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 规划师考试 |

【www.guakaob.com--规划师考试】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第一篇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方法

摘要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落实,国家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问题高度重视,在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提高农村综合环境保护的工作水平,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处理水平,积极推进分散式、易维护、低成本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本文旨在阐述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进一步探讨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措施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措施;意见

中图分类号 X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182-01

水源是农村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更是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影响农村水质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具有分散较广、增长较快、污水成分较为复杂、水质变化较快等特点。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是村镇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大量污水排放,这些生活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排放到自然水体之中,各类污染物直接进入河流,继而导致了农村整体水质富营养化,引发各种相关生态问题。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广泛推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随着国家各部门对农村综合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以及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的综合生态环境水平和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已经有明显的改善,生活污水的治理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也占据一定的重要位置,但现阶段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及村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依旧存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养殖所产生的大量污水严重影响了周围河流的水质,并且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分布位置较浅的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不能继续作为农村生产生活的饮用水使用,大大减少了农村进行生产生活的饮用水源,为今后的用水问题带来威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许多城镇及村庄更多致力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缺乏重视,各地用于污水治理的经济投入普遍不足,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不符合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的运行和维护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大多数城镇还停留对整体生态环境和水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的层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排放、治理等问题。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没有足够完整的机构设置,导致污水治理工程存在重复建设和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农村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污水治理的难度。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可以预防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流引起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对于生活污水治理普遍存在重视建设、忽视收集的情况,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网建设从污水源头收集污水,而是对原有沟渠加以改建用以收集生活污水,这些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了污水处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第二篇

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

随着农村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由于农村环保工作明显滞后,农村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尚没有建立,农村中的小城镇和自然村污水治理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等原因,绝大多数农户的生活污水和户养畜禽废水都是直接外排到自然水体的,造成了农村水沟、池塘、河道等水体较为严重的污染。农村的生活污染物无控制地直接排入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当前已经非常严峻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某些地方已经严重到直接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地步。

农村环境的污染,破坏了昔日的绿水青山,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等文件、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丽水市是浙江省西南山地生态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省内山地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个山区市,素称“九山半水半分田”,以山为依托的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为该六江干支流源头区。其中

的瓯江是浙江第二大水系,发源于我市庆元县和龙泉市交界的仙霞岭洞宫山锅帽尖,贯穿本市九县(市、区)。干流经龙泉、云和、莲都、青田四县(市、区)进温州入东海,全长388公里,境内长316公里,流域面积达13108平方公里,约占全流域面积的72%,占全市总面积的76%。飞云江也发源于我市景宁县的洞宫山白云尖。钱塘江、闽江、灵江、交溪等水系的部分支流均发源于我市龙泉、庆元、遂昌等市县的高山深山。从这一角度看,我们丽水市肩负着保护“六江”水系源头水质的重要义务。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丽水市总体上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优良的水质,清新的空气,苍翠的山林,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丽水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是发达地区中难得的一块“净土”。然而,纵观丽水市农村的现状,上述农村环境污染现象仍相当普遍,且十分严重,与省内外其他环保工作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维护青山绿水,保护好全市农村环境,既是为农村居民创建一个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保障农民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保护“六江源头”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保障“六江”水系下游水质的需要。

2009年末丽水市总人口为257.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为212.3万人,占82%,绝大部分的人口都为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村庄分散,数量多,规模小。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从市环保部门资料得知,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外排,最终流至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不作处理直接向外排放。据调查,由于普遍存在着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者肆意横流,全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的水质了,一些养殖业比较多的村甚至是达到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浅表层地下水受污染后,许多远离市区、县城,未通达城市自来水仅依靠地下水生活的农民,只有常年饮食这些污染水。市环保局曾于2003年10月对全市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检测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这些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有直接的关系。

需加强丽水市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必要性,从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就可见其一斑——

为促进农村环保工作,自2002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每年对创建成功的乡镇进行公告授于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2003年,莲都区富岭乡作为我市第一个申报乡镇,参加了首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评选活动的创建。 在最后的评定中,就是因为生活污水这一项指标没达标而未被通过。给丽水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截至目前,我们丽水

市只在近年的三批中总共18个乡镇(详见下附)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殊荣,占全市农村乡镇总数的11%。而相比与我市相邻的金华市已拥有26个;总人口45万人、县城除外22个乡镇的淳安县,“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已达到8个,占全县农村乡镇总数的36%。如此的状况,对于有着“全国生态第一市”优越条件和誉称的丽水市而言,目前的成绩显然是太差了。

因此,丽水市务必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把农村污水治理等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加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专项资金投入。

(2)每年自上到下建立环保工作计划,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督查考核制等管理机制。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将环保建设目标列入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四个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

(3)加快农村环保工程的实施。坚持合理、节约的原则,将农村环保工作,农户改厕、改厨、改栏等与村镇规划相结合,与中心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合理选点,科学实施,全面消除露天茅坑,积极推广经济适用、科学卫生、农民易于接受的“三格式”无害化户厕。采取铺设市政污水收集管和建立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方式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凡市政污水收纳管不能通达的乡镇、自然村,逐步建起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具体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采用自然土地处理、生

物-化学处理、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稳定塘、厌氧消化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

(4)强化环境保护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浸透教育,从而真正形成领导重视、监督监管部门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5)建立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协调推进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环保、农、林、水利、卫生等多个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因此,需建立一个有利推进工作开展的组织协调机制,以整合资源,密切配合,形成有效合力。

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第三篇

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是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杂排水。

二、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生活污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及病菌、虫卵,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污染有机物分解腐烂,使水体中溶解氧消耗殆尽,发黑变臭。因此,城市生活污水应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到水体。

农村生活污水以往都是作为农田肥料来使用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农田中被农作物吸收,转化为农作物的营养物质,很少流失到水体中去,因此,对环境影响不大。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卫生洁具、洗衣机、沐浴设施等走进平常百姓家。农村的人均日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增,产生了大量生活污水;其肥效亦大大降低,又因卫生要求,很难用作农肥了,同时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减少了传统的农家肥的使用。造成农村生活污水失去了消化途径,使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造成农村河道水体变黑发臭、鱼虾绝迹、蚊蝇孳生。生活污水中病菌虫卵引起疾病传播,使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

农村生活日渐城市化,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生活污水含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还含有氮、磷等无机盐类,其BOD5浓度约为:100~250mg/L之间。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微生物,新鲜生活污水中细菌总数在5×105~5×106个/L之间,并含有多种病原体。生活污水中悬浮固体物质含量一般在200~400mg/L之间。污染物平均浓度见表3-1。由于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以有机物为主,同时生活污水中还含有许多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因而生活污水是不稳定的、生物可降解的和易腐烂的,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会引起环境的污染。

表----生活污水污染物平均浓度

(单位:mg/L)

四、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由于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是以有机物为主,其生化性较好,所以通常情况下生活污水的处理都是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从处理工艺上分有: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从处理方式上分:有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集中处理的方法多采用好氧生物处理,运行可靠,处理效果好,但存在着基建投资大、动力消耗多、运行费用高、剩余污泥处理难等问题;分散处理方法大多数为厌氧生物处理,处理设施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但相当一部分处理设施存在着处理效果不稳定、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大多数采用集中活性污泥法处理,但这种方法不完全适宜农村。

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与选择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应选用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费用低的小型分散式处理方法为主。目前此类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MBR处理新农村污水

膜生物反应器以出水水质稳定优良为其优势,但一次性投资成本稍高。本工程要求处理出水用作回用水,且不能影响周围人们的身体健康,故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且要求有较高的稳定性。本工程推荐选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作为首选处理工艺。

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活性污泥来去除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然后采用膜将净化后的水和活性污泥进行固液分离。

MBR工艺的优点如下:

 运行管理方便

传统的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高污泥负荷的情况运行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使得泥不难于分离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出水不达标。而MBR工艺是用膜抽吸作用来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膨胀不会影响MBR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因此运行管理极为方便。

 占地面积小

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的活性污泥浓度一般在3000~5000mg/l,而MBR工艺的活性污泥浓度一般在8000~12000mg/l,且不需生化沉淀池,故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和土建投资,其土建占地约为传统工艺的1/3。

 处理水质稳定

中空丝膜能够截留几乎所有的微生物,尤其是针对难以沉淀的、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因此系统内的生物相极大丰富,活性污泥驯化、增量的过程大大缩短,处理的深度和系统抗冲击的能力得以加强,处理水质稳定。

 具有很好的脱氮效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MBR系统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细菌的截留、生长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得以提高。

 泥龄长

膜分离使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成分,在体积有限的生物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大大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可以实现基本无剩余污泥排放。

 动力消耗低

中空丝膜所需的吸引压力仅为-0.1~-0.4公斤/cm2左右,动力消耗低。

膜生物反应器易于一体化,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MRB的工艺过程如下:

⑵、高效生物化粪池(SW型生活污水自净装置)

是在普通化粪池上加以改造形成的。在城郊结合部城市污水管网未覆盖到的居住区可采用。其处理工艺也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发酵、分解作用,达到污水的净化。经过改造的工艺流程为:

污水 调节沉淀池栅滤 多级厌氧接触生化滤清出水

⑶、地埋式无动力净化处理装置

地埋式无动力净化处理装置是在圆筒型兼性滤池专利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处理工艺流程为:

生活污水缺氧酸化兼性过滤氧化沟(自然通风) 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⑷、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 2 米的低洼地、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和强化自然湿地功能,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填料)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填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下,污水中有机物通过过滤、根系截留、吸附、吸收和植物光合、输氧作用,促进兼性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人工湿地按水流方式可分为潜流湿地和漫流湿地。潜流湿地是在填料床表层面上栽种耐水、且根系发达的植物,污水经格栅池、沉淀池预处理后进入湿地床,以潜流方式流过滤料,污水中有机质被碎石滤料和植物根系拦截吸附过滤,和被微生物与植物根营养吸收、分解使污水获得净化。漫流湿地(又称自由水面湿地)是污水进入湿地后,在湿地表面维持一定厚度水层,水流呈推流前进,形成一层地表水流,并从地表出流。污水中有机物经沉淀,根系拦截,吸附,吸收,分解而获净化的。按水流方向可将人工湿地又分为水平流湿地床和垂直流湿地床。垂直流湿地床的水流通过导流管或导流墙的引导,在湿地床内上下流动,多个垂直流湿地床串联起来称之多级垂直流湿地。水平流湿地床的水流是按一定方向水平流动。在实际过程中有时将垂直流湿地床与水平流湿地床组合起来使用,这种湿地床称之组合式湿地床。垂直流湿地床较水平流湿地床负荷高。

1 特点

人工湿地有自由水面型( FWS) 和潜流型(SFS)两类。由于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

好、受气温影响相对较少、卫生条件好等原因而采用较多。潜流型人工湿地根据污水的流动方向又分成水平流和垂直流两种。前者对BOD5 、CODCr 、SS、重金属等污染物处理效果好,后者脱氮、除磷效果较好。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投资低,处理效果好,管理和维护简单,基本不

用能源消耗,运行费用仅为常规处理的1/ 10 ,抗冲击性能强,适合广大农村地区、小城镇地区的污水处理。

2 构造

下面重点介绍潜流型湿地。

潜流式人工湿地构造由进水区、处理区、出水区三部分组成,并且底部应做好防渗层。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见图。

图---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

[5]、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1 基本情况 经过对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指标CODCr、TN、TP 的监测分析, 水质情况CODCr 为135-380 mg·L- 1、TN为15-50 mg·L- 1、TP 为0.50-3.50 mg·L- 1。监测分析频度为每周1 次, 连续监测14 次, 监测分析方法CODCr 为重铬酸钾法; TN 为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 89) ; TP 为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GB11893- 89) 。

2 处理工艺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其工艺流程见图。

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第四篇

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建议

杨继富 李久生 郝桂玲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44

【摘 要】 2003年我国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有能力、农民有需求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归纳总结国内外改善农村水环境的经验和进展,根据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研究提出了2020年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和“十一五”期间的行动建议,以期启动实施全国农村水环境改善工程。

【关键词】改善 农村 水环境 思路 建议

1 概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3年12月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最基本的特征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继续重视增加生产、保证供给的同时,注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003年我国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有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为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据。 农村水环境,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渠系、池塘等地表水和土壤水、地下水。农村水环境是农村大地的血脉,对降雨、洪涝、干旱及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农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是全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和实施改善农村水环境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不仅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防治江河湖泊污染、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归纳总结国内外改善农村水环境的经验和进展,重点围绕乡村范围内、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水环境问题,研究提出了2020年改善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对策措施和“十一五”期间的行动建议,以期启动实施全国农村水环境改善工作。

9 一、水资源 水环境

2 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水污染问题是局部性的。根据水利统计年鉴,198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为525亿吨,占总用水量的11.8%;估算废污水排放量为200亿吨左右(按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估算比例),仅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0.77%,远低于地表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全国及农村水污染问题不突出。198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迅速增加,废污水排放量同步增加。根据《中国资源公报》,2003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达到1808亿吨,占总用水量的34.0%,估算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680亿吨,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2.6%,比1980年增加了2.4倍。

由于大量水质超标的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污水排向农村、用于农田灌溉,由于农村内部乡镇企业、畜禽养殖业和生活污水的增加,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全国农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①排污河两岸、污水灌溉农田及地下水污染严重,许多清水河变成了排污河;②乡镇企业布局分散、生产工艺落后,排污种类多、浓度高,往往是一个企业污染了一条小河、一个池塘、一片农村,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威害;③城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农村生活排污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的粪便及污水就地排放,污染了农村内部及周边水环境和卫生环境,是乡村小河、池塘变成了臭水沟、臭水塘;④农业内部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流失,已成为农村地下水和大江、大河及湖泊污染的重要原因。

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加剧,不仅威害了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身心健康及生存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国家食物安全和水安全。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缺少监测统计资料,不能对农村水环境状况进行全面、定量地评价。

3 国内外改善农村水环境的经验与进展

3.1 国外情况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点源污染治理已基本完成,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已从点源转到面源、从城市转到乡村,乡村水环境改善和面源污染防治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受到政府和科技界的重视。

(1)在农村生活排水处理方面。日本政府从1973年开始进行“农村集落排水工程”建设,主要是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排水,包括农村居民和农村行政事业单位的生活排水。根据农村特点并综合考虑建设成本、运行管理方便程度以及适度分散排水以减轻排入水域的污染负荷(充分利用水域自然净化能力)等,农村集落排水工程以小型工程为主,日污水处理能力在1万吨以下,每个工程平均覆盖193户数,受益人口979人。截止到2001年,日本农村集落排水工程普及率达到了71%。对于不能纳入农村集落排水工程的分散农户,要求采取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此外,美国已在乡村建成400多个人工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良好。英国,在建设乡村小型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工程、以及综合利用方面很有特色。

(2)在污水灌溉方面。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主要用于农业灌溉、补充地下水、市政及生活杂用水、工业冷却水及环境用水等,其共同特点是处理达标后才能利用。美国已建成了3400多个污水再利用工程,污水回用量达260万m/d,其中62%

3

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文集 10 用于农业灌溉,30%用于工业,其余用于城市设施和地下水回灌;在50个州中,有45个州进行污水灌溉。由于以色列水资源严重不足,1972年建设了“国家污水再利用工程”,开始大规模污水利用。目前该国污水回用率达到70%以上,其中42%用于农田灌溉,30%用于地下水回灌,其余用于工业及市政等。总之,污水资源化是一种国际趋势,对缓解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保护具有双重效果。

(3)在面源污染防治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开始监测面源污染,研究、探索减少污染的技术和措施。日本硫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有效微生物群技术(缩称EM),与向农田增施有机肥料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达到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美国亚利加州和亚利桑那州从立法高度保护地下水,规范氮肥和杀虫剂的使用,特别对杀虫剂等有机污染物的使用规定极为严格;开展了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估。

3.2 国内情况

尽管目前全国改善农村水环境工作还没有启动,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结合水利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已开始实施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一些科研单位和大学结合有关项目开展了深入的试验示范研究。

(1)北京、浙江等地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从1995年到1998年,北京市水利局主持实施了中英国际合作“华北地区乡村水环境项目”,在通州区小堡村和房山区南韩继村建成了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明确了改善乡村水环境的具体任务:①完善给排水系统,实现自来水入户;②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和废水污染;③保护村域水面,实现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在2004年北京市政府批准的《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2004~2008)》中,明确了“乡村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①建设乡村污水处理工程55处,实现污水就地回用;②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村庄及旅游景点小型污水处理工程500处;③建设村庄垃圾及规模养殖污水处理工程100处;④建设50条清洁小流域等,以改善乡村水环境。

(2)一些科研单位、大学等结合科研项目和实际需要对污水灌溉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示范研究。其中对土壤—植物系统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及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净化作用,污灌对土壤、地下水、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及污水灌溉技术、土地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并取得许多有益成果。

(3)初步开展了面源污染防治研究,包括面源污染形成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农田排水中氮素转化运移与流失;不同灌溉方式条件下的水肥耦合与高效利用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农药、杀虫剂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其对地下水影响等,为面源污染防治积累了经验。

4 总体思路和建议

4.1 总体思路

基于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同时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改善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水利现代化的要求,以建立健全农村排水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保护饮用水源、修复和治理农村周边水环境为重点,紧密结合农村水利工作实际,综合采取法律制度、

11 一、水资源 水环境

工程技术和个人行动规范等措施,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水环境清洁、水体流动、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建立农村水环境监测与保护体系。

4.2 主要任务

(1)推进农村工业和畜牧业废污水处理与规范化管理,实现达标排放。首先要求县、乡、村行政组织搞好农村工业及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污水处理;生产企业要改进工艺、提高用水效率及回用率,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环保部门要严格污水排放的监测管理,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各级水利、科研部门要做好污水再利用及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

(2)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近郊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推广和普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首先在供水系统健全、生活排水量较大的农村和居民小区建设、配套生活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然后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开。

(3)开展农村水环境修复和亲水环境建设。为改变目前农村周边普遍存在的池塘、渠系污水淤积的状况,应结合农业灌排渠系建设与改造,疏通农村排水系统,通过引清水稀释、恢复和建设水循环系统等方式使“死水”变活、变清。与此同时注重亲水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清洁、良好的农村水环境。

(4)加强污水灌溉管理和技术研究。建议首先进行一次全国污水灌溉状况普查,弄清污灌水源、水质、污灌面积、灌溉作物及污水灌溉方式以及农田和地下水污染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从总体上保证污灌区水土环境平衡;其次要求环保部门严格控制城市和工业废污水超标排放;第三,大力推行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以减轻原生污水或只经过一级处理污水对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污染;第四,组织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研究制定不同污水、不同土壤及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研究制定污水灌溉水质标准,实现科学适度灌溉;第五,明确水利主管部门负责、环保部门参加,切实加强污水灌溉管理。

(5)加强面源污染监测和研究。由于面源污染量大面广、情况十分复杂,目前发达国家还没有根本解决。建议首先开展面源污染的监测和调查研究,弄清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综合防治措施的试验示范研究,研究探索减少面源污染的途径和方式,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如研究面源污染对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的过程、污染物质运移规律;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工程措施、天然和人工池塘水路交错带对氮磷及有机物的净化能力;从源头上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对策、措施,以及控制面源污染的政策措施等。

(6)建立健全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农村水环境信息十分缺乏,很难实施对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和科学决策。建议水利、环保部门通过延伸已有监测网络、扩展功能,尽快建立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实现实时监测与评价。其中首先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水排放区及污水灌溉区实施监测,以预防恶性污染事故发生。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7)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建设。针对目前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十分薄弱,已有环保法规针对性不强,执法与监督管理不力,农村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加大宣传与执法力度,逐步提高企业和农民环保意识,并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改善农村水环境行动。

4.3 “十一五”期间行动建议

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文集 12

(1)首先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近郊开展改善农村水环境工作试验示范。由于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近郊的经济社会比较发达,对改善农村水环境工作有能力、有需求。建议结合部分省市区已有工作基础和条件,开展农村水环境改善工作的试验示范。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工业和畜牧业废污水处理与规范化管理;建设农村生活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农村水环境修复和亲水环境建设和农村水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建设。

(2)组织开展全国污水灌溉调查,加强污水灌溉管理和研究工作。为改变目前污水灌溉情况不清、缺乏管理的状况,建议进行一次全国污水灌溉状况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加强监控和管理,从总体上保证污灌区生态平衡;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严格监测和控制超标废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大力推行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以减轻污灌对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污染;组织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完善污水灌溉水质标准,初步建立污水灌溉监督管理体系。

(3)组织开展面源污染监测与试验研究。通过开展监测与调查研究,弄清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的试验示范研究,包括水肥耦合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排水再利用研究等,研究探索减少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4)推动和促进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的建立。建议水利、环保部门通过延伸已有监测网络、扩展功能,初步建立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实现实时监测与评价。其中首先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水排放区及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预防恶性污染事故发生。

5 实施农村水环境改善工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采取综合措施,实施综合治理。由于农村水环境问题情况十分复杂,污染源分散、种类繁多,即有点源污染又有面源污染,既有农村内部的问题也有来自工业和城市的问题,而且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因此农村水环境改善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综合治理,包括法律制度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个人行动规范措施。在工程技术措施上,要综合采取减少污染源措施(如清洁生产、节约用水)、提高农田及水环境自净能力措施以及人工污水处理措施,仅仅采取人工处理措施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在经济上难以承受。

二要充分利用和提高农村地域的自然净化能力。即充分利用农村周边的河流、渠系、池塘、农田和荒地等,开展土地污水处理、污水灌溉,建设氧化塘或氧化沟,构建水循环系统和水生植物与荒地结合的生态净化系统,以及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

三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根据需求和能力,“十一五”期间首先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近郊开展农村水环境改善工作的试验示范,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四要与当前农村水利工作、农村水利现代化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今后的农村水利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统筹考虑改善和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灌排渠系建设与改造、农村供水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给排水系统和农村水循环网络,不断提高灌排渠系的自然净化能力和亲水功能,努力实现适度合理的污水灌溉及农田排水再利用。同时应结合农村水利现代化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农村改水改厕、生态农业建设等,推动和促进农村水环境的改善。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水科院等,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及产业化,中国2116人口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第五篇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危及农村生态环境,甚至损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分析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途径极其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我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常用的处理工艺、特点及应用情况,并对污水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治理技术;发展方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sewage has become the influe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endanger the countrysid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ven damage the farmers the main factors of physical health.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analysis in rural domestic sewage produce way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extreme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rural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sewage dispos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rural sewage; Sewage dispos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以往相比,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逐年增加,一直没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和有效的控制。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每年产生量超过80亿吨,90%以上的村庄缺乏污水处理设施,超过3亿人面临着生活用水不安全的状况,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因此,分析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途径及其特征,进而研究并推广先进的、有效的、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途径及其特征

1、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途径

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包括厨房污水、清洁污水、人类粪便及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滤污水等。由于农村缺乏科学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各种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或者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落后,导致各种本可以被有效处理的生活污水最终成为危及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

2、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

201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第六篇

**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2016-2016)

为认真落实省市“五水共治”决策部署,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意见》,从2016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提升行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流域全面覆盖、农户普遍惠及、排放基本达标的要求。为此,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建设“品质山城、秀美乡村、幸福**”总体目标,以创建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抓手,以秀美乡村建设为载体,按照“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要求,坚持全面治理与提升改造并重,通过全县上下三年的共同努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争走在省市前列,保一方净土,送四江清水。

(二)目标任务。围绕“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工作目标,从2016年起,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争到2016年底,除近年将启动旧村改造和异地搬迁的村外,基本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覆盖率达到100%,新增受益农户38974户,农户受益率达到85%。具体目标为:

2016年,全面启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设计,分乡镇分批次启动建设项目,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自然村争取全面启动,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实施扩面提升,半数村庄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全县平均农户受益率50%以上。

2016年,基本完成。全县所有应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行政村、自然村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

2016年,通过验收。全面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扫尾工程,力争全县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确保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三)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要求,所有乡镇村都要在2016年同步启动实施,前期治理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在三年目标和完成时间上争优争先。实施治理中,划分若干区块,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排序,整乡整镇连片治理、跨乡镇全流域联动治理。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要全面推进设施建设和农户纳管,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要全面推进设施改造提升和农户纳管扩面。

2.分级管控,严格标准。按照村庄布局规划,三年内要整体撤并或整村改造的村暂缓治理,其他村庄均为应治理村。应治理村中,分为重点村和一般村。重点村主要指集镇村、1000人口以上村、农家乐特色村,出水水质要达到一级B以上标准;一般村,出水水质要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3.因村制宜,经济实用。农村生活污水有条件接入城镇管网的,首选进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无法进厂处理的,可根据实际选择就地生态化治理。鼓励重点村建设有动力或微动力污水治理设施,一般村可采用厌氧池和沼气池等无动力处理模式,并配建人工湿地或稳定塘,少数未改造旧住宅区和小型自然村可建造公共厕所。

4.多措并举,建管并重。围绕全县水环境治理的大局,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企事业单位生活污水治理、门口塘治理、河道治理、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处理、秀美乡村精品线路建设等通盘谋划实施,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治理一片,水清一片。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减少污水产生,结合农业种植开展循环利用。加快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启用已建处理厂,加快延伸敷设管网,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更多接入,得到更有效处理。

二、工作方法步骤与责任主体

1.前期调查摸底。由县农办牵头,组织各乡镇、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调查摸底。采取调查表填报与实地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行政村数、自然村数、户籍农户数、常年全户外出农户数、外来常住农户数、污水治理终端与管网设施建设、设施运行、农户纳管、村干部群众思想要求等情况。做到摸清底数,明确各村的发展与工作定位,为下步一系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全县总体规划。根据全县总体目标和“村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率达到85%以上”的具体目标。由县农办牵头,通过邀请招标方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编制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规划编制费用由县财政支付。坚持高起点、接地气、贯到底的要求,规划要做到有特色、可操作,科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环境功能区划和农村人口分布等因素,按照覆盖到位、截污到位、达标排放的要求,分解落实分年度目标任务,划定重点治理区域,明确应治理村、暂缓治理村。按照三年目标任务,分别对重点村、一般村和提升改造村,提出具体到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数量位置和出水水质排放标准,列出三年行动时间表,测算投资规模。

3.工程施工设计。一是责任主体。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农村治污办”)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下,由乡镇履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业主单位责任,负责本辖区内各村工程设计事宜;县招标办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委托方式。项目工程设计由各乡镇采取邀请招投标或公开招投标方式自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来实施。但参加投标的设计单位必须经过县农村治污办的资质审核确认,否则无效。三是费用支付。施工设计费用不能超过国家相关收费标准规定的70%,各乡镇的工程设计费用统一由县财政全额补助,由乡镇财政支付。四是设计管理。各乡镇在县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村庄规划,逐个村庄进行工程项目设计,明确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管网、窨井、公厕的布局、规格、数量,农户接管位置、方式,农户生态化粪池数量,以及投资估算。施工设计文本必须提交县农村治污办会审通过后才能交付施工。县住建局要出台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计规范细则,明确主要的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村,严格控制工程量,科学选择材质与工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县农村治污办将视情分批次相对集中地对乡镇、村的工程设计开展会审。

4.工程施工建设。一是责任主体。各乡镇为本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各村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事宜;县招标办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工程建设招投标。乡镇、村的工程项目建设原则上要以村为单位实行公开招投标,允许终端工程与管网工程分开招投标。具体招投标项目确认、招投标程序、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等由县招标办、住建局按照县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合同开展项目建设。三是工程货材采购。乡镇作为业主单位要负责项目工程货材的组织采购或委托采购工作。采购货材包括建筑材料、管道材料、一体式化粪池、机电设备等与治污工程相关的设备与材料。货材采购尽量采用捆绑式集中采购,以控制质量与成本。县农村治污办要针对大宗设备或大用量的主要材料进行统一的供货商资格招标,由县招标办等相关部门一起确定相应实施方案。主要货材供应实行准入制度,孔径160㎜以上的管材等主要材料应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一定数量供货商,并确定最高限价,再由乡镇自主询价协商采购。县工商、质监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工程材料供货企业及其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检查监督,严厉打击生产流通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四是工程建设资金分担。项目工程建设费用要以经县财政部门最后核定的工程决算造价为准,县财政根据不同的情况按项目工程建设费用的70-85%比例补助到乡镇,不足部分由乡镇、村自行配套。五是协调管理。项目开工前,乡镇要组织召开村相关村村民代表会议征集意见,明确项目建设方案,填写户主书面签名同意的管道改造委托确认书,做好沟通协调、政策处理、项目主要信息公开公示等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5.工程质量监管。一是专业监理。县农村治污办要统一组织开展全县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工程监理资格公开招投标,强化专业工程监理,监理费用由县财政支付。通过招标确定三家具备相应资质、业务能力强、信誉好工程监理公司,再由县农村治污办综合考虑确定乡镇分包分标监理方案,由三家公司代表相应的乡镇,严格按照工程监理的相关规定,开展全方位的工程监理业务。特别是要加强隐蔽工程的旁站监理,做好相关摄影录像资料采集存档工作。中标的监理公司必须派驻一名以上的业务能力好的代表到县农村治污办集中办公,开展相关工作。二是部门监管。县住建局特别是质监站等职能科室(站)要履行职能,加强对项目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管检测与执法检查。县纪检监察等部门要从严打击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三业主监管。乡镇要切实履行业主的职能,指定责任人加强对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质量及货材的质量监管。四是群众监督。要创造条件让村干部群众参与工程监督,听取群众的批评与建议。五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要适时组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人大代表对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视察与监督。

6.资金补助政策。为了提高农户纳管入户率(即农户受益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效益,确保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县级资金补助政策将与纳管入户率实行挂钩,提升全县农户纳管入户率。

⑴主体工程补助。新建污水处理池、隔油池、主排污管网、窨井以及人工湿地、稳定塘等主体工程建设费补助,与项目所在村的农户受益率挂钩,受益率未达到70%的村不予以补助,达到70%以上的村按照比例提升补助,最高补助比例为实际工程建设费的85%。

⑵入户工程的补助。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的村,按照实际新增受益农户每户1000元的标准补助,资金补助给项目业主(乡镇政府或村),不直接补助到农户。

⑶农户卫生改厕补助。砖木、泥木结构旧房建造三格式化粪池,补助2000元/个。新建房屋配套三格式化粪池,补助1000元/个。已有卫生户厕,但厨房、洗浴等污水未纳管,改造提升达到应纳尽纳的,补助200元/户。

⑷生态公共厕所补助。以村为单位消除全部露天粪缸,新建公共厕所,按实际投资额的85%补助。

⑸村级实施费。为了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行政村农户受益率达到85%以上的,按新增受益农户每户100元的标准,拨付给村作为实施费用。

⑹运行维护管理。按照不同人口规模和污水处理模式等村庄类型,根据建成后实际运行情况,另行出台具体管理办法及有关补助政策。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除以上补助外,公建项目不足部分由乡镇配套,村级承担用地政策处理、宣传动员等费用。

7.项目管理推进。由县农办牵头,会同县农村治污办相关成员单位一起做好项目管理推进等相关工作。主要项目管理推进环节为:一是分解年度建设任务。按照三年目标任务及各乡镇实际情况,将年度建设任务指标分解到乡镇(含云山度假区)。二是乡镇申报创建村。新建、续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创建村,建设年限为2年,建设目标为85%以上的农户实现纳管。各乡镇综合研究,制定三年建设目标计划,明确每年的创建村,将年度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行政村、自然村,并报县农村治污办。三是县农村治污办核准立项。在乡镇申报基础上,综合平衡,下达当年创建村项目任务。四是组织治水业务培训。组织污水治理重点村书记或主任参加秀美乡村培训班开展重点培训,污水治理设施管护员参加农民培训。五是组织项目实施。以乡镇为建设单位(业主),按规定程序委托设计,确定施工单位,采购货材,按设计组织施工。六是开展指导检查验收。县农村治污办牵头协调,组织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规范化管理。

8.逐步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分类处理。要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农村垃圾简单地归类就是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再简明地归类,厨余垃圾、烂水果、畜禽排泄物等立即发酵腐烂可作肥料的为一类,塑料袋、包装盒等不可作肥料的为另一类。2016年起要开展一批试点,逐步推广。一是“桐庐模式”,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两只垃圾桶,黄色的大桶存放厨余垃圾、烂水果、畜禽排泄物等可堆肥有机垃圾,绿色的存放塑料袋、包装盒等不可堆肥垃圾;二是“龙游模式”,每户每月发10只塑料袋,垃圾分类,编号登记;三是城镇村设置分类的垃圾箱,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同时,因村制宜安排垃圾收集、分类人员,确定堆肥发酵、堆放建筑垃圾的场地。

9.探索建立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切实加强维护管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建立以政府补助为主的资金筹集机制,探索村庄自我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建设单位保修包修服务、社会机构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开展进出水量和水质检查监测,分村建立档案。结合农民素质提升培训,为每个行政村培训一名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管护员。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落实责任。建立县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秀美乡村、“三改一拆”和生态文明的领导合力负责,乡镇具体实施的分工负责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各级综合考核、秀美乡村建设重要评价指标,比进度、严考核。县农办是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和综合协调作用,切实承担政策研究、计划制订、督促检查、项目验收等工作。县财政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相关扶持资金。县环保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重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国土资源局要多渠道筹措用地指标,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用地服务和保障。县住建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技术的指导工作,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向农村延伸扩面。县农业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指导,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沼气净化工程。县水务局、卫生局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河道清理、农村卫生改厕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整合资源,加强培训,共同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加大投入,合力推进。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群众自筹”三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人力、财力、物力各方面的扶持力度。扩大扶持对象,增加补助项目,提高卫生改厕、公共厕所、管网窨井等补助标准,污水池、管网窨井等由政府承担为主,村集体负责政策处理。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特别扶持、山区经济、一事一议、卫生改厕、下山移民等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村集体多渠道自筹资金,倡导农户以投工投劳、自愿捐助等方式投身生活污水治理。动员党员干部、社会人士及工商企业捐献资金和物资。

3.加强监管,规范实施。认真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污水接入、管网建设的终端设施建设等三个关键环节。加强技术监管,县农村治污办协调各职能部门力量,在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财务监管,规划设计委托、建设材料采购、工程项目发包均实行乡镇为单位的统一招投标,每年确定一批项目列为县重点审计和监督对象。加强质量监管,以乡镇为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机构进行监理,并把好工程竣工验收关口。管网和终端处理设施必须由有资质的企业施工建设,设施验收需提供工程竣工报告和水质检测报告。建立施工单位预以验、业主初验和最终验收等制度。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利用电视、报纸和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治污转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组织乡村干部和建筑工匠业务技术培训,印发污水治理图片资料、三格式化粪池建造技术、垃圾分类处理方法等宣传资料,达到家喻户晓。

(编辑:圆圆)

2015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第七篇

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 ,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第2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15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3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4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2015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第八篇

关于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议

3月29日下午接政府办《关于做好2015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附件中第16号提案《关于加强我市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议》后,我办领导很重视,迅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提案有关问题,并制定专人负责调查处理,现提出办理意见如下:

一、农村污水治理措施不力

提案提到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在我市多地都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提案提到的4点外,还有就是农村普遍没有污水处理意识和污水处理设施;再者是谁去管,谁去建,怎么管,怎么建,治理措施由谁来办等等。归结一点,农村的污水治理措施不力。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市农村污水治理问题要真正得到根本解决,除了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搞好协调外,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责任,比如住建部门的村镇规划、建设;环保部门的各类检测与环境污染的监管;农业部门农药化肥使用监管和禽畜饲养指导;以及卫生部门的健康教育文化宣传、(

三、完善设施,科学治理

我市农村地域广阔,经济基础相差较大,污染程度不同,污染源也不一样,因此在治理上应采取多渠道,视具体情况而定,先急后缓。当然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搞好污水处理建设,完善治污网络,实行科学治理。建议农业部加强村转"雨污分流"规划建设;各级政府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扎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环境质量,实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村有卫生保洁员,村村有垃圾集中收运站,有条件的村由各级环保部门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或污水处理厂。**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把河道、村庄整治列入一项内容,同时定期进行检查考评,实行奖惩,有效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发展。

2016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 第九篇

范文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6年,我市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重建绍兴水城,重构绍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促进农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实现了美村和富民两翼齐飞。

一、坚持科学规范,争创农村治污新业绩

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实,创新政策举措,扎实有效推进。全市共完成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各级各类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两次组织开展全市性工作督导活动,推动工作落实。组建市县两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团,共有专家126名,及时开展指导服务。举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类业务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二是加快项目进度。全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部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完成543个村的项目图纸设计。专门下发文件,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委托、终端设施及主要建材采购、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等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全市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主要材料招标采购。坚持科学治污、典型带动,扎实推进市级3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试点推广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等7项先进适用技术。三是确保工程质量。编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手册》,制定实施质量巡查、材料检测、招标采购、专家指导、月报统计、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设计指导性意见(试行)》,严把图纸审核关、材料质量、施工建设关、技术工艺关、监理监督关、验收评审关等“六关”。新昌县推出“一团一牌一碑一网一考核”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全市共整合落实15、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市财政落实7500万元专门用于市本级的以奖代补。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中,新昌县、上虞区进入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第1类县(市、区),其中新昌县获全省第7名。全市各级广泛组织开展“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支持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认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捐款超过3、5亿元。

二、坚持建管并重,展现农村社区新风貌

以村庄环境美化为目标,全面惠及和精品培育并重,加快建设和加强管理并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打造江南新水乡。一是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在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基本实现“轮一遍”的基础上,按照全域覆盖的要求,结合“双清”、“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工程,以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名胜景区、城镇周边为重点,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村庄整治水平,目前诸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专业化、社会化保洁机制,积极采用舆论监督、行政问责等手段,深化农村环境整治保洁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如柯桥区从拓展“洁净乡村”竞赛活动、完善“双最”评选办法、启动庭院整洁户评选、区级领导挂职城乡环境“三长制”、加大奖惩力度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二是深入开展“四级联创”活动。以美丽乡村先进县、先进乡镇、精品村和美丽农家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年有12个乡镇、16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先进乡镇、精品村,全市建成各级美丽农家3、9万户。嵊州市围绕建设“和美越乡”,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名人圣地等美丽乡村示范区,成功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三是有序推进空心村改造。选择村级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实施改造愿望强、村内空心区成片面积较大且旧房占比高、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项目能实现资金平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或节余的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全市当年新启动106个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累计完成27个村,完成改造面积1300亩,其中退宅还耕250亩,已安置农户近3000户,探索形成了“原地改造”、“土地收储”、“退宅还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模式。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全市确定了14个市级试点村(其中新昌县、上虞区的4个村被列入省级试点),各试点村因地制宜,在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了太阳能生态处理、自然堆肥等不同方式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诸暨市赵家镇采用沼气生态池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建造完成160立方米的太阳能堆肥仓,可消化解决450人口一年的生活有机垃圾。

三、坚持人文特色,丰富村庄建设新内涵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历史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通过深入系统发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深化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一是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完成省第二批5个重点村、21个一般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省审评;确定第三批10个市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培育村。同时加快第一批省级重点村、一般村和第一、二批市级重点培育村的建设。全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共完成顶瓦修补4、57万平方米,墙体加固3、45万平方米,立面改造16、52万平方米,修复构件2974个,整体拆除不协调建筑2、11万平方米,修复村内古道31、4千米。二是加快农村文化培育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重要载体,按照“五有三型”标准建设,整合行政村现有文化阵地,建设农村文化综合体,全年全市新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73家。同时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菜单式”活动,明确了一批法制宣传、科技普及、安全教育、健康知识、文艺活动、礼仪礼节、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活动项目,努力提高农村文化礼堂实效性。推进农家书屋和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建设,新建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6家,累计建成35家。三是开展花卉进村庄试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倡导在村庄内路旁、树下、广场、隙地、门前、庭院广泛栽花栽果,培育建设一批体现当地文化传统、产业特色的花卉街巷、花卉公园、花卉之家,大力弘扬花卉文化,使种花、爱花、赏花蔚然成风。全市共有31个村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10个村创建成首批市级花卉村庄。如柯桥区的王坛镇东村村利用农业产业基地优势,分别以梅花为主要花卉,打造花卉村庄,形成村庄新特色。

四、坚持创业创新,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优化农民创业环境,加快“美村”、“富民”的有机结合,把地域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经济、民宿经济、农事体验、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村新型业态。市政府专门出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政策,全面实施乡村旅游“1112”工程,计划培育2000家乡村旅游特色经营户(农家乐经营户、越乡民宿、家庭农场)。诸暨市赵家镇依托美丽乡村先进乡镇创建,兴建农村电子商务园区,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其中最大的一家电子商务开业2个月就完成农产品销售200多万元。二是创新土地制度。积极推进以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柯桥区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实现农村宅基地跨村流转,允许农村宅基地在坚持“一户一宅”、法定面积和接收村同意的前提下,在镇乡域范围内调剂、购置。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全市农房确权登记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物业经营、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增强持续增收能力,鼓励村集体通过整理、收购、置换等途径,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和村庄整理节余土地,建设各类物业项目,使物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收入来源。

范文二: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荷莲村是务垟办事处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我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林水相依、绿水相融”的宗旨,带领村民积极开展创建美丽乡村活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情况

鳌江镇荷莲村地处鳌江至平阳104国道中段北侧,村地域总面积780亩,其中耕地面积350亩,山地面积160亩;户数257户,总人口为870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供职于周边企事业单位,人均年总收入达到13575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环境水秀风光。

荷莲村设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39名。党支部和村委会共有13名(其中聘请5名)成员组成,两委班子结构扎实,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村民团结和睦,勤劳俭朴,村风进步。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春泥计划”实施工作先进村、温州市文明村、温州市“森林村庄”、温州市卫生村、温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温州市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示范点、温州市文化示范村、温州市2016年度村级计生“513”计划创建先进单位、平阳县“十百”工程先进集体、平阳县首届“十大魅力乡村环境优美”奖、平阳县“森林平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创建情况

近年来,荷莲村两委会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创建美丽乡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

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村两委会全体成员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的荷莲村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在明确创建领导班子后,村两委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一系列的制度。同时通过村民代表会、党员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工程的目的、意义和目标,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著名的生态村参观考察,通过这些活动,统一了全村群众的思想认识,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了干群同创的局面。

(二)建设过程

荷莲村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不断加大村庄建设力度。在创建活动中,荷莲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花大力气进行解决。一是建造全村排污净化工程。荷莲村原有一座生活污水处理池,2016年再投入资金15万元新建一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利用两座污水处理池对全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拆除所有的露天粪坑,家家户户均埋设排污管道和安装座便缸,彻底解决了乱排污水现象。二是硬化了全村的道路。从2016年开始,我村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100多万对本村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全村范围内道路,共发展通村公路硬化路面10000平方米,村内次干道硬化路面2400平方米;修缮河堤600米;设置河边安全护拦550米,新建路灯120盏,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三是做好饮用水工程建设。通过自筹资金和上级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蓄水池,做好管道的更换工作,切实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四是加强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对村庄范围内的露天粪坑全部予以拆除,并投入40多万元建造了生态公厕2所,蓄粪池2个,进行覆绿,在全村范围设置85个垃圾箱,配备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全村垃圾分类、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等日常保洁工作,对生活垃圾实现日清日运,保持村容村貌整洁。五是加强村庄绿化建设。近年来我村先后投入了70多万元用于村绿化及公共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内主干道旁新建花坛30多只,对村空闲地进行绿化,覆绿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在道路两旁种上花木,对违章建筑拆除地段进行复绿,真正做到见缝插绿、折旧建绿。同时建立一个小型式公园场所、标准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户外体育健身场所等设施,土地得到合理利用。2016年,为了响应县政府“森林平阳”的建设方案,也为了进一步打造“森林荷莲”,我村在塘河河边开展租地种树项目,目前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六是提高村民素质。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荷莲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阵地,充分利用基层党校、村民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了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使荷莲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的行动。

三、美丽乡村创建成效明显

通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开展,不断抓好软、硬环境的建设,荷莲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今的荷莲村,村域内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成为了宜居宜业新荷莲。

四、下一步的创建工作计划

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继续完善我村的基础设施、绿化环境建设,同时在送香浃边修建生态园,开展因地制宜的农家乐项目,美化环境的同时增加我村的经济收入,带动我村经济发展。

范文三:美丽乡村创建年度工作总结

三岔河镇新口村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处,与湖北团山接邻,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强劲,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文明淳朴。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3803亩,农户752户,总人口2924人。2016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结合我村实际,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改革创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四美一化”建设目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现将全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认真抓好美丽乡村创建的宣传发动工作,召开美丽乡村建设群众动员大会,同时通过广播、宣传栏等方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新增四块宣传橱窗,每月召开四次广播会,大力宣传环境卫生和文明创建,激发农民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做到全村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

二是召开党员群众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讨论研究,拟定了一个符合村情民意的整体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编制已经完成初稿。

三是是统筹使用好各类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争取财政资金引导。二是全面整合涉农项目。争取部门支持力度,对所有涉农项目进行梳理整合,积极向国家、省申报建设项目。三是争取外援资金。加强与在外知名人士的联系、联谊,引导在外知名人士,对家乡的建设鼎力支持、无私援助,为创建工作争取更多的外援资金,为完成“规划”和“目标”筑牢坚实的经济基础。四是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村民围绕房屋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筹资筹劳建设美丽乡村。

四是突出村民自治管理。完善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各类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农村新型组织体系。加强“党支部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村民组织监督”的自治模式。大幅提升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

五是因地制宜,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与日常各项工作相结合,为创建工作打下基础。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环境整治、公路、改水、电网改造、危房改造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约100万,完成总进度的85%。完成了集镇码头道路硬化延伸600米;码头街道损坏路面重建500米;改造隔离花坛8个;集镇码头亮化路灯整修50盏,2500米。新修田间碴石机耕道1500米;完成了老年文体活动中心新建;完成了村部整修改造;通过村民自治,发挥组长作用,农户自筹资金,疏理了全村2万米的毛沟斗渠;挖机疏通主干沟渠2000米。

产业发展方面总投入28万。发展蔬菜面积100亩;发展葡萄园面积20亩;新增养殖水面200亩;加扩蔬菜面积100亩。准备将新发展的两百亩南瓜,打造成“一村一品”。

环境整治方面投入25万。一是生活垃圾清理。修建回收仓库,逐步建立垃圾分类、废品回收体系;成立保洁员队伍,建立长效机制;集镇码头新增垃圾围和转运垃圾车辆;2、养鸡场的粪便处理。6个养鸡场建高标准鸡粪发酵密封池6个。

启动的项目有集镇防控体系建设和电网改造。针对集镇码头有流窜作案的盗窃行为,准备在集镇码头安装摄像监控6处。本打算十月份完成,但因为资金不到位,被搁置。针对西线电压太低,灯都不太亮的问题,准备在集镇电力保障上增容改造,一是增容300千瓦的变压器一台,二是更换原老化线路3000米。需要投入资金32、5万元。现在已准备好电线杆两百多根。

下半年工作安排:

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按创建规划方案有序进行,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缺口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筹资筹劳。

明年工作重点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和文明创建力度,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通过“道德讲堂”、“五好家庭”评比等活动的开展,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形成争先意识,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行为文明。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危房改造指标,完成部分危房改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762805.html

    上一篇:劳动大竟赛

    下一篇:幼儿园3到5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