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以的原则

| 标准员 |

【www.guakaob.com--标准员】

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标准
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以的原则 第一篇

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标准

1、道路整治规范化。(1)交通沿线道路平整、完好、无坑凹、无破损;(2)道路出入口全部硬化;道路两侧及可视范围无垃圾、杂草、杂物及污染物;(3)经营摊点、门头房规范有序,无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现象;(4)道路两侧绿化带无缺损、无死株现象,绿化地内无垃圾、杂草、落叶,无非法侵占绿地现象;(5)高标准围挡道路两侧废品收购点;(6)公路用地范围内无遮挡公路标志、乱设标志、堵塞边沟、擅自设置平交道口、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摆摊设点、种植作物现象,做好路面保洁,路面无浮石;(7)公路用地范围外延线两侧(每侧各10米)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集贸市场等现象,无违法建筑物、地面构筑物、超期临建、不雅建筑及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广告牌匾;(8)落实拆、清、整、补、管的要求,拆除沿线乱搭乱建、清理乱堆乱放、整修破损路面,补植缺株绿化苗木,健全道路沿线长效管理措施。

2、街道亮化。沿村内硬化主街道,每间隔50-100米安装1盏金属架杆路灯,副街道或背街小巷棵依靠现有建筑物安装简易照明设施,确保四季夜晚照明时间;

3、村庄绿化。(1)道路宽度不足5米的,主要做好清理平整工作,一般不宜再进行绿化。(2)道路宽度大于5米的,栽植两排行道树,行道树之间的空闲地配以花灌木和球类等植物,充分体现绿化的立体感。(3)村内东西道路主要对北侧的阳面进行绿化,南侧不再绿化。【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以的原则】

(4)南北道路根据宽度可进行两侧绿化;村内巷道比较窄的不宜进行绿化。绿化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景观效果和经济投入,乔木类选择:土质好的可选择银杏、国槐、法桐等;土质较差的可选择白蜡、栾树、柳树、毛白杨、刺槐、榆树、泡桐、垂柳、旱柳等。花灌木选择:高层的花灌木有樱花、百日红、木槿、白玉兰、海棠、丁香、红叶李、石榴、杏树、山楂、樱桃等作为上层苗木,要求分枝高度不低于1.2米,总体高度不低于2米;中层的花灌木有榆叶梅、紫荆、梅花、红端木、锦带花、火棘球、棣棠球、冬青球等作为中层苗木,要求高度不低于1.5米;低层的花灌木有金银花、迎春、丰花月季等作为底层地被苗木,高度不高于60厘米。部分地段可以考虑采用紫藤、爬山虎、凌霄、蔷薇、羽叶茑萝、牵牛花等做垂直绿化。地被尽量少用草坪,多种植自播能力强的一二年生草花孔雀草(蝎子草)、紫茉莉(懒老婆)、凤仙花(指甲花)、半支莲(太阳花)、石竹花等,栽植宿根花卉大花金鸡菊鸢尾、萱草等。

2.房前屋后绿化。充分发动群众,在全村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可以动员群众自己对房前屋后、空闲宅基地、小块闲置空地等实现零星地块全面绿化。植物选择主要是杨树、槐树等,影响房屋安全不适合栽大树的地方可以选择栽植柿树、椿芽、石榴、山楂、杏树等既开花又结果的经济树种。如果道路较窄可以选择栽植樱花、百日红等,采取统一栽植或各户自行栽植,农户分别管理自己房前屋后的苗木,收益归各户。

3.庭院绿化。各住户要根据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庭院绿化,既可以栽

植白玉兰、海棠、桂花、丁香、樱花等观赏树木,又可以栽植山楂、樱桃、苹果、杏树、石榴等经济类果树,也可以混合栽植,尽量提高庭院绿化的景观效果。【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以的原则】

4.文体广场及公共活动场所。以大树为主,可以栽植杨树、柳树、泡桐等,有条件的地方选择银杏、国槐、法桐等,也可以配以松石小景,中层苗木选择樱花、海棠、石榴、百日红等,金叶女贞框边,作为下层苗木。

5.连接村庄的道路两侧。要严格按照交通部门道路绿化方案实施,根据道路沿线情况栽植几排速生杨、柳树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以栽植法桐、栾树、白蜡、柿树等,由乡镇负责实施。

6.河道及池塘周边。以旱柳、垂柳为主,配植碧桃、樱花、金叶女贞球、小叶女贞球、连翘、蔷薇、迎春等。

7.村庄空闲地及周边。以种植乡土乔木树种为主,可以选择杨树、槐树、泡桐、榆树等,实现无裸露地面的目标要求。

4、河塘净化。(1)实施河畅工程。堤防、岸线完整无缺口,河床平整顺畅,无乱占河面,无乱填乱挖,无障碍物;无乱倾倒、乱搭建、乱采挖等“三乱”行为。(2)实施水清工程。河道水面清洁,无垃圾漂浮物,无畜禽粪便直排,河床无污染,无建筑生活垃圾、淤积现象;

(3)实施岸绿工程。岸坡整洁,无垃圾建筑杂物,河堤两侧绿化;

(4)实施景观工程。提升河道景观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优美整洁、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5)河道内无非法房屋、树木、高干作物、物料等侵占河道现象;(6)保持防汛通道畅通,无人为挤占、

损坏防汛道路行为;(7)无人为破坏、占用堤防现象;有专门人员负责清捞保洁和管理。

5、墙面美化。拆除废畜禽舍、废弃旧房、残垣断壁,对破损墙面、院墙全面修葺,对村内强弱电线路统一整治,做到协调 整齐美观。清除村内墙面乱涂乱画,设置广告张贴栏。对主街道两侧房屋进行粉刷,统一绘制宣传版面,建设文化墙面。

6、庭院街道整洁化。庭院周围无乱搭乱占、无乱堆乱放现象,粪土、砂石、物料堆积及时清除,柴草、秸秆统一集中堆放。庭院内保持干净整洁,农具、杂物等摆放有序。结合庭院布局,适量栽植果木花草,改善庭院环境,培养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深化“清三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整治,达到“户户洁、路路净”。

7、休闲娱乐广场化。每村建设一处文体广场,活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广场周围栽植花草树木,休闲健身设施齐全,健身器材不少于10套,安装广场照明灯并保证个夜晚照明时间。【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以的原则】

8、污水排放集中化。村内主街道两侧设置排水沟,集中排放污水,家庭生活污水排出口与村内街道污水沟渠相连接,排污渠道保持畅通。对畜禽养殖场、加工作坊、农贸市场等排放相对集中的地方重点整治,统一设置污水排放设施,实现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避免污水横流现象。

9、垃圾收集长效化。

(1)有生活垃圾收集车、扫帚、铁铲、镊子等必备的保洁工具。

(2)按村人口总数设置垃圾箱(600L)。村人口总数1000人以下垃圾箱≥10个,村人口总数1001-2000人垃圾箱≥20个,村人口总数2001-3000人垃圾箱≥30个,村人口总数3000人以上垃圾箱≥40个,260升垃圾箱按1/2数折计。(3)垃圾池、垃圾箱周围干净整洁。

(4) 建立健全保洁队伍。1000人以下保洁员 ≥2人, 1001-2000人保洁员≥4人、2001-3000人保洁员≥6人,3000人以上保洁员≥8人,保洁员必须坚持每天上岗,穿着保洁服,确保公共道路和垃圾箱周围环境整洁。保洁队伍要按标准配备齐全。

10、村规民约制度化。结合本村实际,征求村民意见,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内容主要包括村民道德行为规范、公共卫生管理规范、村内治安管理制度、村内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三资”规范化管理、党务村务公开等。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包保责任制,成立由老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做好“村规民约”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

11、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村居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水平。6月底前实现村居文体小广场全覆盖,配备有音响、广场灯、信息栏、健身器材,有条件的村可以设置电子屏幕,开展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活动。实施“十百千万”文艺队伍培训工程,加强业务指导,分批培养庄户剧团、文化辅导员、村级文艺带头人、文化志愿者。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发挥“农家文艺演出队”作用,以“春之声”、“夏之舞”、“秋之韵”、“冬之乐”为主题,以书画摄影展、健身舞、民俗表演、歌舞、戏剧、曲艺等为内

关于在全镇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
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以的原则 第二篇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关于在全镇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关于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要求,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以的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农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和镇村文明程度为目标,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富裕、优美、和谐、幸福的新XX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12年底,全镇50%左右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2015年底,70%以上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农村环境面貌更加整洁、村风民俗更加文明、道德素质更加提高、生活方式更加健

【乡镇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以的原则】

康、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全镇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三、工作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顺应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纳入全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整合各方面力量,有重点、分阶段逐步推进实施。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打造,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试点先行,全面推进。

4、注重创新,完善机制。不断灵活手段,创新载体,丰富内容,保持镇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5、以人为本,利民惠民。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创建为民,文化惠民,让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主要任务

1、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深入推进“四化两处理”工程(抓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立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加强镇村“四化”建设。推进镇村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建设永久性景观绿化带。村庄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并逐步向背街小巷扩展;主街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主街道两旁栽植花草树木,庭院内外搞好绿化;主街道两侧墙体立面全部粉刷,及时清除乱涂乱画

和小广告,实现美化。加快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进程。2012年,全面完成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探索合理分担垃圾处理费用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垃圾一体化处理系统。及时清理粪堆、柴堆、垃圾堆,清除乱搭乱建,抓好改厕、改灶、改圈,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末,新建社区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和再生利用,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大力弘扬“崇文尚德、务实诚信、开放包容、创新争优”的新时期*****精神,全面实施文明创建“三个三”工程。抓平台,构筑“三大阵地”。每个村建设一条文明街,采取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广泛开展乡村道德、文明典型、计划生育、民俗文化等宣传教育;每个村建设一所文明市民学校,整合利用农村文化大院设施资源,发挥志愿者、专业人才、机关干部、乡村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文化科技、文明礼仪、政策法律、卫生保健等知识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楼道文化,制作格言警句、人文书画宣传牌,加强群众教育熏陶。抓组织,培育“三支队伍”。充实加强道德评议队伍,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围绕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风尚、促进村级工作,开展评议活动,切实发挥作用。每个村培育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整合全镇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巾帼、青年等志愿者队伍资源,围绕

保护环境、传播文明、农民培训和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个村培育一支文化宣传队伍,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我们的节日”,自编自演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载体,开展“三争活动”。广泛开展争做文明村民、争当文明家庭、争创文明村(社区)活动,积极参与“桃都好人”评选活动,通过“鲜花送文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山东好人”——每周之星、“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培育一批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的文明典型,营造学习宣传争做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文明礼仪讲座、文明诚信教育活动,评选表彰文明家长、文明礼仪示范校及优秀教师、优秀学生,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家长引导学生、家校互促共进,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和群众文明素养。

3、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镇街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小广场等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完善提升文化“两公里服务圈”。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培育壮大文化辅导员队伍,鼓励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加强对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传承,积极开发具有民族

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工艺项目、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繁荣活跃文化生活。根据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农闲时间,大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坚持开展好“农民文化节”、“全民健身”、“四下乡”、“消夏演出”等文体活动,促进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4、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围绕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巩固提升全镇农民大培训工程工作成果,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标准,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构建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全覆盖。深入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引导性培训和文明素质普训五大培训工程,着力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移风易俗,摒弃陋习,知礼明仪,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5、实施平安乡村工程。以创建平安村庄、平安家庭、平安校园为载体,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完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社会治安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坚持群防群治,深入推进治安防控“四项提升工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61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