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 规划师考试 |

【www.guakaob.com--规划师考试】

石滩镇开展违建清查及宣传行动
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第一篇

石滩镇开展违建清查及宣传行动

日期:2013-04-16 09:51:46 出处:增城之窗-增城日报

(记者杨永红)针对近期石滩镇郑田村违章建筑抢建风气较为严重的现象,4月15日,石滩镇联合城监中队、石滩派出所、三江派出所、沙庄派出所、石滩交警中队、郑田村联防队等部门共100多人,对该村开展违建清查及宣传教育行动。

行动中,石滩镇将人员分为设卡检查组和现场清查劝离宣传教育组,其中,设卡检查组细分为机动巡查组和路口设卡检查组,机动巡查组主要任务是沿着增滩公路郑田路段巡逻检查途经涉嫌违建的车辆和人员,同时,路口设卡组在郑田村路口设卡,只准建筑车辆和工人由村口出,并禁止施工车辆进入施工工地。现场清查劝离宣传教育组进入郑田村施工现场,向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并派发和张贴宣传单张,同时,对施工现场车辆及人员身份进行核查。对于在建的违章建筑,工作人员勒令其停工,并劝告疏散施工现场人员。通过行动,对村民抢建违章建筑行为起到震慑作用,有效制止了村民进一步盲目抢建。

危险公司名单
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第二篇

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2007年1月1日止)

序号 法人名称 邮政编码 住所 设施地址 核准经营规模(吨/年) 核准经营范围、类别 许可证变更情况 许可证编号 许可证有效期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广州番禺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 511466 广州市番禺区横沥镇长沙村合兴路 广州市番禺区横沥镇长沙村合兴路、番禺石基镇江城路7号 30000 珠江三角洲范围内收集、处置废药物药品(HW03)、农药、鼠药(HW04)、有机溶剂废物(HW06)、热处理含氰废物(HW07)、废乳化液(HW09)、精(蒸)馏残渣(HW11)、染料涂料废物(HW12)、有机树脂类废物(HW13)、感光材料废物(HW16)、表面处理废物(HW17)、无机氟化物废液(浓度低于1%)(HW32)、无机氰化物废液(浓度低于1%)(HW33)、含铬废液(浓度低于1%)(HW21)、含砷废液(浓度低于1%)(HW24)、 废酸(HW34)、 废碱(HW35)、含酚废物(HW39),收集、利用废矿物油(HW08)、含铜污泥(HW22)、含镍污泥(HW46)、废卤化有机溶剂(HW41)、废有机溶剂(HW42)、化学品废物包装物,收集废干电池、废光管 44-01-013-3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古耀坤 陆小安 (020)84968809 、(020)84960477(传真)

2 广州净海油污水工程有限公司 511436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思贤村海运路39号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思贤村海运路39号 200000 广东省范围内收集、处理(船舶、港口)废矿物油(HW08) 2006年4月变更法人代表 44-01-035-5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蔡文明 宋敏鸣 (020)87372634、(020)33580343

3 广州环回科技有限公司 510725 广州市黄埔区广江路398号煤场 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布岗村 2000 广州市范围内收集、处理、综合利用废有机溶剂(HW42)、有机溶剂废物(HW06)及工厂产生的废矿物油(HW08) 2006年12月22日变更法人代表 44-01-036-405 2006年12月22日至2010年元月1日 刘伟光 秦杰清 (020)82227349

4 广州市志业合成无机盐材料有限公司 511400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禺山大道西莲湖路段联邦工业城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禺山大道西莲湖路段联邦工业城 5000 珠江三角洲范围内范围内收集、利用铜蚀刻废液(HW22) 44-01-038-6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江艳冰 江艳冰 (020)84800148

5 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废弃物处理中心 510530 广州市萝岗镇长岭路段18号 广州市萝岗镇长岭路段18号 2000 广州市范围内收集、处理有机树脂类废物(离子交换床更换的强酸、强碱性树脂)(HW13)、废乳化液(HW09)、染料涂料废物(HW12)、废酸(HW34)、废碱(HW35) 44-01-039-6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吴绮琳 吴绮琳 (020)82210942

6 广州赫尔普化工有限公司 510725 广州市黄埔区石化路170号 广州市黄埔区石化厂内 10000 广州市范围内收集、处理含水污油,污油浮渣(HW08) 44-01-040-7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刘治义 刘治义 (020)82120099

7 沙庄萌发电子助剂厂 511325 广州市增城市(区)石滩镇沙庄下围工业

区 广州市增城市(区)石滩镇沙庄下围工业区 25000 珠江三角洲范围内收集、利用含铜蚀刻废液(HW22) 2006年6月27日经营规模由10000吨扩大至25000吨 44-01-041-905 2006年6月27日至2010年元月1日 黄国珍 叶树明 (020)82903622

8 广州市白云区南溪化工厂 510545 广州市白云区良田镇光明村三窿 广州市白云区良田镇光明村三窿 6000 广州市范围内收集、利用含铜蚀刻废液(HW22) 44-01-042-2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许兆民 黄建铨 (020)37410106

9 广州市金冶环保处置有限公司 511325 增城市三江镇牛潭村 增城市三江镇牛潭村 30000 珠江三角洲范围内收集、利用电镀废水处理污泥(HW17)、含铜污泥(HW22) 2006年12月变更公司名称,公司名称由“广州市增城金冶固废有色金属处理厂”变更为“广州市金冶环保处置有限公司” 44-01-043-705 2005年12月25日至2010年元月1日 周晓明 周晓明 (020)82905183(F)

10 增城市南方油料有限公司 511340 增城市新塘镇西洲东江边 增城市新塘镇西洲东江边 3000 广州市范围内收集、处理(船舶、港口)废矿物油(HW08) 44-01-045-7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谢浩良 谢浩良 (020)82791328、 Fax:(020)82793068【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11 广州市南埔船泊服务有限公司 511340 增城市新塘镇西洲村 增城市新塘镇西洲村 3000 广州市范围内收集、处理(船舶、港口)废矿物油(HW08)

2005-5更正公司和设施地址 44-01-046-9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谢赞池 谢赞池 13802530876 、82239499 、Fax:82791398

12 增城市新塘镇东方福利清油队 511340 增城市新塘镇南埔村 增城市新塘镇南埔村 6000 广州市范围内收集、处理(船舶、港口)废矿物油(HW08) 44-01-047-9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陈志辉 陈志辉 (020)82703622

13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港安船舶环保服务部 511447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沙南村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沙南村 20000 广州市范围内收集、处理(船舶、港口)废矿物油(HW08) 44-01-080-3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陈沛文 覃小林 (020)84653720【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14 广州港珠江防污有限公司 510730 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基新港码头卸油站 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基新港码头卸油站 8000 广州市范围内收集、处理(船舶、港口)废矿物油(HW08) 2006年11月变更法人代表 44-01-048-605 2006年11月16日至2010年元月1日 洪涛 林启森 (020)82214153、(020)88390633

15 广州市萝岗联丰饲料材料有限公司 510530 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萝岗街长岭路18号 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萝岗街长岭路18号 8000 珠江三角洲范围内收集、利用含铜蚀刻废液(HW22) 44-01-051-6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钟鉴淋 钟鉴淋 (020)82259322

16 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 51800 深圳市福田区下梅林龙尾路181号 深

圳市福田区下梅林龙尾路181号 35000 广东省范围内收集、利用含铜废物(HW22)、含锌废物(HW23)、含镉废物(HW26)、含镍废物(HW46)、废卤化有机溶剂(HW41)、废有机溶剂(HW42),收集、处置废矿物油(HW08)、废乳化液(HW09)、染料涂料废物(HW12)、有机树脂类废物(HW13)、感光材料废物(HW16)、含铬废物(HW21)、含砷废物(HW24)、含锌废物(HW23)、含汞废物(HW29)、含铅废物(HW31)、表面处理废物(HW17)、无机氟化物废物(HW32)、无机氰化物废物(HW33)、废酸(HW34)、废碱(HW35)、废药物药品(HW03)、农药废物(HW04)、有机溶剂废物(HW06)、焚烧处置残渣(HW18)、含硒废物(HW25)、石棉废物(HW36)、有机氰化物废物(HW38)、含钡废液(HW47) 2005-6-27增加收集、利用废卤化有机溶剂(HW41)、废有机溶剂(HW42),收集、处置废药物药品(HW03)、农药废物(HW04)、有机溶剂废物(HW06)、焚烧处置残渣(HW18)、含硒废物(HW25)、石棉废物(HW36)、有机氰化物废物(HW38)、含钡废液(HW47) 44-02-001-205 2005年6月27日至2010年元月1日 林颐年 陈志传 (0755)83311054

17 深圳市绿绿达环保有限公司 518116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同乐池屋村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同乐池屋村 2000 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地区范围内收集、利用废有机溶剂(HW42)、废卤化有机溶剂(HW41)及工厂产生的废矿物油(HW08) 44-02-003-405 2005年元月1日至2010年元月1日 陈元章 谢晓明 (0755)84895566

18 深圳市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518034 深圳市福田区新闻路深茂商业

广州增城房地产调查报告优缺点分析
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第三篇

广州增城房地产调查报告评价:

优点:

该调查全文结构较为完整,首先从项目(增城)所处的区域进行调查,详细分析了其在广州乃至珠三角中所处的地理位置,重点突出其所处的特出的地理区位优势和预测其房地产发展潜力;通过罗列一系列经济发展数据则可以分析其经济发展现状,同时,重点突出其在大区域内的地位优势;

另外,通过调查其区域内的商业服务产业来分析其商圈和生活配套设施;通过调查其区域内的重要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的书目来分析其房地产开发投资量等市场整体情况;

【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其次,项目还对增城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规划中对该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规划中,分析了当地的政策环境;而划片区的分析则从各片区的优势入手,详细分析了区域内各片区的发展优势;

另外,给出一个详细而清晰的地域优势的汇总分析,具体则从其地理位置、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商服环境、生态旅游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和生活配套设施环境等分析,同时还给出了其投资环境的评价;

接着通过给出对地区发展现状中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其区域内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而通过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和增长调查中则分析了其房地产投资市场环境现状;项目也调查了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长情况;

然后通过详细分析增城两大板块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并进行了板块间的对比,分析其异同;最后则进行了房地产市场的预测和展望。

缺点:

调查内容和结构虽然还算全面,但即使拥有调查数据而调查结论下得浅显,缺乏深度分析;调查应该有专项重点调查其区域内的房价地价的调查,但本文中缺乏专项调查,而只是在文中已表述的形式一笔带过,缺乏区域房地产价格走势的调查;另外同样并未对消费者行为进行调查,重点分析其人群构成、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等,但文本缺乏对消费人群的调查分析;另外文本缺乏地图,分析缺乏直观可视化;数据调查过于单薄,对决策者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

改进办法:

在调查前期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和考虑,在调查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收集数据,以备后期分析,同时要图文并茂,给决策者直观的判断。【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广州增城房地产调查报告

1、增城市概况

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工商各业发达,具有“多城辐射效应”,发展空间大,前景好,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通往东莞、深圳、香港和粤东各地的交通咽喉。近年来广州的历史巨变,自然成了增城快速发展的大配套。广州优势是增城的最大优势。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增城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增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增城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46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8%;农业总产值42.6亿元,增长8.12%;生产总值236.88亿元,增长13.04%;财政总收入23.44亿元,增长20.7%;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增长15.06%;外贸出口总额5.88亿美元,增长24.94%。全国百强县(市)综合竞争力评比中居19位,在广东省68个县市中居首位。

增城拥有华润、屈臣氏、人人乐、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品牌商贸超市及连锁店,增城宾馆、百花宾馆、太阳城大酒店等四星级酒店和高级宾馆服务优质,设有多间日韩料理餐厅,凤凰城大酒店(五星级)将于年内开业。凤凰城、锦绣香江花园、荔城碧桂园.叠翠华庭、中坚豪庭、新世界花园、新康花园等绿色社区规模大、环境好、档次高。凤凰城建设有专门的外商办公区及生活居住区。增城还是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仙)的故乡,温泉、森林、湖泊、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丰富,建有4个高尔夫球场,挂绿荔枝母树、何仙姑家庙、百花山庄、正果佛岩、畲族村等景点每年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派潭丽山温泉将于年内建成。

2、增城市总体规划

随着广州“东进”战略的加快推进,增城已定为广州市重点发展的九大片区之一,增城将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综合性工业基地、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生态旅游休闲区和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基地,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逐步形成“四大主轴、五大组团”的发展格局。以广惠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工业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组团式工业;以广园东快速路增城段为主轴,以新塘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以广汕公路为主轴,以农业科技产业园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以增派公路为主轴,以何仙姑旅游景区为龙头,以大封门旅游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增城市区拓展扩大新区,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美丽城区;新塘聚五镇优势,工商并举,努力创建广州东部新城市中心;石

【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滩汇三江资源,建设田园水乡特色生态工业城;中新发挥邻近广州及新机场优势,建设广汕公路工业明珠;派潭以大封门旅游景区为龙头,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

3、增城优势

地理优势 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工商各业发达,具有“多城辐射效应”,发展空间大,前景好,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通往东莞、深圳、香港和粤东各地的交通咽喉。近年来广州的历史巨变,自然成了增城快速发展的大配套。广州优势是增城的最大优势。

政策优势 增城位于广州、深圳、东莞、香港等大都市区间,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交通、产业、生态环境、发展空间等后发优势越来越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随着广州东进战略的实施,我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我们充分认识到,依托广州发展是增城的最大优势,增城的市场和商机在城市。我们要审时度势,把握先机,加快发展。要进一步打好广州牌,大力推进广州东部板块建设,瞄准大都市,围绕周边城市的需求,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以工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富市,生态旅游业兴市,都市农业稳市,在服务城市中推动增城新一轮的发展。按照国家、省和广州市的产业政策,结合增城实际情况,我市鼓励大力发展以下产业和项目:

高效发展组团工业。充分考虑增城有限的发展空间、资源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意识,努力建设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把好立项关,有效控制和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增强工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市尤其是南部地区背靠广州,临近深圳、东莞和港澳,周边地区工业发达,已有强大的产业辐射和支撑。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我市好山好水好风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我市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假日经济和城里人健康消费需求的兴起,我市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大有可为,市场前景广阔。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围绕都市人的需求,大力发展“好吃、好看、好玩、好销”的都市农业。

基础设施 增城基础设施完善,广汕公路(324国道)横贯增城中部,广深公路(107国道)、广深高速公路经本市新塘镇。广州广园快速干线(广州—东莞)和广惠高速公路(广州—惠州)分别贯穿增城中南部,广惠高速公路增城路段设置了多个出入口。广州北三环高

速公路(沙庄—荔城—广州新国际机场)、增莞深高速公路(增城—东莞—深圳)和新平公路(新塘—从化太平镇—广州新国际机场)正在抓紧规划兴建。全市302条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广九铁路(广州—香港九龙)横贯南部,设有新塘、仙村、石滩三个火车站。广州的城市轨道交通也规划开通至新塘和增城市区。本市至广州国际机场和深圳黄田国际机场仅需30分钟至40分钟车程。新塘镇紧邻全国第二大港广州黄埔港(距离15公里),本市在该镇也设有客货运码头,每天有客货轮直航香港。

此外,增城供电、供水、供气、电信、有线电视、口岸码头等基础设施完善,2003年底全市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水泥路、通自来水及通有线电视,投资环境被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小组评定为“优”(AAA)。

4、 增城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工商各业发达,具有“多城辐射效应”,发展空间大,前景好,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通往东莞、深圳、香港和粤东各地的交通咽喉。近年来广州的历史巨变,自然成了增城快速发展的大配套。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增城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增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十一五”时期是增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增城通过实施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协调发展战略,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增城模式,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取得了引起全国关注和学习喜人业绩。增城全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的房地产业也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首先是增城市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2010年,增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50亿元,与2009年同比增长19.0%,是“十五”期末的2.67倍。“十一五”期间,增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虽然仅为广州的5-7%,但五年的年均增长达21.9%,且每年年均同比增长均高于广州,可见增城市的地区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中。(见图1)

图1

2010年,增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587元,与2009年同比增长12.1%,是“十五”期末的1.75倍。“十一五”期间,增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长,五年的年均增长达11.9%,可见增城市城镇居民的消费力也在不断增强。(见图2)

图2

2010年1-11月,增城市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83.41亿元,同比增长4.1%,占广州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983.66亿元的8.5%。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为23.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1.9%,同比减少9.1个百分点。2010年,受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增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在减缓,但其总额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以上,可见当地房地产正处于蓬勃发展进程中。(见表1、图3)

【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广州增城市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与探索
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第四篇

广州增城市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与探索

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是广州市所辖的县级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下辖6镇3街,户籍人口81.06万。近年来,我市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将我市南部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中部定位为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城,北部定位为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以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和城镇布局的优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321.39亿元,是2000年的2.3倍,“十五”期间(下同)年均增长14.08%;财政总收入46.15亿元,是2000年的6倍,年均增长34.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06亿元,是2000年的4.2倍,年均增长27.76%。2007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10亿元,比2006年增长18.1%,人均生产总值 6878美元,增长16.1%;工业总产值862.25亿元,增长23.54%;财政总收入77.22亿元,增长67.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66亿元,增长28.63%;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增城从第一届的31位跃升到第九届的9位,并连续五年居广东省首位。先后荣获联合国“世界和谐城市提名奖”、“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科技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等称号。广州教育城gzjyc.cc

一、因地制宜,科学分区

我市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是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增城过去发展方式的总结、反思而逐步形成并大力推进的。过去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指引,无序发展的现象一度较为突出,一些在全国很多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工业处处冒烟,企业散小乱,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等在增城都有所表现。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立足长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跳出增城谋划发展增城,坚持打基

础,造环境,重诚信,抓服务,严管理,努力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我们认为要实现一个地区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关键是:发展目标要明确,发展思路要清晰,发展定位要科学,措施要具体,落实要到位。在发展目标上,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在发展定位上,大力推进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广州)东中心、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都市农业基地的建设。在城镇布局上,努力形成“两城”(增城市区、新塘城区)、“三中心”(石滩、中新、派潭等中心镇)五大组团的发展格局。在区域功能布局上,按照与国际化接轨的理念,将增城的发展与整个珠三角乃至全省的发展格局、发展趋势紧密相联,实现差异发展和优势互补,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三大功能圈”,推动形成各有特色的三大主体功能区,促进南中北地区互补互动协调发展。

增城南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发达,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莞市紧密相连,毗邻深圳和港澳。是珠三角经济大动脉广(广州)—东(东莞)—深(深圳)黄金走廊的后发地区,是广州东部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实施“东进”战略的主战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城镇配套设施,有大片可供开发的丘陵地,投资成本低,工业承载力较好。据此,把南部定为重点开发区,以新塘为龙头,按照国家级创新产业园区的标准高起点开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区实现道路对接,产业互补,招商互动,做强做大我市的先进制造业,打造广州乃至广东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中部地区(增城市区)环境优美,是我市南部和广州、东莞的后花园,是广州的城市副中心,也是全市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具有集聚本市及承接广州、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分流人口的效应,在产业发展上要与周边地区实现错位互补发展,为周边地区发展大生产,搞好配套大生活。据此,把中部定为优化开发区,以增城市区为核心,营造适宜创业和生活居住的优美环境,创建文化产业城,打造国际化会议休闲胜地,推动形成城市生活圈。

北部地区以山区为主,好山好水加田园风光,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和都市农业前景广阔。与从化、博罗、龙门相接,生态资源好,可实现四县(市)互动,共同打造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生态旅游区。与河源、惠州相邻,也切合广东东部生态带的布局,是珠三角地区难得的翡翠绿洲,一小时车程范围内拥有数千万的旅游人口。据此,把北部定为限制开发区,以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整合派潭、小楼、正果三镇等80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和人文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国际化乡村生态大公园,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会议休闲经济,形成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

二、规划引导,有序推进

明确了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后,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协同推进”的思路,让主体功能区建设从设想变成现实。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为使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认真抓好“三划”(一是超前策划,二是科学规划,三是有重点有计划),严格把好“三关”(规划关、环保关和安全生产关),做到“三个结合”(群众的呼声、领导的思路、专家的意见),坚持“三师”(工程师、经济师、律师)而行,先后组织举办了增城科学发展论坛、增城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评审会、增城市绿色经济论坛等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高起点编制了《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增城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增城片区发展规划》,以规划的形式确立了三大功能区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别制定了《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南部)、《增城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部)、《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北部)及相关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推进功能区建设。 在规划的指引下,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梯度发展的原则,建设各类主体功能区。相对而言,增城南部基础好、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开发见效快。因此,我们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实施“南部带动”

和“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将有限的资金、资源率先投放在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南部地区,做大做强南部先进制造业,养好“会下蛋的母鸡”,增强经济实力,更好地带动中北部的发展。以新塘为龙头,以南部为主战场,紧紧抓住广州大力培育壮大汽车产业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了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新塘环保工业园等工业集聚区,既集中发展了汽车及其零部件、高新技术等产业,又提升了牛仔休闲服装产业,引进了广州本田、五羊本田、福耀玻璃等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和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

经过几年努力,南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具备了南部反哺北部、工业反哺生态的能力。我们逐年加大了对中北部的投入力度,加快中、北两大功能区的建设。中部作为优化发展的主要区域,努力打造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百花盛开、文化繁荣的广州市周边最美丽的文化产业城。一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22平方公里的新城市中心“南移”,城区规划面积由2004年的32.52平方公里扩大至目前的52.65平方公里,提高城区的承载能力。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兴建了增城广场、体育广场、挂绿广场、增城公园、蕉石岭森林公园、荔枝文化公园以及荔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公共市政工程,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同时,大力提升教育、卫生、体育、社区等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市政府投入30多亿元,狠抓基础教育,集中在城区创办了一批优质规范学校,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引导社会资金投资19.7亿元办起了6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达到了3万人,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教育强市,通过城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增强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加大生活环境整治和建设力度,积极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仅2007年上半年就投入植树绿化资金1亿多元,城区人均绿化面积增至15.1平方米;策划建设了荔城碧桂园、锦绣御景园等大型新社区,切实加强平安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节庆效应”,每年举办群众广泛参与、高品位的广场音乐文化节,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节目到增城演出,提升增城的文化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通过营造良好

的生活与消费环境,引导本市人口到城区臵业安居,吸引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市民到增城消费和休闲度假,发展城市经济。

北部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营造绿水青山,发展金山银山。2001年以来明确把北部地区定为不发展工业的生态保护区,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总体规划、重点保护、科学开发、市场运作、高效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变单一效益为综合效益,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变扶贫输血为创业致富,实施安居整治工程大行动,努力营造国际化乡村生态大公园。白水仙瀑、金叶子酒店、大丰门漂流、锦绣温泉城、小楼人家、正果湖心岛等一批生态旅游和都市农业项目,有的已经投入运营,有的正在加紧建设,旅游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了一批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基地,增城菜心、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名优农产品,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这样,既加快发展了经济,又有效保护了生态和环境,也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让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新的出路。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政府把关和引导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实现政府和市场“两轮驱动”。

一是严格把好产业发展规划关。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研究提出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在南部重点开发区域,发展以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改造传统的牛仔服装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在中部优化开发区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增强城市承载和聚集能力,引导邻近镇村、周边人口向中部城区集中;在北部限制开发区域,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发展以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坚决不发展工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进入。

在南部对于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和项目,大力给予扶持。目前,全市年产值超过30亿的项目就有20个。比如,上市公司福耀玻璃有意落户汽车产业基地,市领导专门组团到该公司总部实地考察,

无资质生产企业(点)名单 - 广州城乡建设
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第五篇

附件2

无资质生产企业(点)名单

2016建委工作总结和计划
广州增城石滩沙庄违建 第六篇

建委工作总结和计划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我委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第一年。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把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扎实推进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重点区域和市政道路设施以及民生工程建设,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强化建筑行业管理。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攻坚克难,全力完成市政道路建设和重点区域建设整治工作任务。

1.推进64项路桥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市政府交办我委负责城市道路建设项目64项,我们主动抓好前期和资金计划等工作,想方设法克服道路建设中的拆迁安置、“城规”与“土规”不符等难题,全力推进市政路桥建设计划实施。完成钟三路、芳村体育中心规划路三期、深涌北路东延长线等31个路桥项目。

2.完成10座天桥建设和brT沿线加建雨棚任务。**路口、云城西路、同泰路-从云路口、华南理工大学北门东莞庄路、江湾路-中海名都、开创大道-宏光路口、广园东路-中科院地化所、黄石西建材市场、新港东路-中洲中心、开创大道-连云路口天桥10座天桥和brT沿线22座人行天桥加建雨棚的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

3、全面铺开同德围和金沙洲区域整治。“完善金沙洲、同德围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市政府确定的“**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我委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

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举行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仪式,成立了以陈如桂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政协委员韩志鹏为主任的咨询监督委员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的同德围模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编制了《**地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整治工作任务;新建了同康路,建成罗冲围天桥,打通并升级改造了富康路,完成了同德花园同雅东街通往石井河岸边道路硬化、广清高速庆丰收费站辅道改造、北环高速公路上步桥底人行涵洞整治等工程;开展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白云湖)、南北高架路、同德中学新建校区、同德医院、鹅掌坦压缩站改扩建等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了同德公园与公厕建设和市**中同德校区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南德变电站已动工建设。

金沙洲地区综合整治。研究制定了《完善**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工作方案》,建立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台帐和整治督办协调机制;金沙洲大桥扩建工程已进场施工,沉香沙大桥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大坦沙大桥系统工程正在报市发改委申请立项,地铁6号线一期(浔峰岗-长湴)即将完成基建和钢结构安装工程,区内康园路、路北辅道、路南辅道、路南辅道隧道、3号路等正在进行沿线征拆;金沙洲地区4个变电站中110千伏横沙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沙贝变电站正按计划推进施工;规划配套建设1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已建成9所;**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正在施工;金沙洲地区拟建5个公交站场中3号公交站场已开工。

4.牵头推进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在万书记亲自任组长的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在常务副市长的具体指导和督查下,我委狠抓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出台了《海珠生态城**年二~四季度和**~2016年工作方案》、《海珠生态城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生态城规划、土地调查收储和出让、基本建设启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标准完成面积66.7公顷的海珠湿地一期建设,建成八大景点顺利对外开放,为万亩果园湿地总体保护建设提供了示范。

5.牵头农民工博物馆和黄金岸线建设工作。我委与白云区用了4个半月时间,完成农民工博物馆主馆改造、陈列布展、周边环境整治、生活实景区复原等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成立“珠江黄金岸线”七个专项小组,按照“一、三、五、十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细化下达了各项任务的实施节点目标。目前,“六大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本年度的工作任务。

6.新增停车泊位3301个。会同市交委,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年改善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工作计划》,明确今年我委年度建设任务为3000个,实际完成公共停车泊位3301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10%。

7.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人居社区环境整治。今年重点对湛塘路社区、金花街蟠虬社区、沙园广重社区、沙湾古镇核心区等12个社区按照道路升级、绿化美化、路灯改造、建筑立面翻新、架空线下地、“平改坡”等内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新一轮“省道、国道、铁路、高快速公路、城市出入口”等重要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目前已统一了整治工作思路,明确了整治工作分工,拟定了“净化、美化、绿化”工作标准,并编制了《**市重要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净化、绿化、美化”综合整治标准)》。

8.完成农村路灯二期工程和城中村路灯建设。在去年农村路灯一期顺利完工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进农村路灯二期建设,涉及花都区、白云区、增城市、从化市24个镇、街,合共建设61469盏路灯。12月底完成施工安装、调试亮灯工作。

(二)勇挑重担,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

1.牵头组织开展生态城市专题学习考察调研取得优质成果。按照市委部署,今年2月开始牵头组织开展新型城市化16专题之一“建设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并制定**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政策体系“115”系列文件之一《关于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的实施意见》。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115”政策文件后,我委立即着手贯彻落实。

2.牵头筹办“一奖两会”成果展获得圆满成功。牵头全市46个单位组织策划“**城市创新及新型城市化建设成果展”,展示期间,共迎来56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城市和国际组织的海内外人士4万多人次观展,国家、省、市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3.举办**年**国际灯光节。继续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成功筹办****国际灯光节并于12月15日在**花城广场开幕。以“大自然与城市共生,科技带动文化发展”为主题,集中39项创意灯光作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示,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

(三)统筹城乡,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和名镇名村建设。

1.全面启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自9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之后,我们以规划为纲,编制完成26条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规划,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重点推进“七化工程”和“五个一”工程;以管理为重,制定《**市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及相关配套文件,修订《**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发布《**市美丽乡村民居图集》,为村民建房提供便捷的报建渠道,规范农民建房行为;以示范为先,确定了市级14条美丽乡村试点村,确保**年建成,到2016年,全市共建成122条美丽乡村。

2.稳步推进名镇名村创建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开展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建立了名镇名村创建项目库和资金库,以区(县级市)财政投入为主,市财政专项补助为辅,同时整合中心镇、新农村、水利、“双百共建文明村”、北部山区扶贫资金等各种资金,重点向名镇名村创建倾斜。

3.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5个中心镇共有92项市级财政扶持建设项目,其中镇、村道路改造工程28项,新建立交1座,修复加固桥梁2座,基本实现了通水泥路、通车,解决了镇、村出行困难的问题;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水泵站2站,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镇、村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及“水浸街”现象。

(四)稳步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

1.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完善了法律法规。在全国率先将绿色建筑管理纳入政府规章立法,由我委组织起草的《**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草案)已完成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立法程序,预计明年出台。二是打造了技术支撑体系。编制了《**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建立了建筑、设备、环境6个专业39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扶持了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编制和建筑节能新技术开发方面近60多个科目的研究。三是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严格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和节能专项验收备案,至**年底,完成建筑节能设计备案项目总数670项,并通过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等措施,确保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四是打造绿色节能示范工程。中新知识城安置小区、**国际服装展贸中心等6项工程获得国家级节能示范工程称号,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总数24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五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有约388.46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其中获得标识项目的总量达到了22个(含运营标识2个),绿色建筑“双百”示范项目10个,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审查的项目20个。

2.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迈出新步伐。召开了**市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动员大会,发布了《**市规划建设领域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建立了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一系列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的研讨、调研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岭南特色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实践热潮。在文化公园水产馆主办了“其有其无:岭南现代建筑作品选展”,组织开展“岭南建筑设计暨绿色建筑技术”四期培训班,从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和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13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广东省优秀岭南特色规划与建筑设计评优活动中我市获奖项目总数排名第一。

3.推广新型墙材等技术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墙材生产量达24.89亿块标砖,新墙材应用量达15.46亿块标砖,节约土地资源2550亩,节约能源9.58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1916吨,新墙材应用比例约95%(市区达到了98%以上),有力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净化了环境。

4.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预计约为580万吨(本地企业),全市预拌混凝土产量约为150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供应量约为160万吨,全市全年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折算约节约标准煤30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5.83万吨、二氧化碳26.1万吨、二氧化硫0.02万吨

(五)协调统筹,有效解决制约工程进展的诸多难题。

1.协调解决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按照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协调贵广、南广铁路**段、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广佛环城际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加快地铁六号线、七号线、九号线、广佛线**段建设进度,尽快启动新一轮地铁线网建设”工作任务,我委主动服务,制定方案,协调推进用地报批、环评、三电迁改、征地拆迁,保障工程正常开展。

积极协调电力设施建设工作,今年完成电网投资57亿元,投产输变电项目32项,新增主变容量443.5万千伏安,投产线路长度为497.7千米,完成了500千伏粤东出线工程、中部电网网架优化工程,有效缓解了电网结构性缺电问题。积极协调机场扩建工程及机场噪音区治理工作。推动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围网建设。协调推进**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二期工程(珠海LNG项目)项目,已完成9公里的管线建设工程,完成西气东输项目增城石滩门站建设工程。

2.逐步解决“烂尾楼”和“临电”小区等历史遗留问题。出台公建配套设施管理规定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梳理出历史遗留33宗烂尾楼项目,目前已协调处理11宗,余下的正在加紧推进问题。积极解决因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临电”小区问题,目前已完全解决并通永久用电的有24宗,已落实改造资金和方案的有28宗,另有46宗正在抓紧协调推进。

3.有效化解征拆难题。想方设法推进洲头咀隧道、马庄巷地块、龙归城李坑供水管网工程、艺苑变电站、沙汕路、金沙洲大桥扩宽、广清高速路庆丰收费站掉头辅道、海珠桥危桥抢修、丰乐北路快速化改造、省工伤康复中心、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广深高速路大观路出入口改造,以及地铁、公交站、人行天桥等重点市政工程的征收补偿、管线迁改工作。

(六)强化监管,规范建筑行业发展秩序。

1.加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建筑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建立了电子见证信息化集成体系,检查并处理招标文件存在资质错误、限制竞争等问题68个,与招标控制价对比节约建设投资65亿元。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36.75亿元,同比增长了11%;房屋施工面积8718.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3%;房屋竣工面积2878.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16%”。在我市建立诚信档案的建筑企业共2621家,其中施工企业1429家、监理企业157家、招标代理企业159家、造价咨询企业86家。

2.以实施企业综合诚信评价制度为主要抓手,狠抓工程质量安全。一是层层分解并监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严密监控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级别的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二是在国内首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网络系统”、“**市混凝土质量追踪和动态监管系统”和“检测监管系统”三大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质量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的监管保证工程质量,检查混凝土企业124家、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51家,抽检砂浆产品118个样次。三是制定建设工程“末位管理法”制度,以企业综合诚信评价制度施工现场评价结果为基础,激励末端工地管理能力,整体提升全市建筑工地的管理水平。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了“专家论证”制度、“专家验收”制度和“现场双确认”三项制度,进一步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四是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先后开展了夏季高温时期建筑施工安全、“打非治违”、全市房屋市政工程高深基坑等重大危险源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等10次专项检查,有效防止了工地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年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6项,省优良样板工程13项,“五羊杯”质量奖15项,4个工地获评“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47个工地获评“省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103个工地获评“市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五是组织编写了施工技术资料编制指南、轨道交通质量监督与验收实施细则、设备安装和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手册等四本规范性管理书籍,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六是加强安全培训,对全市2300多个在建项目的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各街、镇、村(社)的党政人员、城管执法人员约9000余人,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安装单位、维保单位、检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安装、维保和使用人员约7000人进行了安全培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全市已有111家施工企业,464个工程项目完成达标。

3.认真开展“三打两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市建委开展“三打”专项行动组织方案》、《市建委开展打击欺行霸市(在工程建设中非法控制招投标的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方案》等9个方案。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拉网式摸排,在打击围标串标等非法控制招投标专项行动中,发现线索32宗,实施行政处罚20宗,涉案单位20家。

4.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确保我市建筑设计质量。强化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认真开展勘察设计工程业绩核查,积极组织编制前期咨询研究类、房建类、市政类、地铁类设计招标文件范本,印发了《**地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市建设项目设计概算编审指引》,对我市设计概算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诚信档案,累计办理勘察设计企业诚信档案登记达717家,全年共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345项,金额19.57亿元。共组织对**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工程、**地铁运营指挥中心等20个项目进行了超限审查。

5.狠抓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权益保障,促进行业维稳。至今,共调处涉及工程款和工资纠纷及信访案件30宗,组织召开清理工程款拖欠方面的协调会50次,促进施工企业为422个项目农民工购买工伤险和建筑意外伤害险。

(七)抓廉政,打造风清气正干部队伍。

出台《**市建委“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廉洁建委”工作方案》。初步形成五个类别、三个层次的建委系统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网络。制订下发《加强建委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意见》,加强直属单位审计,完成年度审计21项。重点开展“打击商业贿赂”活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整治。

二、**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全面铺开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继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对于我们城建工作而言,“稳”就是要保持城乡建设事业的平稳发展、保持系统大局稳定;“进”就是要抓住“115”政策文件的实施落实,努力在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新的一年,要在保持“稳”的前提下,在“进”上争取更大作为、力求新突破,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新的一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新型城市化,坚持“建设为重、民生为本、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法规为据、党建为魂”的工作方针,突出拓宽骨架、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塑造特色,进一步加快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和美丽城乡,加大行业管理和改革力度,提升城乡建设品位和人民生活品质,为打造低碳、智慧、幸福和美丽**奠定坚实基础。

明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建设为重,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新型城市化发展和“123”城市功能布局及“三个重大突破”要求,推进市政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健全主骨架交通路网,提高主干路网的容量,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全市城乡一体化的高等级路网。在抓好续建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中心城区、知识城、东部港区以及联通北部副中心的道路建设和省级改造。

(二)以民生为本,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改善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同德围、金沙洲等交通解困区域各项整治工作,做好农村路灯和城中村路灯安装收尾工作,为主要地段建设天桥和加建雨蓬,搞好城区高架路隔音屏建设,减少噪音对市民影响。扎实开展高快速路、省国道等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工作,促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继续打造美丽乡村,做好14个市级创建点的建设督查,确保**年底完成创建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将市级3镇4村建成第一批高标准的名镇名村,确保实现**年建成5个名镇42个名村。

(三)以统筹为要,大力抓好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督办工作。协同国土、规划和各区政府,加快开展**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珠江黄金岸线等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协调白云机场、贵广、南广铁路**枢纽工程等重点工程,跟进城际轨道交通、市区环卫、电力、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以生态为基,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建筑节能工作。积极牵头协调推进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确保完成**年工作计划。围绕“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加快绿色建筑和绿色新区建设步伐,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全方位监管,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发展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完善技术标准,做好对绿色建筑实施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着力打造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等一批绿色城区示范项目新亮点,建设一批富有岭南地域特色、体现绿色节能低碳理念的示范项目。

(五)以法规为据,大力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执法建设。继续发展完善招标程序和开评标办法,加大力度治理围标串标及卖标行为,打造“阳光招标”。围绕省、市“两建”要求,抓好建筑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和行政审批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入开展以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为重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活动,继续推进混凝土生产设备投料数据监控系统建设和混凝土试件芯片管理工作,开发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安全质量常态化执法、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低发态势。

(六)以党建为魂,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和选拔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建设廉洁建委为主题,分季度开展四个专题活动。

(编辑:新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77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