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堂实录

| 结构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原子非常小, 其直径大约有千万分之一毫米,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并且原子与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堂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堂实录

  周小金

  地区: 江西省 - 上饶市 - 余干县

  学校:江西上饶余干县董家店初级中学

  共1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初中化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2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对化学比较陌生,但是正因为这样学生很感兴趣。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原子的结构

  知识回顾 1.分子、原子的概念。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三种,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构成原子。因为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老师要告诉同学们: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同分子和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要知道离子是怎样形成的,还得从原子结构讲起。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演示右图)

  假如把原子比成一个大礼堂,原子核就像挂在礼堂中央

  的一粒豆,核外电子就在这样一个广阔的空间里高速运动。

  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是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一点的区域经常出现、能量低的

  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经常出现,就像有意分层似得。我们把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电子层最多时有七层。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也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

  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_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___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不超过2个)。

  有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形象、简洁的图示表示原子的内部构成情况。下面我们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多媒体展示):

  3.学生背会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画原子结构简图。学生活动后展示图片。

  【分析】分析上表。即元素分类、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结论】

  1.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数 结构的稳性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少个4个

  不稳定结构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不稳定结构

  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

  8个电子(He为2个)

  稳定结构

  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2.元素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二、离子的形成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我们从稀有气体那里知道:---------。

  【小结】像氯化钠这样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还有很多,一般地,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成的。如:氯化镁、氯化钾、碳酸钠等。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原子的结构

  知识回顾 1.分子、原子的概念。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三种,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构成原子。因为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老师要告诉同学们: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同分子和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要知道离子是怎样形成的,还得从原子结构讲起。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演示右图)

  假如把原子比成一个大礼堂,原子核就像挂在礼堂中央

  的一粒豆,核外电子就在这样一个广阔的空间里高速运动。

  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而是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一点的区域经常出现、能量低的

  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经常出现,就像有意分层似得。我们把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电子层。电子层最多时有七层。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也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

  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_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___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不超过2个)。

  有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形象、简洁的图示表示原子的内部构成情况。下面我们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多媒体展示):

  3.学生背会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画原子结构简图。学生活动后展示图片。

  【分析】分析上表。即元素分类、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结论】

  1.

  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数 结构的稳性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少个4个

  不稳定结构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不稳定结构

  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

  8个电子(He为2个)

  稳定结构

  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2.元素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二、离子的形成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我们从稀有气体那里知道:---------。

  【小结】像氯化钠这样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还有很多,一般地,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成的。如:氯化镁、氯化钾、碳酸钠等。

  段海燕 评论

  优点:

  通过回顾知识点引入课题,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觉,教学设计总体不错

  缺点:

  学习本知识点可能会有点抽象,教师应多致力于这方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69575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