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和无用议论文 有用与无用作文

| 标准员 |

【www.guakaob.com--标准员】

  我想,有用和无用本就是在特定的时刻才有各自的标准。有用之事可以因为无人享受而终化成一堆泡影,而无用之事有时即使平淡却可以让灵魂奔得更快。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用和无用议论文 有用与无用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有用和无用议论文 一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即使那棵大树真的没什么价值,但至少它能给人们以隐庇本身就是“有用”了。

  “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经济奇迹。但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时代主旋律,又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心中欲望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所谓“步子太大扯着蛋”是也。

  人体上火了,喝剂凉茶能去火。社会上火了,亦需一剂能清心降火的药方:做点无用的事,关心点与己无关的事。前者清心,缓和焦虑症,自己与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会戾气,与社会达成和解。

  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功利的父母绝不为过,早教经济、学区房、奥数班甚至已成为庞大“教育经济”的一部分,身处其中的中国父母,外人眼中是“虎妈”,自己心中是“孩奴”,里外都不是人。

  18世纪的法国人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另一个爱把“这有什么用?”当做口头禅的,是中国的一些市长们。在房产开发、GDP数字这些“有用之事”面前,历史街区、文化保育实在乃太“无用之事”,它不能带来任何GDP数字增长、官职升迁或所谓的“城市虚荣心”。所以,文化界一边在为北京古城墙不保而叹息,那边七朝古都开封为修通公路,打算开挖古城墙。“十朝古都”南京市也打算借“城市危改”工程,将金陵古城夷为平地。听闻,国内许多城市都酝酿把大学迁移到郊区,腾出市中心的黄金靓地大搞房地产。然而这无异与把我们的精神文化思想从我们的身体里剥离,我们是否可以想想,假如把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隐庇的“无用”大树砍掉,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呢?

  有用和无用议论文 二

  莫言在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典礼上说:“文学的最大用处,就是它的没有用处。”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刻意将“有用”“无用” 用鲜明的界限划分开。

  人们往往刻意将“有用”凌驾于“无用”之上,其实,有些“无用”之物反而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法国巴黎是世界公认的浪漫之都,随处可见咖啡馆,很多人会消耗一个下午的时间不去工作在里面闲聊。市政府觉得,如果拆除大部分咖啡馆,产生的经济效益会提高一大截。不料市民出来抗议了,他们认为咖啡馆是心灵的寄托,不可拆除。政府只好妥协,留那些“无用”之物在街上。

  咖啡馆这样一个滞耗时间,影响经济的东西为何能收到如此的欢迎?因为它是人民心灵的寄托。比起那些金钱,权利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法国人民已经认识到了:有时,“无用”之物在长远意义上更甚于“有用”之物。

  传统意义上的“有用”与“无用”确实应该有所改变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美国人参观了中国的几所学校,发现学生边走路边吃早饭,并且,中国的学生有写不完的作业。他的结论是:中国的学生一定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成功。

  三十年过去了。的确,有些成功的学生在世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的学生依旧有写不完的作业。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我们都还不及美国。

  传统意义上,学习是“有用”之物,而作业更是其中精髓,那么为什么“有用”反不及“无用”呢?

  原因在于,我们太过于急功近利,将读书作为求取功名的“敲门砖”。试图在短期内有所收益。倒不如抛却这种心态,让学习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理想的追求。这样,“有用”与“无用”自会在不知不觉中相融合了。

  君可见,达芬奇苦画了一年别人认为“无用”的鸡蛋,终成一代名家;君可见,“大跃进”时期大家高喊“赶英超美”的“有用”口号,最终却落得一场空。不要急着断定“有用”与“无用”,在许多情况下,“有用”与“无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莫言的话还有下句:“文学的没有用处,恰恰是它最大的用处。”与之类似的,一些“无用”之物,从长远看来,反倒成稀世珍宝了。

  有用和无用议论文 三

  俄罗斯的化学实验室,每年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用原子对撞机“打”出一个新原子,如是一年年,元素周期表已经被填满,这是个伟大的科学创举。有人质问:“有用吗?”

  有用吗?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好像没什么用,不是吗?但是把目光放回几百年前,当孟德尔在教堂后院记录豌豆的性状时,当拉瓦锡在实验室里分离出氧气时,他们不会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有用”,许多人也不知道,直到二人被世人分别冠以“生物之父”与“化学之父”。

  目光转向当下,有用与无用却好像很“容易”区分了:升官、发财、成名才是有用,追随自己的精神情感成了无用。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世的一些“名人”或许“不废江河万古流”,而精神与科学的伟人才是“浪花淘尽”的英雄。

  就像革命的代名词,切·格瓦拉,他的死,被当时人认为是革命之消亡,但事实是,他与革命并没有消亡,相反地,他随着革命永生了。我们从不批判一个人追求现世的荣耀,因为理想,热血这是特属于青年人的事物。一个中年人,他追求精神灵魂,他极有可能在生活上是不幸福的,但一个青年人,正应该追求“无用”,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一个青年人,如果过早地追求“有用”,他从精神上可能也是不幸福的。如果没有一群追求理想,有热血的年轻人,那么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堪忧的。

  BBC有一套纪录片《人类星球》,那些志同道合的摄影家们深入不毛之地,探寻在极地,草原,丛林,沙漠的人类生活,其展现的镜头中的人们,无一不是生活在我们所未知的世界,在城市的扩张下,这些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或将消失,这也增加了它的宝贵。那些为拍一个镜头可以守候数周的摄影家们,他们实非为了名与利,而是纯朴的热爱和人文关怀。

  这个世界并不框定我们去做有用或无用之事,每个人也许都认为自己做的是有用的。但是有一些“无用”是我们可以去随心追逐的,越来越多的大学中充满“无用”的灵魂,这也是一种保护,当社会的触角伸向一个个充满理想的大脑,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跟着心走。”因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2071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