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 规划师考试 |

【www.guakaob.com--规划师考试】

福建省泉州生态环境详细规划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篇

泉州市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十二五”规划

(第二稿)

泉州市环境保护局

二○一一年一月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的五年,是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科学谋划“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对于指导我市“十二五”期间的环保工作,服务经济优化提升,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 录

一、 “十一五”进展及“十二五”的形势与挑战 ..................................... 1

(一)“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 1

(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 5

(三)未来环境形势分析 ............................................................................................. 7

二、规划总则 ................................................................................................... 8

(一)指导思想 ............................................................................................................. 8

(二)基本原则 ............................................................................................................. 8

(三)规划目标指标 ..................................................................................................... 9

(四)规划年限和规划范围 ....................................................................................... 12

三、重点任务 ................................................................................................. 12

(一)持续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推进污染减排 ........................................... 12

(二)强化工业污染防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14

(三)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深化流域、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 17

(四)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应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压力 ............................... 21

(五)强化生态保护,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 ........................................................... 23

(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 27

(七)以保障环境安全为核心,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29

四、重点建设项目介绍 ................................................................................. 31

(一)重点水域保护项目 ........................................................................................... 32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32

(三)农村环境保护项目 ........................................................................................... 32

(四)工业污染防治项目 ........................................................................................... 32

(五)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 33

(六)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 ................................................................................... 33

五、政策措施 ................................................................................................. 33

(一)落实环保“一岗双责”机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 33

(二)创新环保投入方式,追求环保投入效益最大化 ........................................... 34

(三)加强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高环境安全保障管理水平 ....................... 34

(四)完善环保管理政策研究 ................................................................................... 35

(五)健全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机制 ........................................................................... 35

附录1 ............................................................................................................... 37

附录2 ............................................................................................................... 44

一、“十一五”进展及“十二五”的形势与挑战

(一)“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总体来看,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十一五”前四年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基本按计划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规划实施总体进展顺利。

——多数规划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达到了规划目标的进度要求,大多数指标完成情况较好。2009年,我市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晋江水系和各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均保持优,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十二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大部分较2006年整治前有明显好转,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9%,各县(市、区)空气质量保持优良。2006年10月我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2006年度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名列全省第二。2007年,泉州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考核列全省第三,泉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列全省第二、污染减排考评列全省第五。2008年,泉州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考核全省第一、泉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全省第一,污染减排考评全省排名第三位。至2009年底,COD、SO2排放量分别为80894吨、55911吨,比2005年分别减排 3.81%、6.62%。预计到2010年,全市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继续保持总体良好,主要污染物COD、SO2将如期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约束指标。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全市新增环保编制326人,有望在“十一五”末达到每万人有1名环保人员的目标。

泉州地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及政策研究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篇

泉州地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及政策研究

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度点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从实际出发,努力用好国家和省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04年泉州市委作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筑泉州湾滨海城市”的重大决策,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泉州市委、市政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泉州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关系,以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谋求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市,是全面推进泉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泉州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是:立足于现有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经过20年的努力奋斗,力争做到:保持“一个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和环境建设的动态平衡);实现“二个领先”(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省和全国地级市领先地位);构建“三大生态功能区”(西部中低山山原生态区、中部丘陵平原生态区、东部沿海及近岸海域生态区);树立“四大形象标志”(高效、低耗、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的生态效益型经济先行区,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同步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型城市、生态型村镇建设先行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并重的先进文化建设先行区);完成“五大系统建设”(生态经济系统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系统建设,绿色人居环境系统建设,生态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生态文化系统建设)。

一、泉州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基本特征

泉州市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3个区、3个市、4个县和2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58.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7.07万人,占总人口86.17%;耕地205.85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36亩。泉州市依山面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有盐、贝、藻、鱼、虾等海洋资源500多种,港口条件好,海上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深水良港、发展对外贸易和渔业生产的天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四季常青,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溪流多,水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经济作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水资源:泉州常年雨量充沛,水资源相当丰富。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约14.56亿立方米,按各代表年份水资源计算,P(频率)=10%,丰水年产量142.58亿立方米;P=50%,平水年产水量97.64亿立方米;P=90%,

枯水年产水量63.38亿立方米;平均产水量101.86亿立方米。由于山峦坡度大,水力资源也很丰富,水电蕴藏量达43万千瓦,发展山区水电具有广阔前景。

晋江为本市第一大河,发源于戴云山东南麓,流经永春、安溪、南安、鲤城、晋江注入泉州湾,水系河流全长404.8公里,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大樟溪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脉,全长234公里,流域面积4834平方公里,流经永泰注入闽江。发源于城区北部朴鼎山南麓的洛阳江,全长40公里,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经马甲、河市流入泉州湾。安溪县祥华溪、福前溪等5条溪流流入九龙江,黄塘溪等5条江河直接入海.

此外,泉州地下水资源有10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地下水0.76亿立方米。

能源资源: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较长,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加上充沛雨量,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极为有利 。

土地资源:泉州全市地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土壤资源1345万亩,包括10个土类,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64.9%、l1.61%和12.l1%。分布有水平和垂直地带特点,东南部分布砖红壤;西北部分布红壤,地势从低到高依次分布砖红壤、红壤、草旬土;风沙土零星分布于海岸带,盐土分布于海岸带狭长地区;冲积土则分布于晋江及支流沿岸阶地,水稻土广布丘陵谷地和冲积平原;紫色土分布于德化等县西北郊;石灰土只见于安溪县湖头。全市陆地面积中,山地占23%,低山占27.5%,丘陵占28.5%,平原占21%,林业用地1024万亩;耕地面积235万亩,其中一、二级耕地分别占9.36%和48.1%。

海洋资源:泉州海域面积大约为318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10~40米等深浅面积1499平方公里,40~60米等深浅面积1681平方公里。主要水产生物有500多种,包括鱼类l15种,虾类 10多种,贝类20多种,藻类2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 。此外泉州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200多种。

森林资源: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林业用地1024万亩,占土地面积62.4%,其中有林面积549万亩占54%,其余荒地、疏林地有待开发。现有林木蓄积量1813万立方米,林木材蓄积生产总量82.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75%,绿化程度58.1%,森林资源特点是后备资源潜力较大,现有林中幼龄林面积占70.3%,中龄林占25.8%。中幼龄林蓄积量总量72.25%,近成熟林蓄积量仅占21.8%。据查,森林植物种类有174科599属,1127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

泉州永春牛姆山和德化戴云山为自然保护区。牛姆山保护区位于永春西南部,面积3745亩,森林蓄积量3996立方米,竹林120万株,有国家重点保护二、三类珍稀动物、珍稀树种和名贵药材,如穿山甲、灵猫、观光木、水松、金线莲等,是一片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缘阔叶林。戴云山保护区位于德化境内,山势陡峭,地形复杂,气象万千,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持有原始和半原状态的常绿阔叶林 。

矿产资源:泉州现已探明或基本探明有一定地质储量的矿产地130多处,其中大型矿产地8处。主要有铁、锰、金、煤、建材石料、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1)石英砂:主要分布在晋江深沪、围头和惠安崇武一带,累计总储量1.44亿吨。深沪矿矿区面积30平方公里,储量7833万吨,其中玻璃砂1385万吨,矿质优良,形态简单,埋藏浅。(2)花岗岩:泉州花岗岩遍及全市,品种齐全,以中、低档为主,高档石料有潜在优势。泉州开采花岗岩已有千年历史,目前已发展系列产品出口,从荒料、板材到石雕产品都远销国内外。(3)高岭土:系国家短缺矿产,是发展陶瓷、建村的理想原料。分布在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地,储藏量1.4亿吨,主要由花岗岩类风化而成。其规模较大,质量较好,在选矿技术上若能突破,则可采得质地优良的高岭土。

二、泉州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一)水资源及其环境污染状况

1、陆域水系

(1)主要河流

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晋江发源于戴云山之麓,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上游分为东、西两溪。东溪源于永春县锦斗乡,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西溪发源于安溪县感德乡,全长l53公里,流域面积31O1平方公里。东、西两溪于南安市双溪口汇合,干流由汇合口至入海口(前埔)长29公里,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晋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8.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53立方米/秒。

除晋江外,泉州市的地表水还有属闽江水系、九龙江水系和独自入海的洛阳江、黄塘溪、林辋溪、九溪等19条流域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其他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水沟。

泉州市主要河流概况详见下表。

(2)水资源污染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见下表。

2.海域水环境【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1)各海区水质现状及评价

根据近几年来泉州市环境监测站及各有关科研单位对泉州沿海近岸水域的水质调查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泉州市近岸海域水质情况见表

(2)水质评价

选用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无机磷、铅、镉、汞为评价参数。

A、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超标分类评价方法。分类评价方法是以海区为评价单元,将各评价单元水质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与评价标准比较,若所有评价因子的含量均小于或等于一类海水水质保准,而又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则划为II级海水水质,以此类推。

B、评价结果

泉州湾沿海9个海区的评价结果列于下表。由表可见,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磷是海洋含量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

(3)海域水污染源

水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源,农药,化肥污染源和港口船舶油污染源等构成。

根据泉州市海岸线现状,可以分如下几个区域:湄洲湾、泉州湾、石狮海域、深沪湾,围头澳和安海湾等。根据我们对泉州市近岸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对排入各海区的污染物进行统计,结果如表。

(二)泉州市空气质量评价分析

1、基本气象特征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明显,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夏秋季常受台风侵袭。年平均气≤20.3℃,极端最高38.7℃,最低0.1℃,年平均降水量1117.2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7%,年平均相对湿度77%,山区风向受地形影响,受季风影响显著,全辖区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全年频率22%,次风向为NNE和ENE,频率11%,历年平均风速4.0m/s,瞬间最大达33m/s。

2、泉州工业污染分析

①泉州市排放工业废气主要企业共499家,排放废气总量为451.66亿标立方米,S02排放量

泉州市环境保护局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篇

泉州市环境保护局【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泉环保然„2010‟50 号 泉州市财政局

文件

关于2010年度市级环境保护专项 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泉州台商投资区财政局、环保局:

为做好2010年度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参照省财政厅、环保局《关于2010年度福建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报事项的通知》,并结合2010年我市环保工作重点,现就2010年度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事项通知如下,请按要求组织项目申报。

一、申报项目类型

1、饮用水源保护项目。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项目,位于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污染源关闭、搬迁项目,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以及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湖库型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项目。

2、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重点支持列入本年度主要污染物减

- 1 -

排实施计划、SO2、COD削减效果突出的项目。制革、漂染、造纸、食品、石材、重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新建、扩建的工业企业、工业区未执行环保“三同时”的不予补助。

3、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治理项目。重点支持列入2010年度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计划、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计划的污染源治理和生态建设项目。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原则上支持禁建区以外的现有养殖场立体种养项目、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物综合利用、推广先进实用的污染治理技术等项目。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三同时”执行,不予补助。支持省、市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支持农村污水、垃圾污染连片治理项目。

5、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环境安全保障项目。重点支持2009、2010年市长、县(市、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建设监控分中心、空气自动站的县级环保部门。通过环境监测标准化达标验收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2009、2010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县级环境监测机构;2010年通过环境监察标准化达标验收的县级环境监察机构;已投入使用的环境监控系统日常运行费用补助。

6、环保新技术、新工艺项目及环保科普宣传示范项目。污染减排、畜禽养殖业污染、建陶水泥业粉尘、电镀、制革、漂染污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示范、推广和应用项目,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项目,环境科学理论研究或环保新技术开发取得成就的项目,环境教育基地、环保科普基地“绿色”创建示范项目。 - 2 -

二、项目申报时间

本年度计划于2009年6月份和11月份分二批下达市级环保专项资金,为便于材料的集中受理和规范申报,受理申报材料的时间分别为2009年5月31日前和10月31日前。按照2009年各地排污费入库解缴情况,原则上晋江、石狮、南安、泉港每批各申报10个项目以内,其它各个县(市、区)每批最多申报6个项目,并按轻重缓急原则排序,超过规定数量申报不予受理。

三、项目申报要求

1、项目前期工作基础好,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治理方案,具备开工条件或正在施工;除申请市级环保专项资金外,其余资金来源已基本落实。

2、项目应有明确的改善环境质量的量化指标,能通过项目的建设促进流域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境管理能力的提高。

3、公开项目申报。各地申报项目一律参照省环保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对环保环评审批、行政执法、资金(项目)分配等重点环节监督管理的意见》(闽环保监察[2009]2号)要求,事先在当地公开场合予以公示。

4、加强项目管理。县级申报项目,由项目所在地财政和环保局联合行文上报市财政局和环保局。按照“谁申报、谁负责”的原则,各地财政、环保部门对辖区内需解决的区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要了解掌握、对重大项目必须进行实地勘查;对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环境问题突出、治理效益明显的项目优先重点支持。

- 3 -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四、申报材料要求

项目申报材料。包括正文和附件两个部分。

1、正文,为财政、环保部门联合申请的资金补助文件和《2010年泉州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见附表1),申请文件应有每个项目的简要说明。纸质一式三份,并附电子版。

2、附件,由项目申请单位提供,为每个申报项目的有关材料。包括:项目实施单位申请资金补助报告、《泉州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提供项目纳入各类环境保护规划、计划的相关文件及其批复文件;配套和自筹资金落实的证明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文件材料。申请补助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同时提供项目实施方案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可研批复复印件等。

材料报送一式二份,并附电子版。申报材料不齐或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2010年泉州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2010年泉州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可从泉州市环保局网站http:/上下载取得)。

五、其它

1、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采用因素分配法,在综合市环保局的意见后直接切块下达到有关各县(市、区)的,请各地严格按照省、市指定的资金补助类型,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合理确定具体补助项目,及时下达,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环保资金的最大效益。

2、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按申报规范要求,于6月10日前报送市环保局、财政局。

- 4 -

附件:

1、2010年泉州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

2、2010年泉州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五日

主题词:环保 资金 项目 申报 通知

抄送:省财政厅、环保厅,市府办。

市政府黄维礼副市长、林伯前副市长、黄朝阳副秘书长、吕

少俞副秘书长。

- 5 -

泉州环境专题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篇

铸绿色长城,造美丽泉州

1、泉州地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

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

(一)泉州市陆域及海域水污染

(1)陆域水污染

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

(2)海域水污染

根据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磷是海洋含量浮游

生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

水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源,农药,化肥污染源和港口船舶油污染源等构成。

根据泉州市海岸线现状,可以分如下几个区域:湄洲湾、泉州湾、石狮海域、深沪湾,围头澳和安海湾等。根据我们对泉州市近岸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对排入各海区的污染物进行统计,结果如表。

(二)泉州市空气质量评价分析

1、基本气象特征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明显,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夏秋季常受台风侵袭。年平均气≤20.3℃,极端最高38.7℃,最低0.1℃,年平均降水量1117.2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xxxx,年平均相对湿度7xxxx,山区风向受地形影响,受季风影响显著,全辖区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全年频率2xxxx,次风向为nne和ene,频率1xxxx,历年平均风速4.0m/s,瞬间最大达33m/s。

2、泉州工业污染分析

①泉州市排放工业废气主要企业共49xxxx,排放废气总量为451.66亿标立方米,s02排放量为18485.5吨,tsp排放量为39986.3吨,粉尘26897.4吨。 从上述数据可见,泉州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是工业污染,污染负荷占6xxxx,其次是生活污染源,污染负荷占2xxxx;从上面相关的数据可看出全市污染负荷中×××污染负荷最大,其次为南安、惠安、安溪、石狮、永春、德化及泉州市区。 泉州市目前面临着饮用水源保护、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化学品监管、工业污染防治等六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了生存,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资料不断增加同时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也不断增加,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人口的不断增长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怨原因之一。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人们素质低下,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意识不到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一味的从环境中索取物质资料,并不加节制的向环境排

放废弃物,同时把无污染技术和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例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毁林开荒,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出现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有些地方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环境保护意识不够,不顾环境承受能力的限制,盲目的加大生产力度,不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环境破坏极其严重。同时当环境遭到破坏时有没有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环境一坏再坏。

3、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后果

(1)水污染方面,水中有机质的增加导致水中微生物的增加,微生物的活动及繁殖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 危及鱼类的生存。导致水中缺氧, 而最终的结果是又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因能够分解有机质, 维持着河流, 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 河流和溪流发黑, 变臭, 毒素积累, 伤害人畜。另外,一些企业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系,这些废水往往含有对人及各种动植物有害的有毒元素,直接造成水体污染。水污染导致城市用水短缺,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态平衡。

(2)植被退化方面,草地、森林的退化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从而导致有效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在目前这种人多地贵的现状下,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同时植被的减少直接的导致动物栖息地的急剧减少,是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植被的破坏也导致了其不能发挥其“地球之肺”的功能,空气不能得到有效的净化,空气污染加剧。而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制备的减少还导致了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城市及文明的发展。

(3)海域沿岸的水污染方面,海水的污染直接影响的是我市海洋渔业的发展,无形中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海水的污染使其碧蓝不再,影响人们游玩的心情,在旅游业收入及精神娱乐双反面给我市带来莫大的损失。

(4)空气污染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最息息相关,联系、影响最明显的,当我们每天呼吸着污浊甚至有毒的空气,每天面对着一位无形却形影不离的健康杀手,先不说给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多大的威胁,在这种状况下谁能活得安心活得舒坦呢,大而言之,谁还愿留在这座城市呢?

(4)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环境问题上的职能

20 世纪后半叶以来, 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将政府推到了环保前台。政府因其特有的权力

可以行使环保职能, 但政府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中国政府存在着种种环保失灵现象。关键在于政府应

具有环保使命感, 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民的利益。政府从宏观上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 在微

观上发挥被修补了的看不见的手的调节机制, 才能有效行使环保职能。

1、从宏观上调控资源。如黄河自1974 年出现断流以来, 连续发生多次断流, 主要原因是中游的截流。2000 年水利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 有关地方和部门密切配合, 实现了黄河大旱之年不断流, 初步扭转黄河干流十年来年年断流的局面。

2、政府将环境保护制度化。如我国1980 年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此后相继建立了排污收费制、环保目标责任制、限期治理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察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许可证制。仅许可证制度主要包括森林采伐许可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证、矿产资源开采许可证、渔业捕捞许可证、野生动物捕猎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和倾废许可证等。

3、政府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治污不达标的企业实行关停。如2000 年初, 国家某权威监测部门宣布, 全国污染最严重的30 个城市中, 山西占了8 个。这促使山西省政府下决心将环境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强令企业定期治理。2001 年1 月1 日零点, 省、地、市、县各级政府硬性断电, 关停了209 家上年治污不达标的企业或企业的重污染源设施。

4、城市政府致力于环保工程。如治理污水、处理城市垃圾等。对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和土地利用的规划, 地方政府应本着保护环境、提高土地(道路) 的 利用率,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这需要政府部门富有远见的决策。

5、政府应制定关系后代长远利益的环境资源规划。要引导当代人关心后代的利益和选择的权利, 而不是将今日的发展建立在剥夺后代生存发展机会的基础之上。珍惜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 改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为效益型的生产方式, 这也是为后代储备了资源。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6、政府是保护公有地生态价值的承担者, 是保护湿地、自然资源保护区和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投资者。近年我国北方频频发生沙尘暴, 为了遏制沙漠化急剧扩张, 要将可以治理好的近53 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基本治理好, 需投资2340 亿元。除了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外, 每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将安排专项资金, 用于重点防沙治沙工程; 地方政府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 用于本级政府确定的防沙治沙工程。

(5)未来几年短期环保的展望

在未来几年里,政府要加大在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力及财政的投入,注重对环境保护人才的培养和聘用,做好对已污染的有效治理;同时加大环保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环保工作有法可依,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企业继续实行谁开发谁保护,水污染谁治理,保护限于治理的政策,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和恶化。全体市民携手一起吧我是建成一座清新、干净、绿色、美丽的宜居城市!

泉州市洛江区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篇

泉州市洛江区“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洛江区“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二个五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同时也是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的第一个五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对于指导我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全区经济优化提升,进而改善我区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对于积极服务泉州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全面推进我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宽裕、生态优美的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 环境形势分析

(一)《洛江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回顾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取得的成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的,严格落实区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进环保规划的实施,基本完成了规划的阶段性任务。

1、加强保护,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十一五”期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洛阳江西埭桥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功能要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均低于规定指标值;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达100%,医疗废物基本做到无害化处理,连续四年处理率达100%;建成区内61.6%以上的社区通过“绿色社区”验收,辖区内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4m2。

2、合理规划,提高环保决策水平。根据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的发展定位,积极研究起草环境保护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扎实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十一五”期间完成我区“十一五”环保专项规划、生态区建设规划、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建制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意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的编制修订和报批工作,明确了全区环保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根据规划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

3、突出重点,加快配套管网建设。高度重视污水管网建设工作,对区域污水管网进行总体规划,并有计划地分步实施,确保各年度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按进度要求顺利推进。截至“十一五”末,全区已建成污水管网总长86.33公里,其中万安片区23公里、双阳片区16公里、河市片区5公里,塘西工业园6公里、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10公里,滨江大道主干管10.33公里、万虹市政道路拓改一期污水主干管16公里,总投资约2.1亿元。其中,2010年上半年完成滨江路四期污水主干管和阳江泵站工程,滨江路一、二、三、四期污水管线实现全线贯通,并投入运行。全长16.5公里的万虹市政道路拓改一期工程污水主干管,已铺设15.9公里,完成投资约1550万元。截至2010年底,实现洛江经济开发区万安园区、双阳园区与城东污水处理厂的对接,每日接入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10000多吨,按计划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逐步完善城乡固体废物处理体系。完成万安、罗溪、河市、双阳、马甲等五个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及虹山乡垃圾填埋场建设。目前,双阳垃圾中转站已投入使用。以“家园清洁行动”开展为契机,配套建设一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4、控制总量,全面完成减排任务。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区及时研究制定《洛江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且每年均制定《泉州市洛江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将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街道)和具体项目上。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切实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并按时上报调度表接受省环保厅检查和核查。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工程、重点流域、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整治,依靠环保治理工程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十一五”期间,SO2从824吨削减至659吨,年均削减量4%,COD排放量2005年为1462吨,2010年控制在1748吨以内,均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

5、全面保护,切实保障水源安全。把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做为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一是加强北渠洛江段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力度,多次组织北渠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采取错时执法、突击检查等方式,重点检查万安科技园、塘西工业园排洪渠两侧企业,督促企业规范排污、达标排放。同时,依法拆除北渠洛江段控制区内违法占地、违章建筑6宗,拆除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并设立防护栏580米,对渠道两岸进行立碑界定、清除两岸垃圾,新建2

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饮用水源水质定期监测制度,实行市控断面水质月报制度,及时掌握饮用水源水质动态变化,及时解决一批污染隐患问题。三是开展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双阳、马甲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方案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报省政府批准同意。

6、注重生态,努力构建宜居环境。扎实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区共投入1000多万元配套建设一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先后配套建成双阳、河市、马甲、罗溪四个垃圾中转站及虹山垃圾填埋场。扎实推进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无害化公厕28座,新建垃圾屋(围)、垃圾收集筒(果皮箱)1521个,购置不同类型的清洁车、垃圾运输车214辆,增加配套卫生保洁人员197人,部分溪堤、主干道排水排污沟渠得到改造,一批旧茅厕、旧猪围、畜禽圈被拆除,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共兴建沼气池1400口。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均采取治理措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进一步落实,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改善,全区共有53个村(社区)通过了省级家园清洁达标验收。

编制完成《洛江区2006-2010年晋江、洛阳江上游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保护总体规划》,对晋江、洛阳江上游两侧一重山一面坡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区中的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进行重点造林的保护,提高森林绿化率,有效遏制这些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保持水源地的水环境和水质量。“十一五”期间,我区完成造林13191亩。

生态示范单位、“绿色学校”及“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成绩显著。至2010年底,已创建市级“绿色社区(小区)”4个,区级“绿色社区(小区)”11个,创建率61.1%,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3个,市、区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绿色学校”32所(其中省级2所,市级12所)。【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7、落实责任,提升环境监管能力。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泉州市洛江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泉州市洛江区环保局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各级各类应急机构,建立应急咨询专家库,购置应急处置装备,加快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水平。

出台《洛江区环境保护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实施意见》和《乡镇(街道)环境保护工作年度绩效考核评分实施意见》,政府设立环保专项奖励资金5万元/年,用于奖励年度环境保护优秀单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区政府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共新增编制人员13个,其中环境监察大队事业编制11名,环境监测站事业编制2名,“十一五”期末基本达到全区每万人口至少配1名环保工作人员的要求。

开展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工作,2007年底通过省计量认证,2009年底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开展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2009年底通过市级三级标准化验收。完成洛江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区环保局获得“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称号。全区环境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环境宣传力度得到加强,环境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8、深入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把开展环境宣教活动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实抓好,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努力提高宣教成效,不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期间,举行一系列宣传活动,印制《环保与生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1300多册(份),深入乡镇、社区、学校进行宣传咨询活动,并赠送《环境与发展报》、《中国环境报》等专刊,使群众进一步了解环保知识和环境状况。二是持之以恒地开展日常环境宣教活动。广泛开展环保法律法规“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模”和减排氛围,提高群众的环保知晓率和参与度。三是注重开展环保典型宣传。积极宣传环保工作好的典型,曝光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鼓励和引导群众关心、支持环境监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模”减排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群众的环境满意率。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综上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区重点流域、近海水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工业污染防治继续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削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态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示范单位、“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成绩明显。规划实施达到了规划目标的进度要求,大多数指标完成情况较好。总体来看,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二)环境质量状况及“十一五”期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我区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值达99.2%,首要污染物为PM10(可吸入颗粒物),2010年空气污染指数(API)为59。2006-2010年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值均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有略微下降,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未有较大波动。2006-2010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见图1和图2。

图1 2006~2010年API值变化趋势图

图2 2006~2010年PM10、SO2 、NO2值变化趋势图

——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1、2006-2010年,我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总体保持良好水平。自2006年起,连续三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比例为100%,2009年为91.67%,同比2008年下降 8.33个百分点,2010年与2009年持平,2006年-2010年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见图3。

图3 2006~2010年达Ⅲ标准比例变化趋势图

2、2006-2010年,惠女水库总氮、总磷均超标,按《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水质营养状态等级为轻度富营养。

3、2006-2010年,洛阳江水系水质状况良好。2006年,洛阳江西埭桥断面监测结果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比例为83.3%;自2007年起,洛阳江水系连续三年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10年为83.3%。

2016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第六篇

文章标题: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摘要: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及金门县(待统一)和泉港区、清濛管委会。全市人口728.07万,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市通行闽南方言。泉州市依山面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有盐、贝、藻、鱼、虾等海洋资源500多种,港口条件好,海上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深水良港、发展对外贸易和渔业生产的天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四季常青,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溪流多,水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经济作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全市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泉州至厦门、福州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漳(平)泉(州)肖(厝)铁路已投入营运;泉州晋江机场1996年正式通航,现已开通十几条内地航线和香港、马尼拉包机。泉州港已跨人全国大型港口行列,现有港口码头泊位38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8个),年吞吐能力1600万吨。电力建设走在福建省前列,形成了较完善、配套的供电网络,年用电量达60亿度。通信事业居全国地级城市先进行列,全市程控电话和无线容量都超过10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容量100万。

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

(一)水资源及其环境污染状况

1、陆域水系

(1)主要河流

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晋江发源于戴云山之麓,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上游分为东、西两溪。东溪源于永春县锦斗乡,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西溪发源于安溪县感德乡,全长l53公里,流域面积31O1平方公里。东、西两溪于南安市双溪口汇合,干流由汇合口至入海口(前埔)长29公里,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晋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8.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53立方米/秒。

除晋江外,泉州市的地表水还有属闽江水系、九龙江水系和独自入海的洛阳江、黄塘溪、林辋溪、九溪等19条流域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其他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水沟。

(2)水资源污染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

2.海域水环境

(1)各海区水质现状及评价

根据近几年来泉州市环境监测站及各有关科研单位对泉州沿海近岸水域的水质调查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泉州市近岸海域水质日益下降。

(2)水质评价

选用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无机磷、铅、镉、汞为评价参数。

A、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超标分类评价方法。分类评价方法是以海区为评价单元,将各评价单元水质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与评价标准比较,若所有评价因子的含量均小于或等于一类海水水质保准,而又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则划为II级海水水质,以此类推。

B、评价结果

根据雄威的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磷是海洋含量浮游

$False$

$False$

2016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县建设计划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环境保护和打造生态家园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全年召开专题办公会4次以上,研究工作方案,细化目标,分解责任。为确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二、抓宣传,重引导

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生态家园,关键在于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全民行动。为此,乡党委、政府强调:做好环保工作,首先要抓好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重点引导群众自愿自觉参与、自觉行动,有计划有步骤按标准地实施。全年,书写标语不少于16幅,办黑板报8期,结合本乡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公布《生态县考核标准》,细化明确6个基本条件和20项指标;发放《乡创建生态县的实施方案》和《生态家园建设实施方案》等宣传单不少于4000余份;计划出动宣传车6台次,宣传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关规定;召开专题党员会、群众会、院坝会。集中开展小手拉大手和文明行为劝导活动,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发动,村(居)民的文明行为和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投身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植树造林、生态家园建设等工作中,为打造绿色环保、生态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细化措施抓落实

1.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环境优美乡镇

一是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聘请72名保洁人员,对城开公路、场镇区域、河道以及卫生死角进行长期保洁、定时清运、定期冲洗场镇街道。在深入开展“五乱”治理、“七进”、“门前双三包”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提档升级,深入治理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巩固“四清五改”的成效,集中整治场镇,规范建设与规范管理以及风貌打造,力争获得“环境优美乡镇殊荣”。

2.着力建设场镇基础设施,提升场镇品位

按照生态县和生态家园的标准,坚持“规划定位,风貌定型”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场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场镇设施,实施中沙坝防河堤加固维修工程,加快实施老街的彩化、绿化、亮化工程;二是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严把土地审批关、规划定位关、建设质量关,有序推进立石河、石家湾、长路河、王爷滩等居民点的建设,力求做到符合规划,设施完备、独具风貌,美观大方;三是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的规划与建设,按照“先规划、再定位,先审批、再建设”和“三同时”的要求,配合乡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搞好各村居民点规划建设,力求做到“村民建房定点,房屋造型美观,功能设施齐全”。四是完善客运货车、摩托车停车场、公厕、垃圾填埋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五是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原则对立石河石家河坝房屋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计划实施10户生态家园风貌打造。使我乡居民点建设规划科学,建设规范,突出特色,再创新高。

3.狠抓绿化工作,增加绿化面积。一是由群众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方式对老街进行亮化、彩化、美化、绿化、硬化;二是组织场镇群众在外阳台处统一培植观赏类花草;三是对场镇污水进行处理,沿河两岸住户以户为单位修建化粪池;四是在农村进行“两建、三清、四改、五通”在农村全面完成“两建”(建庭院经济、建沼气池)、“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乱建)、“四改”(改厨、改厕、改圈、改危房)和“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工作任务。五是本着绿化、美观、效益、长远的原则,对滑坡地段、崩塌区域、急流冲涮区及沙化区种植具有经济效益,固沙保土、适宜鸟类迁徒、生存、动物栖息的生态林木、草木花卉、经济园林。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扩大森林覆盖率,开展“我植一棵树,共建生态乡”活动,发动干部群众栽植杞木树等20万株。坚决杜绝盗伐林木、毁林开荒、毁林建设的案件。我乡现有森林1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护林防火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和完善护林防火指挥系统和运行机制,完善应急方案,成立了一支由乡应急抢险分队组成的义务扑火队伍,精心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护林、巡林和守林,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保障作用,较好地保护森林和植被。

4.保护水源,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一是新建排污、排水管道,禁止直接排放生活污水,人畜粪便远离水源。加强河渠两边的植树绿化,改善水环境,严禁向河道倾倒垃圾,造成水源污染。二是实行重点水资源保护措施,全力保障清洁用水。在全乡范围涉及人畜饮用和农业生产灌溉的水源地,设置醒目的保护碑,刻有公民保护水资源清洁利用规则。规定饮用水源附近不得放牧,不得使用化肥和畜禽肥料,不得随意洗涤物品等;在农业生产灌溉水源不得药物捕鱼,不得倾倒垃圾,不得破坏水源保护基础设施等。

2015科技活动周总结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第八篇

第1篇: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

为贯彻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精神,积极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集中展示科普能力和动员全社会参与科普活动,由县委宣传部、科技局、科协、广电局、农业局、粮食局、林业局、畜牧局、卫生局、地震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1个部门,于5月15日至5月21日联合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

一、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

整合科学技术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建立良好的宣传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普宣传的作用,由科技局牵头,联合11个涉科部门,在县城黄金地段“金三角”,开展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线,针对当前社会热点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重点做好科技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科技惠及民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中,共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真假商标识别知识》、《如何预防疟疾》、《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果树抗旱技术措施》、《桑园抗旱技术》、《县肉冻精改良技术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森林植物检疫》等相关科学技术资料和书籍43种3000多份。在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中,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围绕大力普及科学技术这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大大提高了科普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与乡镇联合开展科技活动周

于5月20日,县科技局、科协组织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地震局等部门深入民乐镇,利用农村赶集天人口集中的机会,与民乐镇党委、政府联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由于科普资料的内容贴切百性生活,广大群众都争先获取。在民乐镇的整个科普宣传活动中,共发放科学种植、养殖技术、科学预防传染性疾病、林业、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气象科普知识、防震避震知识及识产权相关知识等各种科技宣传资料45种多份,接待咨询人员200多人次,受益群众多人次。

三、协助乡镇开展科技活动周

为帮助各乡镇开展好科技活动周,县科技局、科协向每个乡镇发送了宣传资料50份,科普挂图20张。充分发挥乡镇科技助理员作用,因地制宜极积开展科普宣传。各乡镇科技助理员在资金少事情多的情况下,利用黑板报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宣传活动。全县各乡镇共出黑板报10期,张贴科技报、科普图画200多张。

县科技活动周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线,重点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核心,以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科技惠及民生、社会广泛参与等为内容。由科技局牵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成功开展了各项丰富多彩、极具时代特色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县整个科技活动周期间,通过深入扎实的科普活动,广泛宣传了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把各种实用科技知识及时送到了老百姓手中。活动传授了公共卫生知识;防震防灾知识;各种致富、增收知识和就业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发放科技资料和书籍45种5000多份,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使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风尚,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广泛受到农民群众的好评,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2篇:2015年科技活动周总结

根据省、市《关于举办2015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精神,我市2015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17~23日在全市展开(由于5月19日-21日为汶川地震国殇日,部分活动延期到5月27日-30日)。本届活动周紧密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晋江”这一主题,以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撑发展为主线,突出科技服务和改善民生、节能减排、地震防震减灾和安全健康四个方面的重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大力宣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整个活动达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多办实事这一目的,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今年的科技活动周,隆重热烈,精彩纷呈,亮点突出,效果明显,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主要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接到泉州市科协《关于报送2015年科技活动周活动项目的通知》后,市科协立即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对举办2015年科技活动周进行周密部署,并向各镇(街道)科协、学校科协、企业科协、科普示范基地、市直学会发出《关于举办2015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晋科协字〔2015〕25号),要求各基层科协把科技活动周作为本单位科普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在认真总结往年开展科技活动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各种富有实效的科技活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市科协还向省科协订购《2015年福建省科技活动周宣传手册》15000册、《生活中的科学》科普知识系列读本1500册、《2015年科技活动周主题会刊》500份,分发至全市各镇(街道)、学校、企业、部队等。通知发出后,全市各基层科协组织迅速行动,认真落实,围绕主题,精心组织设计出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多种活动宣传形式和内容。

二、广泛宣传,氛围浓厚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突出宣传“携手建设创新型晋江”这一主题,为科技活动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一是利用全市科普画廊张贴《2015年福建省科技活动周主题挂图》和地震防震减灾知识贴图,在各主要路口、科技场馆悬挂活动周宣传标语。二是邀请晋江侨乡频道和《晋江经济报》记者进行全程跟踪,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三是及时在《福建科技报》晋江专刊、《晋江经济报》等报刊报道我市活动周期间开展的活动。四是利用网络优势,及时更新维护晋江科普网、晋江科技馆网站,宣传报道各项活动动态。

三、内容丰富,活动范围广

全市各基层科协组织按照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本届活动周的主题,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1、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科技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力量。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群众,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形成人人热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5月19~30日,市科协牵头组织到罗山SM广场、青阳阳光广场、金井镇、龙湖镇、东石镇、大布林社区、罗山梧安社区等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市科技局、市委610办、环保局、市医院、新华书店、地震办、反邪教协会、罗山街道办事处、青阳街道办事处、金井镇政府、龙湖镇政府、东石镇潘径村委会、大布林社区、季延初级中学

等14个单位共同参与,内容包括:科普图片展、义诊、手足口病等疾病预防知识宣传、环保宣传、反邪教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地震知识谜语竞猜、赠送科普图书、安全生产知识宣传、优费售书、科普木偶剧表演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有3万多人参加,分发《科普知识读本》、《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摘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系列宣传手册之《农民种养技术篇》、《社区篇》、《公务员篇》和《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等各类科普图书3万多册,分发《2015年福建省科技活动周主题会刊》、《泉州市科技活动周主题会刊》、《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防震救灾宣传单》等科普宣传资料1万多份。

2、科普进特教活动

为在全市营造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浓厚氛围,推动我市弱势群体科普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升我市全民科学素质,2015年5月20日,晋江市启动了“科普进特教”活动,为残疾学生提供了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平台。一年多来,通过科普宣传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务实有效的科技活动,特教学生的科普知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进一步激发特教学校广大残疾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领略科学社会无穷乐趣的同时,拓展和丰富知识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从而扬起新生活的风帆,自强不息地迈入现代化社会,晋江市科协联合晋江市特教学校举办了特教学校科普活动节。

本次活动以科普展示为主,通过电子百拼、四驱车拼装、简易机器人拼装等项目,展示了一年多来特教学生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了特教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市科协向特教学校赠送40套机器人及一批科技教育培训器材。晋江市市委常委陈少华、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科协、泉州市残联及泉州市各县市(区)科协代表、泉州市各县市(区)特教学校校长出席了本次活动。

3、科普进企业活动

科技活动周开始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近7万同胞失去生命,36万多人员受伤,半个中国都有震感。为普及地震知识宣传,满足企业外来工尤其是四川籍员工渴望了解地震灾情及防震减灾相关知识,市科协联合市地震办印制了10000份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小册子及地震防震减灾知识挂图,于5月27~29日,分别在晋江优兰发公司和三力机车公司等4家企业分发、展览。此外,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直观作用,普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科技文化素质和生活常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达到宣传传统文化的目的,市科协特别邀请晋江市木偶剧团编排了一系列科普木偶剧,同时在上述4家企业演出,得到了企业员工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4、科普进军营

为营造驻晋部队科技活动周的氛围,提高部队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在部队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活动周期间市科协向部队赠送了科技活动周主题挂图、宣传手册及主题会刊,举办“科技进军营”培训班,深入驻晋江西滨镇某共建部队举办实用农业知识培训,帮助官兵掌握新技术应用及新技术推广,努力提高其生产能力及科技应用水平。

5、青少年科技活动丰富多彩

为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热情,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市在活动周期间安排了一系列青少年科技活动。一是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讲座。邀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安琦教授、三明市永安一中高级教师林胜贵和晋江市安海养正中学青少年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曾达颖分别作了《关于青少年创新活动的体会》、《创思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辅导艺术》和《科技创新大赛——师生共同成长的绿洲》专题讲座,全市162所中小学校的210名科技辅导员及20多名兄弟县市学校代表听取了讲座,提高了全市科技辅导员的辅导水平。二是举办第六届网页设计大赛。比赛采取现场制作的方式进行,分为小学组、中学组及教师组三个组别,要求选手们根据现场公布的主题,利用提供的素材,使用指定的制作工具(

6、加强科普阵地宣传

科技活动周期间,市科协充分发挥市科技馆、市反邪教警示教育馆的宣传阵地作用。一是科技馆免费开放一周。作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科技馆在活动周期间免费开放一周,开放的内容包括标本展览、机器人展览、人体科学展览,以及光学、电学、电磁学等物理内容,吸引了大批群众、中小学生及外来员工。据统计,科技活动周期间,共有近千人前往参观。二是常年免费开放市反邪教警示教育馆。由晋江市委610办、市反邪教协会联合在市科技馆内设立的反邪教警示教育馆,作为我市面向社会、常年开放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对提高我市拒邪、反邪、防邪意识发挥重要作用,增强了人民群众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自2015年元月开馆以来,全市共有20多万人次参观了该馆。

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本届科技活动周已圆满结束,此次活动有领导、有组织、有方案、有交流、有总结,各单位紧紧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晋江”这一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各项科普宣传活动,参与人数多,内容丰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第3篇:中学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

根据教育局、科技局的要求,我校以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主旋律,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了各项科技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

成立了以廖昌军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任组员的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由各班主任具体负责,把本次科技活动周的工作落实到了实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标语,引导广大师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使此次活动深入人心。在领导小组的指导召开了三次教师会,第一次教师会旨在解决广大教师对科技活动周的思想认识,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次教师会旨在科技活动周计划的制定;第三次教师会旨在科技活动周计划的落实。

二、活动丰富,扎实开展

1、举办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我校于5月3日下午举办了隆重的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对本次活动的安排和要求作了具体的布置,分管领导、班主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学生讲了科技活动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2、班级出了一期专题黑板报。为了搞好区科幻画比赛,根据学校要求,每班出了一期题根科幻有关的专题黑板报,学校作了认真检查,并进行了评比,通过黑板报的形式,使学生增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安全健康的理念,逐步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积极参加劳技创新作品制作竞赛。我校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制作出了不少的支架结构作品,并选出了20人参加比赛。通过这次搭支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全镇6个学学校每所学校出一期以“科技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专刊,共出专刊6期次。

5、各完小紧扣科技活动周的主题,组织专题讲座6多场次,写主题讲稿6多篇;组织参观、实践等形式的活动600多人次,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科学,亲历环保的重要性,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6、中心学校组织开展了美术和科普创作竞赛活动,共有260多人参加,分别选出了优秀美术作品25件、小制作作品80多件。

7、出科普板报、橱窗、画廊。科技活动周期间,我校组织各班出一期科普板报、画廊,均选择学生看得懂、感兴趣、长见识的科普内容。同时五、六年级同学出了一期以科技活动为主题的书画墙、橱窗。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8、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活动。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故事竞赛活动,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提高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5月9日举办了环保故事竞赛,李佳、左莹、王雅三名同学获得环保故事竞赛前三名。

9、读科普文章、写科普文章、画科幻绘画。3-6年级学生阅读优秀科普文章40余篇;3-6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20余篇;5、6年级的学生参加画科幻绘画活动,共完成科幻绘画38幅,幅幅精彩、内容丰富。

10、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我校紧扣科技活动周的主题,组织专题讲实践活动2场次,写主题讲稿20多篇;组织参观、实践等形式的活动300多人次,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科学,亲历环保的重要性,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我们会以此为新起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同时,我们要继续从兴趣入手,在科技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努力把我校科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期待着通过此次“科技活动周”活动,能推动全校师生主动投身于学校的各项科技活动中去。让我们更好地科学学习、科学生活、科学决策,科学地去做每一件事。总之,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使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校园里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第4篇:科技活动周总结

从4月11日至15日,经过了热烈、紧凑、有序和充实的一周,2015年清华中学科技活动周圆满地落下帷幕。

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李力老师以“什么是科学精神”为题,作了科技活动周的活动动员。李老师首先预告了本周的各种精彩活动,接着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出科学的三个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精神的三个境界(求真、求美、求善),并引用爱因斯坦等伟人的话和一些历史事例,强调指出:知识、方法只是科学的外衣,科学精神才是科学的灵魂,而科学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求善。

在这一周中,全校师生观看了关于“地震、海啸、核污染”等科普知识专栏,精彩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说明加上精美的制作,吸引了不少学生、教师、外来参观人员驻足观看,起到了普及相关科学知识的效果。

星期三下午第三、四节课,高一、高二的学生在篮球馆听了一场精彩的科技报告。主讲人是重庆邮电大学的陈前斌教授,他演讲的主题是“通信技术与未来生活”。通过报告,我们了解了当今世界上通信技术发展的形势以及我国在该领域与世界的差距。陈教授用亲身经历的事例做了生动的讲解,对同学们的求学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星期二和星期三下午物理教研组的教师们,组织高一、高二的学生,成功进行了高空坠蛋的比赛和简易高效实验的展示,两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学生展现了很高的参与热情,在活动中,同学们经过事先的精心准备,呈现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和精巧制作,锻炼了自己的解说能力,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并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星期三下午地理组的六位老师和三十二名学生,一起徒步考察了花溪河、南温泉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状况,同学们采集标本,热烈讨论,将课本知识延伸到生活中,收益匪浅,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星期五晚上高二年级六个理科班的同学还参加了一台数理化生知识联合竞赛,现场气氛热烈,抢答积极,教师的评析精彩生动,让学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应该多举办,在玩中学习。

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科技活动周,以后必将更加完善,让同学们得到更大的收益。

2016生态环保暑假实践报告
泉州,生态环境,保护 第九篇

生态环保暑假实践报告

江水养南北人,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质质量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赴丹江口水环境调研团队在丹江口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1.“库区情·饮水思源行”水环境调研

在这个“病从口入”的时代,我们将“饮水思源”旧词新说,意为喝着杯里的水,想着水源地的环境。丹江口水库的水会逐步流入千家万户,我们喝到的是健康安全的水么?这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这次调查我们团队以丹江口水库为主要考察对象,沿着河道实地考察丹江口水环境,用相机和纸笔记下最真实的水环境,并将作品制成微电影进行宣传。

2.“环保行·共筑中国梦”居民、企业访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与当地老百姓的交谈,我们团队了解到居民的垃圾处理方式,河流附近的环境污染状况,目前丹江口的水质情况以及当地相关部门推行有关政策和规定的力度。另一方面,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农夫山泉公司,污水处理厂,丹江口市环境保护局等)进行访问,从工业、农业、养殖业、旅游业等方面了解丹江口水库的污染源,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和仍然存在的问题。

3.“保驾水·护航送健康”问卷调查及宣传

作为水源地的居民,我们有责任保护水环境;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更应该保护水资源。然而,是否人人都有这个意识,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我们团队通过编写、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环保意识。并通过发放宣传单,让人们认识到保护丹江口水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人们为水资源保驾护航,为北方人乃至所有同胞送上健康水的责任意识。

4.“中国梦·生态环保梦”宣讲会

中国梦,是我们所有人的梦。而让一切梦想成为现实的基础却是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应该是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首要任务。根据前期实地考察、访问调查获得的资料数据,开展“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梦”主题宣讲会主要是向人们展示我们身处的环境,同时通过发放宣传单,播放央视报道的方式引起大家的重视,倡导全民参与保护水环境。

5.“我的家·我的环保梦”心愿集装箱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的家乡,这是每个家乡人的愿望。但总有很多期望和梦想无法传递给他人,由此我们设计一个心愿集装箱,邀请当地居民写下对当地水环境保护的期望和建议,并将结果整理,上交给有关部门,希望有一天他们的梦想可以实现。

一江水,养育南北人;一江水,寄托南北情。七天水都之旅在我们的不舍中落下帷幕,但水环境的调研仍没有结束,后期我们团队仍会和当地有关部门保持联系。生态环保,我们来了!水环保,我们在路上!

生态环保暑假实践报告 [篇2]

近期,阳光大学生生态环保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开展了对XX市自然环境生态调研、城市企业工厂考察、城市污染水体环境考察、城市河渠环境排查、水体取样、水体检测、生态环保知识普及宣传等系列活动,向群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深入基层调研 传播生态文明

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赴新乡市回龙镇天界山开展了生态环保调研活动。调研服务队分植物组和动物组两个小组,植物组的队员们在李景原等老师的带领下对沿途的益母草、鬼针草、菠洛迥、蛇莓、菟丝子等植物进行了采样,了解了植物所属种类、主要特征、生活习性、药用功能、历史来源等情况。动物组的队员们在牛红星等老师的带领下捕捉昆虫,并将采集到的动物材料制成标本。此次调研活动丰富了队员们的专业知识,积累了调研经验,队员们将在天界山采集到的动植物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为团队后续的调研工作打下基础。

调研服务队在新乡市开展城市生态文明调研活动。队员们来到天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参观了研制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的流动线以及推板式电炉送料系统的先进性设备、样本COD指标理化室,在企业人员的带领下对各种能源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COD测法方法进行了研究学习,开阔了队员们的视野。随后,队员们沿民生渠徒步进行取样。牧野环保分局崔局长为队员们介绍了近年来民生渠的污染情况和周边工厂、化工厂以及农业各污染源、排污口的位置和水中21项指标的检测情况。队员们则对其附近善河村的7个排污口和民生渠13个排污口的适宜位置取样,并仔细检测了水样的PH值。

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沿河渠出发,对民生渠旁的环宇饭庄、航运锅炉有限公司、宏远精修公司、天丰精细化工厂等数十家工厂的排污口水体进行了取样,检测了PH值并记录下数据,调查研究其排污设施是否符合标准。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污染严重的化工厂、畜牧场、养殖场等在沿河地段相继建立,村民的日常用水由之前的地下水也都变成了自来水,工厂中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更是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河流污染的治理成为了生态环保工作的当务之急。

7月13日,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在平原路、解放大道等市区主要路段开展了以保护公共环境 守卫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

宣传过程中,队员们耐心的向路人、商店业主、员工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防止因为盲目分类而对环境造成二度污染。队员们用专业知识向市民介绍了相关的生物、化学试剂对水体、空气污染的危害,讲解了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有效的在生活中做好环保工作。同时,针对市民提出的问题,队员们耐心地作解答,受到了路人的赞赏。市区街头,队员们不畏炎热,穿梭于各个路口为过往人群发放宣传页、讲解环保常识的身影成为城市余晖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7月14日和15日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对民生渠附近取样调查过的化工厂、畜牧场等工厂排污口进行再次回访调查,详细记录并拍照定位,重点排查河流中是否存在暗口,排污超标的工厂是否采用自渗方式处理。15日下午,队员们针对有自渗现象的工厂进行调查,同时发现部分工厂前的河水发生了明显变色,大量超标污染物排放,导致河流两岸植被死亡而且有严重的刺鼻气味。

队员们认真整理数据,将相关情况反馈给环保部门。通过几天的调研,走访,宣传,队员们看到了各种污染城市水体、空气环境的不良现象,深刻感受了生态环保工作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身体力行为生态文明建设奉献了力量。

生态环保暑假实践报告 [篇3]

炎炎夏日,流火岁月。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我迎来了第一个暑假。为了更好的学以致用,全面了解当代农村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九人组成的“赴赣南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始了我们的行程。满怀着对家乡的美好憧憬和对乡土的眷顾,我的心激动不已。

这次我们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农村生态环境调研,主要是学习宣传赣南在农村建设中较为先进的结合生态保护的生产模式。

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我们走访了龙南的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和一些建设较好的新农村示范村,同时也亲自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了有关交流,细致的听取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建设经验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我们实地走访和询问得到的资料我就我们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得到了赣南较为普遍的也是发展较好的几种生产模式。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畲族风情园,在那里最为主要的也算是普遍的生产模式是“猪—沼—果”模式。所谓的“猪—沼—果”模式就是以果园为主,栽种一或多种果树,配合果园有自己的猪圈或说是猪场,此外一般也会有一口池塘,还有就是家里会建一个沼气池。这就是此种模式的主要硬件设备。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是以果园经营为主,猪场是为了为沼气池提供发酵物——猪粪,沼气池中的沼气液用于果园的施肥,沼气用于家里的烹饪、照明等。此外果园定期的整枝也可为沼气池提供发酵物——幼苗。这样一来该模式的能量便可以循环利用,既没有能源的浪费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764350.html

    上一篇:新农村绿化计划

    下一篇:记协,换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