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 规划师考试 |

【www.guakaob.com--规划师考试】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第一篇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广州教育城gzjyc.cc

1、战略目标

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 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

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个中心镇;“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

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2、城市空间布局

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两轴三组团”风车型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城市西北山体的渗透,西南方向保留山体对城市的融入,东面大片山体的自然屏障,再加上增江河从城区流过并与3000亩荔湖的贯通,形成有机的山水生态格局,体现了“山城共融、城水相依、天人和谐、花木生辉”的规划理念。

(1)“一心”:荔城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将荔城建成一个商贸服务、文化教育等综合服务功能中心,另外,增江街和朱村街分别成为形成两个城市副中心

(2)“两轴”:广汕公路及增江河

增城城市发展主要依托广汕公路以及增江河两条发展轴线。广汕公路是增城连接广州市中心的重要联系干道,朱村纳入中心城区后,城市空间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形成沿广汕公路轴向的发展格局。广汕公路城区段成为增城中心城区的一条发展主轴。规划另外一条城市发展轴是增江河,中心城区发展对环境的指向性较强,沿增江河布局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休闲空间、商贸服务等职能,形成一条沿江发展轴。

(3)“三组团”:荔城、朱村、增江

规划中心城区内三个街道办分别形成3个发展组团,荔城和朱村之间主要通过山地和农地适当分离;荔城和增江街则以增江为边界,形成两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发展组团。

(4)“风车”型城区结构

中心城区沿着广汕公路发展主轴与增江沿岸两条发展轴向往伸展,形成“风车”形的城市空间形态,在原来基础上向多个方向扩展。

(5)新城市中心区结构:蓝带、绿环、文轴

在新城市中心区当中,增江河为“蓝带”,与3000亩的荔湖连通,周边环抱的自然山体将被加以保护,形成“绿环”,共同形成’群山城边合、增江半入城”的山水格局。规划体现城市文脉的新城市中轴线(文轴)由增城广场为主的文化中心区、会议展览中心区、体育休闲中心区、行政办公区(市民花园)、荔湖、研发创意产业区组成。

六、主要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R)

以实现居住与就业就近平衡为目标,在荔城组团、增江组团、朱村组团分别规划新增居住用地,以多层住宅为主,在增江河两岸适当发展高层住宅。

2、工业用地(M)

按照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规划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两片,即城东工业片区(东区高新技术工业区)、朱村组团工业发展区。

3、公共设施用地(C)

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物古迹及其它公共设施等,重点结合城市中心和组团中心布置。

4、绿地(G)

规划绿地面积707.4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66%。人均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公园绿地总面积为449.3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0平方米。沿高速公路、城市干道、增江、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绿地。

七、城市道路系统

1、交通站场设施

规划改造增城市旧城区原有的3个汽车站为公交首末站,增加朱村客货车站以满足城区发展和工业仓储的配套要求,增加城西车站以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要求。

2、道路网规划

荔城组团和增江组团道路网规划形成“两环”、“四纵”、“四横”的环状方格网格局。

“两环”——(1)城市外环:由二环路组成中心区的外环路,也是中心区的交通性环路,从外围联系两个组团;(2)城市内环:由一环路——增城大道——荔星大道——荔城大道——新桥路——东山路——一环路,从城区内部有机联系中心区各功能组团。

“四纵”——(1)西部的荔星大道;(2)城区中部的荔景大道;(3)城区中部的西园南路——增滩路;(4)城区东部的一环路——纺织路——东山路。

“四横”——(1)中部的荔城大道——新桥路——东山路——竹园路;(2)中部的光明路;(3)中部的增城大道;(4)一环路的南段。

朱村组团道路网规划形成“四纵”、“二横”、方格网状格局。

“四纵”——(1)西部的荔朱西路;(2)中部的朱村大道;(3)中部的广大路;

(4)东部的南大路。

“二横”——(1)广汕公路;(2)南大路。

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增城市公共设施按三级配套体系配置,规划市级中心2个、组团级中心6个、居住区级中心若干个。在荔城组团设置城市公共中心,以荔景大道为中轴线,沿线布置市级公共设施,形成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科技和体育设施于一体的市级公共设施中心。另外,结合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水上运动中心和体育公园,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安排教育科研用地。

九、绿地系统规划

近期城市绿地率达到32%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人;远期城市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

盖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人。

根据增城市生态大环境特色及山水城市总格局,形成以城南、城北、城东诸林地为中心城区绿色背景,以增江河沿岸绿化带为绿廊,串金星公园、增城广场、荔枝公园、金竹公园、东湖公园、荔湖等核心绿地及其它点状绿地,形成点(集中公园绿地)、线(带状绿地)、面(普通绿化)、体(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相结合的四维空间绿化组合。同时结合生产防护绿地、其它绿地的设置,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开敞空间。

十、城市基础设施

1、给水规划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围绕增城市中心城区水厂和管网布局规划,提高供水水质措施,节约用水管理,水源保护等方面对增城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构筑覆盖整个区域安全可靠的供水主干网系统,逐步形成和增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相适应,水量供应充裕,水质不断提高、节能环保的供水系统。

2、排水工程

注重新旧系统的衔接,建设排放安全、综合利用的生态排水系统。导入生态学设计理论,遵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在原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污水管网和关键设施的布局,构筑“污水利用中水化、尾水排放生态化、污泥处理无害化”三位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同时,适度处理初雨和开展雨水综合利用;遵循调蓄在先、排放在后的原则,并以水库、湖泊、湿地调蓄为主体,建立起防洪、排涝、景观用水相协调的雨水收集排放利用系统

3、电力工程

增城市石滩镇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国内竞赛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第二篇

增城市石滩镇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国内竞赛

报名表格填写须知

1.报名资料共分为六个部分:报名参赛单位名称及资质说明、报名参赛单位简介、报名参赛单位的相关经验、设计人员的组成、主要设计人员相关设计经验、报名书;

2.报名单位应按照表格要求的内容如实填写;

3.联合体报名,应按照参与本项目的主次顺序排序,以排在第1位的单位为主体;

4.报名单位若为分公司,应申报自身的业绩并注明与母公司的合作关系; 5.报名单位可根据具体内容对表格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应改变表格的结构; 6.所有表格均须加盖所有成员单位公章,并扫描转制作成一个pdf格式文件; 7.以联合体参赛的,须同时提供联合体参赛协议书(加盖公章),扫描转换成pdf格式文件;

8.报名单位应同时将Pdf格式与word格式的报名材料发送至竞赛委员会指定电子邮箱,邮箱地址为:stghjsb@126.com; 9.报名单位提交的一切报名资料将不予退还; 10. 报名单位对报名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1.报名参赛单位名称及资质说明

注:“有关资质说明”需注明设计资质、及其它资质,资质认定的国家、机构,并附资质证书扫描图片

2.报名参赛单位简介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注:需简要说明公司情况,包括成立时间、业务范围、专业构成、规模以及相关设计的专业特长,此表不得超过一页,不得插入图片。

3.报名参赛单位的相关设计经验

注:1.可选取有代表性的设计项目进行介绍。

2.“项目简介”内容包括 (1)设计特点简介;

(2)注明项目是否为实施项目,实施项目应注明实施的时间;是否获奖; (3)本公司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内容; (4)主要的设计人员名单 3.此表不得插入图片。

4.设计人员的组成【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等。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第三篇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战略目标

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 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

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

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个中心镇;“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

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2、城市空间布局

在空间上形成“一心两轴三组团”风车型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城市西北山体的渗透,西南方向保留山体对城市的融入,东面大片山体的自然屏障,再加上增江河从城区流过并与3000亩荔湖的贯通,形成有机的山水生态格局,体现了“山城共融、城水相依、天人和谐、花木生辉”的规划理念。

(1)“一心”:荔城商贸综合服务中心

将荔城建成一个商贸服务、文化教育等综合服务功能中心,另外,增江街和朱村街分别成为形成两个城市副中心

(2)“两轴”:广汕公路及增江河

增城城市发展主要依托广汕公路以及增江河两条发展轴线。广汕公路是增城连接广州市中心的重要联系干道,朱村纳入中心城区后,城市空间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形成沿广汕公路轴向的发展格局。广汕公路城区段成为增城中心城区的一条发展主轴。规划另外一条城市发展轴是增江河,中心城区发展对环境的指向性较强,沿增江河布局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休闲空间、商贸服务等职能,形成一条沿江发展轴。

(3)“三组团”:荔城、朱村、增江

规划中心城区内三个街道办分别形成3个发展组团,荔城和朱村之间主要通过山地和农地适当分离;荔城和增江街则以增江为边界,形成两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发展组团。

(4)“风车”型城区结构

中心城区沿着广汕公路发展主轴与增江沿岸两条发展轴向往伸展,形成“风车”形的城市空间形态,在原来基础上向多个方向扩展。

(5)新城市中心区结构:蓝带、绿环、文轴

在新城市中心区当中,增江河为“蓝带”,与3000亩的荔湖连通,周边环抱的自然山体将被加以保护,形成“绿环”,共同形成’群山城边合、增江半入城”的山水格局。规划体现城市文脉的新城市中轴线(文轴)由增城广场为主的文化中心区、会议展览中心区、体育休闲中心区、行政办公区(市民花园)、荔湖、研发创意产业区组成。

六、主要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R)

以实现居住与就业就近平衡为目标,在荔城组团、增江组团、朱村组团分别规划新增居住用地,以多层住宅为主,在增江河两岸适当发展高层住宅。

2、工业用地(M)

按照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规划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两片,即城东工业片区(东区高新技术工业区)、朱村组团工业发展区。

3、公共设施用地(C)

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物古迹及其它公共设施等,重点结合城市中心和组团中心布置。

4、绿地(G)

规划绿地面积707.4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66%。人均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公园绿地总面积为449.3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0平方米。沿高速公路、城市干道、增江、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绿地。

七、城市道路系统

1、交通站场设施

规划改造增城市旧城区原有的3个汽车站为公交首末站,增加朱村客货车站以满足城区发展和工业仓储的配套要求,增加城西车站以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要求。

2、道路网规划

荔城组团和增江组团道路网规划形成“两环”、“四纵”、“四横”的环状方格网格局。

“两环”——(1)城市外环:由二环路组成中心区的外环路,也是中心区的交通性环路,从外围联系两个组团;(2)城市内环:由一环路——增城大道——荔星大道——荔城大道——新桥路——东山路——一环路,从城区内部有机联系中心区各功能组团。

“四纵”——(1)西部的荔星大道;(2)城区中部的荔景大道;(3)城区中部的西园南路——增滩路;(4)城区东部的一环路——纺织路——东山路。

“四横”——(1)中部的荔城大道——新桥路——东山路——竹园路;(2)中部的光明路;(3)中部的增城大道;(4)一环路的南段。

朱村组团道路网规划形成“四纵”、“二横”、方格网状格局。

“四纵”——(1)西部的荔朱西路;(2)中部的朱村大道;(3)中部的广大路;

(4)东部的南大路。

“二横”——(1)广汕公路;(2)南大路。

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增城市公共设施按三级配套体系配置,规划市级中心2个、组团级中心6个、居住区级中心若干个。在荔城组团设置城市公共中心,以荔景大道为中轴线,沿线布置市级公共设施,形成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科技和体育设施于一体的市级公共设施中心。另外,结合广州亚运会场馆的建设,规划水上运动中心和体育公园,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安排教育科研用地。

九、绿地系统规划

近期城市绿地率达到32%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人;远期城市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

盖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人。

根据增城市生态大环境特色及山水城市总格局,形成以城南、城北、城东诸林地为中心城区绿色背景,以增江河沿岸绿化带为绿廊,串金星公园、增城广场、荔枝公园、金竹公园、东湖公园、荔湖等核心绿地及其它点状绿地,形成点(集中公园绿地)、线(带状绿地)、面(普通绿化)、体(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相结合的四维空间绿化组合。同时结合生产防护绿地、其它绿地的设置,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开敞空间。

十、城市基础设施

1、给水规划

围绕增城市中心城区水厂和管网布局规划,提高供水水质措施,节约用水管理,水源保护等方面对增城市中心城区供水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构筑覆盖整个区域安全可靠的供水主干网系统,逐步形成和增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相适应,水量供应充裕,水质不断提高、节能环保的供水系统。

2、排水工程

注重新旧系统的衔接,建设排放安全、综合利用的生态排水系统。导入生态学设计理论,遵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在原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污水管网和关键设施的布局,构筑“污水利用中水化、尾水排放生态化、污泥处理无害化”三位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同时,适度处理初雨和开展雨水综合利用;遵循调蓄在先、排放在后的原则,并以水库、湖泊、湿地调蓄为主体,建立起防洪、排涝、景观用水相协调的雨水收集排放利用系统

3、电力工程

20160107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第四篇

(二)传真:市发改委:83123634;市国土规划委:83369251;地铁集团:83106611;

(三)信函:市发改委:广州市府前路1号4号楼510室,510032;市国土规划委: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警安街1号保利康桥18楼,510230;广州地铁集团: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618号12楼,510335。

意见反馈需在传真首页、信封、电子邮件标题处注明“广州市新一轮建设规划方案咨询意见反馈”。

接受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6年1月22日24时。【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三、远期线网规划情况

按照审批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分为远期线网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远期线网作为总体性布局规划,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近期建设规划作为近期项目建设的实施计划,需在远期线网规划基础上编制,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立项程序审批。

我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呈“环+放射线”结构,远期线网规划23条、约1025公里。

根据“适度超前、合理负债、效益优先、从容建设,以及有利于支持南沙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确立七个线路选取原则:一是优先建设客流需求大、缓解交通拥 堵明显的线路;二是支持南沙自贸区等重点发展区域的线路;三是完善线网架构、加密中心城区的线路;四是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线路;五是促进区域交通衔接 的线路;六是支持外围组团发展、兼顾与中心区联系的线路;七是量力而行、分期有序建设。

根据上述原则,经研究,从远期线网规划线路中,选取15条(段)、共413.5公里新线纳入新一轮建设计划,具体包括:

(一)十八号线:由万顷沙至广州东站,长约65.3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作为南沙快线,实现广州中心城区、南沙新区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支持南沙新区、南沙自贸区发展,同时加密中心城区线网,分担三号线客流压力,并增强广州东站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二)二十二号线:由番禺广场至白鹅潭,全长约31.4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作为南站快线,实现南沙、番禺、荔湾与广州南站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并增强广州南站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三)十三号线二期:由朝阳至鱼珠,长约33.8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作为东西向轴线,串接白云湖地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天河中央商务区、黄埔临港商务文化区和增城新塘片区,解决广州中心组团与东部发展组团的交通需求。

(四)十号线:由西朗至石牌桥,长约20.0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串接广钢新城、海珠区南部居住区、五羊城、天河体育中心及天河客运站等地区,缓解三号线体育西路站的换乘压力,提高网络换乘效率。

(五)十二号线:由浔峰岗至大学城南,长约33.8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加密中心城区线网,优化线网换乘条件,可将南端四号线客流和西端金沙洲客流快速引入中心区。

(六)三号线东延:由番禺广场至海傍,长约9.6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改善番禺东部交通条件,满足广州新城客运交通走廊需求,尽快形成三、四号线换乘的网络化运营。

(七)七号线二期:北延段线路由大学城南至萝岗,长约19.9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向北延伸为东部去往广州南站的旅客提供便捷通道,同时支持黄埔的发 展;西延段线路由韦涌至广州南站,长约2.7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为增强广佛两市间轨道交通网的衔接,满足广佛同城化的需求,广州七号线向西延伸至佛山 北滘新城,与佛山轨道交通形成多通道换乘。

(八)五号线东延:由文冲至黄埔客运港,长约9.8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串接黄埔夏园与开发区西区两大组团,承担五号线“东进”战略功能,与东莞轨道衔接。

(九)十四号线二期:由广州火车站至嘉禾望岗,长约11.6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加速中心区与从化区的快速联系,以解决从化到广州中心城区的交通需求为重点,兼顾白云区沿线组团的发展,增强广州站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十)八号线北延段:由白云湖至广州北站,长约16.8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串接白云区、花都区两大组团,支持白云区、花都区、空港经济区发展建设,与广清城际、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轨道无缝衔接,增强广州北站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十一)十九号线:由穗盐路至奥体东,长约32.2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连接了芳村地区、海珠区北部地区、琶洲西区、珠江新城、奥体新城,填补了海珠 区北部滨江区域的轨道交通空白,加密了珠江新城地区轨道交通覆盖,加强了珠江新城与琶洲地区的交通联系,同时带动沿线地区的开发建设。

(十二)二十三号线:香雪至官湖段长约19.0公里、京溪南方医院至植物园段长约5.8公里。另外,六号线拆解工程(植物园至龙洞北)长约2.3公里,接 入六号线运营。新建段功能定位及意义:增强黄埔区内各组团之间及与增城开发区之间的联系,填补增城区域内南北向轨道交通联系空白,承担中心区与黄埔区、增 城开发区的交通联系,同时与穗莞深城际衔接。

(十三)十六号线:由新塘至荔城北,长约39.1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作为组团内线路,串联新塘、挂绿新城、挂绿湖区、石滩镇和荔城,加强增城各组团与增城区中心的轨道联系。

(十四)八号线南延及支线:南延段(万胜围至海傍)长约22.8公里,支线(化龙至黄埔客运港)长约9.1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承担中心区与琶洲地区、长洲岛、番禺化龙地区、广州新城的组团间交通联系,同时衔接佛莞城际。 (十五)十七号线:由紫坭至广汽基地,长约28.5公里;功能定位及意义:串联番禺西南居住片区、东部工业园区和东北产业园区,填补轨道交通覆盖空白,兼顾广州西联佛山顺德的联络。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规划委、广州地铁集团将将充分吸纳公众合理意见,按照国家的审批要求,结合线路建设的迫切性、城市道路交通条件及建设资金的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分期向国家申报,并根据最终批复情况组织好项目实施。

2015年市场计划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第五篇

2015年市场计划

一、广州基本简介

二、各区域地方情况及客户情况 三、操作方式

四、ABC类客户任务推进及任务细分 五、地方细分熟悉每一个地方

一、广州基本介绍

广州12个区域:广州有十二个区,分别: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荔湾区、萝岗区、黄埔区、海珠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

(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黄埔区)为广州的老城区商圈密集。(天河区、番禺区、南沙区、增城区、萝岗区、花都区、白云区、)为新区 以工业区发展的城中村为主,地方商圈分散。(从化区)为旅游区。

二、各区域地方情况

广州体育市场辐射范围广的体育市场分别有如下:天河区的体育中心康体城、天河汇、广体城、迪卡侬、及若干健身房俱乐部。荔湾区的南岸南澳文体批发市场、星之光文体批发市场、华南文体批发市场,二沙岛省队体育精品廊、海珠广场 、万豪玩具广场、黄沙五湖四海文体批发市场、番禺沙溪批发市场。长江批发市场、越秀区美博运动城。

三、操作方式

广州作为全国体育市场重要的城市,也广东省的省会,经济和信息发达,竞争也尤为的激烈。各种品牌、系列都已渗透了,且价格透明,所以做好广州市场机会和压力共存。1、现主要以维护老客户和之前失去的客户为主。2、多开发几条渠道如(根据单品而开发 如电子称 开发连锁药店、)3、拓展如南沙区边远的地方,根据地方细分去拓展。工作方式:1、区域、

合作客户分析、资料数据整理、推进表的落实。2、根据当前最需要维护拜访的 跟单协调建议的。3、三维立体(都市圈)了解商圈和 交通4、 了解客户的拿货情况、电话拜访、实际拜访收集店面情况,围绕拜访的四要素:望闻问切及4ps(产品 价格 渠道 促销)收集SWOT竞品信息分析提升自己。

4、市场关注点:包装、价格、质量、服务、政策、发货、管理、操作。

四、任务细分

A类客户一月拜访3次以上,B类客户拜访2次,C类至少一次。此外相应的电话拜访也会及时根据他们的情况作出处理把各项服务做到极致。【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2016建委工作总结和计划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第六篇

建委工作总结和计划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我委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第一年。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把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扎实推进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重点区域和市政道路设施以及民生工程建设,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强化建筑行业管理。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攻坚克难,全力完成市政道路建设和重点区域建设整治工作任务。

1.推进64项路桥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市政府交办我委负责城市道路建设项目64项,我们主动抓好前期和资金计划等工作,想方设法克服道路建设中的拆迁安置、“城规”与“土规”不符等难题,全力推进市政路桥建设计划实施。完成钟三路、芳村体育中心规划路三期、深涌北路东延长线等31个路桥项目。

2.完成10座天桥建设和brT沿线加建雨棚任务。**路口、云城西路、同泰路-从云路口、华南理工大学北门东莞庄路、江湾路-中海名都、开创大道-宏光路口、广园东路-中科院地化所、黄石西建材市场、新港东路-中洲中心、开创大道-连云路口天桥10座天桥和brT沿线22座人行天桥加建雨棚的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

3、全面铺开同德围和金沙洲区域整治。“完善金沙洲、同德围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市政府确定的“**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我委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

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举行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仪式,成立了以陈如桂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政协委员韩志鹏为主任的咨询监督委员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的同德围模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编制了《**地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整治工作任务;新建了同康路,建成罗冲围天桥,打通并升级改造了富康路,完成了同德花园同雅东街通往石井河岸边道路硬化、广清高速庆丰收费站辅道改造、北环高速公路上步桥底人行涵洞整治等工程;开展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白云湖)、南北高架路、同德中学新建校区、同德医院、鹅掌坦压缩站改扩建等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了同德公园与公厕建设和市**中同德校区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南德变电站已动工建设。

金沙洲地区综合整治。研究制定了《完善**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工作方案》,建立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台帐和整治督办协调机制;金沙洲大桥扩建工程已进场施工,沉香沙大桥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大坦沙大桥系统工程正在报市发改委申请立项,地铁6号线一期(浔峰岗-长湴)即将完成基建和钢结构安装工程,区内康园路、路北辅道、路南辅道、路南辅道隧道、3号路等正在进行沿线征拆;金沙洲地区4个变电站中110千伏横沙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沙贝变电站正按计划推进施工;规划配套建设1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已建成9所;**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正在施工;金沙洲地区拟建5个公交站场中3号公交站场已开工。

4.牵头推进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在万书记亲自任组长的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在常务副市长的具体指导和督查下,我委狠抓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出台了《海珠生态城**年二~四季度和**~2016年工作方案》、《海珠生态城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生态城规划、土地调查收储和出让、基本建设启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标准完成面积66.7公顷的海珠湿地一期建设,建成八大景点顺利对外开放,为万亩果园湿地总体保护建设提供了示范。

5.牵头农民工博物馆和黄金岸线建设工作。我委与白云区用了4个半月时间,完成农民工博物馆主馆改造、陈列布展、周边环境整治、生活实景区复原等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成立“珠江黄金岸线”七个专项小组,按照“一、三、五、十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细化下达了各项任务的实施节点目标。目前,“六大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本年度的工作任务。

6.新增停车泊位3301个。会同市交委,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年改善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工作计划》,明确今年我委年度建设任务为3000个,实际完成公共停车泊位3301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10%。

7.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人居社区环境整治。今年重点对湛塘路社区、金花街蟠虬社区、沙园广重社区、沙湾古镇核心区等12个社区按照道路升级、绿化美化、路灯改造、建筑立面翻新、架空线下地、“平改坡”等内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新一轮“省道、国道、铁路、高快速公路、城市出入口”等重要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目前已统一了整治工作思路,明确了整治工作分工,拟定了“净化、美化、绿化”工作标准,并编制了《**市重要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净化、绿化、美化”综合整治标准)》。

8.完成农村路灯二期工程和城中村路灯建设。在去年农村路灯一期顺利完工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进农村路灯二期建设,涉及花都区、白云区、增城市、从化市24个镇、街,合共建设61469盏路灯。12月底完成施工安装、调试亮灯工作。

(二)勇挑重担,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

1.牵头组织开展生态城市专题学习考察调研取得优质成果。按照市委部署,今年2月开始牵头组织开展新型城市化16专题之一“建设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并制定**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政策体系“115”系列文件之一《关于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的实施意见》。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115”政策文件后,我委立即着手贯彻落实。

2.牵头筹办“一奖两会”成果展获得圆满成功。牵头全市46个单位组织策划“**城市创新及新型城市化建设成果展”,展示期间,共迎来56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城市和国际组织的海内外人士4万多人次观展,国家、省、市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3.举办**年**国际灯光节。继续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成功筹办****国际灯光节并于12月15日在**花城广场开幕。以“大自然与城市共生,科技带动文化发展”为主题,集中39项创意灯光作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示,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

(三)统筹城乡,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和名镇名村建设。

1.全面启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自9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之后,我们以规划为纲,编制完成26条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规划,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重点推进“七化工程”和“五个一”工程;以管理为重,制定《**市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及相关配套文件,修订《**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发布《**市美丽乡村民居图集》,为村民建房提供便捷的报建渠道,规范农民建房行为;以示范为先,确定了市级14条美丽乡村试点村,确保**年建成,到2016年,全市共建成122条美丽乡村。

2.稳步推进名镇名村创建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开展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建立了名镇名村创建项目库和资金库,以区(县级市)财政投入为主,市财政专项补助为辅,同时整合中心镇、新农村、水利、“双百共建文明村”、北部山区扶贫资金等各种资金,重点向名镇名村创建倾斜。

3.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5个中心镇共有92项市级财政扶持建设项目,其中镇、村道路改造工程28项,新建立交1座,修复加固桥梁2座,基本实现了通水泥路、通车,解决了镇、村出行困难的问题;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水泵站2站,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镇、村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及“水浸街”现象。

(四)稳步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

1.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完善了法律法规。在全国率先将绿色建筑管理纳入政府规章立法,由我委组织起草的《**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草案)已完成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立法程序,预计明年出台。二是打造了技术支撑体系。编制了《**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建立了建筑、设备、环境6个专业39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扶持了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编制和建筑节能新技术开发方面近60多个科目的研究。三是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严格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和节能专项验收备案,至**年底,完成建筑节能设计备案项目总数670项,并通过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等措施,确保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四是打造绿色节能示范工程。中新知识城安置小区、**国际服装展贸中心等6项工程获得国家级节能示范工程称号,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总数24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五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有约388.46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其中获得标识项目的总量达到了22个(含运营标识2个),绿色建筑“双百”示范项目10个,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审查的项目20个。

2.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迈出新步伐。召开了**市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动员大会,发布了《**市规划建设领域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建立了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一系列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的研讨、调研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岭南特色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实践热潮。在文化公园水产馆主办了“其有其无:岭南现代建筑作品选展”,组织开展“岭南建筑设计暨绿色建筑技术”四期培训班,从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和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13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广东省优秀岭南特色规划与建筑设计评优活动中我市获奖项目总数排名第一。

3.推广新型墙材等技术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墙材生产量达24.89亿块标砖,新墙材应用量达15.46亿块标砖,节约土地资源2550亩,节约能源9.58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1916吨,新墙材应用比例约95%(市区达到了98%以上),有力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净化了环境。

4.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预计约为580万吨(本地企业),全市预拌混凝土产量约为150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供应量约为160万吨,全市全年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折算约节约标准煤30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5.83万吨、二氧化碳26.1万吨、二氧化硫0.02万吨

(五)协调统筹,有效解决制约工程进展的诸多难题。

1.协调解决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按照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协调贵广、南广铁路**段、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广佛环城际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加快地铁六号线、七号线、九号线、广佛线**段建设进度,尽快启动新一轮地铁线网建设”工作任务,我委主动服务,制定方案,协调推进用地报批、环评、三电迁改、征地拆迁,保障工程正常开展。

积极协调电力设施建设工作,今年完成电网投资57亿元,投产输变电项目32项,新增主变容量443.5万千伏安,投产线路长度为497.7千米,完成了500千伏粤东出线工程、中部电网网架优化工程,有效缓解了电网结构性缺电问题。积极协调机场扩建工程及机场噪音区治理工作。推动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围网建设。协调推进**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二期工程(珠海LNG项目)项目,已完成9公里的管线建设工程,完成西气东输项目增城石滩门站建设工程。

2.逐步解决“烂尾楼”和“临电”小区等历史遗留问题。出台公建配套设施管理规定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梳理出历史遗留33宗烂尾楼项目,目前已协调处理11宗,余下的正在加紧推进问题。积极解决因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临电”小区问题,目前已完全解决并通永久用电的有24宗,已落实改造资金和方案的有28宗,另有46宗正在抓紧协调推进。

3.有效化解征拆难题。想方设法推进洲头咀隧道、马庄巷地块、龙归城李坑供水管网工程、艺苑变电站、沙汕路、金沙洲大桥扩宽、广清高速路庆丰收费站掉头辅道、海珠桥危桥抢修、丰乐北路快速化改造、省工伤康复中心、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广深高速路大观路出入口改造,以及地铁、公交站、人行天桥等重点市政工程的征收补偿、管线迁改工作。

(六)强化监管,规范建筑行业发展秩序。

1.加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建筑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建立了电子见证信息化集成体系,检查并处理招标文件存在资质错误、限制竞争等问题68个,与招标控制价对比节约建设投资65亿元。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36.75亿元,同比增长了11%;房屋施工面积8718.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3%;房屋竣工面积2878.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16%”。在我市建立诚信档案的建筑企业共2621家,其中施工企业1429家、监理企业157家、招标代理企业159家、造价咨询企业86家。

2.以实施企业综合诚信评价制度为主要抓手,狠抓工程质量安全。一是层层分解并监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严密监控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级别的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二是在国内首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网络系统”、“**市混凝土质量追踪和动态监管系统”和“检测监管系统”三大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质量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的监管保证工程质量,检查混凝土企业124家、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51家,抽检砂浆产品118个样次。三是制定建设工程“末位管理法”制度,以企业综合诚信评价制度施工现场评价结果为基础,激励末端工地管理能力,整体提升全市建筑工地的管理水平。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了“专家论证”制度、“专家验收”制度和“现场双确认”三项制度,进一步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四是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先后开展了夏季高温时期建筑施工安全、“打非治违”、全市房屋市政工程高深基坑等重大危险源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等10次专项检查,有效防止了工地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年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6项,省优良样板工程13项,“五羊杯”质量奖15项,4个工地获评“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47个工地获评“省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103个工地获评“市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五是组织编写了施工技术资料编制指南、轨道交通质量监督与验收实施细则、设备安装和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手册等四本规范性管理书籍,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六是加强安全培训,对全市2300多个在建项目的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各街、镇、村(社)的党政人员、城管执法人员约9000余人,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安装单位、维保单位、检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安装、维保和使用人员约7000人进行了安全培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全市已有111家施工企业,464个工程项目完成达标。

3.认真开展“三打两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市建委开展“三打”专项行动组织方案》、《市建委开展打击欺行霸市(在工程建设中非法控制招投标的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方案》等9个方案。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拉网式摸排,在打击围标串标等非法控制招投标专项行动中,发现线索32宗,实施行政处罚20宗,涉案单位20家。

4.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确保我市建筑设计质量。强化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认真开展勘察设计工程业绩核查,积极组织编制前期咨询研究类、房建类、市政类、地铁类设计招标文件范本,印发了《**地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市建设项目设计概算编审指引》,对我市设计概算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诚信档案,累计办理勘察设计企业诚信档案登记达717家,全年共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345项,金额19.57亿元。共组织对**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工程、**地铁运营指挥中心等20个项目进行了超限审查。

5.狠抓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权益保障,促进行业维稳。至今,共调处涉及工程款和工资纠纷及信访案件30宗,组织召开清理工程款拖欠方面的协调会50次,促进施工企业为422个项目农民工购买工伤险和建筑意外伤害险。

(七)抓廉政,打造风清气正干部队伍。

出台《**市建委“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廉洁建委”工作方案》。初步形成五个类别、三个层次的建委系统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网络。制订下发《加强建委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意见》,加强直属单位审计,完成年度审计21项。重点开展“打击商业贿赂”活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整治。

二、**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全面铺开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继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对于我们城建工作而言,“稳”就是要保持城乡建设事业的平稳发展、保持系统大局稳定;“进”就是要抓住“115”政策文件的实施落实,努力在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新的一年,要在保持“稳”的前提下,在“进”上争取更大作为、力求新突破,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新的一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新型城市化,坚持“建设为重、民生为本、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法规为据、党建为魂”的工作方针,突出拓宽骨架、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塑造特色,进一步加快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和美丽城乡,加大行业管理和改革力度,提升城乡建设品位和人民生活品质,为打造低碳、智慧、幸福和美丽**奠定坚实基础。

明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建设为重,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新型城市化发展和“123”城市功能布局及“三个重大突破”要求,推进市政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健全主骨架交通路网,提高主干路网的容量,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全市城乡一体化的高等级路网。在抓好续建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中心城区、知识城、东部港区以及联通北部副中心的道路建设和省级改造。

(二)以民生为本,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改善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同德围、金沙洲等交通解困区域各项整治工作,做好农村路灯和城中村路灯安装收尾工作,为主要地段建设天桥和加建雨蓬,搞好城区高架路隔音屏建设,减少噪音对市民影响。扎实开展高快速路、省国道等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工作,促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继续打造美丽乡村,做好14个市级创建点的建设督查,确保**年底完成创建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将市级3镇4村建成第一批高标准的名镇名村,确保实现**年建成5个名镇42个名村。

(三)以统筹为要,大力抓好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督办工作。协同国土、规划和各区政府,加快开展**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珠江黄金岸线等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协调白云机场、贵广、南广铁路**枢纽工程等重点工程,跟进城际轨道交通、市区环卫、电力、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以生态为基,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建筑节能工作。积极牵头协调推进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确保完成**年工作计划。围绕“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加快绿色建筑和绿色新区建设步伐,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全方位监管,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发展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完善技术标准,做好对绿色建筑实施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着力打造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等一批绿色城区示范项目新亮点,建设一批富有岭南地域特色、体现绿色节能低碳理念的示范项目。

(五)以法规为据,大力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执法建设。继续发展完善招标程序和开评标办法,加大力度治理围标串标及卖标行为,打造“阳光招标”。围绕省、市“两建”要求,抓好建筑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和行政审批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入开展以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为重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活动,继续推进混凝土生产设备投料数据监控系统建设和混凝土试件芯片管理工作,开发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安全质量常态化执法、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低发态势。

(六)以党建为魂,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和选拔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建设廉洁建委为主题,分季度开展四个专题活动。

(编辑:新新)

2016涉农职务犯罪调研报告
增城石滩镇未来规划 第七篇

遏制涉农职务犯罪促进新农村科学发展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中央、省、市及地方政府扶持“三农”发展力度的加大,各类惠农支农款项和村集体发展资金等日渐增加,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这些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由于掌管着各项发展资金的分配落实,有少数村干部利用这种职务上的便利,索贿受贿、贪污挪用涉农资金,出现了“建了家园,倒了村官”的现象。特别是近两年,各地查处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明显增多,2016年至今,我院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52件52人,其中查办的村干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4件24人,占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的46%。可见,目前村干部在新时期出现的职务犯罪问题,有违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村干部职务犯罪具有新的特点

经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与传统的职务犯罪相比,一是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它主要发生在现阶段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优惠政策上,且犯罪数量呈高发势态。另一方面,村干部共同犯罪较为突出。2016年元月至2016年,农村基层组织贪污贿赂犯罪21件21人,其中村书记、主任、文书共同贪污的就有19件19人,占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的90%。因此,查处一起村干部犯罪,往往会直接影响村支两委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是我们最感到痛心的,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今后我们抓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的重点。从作案手段和对象看,这些村干部犯罪与传统的犯罪相比,已经从侵犯集体利益转向了侵犯农民权益上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贪污国家的征地补偿款。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村庄,一些村干部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利,隐瞒国家补偿给集体和农户的实际征地款,并将瞒报的补偿款进行私分,侵占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如2016年我们查处的我县五山镇昝家铺村贪污案,村书记与主任、文书,在国家武康铁路复线建设征地中,将拨付给村集体的补偿款从中扣除,然后私分,数额达十余万元;还有的村干部在办理征地偿过程中,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以送礼送情的名义克扣补偿款,实则全部落到自己的腰包;更有甚者,少数村干部直接降低国家补偿标准和金额,从中套取贪污国家发放给农户的补偿款。

二是利用本村建设工程,进行贪污受贿活动。“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和村委会用房改造,是新农村建设的工程,本是为民谋福利的工程。巨大的工程建设投资,成为一些村干部眼中的唐僧肉。在这些工程中,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为自己捞好处,有的通过工程发包,向承包商索贿受贿,如原城关镇赵家坎村支部书记周某在管理该村“村村通”工程中,先后从承包商手中收受贿赂2万余元;还有村干部在工程中,采取较为隐秘的手段进行贪污。如原冷集镇陈家山兼塔园村书记许某在从镇财政所领取路网奖补资金的过程中,将财政所已扣除的款项,再拿回村财务列支,并将重复报帐的2万元放入了自己的腰包。又如原冷集镇陈家山村书记汤某采取收取国家物资补贴不上帐、对水泥供货商和工程施工方单线联系故意制造混乱,个人从中贪污。而有的村干部却利用“村村通”工程,从中明目张胆地贪污公款,如2016年办理的城关镇龙家湾社区文书李某在经手本县下拨给该社区“村村通”水泥时,私自将价值一万多元的水泥安排用于个人建房。

三是利用国家项目和惠农政策,骗取专项资金。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粮食直补等政策,是党中央惠及百姓的英明决策,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深得农民群众的拥护。但少数村干部在执行这项政策时,想方设法地利用手中的权力从中谋取私利。有的虚报耕地面积,套取国家的粮食直补款,有的与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合谋,骗取国家退耕还林款,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甚至引发了群众的集体上访。如09年办理的原庙滩镇石库村书记王某、文书吴某伙同县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赵某虚报退耕还林面积50余亩,套取国家补贴款4万余元据为已有。

四是侵占国家拨付的救济、救灾、扶贫、优抚款。农村基层干部本应是农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但令人可恨的是,一些村干部他们不仅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反而利用职权,将黑手伸向了国家对贫困户的扶助款上。有的村干部对于残疾人几千元的危房改造款也不放过,为达到目的,他们骗取残疾人的印章,自制领款凭条,从中贪污危房改造款;还有一个村的干部为了给自己的私车买汽油,随便找个年老多病、儿子服兵役的孤寡老人作为优抚对象,写个报告到民政局申请救助,并将申请来的救助款贪污;有的村干部以农民的名义向民政部门虚报名额,申请低保款,然后进行截留和侵占。有的村干部将不具备低保条件的近亲属申请上报,自己得利。甚至以他人名义上报,申报成功后,将领得的低保款占为己有。事后却告诉申报的农户,民政部门没有批准。不仅直接侵犯了农民利益,还造成的农民对国家惠农政策的误解和怀疑,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对国家的感情。更为严重的是,少数村干部居然将国家拨付的救灾款截留一部分,自己占有,全然不顾受灾户的实际困难。如我院查办的原石花镇界牌垭村书记、主任、文书贪污窝案和庙滩镇石库村书记、文书贪污窝案就存在上述情况。

五是其他侵占集体资产的行为花样繁多。少数村干部,不是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反而一心一意在找政策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躲避群众和上级的监督,只要想用钱,只要能来钱,什么违法违纪的事情都敢做,全然忘记了党纪和国法。他们中间,有的虚报冒领,有的做假帐,有的收入不上帐,有的重复报帐,有的在为群众办事时,人为设置障碍,收钱收物,吃拿卡要,有负党和群众的重托。

二、村干部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

一是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查办的24名村干部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18人,占总人数的75%。

二是国家大量惠农政策的出台。各项专项资金庞大,种类繁多,管理部门和环节多,部门与部门之间执行政策有待进一步协调一致,加之监督不明确,责任不到位,而导致涉农犯罪处于高发状态。

三是长期以来,农村财务管理、财务监督仍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检察机关侧重查处国家机关、国企领域职务犯罪,认为农村领域财务不规范、麻花帐,涉案金额小,证难取,事难查,而偏轻了涉农领域职务犯罪查处工作,致使极少数法制观念淡薄的村干部,相互勾结,破坏惠农政策,贪污专项惠农资金,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四是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惠农部门多,政策与惠农资金运作方式多样化,有些乡镇财政部门虽然有审计监管专班,但偏重事后监督审计,没有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管理,有的村级财务管理小组形同虚设。各种大型惠农工程、便民工程,只是事后听有的村干部说下情况,便通过审核,这也是产生腐败因素,致使有些极少数村干部虚报冒领,从中贪污各种惠农专项资金。

三、加强对村干部的职务犯罪预防刻不容缓

村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工作苦,待遇低,费力费神,可谓劳苦功高。少数村干部为了一己私利而落马,其实是党的损失,是村集体的损失。因此,预防村干部犯罪,是对干部资源的保护,是对我们党执政地位的保护,也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护。因此,必须要加强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我们建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各级政府要对职能部门如乡道所、财政所零户统管办公室、国土资源局的地籍管理股(科),实行责任细划,责任到人,进行责任跟踪管理,建立跟踪管理档案。做到有法纪可依,有据可查,责任明确,各负其责。

二是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大村理财小组职权,要在管理制度中得到充分明确,实际操作中要体现理财小组的监管作用,并建立理财小组向镇纪委汇报制度,有较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

三是严格把好用人关。在村干部换界选举时,上一级政府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结合平时人才培养计划,准确把握选举关,把思想过硬、法律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强、作风扎实的人才推荐给群众选到基层领导岗位上,对少数个别不能胜任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换。

四是打防并举。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提高加大打击和预防犯罪力度,特别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要把预防职务犯罪延伸到农村基层组织,要紧密结合办案实际,注重在针对性、实效性、持久性上下功夫,力求取得震慑、预防双重效果。

五是要逐步改善村官的待遇,减少村官犯罪诱因。目前,我县村官各项工作任务很重,而待遇普遍较低,县财政和各乡镇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村官待遇,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减少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的违法犯罪。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加强对村干部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我们相信,只要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加强学习,减少贪念,才可能真心为群众服务,就可能有心思带领广大农民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编辑:圆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78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