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 建筑师考试 |

【www.guakaob.com--建筑师考试】

篇一: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开展违法建筑整治工作情况的总结

关于开展违法建筑整治工作情况的总结

为摸清全市违法建筑的现状、监控违法建筑的发展与变化,具体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打击违法建筑在内的全市城市管理,为处置违法建筑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局领导高度重视,特召开动员大会,由我局杨爱民副调研员督办,成立工作小组参与此项工作。

打击违法建筑,本着“拆房子,不拆民心”。我局在9月底动员大会上,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充分理解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配合好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配合好本次打违指挥部完成前期违建摸底工作。为避免在外业现场标图工作中出现错误,能够更快、更准确的判定出违法建筑的位置,我局从下属单位海口市规划勘察测绘服务中心抽调4名专业测绘人员进行现场配合上图和标图工作。具体分工,在全市4个行政区中,每个区派一名专业测绘人员,其中秀英区由何敦儒工程师负责,美兰区由周裕工程师负责,龙华区由陈显章工程师负责,琼山区由王台武工程师负责。

本次摸底调查,由市打违指挥部统一指挥、部署,以四个区为主体,成立专门的队伍,形成工作合力,重点调查的六个方面的违建是:主城区内一、二类道路、景观大道、主干线、重要节点、重点项目片区及其周边的违建;威胁居民生产生活安全的、特别是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违建,将协同消防部门联合打击;新建道路两侧违建,特别是2012年“9+1”及2013年“11+1”路网贯通工程周边抢建的违法建筑。2012年“9+1”贯通道路主要有绿色长廊二期、向荣路二期、高登西路、红城路延长线、青年路延长线、美祥东路、南宝南路、海府一横路、国贸一横路、三叶东路;2013年“11+1”贯通道路主要有金垦路延长线、友谊路、红棉西路、市一中北路、金宇东路、海垦中路、金牛路、兴丹路、东新大道

二期、大英六路、大英七路;滨海大道、滨江西路、椰海大道、龙昆南延长线及丘海大道延长线两侧等违法建筑;占用规划路网的违建;占用市政设施的、占压主城区河道水系的违建;顶风作案新建、抢建的违建。

在全市9000余宗违法建筑要在2个月内完成摸底调查和入库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确保任务如期完成,我局4位专业测绘人员全程配合,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国庆放假7天,仅10月1日放假1天,2个月中所有周六、周日均正常工作),有时冒着大雨在外业工作。工作中,为节省时间,抓紧工作进度,在外业上图,标图工作中,每2个专业测绘人员组成一组,由各区总负责人分配所调查区域,并自行联系调查区域内的街道办、城管工作人员和居委会同志。其中我局4个专业测绘人员在本次摸底调查中,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工作兢兢业业,发扬实事求是精神,不造假,不隐瞒,圆满的完成秀英区1100余宗,美兰区1200余宗,龙华1000余宗,琼山1150余宗,为市打违指挥部及时提供可靠的违法建筑位置信息,为建立违法建筑从发现到处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数据库提供了真实数据。

本次摸底调查,我局工作人员的工作配合态度,专业水平,工作进度和遇事处理方法等均得到市打违指挥部领导的认可和表扬。

海口市规划勘察测绘服务中心 2013年11月29日

篇二: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西和县集中整治乱修乱建活动实施方案

西和县集中整治乱修乱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县土地管理,遏制乱修乱建和非法买卖土地行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切实解决当前全县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土地乱修乱建、非法买卖活动。为保证整治活动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土地管理为目标,坚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原则,集中查纠各类违法用地为重点,严厉打击乱修乱建和非法买卖土地行为,净化土地市场,保障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依法严肃查处无证乱修乱建乱占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建设用地管理,坚守全县耕地“红线”,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行为,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全面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

三、整治内容

1、县城规划区、东西两山、过境路两侧和建制镇规划区、公路沿线及川坝区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2、单位或个人擅自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耕地(包括未利用闲臵土地)用于从事非农业建设的行为;【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3、各类非法占用土地(含临时用地)行为;

4、买卖或者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

5、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四、整治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2月28日至3月5日)

各乡(镇)都要认真做好自查清理工作,做到数字准,摸底实。汉源、西峪、十里、何坝、长道、石峡、洛峪、姜席等8个地处县城规划区及公路沿线的乡(镇),要结合当前开展的卫片执法检查,开通举报电话,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国土、建设、公安、监察、城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严格执法,做到人和事共同处理,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3月6日至4月7日)

各乡(镇)政府组成调查摸底工作组,对全县乱修乱建行为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梳理分类,如实填报相关表册,分类统计造册。调查摸底具体内容为:(1)查建设用地是否符合规划选址、用途要求,面积是否合理;(2)查用地手续是否合法,是否领有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有无超面积用地或不按规划用途使用土地;(3)查土地利用是否充分,有无占而未用、闲

臵浪费土地现象;(4)查土地交易是否依法,即有无以牟利为目的非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以及非法卖买土地的行为。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查清土地使用者的姓名、土地座落、土地性质、占地面积、占用时间、土地来源等情况,在调查中土地使用者应积极配合工作组,主动提供下列材料:1.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2.用地审批文件、建设用地许可证或土地使用证。3.耕地占用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管理费等原始票据及复印件。4.其它相关材料。在认定所提供资料真实、合法的基础上,核实建房户与土地征拨文件、身份证、户口本姓名一致的,合法有效;对不能提供合法有效批复文件或证件的,依法按照违法占地查处。【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三)依法处理阶段(2011年4月8日至4月19日)

在各乡(镇)对所清理问题统一提出处理意见的基础上,县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对调查摸底的各类违法行为,逐宗审查分类汇总,区别不同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西和县城区规划区土地管理办法》、《西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地市场秩序清理整顿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西政发[2009]18号)等文件精神,确定予以责令拆除、没收或并处罚款等各项行政处罚。同时要做到边整边改,边清边纠,该曝光的曝光,该纠正的纠正,该立案查处的立案查处。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4月20日至4月24日)

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重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整改措施,寻找土地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完善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和执行工作程序,严格土地行政审批行为,使全县土地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五、整改措施

对清理整顿中查出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区别对待、自查自纠、重在规范的原则进行处理。要按照依法依规、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总体要求,认真解决土地管理工作职能不到位的问题,坚决纠正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政策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促进土地市场依法、有序、健康发展。

【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一)关于非法占用、未批先建和边批边建问题。

1.非法占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改变农用地性质的依法拆除,恢复土地原状,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区(镇)建设规划的,在严格处罚的基础上,依法按程序补办用地手续。

2.未批先建,边报边建。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改变用地性质的,依法拆除,恢复土地原状,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区(镇)建设规划的,依法按程序完善报批手续后再进行建设。

3.对未经批准或采取批东建西,批少占多等手段,骗取批准而非法占用的土地,责令退还非法占用土地,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超过批准数量而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地论处。

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七十七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之规定,以上违法行为处以非法占用土地30元/平方米以下罚款。

(二)关于集体土地非法转让问题。

对未经批准擅自将集体土地以买卖、联营、联建、入股等形式转让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按非法转让土地论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其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查处后依法按程序补办用地手续。

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之规定,以上违法行为处以非法所得5%以上20%以下罚款。

(三)关于违法圈占土地问题。

一是对单位或个人擅自与乡(镇)、村、社(组)签定用地协议、约定用地事项并划定用地范围圈占农民集体土地的,所签协议一律视为无效合同;二是对圈占农民集体土地后尚未开发利用的,应当将土地退回原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三是对圈占农民集体土地后已经开发利用造成违法占地、非法转让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四是对圈占农民集体土地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商业旅游、娱乐等项目建设的,要依法查处;五是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将集体土地用于农业项目或国家支持鼓励的产业项目开发的只要主动纠正并积极补办用地手续的可依法从轻处罚。

篇三: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乱修乱建整治宣传标语

乱修乱建整治宣传标语

1、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坚决拆除违法建筑

2、依法查处违法用地和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3、拆除违法建筑,保护公众利益

4、贯彻《城市规划法》,严禁私搭乱建

5、违法建筑必查,违法用地必究

6、坚持土地公有,严禁私买私卖

7、认真执行《土地管理法》,坚决打击土地买卖行为

8、严肃法纪,坚决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

9、珍惜土地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10、依法整治土地违法,服务社会发展大局

11、杜绝“脏 乱 差”,倡导“净 齐 美”

12、打击违法乱建行为,促进社会公平有序

13、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

14、乱搭乱建乱人心,违法建筑违民-意

15、维护城乡建设秩序,遏制违法建筑蔓延

16、打击违法乱建行为,促进社会公平有序

17、美好家园大家建设,幸福生活自己创造

18、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

19、遵守城乡规划 严格依法用地

20、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城乡规划法

21、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2、 大力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23、认真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严厉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24、严禁私搭乱建 严禁私卖私买 严禁乱划宅基

篇四: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2015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社区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社区位于罗庄城区中心,其前身为※※村,随着※※新区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5年由村改为社区。现有居民702户,1860人,辖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10个,民营企业15家,个体工商户760户。近年来,我们以经济发展多元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村庄面貌城市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群众文化多样化为目标,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多次荣获市级“五个好村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社区”、全区“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居”等荣誉称号。现将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下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夯基础,围绕增加居民收入,多元化发展社区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多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坚持产业规划立足于“实”,项目质量立足于“高”的思路,狠抓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增强自身实力。

一是产业规划立足于“实”。我们社区地处※※城区,耕地已全部被新区建设占用,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制定了“突出工业、提升三产”的经济发展思路,并对辖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整个辖区规划为“一园、两片、三区、四条线”:“一园”即纺织工业园,位于社区北部,现已落户纺织企业4家;“两片”即化工、热电工业片和建陶工业片,分别位于社区西部和南部,已落户企业11家;“三区”即龙潭居民区、中心商住区和荷园小区;“四条线”即龙潭路商业街、宝泉路商业街、文化路商业街和罗五路商业街。

二是项目质量立足于“高”。在产业发展上,我们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突出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注重项目建设,提高经营收入与质量,目前已初步形成纺织、建陶、热电、化工、商贸、餐饮服务、运输等七大支柱产业。新光纺织有限公司已发展为国家大二档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顺达纺织有限公司为※※区重点出口企业,年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冠龙建陶有限公司、罗庄热电厂、沂州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罗庄区重点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为我们社区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不仅解决了社区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业贸易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同时还为社区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几年来,这些企业为社区道路建设等事业捐款累计达到500多万元。在第三产业发展上,我们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先后引进上海华联超市、济南国美手机超市等国内知名企业,为社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集聚了人气,目前全社区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760户,形成了“工业经济重点突破、第三产业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社区居民收入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达到5660元,社区集体也通过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增加了收入,2015年社区集体收入达到85万元,增强了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二)展新貌,围绕提升社区形象,高标准搞好社区建设

搞好社区建设,优化居住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几年来,我们以“建设一流宜居家园”为目标,从“快”、“细”两个字上做文章,立足实际,精心建设,严细管理,较好地改善了社区面貌,提升了社区形象。

一是社区建设突出四个“快”字。加快道路建设。几年来,累计投资近千万元,先后对龙潭路、宝泉路、文化路、罗五路、罗六路、中心街、百亿路等七条主干道进行了硬化,形成了“四纵三横”的网格化道路交通格局,同时对社区内所有背街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有效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我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2015年投资800万元,完成了旧村改造一期工程,建设居民楼4幢,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解决了120户居民住房问题,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几年来,我们在完善服务功能上狠下功夫,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公共设施,社区主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亮化率达到100,完成了自来水户户通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2015年我们又投资30万元,建成了群众文化大院,增添了健身、娱乐设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加快实施环境美化工程。2015年,我们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家园”活动,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治绿等措施,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000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800余株,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投资5万元余元,对小黑河、罗六路排水系统、荷园小区下水道等排水系统进行了清淤和改造,社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是社区管理突出两个“细”字。管理措施严细。严格控制建设管理程序,社区内各类建设项目严格实施“一书两证”和《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制度,坚决杜绝滥搭滥建、乱圈乱占。2015年,我们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工

作,深入开展了治理滥搭滥建、乱圈乱占、清理占道经营活动,较好地维护了全社区建设秩序。卫生保洁精细。成立了环卫队,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设置垃圾箱40余个,负责社区日常卫生保洁,同时与道路两侧的沿街门头签定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细致管理,真正实现了卫生保洁全覆盖,确保了社区环境的净化、美化,为居民创造了一个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

(三)树新风,围绕建设和谐社区,全方位促进协调发展

我们坚持走和谐发展之路,高度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村风民风,全面促进了社区的协调发展。

一是全力打造平安社区。积极开展了“治安保险”,投资20万元,建起了社区警务室,在社区重要部位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常年坚持夜间站岗巡逻,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群众安全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是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建立健全了社区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平台,几年来累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200人次,增强了剩余劳动力再就业能力。积极改善居民福利待遇,每年社区集体都拿出近30万元,用于解决居民福利待遇。建立了帮抚困难家庭的长效机制,及时掌握困难群众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抚。努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事业,2015年社区集体拿出3万余元资金,为群众垫付了保费,居民参合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素质。我们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积极倡导良好的村风民风,通过举办远程教育夜校、发放资料等形式,对居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组织开展“送温暖”、“讲文明树新风”、“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主题活动,同时,注意宣传本社区先进的人和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居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二、下步打算和存在的困难

下一步,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组织有力、发展加快、村容美化、村风文明、社会稳定、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促进居民增收。到2015年,力争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居民人均收入实现10000元,初步实现现代化。社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经济、社会、人口、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初步建成区域内富足平安、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创业家园。

一是提升经济产业品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品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逐步实施“退二进三”计划,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提高社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努力完成旧村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到2015年前完成东片区域的开发和建设,楼房配套设施全部达到公寓化。2015年,旧村改造基本完成,全社区总建筑面积达到20.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8.2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8,所有街道全部实现亮化,社区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三是促进民主法治进步,倡导文明新风。完善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居务运作科学化、居务决策民主化,搞好居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加强法制教育,居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无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社会安定有序,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社区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社区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g3V

作,深入开展了治理滥搭滥建、乱圈乱占、清理占道经营活动,较好地维护了全社区建设秩序。卫生保洁精细。成立了环卫队,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设置垃圾箱40余个,负责社区日常卫生保洁,同时与道路两侧的沿街门头签定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细致管理,真正实现了卫生保洁全覆盖,确保了社区环境的净化、美化,为居民创造了一个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

(三)树新风,围绕建设和谐社区,全方位促进协调发展

我们坚持走和谐发展之路,高度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村风民风,全面促进了社区的协调发展。

一是全力打造平安社区。积极开展了“治安保险”,投资20万元,建起了社区警务室,在社区重要部位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常年坚持夜间站岗巡逻,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群众安全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是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建立健全了社区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平台,几年来累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200人次,增强了剩余劳动力再就业能力。积极改善居民福利待遇,每年社区集体都拿出近30万元,用于解决居民福利待遇。建立了帮抚困难家庭的长效机制,及时掌握困难群众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抚。努力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事业,2015年社区集体拿出3万余元资金,为群众垫付了保费,居民参合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素质。我们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积极倡导良好的村风民风,通过举办远程教育夜校、发放资料等形式,对居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组织开展“送温暖”、“讲文明树新风”、“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主题活动,同时,注意宣传本社区先进的人和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居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下步打算和存在的困难

下一步,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组织有力、发展加快、村容美化、村风文明、社会稳定、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促进居民增收。到2015年,力争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居民人均收入实现10000元,初步实现现代化。社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经济、社会、人口、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初步建成区域内富足平安、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创业家园。

一是提升经济产业品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品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逐步实施“退二进三”计划,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提高社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努力完成旧村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到2015年前完成东片区域的开发和建设,楼房配套设施全部达到公寓化。2015年,旧村改造基本完成,全社区总建筑面积达到20.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8.2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8,所有街道全部实现亮化,社区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三是促进民主法治进步,倡导文明新风。完善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居务运作科学化、居务决策民主化,搞好居务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加强法制教育,居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无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社会安定有序,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社区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社区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g3V

篇五: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2014正风肃纪督查工作方案

方案一:正风肃纪督查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整顿干部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经研究,特制定镇机关正风肃纪督查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改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文件精神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一线工作法”为载体,根据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开展正风肃纪督查。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提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

二、督查对象

镇机关在编干部、派驻干部和临聘人员

三、督查内容

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市委正风肃纪十项规定、县委“六项规定”、“四条禁令”、周二下村制度等执行情况。

四、督查方式及要求

每星期至少开展一次督查,并建立督查记录档案。

五、督查结果运用

1.所有被省、市、县、镇查处人员每次扣奖金500元、400元、300元、200元,责任领导承担连带责任。

2.机关在编人员(派驻人员参照执行)一年内被查到2次,扣除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奖的5%,同时进行问责处理。

3.临聘人员一年内被查到2次,解除劳动合同。

方案二:正风肃纪督查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深化正风肃纪,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深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按照《雅安市雨城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雨委办发〔〕120号)和《雅安市雨城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监督检查,深化正风肃纪的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正风肃纪,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作风建设,解决“四风”问题,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要求为切入点,针对我局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况和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任务,严明作风纪律,除歪风、治邪气,倡新风、树正气,树立我局党员干部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时间安排:我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

将监督检查贯穿我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严格按照活动时间安排、重点环节和目标任务,以不断强化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我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1.健全机构(完成时限:20xx年2月)。成立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监督检查组(成员名单见附件,以下简称督查组),在我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对我局和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开展“四风”突出问题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定期向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报告监督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落实。

2.主动跟进(完成时限:活动全程)。监督检查组要主动作为,认真履职,按照时间安排,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开展“四风”突出问题整治各环节、各阶段确定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督查;要着重加强监督检查台账建设,做到“督查有计划,工作有报告,问题有整改”。

3.明确任务(完成时限:活动全程)。要围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强化对民主评议、谈话谈心、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整改落实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工作台账、会议记录、学习笔记等相关资料的专项检查,使监督检查任务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

4.开门督查(完成时限:活动全程)。要按照开门搞作风建设的原则,探索建立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监督的机制和制度,大力发挥特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等监督主体的社会监督作用,拓展监督渠道;要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平台,逐步建立适度面向社会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和整改落实情况的方式方法,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成效切实交由群众评判。

(二)加强对“四风”问题整治情况的监督检查(时间安排:20xx年3月至20xx年6月)。

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我局开展“四风”突出问题整治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查找问题、发现问题,不断抓好整改、抓好落实。

1.专项评估(完成时限:20xx年3月)。按照《关于对滥建楼堂馆所等“四风”突出问题前期清理自查情况开展评估和检查的工作方案》(已报区委办,未下发)要求,对我局落实“滥建楼堂馆所”、“超标配备公务用车”、“多占公务用房”等“四风”突出问题清理整改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查找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随机核查(完成时限:20xx年6月)。根据我局对“四风”突出问题的清理自查情况以及组织掌握的情况,结合群众来信来访、社情舆情反映等线索,督查组将对我局落实“四风”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随机核查。

3.重点抽查(完成时限:20xx年6月)。对我局落实“四风”问题整治情况进行抽查,特别要对资金、项目进行重点抽查;其中对我局“一把手”的抽查比例不少于30%,对其他领导干部的抽查比例不少于20%。

4.明察暗访(完成时限:20xx年3月、20xx年6月)。督查组要综合运用专项检查、暗访巡查等措施,加强对我局落实开展“四风”突出问题整治和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抓住春节重要时段,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有效遏制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款旅游、公车私用、“会所歪风”等突出问题。

(三)延伸“四风”问题督查范围(时间安排: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程)。

要在认真落实前期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各项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断延伸“四风”问题整治范围,实现对问题的“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作风建设意识。

1.围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完成时限:20xx年9月)。解决形式主义问题,要着重解决作风不实的问题。要重点检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要求,在学风、文风、会风、工作作风上是否存在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表现;是否存在大搞劳民伤财、贪图虚名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行为,促进我局上下形成努力追求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业绩的工作理念。

2.围绕解决官僚主义问题,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完成时限:20xx年9月)。解决官僚主义问题,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重点检查党员干部是否严格按照作风和效能建设要求,是否存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四难三病三作为”、不花钱不请客不送礼就不办事等问题;是否存在“慵懒散奢”等现象,着力治庸提能力,着力治懒增效益,着力治散凝合力,着力治奢聚财力,切实提升改进作风、增强效能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能力。

3.围绕解决享乐主义问题,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行为监督管理(完成时限:20xx年9月)。解决享乐主义问题,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重点检查党员干部是否认真执行《雨城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细则(暂行)》,是否存在“八小时外”不廉洁行为;是否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等不良风气;是否有抵制低级庸俗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自觉,切实树立党员干部队伍良好形象。

4.围绕解决奢靡之风问题,深入执行中央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完成时限:20xx年9月)。解决奢靡之风问题,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重点检查党员干部是否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是否存在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讲排场比阔气等情形;是否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请客送礼等行为,有效杜绝因奢靡之风导致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三、工作步骤

(一)强化纪律阶段(完成时限:20xx年3月)。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部署要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规定,深入开展“四风”问题整治工作的精神,继续加强对《章程》、《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纪法规的学习,增强其法纪观念,提高其参与正风肃纪专项行动的自觉性。

(二)专项评估阶段(完成时限:20xx年5月)。按照评估工作方案部署,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部署要求,对落实“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整改,做到立说立行、边查边改,保证自查自纠质量。

(三)健全制度阶段(完成时限:20xx年8月)。在自查清理,整改落实的基础上,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整改、建章立制环节工作部署要求,围绕整治“四风”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公务消费、公车管理、公务用房配备等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纪律、效能长效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推动各监督主体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全面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形成正风肃纪的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正风肃纪监督检查工作联系会议,成员由督查组成员组成,负责组织开展各项监督检查、情况汇总上报、督促整改落实;要按照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求,统筹安排督促活动,避免重复检查,不给基层增添负担。按照全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切实担负起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四风”问题专项整治活动的责任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工作进度;要加强对我局党员干部职工落实“四风”问题整治情况的内部督查,确保各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办信办案。我局要充分运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廉政提醒函等方式方法,对作风方面存在一般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要充分运用党纪、政纪处理手段,对顶风违纪,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要加强对违反“四风”问题案件的通报,适当扩大通报范围,发挥案件查办的震慑作用。区纪委监察局信访举报电话2820000、“96960”行政效能投诉电话等信访举报渠道。

(三)考核评价。我局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四风”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情况纳入20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中,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在落实中敷衍塞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及时启动问责程序,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方案三:正风肃纪督查工作方案

为切实有效贯彻落实《中共洞头县委关于“领导作表率、作风抓促带”活动工作方案》、《中共洞头县委、县政府“破难攻坚大行动”实施意见》和《中共洞头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正风肃纪、服务保障转型发展作用,制定本督查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各级纪委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规范公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服务群众更加高效、促进发展更加有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基础更加夯实的工作目标,为推进“三生融合同城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督查重点

(一)转作风正作风专项督查

1、开展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督查,确保令行禁止。根据中央、省、市、县作风建设有关规定,重点检查:各类会议活动的数量、审批程序、规模、效率是否符合规定,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改进接待工作、厉行勤俭节约、规范检查考评等各项规定是否落实到位。

2、开展主题活动落实情况督查,深化作风建设。根据“领导作表率、作风抓促带”主题活动开展情况,重点检查:科局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联系群众、破解难题、勤政廉政上的带头表率作用;各街道(乡镇)干部住夜制度、干部驻联制度、每周固定服务日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干部日常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机关部门基层联系点制度、基层走亲活动、事权下放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社区有无建立联系村居、网格、农户的制度,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规定是否落实到位,联动解决难题、为民排忧解难工作有无落到实处。

(二)廉洁从政专项督查

1、开展“三严四禁”督查,严格公务接待。根据《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务接待管理的通知》(洞委办〔〕49号)、《关于印发〈落实公务接待“三严四禁”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洞委办〔〕70号)文件精神,重点检查:各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工作餐制度、公务卡消费制度、公示报告制度,是否存在同城接待、超规格接待、午餐饮酒、经费超支等现象。

2、开展“六个严禁”督查,促进廉政勤政。根据《关于严格贯彻落实省委“六个严禁”要求的紧急通知》(洞委办〔〕1号)文件精神,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用公款进行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是否存在向上级部门赠送或收受下级单位的土特产,是否存在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是否存在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是否存在用公款大吃大喝等现象。

3、开展会议管理督查,制止奢侈浪费。根据《关于加强会议管理制止奢侈浪费的通知》(洞委办〔〕80号)文件精神,重点检查:各单位是否存在超预算使用会议经费,是否存在租借酒店、休闲场所会议设施,是否存在借开会之名赠送礼卡(券)、礼品、纪念品等现象。

4、开展因公外出督查,规范外出行为。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外出学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和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通知》(洞委办〔〕48号)文件精神,重点检查各单位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和党团活动有无私自更改路线、审批手续是否齐全等现象。

5、开展公车改革督查,提升廉洁自律。根据《关于洞头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洞委办〔〕107号)文件精神,重点检查:各车改单位留用的执法执勤车辆是否存在上下班接送、其他公车私用或将执法执勤用车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等现象。

【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三)依法行政专项督查

1、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督查,保证质量进度。重点针对未按计划推进、相关单位及项目法人标后管理履责不到位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展监察和专项整治,对重点建设项目发生超工期超概算超规模的问题进行责任倒查。

2、开展招投标行为督查,规范建设程序。重点针对项目建设中规避招标的问题,特别是对肢解工程,化整为零,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以时间紧迫、情况特殊等原因,以会议的形式压缩有关程序,或是以邀代招、违规直接发包等问题加大查处力度。

3、开展工程信息公开督查,强化网络监督。重点针对各单位贯彻落实《洞头县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在“洞头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栏”建设中不按要求及时准确公开信息,或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问题开展重点监察。

4、开展“阳光”执法督查,规范行政行为。重点针对行政执法部门自由裁量权的权利运作、行政处罚结果公开等问题开展监察,特别是对滥用职权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加大查处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温州市行政责任败诉案件责任认定和追究办法》。

5、开展纠风治乱督查,维护群众利益。重点针对教育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减轻企业负担等问题开展监察,以行风评议为抓手,以“阳光纠风行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纠风惠民行动”、“纠风助企行动”,严肃纠风问责,加大对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不正之风案件的查处。

(四)效能问政专项督查

1、开展效能立项督查,提升执行力。甄选若干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作事项,作为效能立项监察项目,通过对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跟踪监督,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2、开展重点岗位督查,破除中梗阻。针对企业群众办事相对集中,问题相对突出,评议相对落后的重点单位、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开展重点监督,通过走访办事企业群众调查取证,切实掌握有关单位及办事人员存在的违规问题。

3、开展审批专项督查,促提速提效。围绕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两提高”目标,实行“服务对象反映审批问题”必查、“投资项目迟迟不落地”排查、“投资业主撤回在洞投资”倒查、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服务情况定期抽查的“四查”倒逼问责制度,加强审批四级联网,事权下放承接,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督查。

4、开展四条禁令督查,治不良风气。围绕省市“四条禁令”要求,以开展“效能亮剑”专项行动为抓手,采取明查暗访、模拟办事等形式,对服务单位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上下班工作纪律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综合整治“庸懒散慢”等机关不良风气,全面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三、督查方式

(一)实行四位一体“动态巡察”督查机制。综合运用作风督查、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等手段,每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采取“联合督查、共同会商、即时通报、严肃追责”方式进行四位一体动态联合巡察,重点对作风建设、三公管理、执法纠风、审批改革、工程建设等专项工作开展动态督查,及时纠偏纠错,快速处理发现的问题。若责任单位有能力解决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解决;若涉及多个部门需协调解决的,由县纪委牵头帮助协调解决;若县纪委层面解决不了的,由县纪委领导出面并提出建议,报请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

(二)实行多方协同“联动督察”督查机制。加强督查力量整合,形成督查合力。由县纪委负责牵头组织,每季度至少一次,邀请县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监督团和媒体记者参加,开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民生问题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由县纪委负责梳理汇总,并做好问题交办,督促落实。由新闻媒体对破难攻坚跟踪督办情况进行动态宣传报道,曝光反面典型、通报表彰先进,营造大督查大落实的浓厚氛围。

(三)实行纪委常委“分片联系”督查机制。由县纪委书记负总责,各纪委常委分片联系各乡镇纪委和部门纪委(纪检组),定期指导、督促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落实;按照分片联系、分类指导的办法,由各纪委常委牵头,各联系室负责协办,结合各阶段的重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每季度深入街道乡镇和部门开展一次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四)实行纪委书记“廉效约谈”督查机制。由县纪委书记或副书记针对以下情况开展“廉效约谈”:凡县年度重大审批项目推进缓慢的;县重点工程项目未按时间进度推进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落后的;年度属实投诉件数量排在前三位的;一段时间内群众反映强烈或者存在严重效能问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一律予以“廉效约谈”。约谈的内容由县纪委各相关科室负责梳理汇总,县纪委书记或副书记对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直接开展一次多层次、多角度的谈话,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整改不力、落实不到位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四、责任追究

【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一)依据《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洞委发〔〕2号)规定。对违反“八项规定”、“六个严禁”等有关规定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性质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依纪依规作出严肃处理,并视情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一年内出现三次以上(含)违规行为人的单位,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取消单位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二)依据《关于进一步严肃公务用车有关纪律的通知》(洞纪〔〕18号)规定。对违反公务用车有关纪律规定的,除责令改正、清退相关费用外,对当事人(直接责任人)作如下处理:违规1次,给予通报批评,扣发个人3个月公务用车补贴;违规2次,给予诫勉谈话或停职检查,扣发个人半年公务用车补贴,年度考核定为基本称职;违规3次,扣发个人全年公务用车补贴,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政纪处分。因违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从重处理(处罚)。单位违规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外,对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

篇六:乱修滥建整治工作汇报
2015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乡镇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我们xx区县政协小组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xx区县城镇化建设实际谈一下对乡镇城镇化建设粗浅的看法。

一、xx区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xx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了广场,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灯,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二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居民,垃圾随手往路边扔,而居住在农村里的群众由于还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部分往河里倒,造成水源污染,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三是原有村屯规划不合理。房屋建设杂乱无章,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影响村容村貌,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村没有绿化带。但现要规划整治,没有资金来源。

四是个别群众对收取卫生费实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五是商品市场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

二、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一是乡镇党委、政府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村镇规划、城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户,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村容村貌管理责任制。成立环境卫生监察组,由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全面负责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聘请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同时制定了乡镇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各村配备土地与规划协管员,明确工作职责,配合乡镇职能部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在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例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镇村干部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进行周密布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二是通过张贴标语、出板报、发放宣传材料以及驻村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乡镇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规划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为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彻底分开。成立环境卫生监察队,由正式干部任队长,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监管工作,不参与具体的卫生保洁工作。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发包给社会人员经营,由其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具体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在集镇街道按每户每月收取适当卫生费,单位则按垃圾量收费,每天上午8:00准时出车上门收集并清运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扩大集镇区域的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

四是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由乡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村、各单位、中小学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清理道路两边的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废弃土以及乱张贴物等。

五是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开展。把中心村确定为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村,推行袋装垃圾和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积极做好这些村的垃圾填埋场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

六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及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居民住宅区、单位室内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户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统一组织除“四害”,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

七是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八是加强牲畜养殖业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气池等,引导立体种养,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严格把好规划和审批关,控制养殖规模,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是抓好新农村规划,严厉打击违法滥建行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重点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另外针对环境卫生方面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规划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一方面是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实行袋装垃圾、上门收集垃圾、集中填埋处理以及改厕工作,重点做好中心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全镇村容村貌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加强新村规划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示点工作,统一规划,人畜分离,创建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二)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特色显。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后劲足。始终把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去年全县乡镇财政总收入1.6亿元,是20**年的2.4倍,实现了乡镇经济与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为城镇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三)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分类指导、生态宜居、彰显文化”的原则,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结构体系,城乡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一、我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建市以来,全市城镇化发展明显加快。20**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46.7%,居全省第9位,增幅1.7%。与20**年相比,城镇化率提高25.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2.09%;由原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21个百分点变为高0.2个百分点。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经济周刊》最近联合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显示,我市城镇化质量指数为0.5018,在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名列第99位,在安徽省处于第6位。这表明我市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步入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的新时期。

(一)城镇规划工作得到加强。完成《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修编并得到省政府批准,实现了城市近期重点建设用地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教育、农贸、医疗、道路等专项规划和城市空间特色、城市建筑风格控制等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各县市区均完成总体规划、控规、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21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对引导城镇发展、改善城镇面貌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从生产总值看,全市由20**年的151.97亿元,上升到20**年的757.5亿元,增长近4倍。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3.1%,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5%、17.9%和13.8%,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7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从20**年财政收入看,全市为137.6亿元,是20**年的14倍。其中宁国市超过30亿元,宣州区、广德县超过20亿元。全市有16个乡镇财政收入超亿元。

(三)基础设施与市政设施日渐完善。20**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48.35平方公里,比20**年、20**年分别扩大30.35平方公里和24.75平方公里。6个县(市)县城建成区面积增至97.68平方公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年的24平方公里增至20**年的145平方公里。城市用水普及率97.8%、燃气普及率91.1%,比20**年分别提高2.45和32.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679公顷,绿地面积2.03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9平方米,分别比20**年增加2946公顷、0.12平方公里和8.4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82%,比20**年提高7.76个百分点。自来水年供水量2358万立方米,比20**年提高1231万立方米。城市排水管道647.15公里,其中污水管道193.05公里,分别比20**年增加452.15公里和191.37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5.46平方米,城市绿地率33.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分别为83.76%和81.37%。

(四)城镇人口增长较快。2015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09.5万人,其中市辖区城镇人口31.5万人,分别占相应区域人口的43.3%和40.8%。与2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52万人,增长90.4%,年均增长9%。小城镇建成区常住人口由20**年的20.1万人增至20**年的58万人。

(五)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加快。20**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455所,比20**年增加211所;城镇拥有普通中学115所、小学106所,比20**年分别增加28所、10所。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87个(不含村卫生室),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32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746人,与20**年末相比,分别增加168个、3723张和4010人。

(六)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年,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2.5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7.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均成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站)。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7处。社会福利院16个。市县两级社会(儿童)福利中心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20**年末城镇低保人数3.1万人。

(七)城镇居民生活明显改善。2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36元,分别是20**年的2.6倍和2.86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3平方米,比20**年增加4.1平方米。100%的家庭独用自来水设施,98%的家庭炊用燃料使用液化气、天然气和电,96.1%的家庭拥有独立卫生间,90.8%的家庭拥有家庭洗浴设备。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年的46.7下降为20**年的38.5。

二、我市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市已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市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近年来,我市城镇化水平呈现提升趋势,但与全国和周边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年,我市城镇化率不仅低于全国5.9个百分点,比全省最高的铜陵市低29.6个百分点,而且在《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方案(试行)》确定的7个二类市中,也只处于中游靠后位置,仅比安庆、滁州市分别高7.1和1.6个百分点,但比淮南、淮北、蚌埠、池州市分别低18.6、10.5、1.6和0.8个百分点。

二是城镇经济中心职能较弱。中心城区首位度低,行政中心职能大于经济中心职能,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缺乏牵动力强的工业大项目,工业化助推城镇化的作用有待增强。与其他6个二类市相比,20**年市区完成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最低,只有176.5亿元和12.5亿元;工业总产值221.7亿元,仅高于池州市9.4亿元。县市城区大多是“低层次”的政府驻地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基础设施配套与第二、三产业的配置不够优化。大部分集镇缺乏产业支撑,经济规模较小,吸纳生产要素、转移农业人口的能力较弱。

三是城镇市政配套功能不完善。因为建市时间较短,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管网老化等“城市病”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在7个二类市中,20**年我市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面积均处于第6位,城市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处于第5位。由于规划的滞后和规划管理力度不大,“骑路建设”的集镇多,形成“马路经济带”,而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文化娱乐设施缺乏。

四是城镇之间的联动效应不突出。虽然我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以错位发展和彰显特色为原则,中心城市与县城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但宣城市区与县城经济联系疏远,没有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尽管宣城、宁国、郎溪、广德城镇密集区的雏形已经显现,但是受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的影响,县城之间、集镇之间的竞争性大于合作性,整体协调不够,联动效应较弱,难以形成经济聚集效应和真正意义上的城镇群发展状态。

五是“准城镇化”现象较为明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区土地不断扩张,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约束,造成人口与产业集聚难以协调,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不够同步。20**年,全市非农业人口比重为18.14%,而城镇化水平为45%,两者相差近2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有75.9万人计入城镇化水平,没有完全城镇化。同时,城镇从建筑表像看起来是“城镇化”了,但实质没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而且城镇管理者和居民也多数没有在意识上实现从“县”到“市”、从“乡”到“镇”的根本性转变。

六是资金、土地要素制约严重。城镇尤其小城镇的建设资金大都以政府投资为主,而目前的财税政策严重弱化了地方政府的投入能力。有数据显示,一个3000人的农村新型社区,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按城市投资50%计算,需要1500万元左右。由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量大,虽然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又采取了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但从总体上看,筹资渠道还不宽、办法还不活,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供应不足。近三年来,我市每年建设用地总需求量在4—5万亩左右,而每年省下达分配用地指标只有3000亩左右,加上点供农用地计划指标、追加指标,缺口仍然很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三、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对新型城镇化作出了新部署,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全市城镇化率要在2015年达到53%左右,20**年接近60%,必须全面准确领会新型城镇化的新内涵,紧密结合宣城实际,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一、统筹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调控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依法管理和建设城镇的重要依据。要把城乡规划作为提升城乡发展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和完善高起点、高水平、前瞻性的城乡规划体系,引导城镇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加快构建以宣城市中心城区为核心、所辖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一般镇为网络的新型城镇体系,形成“1个中心城市”(宣城市区)、“1个城镇群”(宣宁广郎城镇群)、“3个副中心城市”(宁国、广德、绩溪)、“4条城镇与新型产业带”(芜宣—宣广、宁宣黄高速、徽杭高速连接线、南京—郎溪—宁国—绩溪)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第二、产城一体,增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我市要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两个国家层面发展战略的难得历史机遇,推进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布局相融合、人口板块与经济板块相协调。一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重点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开发园区全面发展加快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新型工业格局。二要继续扎实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强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宣城。三要培育和壮大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根据各城镇的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品牌。四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发展。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餐饮娱乐休闲等传统服务业。

第三、突出重点,增强中心城市和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一要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按照“西进、北跨、东联、南控”空间发展思路,形成“主城区+南漪湖旅游休闲文化新区+彩金湖政务文化新区”的中心城市功能分区,提升城市规模、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文化品位和辐射能力,到“十二五”末,把宣城建设成为建成区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5万人的苏浙皖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设施指标和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二要加快县城建设。县城是市域城镇体系中连接城乡的关键环节。要强化县城的区域中心职能,提高县级规划建设水平,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2015年,宁国市、广德县建成以工业为主的新型工贸旅游城市,郎溪县建成皖苏边界新兴工贸城市,绩溪、泾县、旌德建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型工贸旅游城市。三要加快重点镇建设。重点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节点,“兴县必须强镇”。要本着“镇当城建、择优培育”的理念,引导产业、资本、人口等要素集聚,对20个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和省中心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以重点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古镇和卫星城镇,使之成为实力雄厚、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对有条件的少数重点镇要发展成为小城市,以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促进城镇适度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互动发展。四要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和关键。要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6611行动计划”,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创新机制,增强城镇建设发展的活力。着力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等方面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一要解决人的问题。让人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合理流动与配置,并且使人的这种流动和配置既科学可控、又可持续,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清除制约人口转移的体制障碍,打破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封闭分割的管理模式,实行有利于吸引资金和引进人才的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改变将入学、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和保障与户籍属性进行捆绑的做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能进城、愿进城、常住城,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加快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弱化城乡区别,最终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留得住。二要解决钱的问题。数额巨大的资金需求完全靠政府财政是没有能力提供的,单靠农民自筹也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落实各级公共财政对城镇建设的投入责任,支持地方发行市政债券;推动财政资金整合,在“统一规划、分口安排、集中投入、各记其功”原则下,整合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的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放开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入限制,积极推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引入企业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建投资体制。紧紧抓住国家开发银行与省政府签署《综合推进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合作备忘录》的机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园区产城一体化、现代农业、保障性住房、土地整治和土地储备等领域,加强与国开行的合作,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三要解决地的问题。城镇化发展对地的需求最为迫切,但发展不等于新增加建设用地,关键在于城乡统筹和集约用地。要积极向国土部争取差别化政策综合试点,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服务社会、宏观调控能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积极推进市(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58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