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 规划师考试 |

【www.guakaob.com--规划师考试】

新穗东_新增城——增城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02.24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第一篇

1 增城市科学发展回顾总结

2000年以来,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增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初步摸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之下,增城市委、市政府制定出一整套的科学发展思路,开创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生态补偿、城乡协调的创新发展方式,被外界誉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的“增城模式”。 广州教育城gzjyc.cc

增城的科学发展体现在三个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理念转变、领导作风转变;着眼于两个协调: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实践于三大功能区:南北中三大经济圈;落实于三个补:以南补北、以城补乡、以工补农;具体到三个就:就业、就读、就医;这就是增城走出的一条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增城模式”。增城协调发展的的模式就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模式、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城市实力逐步增强,美誉度不断提升。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增城从1999年的58位跃升到第15位,连续五年居广东省首位。2007年荣获联合国“世界和谐城市提名奖”,2008年初荣获“中国和谐之城”称号,增城的发展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瞩目。2000年以来还荣获了 “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科技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等称号。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总结增城发展的经验为: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突出成绩,开始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一靠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二靠增城市委、市政府形成的一整套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新发展思路;三靠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坚持不懈的苦干实干。

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0亿元,工业总产值862.7亿元,均为2000年3倍,而财政总收入达77.22亿元,是2000年的10倍,人均GDP6878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业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进步型转变。扶优扶强,注重工业品牌建设,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三大工业支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4.48亿元,占44.5%,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2000年的7家增加到2007年的71家。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预计2007年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比2002年下降0.34,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全市三条河流水质平均达到三类以上;地更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1%,城区人均绿地面积从2000年的4.73平方米增加到去年的15.8平方米。

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624元,比上年劲增长16.57%,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不断缩小,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从经济发达的南部向中、北部延伸,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先后投入6.8亿元,修建了637公里村级水泥路和960公里有线电视光缆,282条行政村,村村实现了“六通”(通电话、通电视、通自来水、通水泥路、通有线广播电视、通公共汽车),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增城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得到了广州市的充分肯定,并为增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2006年8月,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在广本第二工厂调研时提出,增城市要抓住包括广州本田第二工厂在内的汽车及零部件项目落户的契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极。2008年2月17日,在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推动增城加快发展,开辟广州新的重要发展区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增城正在为逐步打造成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而努力,提出了“新穗东、新增城”的发展目标,未来,一座崭新的和谐之城将崛起在广州东部。

科学定位,以三大主体功能区促和谐发展。

立足长远,从区域战略高度系统考虑和谋划增城的发展。“跳出增城看增城”,将增城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交通、产业、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与整个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定位增城,积极探索增城的科学发展模式,建设广州东部新型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生态旅游休闲区、现代都市农业基地,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002年,根据辖区内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增城市明确提出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三个经济圈推动形成富有特色的三个主体功能区:南部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毗邻工业发达的广州市和东莞市,区位优势明显,且自身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据此,南部以新塘为龙头,大力推动南部形成先进制造产业圈,创建广州东部工商新城,即重点开发地区。中部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邻近工商业发达的南部和广

州市萝岗区,环境优美,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据此,中部以增城市区为核心,营造中部都市生活圈,创建文化产业城,营造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优美环境,即优化开发地区。北部地区以山区地形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自然生态好,是珠三角地区的翡翠绿洲,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此,北部以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在全市1616平方公里范围内整合派潭、小楼、正果三镇约800平方公里营造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大公园,形成北部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即限制开发区域。

在这一发展思路指引之下, 2004年以来全市94.4%的建设用地都用在了南部,同时以共建园区的方式对原有土地资源的整合,形成了打破原有村域、镇域局限、整个南部一盘棋发展工业的新格局,使得这块区位优势本来就非常突出的黄金宝地及时抓住了广州汽车工业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吸引了一大批效益高、污染低、竞争力强的企业进驻,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和服装工业三大支柱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态势。

南部工业的急剧发展,加上增城周边的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和东莞北部镇区等工业密集区,为增城市特别是中部都市生活圈生活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中部地区作为广州城市东部副中心的定位,也使中部及时地腾出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功能。服务业、人口、资金加速向中心城区集聚,是增城市短短8年间城市化率劲增26个百分点的根本动力。

与此同时,北部山区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集群发展的势头也已初步显现,目前,增城已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50个农业企业或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广东省内新旅游热点之一,去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带动全市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

三大圈层错位发展、集聚发展,已经初步出现了圈层间的良性互动效应,并以此为引爆点,推动增城全面协调发展。

科学决策,以思想观念转变促发展理念转变

通过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增城市制定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从节约资源中求发

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科技进步中求发展”的科学发展策略。

对工业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进步型转变。一是铁腕治污降耗,拓展发展空间。提出了宁可少增GDP,也要还市民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的产生,降低了能耗,又为优质项目腾出了发展空间。二是集约利用土地,发展组团式工业。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了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宁西工业园等几个工业基地,引导企业入园经营,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土地,污染同治,产业集聚,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培育了汽车、摩托车和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三是严格准入标准,引进优质企业。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尤其是环保方面对项目进行严格的筛选,注重引进生态环保型项目,坚决杜绝为追求GDP增长而盲目上项目。四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自主品牌。通过每年举办国际牛仔服装节、策划宣传、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等形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发展了VIGOSS、创新、康威、苹果等一批牛仔休闲服装品牌企业。

大力发展生活性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以消费的增长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增城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周边城市人口前来消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消费吸引力。围绕将增城建设成为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百花盛开、文化繁荣的广州市周边最美的卫星城之一的目标,积极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兴建了增城广场、体育广场、挂绿广场、增城公园、蕉石岭森林公园、荔枝文化公园以及荔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公共市政工程,规划建设了一批上档次的生活居住社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消费服务水平。紧紧抓住周边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围绕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配套,大力发展物流仓储、金融保险、商贸会展、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引进了东凌机械装备交易中心、豪进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研发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大型商贸会展企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并进,放大制造业效应,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围绕为周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生活配套,策划建设了凤凰城、翡翠绿洲、金地荔湖城等大型社区,鼓励社会投资建设了一批星级商务或度假酒店,培育了良好的旅游、商贸、教育、文化、体育、汽车等消费热点。

在大力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发展高质量的工业经济的同时,注重提升传统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围绕增加农业的边际效益,抓策划、建基【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地、深加工、树品牌、促流通,大力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以“好吃、好看、好玩、好销、好价”为特征的都市农业。通过举办增城挂绿荔枝拍卖会、增城菜心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创立了增城荔枝、增城菜心、增城丝苗米等农产品名贵品牌。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富民兴市的重要举措,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的目标和建设“千年景区”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总体规划、重点保护、科学开发、高效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整合派潭、小楼、正果三镇及中部部分地区约8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点、线、面相结合,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何仙姑旅游景区为重点,高起点抓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立足长远,营造“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大公园”。

科学创新,以四大机制保障促主体功能区实践

为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增城市大胆创新,制定与规划相配套的四大机制,促使三大功能区错位发展、集聚发展、良性互动。

建立组织保证机制。功能分区的要义在于因地制宜,相应地,在用人上也要因材使用,功能区管理选配对口专业干部。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增城注重结合主体功能区的不同定位,科学选配各镇街班子,统筹调配专业对口干部。在南部和中部镇街班子中侧重配备工商管理和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干部,在北部3镇班子中侧重配备了接受过旅游专业、农学类专业高等院校教育的干部。【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建立资源配置机制。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在财政投向、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针对性配置,确保资源利用最优化。工业建设用地向南部集中,推动工业产业组团式集聚发展;农田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向北部集中,形成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集群发展效应。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北部三镇税收市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从2002年起,每年从南部工业镇税收返还额中提取10%给北部山区镇;从2006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反哺山区镇。

创新绩效评估和政绩考核机制。在经济发展考核体系里,南部侧重考核工业指标,中部侧重考核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功能配套能力,北部不考核工业,只考核农业和服务业产值。

在组织保证机制的支撑下,各大功能区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干部领导下有序发展,为推动南、中、北三大经济圈的形成和科学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在资源配置机制的支撑下,南部、中部、北部资源利用达到最

广州增城市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与探索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第二篇

广州增城市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与探索

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是广州市所辖的县级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下辖6镇3街,户籍人口81.06万。近年来,我市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将我市南部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中部定位为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城,北部定位为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以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和城镇布局的优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321.39亿元,是2000年的2.3倍,“十五”期间(下同)年均增长14.08%;财政总收入46.15亿元,是2000年的6倍,年均增长34.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06亿元,是2000年的4.2倍,年均增长27.76%。2007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10亿元,比2006年增长18.1%,人均生产总值 6878美元,增长16.1%;工业总产值862.25亿元,增长23.54%;财政总收入77.22亿元,增长67.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66亿元,增长28.63%;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增城从第一届的31位跃升到第九届的9位,并连续五年居广东省首位。先后荣获联合国“世界和谐城市提名奖”、“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科技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等称号。广州教育城gzjyc.cc

一、因地制宜,科学分区

我市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是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增城过去发展方式的总结、反思而逐步形成并大力推进的。过去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指引,无序发展的现象一度较为突出,一些在全国很多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工业处处冒烟,企业散小乱,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严重等在增城都有所表现。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一个地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立足长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跳出增城谋划发展增城,坚持打基

础,造环境,重诚信,抓服务,严管理,努力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我们认为要实现一个地区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关键是:发展目标要明确,发展思路要清晰,发展定位要科学,措施要具体,落实要到位。在发展目标上,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在发展定位上,大力推进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广州)东中心、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都市农业基地的建设。在城镇布局上,努力形成“两城”(增城市区、新塘城区)、“三中心”(石滩、中新、派潭等中心镇)五大组团的发展格局。在区域功能布局上,按照与国际化接轨的理念,将增城的发展与整个珠三角乃至全省的发展格局、发展趋势紧密相联,实现差异发展和优势互补,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三大功能圈”,推动形成各有特色的三大主体功能区,促进南中北地区互补互动协调发展。

增城南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发达,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莞市紧密相连,毗邻深圳和港澳。是珠三角经济大动脉广(广州)—东(东莞)—深(深圳)黄金走廊的后发地区,是广州东部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实施“东进”战略的主战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城镇配套设施,有大片可供开发的丘陵地,投资成本低,工业承载力较好。据此,把南部定为重点开发区,以新塘为龙头,按照国家级创新产业园区的标准高起点开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区实现道路对接,产业互补,招商互动,做强做大我市的先进制造业,打造广州乃至广东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中部地区(增城市区)环境优美,是我市南部和广州、东莞的后花园,是广州的城市副中心,也是全市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具有集聚本市及承接广州、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分流人口的效应,在产业发展上要与周边地区实现错位互补发展,为周边地区发展大生产,搞好配套大生活。据此,把中部定为优化开发区,以增城市区为核心,营造适宜创业和生活居住的优美环境,创建文化产业城,打造国际化会议休闲胜地,推动形成城市生活圈。

北部地区以山区为主,好山好水加田园风光,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和都市农业前景广阔。与从化、博罗、龙门相接,生态资源好,可实现四县(市)互动,共同打造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生态旅游区。与河源、惠州相邻,也切合广东东部生态带的布局,是珠三角地区难得的翡翠绿洲,一小时车程范围内拥有数千万的旅游人口。据此,把北部定为限制开发区,以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整合派潭、小楼、正果三镇等80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和人文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国际化乡村生态大公园,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会议休闲经济,形成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

二、规划引导,有序推进

明确了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后,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协同推进”的思路,让主体功能区建设从设想变成现实。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为使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认真抓好“三划”(一是超前策划,二是科学规划,三是有重点有计划),严格把好“三关”(规划关、环保关和安全生产关),做到“三个结合”(群众的呼声、领导的思路、专家的意见),坚持“三师”(工程师、经济师、律师)而行,先后组织举办了增城科学发展论坛、增城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评审会、增城市绿色经济论坛等专题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高起点编制了《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增城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增城片区发展规划》,以规划的形式确立了三大功能区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别制定了《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南部)、《增城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部)、《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北部)及相关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推进功能区建设。 在规划的指引下,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梯度发展的原则,建设各类主体功能区。相对而言,增城南部基础好、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开发见效快。因此,我们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实施“南部带动”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和“中心城镇带动”战略,将有限的资金、资源率先投放在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南部地区,做大做强南部先进制造业,养好“会下蛋的母鸡”,增强经济实力,更好地带动中北部的发展。以新塘为龙头,以南部为主战场,紧紧抓住广州大力培育壮大汽车产业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了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新塘环保工业园等工业集聚区,既集中发展了汽车及其零部件、高新技术等产业,又提升了牛仔休闲服装产业,引进了广州本田、五羊本田、福耀玻璃等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和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

经过几年努力,南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具备了南部反哺北部、工业反哺生态的能力。我们逐年加大了对中北部的投入力度,加快中、北两大功能区的建设。中部作为优化发展的主要区域,努力打造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百花盛开、文化繁荣的广州市周边最美丽的文化产业城。一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22平方公里的新城市中心“南移”,城区规划面积由2004年的32.52平方公里扩大至目前的52.65平方公里,提高城区的承载能力。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兴建了增城广场、体育广场、挂绿广场、增城公园、蕉石岭森林公园、荔枝文化公园以及荔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公共市政工程,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同时,大力提升教育、卫生、体育、社区等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市政府投入30多亿元,狠抓基础教育,集中在城区创办了一批优质规范学校,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引导社会资金投资19.7亿元办起了6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达到了3万人,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教育强市,通过城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增强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加大生活环境整治和建设力度,积极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仅2007年上半年就投入植树绿化资金1亿多元,城区人均绿化面积增至15.1平方米;策划建设了荔城碧桂园、锦绣御景园等大型新社区,切实加强平安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节庆效应”,每年举办群众广泛参与、高品位的广场音乐文化节,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节目到增城演出,提升增城的文化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通过营造良好

的生活与消费环境,引导本市人口到城区臵业安居,吸引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市民到增城消费和休闲度假,发展城市经济。

北部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营造绿水青山,发展金山银山。2001年以来明确把北部地区定为不发展工业的生态保护区,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总体规划、重点保护、科学开发、市场运作、高效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变单一效益为综合效益,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变扶贫输血为创业致富,实施安居整治工程大行动,努力营造国际化乡村生态大公园。白水仙瀑、金叶子酒店、大丰门漂流、锦绣温泉城、小楼人家、正果湖心岛等一批生态旅游和都市农业项目,有的已经投入运营,有的正在加紧建设,旅游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了一批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基地,增城菜心、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名优农产品,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这样,既加快发展了经济,又有效保护了生态和环境,也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让北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新的出路。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政府把关和引导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实现政府和市场“两轮驱动”。

一是严格把好产业发展规划关。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研究提出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在南部重点开发区域,发展以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改造传统的牛仔服装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在中部优化开发区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增强城市承载和聚集能力,引导邻近镇村、周边人口向中部城区集中;在北部限制开发区域,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发展以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坚决不发展工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进入。

在南部对于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和项目,大力给予扶持。目前,全市年产值超过30亿的项目就有20个。比如,上市公司福耀玻璃有意落户汽车产业基地,市领导专门组团到该公司总部实地考察,

广州市增城副中心功能布局规划研究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第三篇

龙源期刊网 .cn

广州市增城副中心功能布局规划研究

作者:王芳成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4期

【摘要】增城立足自身条件,主打生态优势,走一条差异化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最具代表性的“水城、花城、绿城”和传统岭南特色生态田园之城的广州城市副中心,营造“生态、休闲、智慧、幸福”新增城。本文此背景之下提出了“一核三区”的功能布局。

【关键词】城市副中心;功能布局;规划研究

引言

增城市位于广州市域东部,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在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部署及“123”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中,增城市定位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功能区。近年来,增城市致力于加快新型城市化发展,推动城市副中心扩容提质,打造最具典型的水城花城绿城,着力建设低成本、高品质的广州城市副中心。

一、 增城概况

增城位于广州市东部,地处珠三角东岸经济带黄金走廊,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发达城市群和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增城依托广州,毗邻港澳,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

2012年,增城地区生产总值850.08 亿元,人均GDP80884 元、工农业总产值1799.71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93 亿元,分别比2011 年增长13%、12%、15.17% 和13.4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领跑全省,位居全国第9位。增城2014年2月撤市设区。辖荔城、增江、朱村、永宁4个街道办事处、新塘、仙村、石滩、中新、小楼、正果、派潭7个镇、282个行政村和55个社区,常住人口103.68万。辖区内的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州市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二、 城市规划格局

根据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将全市1616平方公里的土地,因地制宜划分为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

南部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广州本田、广本研发中心、福耀玻璃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15家,形成汽车、摩托车、牛仔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

增城将通4条地铁线 规划7年人口增7成(图)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第四篇

增城将通4条地铁线 规划7年人口增7成(图)  广州资讯

2013年10月15日

来源:大粤网

2  

【导语】:广州增城新规划通过,计划将通4条地铁线(13号、21号、16号、6号线),要在七年人口增七成,另外增城副中心还规划了10条新型有轨电车线路,里程175.5公里、182个站点。

增城新规划通过,六成面积为限建区

广州规划四条地铁通增城 七年人口增七成

昨日,广州市规划局公布了规划会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增城副中心规划》。规划中,除了城际轨道、三条国家铁路、四条地铁(13号、21号、16号、6号线)之外,增城副中心还规划了10条新型有轨电车线路,里程175.5公里、182个站点。规划中,增城1364平方公里的面积限建区占了60%,广州市市长陈建华

提出,要对限建区作出一些规定性的要求,避免限建区变成可建区,少量的建筑变成大量的建筑。(2015年广州地铁线路图(规划版) )

围绕挂绿新城建公共建筑群

广州实施“123”功能布局,将增城定位为广州城市副中心,全市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到2020年达235万人,比现状增加七成,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136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达242平方公里(现状服务人口137.5万人,建设用地202平方公里)。

近日获规委会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增城副中心规划》拟将增城建设成“生态水城”、“四季花城”、“田园绿城”。未来,增城将按照“一核三区”的空间布局发力建设,具体指的是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北部生态区、科教生活区、东江新区。

增城城市副中心核心区规划范围包括荔城、增江和石滩2街1镇,行政面积376平方公里。核心区的重点发展平台为挂绿新城。据规划,挂绿新城北至广汕公路,南至广惠高速,西到规划荔新路外环线,东邻增江,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生态用地4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服务人口23万。挂绿新城将70%左右的土地用作生态涵养,不改变土地的用途和性质,其中30%用来开发的土地中,主要建设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发展生态产业和居住。

未来将建的公建包括万达商业综合体、增城大球场、中央广场、文化会议中心、岭南精品酒店、行政办公中心、增城广场、中央水系、公共设施、增城少年宫、增城大剧院、市民广场、挂绿湖水利工程等。

三条铁路四条地铁穿过【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交通方面,增城将有一条城际轨道(穗莞深城际轨道)、两座枢纽中心(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增城广场交通枢纽中心)、三条国家铁路(广深铁路、广汕铁路、广州东北货运专用线)、四条地铁(13号、21号、16号、6号线)。此外,增城还将在行政区域范围内建新型有轨电车(10条线路、里程175.5公里、182个站点),近期规划建设2条线(1号和2号线),总长度18.8公里,设站24座。 为实现与广州中心城区的高速直达,增城将推进凤凰山隧道建设,并规划建设贯穿南中北的新派高速公路,推动形成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各功能区间15分钟通勤。高速公路拟在现有基础上再规划建设43公里新派高速;花莞高速(增城段26公里);北三环二期(增城段29公里),另有在建从莞高速(南段),增

城段4.5公里。现有交通网络也将按照低碳、生态、便捷的要求进行优化调整,具体包括:优化3条主干道——北三环二期、广汕公路、荔新公路;下沉3条市政路——增滩公路、爱民路、大球场路。

讨论现场

陈建华提出要对限建区作出规定性要求

“避免限建区变成可建区”

新快报讯 有规委会委员提出,增城面积1364平方公里,限建区为821平方公里,占了60%。但限制建设不是禁止建设,建设的强度要进行限制,比如建筑高度、建设力度等。另外,增城副中心中心区和西部的一个中心镇组团,按照规划是要隔离开的,但是限建区却又把它们连在一起了。希望组团分割能更清晰一些。

对此,陈建华表示,在下一步的控详规,增城副中心始终要坚持生态优先,尤其是对限建区要作出一些规定性的要求,避免限建区变成可建区,少量的建筑变成了大量的建筑。“我建议在规划里面可以引入绿带,有些限建区规划成绿带,不让随便建设,这样既让组团界限清晰,又可以形成很好的物理分割。”

陈建华总结发言时还表示,增城副中心规划范围很大,面积基本上跟香港及内地深圳、东莞、中山等城市的面积相当。这个规划去年初启动以来进行了国际招标,做了多项的专项规划,再加上增城的自然条件比较好,经过多轮的修改,已经获得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增城规划比较超前,涉及了很多实际问题,可以作为从化、花都,包括山水新城以及番禺、南沙、海珠等地区的借鉴和参考。 产业发展方面,增城也要跟上面提到香港、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区学习,要在下一步功能性规划,包括控详规中,为未来的产业发展留出足够空间。“东莞只比增城大三四百公里,但其经济总量却是增城的五六倍。说明增城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要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知多D

什么是限建区?

根据《城乡规划法》,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指生态重点保护地区、根据生态、安全、资源环境等需要控制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尽量避让,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应做出相应的生态评价,提出补偿措施。或做出可行性、必要性研究,在不影响安全、破坏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占用,但是程序严格。

增城房产市场现状及趋势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第五篇

增城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及展望

日期:2011-05-05 11:17:07 出处: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秘书处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2016建委工作总结和计划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第六篇

建委工作总结和计划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我委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第一年。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把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扎实推进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重点区域和市政道路设施以及民生工程建设,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强化建筑行业管理。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攻坚克难,全力完成市政道路建设和重点区域建设整治工作任务。

1.推进64项路桥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市政府交办我委负责城市道路建设项目64项,我们主动抓好前期和资金计划等工作,想方设法克服道路建设中的拆迁安置、“城规”与“土规”不符等难题,全力推进市政路桥建设计划实施。完成钟三路、芳村体育中心规划路三期、深涌北路东延长线等31个路桥项目。

2.完成10座天桥建设和brT沿线加建雨棚任务。**路口、云城西路、同泰路-从云路口、华南理工大学北门东莞庄路、江湾路-中海名都、开创大道-宏光路口、广园东路-中科院地化所、黄石西建材市场、新港东路-中洲中心、开创大道-连云路口天桥10座天桥和brT沿线22座人行天桥加建雨棚的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

3、全面铺开同德围和金沙洲区域整治。“完善金沙洲、同德围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市政府确定的“**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我委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

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举行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程启动仪式,成立了以陈如桂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同德围地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政协委员韩志鹏为主任的咨询监督委员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的同德围模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编制了《**地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整治工作任务;新建了同康路,建成罗冲围天桥,打通并升级改造了富康路,完成了同德花园同雅东街通往石井河岸边道路硬化、广清高速庆丰收费站辅道改造、北环高速公路上步桥底人行涵洞整治等工程;开展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白云湖)、南北高架路、同德中学新建校区、同德医院、鹅掌坦压缩站改扩建等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了同德公园与公厕建设和市**中同德校区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南德变电站已动工建设。

金沙洲地区综合整治。研究制定了《完善**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工作方案》,建立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台帐和整治督办协调机制;金沙洲大桥扩建工程已进场施工,沉香沙大桥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大坦沙大桥系统工程正在报市发改委申请立项,地铁6号线一期(浔峰岗-长湴)即将完成基建和钢结构安装工程,区内康园路、路北辅道、路南辅道、路南辅道隧道、3号路等正在进行沿线征拆;金沙洲地区4个变电站中110千伏横沙变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沙贝变电站正按计划推进施工;规划配套建设1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已建成9所;**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正在施工;金沙洲地区拟建5个公交站场中3号公交站场已开工。

4.牵头推进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在万书记亲自任组长的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在常务副市长的具体指导和督查下,我委狠抓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出台了《海珠生态城**年二~四季度和**~2016年工作方案》、《海珠生态城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生态城规划、土地调查收储和出让、基本建设启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标准完成面积66.7公顷的海珠湿地一期建设,建成八大景点顺利对外开放,为万亩果园湿地总体保护建设提供了示范。

5.牵头农民工博物馆和黄金岸线建设工作。我委与白云区用了4个半月时间,完成农民工博物馆主馆改造、陈列布展、周边环境整治、生活实景区复原等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成立“珠江黄金岸线”七个专项小组,按照“一、三、五、十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细化下达了各项任务的实施节点目标。目前,“六大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本年度的工作任务。

6.新增停车泊位3301个。会同市交委,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年改善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工作计划》,明确今年我委年度建设任务为3000个,实际完成公共停车泊位3301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10%。

7.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人居社区环境整治。今年重点对湛塘路社区、金花街蟠虬社区、沙园广重社区、沙湾古镇核心区等12个社区按照道路升级、绿化美化、路灯改造、建筑立面翻新、架空线下地、“平改坡”等内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新一轮“省道、国道、铁路、高快速公路、城市出入口”等重要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工作。目前已统一了整治工作思路,明确了整治工作分工,拟定了“净化、美化、绿化”工作标准,并编制了《**市重要交通沿线环境整治“净化、绿化、美化”综合整治标准)》。

8.完成农村路灯二期工程和城中村路灯建设。在去年农村路灯一期顺利完工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进农村路灯二期建设,涉及花都区、白云区、增城市、从化市24个镇、街,合共建设61469盏路灯。12月底完成施工安装、调试亮灯工作。

(二)勇挑重担,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

1.牵头组织开展生态城市专题学习考察调研取得优质成果。按照市委部署,今年2月开始牵头组织开展新型城市化16专题之一“建设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并制定**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政策体系“115”系列文件之一《关于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的实施意见》。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115”政策文件后,我委立即着手贯彻落实。

2.牵头筹办“一奖两会”成果展获得圆满成功。牵头全市46个单位组织策划“**城市创新及新型城市化建设成果展”,展示期间,共迎来56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城市和国际组织的海内外人士4万多人次观展,国家、省、市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3.举办**年**国际灯光节。继续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成功筹办****国际灯光节并于12月15日在**花城广场开幕。以“大自然与城市共生,科技带动文化发展”为主题,集中39项创意灯光作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示,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

(三)统筹城乡,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和名镇名村建设。

1.全面启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自9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之后,我们以规划为纲,编制完成26条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规划,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重点推进“七化工程”和“五个一”工程;以管理为重,制定《**市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及相关配套文件,修订《**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发布《**市美丽乡村民居图集》,为村民建房提供便捷的报建渠道,规范农民建房行为;以示范为先,确定了市级14条美丽乡村试点村,确保**年建成,到2016年,全市共建成122条美丽乡村。

2.稳步推进名镇名村创建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开展名镇名村创建工作,建立了名镇名村创建项目库和资金库,以区(县级市)财政投入为主,市财政专项补助为辅,同时整合中心镇、新农村、水利、“双百共建文明村”、北部山区扶贫资金等各种资金,重点向名镇名村创建倾斜。

3.进一步完善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5个中心镇共有92项市级财政扶持建设项目,其中镇、村道路改造工程28项,新建立交1座,修复加固桥梁2座,基本实现了通水泥路、通车,解决了镇、村出行困难的问题;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水泵站2站,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镇、村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及“水浸街”现象。

(四)稳步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

1.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完善了法律法规。在全国率先将绿色建筑管理纳入政府规章立法,由我委组织起草的《**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草案)已完成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立法程序,预计明年出台。二是打造了技术支撑体系。编制了《**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建立了建筑、设备、环境6个专业39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扶持了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编制和建筑节能新技术开发方面近60多个科目的研究。三是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严格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和节能专项验收备案,至**年底,完成建筑节能设计备案项目总数670项,并通过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等措施,确保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四是打造绿色节能示范工程。中新知识城安置小区、**国际服装展贸中心等6项工程获得国家级节能示范工程称号,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项目总数24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五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有约388.46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其中获得标识项目的总量达到了22个(含运营标识2个),绿色建筑“双百”示范项目10个,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审查的项目20个。

2.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迈出新步伐。召开了**市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动员大会,发布了《**市规划建设领域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建立了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一系列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的研讨、调研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岭南特色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实践热潮。在文化公园水产馆主办了“其有其无:岭南现代建筑作品选展”,组织开展“岭南建筑设计暨绿色建筑技术”四期培训班,从事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和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13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广东省优秀岭南特色规划与建筑设计评优活动中我市获奖项目总数排名第一。

3.推广新型墙材等技术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墙材生产量达24.89亿块标砖,新墙材应用量达15.46亿块标砖,节约土地资源2550亩,节约能源9.58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1916吨,新墙材应用比例约95%(市区达到了98%以上),有力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净化了环境。

4.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年散装水泥供应量预计约为580万吨(本地企业),全市预拌混凝土产量约为1500万立方米,预拌砂浆供应量约为160万吨,全市全年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折算约节约标准煤30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5.83万吨、二氧化碳26.1万吨、二氧化硫0.02万吨

(五)协调统筹,有效解决制约工程进展的诸多难题。

1.协调解决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按照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协调贵广、南广铁路**段、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广佛环城际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加快地铁六号线、七号线、九号线、广佛线**段建设进度,尽快启动新一轮地铁线网建设”工作任务,我委主动服务,制定方案,协调推进用地报批、环评、三电迁改、征地拆迁,保障工程正常开展。

积极协调电力设施建设工作,今年完成电网投资57亿元,投产输变电项目32项,新增主变容量443.5万千伏安,投产线路长度为497.7千米,完成了500千伏粤东出线工程、中部电网网架优化工程,有效缓解了电网结构性缺电问题。积极协调机场扩建工程及机场噪音区治理工作。推动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围网建设。协调推进**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二期工程(珠海LNG项目)项目,已完成9公里的管线建设工程,完成西气东输项目增城石滩门站建设工程。

2.逐步解决“烂尾楼”和“临电”小区等历史遗留问题。出台公建配套设施管理规定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梳理出历史遗留33宗烂尾楼项目,目前已协调处理11宗,余下的正在加紧推进问题。积极解决因各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临电”小区问题,目前已完全解决并通永久用电的有24宗,已落实改造资金和方案的有28宗,另有46宗正在抓紧协调推进。

3.有效化解征拆难题。想方设法推进洲头咀隧道、马庄巷地块、龙归城李坑供水管网工程、艺苑变电站、沙汕路、金沙洲大桥扩宽、广清高速路庆丰收费站掉头辅道、海珠桥危桥抢修、丰乐北路快速化改造、省工伤康复中心、猎德大桥系统北延线、广深高速路大观路出入口改造,以及地铁、公交站、人行天桥等重点市政工程的征收补偿、管线迁改工作。

(六)强化监管,规范建筑行业发展秩序。

1.加大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建筑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建立了电子见证信息化集成体系,检查并处理招标文件存在资质错误、限制竞争等问题68个,与招标控制价对比节约建设投资65亿元。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36.75亿元,同比增长了11%;房屋施工面积8718.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3%;房屋竣工面积2878.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16%”。在我市建立诚信档案的建筑企业共2621家,其中施工企业1429家、监理企业157家、招标代理企业159家、造价咨询企业86家。

2.以实施企业综合诚信评价制度为主要抓手,狠抓工程质量安全。一是层层分解并监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严密监控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级别的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二是在国内首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网络系统”、“**市混凝土质量追踪和动态监管系统”和“检测监管系统”三大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质量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的监管保证工程质量,检查混凝土企业124家、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51家,抽检砂浆产品118个样次。三是制定建设工程“末位管理法”制度,以企业综合诚信评价制度施工现场评价结果为基础,激励末端工地管理能力,整体提升全市建筑工地的管理水平。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了“专家论证”制度、“专家验收”制度和“现场双确认”三项制度,进一步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四是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先后开展了夏季高温时期建筑施工安全、“打非治违”、全市房屋市政工程高深基坑等重大危险源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等10次专项检查,有效防止了工地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年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6项,省优良样板工程13项,“五羊杯”质量奖15项,4个工地获评“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47个工地获评“省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103个工地获评“市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五是组织编写了施工技术资料编制指南、轨道交通质量监督与验收实施细则、设备安装和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手册等四本规范性管理书籍,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六是加强安全培训,对全市2300多个在建项目的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各街、镇、村(社)的党政人员、城管执法人员约9000余人,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安装单位、维保单位、检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安装、维保和使用人员约7000人进行了安全培训。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全市已有111家施工企业,464个工程项目完成达标。

3.认真开展“三打两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市建委开展“三打”专项行动组织方案》、《市建委开展打击欺行霸市(在工程建设中非法控制招投标的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方案》等9个方案。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拉网式摸排,在打击围标串标等非法控制招投标专项行动中,发现线索32宗,实施行政处罚20宗,涉案单位20家。

4.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确保我市建筑设计质量。强化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认真开展勘察设计工程业绩核查,积极组织编制前期咨询研究类、房建类、市政类、地铁类设计招标文件范本,印发了《**地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市建设项目设计概算编审指引》,对我市设计概算实行精细化管理,完善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诚信档案,累计办理勘察设计企业诚信档案登记达717家,全年共完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345项,金额19.57亿元。共组织对**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二期工程、**地铁运营指挥中心等20个项目进行了超限审查。

5.狠抓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权益保障,促进行业维稳。至今,共调处涉及工程款和工资纠纷及信访案件30宗,组织召开清理工程款拖欠方面的协调会50次,促进施工企业为422个项目农民工购买工伤险和建筑意外伤害险。

(七)抓廉政,打造风清气正干部队伍。

出台《**市建委“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廉洁建委”工作方案》。初步形成五个类别、三个层次的建委系统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网络。制订下发《加强建委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意见》,加强直属单位审计,完成年度审计21项。重点开展“打击商业贿赂”活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整治。

二、**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我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全面铺开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继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对于我们城建工作而言,“稳”就是要保持城乡建设事业的平稳发展、保持系统大局稳定;“进”就是要抓住“115”政策文件的实施落实,努力在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新的一年,要在保持“稳”的前提下,在“进”上争取更大作为、力求新突破,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此,新的一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新型城市化,坚持“建设为重、民生为本、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法规为据、党建为魂”的工作方针,突出拓宽骨架、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塑造特色,进一步加快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创建生态城市和美丽城乡,加大行业管理和改革力度,提升城乡建设品位和人民生活品质,为打造低碳、智慧、幸福和美丽**奠定坚实基础。

明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建设为重,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新型城市化发展和“123”城市功能布局及“三个重大突破”要求,推进市政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健全主骨架交通路网,提高主干路网的容量,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全市城乡一体化的高等级路网。在抓好续建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中心城区、知识城、东部港区以及联通北部副中心的道路建设和省级改造。

(二)以民生为本,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改善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同德围、金沙洲等交通解困区域各项整治工作,做好农村路灯和城中村路灯安装收尾工作,为主要地段建设天桥和加建雨蓬,搞好城区高架路隔音屏建设,减少噪音对市民影响。扎实开展高快速路、省国道等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工作,促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继续打造美丽乡村,做好14个市级创建点的建设督查,确保**年底完成创建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将市级3镇4村建成第一批高标准的名镇名村,确保实现**年建成5个名镇42个名村。

(三)以统筹为要,大力抓好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督办工作。协同国土、规划和各区政府,加快开展**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珠江黄金岸线等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协调白云机场、贵广、南广铁路**枢纽工程等重点工程,跟进城际轨道交通、市区环卫、电力、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以生态为基,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建筑节能工作。积极牵头协调推进生态低碳城市建设,确保完成**年工作计划。围绕“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加快绿色建筑和绿色新区建设步伐,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全方位监管,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发展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完善技术标准,做好对绿色建筑实施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着力打造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等一批绿色城区示范项目新亮点,建设一批富有岭南地域特色、体现绿色节能低碳理念的示范项目。

(五)以法规为据,大力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执法建设。继续发展完善招标程序和开评标办法,加大力度治理围标串标及卖标行为,打造“阳光招标”。围绕省、市“两建”要求,抓好建筑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和行政审批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深入开展以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为重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活动,继续推进混凝土生产设备投料数据监控系统建设和混凝土试件芯片管理工作,开发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安全质量常态化执法、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低发态势。

(六)以党建为魂,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和选拔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建设廉洁建委为主题,分季度开展四个专题活动。

(编辑:新新)

2016搅拌站经理述职报告
增城石滩未来发展规划 第七篇

搅拌站年终工作总结

我公司从2016年8月公司投产以来,已安全生产三年。我科室全体人员,在公司领导正确领导下,在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安全、节能、高效、优质”的工作重点和“试验室工作计划”,落实“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工作方针,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按照《质量手册》管理职责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指标得以按进度实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作为承担公司技术开发和质量控制的职能部门,我们全体成员以崭新面貌积极的团队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各项工作都以公司的质量方针为指导中心,并且坚持贯彻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一年来各项工作有条不稳的进行,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全年工作回顾

1、日常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2016年,我公司累计生产商品混凝土将近30万方,试验室取样检测2600余次,制作商品混凝土强度28天抗压试件2053组,累计收检各厂家/厂地原材料数十余种类,试验项目100多个,出具检测报告600余份,试验室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C)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其中,水泥进厂7.6万吨抽样常规检测140多批次;矿粉进厂2万余吨抽样常规检测90多批次;外加剂进厂约2370吨抽样常规检测30多批次;粉煤灰进厂1.6万余吨抽样常规检测60多批次;砂进厂25万吨抽样常规检测211多批次;卵石进场31万吨抽样常规检测248批次;全年实验室进行适配124次,其中进行了部分特殊适配,如透水性商品混凝土。试验室严格把好了原材料进厂质量关,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杜绝在厂门之外。我们坚持“不接受不合格材料,不储存不合格材料,不生产不合格材料”的“三不”原则,确保了产品出产合格率100%,优质产品90%以上的目标。

2、成本控制

水泥和外加剂在整个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组成中占重要位置,也是价格最高的两种材料,要做好成本控制首先就要从这两种材料入手。我们在选择这水泥和外加剂时始终以保证产品质量、性能稳定可靠、成本可控性强为原则,综合考虑最优性价的产品。通过严格的试验检验程序后优胜劣汰,将得出的数据及时上报公司领导,为公司领导在选择供应厂商提供了参考依据。

(1)、外加剂。

在外加剂选择上从以适应我司使用水泥特性的角度出发,在前期送样的几十个外加剂中样品中精挑细选反复试验 ,坚持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比质量,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比价格的原则,确定了正式投入使用的产品。

(2)、在配合比确定过程中借鉴同行数据但不校仿同行数据,通过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不断创新工艺优化配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厉行节约,优化配方。

成本控制工作是公司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公司发展的根本基础,所以成本控制对我们而言将是一项任而道远的长期性工作,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公司制定的成本控制路线,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3、资质评审

实验室人员于8月份顺利完成了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了撰写与技术规程规范的升级。出色的完成了9月份由湖南省技术监督局专家评审团的评审任务,顺利的获取了该实验室的资质更新。

4、人员培训

在做好配合在公司人事部门安排的外送培训工作的同时我科室的每月定

期组织的内培学习也不放松,在培训工作中做到有针对性培训计划,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做详细记录留底备查。在公司人事部门的安排下今年已分别派出两批次人员前往省建厅进行培训学习,并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取得了试验员上岗资格证书和内审员资格证。通专业培训试验全体试验人员均能独立开展商品混凝土相关的各项常规检测,日常培训工作也进行得紧张有序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 在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在今年的工作中,我科室在控制原材料质量波动上有一些环节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砂、石和外加剂为主,其质量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较大,未能很好掌控。

(2)、在地材验收控制中不能完全按相关标准执行。受供本地市场行情以及供应商所限制,砂、石材料成为卖方市场,我们必须放宽标准执行才可确保生产需要。

(3)、人员专业技术能参差不齐,试验室人员组成人员来自各行各业真正的专业人员较少,虽经历了一年时间的实践学习,但还是存在有部分人员专业业务知识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工作主动性不足,超前意识不强。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表面上不出问题,忽视了工作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与各部门之沟通协条不到位。

最后,回顾今年来的工作,总的来说我科室的各项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全面有序。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质检科试验室将在来年的工作中,逐步改善,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公司的大力支持,我科室一定能把试验质检的各项工作做好,为公司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2016年试验室整体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贯彻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全心全意服务于施工现场。

二 工作目标

1.反复论证、不断创新、加强对配合比的验证与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围绕降低成本这一中心思想,厉行节约,优化配方。

2.以科学、公正、准确、严谨的态度,加强和完善对我公司商品混凝土从原材料进场开始直到后期养护的全过程监控。保证用于工程的产品合格率达100%,优良产品达到95%以上。

3.加强中心试验室人员思想品德教育,重视责任心教育和业务培训,让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全面提高试验室人员整体素质。

三 具体工作措施

1.新的一年里,我试验室将积极参与行业学术交流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动态,搜集相关技术资料。同时积极组织优势技术力量,从实际出发,以本公司现有的原材料为基础,通过拌制试配小样,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反复论证和试验。争取为生产线提供更经济、更优质、更先进的配合比。

2. 继续坚持“不接受不合格材料,不储存不合格材料,不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三不”原则。制定更完善,更严格的检验制度,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质量。对进场材料按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检测,做到无漏检、错检。保证用于生产的材料合格率达到100%,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拒绝进入公司料场。同时,积极与材料部沟通和协条,尤其做好对连续生产的大方量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的准备和储备计划工作。加强与材料供应商的沟通工作,力争让原材料在进场前便处于监控中。

3.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作好各部门的技术指导工作. (1)在2016年里我部将继续以人材培训为重点工作之一,不断强化培训手段和机制建设,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力争全员外送培训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做好新员工培训、帮带工作,对工作积极、业绩突出的老员工给予上报提拔和奖励。同时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工作间隙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建立起学习型工作环境。

(2)以机操室为重点,加大对各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控力度。公司大多员工以前都未接触过商品混凝土行业,对商品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不甚了解。操作员虽然能操作设备完成生产,但对商品混凝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还比较欠缺。我室准备不定期的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例如给机操室讲解和易性、坍落度、砂率等性能指标的概念,以及各项指标在施工和商品混凝土强度的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其在生产过程中能有意识的去主动控制、调试设备,使生产出的商品混凝土符合施工要求和质量要求。对材料部说明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常规验收标准以及对有疑问的材料的处理原则;前场是我们整个生产过程的终端,在2016年度工作中我室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前场的沟通交流,及时将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砂率等常规指标向前场泵机操作人员作讲解和传递,以确保商品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4.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在新的一年里我科室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工作制度细化到岗位,细化到工作流程,落实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切实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四凡制度”。根据公司特殊生产情况实行的倒班工作制度,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前一工作班组要对后一工作班所交接的工作负责,后一工作班组监督前一工作班组的完成,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切实做到督促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以上计划请公司领导给予指导和支持,本部门将尽力贯彻公司2016年度目标及任务,发动部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使公司质量指标、效益指标、安全指标呈现持续上升的良好状态。

搅拌站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xx县2标搅拌站,从建站到现在工作中的井井有条,我们付出了辛苦的努力也感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在此我对搅拌站在2016年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并对2016年的工作进行一个年初的计划。

2016年工作总结:

1、截至2016年12月20日,我站共生产混凝土12016方,并完成稳定土拌和机安装调试,碎土机正在安装中,圆满完成了项目部安排的浇筑任务;从2016年4月建站以来我站相继为李庄北、辛庄西、牛头李西南跨渠公路桥,辛庄南、李庄东、凹照西、代洼西跨渠生产桥,牛头李沟、代洼沟、孤石滩二支、孤石滩干渠凹照倒虹吸,李庄北沟排水涵洞提供了各种标号的混凝土,在供应过程中虽然有过机组出现小毛病、工地供应不及时的问题,但是在我们的努力协调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供应效果。

2、以质量为前提,采用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土质量。

2016年全国各地的混凝土市场面临着材料供应紧张,价格普遍上涨,采购困难的局面,为配合物资部门随时更换原材料,解决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的压力问题,我们站采取了加强原材料检测,加强对新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满足了针对不同的原材料进行不同的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尤其是在底板等大方量混凝土中,我们前期与工地进行沟通采取28天混凝土强度评定,即降低了混凝土单方中水泥的用量,

也满足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问题,得到了所供应工程的普遍认可。

3、重新梳理站内组织机构,对站内各个岗位进行顶岗定编。

2016年,以降低混凝土单方成本中的人工成本为目的,进行了一人多职的改革。我站从生产一线的角度也对站内进行的岗位进行全面的梳理。首先我们从站内工作的需要上,我们把站内人员进行一岗多职的培训,让每位职员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能随意调换岗位,也能随心应手的把工作做好,有助于人员紧缺分配不当的问题,同时也能让员工提高自己的业务本领,从而也解决了每位员工天天对一份工作的烦恼,能更好的增加站内对员工的积极性的调动,有助于我们的工作安排调换更合理

4、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相信2016年对我们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记忆深刻的一年,上海特大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对我们的企业来说是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在2016年我们站加大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力度,通过工前交代、工中检查、工侯总结,组织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安全生产中的隐患进行全面检查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操作知识的培训,增强了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的水平。

5、对结算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混凝土企业的结算损失问题是一个重大难题,在我们所签订的合同中部分工程都是按照图纸结算,这种结算方式的一个弊端就是把结

算损失这个烫手的山芋踢给了我们的企业,而且造成工地对混凝土过程的控制不闻不问,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消耗。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结算控制,如何才能把结算损失控制在2%的范围内呢?在2016年我们配合物资部门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既然这个烫手的山芋在我们手中,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这个烫手的山芋不烫伤我们自己的手成了问题的关键。通过初步的探讨形成了,我们把砂子收方、石子过磅。相信在将要来临的2016年通过物资部门与搅拌站时刻沟通控制,一定能查处结算问题的所在,把结算损失控制在2.0%范围内。

以上是我站对2016年工作的总结,当然,工作中有好多的不足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改进的。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把我们的企业建成一个管理更加先进的企业。下面说说我站2016年的工作计划

2016年工作计划

1、 加强对设备的检查保养,避免重大设备故障问题。

2、 继续加强一体化管理,保证混凝土的供应,完成中心下达的2016年生产任务。

3、 继续积累数据经验,稳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保证混凝土出厂质量的合格率。

4、 深化岗位制度的制定,建立更加详细标准的工作流程。

5、 重点配合物资结算部门加大对结算损失和剩退混凝土的过程控制,把结算损失和剩退灰率降到最低。

6、 继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对生产的安全检查,尤其是对新入厂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

我相信2016年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有好多的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我也相信在中心的领导下,在我们xx县二标站全体职工的努力下一定能完成202年的生产计划,以水利精神做目标为xx县二标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79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