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新技术

| 结构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结构师考试】

篇一 玉米高产新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对土壤的要求及整地

  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但由于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肥较多,为了使其生长良好,压取高产,要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良好,保肥蓄水力强的土壤条件,而结构紧密的粘土穿透性差,根系不易深扎,沙性过重则保肥畜水力差,缺乏后劲,生长不良,玉米最适宜土壤pH值为6.5~7,过酸、过碱性土壤都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针对这些土壤的缺点,通过合理的土壤耕作,增施有机肥,粘土掺沙,沙土挑泥,酸性土适当使用石灰,盐碱土开沟排水,洗盐等措施加以改良。玉米地进行深耕细整地是创造良好土壤条件的重要措施,深耕秋季进行,耕深20~25cm。要保证耕翻质量,尽量减少开闭垄,不重耕,漏耕,在有条件的地方,秋翻后及时整地,以利保墒,否则,早春必须顶浆耕地(土壤化冻10~12cm),为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提高播种质量,整地要细、平、透、净。

  2 种子精选和处理

  在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和粒选,清除小粒,秕粒,发霉,破碎及病虫害的籽粒,使之大小均匀饱满,便于机播利于苗全苗齐。

  晒种可以降你种子含水量,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晒种时把种子放在干燥向阳地方,摊开晒2~3天,每天翻动几次,晚上收回防止受潮。

  为防止地下害虫,玉米可用50%锌硫磷乳油1公斤,加水50公斤,均匀喷施在500公斤玉米种子上,闷4小时后摊开种子阴干后播种。

  催芽播种是抗低温,防止坏种,提早成熟的有效措施。首先把种子倒人40~50℃水中搅拌,当水温降至25~30℃时,保持水温至6~8小时捞出放在热炕或催芽器中,保持温度20~25℃左右,一般经过24小时左右即可有90%的种子冒白银,冷凉蹲芽后播种。

  3 适时播种

  东北春玉米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20日~5月10日。播种时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春季气温状况确定播深,适宜播深为3~5厘米。播种时一般播量为4千克,超高产田可以加大至5千克,5叶期拔去弱苗、留下壮苗,保证苗匀、苗壮、苗齐。

  4 培育壮苗

  利用空地或预留行作苗床,欠细床土后,用尿素0.5千克、过筛过磷酸钙5千克浇透,收汗后捏成鹅蛋大小的肥团,均匀摆放在灌足底水的苗床内。

  每亩用肥团2000~2500个。每个肥团播2粒饱满的种子,种嘴相对或相向,腹沟向上,轻压入肥团,盖1厘米细土,用喷雾器喷透。收汗后盖严地膜,前期保温。1叶时炼苗,1叶1心时开始分级移栽,移栽前苗床施用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

  5 施肥与灌水

  中厢带改制在预留行中间,开18厘米宽,15~18厘米寸深的平底沟。饱灌底水后,亩施复合肥60~70千克(或碳酸氢铵 40~60千克、过磷酸钙40~45千克、钾肥10千克),均匀施于沟内,及时覆土呈低度瓦背形。

  6 及时移栽

  1叶1心时开始分级移栽,2.5叶前栽完,移栽后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保全苗。以中厢带改制为例,种2行,小行45厘米,退窝40~50厘米。实行牵绳定距、分级、定向、规范移栽,移栽时,上松下紧,施好定根粪水,即亩用碳酸氢铵10千克。栽后及时覆膜,压严膜边,再引苗出膜,用细土将苗孔盖严。移栽密度要依据品种特性及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上等土以亩植2500~2600株为宜,中等土以2600~2800株为宜,下等土以2800~3200株为宜。

  7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迫肥管理,在全展叶5叶左右时,看苗施好苗杆肥,亩用尿素4千克或碳酸氢铵10千克,兑清粪水结合抗旱施用。大喇叭口时重施攻苞肥,亩用碳酸氢铵20千克,清除地膜后中耕除草,打凼施用,垒好蔸。在玉米吐丝期,每亩用硝酸铵10千克开沟追施,或者用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加强地下害虫、玉米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移栽后及时用药防治地下害虫1~2次,玉米8片全展叶时防治好螟虫。出现纹枯病时要及时摘除病叶,并用药喷雾防治。

  多雨地区,应做好排涝防渍工作,若出现早衰趋势或叶片落黄,应在开花初期追施精肥或喷施磷肥,以延长绿色叶片,增加果糟,苗期多施草木灰或硫酸钾肥,也可以防早衰。

  在种植时应注意密度,要求大行玉米不封行,以保证株行通风透气,要适时适量供应养分和水分,以利果穗分化发育,同时应在施肥时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适当结合。土壤肥力差的地应多施有机肥,土壤肥力高的地,苗期要多施磷肥,以便长根壮秆,果穗分化期要进行追肥,抽雄前后根据苗情况适当补肥。

  要防止植株早衰,关键要防治病虫害,多施磷肥、钾肥,如在抽丝时遇天旱,要及时浇水和灌溉,开花期最好进行人工授粉。留苗密度过大,在茎秆伸长时肥水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倒伏,影响产量。种植时要加深耕作层,增施基肥,中耕时适当培土,使玉米扎稳根架。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结合,并注意植株密度,保证生长期叶片有足够的阳光,使植株粗壮,以增加抗倒伏能力。

篇二 玉米高产新技术
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栽培管理

  [农广天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20160328)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春玉米是指春季播种的玉米。因播种期早,北方农民又称它为早玉米。春玉米主要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和西南丘陵山区栽培。春玉米生育特点是苗期生长缓慢,基部节间较短,穗位低,植株健壮,抗倒伏能力较强。由于生长期比夏玉米时间长,因此果穗大,单株产量高,经济效益突出。但是播种期早,地温常常低而不稳,很容易引起烂种或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在盛夏高温,多雨的季节,也易发生多种病虫害。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农民朋友们介绍一下如何通过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早播、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挖掘潜力,提高春玉米的单产水平。(《农广天地》 20160328 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春玉米是指春季播种的玉米。因播种期早,北方农民又称它为早玉米。春玉米主要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和西南丘陵山区栽培。春玉米生育特点是苗期生长缓慢,基部节间较短,穗位低,植株健壮,抗倒伏能力较强。由于生长期比夏玉米时间长,因此果穗大,单株产量高,经济效益突出。但是播种期早,地温常常低而不稳,很容易引起烂种或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在盛夏高温,多雨的季节,也易发生多种病虫害。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农民朋友们介绍一下如何通过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早播、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挖掘潜力,提高春玉米的单产水平。

  播出时间:2016年3月28日14:43-15:13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播出

 

篇三 玉米高产新技术
玉米十改超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十改超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为提高玉米产量,镇平县从品种、种植方式、改土、施肥、治虫、化调、培土、辅助授粉、人工去雄和采收期等方面总结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新技术】

玉米是镇平县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年春夏播种面积在2.9万公顷以上,在种植上沿用多年的习惯,致使玉米产量差距极大,高产区单产可达到12.75t/hm2以上,低产区仅5 250kg/hm2左右。为了使镇平县玉米产量能有一个新的突破,打破低产瓶颈,2008年8月在玉米收获前后,笔者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寻找超高产玉米田块,并把这些玉米种植能手召集到一起,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出玉米十改超高产栽培技术。

(1)改品种。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仅各种子门市部摆放的就不下100种,但这百余种玉米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均为杂交种。这些玉米品种可根据种性分成3大类,第1类稀植大穗型,这一类品种适宜旱区种植,管理方便,一般种植密度在

4.95万株/hm2左右。第2类中高密度型,种植密度5.7~6.6万株/hm2。第3类高密度型,种植密度在7.5万株/hm2以上。第1类穗大喜人,但产量一般;第2类易创高产;第3类产量稳定。因此,在选种时不能把稀植大穗型品种高密度种植,也不能将高密度型品种进行稀植,要根据种植要求套种田选稀植大穗型,创高产选中高密度型,要稳产选高密度型。中高密度型标准为株高不超过2.3m,穗位在90cm上下,生育期90~100d。如改良晋单51、浚单20、浚单22、豫单22等。

(2)改种植方式。改等行距种植为宽窄行种植。以前玉米种植方式人们习惯采用50~60cm等行距种植,这种方式光能利用率仅为2.2,如能使光能利用率提高0.1个百分点,产量即可增加1 125kg/hm2。如采用窄行40cm、宽行90~100 cm、株距20~23cm,光能利用率可提高0.2个百分点,产量也会有显著增加。

(3)改土壤。由于近年来玉米施肥不重视施用有机肥,尿素、碳铵、氯化铵使用量逐年增加,部分地区碳铵用量高达2 250kg/hm2,尿素用量多达600kg/hm2,氯化铵用量也在1 500kg/hm2左右,加上麦收秋收多用旋耕机旋耕,耕层越来越浅,土地板结现象相当严重,对玉米高产十分不利。综观高产典型均与培植塇虚土壤和施入有机肥有关。因此,玉米播后在窄行内施入活土免耕肥375kg/hm2,连续使用3年后可基本实现免耕。

(4)改施肥。以往施肥均习惯在玉米播种时随种一次施入全部氮素,而在众多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均提出玉米应控5叶促7叶。随种一炮轰,致使玉米出苗后得不到合理的控制,下部茎节伸长,影响霸王根下扎,易造成后期倒伏。采用叶龄施肥法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当玉米6片展开第7片露尖时,在窄行间追施105~

篇四 玉米高产新技术
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吉林农大

篇五 玉米高产新技术
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

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

摘要 总结了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精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夏播;高产;栽培新技术;河南林州

通过近2年在林州市推广试范,合理密植大小行和一穴多株方法,是林州市夏播玉米提高产量的一项新技术。它以紧凑密植型玉米品种为主,密度为8.5万~9.0万株/hm2最佳。充分利用现有玉米品种,通过改变种植方法,增加种植密度,实现玉米单产大幅度增加。现将夏播玉米高产种植新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购种时特别要注意玉米品种应适合林州市区域种植。所购玉米种子生育期要在95~100 d之间。让大穗型、叶片平展、不耐密的品种退出。选购示范通过的紧凑型、耐密型、叶片向上冲直的高产玉米品种。因为平展叶片、不耐密的玉米品种,密度一般要求低,叶片相互重叠,光合作用差。穗大型玉米品种授粉、灌浆时间较长,很容易受自然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利提高产量。而耐密型品种一般都是株型紧凑,穗下叶片平展,穂上叶片上冲,雄穗分枝少,茎秆坚硬,抗倒性强,根系发达。林州市近几年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浚单20、郑单958、先玉335、中单909等都是属于耐密紧凑型品种。购种后要将所购种子在播种前晒种1~2 d,然后再播种。

2 精细播种

对播种的地块应及时耕翻平整,达到地面平整、田埂顺直、上虚下实的整地标准。

要在一般种植密度的基础上加大单位面积的种植株数。一是采取大小行种植方法,以保证玉米根系茎秆都能得到良好发育,从而减少倒伏带来的减产,还能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和雌穗的授粉效率[1]。二是一穴多株方法,要依靠群体增产的玉米品种特点,达到穂多、穂重、高产的目的。要因地制宜,在原有一般种植密度的基础上增加7 000~13 000株/hm2,使平均果穗数量多收11 000穗/hm2。

3 肥水管理

很多农民有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的习惯,有些人还习惯一次性施入氮肥。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前期施氮肥过多,根系会因过度生长而发育不良,根系分枝少、入土浅、抗倒伏能力差。少施钾肥会造成玉米秆的韧性差,籽粒千粒重轻。因此,播种前要对所种田间进行测土配方,施配方肥750 kg/hm2作底肥,进行旋耕灭茬整地,可施地虫净30 kg/hm2做好土壤处理。采用播种器点播,播种后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应及时浇蒙头水。

篇六 玉米高产新技术
玉米高产关键技术

【玉米高产新技术】

篇七 玉米高产新技术
超高产玉米特点及育种技术

超高产玉米特点及育种策略

王传杰 08级种子生产与经营专 20086140

在开学初始,由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莱州登海种业公司,进行了一次视觉和精神的盛宴。在这次参观中,超级玉米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望着各式各样的玉米品种,作为种子专业的一员,我们在感叹登海长创造力的同时,也对郑单958等高产玉米的育种及原理充满了好奇。这就更加增加了我们对种子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用为我们感觉到,只有技术才可以培育出为农民增产的品种。

一、 超高产玉米的特点。

超高产玉米群体要求生长期间有持续较大的叶面积系数和强的光合能力,因此要求苗期生长迅速叶片尽早封行,叶面积系数尽快达到最大值,之后又能维持较长的时间。选育品种要求前期长势强,生长迅速,后期持绿性好,不早衰,叶片功能期长。超高产玉米杂交种要求耐高密度种植,由于高密度种植易诱发纹枯病等病害,特别是在降雨丰富、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选育品种须具有高抗病性。 即有高产玉米杂交种的生育特点,—超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根据我国玉米生产需要和科研发展动态,提出超级玉米的五项指标。

1、超高产。在适宜生态区和优化可行的栽培技术条件下,可较稳定地达到15 000 kg/hm2的超高产水平,或比生产上同生育期主栽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

2、优质。达到玉米国标二级以上指标。

3、多抗。抗多种主要病(虫)害,耐密植、抗倒伏、耐干旱、耐肥、耐阴雨寡照等。

4、广适。适宜我国黄淮海、京津唐夏玉米区或东华北、西北春玉米区或西南玉米区,至少应在一个主产区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5、易制种。在我国西北甘肃等主要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制种产量可达7500 kg/hm2水平,制种技术易操作,易保证含水率、芽率和纯度等质量指标。超高产是主要特征和亮点,就像人的头一样重要,多抗和广适是成就超级玉米为大品种的基础,像人的两只脚。而优质和易制种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人的两只手臂。因此,五项指标有机完美结合,构成了超级玉米“人”的有机整体。超级玉米是以超高产为主要目标,兼具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等性状为一体的一类玉米。诸如抗病种类,不同地区则不完全一样,但对水、肥等高效充分利用、多种抗性和广泛适应性等是共同的目标。各主要生态区可根据生产和生态条件,细化具体指标,也可根据总体目标分步实施。另外,也不是所有地区、所有类型的玉米都

要搞超高产,有些地区强调抗旱、耐瘠稳产,特用专用玉米则更强调品质。

二、 超级玉米的育种策略

(一)、自交系的选育-新种质、大群体、高密度、强胁迫、变换地、严选择.

1、新种质育种要有大突破,首先要有新的优异种质。应优先采用近年从国外引入我国的优异新种质,作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

2、大群体.通过增大早代特别是sl~s2的选择群体至3000株以上,使基因重组类型增多、变异范围加大,选择优异基本株机会增加。使过去一般只从几百株变异群体中选优株的百里挑一,提升到从数千株变异群体中选优株的千里挑一,并给严挑精选留够空间。

【玉米高产新技术】

3、高密度.采取高密度(90 000株/hm2)条件下选育出的自交系抗倒伏、耐低光照、不易空秆、秃尖,适宜密植。这些都是超级玉米品种所必须具备的。美国和CYMMlT近年自交系选育方法之一采取高密度(一般合90 000株/hm2以上),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育种家还仍在低密度条件下选育自交系。【玉米高产新技术】

4、强胁迫.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通过简便易行的措施制造生产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不利因子,诸如低温播种、干旱不浇水、病虫害重发地、风大地区、低氮和高氮等。经过这些胁迫选择出耐低温、耐干旱、抗病虫、抗倒伏、耐肥等自交系和杂交种。

5、变换地.通过S1在东北,S2在河南、山东,S3在北京,S4到海南测配这样一种变换选择地穿梭选育的方法,使所选育的自交系适应性广、抗性丰富,特别是去除对光照温度的敏感性,而扩大适应区域和增强综合抗性。

6、严选择.严格选择标准,对影响总体育种目标和生产上可能造成严重减产风险的不良性状,如抗倒性差、高感丝黑穗病、易空秆、秃尖、不易制种等实施一票否决。

(二)、超高产玉米杂交种的组配选育确立了超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目标,在对现有自交系特征特性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有目的的组配,根据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应具备的特点,在相应的种植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筛选。

1、杂交组合的组配。超高产组合的亲本不但本身要具有三高特性(高配合力、高生产力、高抗性),而且需要好的株型结构,株型要紧凑,耐密植;能有效利用肥水等。在对配合力的利用上,超高产组合的亲本自交系在具有高一般配合力的同时,其特殊配合力方差要大,这样才易出现超高产的组合。

2、超高产组合的筛选。筛选组合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育种者需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同时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商业化育种中,筛选组合不能过份依赖单一产量性状表现,应综合考虑亲本特性、组合的综合特性、群体生产能力、市场潜力等。要筛选出超高产而适应性又广的组合,一般应经过以下程序:

(1)初筛。要在成百上千的组合中选中符合育种。目标的组合,育种经验显得非常重要。

(2)不同水平管理及协迫条件下筛选。超高产组合需要在高肥水条件下表现其丰产潜力,因此高肥水

下的高密度鉴选是必需的过程;而育成品种的目的是为了在生产上使用,正常管理条件下的鉴选也非常必

要;胁迫条件下(如水分胁迫、低N、低P、低K等)的鉴选一般育种者较少使用。为适应广泛的生产条件,同时由于气候的变化,干旱越来越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不利因素,胁迫鉴选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3)多点试验筛选和区域试验。综上所述,超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过程除具有一般杂交种选育的特点外,高一般配合力和高特殊配合力方差亲本材料的利用,杂交组合丰产性和耐密性的筛选是育种的关键环节。如能将超高产与品种的广适性结合起来,将是一个十分成功的育种项目。

三、小结

玉米目前是我国第二大作物,玉米是高产之王、饲料之王、食品工业原料之王,可粮、经、果、饲四元综合利用。我国对玉米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粮食安全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将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只有更高、没有最高,还须通过不断的遗传改良和各项综合技术的创 新,实现更高的产量目标。超高产玉米对解决个体内部的矛盾、群体发育与个体发育之间的矛盾、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有重要作用。因此以超高产多抗玉米品种为基础,辅助集成高产高效生产栽培技术,才能实现超高产目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jianzhugongchengkaoshi/831225.html