采纳并促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将给予相应的表彰或奖励。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人事部门要结合事业发展需求,在客观分析当前干部职工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加强教育与培训。继续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重点支持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攻读博士、专业硕士学位。落实中国局、省局组织的各项培训任务,支持干部、科技人员、业务科研骨干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进修、培训。选派人员到上级部门单位挂职交流学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观测、预报等基本业务的岗位培训。

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干部、科技人员的多岗位锻炼,加大岗位交流、轮岗工作力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大胆使用那些有思路、有责任、有闯劲、有能力、有实绩、有口碑的干部,让他们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进一步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条件,重点争取增加业务岗位人员数量,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在科研立项上重点给予支持。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有潜力的年轻同志多压担子,尽早培养。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大胆引进高层次、优质人才。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优秀业务科技人才、首席预报员选拔工作。加大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有序补充公务员队伍。进一步规范编制外用工,制定管理办法,规范编制外用工福利待遇。

(五)加强基层台站建设

继续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县级气象机构设置、优化事业结构和业务布局,推进县局政事分开、局站分设、管办分离,促进集约发展,进一步强化县局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体系向乡(镇)延伸,各县局要在80%以上的乡(镇)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所,加强对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培训,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市局成立基层台站建设工作专班,加强对基层台站建设工作的指导。庐江、长丰县局完成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抓好项目申报及经费落实。市、县局要积极争取将区域自动气象站等地方气象事业年度维持经费、人员地方津补贴缺口部分纳入地方预算。各县局争取县级地方政府年度对气象部门总投入不低于30万元,争取下年度政府常规预算不低于20万元,切实做好规划建设项目的立项,并落实投资经费。市局常规预算不低于100万元。

(六)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按照省局提出的“管理业务化、装备现代化、服务规范化、人员专业化、监管常态化”要求,创新科技服务发展方式,充分挖掘县局科技服务潜力,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省局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四县局科技服务收入全部进入全省前十名。市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要发挥指导作用和管理职能,加大对县局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力度。要严格按照廉政风险防控规定的业务流程开展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服务标准和服务收费标准,坚决杜绝超标准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等行为。坚持和完善气象科技服务季度分析会制度,继续实行按月上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登记表。各县局要加强防雷检测队伍能力建设,提升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逐步建立气象科技服务人员上岗资格认证制度;气象科技服务单位和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严禁以任何名义和形式侵占、挪用、私分气象科技服务资金和资产。

(七)加强科学管理和法规建设

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加强气象法制队伍建设,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扎实开展防雷综合治理。各县局气象行政审批项目必须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市、县局都要争取加入当地规划委员会,力争将避免危害探测环境行政许可列入当地发改委立项前置审批内容。肥西县局要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好探测环境。

强化内部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继续加强财务管理,抓好预算编制和执行,规范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管理,监察审计部门定期开展检查和督查。继续加强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落实气象科普规划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加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科普宣传。完成新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

推进市级气象立法工作。积极申报合肥市立法项目,争取将《**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传播条例》和《**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列入**市**年立法计划。争取市政府先行出台相关文件或规章。开展立法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立法进程。

(八)加强党建和气象文化建设

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举办学习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会,开展学习十八大知识竞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支部换届为契机,争取成立市局党总支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实施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工作,力争发展2—3名新党员。继续做好帮助庐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带群团工作,开展争创省级青年文明号活动,举办青年发展论坛,为我局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言献策。举办职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开展共建活动,活跃单位氛围。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全面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

深入推进气象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举办一个课堂、开发一个平台,组建两支队伍”活动,即开办职工学习大讲堂,邀请相关专家和领导讲课,解放职工思想、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创建职工学习综合信息平台,促进网上学习和交流。组建市局志愿服务队和文艺兴趣小组,开展“三关爱”等多种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增加文化气息。加强对县局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增强基层创建力度,力争市局和肥西县局成功申报第十届省文明单位,其他县局要确保市级文明单位荣誉。

(九)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

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体系,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促进各县局和市局各职能科室充分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作风建设,严明政治纪律,确保省局和市局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完成省局规定的重要事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本地化任务,完善相关制度,努力构建预防有效、制约有力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按照省局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制订《**市气象部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进一步规范市、县局局务公开工作,完善县局领导集体决策制度,推进县局决策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加强对制度贯彻执行的监督和科技服务监管,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电话回访制度,提高回访比例。深化内部审计,对市局科技服务中心和所有县局开展年度审计,加强对审计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强化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继续开展宣传教育月活动,结合气象工作特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确保市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建设成果。

四、加强作风建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目标已明、方向已定,任务已定,下面就是要考虑如何干,以什么状态干,如何干出成效的问题。

一要切实加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好学才能上进,国家要上进,必须大兴学习之风,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中国气象局和省局党组也高度重视加强学习。

面对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新任务,面对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吃透”上级的政策和要求,才能真正了解别人和认识到差距,才能真正激发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升能力、增强本领。要坚持和完善职工理论学习、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要将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让学习成为习惯,成为改进工作方式、提升个人修养的途径,长期坚持,苦学不怠。党组中心组学习要发挥带动作用,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加强对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问题的预见、判断、分析、谋划、综合和决策。职工学习大讲堂要定期举办并发挥成效,充分利用省会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加强学习需要有开放的思想和心态。**市作为全国省会后发城市,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在加快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重要原因是合肥人始终秉承“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奋力赶超。我们身处合肥,不能没有这种精神。思想有多远,事业就有多大。解放思想领导干部要带头,全体气象干部职工要紧紧跟上,大家的思想要与省局党组的要求合拍,与合肥大发展同频共振。在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促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这些新任务中,首先要拆除思想理念的“天花板”,敢想,敢创新,敢提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只有如此,才能逐步破解事业发展的难关和问题,才可能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有示范意义的“先行之作”。

二要切实强化管理,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想法再好,还要靠实干。科学的管理是取得工作实效的关键,有效的落实和执行是取得工作成效的保障。所谓执行力,就是在目标既定的前提下,把思想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执行力的强弱,决定着工作成效的大小,再好的发展目标,再好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很强的执行力,都只能是纸上谈兵,都是空想。市局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大目标管理力度,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制定“任务书”,细化目标管理内容,分解重点工作任务。要完善考核机制,对各项任务明确具体“时间表”,确保目标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要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在做好日常工作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市局办公室要加强对创新工作、重点任务的督查督办,实行定期通报。各职能科室要加强指导和跟踪督查,及时帮助县局和业务单位,解决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推进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要切实强化作风,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责任。一要严明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使上级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得到有效执行,形成正能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并引导广大职工自觉增强事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要强化责任传递。事业发展人人有责,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具体、抓落实,做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员。二要切实关心群众,多为职工解决问题。每位职工都是合肥气象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要带着感情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和交流,倾听大家的意见,进一步调动每位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关心发展,思考发展,为发展多做贡献,努力做到自身发展与事业发展同步。三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工作不能虚、不能慢、不能躁。要在“实”上做文章,落实任务要有流程、有标准、有检查、有反馈,把工作完成到位。要在“快”上做文章,慢也是退步,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养成“立即行动、马上就办”,“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习惯,坚决克服工作中懒散、拖拉的不良习惯。要在“稳”上做文章,稳就是要确保不出问题,特别要确保不出现责任性的问题,保障事业安全发展。

四要切实优化环境,进一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一要进一步优化外部发展环境。要主动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多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请示工作,争取其在政策文件、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工作考核、探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强与地方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开展好相应的预报、预警、服务等工作,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扩大气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地域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加强与上级部门各主管机构和单位的联系,争取在人才、技术、信息、思路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二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发展环境。加强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和配合,增强良性互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和谐型”的先进部门。

岁月如歌声声急,事业如棋局局新。同志们,推进合肥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合肥气象事业科学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昂扬的斗志,上下同心,瞄准新目标,共谋新发展,全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幸福**作出新贡献。

(编辑:新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53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